推拿按摩手法

合集下载

推拿按摩基本手法

推拿按摩基本手法

推拿按摩基本手法
1、揉捏:包括浅揉和深揉,是指用手掌掌心和手指,先用柔和
力量轻柔揉捏穴位,打开局部血管,改善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然后
根据需要加大力度,把柔和的力量加强为稳定的混合力,进行再次揉
捏以达到放松组织的作用。

2、推按:推按是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有持续推按和节奏推按。

推按时,要使手部的力道由浅至重,最后达到酸痛感,以达到放松紧
张的组织,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3、顺沉:是指用手掌或者拇指和食指用轻柔或变换施压力度在
柔软或肌紧下表面依次顺着穴位行进,达到舒缓组织松弛,加深穴位
敏感,缓和肌肉抵抗强度,消除精神紧张与焦虑,改善关节刚度及附
属症状的作用。

4、拍捶:拍捶是一种常见的推拿按摩手法,是用手掌、拇指的
拍敲下压的力度,使紧张的肌肉和神经逐渐放松,使到处不安的放松,从而缓解疼痛、增强细胞再生力,改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使
整个身心都得到愉悦的感受。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

▪ (1)沉肩:即肩关节放松,不要耸起,不要外展。 (2)垂肘:肘部自然下垂。 (3)悬腕:腕关节自然屈曲。 (4)掌虚:半握拳,拇指指间关节的掌侧与食指 远节的桡侧轻轻接触。 (6)紧推慢移:紧推是指摆动的频率略快,一般 每分钟140次左右;慢移是指从一个治疗点到另一 个治疗点时应缓慢移动。 (7)蓄力于掌,处力于
着力
▪ 食指中节骨推用食指中节骨桡侧着力 ▪ 八字推用拇指指面和屈曲的食指中节骨桡侧面着力 ▪ 全掌推用全掌着力。 ▪ 大鱼际推用大鱼际着力 ▪ 小鱼际推用小鱼际着力 ▪ 掌根推用掌根着力 ▪ 拳推用握拳后的食、中、环、小四指第1指间关节背部着

▪ 肘推用肘尖着力。
▪ 【操作及要领】 ▪ 1、沉肩,垂肘,肘关节微屈或屈曲,腕部伸平
▪ 用拇指指端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 禅指峰推法。
▪ 用拇指偏峰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 禅偏峰推法。
▪ 拇指屈曲,指端顶于食指桡侧缘,或以罗 纹面压在食指的指背上,余指握拳,用拇 指指间关节桡侧及背侧着力,做一指禅推 法,即为一指禅屈指推法
▪ 【操作及要领】
▪ 术者站位或坐位,体态自然、舒展,精神 集中。拇指自然着力,其余手指自然屈曲 或平伸,沉肩,垂肘,悬腕。肘关节做小 幅度屈伸、前臂以肘为支点做内外摆动, 在前臂连同腕掌摆动带动下,使拇指着力 部位对所施部位进行一种节律性、轻重交 替性、活动性、深透性压力刺激的操作。 动作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 操作时,直接接触皮肤,不 要隔衣而擦。
▪ 注意保护皮肤,防止擦破, 可使用润滑剂(如液体石蜡、 冬青膏、红花油等)以保护 皮肤,增强手法效应。
▪ 【临床应用】
▪ 本法具有明显的温热效应与推荡消散作用,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其中,掌擦法适宜在 面积较大的胸腹腰背部操作,可产生缓和 的热效应;小鱼际擦法适用于腰骶、八髎、 夹脊、骶棘肌部,可产生较为集中的高热 效应;大鱼际擦法主要用在四肢部;指擦 法接触面较小,适用用于头面、颈项、肋 间部。

推拿按摩手法

推拿按摩手法

推拿按摩手法按摩推拿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体表和穴位,改善皮毛功能和肺气功能,帮助气血的运行和水液代谢,而按摩肌肉则可以改善脾功能。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推拿按摩手法,希望对你有用!推拿按摩手法1:拍法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然后以虚掌作节律地拍击治疗部位,称为拍法。

1、手法要领:①指实掌虚,利用气体的振荡,虚实结合,要做到拍击声,声声清脆而不甚疼痛。

②拍法要以腕力为主,灵活自如。

③一般拍打3~5次即可,对肌肤感觉迟钝麻木者,可拍打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2、适用部位:肩背、腰骶、股外侧、小腿外侧诸部。

3、功效:行气活血,舒筋通络。

4、主治:风湿酸痛,重着麻木、肌肉痉挛等症。

5、举例说明:腰背部风湿酸痛:按揉委中、局部推拿后,在腰背部可涂上少量冬青油,而后作自上而下的拍法,直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推拿按摩手法2:揉法用大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吸附于一定的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部位的皮下组织,称之为揉法。

以大鱼际为力点,称鱼际揉法;以掌根为力点,称掌根揉法;以手指罗纹面为力点,称指揉法。

其中以鱼际揉法的技巧性较高。

推拿按摩手法3:鱼际揉法1、手法要领:①用大鱼际着力,稍用力下压;拇指略内收,指间关节微屈;手腕放松,以腕关节和前臂协调的摆动运动,来带动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作环旋状揉动。

若以掌根着力,则称为掌根揉法。

②动作要灵活,力量要轻柔。

施法时既不可在体表造成摩擦,也不可故意在体表揿压。

③动作要有节律性,其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

以头面、胸腹和四肢诸关节最为常用。

3、功效:疏筋通络,止痛,活血散瘀,健脾和胃,宽胸理气。

4、主治:头痛,面瘫,胸胁痛,脘腹胀痛,四肢软组织损伤。

5、举例说明:头痛、面瘫:在前额及面部用鱼际揉法。

胸胁痛:掌揉章门、期门及患处。

四肢软组织急性损伤:可在患处周围用揉法;而在损伤处一定要给予冰按摩和制动。

推拿按摩手法4:指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罗纹面,或以食、中指,或以食、中、无名指罗纹面,在某一穴或几个穴或某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的环旋柔动,称为指揉法。

推拿的基本手法教程

推拿的基本手法教程

推拿的基本手法教程推拿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和推压身体特定部位,以调理人体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在推拿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手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常用的推拿手法。

一、揉捏法揉捏是指用拇指、掌根或手掌动作,以旋转摩擦方式,按摩特定的部位。

揉捏手法能调理经络,舒缓肌肉,同时促进气血流通。

在进行揉捏时,可采用以下步骤:1. 热手准备:双手相互摩擦,使其升温。

2. 摸索穴位:使用拇指或手指按按摩点,确定病人对该部位有敏感反应。

3. 施力方向:根据需要,选择与经络走向一致的方向,或逆行按摩。

4. 按摩力度:可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适当调整按摩力度,力度要轻柔平稳,避免造成局部疼痛。

揉捏手法可用于腰部、颈部、肩部、腿部等部位,对缓解疲劳、调理经脉具有良好效果。

二、推拿法推拿是以手指的腹部或掌根为主要作用面,配合手指的按压,推动或圆周运动的手法。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经络,舒缓肌肉,促进气血通畅。

推拿时,应注意以下步骤:1. 确定穴位:根据需要,确定要推拿的穴位,进行摸索和定位。

2. 施力节奏:推拿时,可采用较快的频率进行推拿,但不可太快,以免引起不适。

3. 推拿方向:推拿时应遵循经络的走向,或者按照具体情况做逆行推拿。

4. 根据需要调整力度:推拿力度要适中,不可过度用力,避免伤害。

推拿手法可以应用于头部、背部、肚脐周围等部位,对改善头痛、肩颈不适等有较好的效果。

三、按压法按压是用手指末端或掌根,以定点点压的方式,对特定部位进行刺激。

按压手法有助于调理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放松肌肉。

按压时,应注意以下要点:1. 确定穴位:根据需要,准确定位到要按压的穴位。

2. 施力方向:按压时,应按照穴位所在经络的走向进行操作。

3. 施力力度:使用适度的力量,在舒适的范围内进行按压,避免过度施力。

4. 持续时间:每个穴位按压的时间一般为10-30秒,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按压手法可以应用于手臂、腹部、脚底等部位,对缓解疼痛、调理内脏功能有益。

推拿按摩手法ppt课件

推拿按摩手法ppt课件

推拿按摩手法ppt课件•推拿按摩基本概念与原理•常用推拿按摩手法介绍•局部推拿按摩技巧讲解•常见病症对应推拿按摩方案目录•推拿按摩操作注意事项及安全规范•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01推拿按摩基本概念与原理推拿按摩定义及作用定义作用推拿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等,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中医学对推拿按摩认识0102现代医学对推拿按摩解释同时,推拿按摩还可以刺激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提高人体免疫力,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和康复作用。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禁忌症02常用推拿按摩手法介绍揉法定义揉法分类揉法作用摩法定义摩法分类摩法作用推法定义以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上,做单方向直线移动的手法。

推法分类指推法、掌推法、肘推法。

推法作用具有行气止痛,温经活络,调和气血的功效。

全身各部均可适用。

一般拇指平推适用于肩背部;掌推多用于腰臀部及四肢部;肘推多用于脊柱两侧。

无论哪一种推法,其着力部位都要贴于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多配合摩擦类手法使用。

拿法定义01拿法分类02拿法作用031 2 3捏法定义捏法分类捏法作用03局部推拿按摩技巧讲解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030201头部按摩技巧拿风池按肩井捏颈肌揉肾俞推膀胱经双手中指或拇指按揉肾俞穴,具有补肾益气、强腰健骨的作用。

捏脊法四肢关节按摩技巧揉上肢双手交替揉捏上肢肌肉,具有放松肌肉、缓解疲劳的作用。

拿下肢双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提拿下肢肌肉,具有通经活络、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

按揉关节针对具体关节如肘、腕、膝、踝等,用中指或拇指进行按揉,具有缓解疼痛、增加关节灵活性的作用。

04常见病症对应推拿按摩方案穴位按摩按摩风池、风府、肩井等穴位,可缓解头痛、头晕等颈椎病症状。

局部推拿针对颈部肌肉紧张、疼痛等症状,采用揉捏、推拿等手法,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颈椎牵引通过牵引装置,对颈椎进行适度的拉伸,减轻颈椎压力,缓解疼痛。

推拿的手法

推拿的手法

三、 按法
1、方法:用手指、 掌或肢体其他部分 着力,按压在被按 摩部位或穴位
2、动作要领:操作 时,指掌等着力部位要 紧贴皮肤,由轻到重、 由浅到深地逐渐按压人 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 达到作用深度时,停留 一段时间,再由重到轻 地缓缓放松
3、作用:可放松肌肉,开通闭塞,缓急止痛、 疏松筋脉
4、适用:全身各部位,尤以经穴及压痛点部位 常用。常与揉法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即当按压力 量达到一定深度,患者感觉酸胀时,再辅以小幅 度缓缓揉动,刚柔相兼,既有力又柔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拿法
1、方法:已拇指与 其余4指相对用力, 或拇指与示、中两 指捏住施治部位, 逐渐用力内收,并 作持续的按捏动作
2、动作要领:操作时,腕要放松灵活,用指 面相对用力,动作要缓和而连贯,由轻到重 再到轻
3、作用: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 提神开窍、缓解痉挛
4、适用: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颈项、肩部和 四肢等部位。拿风池及颈项两侧,治外感头痛; 拿肩井通调气血;拿承山,治小腿痉挛
4、适用:适用于头面部、颈项部、肩背部、肩 臂部、四肢和腰背部等肌肉丰厚的部位。
八、 抖法
1、方法: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微用力作 小幅度的上下连续颤动,使振动波沿肢体远端的 肌肉关节呈波浪式地传向肢体近端,从而使关节 有松动感。分肢体抖动和肌肉抖动
2、动作要领
用力轻轻抓住肌肉, 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 速振动
3、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皮肤温度,增强 关节韧带的柔韧性。行气和血、消肿止痛、健 脾和胃
4、适用:全身各部位。 掌摩法:接触面大,适用肩背部、胸腹部 鱼际摩法:适用四肢
五、 揉法
1、方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部分或手指螺 纹面着力吸附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作轻缓 柔和的环旋摆动

按摩学的八种手法

按摩学的八种手法

按摩学的八种手法
1.揉法:用手掌或指尖轻柔地揉捏肌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与代谢。

2. 按法:用手掌或指尖在特定部位上施加压力,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与疼痛。

3. 推拿法:通过手掌、指尖、拇指等手指的推拿,有助于舒缓肌肉疲劳与紧张。

4. 摩擦法:用手掌或指尖在特定部位上迅速来回摩擦,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与消除乳酸堆积。

5. 拉伸法:用手掌或手指轻柔地拉伸肌肉,有助于增强肌肉弹性与柔韧性。

6. 点按法:用手指在特定穴位上按压,有助于调节身体内部的能量流动与平衡。

7. 抚摸法:用手掌轻柔地抚摸皮肤,有助于缓解紧张与焦虑情绪。

8. 敲打法:用手掌或指尖轻轻地敲打身体表面,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与提升身体活力。

- 1 -。

推拿按摩-手法课件

推拿按摩-手法课件
• 5、渗透:持续有力的手法,力达肌肉深层,出现酸、沉、胀、 麻疼、放松等得气感。
• 按摩治疗,手法是关键。古人云:“肌处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 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之为手法也”。
二、按压类手法之——按 法
• 操作方法: 包括(1)掌按法(2)指按法(3)屈指 按法(4)肘按法。用力要均匀,速度较慢,力量由 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操作部位不能来回移动。
[临床应用] • 本法刺激力极强,一般临床应用较小,常作为急救的手法。
如对昏厥,惊风,肢体痉挛,抽搐等症的治疗;具有开窍醒 神,镇惊止痛,解除痉挛等作用。
复习第一、二类手法
• 摩擦类 • 按压类
(二)拿法
1、定义: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 或用拇指和其他四指罗纹面着 力,作对称性用力,在一定部 位或穴位上进行一紧一松的提 捏动作。
(1)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 掌指关节自然伸直轻放于体表。
(2)不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
(3)以腕部连同前臂,作缓和协 调的环旋抚摩活动。
3.功能及临床应用
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部肋常用手法。 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健脾和胃、调理胃肠蠕
动,活血消瘀等作用。
(四)抹法
• 定义:用单手或双手的指腹或掌面紧 贴于体表上,略用力作上下左右或弧 形曲线的往返移动,称为抹法
(4)掌按法 术者腕关节放松,用掌根、
鱼际或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 作垂直用力向下按压。在按压 时应稍停留3~5秒,松开后再 重复按压,即“按而留之”。
4、功能及临床应用
(1)放松肌肉,开通闭塞,缓急止痛,疏 松筋脉。
(2)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掌按法适 用于腰背和腹部;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 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 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指禅法“一指禅推拿”流派一指禅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

其手法是用大拇指的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以肘关节的主动屈伸,通过腕部的摆动带动拇指关节作有节律的屈伸运动,作用于经络穴位上。

本法刺激量中等,接触面积较小,具有舒筋通络、调和营卫、行气活血、健脾和胃等作用。

其作用要点在于“和”与“通”,能治疗机体脏腑的气滞血瘀诸证。

一指禅法在临床操作时,可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不同部位的需要,灵活变化应用。

本法有一指禅推法、一指禅偏锋推法、缠法、屈指推法等不同形式。

1.手法和要领(1)操作手法①一指禅推法:术者四指自然弯曲,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并盖住拳眼,用拇指指端或螺纹面吸定于受术部位或穴位,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悬空支点,前臂作主动屈伸,带动腕部的来回摆动,使手法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通过拇指有节律地作用于受术部位。

频率约每分钟120~160次。

如图2—1—1所示。

②一指禅偏锋推法:术者掌指部自然伸直,以拇指末节的桡侧吸定于受术部位,腕关节自然伸直或放松微屈,沉肩、垂肘,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屈伸,带动腕部左右摆动和拇指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使手法力有节律地作用于受术部位。

因为是用拇指的侧面操作,类似于书法的偏锋行笔,故名。

如图2—1—2所示。

③一指禅缠法:如一指禅推法摆动频率达到每分钟200次以上,即称为缠法(缠绵不断之意)。

④一指禅屈指推法:本法又称一指禅跪推法。

术者拇指和其余四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以拇指指间关节骨突的桡侧面为着力点,定着于受术部位,食指抵住拇指助力,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屈伸,带动腕关节作来回摆动,使手法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受术部位。

如图2—1—3所示。

(2)动作要领一指禅法的动作要领可归纳为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压力均匀柔和。

沉肩是指肩关节放松,自然.下垂,肩部不要耸起用力。

垂肘,是上臂肌肉放松,肘部自然下垂,略低于腕部。

悬腕,是手腕自然垂屈,但不可将腕关节用力屈曲。

掌虚,是指掌与四指放松,自然弯曲,手握空拳。

指实,是指拇指着实吸定于一点,不可跳跃或与体表产生摩擦。

压力要均匀柔和,不能时轻时重,动作要协调灵活,不可时快时慢,操作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缠法除外)。

注意本法手指的运动完全是被动的,是前臂运动而拇指端吸定于一点所形成的伴随运动,不可以拇指本身肌肉的收缩来产生这一动作。

2.临床举例一指禅法接触面积小,作用力集中,擅长走经络,推穴道,且渗透性强,通过对经络穴位持续不断的柔和而有力的刺激,可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操作。

常用于颈项部、头面部,以及四肢关节部位和胸腹部等。

一指禅推法作用于不同穴位和部位,有疏经通络、调和营卫、祛淤消积、开窍醒脑等功能。

临床常用于治疗头痛、失眠、面瘫、高血压、肾虚腰痛、外感、消化道疾病等。

(1)头痛先以一指禅法在额部治疗,其线路为:自印堂推到百会,往返3遍;自印堂经太阳转向头维,往返3遍。

再在颞部治疗,循胆经分布路线往返3遍。

然后在枕部治疗,其路线为自一侧翳风到另一侧翳风,往返3遍;再结合拿头顶、拿风池、拿项肌、拿肩井各3遍。

此法还使用于头痛、眩晕、耳鸣、昏沉嗜睡、周身乏力等。

(2)面瘫病人取仰卧位,医生先用一指禅法推患侧印堂、攒竹、太阳、睛明、四白、地仓、颊车、迎香、人中、承浆等穴,约5分钟。

再用鱼际揉法揉两侧额、面、颊等部位约3—5分钟。

然后嘱病人取坐位,医者立其身后,用一指禅法推风池穴及项部约l~2分钟,然后医者面对病人按揉两侧合谷穴,每穴30秒左右,再立于病人身后,在其侧面部行擦法。

(3)高血压医生面对病人,一指禅推太阳、百会穴约l0分钟,并结合抹法及扫散法治疗。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对4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在推拿头、面、颈项部治疗前后,作右上臂动脉压及心阻抗血流图的即刻观察比较。

46例就诊时,有头昏、头痛、心悸、胸闷、气促等高血压症状者43例,推拿后,以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收缩压由180.7±3.1mmHg降至165.1±3.2mmHg,舒张压由107.5土1.6mmHg降至100.4±1.5mmHg,平均动脉压由131.9±1.7mmHg降至121.9±1.8 mmHg。

通过心阻抗血图的观察,表明病人的左心功能在推拿手法治疗后即刻有所改善,血压下降可能是由于末梢血管扩张、周围总阻力下降的结果。

(4)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取俯卧位,医生用一指禅法循胸段棘突左右旁开0.5寸、1.5寸、3寸处共6条线往返操作,时间约10分钟,用按揉法在胸6~胸12旁两侧背腧穴治疗。

凡局部皮下有结节状改变或明显压痛处应重点推拿,可结合摩腹法治疗。

本法可治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

(5)便秘病人取仰卧位,用一指禅法施于中脘、天枢、气海、关元、大横诸穴5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摩腹约10分钟。

病人再取俯卧位,用一指禅法施于脾俞、胃俞往下至次谬穴,往返治疗5分钟。

最后,在上述穴位处用按揉法作重点推拿。

3.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求紧推慢移。

即推动的频率要快,拇指着力点的移动要缓慢,随着腕部的摆动,使指端缓慢移动,不可以与肌肤产生明显的来回摩擦。

(2)操作时指力要均匀柔和,动作要协调灵活,腕部摆动频率要有节奏。

切忌进气或用滞劲蛮力。

(3)操作者应指甲修剪平整光滑,防止划破肌肤。

(4)在寒凉季节进行胸腹部及腰背部的手法操作时,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防止病人着凉感冒。

滚法:推拿手法详解滚法由已故的推拿高手丁季峰医师创造,故又称丁氏滚法。

滚法是由腕关节的伸屈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复合而成。

手法操作时,在体表形成如同圆球来回滚动的感觉,十分舒适。

本法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松解粘连,增强肌肉、韧带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及软组织损伤等疾病。

1.手法、要领和适应部位(1)操作手法掌指自然微屈,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作为基本吸定点着力于治疗部位上,以肘关节的主动屈伸,带动腕关节屈伸与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使掌背尺侧部在受术部位作有节律的来回滚动。

如图2—1—4所示。

(2)动作要领①肩部放松,上臂不要紧贴胸壁。

肘关节的夹角约140度左右,肘部与胸壁约相距1~2拳,肘部相对固定,不要大幅度前后移动,也不要有明显的肩外展内收动作。

②在来回滚动的全过程中,小指掌指关节背侧都应吸定于受术部位。

向回滚动也应适当用力,不可单向用力形成撞击。

③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奏,不可忽快忽慢或时轻时重,滚动频率约每分钟120~160次。

④指掌关节应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掌背保持微曲面。

若指掌过分紧张,掌背形成平面,则都会影响手法的柔和性。

⑤前臂与受术部位的夹角约30度~60度,如欲加强刺激量可大于70度,如欲柔和舒适可减小夹角而加大小鱼际肌的接触面。

滚法的压力是在腕、臂节律性摆动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不可一味追求力量,而使劲顶压治疗部位。

(3)适应部位滚法压力较大,但以掌背面着力,接触面也较大,所以又十分柔和舒适,适用于项肩部、背部、腰臀和四肢等肌肉丰厚部位。

滚法有活血化淤、疏通经络、舒筋利节等功效。

可用于治疗局部扭挫伤、肌肉痉挛、关节屈伸不利、颈项强痛、落枕、肩周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半身不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2.临床举例滚法在临床应用时,常可根据治疗的需要,配合各种被动运动及按、拿、捻、搓等有关辅助手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松解粘连、理顺筋脉作用,适用于治疗颈、肩、腰、背、臀部及四肢关节等的扭挫伤和筋脉拘挛、关节强直、肢体瘫痪、疼痛麻木等,如肩关节周围炎、腰痛、偏瘫、颈椎病,关节扭伤。

(1)落枕病人坐位,先用较轻的滚法手法在患侧颈项及肩部治疗,配合轻缓的头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等被动运动(图2—1—5),同时捏拿颈项及肩背,或弹拨紧张痉挛的肌肉,使其逐渐放松。

在颈项部肌肉放松的情况下,用摇法再结合颈椎旋转扳法,最后按拿风池、风府、肩井、天宗等穴。

(2)肩周炎病人取仰臣卜位,医生先用滚法施于患肩前部及上臂内侧,配合患肢的外展,内收和旋转被动活动。

病人再取侧卧位,患侧向上,医生一手托住患肢肘部作患肢前上举活动,另一手在肩外侧和腋后部用滚法治疗,按拿肩脯、肩俞、肩井、天宗等穴。

病人复取坐位,医生先在患侧项部及肩胛部用滚法,配合以患肢内旋、外展、上举等被动活动(图2—1—6),然后配合弹拨法,最后在肩部及上肢部用搓法、抖法,结束手法治疗(注意被动活动的幅度要在病人能耐受的限度内进行,切忌滥施暴力)。

(3)腰痛①病人取俯卧位,用滚法在压痛点周围治疗,再逐渐移至疼痛处,然后在患侧顺竖脊肌纤维方向用滚法,往返3~4遍,配合腰部后伸被动活动(图2—1—7)。

幅度由小到大,手法由轻至重,时间约8分钟。

再按揉腰阳关、肾俞、委中,以酸胀为度。

在压痛点上下方用弹拨法。

病人复取侧卧位,患侧向上,作腰部斜扳法。

本法适用于急性腰部软组织扭伤等证。

②病人取俯卧位,先施滚法于腰部两侧竖脊肌,同时配合以腰后伸被动活动,接着按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及上次髂穴,并拿委中穴,擦腰部使之有温热感,最后斜扳腰椎关节。

本法适用于慢性腰肌劳损等证。

(4)四肢部伤筋以滚法施治于四肢软组织损伤部位压痛点及其周围,按揉压痛点,并配合局部的被动运动,最后以搓法结束治疗(伤筋的压痛点往往就是病灶所在,故找准压痛点在诊断上具有特殊意义。

在鉴别诊断中,须排除骨折或感染性疾病,必要时,应作X线或实验室检查,如果损伤部位内出血严重者,24小时内禁止施以手法治疗)。

3.注意事项(1)滚法具有刺激力较强,刺激面积较大的特点,假如操作手法未能娴熟,着力生硬涩滞,容易导致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甚至引起其他的不良反应。

(2)手法操作时,应尽量避免掌指关节的骨突部与脊椎棘突或其他各部关节的骨突处刚性接触。

(3)注意动作的连续性、圆滑性,消除前后滚动转换过程中的转折及棱角感。

本法属滚动摩擦,不可拖滑、拧转和跳动(折刀样突变动作)。

否则,会影响手法的柔和性,并容易擦伤局部肌肤。

(4)滚法是直接在皮肤上滚动,在施术时,可涂抹适量润滑剂(如冬青膏、滑石粉、温水、麻油),这样,既可以防止损伤皮肤,又可借助药力的渗透,加强疗效。

操作时也可在局部垫上一层毛巾。

(5)在滚法操作过程中,可酌情配合病人的关节被动运动,如图2—1—5、图2—1—6、图2—1—7所示。

揉法:推拿按摩手法详解术者用掌或指紧贴于病人体表,作轻柔缓和的环旋或前后运动,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称为揉法。

其中用手指指纹面着力的称为指揉法(包括拇指揉法或中指揉法、二指揉法、三指揉法和勾揉法);用鱼际着力的称为鱼际揉法;还有用手掌着力的掌揉法等。

本法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淤、消肿止痛等作用,常用于脘腹胀痛,胸闷胁痛、便秘泄泻等肠胃道疾患以及软组织损伤等的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