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资料大全
植物学资料

1。
藻殖段:是由异型细胞或是由于丝状体中某个细胞死亡或者是在两个细胞之间形成凹形的分离盘,使丝状体分开,那么每段即称为藻殖段。
2。
梯形接合:是水绵属植物有性生殖方式,相邻两条水绵丝状体相对细胞的一侧向外突起,形成结合管,外观上很像梯子,故称梯形接合。
3。
菌丝:是构成真菌的细丝由长管状的细胞构成。
4。
菌丝体:一个植物体所有的菌丝的总称。
5。
子实体:高等真菌有性生殖所形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的菌丝体。
6。
地衣:是一类很特殊的植物,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原植体植物,多数地衣是由一种真菌和一种藻类共生,少数为一种真菌和两种藻类共生。
7。
同配生殖:由形态和大小和相似的融合,称为同配生殖&异配生殖:这种生殖类型中,两种配子相似,受精是异性配子的配合9。
卵式生殖:是有性生殖的最高形式,融合的两个配子在结构,能动性和大小上都有显著的差别10。
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又叫原叶体,形态微小,结构简单,生活期短,无根茎叶的分化,具单细胞的假根,但多含叶绿素,能独立生活。
11。
有胚生殖:高等植物在形态上的有根茎叶的分化,构造上有组织上的分化,生殖器官为多细胞,合子发育时在母体内发育形成胚,所以叫有胚植物12。
维管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菌具有维管系统,所以两者合称维管植物13。
隐花植物: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用抱子繁殖,所以叫抱子植物,因不开花不结果,所以叫隐花植物。
14。
颈卵器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雌型生殖器官为颈卵器,而裸子植物也具有退化的颈卵器,因此,三者合称为颈卵器植物。
15。
种:为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地理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16。
亚种:指某种植物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种群,由于受所在地区生化环境的影响,在形态构造或生理功能上发生某些变化,该种群就称为原植物的变种。
17。
变种:在同一个生态环境的某些植物,在形态、分布及生态等方面,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异,并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则这些植物为原植物变种。
植物学资料整理汇总

一、细胞壁的结构1、胞间层(中层):主要成分为果胶质。
2、初生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及少量的果胶质、半纤维素):初生壁一般薄而柔软,可塑性大;同时可透水分和溶质3、次生壁:(形成于细胞停止生长以后,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及木质。
):较厚,坚硬;分为外、中、内三层;次生壁强烈加厚的cell多数是死细胞。
4、纹孔:细胞壁增厚时,并非全面均匀增厚,其中常留有不增厚的部分称纹孔。
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孔,而是一些薄壁的区域。
分为具缘纹孔(底>口,发生在次生壁强烈加厚的细胞间。
)、单纹孔、半具缘纹孔5、胞间连丝:在相邻的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常以极细的细胞质丝穿过细胞壁而彼此相互联系,这些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丝叫胞间连丝。
二、分生组织(也称形成组织)1、原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位置:根尖、茎尖的先端细胞特点:1)形小、壁薄、质浓、核大、无或仅具小液泡,排列整齐,无胞间隙;2)终身保持分裂能力。
2、初生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位置:根、茎前最幼嫩部位,位于原分生组织之后。
特点:一方面cell仍能分裂;一方面cell开始初步分化3、次生分生组织:仅见于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侧生分生组织)位置:根、茎中轴的侧面。
来源:成熟cell脱分化而成。
两类形成层→使根茎增粗。
木栓形成层→形成周皮4、居间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三、薄壁组织(营养组织分布:较广,6种器官均有。
特点:(1)都是活cell、壁薄、核小、形大、液泡大、细胞间隙大;(2)cell分化程度浅,具潜在的转化能力,具较大的可塑性。
类型:同化组织、贮藏组织、储水组织、吸收组织、通气组织、传递cell四、输导组织木质部: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的一种复合组织,包括管胞和导管分子、纤维、薄壁细胞等。
韧皮部:复合组织,包含筛管分子或筛胞、伴胞、薄壁细胞、纤维等不同类型的细胞。
1、导管分子与管胞位于木质部(死细胞)(1)都是死 cell,成长管状,胞壁增厚,木质化。
共同点(2)侧壁增厚不均匀,呈现多种花纹。
(整理)植物学知识要点

植物学知识要点一、植物细胞(一)细胞及细胞学说1、细胞:是组成生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1838~1839年由德国植物学家M.J.Schleiden和动物学家T.Schwann提出。
其内容为: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组成;所有的细胞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卵和精子都是细胞;一个细胞可以分裂而形成组织。
细胞学说被被恩格斯评价为19世纪三大发明之一。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原核细胞是细胞中较为原始的一类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即没有核膜将它的遗传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只有一个由裸露的环状DNA分子构成的拟核体。
细胞器种类和数量较真核细胞简单。
蓝藻和细菌是原核细胞的典型代表,此外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等也都是原核细胞。
2、真核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被包被在核膜内,细胞器种类、数量相对丰富。
(三)原生质及原生质体1、原生质:是构成细胞生活物质的总称。
即植物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其他组成部分。
2、原生质体:是细胞壁以内有生命的部分,由原生质分化而来,可分为细胞膜(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
(四)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1、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的细胞结构。
2、超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更精细的结构称为超微结构或亚显微结构。
(五)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真核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壁四部分构成。
1、细胞膜及内膜系统:(1)细胞膜又称质膜,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与细胞壁紧密相连,包在细胞质外的一层薄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镶嵌在其上的蛋白质构成。
具有保护、选择性透过、吞噬、信息传递、识别等功能。
细胞膜在电镜下是一种由三层结构组成的单位叫做单位膜,单位膜中各种组成成分的结合方式,现在较为广泛接受的模型是“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内膜系统:细胞质中存在着许多由膜构成的细胞器或结构,它们彼此相关,甚至连通,组成一个庞大而又精密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称为内膜系统。
(完整版)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第一章绪论一.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裸子植物高等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真菌细菌菌类植物卵菌黏菌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褐藻红藻非维管束植物蓝藻低等植物绿藻黄藻藻类植物金藻甲藻硅藻裸藻轮藻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4.植物作用□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2植物与环境○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一.1.细胞概念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的内容○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
植物学资料( 重点整理)

三、名词解释(15分)柑果(举例):由复雄蕊(1分)形成,外果皮革质(0.5分)中果皮较蔬松(0.5分),内果皮膜质(0.5分),内表皮囊状突起,例:桔、橙(0.5分)。
ddd有胚植物:在生活史中,出现胚的植物的总称(2分),如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
十字形花冠:花瓣4片,排成十字形,称十字形花冠,为十字花科植物花的花冠。
dddd合轴分枝:顶芽生长活动(1分)一段时间以后,或者死亡或分化为花芽(0.5分),而靠近顶芽(0.5分)的一个腋芽(0.5分)迅速发育为新枝,代替主茎(0.5分)。
ddd小穗:由颖片和1至数朵小花组合而成的结构(2.5分)。
如在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
ddd颈卵器:形如瓶状的多细胞的雌性生殖器官(2分),由颈部和腹部组成(0.5分)。
其中,有颈沟,腹沟和卵细胞。
地衣:藻类和真菌两类植物共同生活,而形成的共生体。
ddddd单性结实(举例):不通过受精(1分),子房就发育形成果实(1分),例如,香焦ddd侧膜胎座:单室(0.5分)复子房(0.5分)或假数室子房(0.5分),胚珠着生于心皮边缘(0.5分)相连的腹缝线上(1分)。
dd单身复叶:仅有1枚小叶的复叶(1分),原为三出复叶的,2枚侧生小叶退化而形成(1分),小叶与叶柄间具关节,叶轴常具翅(1分)。
如柑橘叶。
; dd聚药雄蕊(举例):花药合生成筒状(1分),花丝分离(1分),如向日葵(1分)。
dddd菌丝体:真菌的分枝或不分枝的无色菌丝的营养体。
浆果(举例):外果皮薄(1分),中果皮(0.5分)、内果皮(0.5分)均肉质化,并充满汁液。
例番茄学名:拉丁文(0.5分)属名(1分首字母大写为名词)+种加词(1分全大写为形容词)+定名人(0.5分首字大写),如:Oryza sativa L; ddd藻类:是一类含光合色素的低等自养植物的总称,如蓝藻,绿藻,红藻,褐藻。
菌类:菌类是一类不含光合色素的低等异养植物的统称(2分)。
如细菌,粘菌,真菌等假果:除子房外,还有花托(0.5分),花萼(0.5分),甚至整个花序(0.5分)都参与形成的果实,称为假果。
植物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前期:核内的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破裂、纺锤体开始形成。
中期:中期是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纺锤体完全形成时期。
后期:后期是各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由赤道移向细胞两极的时期。
末期:为形成二子核和胞质分裂的时期。染色体分解,核仁、核膜出现,赤道板上堆积的纺锤丝,称为成膜体。
第六章叶
名词解释
运动细胞(泡状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的一组大型的薄壁细胞,位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在横切面上呈扇形排列,与叶片的卷曲和张开有关。
海绵组织:双子叶植物叶中,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胞间隙发达,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栅栏组织:在双子叶植物的叶肉中,靠近上表皮,通常由1-2层圆柱形的细胞组成,细胞的长径与表皮垂直,较整齐如栅栏状。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植物学全部知识点总结(总24页)
第一章细胞
名词解释
原生质体:组成细胞的一个形态结构单位,是指活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使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进行的场所。
细胞骨架: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分别由不同蛋白质以不同方式装配成直径不同的纤维,相互连接形成具有柔韧性和刚性的的三维网状结构,因此称作细胞骨架。
纹孔:细胞在生成次生壁时并非全面加厚,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生壁物质,这些不加厚的区域称为纹孔
简答与论述
比较导管和筛管的结构。
导管——由许多管状的死细胞(导管分子)纵向连接而成(1分)。成熟导管分子的端壁溶解形成穿孔(1分)。侧壁发生不同方式的次生木质化增厚,呈现出环纹,螺纹、梯纹和孔纹等各种花纹(1分)。
筛管——由一些管状的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筛管分子)连接而成(1分)。 筛管分子的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端壁特化为筛板(1分),其上分布有成群的筛孔。
植物学重点内容

植物学重点内容植物学重点内容一、种子和幼苗1.胚的概念及组成。
胚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原始体,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子叶四部分组成。
2.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幼苗的概念。
子叶出土:在萌发时,胚根首先伸入土中形成主根,接着下胚轴伸长,将子叶和胚芽推出土面。
子叶留土:种子萌发时,下胚轴并不伸长,子叶留在土中,上胚轴、中胚轴和胚芽伸出土面。
二、植物细胞和组织1.胞间连丝:侵填体细胞周期内质网的概念。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是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
侵填体:原生质和细胞核随着细胞壁的突进而流入其中,后来则常为丹宁,树脂等物质所填充。
这种堵塞导管的囊状突起称为侵填体。
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整个过程。
内质网:由封闭膜系统以及互相沟通的膜腔而形成的网状结构。
分为:光滑型内质网和粗糙型内质网。
2.细胞壁的分类: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3.保护组织的两种类型:表皮━初生保护组织,周皮━次生保护组织。
4.传递细胞的概念及特点,通道细胞的概念。
传递细胞: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胞壁向内生长的特性,行使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
特点:其细胞壁向内突起,壁上有丰富的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内有较多的线粒体。
通道细胞:夹杂在厚壁的内皮层细胞中的薄壁组织细胞,往往与原生木质部相对。
5.淀粉粒类型:单粒、复粒、半复粒。
6.分生组织的类型(1).按来源分类: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
(2).按位置分类: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三、植物的根1.外始式凯氏带的概念。
外始式:由外方发育开始并逐渐向内方发育的形式。
凯氏带:内层细胞的部分次生壁上常木栓化或增厚呈带状,环绕在细胞壁的横向壁和纵向壁上。
2.根与茎的初生结构的组成及特点。
组成:表皮皮层维管柱。
特点:(1).表皮:根的表皮上面具有根毛;而茎的表皮上面具有气孔器的结构。
(2).皮层:①根的皮层占根的比例大;而茎的表皮占茎的比例不大。
植物学总结资料

形态解剖部分一、绪论部分:植物的多样性及植物学研究的内容 二、植物细胞1、理解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植物细胞的大小、结构与功能单层膜、双层膜II 细胞壁(结构、组成、功能)细胞膜:结构功能 细胞质:组成功能细胞器:组成,结构、功能 细胞核:结构、功能纹孔、胞间连丝等共质体、质外体运输等{物细胞相邻细胞壁胞间连丝&微管“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光滑内质网高尔基体7过氧化物体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3、细胞的分裂和各分裂期的特征;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三、植物的组织组织的概念和类型及其特点;1、分生组织2、薄壁组织3、保护组织4、机械组织5、输导组织6、分泌组织传递细胞的概念三、植物的营养器官(一)根1、器官的概念:根、茎、叶营养器官和花、果实、种子繁殖器官2、根系的功能和根系的类型;3、根尖的组成;4、根的初生结构(凯氏带)、侧根形成、根的次生结构5、根变态的常见类型(二)茎1、茎的形态和芽的类型2、茎尖的结构;生长锥:原套、原体分生区 叶原基叶芽原基茎尖 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过渡区; 细胞有丝分裂活动减弱成熟区:细胞有丝分裂和伸长活动 明显趋于停止3、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和次生结构①初生结构中切皮部和木质部的发育方式;被子植物荃尖顶端分区、组织分化成熟的过程原分生组织 ;初生分生组织;成熟组织②射线原始细胞和纺锤状原始细胞;③茎结构通过横向、径向、切向三个面所观察到的特征; ④周皮、皮孔、树皮、年轮、早材、晚材的概念; ⑤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⑥茎的变态类型和常见植物原套一^周缘分生组织/ /分生部 分< 本织 基组皮生部层线层 皮(三)叶1、了解叶的形态;2、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3、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C3和C4植物叶的特点;4、叶的特华类型及其常见植物;四、植物的繁殖器官(一)花1、繁殖的概念和类型2、花的形态和结构:特别是雄蕊群和雌蕊群的相关知识;3、禾本科植物花的结构4、雄蕊的发育和花粉的发育pl525、雌蕊的结构和发育P1586、花粉粒的萌发于生长以及双受精作用和意义7、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过程8、果实的类型和常见种类五、藻类常见藻类必须了解(发菜、水花、赤潮的形成、水绵的接合生殖,常见的大型藻类紫菜、海带等)六、菌物常见菌类,担子菌的锁状联合七、苔群植物了解颈卵器的结构,有胚植物的开始,地钱和葫芦薛、抱子体和配子体的关系八、蕨类植物维管植物的开始,颈卵器,抱子体和配子体的关系;P302, 图9-25九、裸子植物的特征和常见植物十、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区别生活中常见的植物题型:1、填空(20)2、选择(25)3、比较题(20)4、问答题(35)形态解剖部分90%,系统分类10%课程作业,尽快完成!格式:PPT> Word (不要win7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形态与分类一、植物的地位植物是生命世界中的第一生产者。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其他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作为动物(包括人类)和微生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
另外,植物体内的光合产物通过转化形成各式各样的有机化合物(其中有些是此生物质),这些物质又是工业、医药原料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农业和林业生产的中心过程,它为畜牧业和水产业提供了有机物质基础,水土保持、气候净化和气候调节也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
植物占地球生物量的98%,它跟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从35亿年前原始蓝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为地球增加氧气、光合产物为后继者提供食物时起,植物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一直且将永远做出贡献。
二、植物的分类地球是一个有生命的伟大星球。
地球可分为生物界和非生物界。
凡具有生命基本特征的物体都叫生物。
而所有的生物都归于生物界。
生物界是一个浩瀚庞杂的综合体,从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到几十吨重的鲸。
要对这些生物进行研究,就好似蚂蚁吃地球——无从下嘴。
因此就将生物界划为平行的五个界:原核生物界(细菌、病毒)、原声生物界(真菌真核单细胞生物)、菌物界(蘑菇)、植物界和动物界。
1、分类等级生物分类学是依据相似性进行分类的。
生物界主要的分类等级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生物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
也可以在每个分类单位下增加次级分类单位如亚界、亚科、亚种等。
以茶为例:茶在分类等级中的名称和归属:等级名称界门纲目科亚科族属亚属系种植物界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亚科山茶族山茶属山茶亚属茶系茶另外,按植物生长状态可将植物分为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其中木本植物过渡木本植物、灌木和乔木。
2、分类的方法及依据植物分类的依据是植物形态解剖结构的相似性。
分类方法是通过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和解剖形态,根据其相似性按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归类。
这过程中常借助于植物检索表和植物志等工具书。
3、植物志和标本植物志是经无数前辈前赴后继地对国家或地区的植物进行分类、识别、记录编撰成的书籍。
标本是我们对原生状态的植物进行采集、处理让其保存着原来的所有信息,并且一直保存下去,这样的样品称为标本。
植物志是无数前辈前赴后继对国家或地区的植物进行分类、识别和记载的书籍。
植物的种类约有55万种,无论如何我们也不可能在一篇论文中描述所有这些种。
因此植物志所记载的植物也是有限的。
我们要鉴别不认识的植物往往得通过地植物志和手册再加上足够的植物分类学知识和技巧才能鉴别出来。
标本是我们对原生状态下的植物进行采集、处理,让其带着原来的所有信息,并一直保存下去的样品称为标本。
一株植物不管我们人不认识,只要我们以标本的形式让其永久地保存着原本的信息,我们可以慢慢地查阅植物志、分析鉴定,最终把它鉴别出来。
三、植物的形态植物的分类学是利用相似性进行分类的,而植物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形态结构和解剖结构上。
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各种器官上。
植物的营养器官主要有:根、茎、叶。
繁殖器官主要有:花、果实、种子。
这些器官都是植物分类的最主要的形态学特征。
1、根根是植物进化过程中适应陆地生活而发展起来的器官。
具有吸收、固着、输导、合成、贮藏和繁殖等功能。
(1)、定根与不定根种子萌发时,胚根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形成主根。
主根上可以产生侧生根,侧生根上再可以产生二级或三级支根,他们都被称为侧根。
不论主根和侧根,他们都有一定的发生位置,都来源于胚根所以也称为定根。
有些植物的根可以从茎、叶上产生,这种不是由根部发生,位置也不定的根统称为不定根。
植物个体全部根的总和称为根系(包括定根和不定根)。
种子植物根系有两种基本类型: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由胚根发育产生的主根和侧根组成,主根发达,较粗长,能明显区分出主根和侧根,这种根系称为直根系。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系都属于这种类型,如:棉、大豆、蒲公英、松、柏等。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的基部形成许多粗细相似的不定根呈丛生状态,这种根系称为须根系。
大部分单子叶植物水稻、竹、棕榈、葱、蒜、百合和某些双子叶植物如车前草都是须根系。
图左为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属直根系图右为不定根属须根系(2)、特化根根的形态已经发生变化,生物功能也发生改变,形状多样,外观肥大、肉质等。
如:萝卜、甜菜、甘薯和何首乌等。
萝卜的特化根 榕树的特化根2、茎 茎是植物体上三大营养器官之一,它组成地上部分的枝干,上承枝叶,下接根部。
茎的主要功能是输导和支持。
茎与根的结构有许多共同点,但远比根复杂,与根不同,茎的外部形态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节、节间、长叶、有芽。
(1)、茎的形态种子植物茎的外形多呈圆柱形,与生存环境相适应,有不少植物的茎呈其他形状,如百岁兰块状茎,莎草科植物的三角茎,薄荷、蚕豆等植物的方形茎,昙花、仙人掌的扁平茎等等。
茎上生叶的部位称为节,相邻两节之间的部位称为节间。
茎的顶端有顶芽,叶腋处生有腋芽。
这种生有叶和芽的茎称为苗或枝。
有的草本植物,如萝卜、蒲公英、车前草的茎节间缩短,难以辨认,叶排成基生的莲座状。
而玉米、竹、甘蔗和蓼科植物,节部膨大,节间长而明显。
少数植物如藕的根状茎节间膨大,节反而缩小。
许多树木如苹果、桃、银杏、松等,在茎上节间显著伸长的称为长枝。
长枝上有节间缩短的短枝,短枝上能开花,结果,所以又称为花枝或果枝。
在多年生落叶乔木和灌木上除了节、节间和芽以外,还可以看到叶痕、维管束痕、芽鳞痕和气孔等。
茎按其生长习性可分为直立茎(如樟、桉等)、缠绕茎(如牵牛、紫藤、何首乌、忍冬等)、攀缘茎(如葡萄、黄瓜、南瓜、豌豆等)、匍匐茎(如草莓、甘薯等)。
缠绕茎匍匐茎(2)、特化茎攀缘茎特化的茎很多,一般分为地下茎的特化和地上茎的特化。
地下茎的特化有:根状茎外形与根相似,但有明显的节与节间,叶退化,叶腋有芽,节上产生不定根,如竹、莲、玉竹、白矛等。
块茎 如马铃薯。
鳞茎 如洋葱。
球茎如慈姑。
地上茎的特化有:茎刺如柑橘、山楂、皂荚,蔷薇、月季等。
茎卷须如南瓜、葡萄等。
肉质茎如仙人掌等。
块茎球茎鳞茎 根状茎3、叶 叶生长在茎的节部,与茎有密切的联系。
典型叶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种子植物所需的有机养料依赖叶制造。
所以叶是重要的营养器官。
(1)、叶的结构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
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典型的叶片是绿色扁平的,叶柄位于叶片的基部,是连接叶片着生于茎上的结构。
托叶生于叶柄的两侧,形状、大小随植物不同而异。
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的叶,称为完全叶。
(2)、叶的形态叶的大小、形状常因植物种类而异,就大小而言,长度可由几毫米到几米,如卷柏的叶仅几毫米,棕榈、香蕉的叶长达1~2米;王莲的浮水叶,其叶片直径达2米,叶面能荷重40~70kg。
叶的形状变化更大,叶形通常指叶的整天形状、叶缘特点、叶裂程度、叶尖及叶基的形状以及叶脉的分布式样。
(注意图)(3)、叶的生态类型叶的生态类型包括:单叶与复叶、叶序和叶镶嵌、异形叶。
单叶与复叶:在一叶柄上生有一个叶片的叶称为单叶,生有多个小叶片的叶称为复叶。
复叶的叶柄称为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着生的许多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为小叶柄。
根据小叶的排列方式的不同,复叶又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
羽状复叶是小叶排列在叶轴两侧成羽毛状。
根据小叶数目不同,羽状复叶又分为奇数羽状复叶和偶数羽状复叶。
羽状复叶又因叶轴分枝与否,再分为一回羽状复叶、二回羽状复叶、三回羽状复叶及多回羽状复叶。
一回羽状复叶,即叶轴不分枝,小叶直接长在叶轴上,如花生;二回的叶轴分枝一次再生小叶,如合欢;三回的叶轴分枝两次在生小叶,如天南竹。
(注意图)叶序和叶镶嵌: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
叶序有三种基本类型,即互生、对生和轮生。
如图:通常,枝条上部叶柄较短,下部叶柄较长,同时各节着生的方向不同,使同一枝条上的叶不致相互遮盖,称为叶镶嵌。
如图:异型叶:有些植物在同一植株上具有明显不同形状的叶称为异型叶。
如图:(4)、叶的特化叶与环境条件接触最广,因而造成变态的多样化。
苞片和总苞:生长在花下面的变态叶称为苞片。
苞片一般较小,绿色。
苞片数多而聚生在花序的外围,称为总苞。
苞片和总苞有保护花芽和果实的作用。
也卷须:叶的一部分变成卷须状,称为也卷须,如豌豆。
叶刺:有些植物的叶变成刺状,称为叶刺,如仙人掌玉兰花总苞豌豆叶卷须仙人掌刺叶4、花:被子植物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在茎上孕育着花原基并发育成花。
一般花的结构有: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
而花萼、花冠、雌雄蕊群由外向内依次着生在花柄顶端的花托上。
(1)花梗也称花柄,是着生花的小枝,将花支撑在一定空间,是花和茎想连通的通道。
当果实形成时,发育为果柄。
有的花则无花柄。
(2)花托,位于花柄顶端,是花萼、花冠、雌雄蕊群着生的部位。
(3)花萼,位于花的最外轮,有若干萼片组成。
萼片分离的称为离萼,如樟、油菜。
萼片相连和的称为合萼,合萼下端联合成萼同,上端分离部分称为萼离片,如茄。
(4)花冠,花冠位于花萼内侧,由若干花瓣组成,排成一轮至多轮。
花萼有分有分离和联合之分,分别称为离、合瓣花。
如桃花和番茄。
根据花冠的大小和形状的对称情况,可分为辐射对称(如桃)、两侧对称(如大豆)和不对称(如美人蕉)。
花萼与花冠的总称为花被。
花瓣在花芽内的卷叠排列方式。
(5)雄蕊群,一朵花中雄蕊的总称,在花被的内方,通常直接生在花托上,也由着生在花被上。
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
花药位于花丝顶端,多数有4各花粉囊构成。
花粉囊内形成花粉粒。
雄蕊的类型(以花丝来分)①二强雄蕊,雄蕊2长2短,如泡桐、地黄。
②四强雄蕊,花丝多余5枚,其内轮的4轮花丝较长,外轮的1枚或多枚较短。
如油菜、萝卜。
雄蕊的类型(以雄蕊离合来分)①单体雄蕊,雄蕊数目多,花丝连和,如棉花。
②二体雄蕊,雄蕊数目多,花丝连和,其中以枚单生,如大豆,豌豆。
③多体雄蕊,花丝连和四组以上,如木棉,金丝桃。
菊科植物的雄蕊,花都聚在一起,称为聚花雄蕊。
(6)雌蕊群,一朵花中位于花中央或花顶端的雌蕊的总称。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三部分构成。
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是心皮(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
雌蕊的类型:单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如大豆和桃。
离生雌蕊,由两个2个或2个以上的心皮构成,如果心皮构成的雌蕊彼此分离,在一朵花内有多个分离的雌蕊,如玉兰、草莓、蔷薇。
合生雌蕊,几个心皮相互连接成一个雌蕊。
①柱头,位于雌蕊的定顶端,承受花粉的地方,膨大成各种形状。
②花柱,位于柱头和子房之间,连接柱头和子房的重要通道。
③子房,雌蕊基部膨大的部分,由子房壁、胎座、胚珠构成。
子房在花托上的着生位置:上位子房(下位花),子房仅以底部生于花托顶端,花的其他部分着生子房下方的花托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