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高考生物真题汇编:(6)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1年全部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word 99页)

2021年全部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word 99页)
通过分析可知,①细胞处吸水量少于③处细胞,说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①处理后>③处理后,A错误;故选A。
2.(2021 ·湖南省· T3)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
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
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2021 ·河北省· T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和白细胞都有细胞骨架
B.发菜和水绵都有叶绿体
C.颤藻、伞藻和小球藻都有细胞核
D.黑藻、根瘤菌和草履虫都有细胞壁
【答案】A
【解析】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白细胞是真核细胞,这两种细胞都具有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多种功能有关,A正确,故选A。
D.④⑤⑥都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答案】C
【解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氨基酸和核苷酸都含有氮元素,C正确;故选C。
2.(2021 ·全国乙卷· T3)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水。下列有关植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B.胆固醇镶嵌或贯穿在膜中利于增强膜的流动性
C.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过程与膜蛋白无关
D.有些膜蛋白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
【答案】D
3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2021 ·广东省· T13)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适宜条件下,制作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图为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6)遗传的分子基础——2024年九省联考+2023年四省联考+2021年八省联考生物专项精编

(6)遗传的分子基础——2024年九省联考+2023年四省联考+2021年八省联考生物专项精编

(6)遗传的分子基础——2024年九省联考+2023年四省联考+2021年八省联考生物专项精编一、单选题1.[2024届·吉林·模拟考试]华丽硫珠菌是在红树林浅滩中新发现的一种细菌,单个细胞最长可达2cm,其生长的环境富含硫化物。

该细菌形态、结构和部分生理过程如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菌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都发生在膜囊P内B.大膜囊结构类似植物细胞的液泡可保持菌体形态C.细胞内外硫元素状态表明该菌参与生态系统的硫循环D.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也存在于类似膜囊P的结构中2.[2024届·安徽·模拟考试]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功能强大,可以自主解开双链DNA,并进行RNA的合成。

合成出的RNA一端,很快会结合核糖体合成多肽链。

某同学绘制了一幅大肠杆菌转录和翻译的模式图,请同学们进行评议。

下列有关该图的评议,正确的是( )A.RNA聚合酶沿模板链移动的方向应该是从5'向3'B.RNA聚合酶结合位置应该包含整个DNA的解链区C.双链解开的DNA应该在RNA合成结束后恢复双螺旋D.图中移动的3个核糖体上已合成的肽链长度应该相同3.[2024届·广西·模拟考试]启动子中CpG岛上的胞嘧啶发生甲基化修饰,会使启动子区高度螺旋化,还会导致( )A.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影响B.CpG岛的甲基化引发基因突变C.相关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序列改变D.单链中相邻的CG碱基之间氢键断裂4.[2024届·甘肃·模拟考试]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在研究DNA复制的酶促反应机制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生物化学反应,这种反应需要酶对底物模板指令的绝对依赖。

后经众多科学家的不断探索,最终揭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中心法则。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遗传信息的多样性B.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和逆转录都需要模板C.转录时,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RNA的特定序列D.DNA复制与转录的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同5.有一环状双链DNA,其中一条链的核苷酸片段序列为CGAGCCGAATTCTGCGCCTATAGGCCTCGA(共30个碱基,其中G+C=18个),限制酶Eco RⅠ在单链上的识别位点序列为GAATTC,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用Eco RⅠ切该环状双链DNA,至少会产生2个片段B.该单链片段中G+C占比为60%,其互补片段中A+T占比为40%C.如果该环状DNA缺失了一个碱基对,用Eco RⅠ可能切不开该DNAD.以该单链片段为模板转录的mRNA编码的肽链最多含10个氨基酸二、读图填空题6.[2024届·甘肃·模拟考试]某品系小鼠的雄性个体有白色和黑色两种毛色,雌性个体有白色、黑色和黑白嵌合(如图所示)三种毛色,毛色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黑色)和b(白色)控制。

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遗传的细胞基础与分子基础(全国通用)

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遗传的细胞基础与分子基础(全国通用)

2023年全国高考生物真题:遗传的细胞基础与分子基础一、选择题1.(2023·湖南)南极雄帝企鹅产蛋后,由雄帝企鹅负责孵蛋,孵蛋期间不进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帝企鹅蛋的卵清蛋白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C元素B.帝企鹅的核酸、多糖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产生C.帝企鹅蛋孵化过程中有mRNA和蛋白质种类的变化D.雄帝企鹅孵蛋期间主要靠消耗体内脂肪以供能2.(2023·浙江)叠氮脱氧胸苷(AZT)可与逆转录酶结合并抑制其功能。

下列过程可直接被AZT阻断的是()。

A.复制B.转录C.翻译D.逆转录3.(2023·广东)科学理论随人类认知的深入会不断被修正和补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新细胞产生方式的发现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B.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是对共同由来学说的修正C.RNA逆转录现象的发现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D.具催化功能RNA的发现是对酶化学本质认识的补允4.(2023·天津)如图甲乙丙是某动物精巢中细胞减数分裂图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像中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B.乙中染色体组是丙中两倍C.乙中同源染色体对数是丙中两倍D.乙、丙都是从垂直于赤道板方向观察的5.(2023·北京)武昌鱼(2n=48)与长江白鱼(2n=48)经人工杂交可得到具有生殖能力的子代。

显微观察子代精巢中的细胞,一般不能观察到的是()A.含有24条染色体的细胞B.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细胞C.染色体移到两极的细胞D.含有48个四分体的细胞6.(2023·山东)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单体可分别将自身两端粘在一起,着丝粒分开后,2个环状染色体互锁在一起,如图所示。

2个环状染色体随机交换一部分染色体片段后分开,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交换的部分大小可不相等,位置随机。

某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Ee,其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子细胞。

不考虑其他突变和基因被破坏的情况,关于该卵原细胞所形成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卵细胞基因组成最多有5种可能B.若卵细胞为Ee,则第二极体可能为EE或eeC.若卵细胞为E且第一极体不含E,则第二极体最多有4种可能色体D.若卵细胞不含E、e且一个第二极体为E,则第一极体最多有3种可能7.(2023·湖南)某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SHOX基因突变所致,某家系中一男性患者与一正常女性婚配后,生育了一个患该病的男孩。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遗传的分子基础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1.核糖核酸酶P是一种催化tRNA前体加工的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核糖核酸酶P()A.与tRNA的组成元素不同B.能水解产生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C.仅存在于真核细胞中D.催化水解碱基与核糖间的化学键2.大肠杆菌核糖体蛋白与rRNA组装成核糖体。

当大肠杆菌细胞中缺乏足够的rRNA时,核糖体蛋白可通过结合到自身mRNA上的核糖体结合位点,抑制自身mRNA的翻译。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核糖体蛋白的基因转录完成后再翻译B.同一个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种类可能不同C.核糖体与mRNA结合后逐次阅读遗传信息,直至读取到终止密码子结束D.核糖体蛋白的结合特点,维持了RNA和核糖体数量平衡,减少了物质与能量浪费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A.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的直径不同B.DNA的多样性体现在每一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C.DNA分子中A—T碱基对所占的比值越大,其热稳定性越高D.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中嘌呤碱基数目与嘧啶碱基数目相等4.为了探究生物遗传物质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是DNA,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并让其去侵染大肠杆菌。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用14C和18O代替35S和32P对T2噬菌体进行标记B.35S组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用标记好的T2噬菌体去侵染肺炎链球菌可得到相同的结论D.整个实验中在标记噬菌体阶段,需用含35S或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5.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有些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有些基因只在某类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TP合成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B.输卵管细胞中可检测到血红蛋白mRNAC.细胞的分化取决于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D.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来控制生物的性状6.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的热稳定性与C—G碱基对的比例有关B.不同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方式存在差异C.环状DNA分子中的每个五碳糖都同时连接2个磷酸基团D.一个DNA分子每条单链中A+T占该单链全部碱基比值一般相同二、多项选择题(共4小题)1.碱基家族添了新成员,科学家合成了P、B、Z、S四种新的碱基,它们的配对原则是Z配P,S配B,并都是通过三个氢键连接。

高二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1.对下表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肽段A的合成需要消耗ATPB.肽段P的结构最终由DNA决定C.肽段P与该分泌蛋白的分泌密切相关D.肽段P的作用是引导mRNA与核糖体结合【答案】D【解析】组成分泌蛋白的肽段是由多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肽段的合成需要消耗ATP,A 正确;组成分泌蛋白的肽段P是在DNA指导下合成的,其结构最终由DNA决定,B正确;由以上分析知,含有正常肽段P的分泌蛋白能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而含有异常肽段P的分泌蛋白不能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即肽段P与该分泌蛋白的分泌密切相关,C正确;肽段P是由mRNA与核糖结合后经翻译形成的,肽段P不能引导mRNA与核糖体结合,D错误【考点】本题结合表格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的知识,理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通过阅读题表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答案】A【解析】DNA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碱基对在内侧,故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A错。

A错。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多个基因,B正确。

基因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其排序代表遗传信息,体现基因特异性,C 正确。

DNA主要在细胞核染色体上,染色体没有复制时含1个DNA,复制后含2个DNA,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3.细胞内与遗传有关的物质,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构层次是A.DNA→染色体→脱氧核苷酸→基因B.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C.DNA→染色体→基因→脱氧核苷酸D.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答案】D【解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基因(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基因的不同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训练07 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

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训练07 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

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基础1.(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1))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B.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D.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真核生物的正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详解】A、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包括DNA转录成mRNA,mRNA进行翻译合成蛋白质,A正确;B、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可以转录出mRNA、tRNA、rRNA等,mRNA可以编码多肽,而tRNA的功能是转运氨基酸,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组成物质,B错误;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分子上还含有不具遗传效应的片段,因此DNA分子的碱基总数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C正确;D、染色体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D正确。

故选B。

2.(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3)细胞内有些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I),含有I的反密码子在与mRNA中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ly表示甘氨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C.tR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mRNA分子由单链组成D.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含有CCI反密码子的tRNA转运甘氨酸,而反密码子CCI能与mRNA上的三种密码子(GGU、GGC、GGA)互补配对,即I与U、C、A均能配对。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第六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22练DNA的结构与复制课件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第六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22练DNA的结构与复制课件

2[2021海南·6,2分,难度★★☆☆☆] 已知5-溴尿嘧啶(BU)可与碱基A或G配对。大肠杆菌DNA上某个碱基位点已 由A—T转变为A—BU,要使该位点由A—BU转变为G—C,则该位点所在的 DNA至少需要复制的次数是 ( B ) A.1 B.2 C.3 D.4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BU既可以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和碱基G配对,又知大 肠杆菌DNA上某个碱基位点已由A—T转变为A—BU,则该位点所在的DNA 复制一次,该位点可能会变为G—BU,再复制一次,该位点可能会变为G—C,即 该位点所在的DNA至少需要复制2次才能使该位点由A—BU转变为G—C,B 项正确。
【解析】 单链序列脱氧核苷酸数量相等和分子骨架同为脱氧核糖与磷酸都 不是该线性DNA分子两端能够相连的原因,A、B错误;据图可知,单链序列的 碱基能够互补配对,这是该线性DNA分子两端能够相连的主要原因,C正确;该 线性DNA分子自连环化后两条单链方向相反,D错误。
4[2021山东·5,2分,难度★★★☆☆] 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含有基因修饰系统的T-DNA插入到水稻细胞M的某条 染色体上,在该修饰系统的作用下,一个DNA分子单链上的一个C脱去氨基变 为U,脱氨基过程在细胞M中只发生一次。将细胞M培育成植株N。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D ) A.N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含T-DNA B.N自交,子一代中含T-DNA的植株占3/4 C.M经n(n≥1)次有丝分裂后,脱氨基位点为A—U的细胞占1/2n D.M经3次有丝分裂后,含T-DNA且脱氨基位点为A—T的细胞占1/2
【解析】 第一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 定不是全保留复制,可能为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A错误;若DNA复制方式为 全保留复制,则第二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会出现1条重带和1条轻带,与题 图信息不符,B错误;若DNA复制方式为分散复制,则第一代和第二代细菌DNA 离心后,试管中只出现1条中带,与题图信息不符,C错误;若DNA复制方式为半 保留复制,继续培养至第三代,得到的子代DNA分子离心后,试管中会出现1条 中带和1条轻带,D正确。

高考 生物专题六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解析)

高考 生物专题六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解析)

[重温考纲]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Ⅱ)。

2.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 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核心考点 1遗传物质的探究1.理清两个经典实验的探索过程(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DNADNA 是遗传物质S 型细菌荚膜多糖蛋白质+R 型细菌――→相互对照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DNA +DNA 酶(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提醒(1)格里菲思转化实验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实现了基因重组。

(3)S型活细菌才具毒性,切不可认为S型细菌的DNA使小鼠致死。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5)用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352.“两看法”解答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同位素标记问题3.比较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1)相同点:都营寄生生活,遗传物质均为DNA。

(2)不同点①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具有独立的物质和能量供应系统。

②噬菌体:为非细胞结构的细菌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增殖。

设计1围绕遗传物质的探索考查理解能力1.(2017·全国Ⅱ,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2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T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2B.T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2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噬菌体的核酸中2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2答案C解析T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所以不可以在肺炎双球菌2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T噬菌体病毒颗2粒内不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需要借助宿主细胞来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所以培养基中的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噬菌322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相同,2前者是RNA病毒,后者是DNA病毒,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遗传的分子基础——三年(2021-2023)高考生物创新真题精编1.【2023年湖南卷】细菌glg基因编码的UDPG焦磷酸化酶在糖原合成中起关键作用。

细菌糖原合成的平衡受到CsrAB系统的调节。

CsrA蛋白可以结合glgmRNA分子,也可结合非编码RNA分子CsrB,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glg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glg基因的启动子并驱动转录
B.细菌合成UDPG焦磷酸化酶的肽链时,核糖体沿glgmRNA从5'端向3'端移动
C.抑制CsrB基因的转录能促进细菌糖原合成
D.CsrA蛋白都结合到CsrB上,有利于细菌糖原合成
2.【2022年广东卷】λ噬菌体的线性双链DNA两端各有一段单链序列。

这种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后其DNA会自连环化(如图),该线性分子两端能够相连的主要原因是( )
A.单链序列脱氧核苷酸数量相等
B.分子骨架同为脱氧核糖与磷酸
C.单链序列的碱基能够互补配对
D.自连环化后两条单链方向相同
3.【2022年山东卷】液泡膜蛋白TOM2A的合成过程与分泌蛋白相同,该蛋白影响烟草花叶病毒(TMV)核酸复制酶的活性。

与易感病烟草品种相比,烟草品种TI203中TOM2A的编码序列缺失2个碱基对,被TMV侵染后,易感病烟草品种有感病症状,TI203无感病症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OM2A的合成需要游离核糖体
B.TI203中TOM2A基因表达的蛋白与易感病烟草品种中的不同
C.TMV核酸复制酶可催化TMV核糖核酸的合成
D.TMV侵染后,TI203中的TMV数量比易感病烟草品种中的多
4.【2021年河北卷】许多抗肿瘤药物通过干扰DNA合成及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下表为三种抗肿瘤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放线菌素D处理后,肿瘤细胞中DNA复制和转录过程都受到抑制
C.阿糖胞苷处理后,肿瘤细胞DNA复制过程中子链无法正常延伸
D.将三种药物精准导入肿瘤细胞的技术可减弱它们对正常细胞的不利影响
5.【2021年辽宁卷】脱氧核酶是人工合成的具有催化活性的单链DNA分子。

下图为10-23型脱氧核酶与靶RNA结合并进行定点切割的示意图。

切割位点在一个未配对的嘌呤核苷酸(图中R所示)和一个配对的嘧啶核苷酸(图中Y所示)之间,图中字母均代表由相应碱基构成的核苷酸。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脱氧核酶的作用过程受温度的影响
B.图中Y与两个R之间通过氢键相连
C.脱氧核酶与靶RNA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有两种
D.利用脱氧核酶切割mRNA可以抑制基因的转录过程
6.【2023年6月浙江卷】紫外线引发的DNA损伤,可通过“核苷酸切除修复(NER)”方式修复,机制如图所示。

着色性干皮症(XP)患者的NER酶系统存在缺陷,受阳光照射后,皮肤出现发炎等症状。

患者幼年发病,20岁后开始发展成皮肤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修复过程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B.填补缺口时,新链合成以5'到3'的方向进行
C.DNA有害损伤发生后,在细胞增殖后进行修复,对细胞最有利
D.随年龄增长,XP患者几乎都会发生皮肤癌的原因,可用突变累积解释
7.【2022年江苏卷】科学家研发了多种RNA药物用于疾病治疗和预防,图中①~④示意4种RNA药物的作用机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核内RNA转录合成以___________为模板,需要___________的催化。

前体mRNA需加工为成热的mRNA,才能转运到细胞质中发挥作用,说明___________对大分子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性。

(2)机制①:有些杜兴氏肌营养不良症患者DMD蛋白基因的51外显子片段中发生___________,提前产生终止密码子,从而不能合成DMD蛋白。

为治疗该疾病,将反义RNA药物导入细胞核,使其与51外显子转录产物结合形成___________,DMD前体mRNA剪接时,异常区段被剔除,从而合成有功能的小DMD蛋白,减轻症状。

(3)机制②:有些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PCSK9蛋白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内吞受体降解,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偏高。

转入与PCSK9mRNA特异性结合的siRNA,导致PCSK9 mRNA被剪断,从而抑制细胞内的___________合成,治疗高胆固醇血症。

(4)机制③:mRNA药物进入患者细胞内可表达正常的功能蛋白,替代变异蛋白发挥治疗作用。

通常将mRNA药物包装成脂质体纳米颗粒,目的是___________。

(5)机制④: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S蛋白,经过___________修饰加工后输送出细胞,可作为___________诱导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6)接种了两次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后,若第三次加强接种改为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根据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机制分析,进一步提高免疫力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DNA的结构。

由题图可知,λ噬菌体的线性双链DNA两端的单链序列的碱基能够互补配对,使线性DNA分子两端相连,C项符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分泌蛋白合成的有关知识。

分泌蛋白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结合题意可知,TOM2A的合成需要游离核糖体,A项正确;由题意可知,与易感病烟草品种相比,烟草品种TI203中TOM2A的编码序列缺失2个碱基对,且被TMV侵染后的表现不同,说明烟草品种TI203发生了基因突变,所以TI203中
TOM2A基因表达的蛋白与易感病烟草品种中的不同,B项正确;TMV的遗传物质为RNA,TMV核酸复制酶可催化TMV核糖核酸的合成,C项正确;被TMV侵染后,TI203无感病症状,其产生的TOM2A影响核酸复制酶的活性,因此TMV侵染后,
TI203中的TMV数量比易感病烟草品种中的少,D项错误。

4.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

羟基脲阻止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用其处理后阻止DNA复制,而转录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不受其影响,A项错误;放线菌素D抑制DNA的模板功能,用其处理后可抑制DNA复制和转录,因为DNA复制和转录均需要DNA模板,B项正确;阿糖胞苷抑制DNA聚合酶活性,用其处理后抑制DNA复制,使子链无法正常延伸,C项正确;三种药物均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则将三种药物精准导入肿瘤细胞中可减弱其对正常细胞的不利影响,D项正确。

5.答案:BCD
解析:脱氧核酶的本质是DNA,温度会影响脱氧核酶的结构,从而影响脱氧核酶的作用;图示可知,图中Y与两个R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脱氧核酶本质是DNA,与靶RNA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有A-U、T-A、C-G、G-C四种;利用脱氧核酶切割RNA可以抑制基因的翻译过程,D错误。

故选BCD。

6.答案:C
解析:修复过程中,限制酶识别特定的双链DNA序列并使DNA在特定位置断裂,DNA聚合酶以DNA链为模板合成新链,A正确;填补缺口时,新链合成与DNA复制
相似,以5'到3'的方向进行,B正确;如果DNA有害损伤发生后,在细胞增殖后进行修复,可能有更多的细胞含有损伤的DNA,C错误;XP患者的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存在缺陷,不能修复紫外线引发的DNA损伤,随年龄增长,XP患者细胞积累的损伤DNA增多,进而发生皮肤癌,这可用突变累积解释,D正确。

7.答案:(1)DNA的一条链;RNA聚合酶;核孔
(2)基因突变;双链RNA
(3)PCSK9蛋白
(4)利于mRNA药物进入组织细胞,使之能够表达正常的功能蛋白
(5)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抗原
(6)可激发机体的二次免疫过程,能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解析:(1)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前体mRNA需要加工为成熟mRNA后才能被转运到细胞质中发挥作用,说明核孔对大分子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性。

(2)若DMD蛋白基因的51外显子片段中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则不能合成DMD蛋白,导致患杜兴氏肌营养不良症,为治疗该疾病,将反义RNA药物导入细胞核,使其与51外显子转录产物结合形成双链RNA,DMD前体mRNA剪接时,异常区段被剔除,从而合成有功能的小DMD蛋白,减轻症状。

(3)向某些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体内转入与PCSK9 mRNA特异性结合的siRNA,导致PCSK9 mRNA被剪断,从而不能翻译出PCSK9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内吞受体降解减慢,从而使胆固醇含量降低。

(4)通常将mRNA药物包装成脂质体纳米颗粒,脂质体有利于mRNA药物进入组织细胞。

(5)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还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修饰加工,加工完成后被运出细胞;S蛋白作为抗原,可诱导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6)接种了两次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后,若第三次加强接种改为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该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进一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