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蚜发生规律
桃蚜的发生及防治

北京平谷桃蚜虫的发生及防治梁泊北京平谷地区为害桃树的蚜虫主要有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桃瘤蚜(Trichosiphoniella monomis Matsumura),都属同翅目蚜科。
为害特点(一)桃蚜以若、成蚜群居芽、叶、梢及花内刺吸为害。
被害叶向背面卷曲皱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严重时变黄脱落;新梢被害段生长受抑制,形成盲节,不能成花;花受害严重时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虫体排出粘液,诱发霉污病。
(二)桃瘤蚜以若、成蚜群居叶背刺吸汁液,致使叶边缘向背面纵卷呈筒状,造成组织肥厚,凹凸不平,由淡绿色转桃红色,严重时叶卷成绳状,叶干枯脱落。
5月中旬始见为害状,6月中下旬叶片受害最重。
桃蚜发生规律(一)桃蚜北京平谷地区在桃树上1年繁殖为害6—8代,后转移到其它寄主。
以卵在芽腋、芽鳞片、小枝杈等处越冬。
越冬卵最早年份3月6日孵化,一般年份在3月中下旬,芽膨大期。
4月初越冬卵基本孵化结束;4月中旬进行孤雌生殖,产生第一代蚜虫,花期大量为害嫩叶及花,谢花后造成卷叶;5月上旬产生有翅蚜,大量迁飞扩散为害,5月中下旬繁殖最快,为害最重,少雨干旱,发生量大;5月中旬至6月中旬,瓢虫等天敌逐渐增多,对控制蚜虫为害起到一定作用。
6月上旬有翅蚜陆续迁移到其它寄主为害。
10月上旬,有翅蚜返回桃树,产生有性蚜,交尾产卵在越冬部位。
(二)桃瘤蚜发生规律在平谷地区尚不明确。
防治措施1、桃瘤蚜在接近发芽期打一次药,选用99%绿颖200倍液,消灭越冬卵。
2、两种蚜虫防治关键时期在桃树开花前和谢花后两次药,选用10%吡虫啉3000倍液或10%一遍净2000倍液。
3、桃瘤蚜被害叶要注意及时剪除消毁。
4、保护和利用天敌。
桃树上桃蚜的综合防治

桃树上桃蚜的综合防治作者:蔺锐等来源:《西北园艺·果树专刊》 2016年第6期桃蚜1年发生10~20代。
以卵在桃树芽腋、裂缝和小枝杈等处越冬。
来年3月中、下旬开始孵化,群集芽上为害。
嫩叶展开后,群集叶片背面为害,并排泄蜜状黏液。
被害叶呈不规则卷缩状,影响新梢和果实生长。
雌虫在4月下旬至5月份繁殖最盛,危害最大。
5月下旬后产生有翅蚜,迁飞至第二寄主上繁殖。
10月份,有翅蚜又迁飞回到桃树上为害,并产生有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桃蚜的发生与危害程度,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
24℃时桃蚜发育最快,高于28℃的环境温度不利于其发育。
春季干旱年份,桃蚜发生加重。
如遇连续降雨,日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或大暴风雨后,虫口数量下降。
防治桃蚜建议采取以下综合措施:1)农业防治。
结合冬季整形修剪,尽可能将树体多余枝条剪掉,清除园区内枯枝落叶,将剪除的枝条集中带出园区烧毁或深埋,以降低越冬虫口基数。
桃树行间或桃园附近不要种植烟草、白菜、萝卜等作物,以减少蚜虫的夏季繁殖场所。
提倡果园生草,但应注意控制园内草的高度在20cm以下,避免给桃蚜提供繁殖环境。
2)生物防治。
利用蚜虫的天敌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等抑控蚜虫,尽量避免在天敌多时喷药。
3)诱杀桃蚜。
利用其趋色性,在桃园内设置黄板诱杀桃蚜。
根据桃蚜生活习性,可从每年9月份开始,桃园每亩设置10~20个黄板,一是作为防治蚜虫的一项措施,二是作为蚜虫回迁的预警提示。
4)化学防治。
桃树萌芽前全园喷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
花前花后各喷1次药剂,降低虫口基数。
展叶后,桃蚜繁殖速度开始加快,4—6月增长最快,应根据虫害发生情况每7~10天喷1次药,药剂可选用5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12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0.5%复方苦参碱水剂品1500倍液。
应注意交替用药,避免蚜虫产生抗性。
桃蚜发生规律

(4)、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常见的天敌昆虫有瓢虫类、草蛉类、小花蝽类、蚜茧蜂类等。
防治方法:
(1)、早春喷药防治:大约在桃萌芽后,当卵的孵化率达到80%时喷药防治,此时虫态整齐,而且最不抗药,还可以避免药害的发生。蚜虫从孵化初期到盛末大约为一周左右。可使用3%吡虫清(啶虫脒、莫比朗)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扑虱蚜)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等喷药防治。
(2)、春季药剂涂干:在开花前20天,可采用刻条涂抹法进行防治。刻条时,条长15cm,条间间隔2cm。可使用吡虫清或氧化乐果2~3倍液涂干,第一遍干后,再涂第二遍,然后用地膜包扎起来。用药5天后,即可杀死大部分的蚜虫,并可维持药效长达50天,即一个生长季节。注意,在5月下旬应将地膜去处,否则在雨季会导致树皮腐烂。
发生规律:
桃蚜1年发生10一20代,有三种生活型。一种为乔迁型,其以卵在桃芽旁、芽腋、树皮裂缝和小枝权等处越冬。翌年桃树萌芽期,卵孵化为若蚜。作者1986年调查,在莱阳地区3月28日该蚜的孵化率已达80%。若蚜在桃芽上吸取汁液,并生长为成蚜。桃树展叶后增加,使桃树出现卷叶,并出现有翅蚜,在树体上和田间扩散蔓延。5月上、中旬至麦收前是桃蚜严重为害期。在5月下旬开始,桃蚜大量产生有翅蚜,迂飞到烟草、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等其他作物上为害繁殖。到麦收后,桃树上的虫口密度明显下降,甚至见不到蚜虫。到9月下旬,在其他越夏作物上的桃蚜又产生有翅蚜,陆续飞回桃树,产生性母,随后产生性蚜,交尾后产卵。第二种类型为留守型,终生在核果类果树上生活,秋季产卵越冬。第三种类型为无卵型,其以无翅若蚜在菜田的风障等避风处越冬,来年3月后继续活动。
桃蚜发生与防治措施

JIANGXI AGRICULTURE 36桃蚜发生与防治措施李 湍(陕西省府谷县杜松自然保护区管理站,陕西榆林 719400)摘 要 主要介绍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园林主要害虫之一——桃蚜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为害及其防治。
关键词 桃蚜;形态特种;防治蚜虫属同翅目,蚜总科。
为害园林观赏植物的蚜虫种类有40多种,桃蚜(Myzus persicae )又名桃赤蚜、烟蚜,为世界性害虫,我国南北各地普遍分布[1]。
各类园林植物都遭受到蚜虫的为害。
从一二年生的花卉、盆景到林荫行道树木,无不受到蚜虫的危害。
蚜虫的直接为害刺吸汁液,使叶片褪色、蜷曲、皱缩,甚至发黄脱落。
形成虫瘿等病状。
同时排泄、蜜露诱发煤污病[2];其间接为害是传播多种病毒,引起病毒病,直接影响园林景观环境。
1 形态特征1.1 有翅胎生雌蚜 体长2 mm 左右。
头、胸部黑色,额瘤显著,向内倾斜,中额瘤微隆起,眼瘤也显著。
触角6节。
腹部绿色、黄绿、褐色或赤褐色,背面有浅黑色斑纹。
腹管细长,尾片中央稍凹溢,着生三对弯曲的侧毛。
1.2 无翅胎生雌蚜 体长约2 mm。
有黄绿和红褐色两种体色。
头部额瘤与眼瘤均同有翅胎生雌蚜。
触角6节,体较长。
腹管淡黑色,细长,圆筒形,向端部渐细,具瓦文。
尾片圆锥形,近端2/3收缩,两侧各有曲毛3根。
1.3 无翅有性雌蚜 体长1.5~2 mm。
体内肉色或橘红色。
头部额瘤显著,外倾。
触角6节,较短。
腹管圆筒形,稍弯曲。
1.4 有翅雄蚜 与有翅胎生雌蚜秋季迁移蚜相似,腹部黑色斑点较大。
1.5 卵 长椭圆形,初产黄绿色,后变黑色,有光泽。
2 发生规律与习性桃蚜食性很广,为害桃、苹果、梨、杏、梅、白菜、油菜、烟草、萝卜和马铃薯等300多种植物。
全年在两种类型的寄主上转移为害,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即以卵在桃和山桃的树梢、芽腋等裂缝和小枝杈等地方过冬,春季在其上为害,这类寄主称为越冬寄主或第一寄主。
据观察,在其他寄主上产卵过冬,第二年幼蚜不能成活,只有在桃和山桃上才能继续繁殖。
山东沙河镇桃树蚜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2年6月刊48植保与田间管理(3)桃粉蚜虫桃粉蚜虫主要以成虫、若虫聚集在叶子背面,刺吸嫩叶汁液,造成叶片营养不良、失绿,并且表面产生白色蜡质层,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早期就会脱落。
2、桃树蚜虫的危害特征当前在沙河镇桃树种植中常见的3种蚜虫都属于刺吸类害虫,会诱发霉污病[2],并造成早期叶子大量脱落,影响树体的正常生长,表现为植株自身抗性降低,出现大小年现象。
另外,蚜虫还会携带并传播病毒病,严重影响桃子的品质和产量,甚至造成绝产绝收。
二、桃树蚜虫的发生规律莱州市沙河镇危害桃树的3种蚜虫主要以虫卵越冬,早春孵化后的若虫在桃树嫩芽、花朵上吸食汁液,然后逐渐转移到新长枝梢中危害新生叶片,4~5月高发。
桃树发芽到开花阶段是虫卵孵化的高峰期,孵化后的蚜虫能够在树体上孤雌生殖,繁殖数代。
5~6月会产生具有翅膀的蚜虫,能够迁飞到其他植物为害。
莱州市沙河镇蚜虫每年能够发生几十代,以虫卵在桃树鳞片、树皮裂缝、小枝杈以及杂草中越冬。
早春气温回升后逐渐孵化期,危害刚生长出的嫩芽,开花结果时寄生,严重抑制果实生长。
夏季麦收后,随着外界温度逐渐升高,带翅蚜虫会迁飞到油菜、甘蓝等十字花科类作物上为害,7~9月桃园中基本没有蚜虫,不需要防治。
10月左右,寄主作物逐渐枯萎死亡后,有翅蚜虫会飞回桃树,生出没有翅膀的胎生雌蚜,有翅雌蚜交配后在桃树上产卵越冬。
桃树蚜虫一年能够繁殖30代以上,早春和晚秋10~20天繁殖1代[3],夏季高温时4~5天繁殖1代,雌蚜虫每次能够产出60~70枚虫卵。
三、环境对桃树蚜虫的影响如果果园中新梢数量相对较少,则危害相对较轻,基本不会出现明显临床症状。
一般低温干旱易造成蚜虫大范围发生流行,春季降雨相对较多,开花前后没有进行蚜虫的针对性防治会造成蚜虫虫口数量显著增加,坐果后呈大范围爆发态势,造成新梢卷曲生长、发育迟缓,叶片不能够进行正常光合作用。
此外,蚜虫附着在果实表面刺吸果实汁液,还会造成果实畸形生长。
桃树主要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
蚜 虫 类 防 治
1 . 桃 蚜 的 分 布 及 危 害 。桃 蚜 又 名 赤 蚜 、 油汗等 。 分 布 十 分 普遍. 是桃树的主要害虫 , 对油桃危害最为严重。 春 季 桃树 萌 芽 长出 叶时 . 群集在树梢 、 嫩芽和幼叶背面刺吸营养。 被 害 叶 出 现 小斑 点 。 逐渐变 自, 向背 面扭 曲 , 卷成螺旋状 , 引起落叶 , 新 梢 不 能生 长 。 影响产量及花芽形成 。 消弱树势。 排 泄 物 常造 成 煤 污病 。 加速早期落叶 , 影响生 长。 桃 蚜 的 发生 规 律 是 桃 蚜一 年 发 生 l 0多 代 甚 至 2 0多 代 。 卵 在枝 梢 芽 腋 、 裂 缝 和 小 枝 权 处 越 冬 。第 二 年 3月 下 旬孵 化
Z
桃树主要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刘 振 华 曾 阳
河 南 省 太 康 县 林 业局
桃 子是 人 民非 常 喜 欢 的传 统 水 果 。市场 需 求 量 也 很 大 ,
5月 下 旬 成 虫 羽化 , 盛 期 为 6月 上 旬 , 羽化后 2 — 3天 产 卵 , 卵 期6 ~ 7天 。 幼 虫 蛀 果 后果 内危 害 2 0天 左 右 . 从 6月 下 旬 开 始 老熟 脱 果 。 7月 上 旬 是 害 虫 脱 果 的盛 期 。 其 中一 部 分 人 土 结
需要 3 0天 左 右 。8 — 1 O月 份 危 害 最 严 重 。
3 . 潜 叶蛾 的防 治 办 法 。在 成 虫 发 生 期 , 喷施 2 5 %的灭 幼
脲三号 乳油 1 5 O 0倍 液 、 2 0 %杀 灭 菊 酯 乳 油 2 0 0 0倍 液 , 2 . 5 %
的敌杀死乳油 3 0 0 0倍 液 等 都 可 收 到 很 好 的 防 治 效 果 。 另外 , 也 可 在 桃 树 落 叶后 , 结合 冬 季 清理 桃 园 , 要彻底 扫除落叶, 并 且 集 中 深 埋或 烧 毁 , 彻 底 消灭 越 冬 幼 虫 。 四、 桑 白蚧 1 . 桑 白蚧 是 对 桃 树 危 害最 普 遍 的一 种介 壳 虫 。常 以成 虫
桃树病虫害

1)功夫3000倍 2) 农地乐1500倍
幼虫 茧 桃潜蛾夏型成虫银白色
桃潜蛾冬型成虫黄褐色
桃树蚜虫
桃蚜(红色型)
发生规律:一年可发生多代,以卵越冬。 一般在桃芽抽发后开始繁殖危害。 在3月中下旬开始孤雌生殖, 5-6月产生有翅蚜越夏, 10月迁回桃树,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冬季结合清园,扫除落叶烧毁。 当有蚜梢率达20%时施药防治。 1)阿克泰10000-15000倍 2)功夫2000-3000倍 3)年丰1500倍。 桃蚜危害状
危害症状:春天染病,初 发病时为黄白色至白色圆 形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展 成浅褐色至紫褐色的圆形、 多角形或不规则病斑,外 缘有绿色晕圈,以后病斑 干枯脱落,形成穿孔,严 重时导致早期落叶。
细菌性穿孔病
侵染及发病条件:在降雨频繁、多雾和
温暖阴湿的天气下发病重;干旱少雨发病轻, 大暴雨时发病也轻;树势弱、排水、通风不 良的桃园发病重;虫害严重时发病重。借风 雨、露滴、雾珠及昆虫传播;一般于5月出 现,7-8月严重。
在白天雨后晴天易捕捉。 (2)幼虫孵化后检查枝干,发现排粪孔可用铁丝钩杀 幼虫,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15~20倍液涂抹排粪孔。 (3)在树干上涂刷石灰硫黄混合涂白剂(生石灰 10份:硫黄1份:水40份)防止成虫产卵。
卵
( 4 )在成虫产卵期和幼虫孵化期,枝干上喷布: 50%
防治方法:
④刮除病斑,后用200-300倍以上药剂涂抹病斑消毒 。
桃疮痂病
• 又称黑点病、黑星病、黑痣病 发病时间:一般在4—10月 防治疮痂病、穿孔病、蚜虫,人工剪 除蚜虫为害枝梢。 油桃因果面无毛,病菌入,故发病 较重 。 病菌主要以菌丝在枝梢病斑上越冬。 主要为害果实,其次为害枝梢和叶片。
紫叶酢浆草如何防治桃蚜

紫叶酢浆草如何防治桃蚜紫叶酢浆草桃蚜主要聚集在幼叶和花蕾上,随着花蕾开放和幼叶展开,又转而危害花朵和叶片。
桃蚜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汁液,使受害部位出现黄斑或黑斑,受害叶片皱曲,畸形生长,花蕾萎缩,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
桃蚜能分泌蜜露,招致细菌生长,诱发其他病害。
此外还能形成虫瘿。
那么紫叶酢浆草如何防治桃蚜?识别:桃蚜属于同翅目(Homoptera)蚜总科(Aphidoidea),又名赤蚜。
桃蚜个体细小,雌蚜头、胸部黑色,触角6节,腹部绿、褐、黄绿或红褐色,背面有浅黑色条纹。
雄蚜与雌蚜的秋季迁移蚜相似,腹部黑色斑点较大。
卵长椭圆形,初产黄绿色,后变黑色,有光泽。
发生规律:在北方地区,桃蚜周年可发生10余代,生活史复杂。
部分是半周期型(留守型),另一部分桃蚜是全周期型(迁移型)。
半周期型桃蚜,在北方以卵或胎生雌蚜在菜窖或温室内越冬。
全周期型桃蚜,冬季以卵在蔷薇科果树的枝条、芽腋和裂缝等处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越冬卵孵化、取食、危害紫叶酢浆草。
温度高于28℃或低于6℃,相对湿度高于80%或低于40%,对桃蚜发育和繁殖不利,发生数量下降。
夏季高温和暴雨对桃蚜有抑制作用。
有翅桃蚜对黄色有趋性,绿色次之,而对银灰色有负趋性。
防治措施①农业防治:结合园林抚育和养护管理,清洁保护地,铲除杂草,剪除残花败叶,特别注意剪去虫叶、间去虫苗,防止虫害传播和扩散。
②物理防治:可使用黄皿或黄色薄塑料板诱杀有翅桃蚜;在畦间或温室内张设铝箔条或覆盖银灰色塑料薄膜,避桃蚜效果显著。
③化学防治:在桃蚜危害初期可选用40%的乐果乳油50ml加水50kg、50%的马拉硫磷乳油50ml加水40kg喷雾。
也可选用10%的吡虫啉50g加水150g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④生物防治:保护并利用桃蚜的自然天敌,如异色瓢虫(Leisaxyridis)和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等进行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春季药剂涂干:在开花前20天,可采用刻条涂抹法进行防治。刻条时,条长15cm,条间间隔2cm。可使用吡虫清或氧化乐果2~3倍液涂干,第一遍干后,再涂第二遍,然后用地膜包扎起来。用药5天后,即可杀死大部分的蚜虫,并可维持药效长达50天,即一个生长季节。注意,在5月下旬应将地膜去处,否则在雨季会导致树皮腐烂。
除以上药剂外还可使用25阿克泰水分散剂800010000倍液50抗蚜威避蚜雾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20速灭杀丁氰戊菊酯乳油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2000倍液5来福灵乳油2000倍液等农药
发生规律:
桃蚜1年发生10一20代,有三种生活型。一种为乔迁型,其以卵在桃芽旁、芽腋、树皮裂缝和小枝权等处越冬。翌年桃树萌芽期,卵孵化为若蚜。作者1986年调查,在莱阳地区3月28日该蚜的孵化率已达80%。若蚜在桃芽上吸取汁液,并生长为成蚜。桃树展叶后,蚜虫转移到叶背面为害,成蚜开始胎生繁殖若蚜。桃树落花后,蚜虫数量开始迅速增加,使桃树出现卷叶,并出现有翅蚜,在树体上和田间扩散蔓延。5月上、中旬至麦收前是桃蚜严重为害期。在5月下旬开始,桃蚜大量产生有翅蚜,迂飞到烟草、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等其他作物上为害繁殖。到麦收后,桃树上的虫口密度明显下降,甚至见不到蚜虫。到9月下旬,在其他越夏作物上的桃蚜又产生有翅蚜,陆续飞回桃树,产生性母,随后产生性蚜,交尾后产卵。第二种类型为留守型,终生在核果类果树上生活,秋季产卵越冬。第三种类型为无卵型,其以无翅若蚜在菜田的风障等避风处越冬,来年3月后继续活动。
(3)、开花后的防治:在开花后7~10天,当蚜虫在园中呈点片发生时进行防治。除以上药剂外,还可使用,25%阿克泰水分散剂8000~10000倍液、50%抗蚜威(避蚜雾)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20%速灭杀丁(氰戊菊酯)乳油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2000倍液、5%来福灵乳油2000倍液等农药。
(4)、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常见的天敌昆虫有瓢虫类、草蛉类、小花蝽类、蚜茧蜂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