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新造与词义演变
现代汉语词汇(词汇变化、词汇规范、词义演变)

第四、对生造词的规范 ❖ 新词适应交际需要,表义明确,其构造符
合现代汉语构造规律,是现代汉语词汇中 的重要成员。 ❖ 如果已有的词,可以表达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可以完成或能够基本完成有关交际任 务,就不必另造新词,因为另造的所谓词, 貌似新生词,其实它的表义不明确,不符 合词汇内部结构规律,是生造词。
如:搞 弄 “搞”可以用于表示与工作有关的比
较正式的重要的事情, 如:“搞建设 ”、 “搞思想工作 ”、 “搞改革”等
“弄”经常用于日常生活小事, 表示 轻松、随便的色彩, 不能用于表示与工 作、事业有关的事情。
第二、外来词的规范 1.不要滥用外来词。能用汉语固
有的语素组成词并把意思表达准确、 清楚的,就不用外来词。如:用“连 衣裙”不用“布拉吉”,用“发动机” 不用“马达”等。
❖ 如:空调(空气调节器)空姐(空中小姐) 房改(住房改革)电教(电化教育) 影视(电影电视)节能(节约能源)
(二)旧词的退隐与复出 ❖ 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认识改变,交
际的需求,使得指称旧事物、旧观念的 词逐渐在语言生活中不见了。 ❖ 有的是因为词所指称的旧事物消失了。 如:丫环、童养媳、长工、牙婆等。 ❖ 有的是反映对职业的歧视的旧词被新词 代替。如:戏子(演员)、跑堂(服务 员)、厨子(厨师)。
2.词义的缩小---即缩小词所概括的
对象的范围,反映的事物的范围比以前缩
小了,或者原来的某些意义消失了。
虫 大虫 长虫
所有动物
昆虫 臭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各种气味
气味难闻 汤 扬汤止沸 赴汤蹈火
泛指热水
煮东西的汁液
3.词义的转移---表示甲类对象的 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如: “爱人”原指恋爱中的女性一方,后转 移指夫妻的任意一方。 安利 美国一所公司的名称。
第十章汉语词义的演变

第十章汉语词义的演变在天天使用的语言中,细心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一天之内一周之内,这无时不用的语言竟起有种种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就显示在词语中。
把词语放到一个较长的时期中考察,它的变化更为明显。
所以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词汇的说法。
对前代的文章要作注作释就是因为词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人们已经不能辨识其义了。
词义的演变既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又是词义本质的一种体现。
可以说词义的一切重要问题都与词义演变有密切关系。
在讨论词义的演变中,有两个原则必须明确,一是词义演变既是共时的语言现象,又是历时的语言现象,词义演变的过程和结果总是在时空间的条件中实现和完成的。
二是词义演变既可以在词形的依托下进行,在词义变化的同时,词形也相应发生变化。
也可以不涉及词形,在同一个词形的范围内发生意义生老病死的过程。
词义的演变牵涉到相当广泛的内容,为了准确认识,可以将复杂的对象进行分解,下面从三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节词义演变的层次划分一、词义演变的两个层次:词语和义项前代学者对词义演变都进行过相当深入的研究,从古代的具体词义个别词义的发微考证式的词义演变梳理,到现代学者的归纳总结条理化的概括,体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规律的研究进展。
古代的研究当以清代段玉裁的成果最为突出,他集中挖掘了单个词内部的引申义系列。
现代的许多学者也对此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
王力在《古语的死亡残留和转生》一文论述了词语的消失、残留、转生三种情况。
[1] 如果再加上词语的产生,那么对以词为单位的词语演变现象就大体都包括在内了。
朱星在《汉语词义简析》中认为:汉语词义的发展可以分出创造新词新义;创新词,存旧义;淘汰无用的旧词旧义;把旧词换上新义,旧义被淘汰;在旧词旧义中引申出新义;词义深化等六种情况。
这种归纳相当注意词的意义与词的形式之间的错综复杂的交叉关系。
[2] 要全面地认识词义演变的全貌,首先有必要作词语的演变和单个词内义项的演变两个层次的划分。
因为词义演变在这两个层面上所表现出的变化活力、性质、是否与词形变化发生联系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不同。
现代汉语第六讲——词汇系统的构成及发展变化

一、词汇系统的构成
(二)一般词汇
1、性质:基本词汇是词汇的核心,基本词汇以 外的词语,基本都是一般词汇,数量较多。 2、类别:主要有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 业语等
(三)熟语
1、性质:熟语又叫习用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 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 2、熟语的特点:结构的定型性、语义的融合性、 功能的整体性、风格的民族性。 3、类别:主要有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和谚语。
第六讲 词汇系统的构成及发展变化
一、词汇系统的构成 (一)基本词汇 (二)一般词汇 (三)熟语 二、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 (一)新词的产生 (二)旧词的退隐和复出 (三)词义的演变
一、词汇系统的构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基本词汇 1、性质: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它和语法一 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基本词大都是实词,也有一部分虚 词。 2、特点: (1)稳固性: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较为稳定,一般不会 轻易变动,因为基本词汇所指的事物和概念和在社会生 活中使用较为稳固。如 ,水、走、跑、鸡、 (2)能产性:是指构词能力强,在其基础上创制新词更 有利于接受。 如:天——天空、天气、天晴、蓝天、天梯、天色 (3)全民常用性:基本词的流行度广,使用频率高。
二、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
(一)新词产生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科技日新月异,新词新 语异常活跃。 如:空嫂、黑车、Iphone、二维码、暖男、失联 (二)旧词的退隐和复出 标志旧事物、旧观念的词语,逐渐在语言中消失 了或缩小使用范围。 如:富农、大串联、忠字舞、红卫兵、文攻武卫、赤 脚医生 但是有些消失了词语因为某种原因又复活。 如:太太、掌柜、小二、唐装
现代汉语的词汇变化与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的词汇变化与语义演变词汇是一门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不断变化,词汇也在不断地经历着变化和演变。
现代汉语的词汇变化与语义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在本文中将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词汇变化1. 外来词的引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大量外来词被引入现代汉语中。
这些外来词来源于其他语言,如英语、日语、法语等,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
外来词的引入不仅丰富了词汇,也增加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2. 词汇的创造与派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新事物、新概念的命名需求也在增加。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人们创造了大量新词。
这些新词可以是由现有词汇派生而来的,也可以是全新的词汇。
例如,"微信"这个词由"微"和"信"两个字组成,"微"表示小、细微,"信"表示信息,整个词意思是通过小范围传播信息。
3. 词汇的消亡与流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词汇可能会逐渐被淘汰或者不再被广泛使用。
这些词汇的消亡可能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因为新的词汇被引入并取而代之。
相反,一些词汇也可能因为社会热点事件的出现而变得流行起来,成为时下的热词。
二、语义演变1. 词义的扩展与缩小词汇的语义演变是指词义范围的扩展或缩小。
有些词的原本意思经过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
例如,"面子"一词最初指的是人的脸部,后来扩展到指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自尊心。
相反,有些词的词义可能会缩小,变得更加具体。
例如,"手机"最初是指能够移动的电话,现在特指一种可以进行各种功能的移动通讯设备。
2. 词义的转义与借代词汇的语义演变还包括词义的转义和借代。
词义的转义是指一个词在一定语境下产生了新的意义。
例如,"倒霉"最初是指天气不好,后来转义为指运气不好。
词义的借代是指一个词的意义借用到其他相关的词上。
词汇的发展变化

(2)词义的缩小 就是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 就是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 例如: 例如: “批判”,原义含有评论优点、指出错误两个方面,现在只 批判” 原义含有评论优点、指出错误两个方面, 剩下“分析、批驳错误”这一个方面。 批判他的错误思想” 剩下“分析、批驳错误”这一个方面。如“批判他的错误思想”。 (3)词义的转移 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 的乙类对象。 的乙类对象。 如:“行李”,原义指两国往来的使者,现在转移指出门时 行李” 原义指两国往来的使者, 所带的提包、箱子等。 所带的提包、箱子等。
第八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现代汉语词汇是古代、近代汉语词汇的继续和发展。 现代汉语词汇是古代、近代汉语词汇的继续和发展。随着社 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人们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 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人们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词在不断 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不断地产生,旧词逐渐地消亡;同时, 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不断地产生,旧词逐渐地消亡;同时, 词的语义内容和词的语音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词的语义内容和词的语音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d、词语的简称得到了空前发展。 词语的简称得到了空前发展。 如:空调(空气调节器) 空调(空气调节器) 电教(电化教育) 电教(电化教育) 彩电(彩色电视机) 彩电(彩色电视机)
2、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一些标志旧事物、旧观念的词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一些标志旧事物、旧观念的词语, 有的逐渐在语言中消失了,有的逐渐缩小使用范围。 有的逐渐在语言中消失了,有的逐渐缩小使用范围。 如:丫环、童养媳、变工队、堡垒户、堡垒村。 丫环、童养媳、变工队、堡垒户、堡垒村。 旧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刚开始产生时是新词, 旧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刚开始产生时是新词,随着社会的 发展,有的很快变成旧词。 发展,有的很快变成旧词。 比如, 大跃进” 比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一些词语: 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一些词语: “土高炉、文斗、武斗、红卫兵、黑五类、忠字舞”。 土高炉、文斗、武斗、红卫兵、黑五类、忠字舞”
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演变现象及其原因

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演变现象及其原因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词义演变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现代汉语中也存在着许多词义演变的现象,这些演变不仅影响了词语的含义,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演变现象及其原因。
一、字义扩展与收窄字义扩展是指某个字的原始含义扩展到其他相关领域,而字义收窄则是指原本广泛的字义逐渐限制在特定领域内。
这种演变现象主要受到社会文化背景和语境的影响。
举个例子,现代汉语中的“笔”原本指的是写字或绘画工具,但在现代,它的词义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如“铅笔”、“水笔”等。
而字义收窄的例子可以是“车”,原本指的是四轮交通工具,但现代汉语中“车”也逐渐具有私家车的含义。
这种词义演变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变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也在不断改变,对于这些新兴事物,人们需要用已有的词汇进行描述,从而导致了字义的扩展或收窄。
二、义项新生与消亡义项新生是指在现代语境下,某个字的词义产生了新的含义,而义项消亡则是原本存在的词义逐渐失去了使用。
这是由于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所导致的。
举个例子,现代汉语中的“网络”一词,原本指的是用网线进行连接的系统,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它的义项也新生了,指代了互联网这个虚拟的世界。
与此相反,现代人对于一些传统文化的概念逐渐陌生,导致一些相关的词义消亡,如“草木”一词。
造成义项新生和消亡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新兴事物不断涌现,需要创造新的词汇来描述。
同时,一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失去了原本的影响力,导致一些相关的词义逐渐消亡。
三、音义转换和形义转换音义转换是指一个字的读音产生了变化,导致其词义也随之改变,而形义转换则是字形的变化导致其词义的演变。
这种演变现象主要是由于语音和视觉上的感知与认知的变化所引起的。
举个例子,现代汉语中的“鼠”一词原本指的是老鼠,但在某些方言中,读音发生了转变,指的是鸡。
词汇发展及规范

对方言词的吸收和规范应坚持 必要性原则。如果现代汉语词汇 中已有相应的词语,就没有必要 再从方言中吸收同样意思的词。 例如表示“今天”意义的“今儿 个、今朝”等方言说法,就没有 必要被吸收到普通话当中来。
•
对方言词的吸收还应该坚持 普遍性原则。在北方方言区内,“ 蚜虫、腻虫、蚁虫、蜜虫、油虫 、旱虫”等说法并存,从普遍性看 ,应该选用“蚜虫”。
•
关于商业广告套用成语的问题—— “咳”不容缓 “骑”乐无穷 “鳖”来无恙 默默无“蚊” 一“网”情深 “琴”有独钟 随心所“浴” 终生无“汗” “烧”胜一筹 以“帽”取人 好“色”之涂 “快治”人口、 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
“之乎者也”之类,在现代汉语 书面语中因为颇有修辞效果,使用频 率不低。例如:
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 于人的可谓少矣!(陶铸《松树的风格 》)
•
恰当地运用古语词,可以使语言 简洁、凝炼、匀称。例如: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 ,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
2.不随意改变原型。成语具有结 构的凝固性特点,一般不能任意改变 或增减其构成成分。例如“胸有成竹” 不能说作“胸有毛竹”,“老马识途”不 能讲成“老马识路”,“画蛇添足”不能 变为“画蛇添脚”,“吐故纳新”不能改 作“吐旧纳新”,等等。
•
当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 增强修辞效果,成语也可以活用。例如 :
•
2.统一书写形式。采用通 用式,淘汰其它形式。如用“托 拉斯”不用“托拉思”,用“迪 斯科”不用“的士高”,用“巧 克力”不用“朱古力”,用“高 尔基”不用“戈里基”,用“ 尼龙 ”不用“呢隆”,等等。
•
3.尽量采用意译词。除了人 名、地名、国名要用音译方式, 以及不用音译就不能准确地表达 原外来事物意义的以外,应尽量 采用意译,以贴近本民族具象造 词的习惯,便于理解和记忆。如 用“青霉素”不用“盘尼西林” ,用“电话”不用“德律风”, 用“科学”不用“赛因斯”,用 “民主”不用“德谟克拉西”, 等等。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出现新的事物有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新词。
例如:卡车、轿车、赛车、越野车、面包车等等都是语言中出现的新词。
旧词消亡的一个原因是旧事物的消亡。
例如:甲长(若干户编作一甲,甲设甲长)、保长(若干甲编作一保,保设保长)。
旧词消亡的另一个原因是词汇系统的变动和人们认识的变化。
在上古,汉族人对某些现象的划分很细,同类的事物稍有不同就给以不同的名称。
例如马这种牲畜,只要肤色不同就有不同的名称:前右脚白的马叫“启”,前左脚白的马叫“踦”(qī),后右脚白的马叫“骧”,后左脚白的马叫“馵”(zhù),前两脚白的马叫“騱”(xī),后两脚白的马叫“翑”(qú),四只蹄子都白的叫“騚”,身子黑而胯下白的叫“驈”(yù),白毛黑鬃的叫“骆”(luò),纯黑色的叫“骊”(lí),黄白相间的叫“皇”,红黄色的叫“騂”(xīng)等等。
“马”作了这样的区分,猪、羊、牛等也有类似的区分。
表示行走的意义,只要走的场合和方式稍有不同,也各有不同的说法:在室中漫步走叫“跱”,在堂上小步走叫“行”,在堂下举步徐行叫“步”,在中庭快步走叫“走”,在门外快步走叫“趋”,在大路上疾行叫“奔”,在草丛、山林中走叫“跋”,在水中走叫“涉”。
表示事物性质的词语也是如此。
例如表示白的颜色也是因所表示的事物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日白为“晓”,月白为“皎”,霜雪白为“皑”(ái),草花白为“皅(pā)”,玉石白为“皦”(jiǎo),人白为“皙”,鸟白为“”(hé)。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现象越来越多,如果继续给每一类新事物、新现象起一个单音节的名称,这必然增加人们记忆的负担,不便于语言的学习和使用。
后来,人们把事物的小类归成大类:不同颜色的马都归为马,不同场合和方式的走都是走,不同事物的白都是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新造与词义演变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它们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思想而存在,还承载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社会的发展。
在现代汉语中,词汇的新造和词义的演变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新造和词义演变,以及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一、词汇新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现代汉语中不断产生新的词汇。
这些新造词的形成多由社会需求、科技创新或文化变迁引起。
首先是社会需求带来的词汇新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特定事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这些新事物,人们创造了一批新的词汇。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许多新词汇,如微信、博客、朋友圈等,这些词汇既表达了社交网络的特性,也方便了人们的沟通和交流。
其次是科技创新带来的词汇新造。
科技的不断进步,催生了大量新的科学概念和技术名词。
例如,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词汇成为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词汇。
这些新词汇反映了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科技的探索。
最后是文化变迁带来的词汇新造。
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词汇的新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本土文化的传承,促使新的词汇不断产生。
例如,韩流文化的传播使得许多与韩国文化相关的词
汇进入了现代汉语中,如“韩剧狂热”、“韩妆”等。
这些词汇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并反映了文化的多元性。
二、词义演变
词义演变是指词汇在长时间使用中产生的意义转变。
由于社会语境
的改变、人们的主观认知或语言交流的需要,一些词汇的意义发生了
相应的变化。
首先是词义的拓展。
词义的拓展是指原本狭义的词汇在使用过程中
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范围。
例如,“舞蹈”原本指的是一种艺术形式,
但现代汉语中也用于形容某些动作和姿势,如“机器人跳舞”、“花草舞蹈”的说法。
其次是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原本广义的词汇在使用过程中
逐渐缩小到特定范围。
例如,“剧团”原本指的是戏剧演出的组织单位,但现代汉语中也用于指代其他演出团体,如“曲艺剧团”、“杂技团”等,词义逐渐缩小为特定类型的演出团体。
最后是词义的转化。
词义的转化是指原本用于特定领域的词汇在使
用过程中被引申到其他领域,形成新的词义。
例如,“英雄”原本指的
是古代称赞勇敢的人,但现代汉语中也用于形容在某个领域有杰出成
就的人,如“电影英雄”、“科学英雄”等。
总结:
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新造和词义演变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现象。
词汇的
新造为我们表达和沟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而词义的演变则使得词汇更贴近现实,与时俱进。
正是这些新造词和词义的变化,使得现代汉语更加丰富多样,符合语言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