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一、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1.古诗词在中考中的地位2.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美情趣3.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二、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考查形式1.诗句填空2.诗句辨析3.诗歌鉴赏4.诗句朗读三、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技巧1.词句的字义和词义理解–对生僻字的认读和理解–准确把握词句的语义关系2.鉴赏古诗表达的意境与情感–通过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环境,理解诗中的意境–深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3.理解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学会分析诗句中的借代、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辨析诗歌的格律和韵律,理解其艺术特点4.诗句的背诵和朗读–提高背诵和朗读的技巧和语感–增强诗句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四、如何进行古诗词的鉴赏训练1.积累古诗词知识–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特别是重要的古诗词作品–注意积累常用的古诗词表达方法和常见的修辞手法2.分析古诗词的结构和特点–了解古诗词的格律和韵律,掌握其基本结构–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学会运用相关的技巧和方法–利用词典理解生僻字和句子的意思–多进行诗歌鉴赏训练,提高鉴赏水平4.参加诗词比赛或校内活动–积极参加有关的诗词比赛,锻炼表达和朗读能力–在学校组织的诗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鉴赏能力五、古诗词鉴赏的乐趣和意义1.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2.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4.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六、结语通过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能够提升语言能力,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古诗词鉴赏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更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终身。
让我们共同努力,深入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诗词所带来的美好乐趣!。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一)《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
在明媚的春光里,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
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2、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任选一个角度)。
本联写莺燕,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分别用“争”和“啄”生动地写出了莺争向暖树上去唱歌;新燕衔泥筑巢的情景,给人们生机勃勃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本联写花草,画面极富情感色彩以生命力。
马在前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的感受。
3、请谈谈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春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其妙处。
答:这两句诗抓住了早春的特点,用词生动准确:“渐欲”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次第开放,渐渐使人哈哈眼花缭乱的情景,“才能”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刚刚萌发的情态。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5、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外,用字也十分生动准确。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字用得非常好,是因为它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竞相飞到向阳的枝头上欢歌的情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7、“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行不行?答:不行,因为这首诗写的是初春景象,此时莺还没有完全出来活动,所以不能用处处。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篇含答案

第1篇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答案: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
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意思对即可。
2.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
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意思对即可。
第2篇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边塞秋景异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答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即可)第3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2)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第4篇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2. 诗中“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的什么特点?3.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6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这首诗的作者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5. 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 请结合诗句,分析“明月”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9题。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哪位诗人?8. 诗中“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9. 请分析“更上一层楼”在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答案一、《春夜喜雨》1.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
2. “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细腻、柔和、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
3. 全诗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诗人将春雨比作知时节的好雨,随风潜入夜,无声地滋润万物,使春天的景色更加生机勃勃,从而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二、《静夜思》4. 李白是唐代的诗人。
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6. “明月”在诗中象征着家乡的明亮和温暖,通过明月的光辉,诗人联想到了远方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三、《登鹳雀楼》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8. “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景象。
9. “更上一层楼”在诗中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通过登高望远,诗人表达了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和探索。
中考古诗鉴赏精选

中考古诗鉴赏精选中考古诗鉴赏精选村居⑴ ·【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yuān :鸢:老鹰。
纸鸢:风筝。
【题解】《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
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参考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作者简介】袁枚(1719~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清代诗人,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赏析】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
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初中九年级古诗词赏析

初中九年级古诗词赏析学习初中的古我们不应该还停留在背诵阶段,我们应该学会赏析古诗。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九年级古诗词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初中九年级古诗词赏析(一)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
“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
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
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
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的热泪。
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旁枝独秀于艳词之外,本篇即为发端者之一。
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
上篇“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生动地表现了征人久戍边关,更无留意的内心感受。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三、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①[清]纳兰性德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①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1.山中留客(XXX)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XXX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2)三、四句说“纵使XXX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直译:春光明媚的山间万物勃发,不要因为天色稍微转阴就打算回去。
即使是阳光灿烂毫无雨汽,到了雾霭浓浓的地方身上衣服也会沾满露水。
1、山中:作“山行”。
2、山光:山的容光。
3、物态:景物的景色。
4、晖:阳光。
5、轻阴:微阴。
6、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7、云:实际指雾气、烟霭,从上句看,并非指真正的云。
8、纵使:纵然,即使 1.(1)答:“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2)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2.浪淘沙怀旧(XXX)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XXX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山河。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世。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划分写了什么?2)“天上人世”一句显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XXX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喜欢。
这首《浪淘沙》是XXX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
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2.(1)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2)答:显露了词人心里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3.梅花绝句(XXX)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3.(1)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2)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XXX自身的写照.译文:那梅花如同低空银白色的钩子,糁野白玉般的尺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一)春日(宋)晃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逐。
1.这首诗通过描绘_______、细雨翻萍、_________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
(2 分)2.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梦令(6分)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泛吴淞江[宋] 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①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①鹭鸶: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1.诗中(1)______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2)______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
(2分)2.“惟有鹭鸶知我意”中的“我意”指的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________ 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__________时的景物。
(2分)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修辞手法:拟人、_________(1分)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洞庭湖五首(其二)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②赊:赊欠。
1.“耐可乘流直上天?”此问句反映出李白什么性格和艺术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无禁,相信你也享受过,作者曾说“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但是诗中第三句诗人却用一个“赊”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结合选文划线部分,联系文意,参考链接内容,谈谈作为当代青年学生的你应当怎样面对自己的学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链接】《华西都市报》6月1日报道,邛崃市实验中学15岁的初三学生邹林颖几天前获得了第19届世界超级模特大赛全球总决赛冠军。
该生班主任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她学习一直勤奋,尤擅文科,学业训练兼顾,为人谦逊低调。
新凉徐玑①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②田畴:田地,田野。
15、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的景象。
(2分)16、“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
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
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21世纪教育网15.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钟山①即事②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山名。
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
③相对:对着山。
1.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ī):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共2分,各1分)小溪阴阴鹅鸭戏水(意思对即可)2.(2分)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
(意思相近即可)1.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2.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参考答案.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2分。
意思符合即可)2.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3分。
白诗分析1分,曾诗分析2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参考答案:1.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2.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参考答案:1.(1)斜阳(2)半日(2分,每空1分)2.“我意”指的是诗人孤寂、苦闷的心境。
(2分,意对即可)参考答案:1.“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2.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
参考答案:1.早春(或“初春”),暮春(或“晚春”“季春”)2.修辞手法:夸张。
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等;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参考答案1.答案: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答案:“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1.意近即可性格:天真超脱艺术风格:想象奇特2.拟人手法(1分)视月色为无价之宝,格外珍惜自然美景,尊重自然,与自然作心灵交流。
参考答案略(抓住勤奋、惜时、静心、戒躁等方面阐述即可)温州的没有答案15.绿树、山鸟、晴风、落花;明媚16.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1.阴阴;又2.思乡参考答案:1.“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2分,写出一点给1分)2.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2分,“悠闲平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各给1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参考答案:1.“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
评分标准:2分。
意对即可。
若两字均赏析,按前一个评改。
2.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评分标准:2分。
言之成理,意对即可。
.(2011·义乌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