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的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血栓与止血技术及质控

血栓与止血技术及质控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浙江省人民医院检验医学中心费鲜明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内容血栓与止血检验(六个方面)血管内皮损伤检测vWF 、TM 等血小板检测PLT 、PAgT 、活化标志凝血系统检测凝血试验、凝血因子血液流变学检测血液黏度及相关参数抗凝活性检测AT 、PC纤溶活性检测纤溶成份、纤溶产物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方法 凝固法免疫比浊法发色底物法干化学试剂法流式细胞术物理学方法手工法血栓与止血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目录凝血试验质量控制方法PAgT及PLT活化标志物测定质量控制方法 血液流变学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血栓与止血试验的特殊性影响测定的因素众多:凝血网络易激活、凝血反应的复杂性、采血前到结果报告整个过程变异大。

测定对象含量低:远低于临床生化、免疫等测定的血浆蛋白。

定量测定参数少:多以时间和百分率为单位。

缺乏参考方法:仅FIB测定有(Jacobsson法)。

校准品溯源性差:准确性、精密度与临床生化检验有差距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分析前、中、后)分析前中后因素所致误差分布分析前因素:占总误差的46-68.2%;*分析后因素:占总误差的18.5-47%;*分析中因素:占总误差的<15%。

(*Errors in clinical laboratories or errors in laboratory medicine? Plebani M. Clin Chem Lab Med.2006; 44(6):750-9)分析前变异的影响临床医生对血栓与止血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很大程度依赖PT(INR),APTT,血小板功能、凝血因子以及D-D等的检测。

分析仪器的性能改善,血栓与止血试验结果错误大多数来自分析前---保证分析样本的质量非常重要。

分析前变异(检验者可控或不可控)无法客观、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止、凝血功能,导致误诊或漏诊甚至误治。

分析前变异的影响血栓与止血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样本质量非常敏感:样本采集开始直接启动凝血与抗凝血过程。

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

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原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是在受检血 浆中加入APTT试剂(接触因子活化剂和部分磷脂) 和Ca2+后,观察其凝固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 较好的筛选试验。 【参考值】 手工法:32~43秒,较正常对照延 长10秒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
第一节 概述 出血(bleeding) 止血(hemostasis) 凝血(blood coagulation)
血栓形成(thrombosis)
血栓(thrombus) 出血、血栓性疾患的发病机制可概括为:①血管 壁的结构或功能异常;②血小板量的减少、增多或 质的异常;③凝血因子含量减低、增高或分子结构 异常;④抗凝机制或纤溶机制减弱。
(三)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 包括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两种。 1.筛选试验 FDP和D-二聚体 (1)FDP和D-二聚体均正常:表示纤溶活性正常, 临床出血与纤溶无关。 (2)FDP阳性,D-二聚体阴性:多数为原发性纤 溶症或FDP假阳性如肝病、术后大出血、重症DIC、 纤溶初期等。 (3)FDP阴性,D-二聚体阳性:多数为继发性纤 溶症或FDP假阴性如DIC、血栓形成和溶栓治疗等。 (4)FDP和D-二聚体均阳性:见于继发性纤溶, 如DIC和溶栓治疗等。
发病早期凝血系统功能亢进,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 和血栓形成;其后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临床表现为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及溶血等。 诊断根据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1)筛选实验:同时有下列三项或以上异常。 ①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但肝病、白血 病则要求血小板<50×109/L﹚。 ②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但白血病及其他恶 性肿瘤<1.8g/L,肝病<1.0g/L﹚,或进行性下降,或 >4g/L。 ③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肝病时FDP> 60mg/L),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或阳性。 ④PT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肝病时延长5秒以上) , APTT缩短或延长10秒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

血栓与止血实验检查及临床应用

血栓与止血实验检查及临床应用

A T 、I F P r T、 g的增 高 时血 液 黏 度 增 大 ,产 生 血栓
可能 性也 加大 ,在 动 脉 壁受 损 和 动 脉 粥样 硬 化 时 , F 可在 其表 面上 沉 积 ,F 是 血 栓 性 疾病 独 立 的危 g g
Me ia q i me tVo . 5, . 6 d c lE u p n 1 2 No 0
2 0
险 因素 。 3 4 抗 凝功 能 :主要 的检测 指标 为抗 凝血 酶 一Ⅲ , . 包括 A T一Ⅲ活性 和 A T一Ⅲ抗 原 。在血 栓前 状 态 和
64 质量 控 制 是 保 证 实 验 结 果 准 确 的 重要 措 施 , .
由于凝 血 因子检 测可 受多 种 因素干扰 ,加 强试 验 的 全 面质量控 制方 法 的标准 化对 血栓 和止血 试验 尤 为
于 20r ;以上具备 3 0 g n 项异常 ,即结合临床诊断 DC I。
2 3 基 因诊 断 :遗传 性 血 栓 症 患 者 ,抗 凝 血 酶 、 .
蛋 白 C缺乏症 均 可导致静 脉血 栓 。
3 与 临床 应 用
1 2 二期 为凝 血 一 溶型 出血 。 . 纤 临床 以关 节 、肌 肉 出 血 为 主。 实 验 室 可 分 : ( ) 筛选 活化 部分 凝血 活酶 时间 ( P T)和血 浆 1 A1 r 凝 血 酶原 时 间 ( T) P F与 P P 。A T r均正 常提 示 因子 XⅢ缺乏 症 ;A: I  ̄延 长 伴 P O T正 常提 示 血 友 病 A、 血友 病 B和 因子 Ⅺ缺乏症 ; P F与 P AT T均 延 长提示 因子 X 、V 、 Ⅱ或 I缺乏 症 。 ( ) 诊 断 试 验 :有 2 针对 性 和特 异 性 好 的实 验 对 血 友 病 A 的诊 断 ,需 作 因子 Ⅷ活性 和 抗 原 检测 。 ( )基 因诊 断 :对 血 3 友 病 A患者 和携 带 者可 采用 D A测 序 分 析 。检查 N 准 确率 9 % 以上 。 5 2 血栓 前 状态 的实验检 查

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质量控制

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质量控制

高 了止凝 血实验 室检 测 结 果 的 准 确 度 和 精 密 度 , 使 并
人们 认识 到止凝 血实 验室 检测 结果 的准确 度 和精 密 度 依赖 于标本 采集 的 质 量 。 当抗 凝 治 疗 的广 泛使 用 , 还
因子 的失 活可 随温 度 的升 高 而 加 速 , 导 致 大 多 数 标 可
在标 本 采集 和离 心后 2 4小时 内完 成 。
1 5 血 凝 管及 抗 凝 剂的 影 响 血 凝 管 的使 用 一 定要 .
结果 的准确度 和 可靠性 的影 响更 加 引起人 们 的重视 。
12 患者状 态 的 影响 . 对 止 凝 血 试 验 结 果 可 产 生影 响 的患 者 变 异 ( ai tvr it) 素 包 括 : 龄 、 p t n ai l 因 e b y a i 年 性
本 因从 采集 到 分 析 时 间 的延 长 而 使 P T和 A m 时 间
有对 出血性 疾 病 如 V WD、 栓 性 疾 病 、 I 其 他 止 血 DC及
血异 常疾病 的诊 断 , 析 前 变 异 对 止 凝 血 实 验 室 检 测 分
延 长 。N C S推荐止 凝血 试 验包 括 A I CL FT和其 他 血凝 试 验应 在标本 采集 和离 心后 4小 时 内完 成 ,T试 验应 P
21 0 0年 4月 第 2 9卷 第 2期
Ga s dclJun lAp 01 V 12 No 2 n uMe ia o ra , r2 0, o. 9, .

2室 质 量 控 制
李娜 邱珊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2 2 (0 0 0 0 1 — 2 10 7 5 2 1 )2— 2 1 0 中 图分 类 号 : 46 1 R 4 .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质量控制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质量控制
-70℃条件下的保存期限可达6个月。
抗凝剂
枸橼酸钠,0.109mol/L
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严格按1:9
当Hct增高>55%或<25%时,用如下公式换算 :
抗凝剂的用量(ml) =0.00185×全血量(ml)×[100-Hct(%)]
特别要注意的是Hct增高的标本
六、凝血结果复查规则
PT 超过对照 3 秒 APTT超过对照 10 秒 FIB 低于1.5 g/L
常见于:肾病、产科、多发伤
分析: 采血不顺利 部分凝固 抗凝剂不足
处理: 检查标本
(抗凝比例、凝块)
重新采血
凝血酶的生成
因子X的激活:
FX
[FIXa-VIIIa-Ca++-PF3] [TF-VIIa- Ca++]
FXa
因子V的激活:
Ca++#43;++PF3+FXa+FVa]
IIa
• 要求:判断检测结果是否落在本室设定

的参考区间内(95%以上)。
五、标本采集说明
确认病人的身份及容器(硅化或塑料)。 多次反复采血的病人在同一条件下采血。 止血带不要超过5分钟,强调采血顺利。 迅速将血液和抗凝剂轻轻的颠倒混匀。
各管采血顺序
美国BD公司推荐多管采集顺序
血培养→凝血管→血清管 → 肝素抗凝管→血常规管→血糖管 凝血管总是放第二,当只有一只凝血管时建议先采集
仪器使用前的评价:
验证其性能是否能达到制造商的性能要求(制造 商规定的性能要求必须满足临床需要)。如:精密 度、准确度、携带污染、可报告范围等。
批内精密度:
• 实验方案:取正常、异常新鲜血浆或质控,

血栓与止血的质量保证

血栓与止血的质量保证
导致 P T结果 明显延长 。AP T 标本 保存在 4 T ℃时 8
小时, 结果 没有显著变化 , 5 1 ℃时应在 4小时内完成测 定 ,5 3 ℃时应采集后立 即测定 。 T 和 AP 2 ℃、 5 P TT 同 时测定 时标本保存在 1 ℃4小时内完成最佳【 。试管 5 3 ] 应加塞 , 否则将会 因 C O 的散 出而使 p 改变。 H 由于凝
7 2- . . " 7 6之间 ,H 升高后 , 固时间也会延长。 ' p 凝
2 仪 器 的质 量保 证
当复杂 的生 理病理过 程 , 响其实 验准确性 的 因素很 影
多 。因此 , 做好 以下环节 的全程质量管理非常重要 。 1 样本处理前质 量控制分析
2 1 仪器的运行环境 应远 离热源 、 . 震源 、 相对 湿度 <8 , 0 最适 温度 1 ℃" 3 。 电压 2 0 1V。 5 - 0C, ' 2± 0 2 2 仪器的校正 . 使用与仪器匹配的校正液 , 合理 的
会显示 凝血 因子 活性增 高 , 血小 板假性 降低等异 常结 果 。取样完毕后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 1 0次 , 避免用
力振 摇而破坏凝血蛋 白。
快地接受检查 、 治疗 , 尽早康复 。
4 健康教育及 出院指导
1 4 血 净分离 .
标 本抽 取后 , 快 以 3 0 尽 0 0转/ 离 分

取血 时要 有温 暖 的环境 , 人应 放 病
12 采血器材 .
与抗凝剂 混合 。
1 3 采血 技术 .
枸椽酸钠 作为凝血试验抗凝剂 。因为 V因子和 Ⅶ因子 在这种抗凝剂 中较为稳定 。 另外 , 用枸椽酸钠抗凝的血 浆做 AP TT 试验, 对肝素敏感性远远高 于草酸盐抗 其

血栓与止血实验的质量控制

血栓与止血实验的质量控制
璃 试 管 , 减 少血 小 板 和 凝血 因子 的活 化 。研 究表 明 , 以
硅 化试 管 凝血 因子损 耗 最 少 , 料 试管 仅 影响 Ⅻ因子 , 塑 普 通玻 璃 试 管 对 因 子 l 、 、 、 l Ⅶ Ⅷ X、 Ⅻ等 均 有 较 大 影 响 但 是纤 维 蛋 白( ) 原 降解 产 物 ( D ) 检 测 , 用 F P 的 需
因 子 的 激 活 , 响 检 测 的 准 确 性 。 采 血 完 毕 后 , 立 即 影 应 与抗 凝 剂 充分 混 匀 , 不 要 用力 振 荡 , 免 溶血 。 但 以 2 抗 凝 剂 的 选 择 草 酸 盐 及 E T 盐 对 某 些 凝 血 因子 ( 其小板 功 能 亢进 、 子 Ⅶ 和 Ⅺ的 活 化 , 别会 引 因 特
和肝 素 。 在 溶 栓 治 疗 监 测 时 , 该 在 普 通 抗 凝 剂 中 加 入 抗 应
采 血前 患 者 应处 于 平 静 和空 腹 状态 , 绪 激 动 、 情 剧 烈 运动 会 引起 血 小板 数 增 加 、 小板 活 化 、 血 凝血 和纤溶 性 的增 强 。脂 血 和溶 血 也会 影 响 实 验结 果 。 理 想 的采 血 和盛 血 容 器 是塑 料 注射 器 和 硅化 的 玻
维普资讯
30 ・ 0
江 苏 大 学 学 报 ( 学 版 ) Ac d mi J u n l f in s iest ( dcn )2 0 1 ( 医 a e c o r a a g u Unv riy me iie 0 2.2 3) oJ
血 栓 与 止血 实 验 的质 量 控 制是 保 证 实验 结 果 准确 的必 要手 段 , 本 的 采 集 、 凝 剂 的 选 择 、 定 条 件 和 标 抗 测
推荐 用 经验 公 式 计 算 抗 凝 剂 的 准 确 用 量 : X= ( 0 10一

血栓与止血检验基础理论(四年制)

血栓与止血检验基础理论(四年制)

• 血栓形成: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活体血管 内或心腔中形成纤维蛋白块或出现血凝块 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 血栓:血栓形成所产生的纤维蛋白或血凝 块称为血栓。
对活体而言,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中止就是血栓,因而止血 是发生血栓的基础。
• 止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P39 人们把血管、血液有形成分、血浆凝固和 调节凝固物质、血液循环与血管构成的血 流特性,归结于止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
GPIV GPV GPIX
CD49b 与GPIIa复合,是胶原的受体
CD42c 与GPIX复合,vWF受体
CD49f 与GPIIa复合,Fn与层素受体
CD29 与GPIa和Ic复合,胶原Fn受体
CD41a Fg的受体,也是vWF和Fn受 体
CD36 TSP的受体
凝血酶的受体
CD42a 同GPIb


• 血块收缩率(%)=[血清(ml)/全血(ml) × (100%-HCT%) ×100%]
血小板止血功能(小结)
①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② 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成白色血栓 ③ 释放活性物质,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强
血管收缩 ④ 促进凝血过程 ⑤ 血块收缩,形成稳固血栓
一期止血
• 止血与血栓的检验:就是对上述参与因素 的检验。
如何正确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如何正确判断检验结果
首先应弄清正常的凝血与抗凝机制
• 一期止血(血管和血小板) • 二期止血(凝血因子和抗凝蛋白) • 纤维蛋白溶解
凝血与抗凝机制的病理生理基础

正个
常 止
方 面
血四 机个
能因

凝血机制
抗凝机制 血管壁(vessel wall) 血小板(platele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栓与止血的质量控制在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全过程中,实验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措施。

当实验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时,应从各方面寻找原因,最后找到问题所在,通过改进措施,得到一个准确的结果。

一、受检状态的影响:受检者的状态,如被测者生理变化、饮食改变、环境因素、服用药物等引起变化,在采集血标本时若未注意到这些因素也会对结果做出错误判断。

不同的药物和某些生理状况(如怀孕、情绪激动、剧烈运动)会对一些凝血结果造成影响。

阿斯匹林、潘生丁和抵克利德等药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肝素和口服抗凝剂能抑制凝血机能。

尿激酶(UK)和链激酶(SK)等可进促纤溶功能。

口服避孕药会使血小板粘附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以及凝血因子Ⅶ、Ⅷ、Ⅸ、Ⅻ因子活性明显升高。

剧烈运动和月经期纤溶活性明显升高,高脂肪食物造成血脂升高可抑制纤溶活性。

吸烟可使血小板聚集性明显升高。

饮酒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性。

剧烈运动或输注肾上腺素时,Ⅷ因子活性会快速上升。

因此,当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时,应考虑是否有以上因素的影响。

二、标本的采集:1.确认病人的姓名,采血管上应注明病人的姓名,同检验申请单核对,避免张冠李带。

2.受检者必须在休息状态下,并且在早餐前采血,对于观察疗效和预防临床出血病人的监测最好在同一条件下采血。

3.采集血液必须用塑料或硅化的玻璃注射器,避免凝血因子激活,最好使用双筒注射器采血,禁用血气用的注射器。

4.针头必须采用21号(外径0.8mm)以上,儿童可用23号。

5.止血带不应扎得过紧,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

6.采血人员应技术熟练,“一针见血”,以防组织损伤,由于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针管,会使凝血因子激活,可造成PT和APTT时间缩短。

取血时,拉针的速度要慢并且均匀,使血液平稳地进入注射器,防止气泡产生。

泡沫的产生可使纤维蛋白原,因子V和因子Ⅶ变性。

7.迅速将血液与抗凝剂轻轻的颠倒混匀,避免用力振荡而破坏凝血蛋白。

8.采集后的血液应放在加塞子的试管内,因为未加塞子的试管会使血液中的CO2丢失,PH升高,使PT和APTT时间延长。

9.分离血浆时用塑料吸头移取,并盛放在塑料管内。

因玻璃表面能激活凝血过程,从而使凝血时间缩短。

总之,实验人员采血最好,因为他们知道采血的注意事项,也能尽量缩短采血后至实验前标本放置的时间。

三、标本的制备:1.采血之后血液在室温放置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

2.全血贮存在4-10℃不超过2小时,最好在1小时内分离血浆,-20℃可保存2周,-80℃可保存18个月,冷冻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在越低温度下越稳定。

3.如果检测冷冻血浆,必须在37℃水浴中快速溶解,冷冻过的血浆不能再次冷冻。

冷冻血浆融化时,不能在室温中让其自然融化,这样会使纤维蛋白原析出和凝血因子消耗。

4.溶血标本可造成PT和APTT轻微缩短。

5.血浆制备,血样应在2000-2500g离心10-15分钟。

四、抗凝剂1.标本应采集在含有枸橼酸钠(109mmol/L)抗凝剂的试管内,抗凝剂与血的比例应为1:9,混匀要充分。

2.应准确把握抗凝剂的浓度。

即Na3C6H5O7.2H2O为3.2%,Na3C6H5O7.5H2O为3.8%。

3.当Hct>0.55或Hct<0.25时,务必用MacGann推荐的公式计算抗凝剂的用量,抗凝剂的用量(ml)=0.00185×全血量(ml)×〔1-Hct (%)〕,否则结果不可信,Hct低可使PT和APTT凝固时间缩短,Hct高可使PT和APTT凝固时间延长。

4.如果自配抗凝剂,枸橼酸钠应为基准试剂或分析纯试剂。

5.抗凝剂+抗聚剂:通常选用CTAD液,成份:枸橼酸钠0.11mol/L,茶碱15mmol/L,腺苷3.7mmol/L,潘生丁0.198mmo1/L.优点:采血后血小板很少活化,且保存时间可超过15小时。

6.抗凝剂+抗纤溶剂:在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中,若用常用抗凝剂会使纤溶系统持续激活,可使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FDP)的定量比现差异。

应该使用“抗凝剂十抗纤溶剂”的抗凝剂,抗纤溶剂可选用抑肽酶,它可以抑制激肽释放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凝血因子和纤溶活性,能精确测定纤维蛋白原,但会引起凝血酶时间的延长。

五、试剂1.蒸馏水:使用重蒸水比用去离子水好,蒸馏水的PH为6.0-7.0.水质不能有混浊,应无菌,无Ca2+、无致热源。

2.有保护剂、抗生素、抗体或其它添加剂的水不能用于溶剂试剂。

3.复溶后的试剂,不用时应加盖子,储存在2-8℃,APTT和FIB均不要冷冻保存。

冬天运输时,注意防冻。

4.稀释倍数要准确,并标明复溶或开瓶时间。

复溶后在冰箱中贮存时间不能过长,国产试剂最长7天,复溶试剂需用几天的,不应在预温槽中放置时间过长,最好取出部分试剂,剩余即放回冰箱内冷藏。

5.试剂与质控品均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6.溶解试剂时不能剧烈振摇,防止产生气溶胶。

六、操作1.检查所有试剂和缓冲液是否有沉淀、污染等问题,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更换。

2.更换不同厂家或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试剂时,使用之前必须重新进行定标,这一点必须切记!3.检查孵育或温度设置是否正常。

4.血浆标本和试剂在37℃预温时间均不应超过10分钟,否则会使凝固时间延长。

5.在操作时,血浆和试剂均应预温,若预温时间不足可导致凝固时问延长。

因此在操作时,应仔细阅读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6.每次测定之前,第一管最好放上参比血浆或质控血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7.最佳激活时间,指试剂与血浆标本相互作用的时间,目的是使凝血标准激活,APTT在操作时,血浆与试剂应先预温后再加CaCl2,不然凝固时间延长。

8.每一样本需做双份测定,其重复性应在1秒以内,否则需重新测定。

9.在测试时,标本中如出现凝块,无论该凝块多么小,均影响实验结果。

10.加样要准确,不能有气泡产生。

七、仪器1.大多数血凝仪开机20分钟才能达到平衡,检测室的温度应保持在37±1℃。

由于凝血试验属于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37℃,温度过高可导致凝固时间缩短,温度过低可导致凝固时间延长。

2.仪器不同,采用的方法不同,测定结果有差异。

3.每台仪器上使用的凝血活酶试剂都应有特定的ISI值,而不应使用厂商标定的ISI值。

重新标定ISI值的做法是购买标定INR的冻干血浆,然后在自己所用的仪器上再标定凝血活酶试剂的ISI值,这样才能使病人INR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可信性。

4.光学法在测量血凝试验时,若存在溶血、黄疸和乳糜血会影响实验结果。

而采用磁珠法测量时可避免上述因素的影响。

5.在测量FIB时,应使用Clauss法,不应使用凝血酶原时间(PT)衍生纤维蛋白原的方法。

6.使用新鲜混合血浆校正仪器时,其定值要直接或间接溯源至国际标准。

7.仪器的质量准确度:PT、APTT:均值士15%,FIB:均值土25%.精密度:批内,PT<2%,APTT<3%,FIB<5%;批间,PT<3%,APTT<3%,F IB<7%;日间,PT<4%,APTT<5%,FIB<7%。

8.保持机械和光学部件清洁,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9.仪器的安装环境应防热、防尘、防震、防腐蚀、防潮湿和远离磁场,相对湿度<80%,最适温度15-30℃,电压220±10V.因为这些因素均能影响仪器的运行状态或影响仪器的光学信号而影响测定。

10.仪器的调试与校正与仪器匹配的校正液,合理的校正点及校正参数,校正后的参数不能随意更改。

在仪器投入使用前搬动、更换部件维修、质控漂移找不出别的原因时,及时校正仪器,这样才能确保仪器的准确性,检测结果才能得到保证。

11.参数的设置要准确、合理。

如试剂量、样本量、孵育时间、激活时间、反应温度这些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12.仪器的质量准确度:PT、APTT均值±15%,FIB均值±25%.精密度:批内PT<2%,APTT<3%,FIB<5%;批间PT<3%,APTT<3%,FIB <6%;日间PT<4%,APTT<5%,FIB<7%,携带污染率等指标要符合要求。

13.及时正确地保养和维修仪器定时测试和校正仪器的性能。

如温度、波长,特别是对光源灯要定期检查、校正,避免因光源灯光学性能衰减对测定的影响。

八、用品1.试验时应使用清洁的,刻度合适的样品分配器和一次性枪头。

2.各种用品均应使用硅化的玻璃器皿或塑料制品,以免激活凝血过程,从而使许多试验结果受影响。

3.使用的磁珠不能有油腻和磁性。

4.磁珠应使用厂家规定型号的珠子,珠子直径大小不同,可导致错误的结果5.反应杯必须清洁,无任何损坏,正确放置。

九、质控品1.质控品是用来监测试剂质量及检测仪器的准确性,而不能用来控制样本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2.建立实验室自己的质控范围,要求测定质控血浆20次,计算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十、参考区间1.凝血试验并没有正常区间,如果要判断一个PT或APTT是否正常,要求与“正常对照”值做比较,大于或小于“正常对照”某个数值才算异常。

2.自备正常对照血浆:要求30份以上健康、年龄在18-55岁间的男女个体,且删除服药者,须在平静、休息状态下抽血。

标本离心取出血浆后混匀,分装小瓶,冷冻于-80℃备用或冷冻干燥。

每个工作日,取一份对照血浆,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作为当天正常对照值。

报告结果时,应附当天正常对照值。

3.建立参考区间用于建立参考区间标本来源同正常对照血浆。

应特别注意的是,建立的参考区间只能适用于同一批号,同一批正常人血浆,同一仪器检测的结果。

如果更换试剂批号,则应另外建立参考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