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古诗欣赏

合集下载

晚春古诗其一和其二

晚春古诗其一和其二

晚春古诗其一和其二
《晚春古诗其一和其二》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是两首描写晚春景色的诗歌。

其中《晚春古诗其一》写道:“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诗歌描绘了晚春时节的景象,绿树浓荫下,夏日的阳光依然长时间照耀着大地,楼台的倒影映入池塘之中,水晶帘随着微风轻轻摇曳,院子里满是蔷薇花的香气。

而《晚春古诗其二》则写道:“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自惬神。

”这首诗歌则表现了晚春时节的意境,草色烟光中,夕阳余晖照耀下的景象,诗人独自倚栏而立,凝望着远方,无言谁会懂得他的心思。

他想要放纵自己,把疏狂的心情表现出来,畅饮一杯酒,自由自在地高歌一曲,享受生命的美好。

这两首诗歌通过鲜明的形象描写和深刻的内心感受,表现出了晚春时节的美好和诗人的情感。

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也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晚春》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

《晚春》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

晚春
[唐] 韩愈
草c ǎo 树sh ù知zh ī春ch ūn 不b ù久ji ǔ归ɡu ī,百b ǎi 般b ān 红h ón ɡ紫z ǐ斗d òu 芳f ān ɡ菲f ēi 。

杨y án ɡ花hu ā榆y ú荚ji á无w ú才c ái 思s ī,惟w éi 解ji ě漫m àn 天ti ān 作zu ò雪xu ě飞f ēi 。

诗词注释:
1、题原作“春暮”,据《全唐诗》改。

2、树:原作“木”,据《全唐诗》改。

春不久归:说春天即将结束。

3、芳菲:形容花草的芬芳、茂盛。

刘禹锡《春日书怀》:“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


4、榆荚:榆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

俗呼“榆钱”,随风飘落。

此句是说扬花、榆荚都开不出潦亮的花来
5、惟解:只知道之意。

诗词赏析: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

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

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晚春唐韩愈古诗译文

晚春唐韩愈古诗译文

晚春唐韩愈古诗译文
《晚春》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一首佳作,原文如下: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于是想方设法挽留春天,因此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没有美丽的容颜和香味,杨花榆荚只能在春天即将结束时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

赏析:
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
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古诗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翻译赏析

古诗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翻译赏析

古诗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翻译赏析《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韩愈。

其全文古诗如下: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前言】《晚春》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

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

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

【注释】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杨花:指柳絮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文艺创作的思路;文思。

解(iě):知道。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

此时人已年近半百。

【翻译】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

【赏析】《晚春》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

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

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古诗文阅读】《暮春归故山草堂》《晚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古诗文阅读】《暮春归故山草堂》《晚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古诗文阅读】《暮春归故山草堂》《晚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孤黄鸟叶唇柱,辛夷花掉天下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没多久归属于,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何优劣?请作详细分析。

(4分后)
(2)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
(1)同:都是描绘晚春景物。

(2分)
异:钱诗描绘的就是就是黄鸟叶唇柱、辛夷天下、杏花飞、春光消逝,了并无踪影的一派涌泉、凋谢的景象。

(1分后)韩诗描写的就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杨花榆荚,例如雪花漫天飞舞的晚春繁丽景象。

(1分后)
(2)钱诗赋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不改清阴”是说幽竹具备始终如一忠于朋友与主人的品性。

“待我归”是说幽竹保持着一竿绿阴等待我归来的亲情,“不改”与“待我”四字让人顿感一股真气扑面而来。

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

(2分)
韩诗把乏色太少茶的柳絮、榆荚拟人化,抑郁症他们”并无才思”,描写了他们不甘寂寞,去凑热闹,因风舞动,化作雪飞,为晚春平添一景,散发出满眼风光的印象。

从而寄寓了诗人乘坐时而入,把握住时机,勇于缔造的情怀。

(2分后)。

晚春二首其一译文注释

晚春二首其一译文注释

《晚春二首其一译文注释》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晚春二首其一》这首诗的译文和注释。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咱们先来说说译文。

“草树知春不久归”,意思就是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结束啦。

同学们想想,要是你是一棵小草或者一朵小花,知道春天马上要走了,是不是得赶紧展现自己的美丽呀?“百般红紫斗芳菲”,各种各样的花朵争奇斗艳,竞相开放。

就好像它们在比赛谁更美,谁更能留住春天。

这画面是不是特别热闹?
“杨花榆荚无才思”,杨花和榆荚不像那些娇艳的花朵有很多的花样。

“惟解漫天作雪飞”,它们只知道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

再来讲讲注释。

“不久归”就是不久就要结束啦。

“斗芳菲”就是争着展现自己的芳香和艳丽。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春天就像一场盛大的聚会,各种花儿是参加聚会的客人。

聚会快结束的时候,那些漂亮的花儿都使出浑身解数,想要成为最耀眼的那个。

而杨花和榆荚呢,虽然没有那么出众,但是它们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空中尽情飞舞,给春天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热闹。

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像这样的情况。

比如参加比赛,有的同学可能有很多厉害的本领,就像那些争艳的花朵。

但有的同学虽然看起来没那么突出,可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就像杨花榆荚一样。

咱们理解这首诗,就是要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中各种生命的赞美。

不管是娇艳的花,还是普通的杨花榆荚,都在春天里展现了自己的价值。

希望同学们通过对这首诗的译文和注释的学习,能更好地欣赏古诗的美,也能从中学到一些道理哟!。

《晚春》古诗欣赏优秀3篇

《晚春》古诗欣赏优秀3篇

裴度:昌黎韩愈,仆知之旧矣,其人信美材也。

近或闻诸侪类云: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

白居易:学术精博,文力雄健,立词措意,有班(班固)、马(司马迁)之风,求之一时,甚不易得。

加以性方道直,介然有守,不交势利,自致名望。

可使执简,列为史官,记事书法,必无所苟。

皇甫湜:先生之武,袭蹈圣矩。

基於其身,克後其所。

居归丘轲,危解祸罗。

具兮素兮,有腼何多。

靡引而忘,天吝其施。

垂升乃颓,群心孔哀。

厥声赫赫,满华遍貊。

年千世百,新在竹帛。

我铭在碑,展我哀思。

李翱:翱昔与韩吏部退之为文章盟主,同时伦辈,惟柳仪曹宗元(柳宗元)、刘宾客梦得(刘禹锡)耳。

刘禹锡:高山无穷,太华削成。

人文无穷,夫子挺生。

典训为徒,百家抗行。

当时勍者,皆出其下。

古人中求,为敌盖寡。

贞元之中,帝鼓薰琴。

奕奕金马,文章如林。

君自幽谷,升於高岑。

鸾凤一鸣,蜩螗革音。

手持文柄,高视寰海。

权衡低昂,瞻我所在。

三十馀年,声名塞天。

公鼎侯碑,志隧表阡。

一字之价,辇金如山。

权豪来侮,人虎我鼠。

然诺洞开,人金我土。

亲亲尚旧,宜其寿考。

天人之学,可与论道。

二者不至,至者其谁。

岂天与人,好恶背驰。

昔遇夫子,聪明勇奋。

常操利刃,开我混沌。

子长在笔,予长在论。

持矛举楯,卒不能困。

时惟子厚,窜言其间。

赞词愉愉,固非颜颜。

磅礴上下,羲农以还。

会於有极,服之无言。

赵德:昌黎公,圣人之徒欤!其文高出,与古之遗文不相上下。

所履之道,则尧、舜、禹、汤、文(周文王)、武(周武王)、周(周公)、孔(孔子)、孟轲、扬雄所授受服行之实也。

固已不杂其传,由佛及聃(老子)、庄(庄子)、杨之言,不得干其思,入其文也。

以是光于今,大于后,金石焦铄,斯文灿然。

德行道学文庶几乎古。

赏析篇二“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诗人笔下的草木都是有灵性的,它们知道春天不久就要走了,于是就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才思”的杨花、榆荚都毫不示弱,它们飞的满天都是,为春天增色。

朱宝莹《诗式》:春日晚春,则处处应切晚字。

晚春古诗词韩愈

晚春古诗词韩愈

晚春古诗词韩愈
全文: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于是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解析:
此诗的前两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花草树木描绘得知晓季节更替,竟相绽放,尽展风采,以迎接春天的离去。

诗人以此描绘了晚春时节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也体现了自然界万物对于生命的珍视和热爱。

后两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则转向了另一种景象。

诗人以杨花和榆英自比,虽无才思,却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漫天飞舞。

这里的“杨花”即柳絮,“榆荚”是榆树的种子,形如钱,色白成串,因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英,英小如钱,故又名钱。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虽无过人才华,但仍愿尽力而为,不甘人后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晚春的美丽景象,也寄寓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尽管生命有限,我们仍应珍惜时光,抓住机遇,积极向上,为生活增添色彩。

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尽管自己才华有限,但仍愿意尽力而为,勇于追求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春》古诗欣赏
《晚春》古诗欣赏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书信吧,书信是具有明确而特定的用途和接受对象的一种交际工具。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书信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晚春》古诗欣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柳絮
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的,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芳菲:形容花的芳香。

杨花榆荚: 杨花就是柳絮, 榆荚, 榆树的荚又叫榆钱。

【背景】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

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译文】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

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华!
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呢?
我们将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如何?
赏析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 仿佛看到一幅喧闹繁盛的风景画, 草木原本是没有知觉的', 但是诗人却赋予它生命, 让它具有智慧, 晓得春天即将离去, 要及时把握。

草木尚能如此, 何况是我们呢? 如果一再的蹉跎, 就只有老大徒伤悲了。

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作诗, 很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再加上用字浅白, 更能够轻易的表达出诗中的原意。

晚春唐诗赏析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

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

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
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

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

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

"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

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

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

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

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

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

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

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

"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