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第三《晚春》附《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晚春》附《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苏轼《水龙吟》
• •
只知道
赏析探究
拟人
苔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米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拓展理解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
只知道
赏析探究
表达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不管处境怎样,都要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绚烂夺目,奋发有为。
课堂小结
1.《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中表现雨后曲江春水上涨,两岸繁花千树,不细写春花如何美丽,而给人无限想象的诗句是 。2.《晚春》中写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本色的句子是: 3. 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 ”是不负有心人的哲理句子是: 4.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字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晚 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重温诗作
晚 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韩愈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抒发游曲江的激情以及友人未能赴约同行的遗憾与失望之情。
了解背景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拟人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辛弃疾《摸鱼儿》
赏析探究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杨花:即柳絮。
“杨花落尽子规啼”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梳理)

(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

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

“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

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

“柳”谐音“留”。

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韩愈《晚春》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韩愈《晚春》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韩愈《晚春》原文、译文及赏析《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

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

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作品原文晚春⑴草树知春不久归⑵,百般红紫斗芳菲⑶。

杨花榆荚无才思⑷,惟解漫天作雪飞⑸。

[1]词句注释⑴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⑵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⑶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

斗芳菲:争芳斗艳。

⑷杨花:指柳絮。

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榆荚(jiá):榆树的果实。

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

《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汉崔寔《四民月令》:“二月榆荚成者,收乾以为酱。

”才思:才气和思致。

《后汉书•文苑传》:“(刘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

”⑸惟解:只知道。

漫天:满天。

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九:“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

[2][3]白话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2]创作背景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

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

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4]整体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初中语文 《逢入京使》、《晚春》诗歌赏析

初中语文 《逢入京使》、《晚春》诗歌赏析

《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离开长安已经许多天了,回头东望,只觉长路漫漫。

尘烟蔽天,双袖都已沾满了泪水还没有干。

骑马在路上相遇,没有纸笔(写家信)。

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诗人;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巴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故园东望路漫漫”赏析这句诗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

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答: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通过写-路上与家乡人相遇,让他捎口信给家人报平安-,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开阔豪迈的胸襟。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作者介绍:韩愈,字退之,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大意: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都在纷纷飘落,如雪花般漫天飞舞。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晚春》的写作背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晚春》的写作背景

K12教育初中语文
《晚春》的写作背景
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

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

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

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课件(21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课件(21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赏析诗歌
晚春 韩愈 草 树 知 春 不 久 归, 百 般 红 紫斗 芳 菲。 杨 花 榆 荚 无 才 思, 惟 解 漫 天 作 雪 飞。
合作学习
思考问题: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 手法?哪些字用得好?请赏析。
明确答案
用了拟人修辞格。“草树”,各种花草树 木,没有生命,写草树“不久归”,“知 春”,把草树当人写。一个“斗”字,把 花草树木写得更有情趣,赋予了人的思维、 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斗”用得很 好。
赏读今人描写春天的句子,朗读进入情景
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 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 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河 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听的笛声牵动, 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 的茎做柳笛呢!他们的笛声吹出了心里 的幸福和快乐。
赏读今人描写春天的句子,朗读进入情景
赏析诗歌
课外链接二
这首诗平易中见创新,颇富风趣,想象奇特,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 能解,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从中可以看出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力,以 及极富超前的思维
末二句尤其耐人寻味,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 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网文,文学座上宾文)
诗歌情感
赏析诗歌
课外链接一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 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逊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 飞舞,加入留春的行列。
诗人体察事物细致入微,挖掘潜在的花事秘密,反一般诗人怀晚春迟暮之感, 临摹花草灿烂的情景,展现出晚春满目风采的蓬勃气势,寥寥几笔,便给人 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万重山的围子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挡。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1)末句的“放出”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达这个深刻哲理的?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咏菊唐·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①诗歌一、二两句刻画了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绘。

②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苔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春
[唐] 韩愈
草c ǎo 树sh ù知zh ī春ch ūn 不b ù久ji ǔ归ɡu ī,百b ǎi 般b ān 红h ón ɡ紫z ǐ斗d òu 芳f ān ɡ菲f ēi 。

杨y án ɡ花hu ā榆y ú荚ji á无w ú才c ái 思s ī,惟w éi 解ji ě漫m àn 天ti ān 作zu ò雪xu ě飞f ēi 。

诗词注释:
1、题原作“春暮”,据《全唐诗》改。

2、树:原作“木”,据《全唐诗》改。

春不久归:说春天即将结束。

3、芳菲:形容花草的芬芳、茂盛。

刘禹锡《春日书怀》:“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


4、榆荚:榆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

俗呼“榆钱”,随风飘落。

此句是说扬花、榆荚都开不出潦亮的花来
5、惟解:只知道之意。

诗词赏析: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

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

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