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汇总:明清三大进步思想家

合集下载

清初三大思想家

清初三大思想家
炎武、黄宗羲,他们在明末清初社会激烈变革之际,提出了许多人本主义论点,比如反对君主专制,提高商人地位,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主义。他们的思想,在后来君主集权严重的清朝并没有多少发展,但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1三大思想家基本信息
人物
王夫之
顾炎武
黄宗羲
2三大思想家的特点
三大思想家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植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关系中资本主义的新因素,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形势下,开创了新思潮、新学风,特点如下:
①反对宋明理学,提倡唯物主义思想
宋明理学的哲学思想是唯心主义的。王夫之痛斥陆王心学是误国之学、亡国之学,认为“陆子静出而宋亡”(《张子正蒙注·乾称篇》上),王守仁为“祸烈于蛇龙猛兽”(《老子衍·序》)。他否定了“理本气末”、“理在气先”的谬论,肯定了“理在气中”、“理即气之理”(《思问录·内篇》)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把被程朱颠倒了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他反对理学家坐而论道,空谈心性的恶劣风气,提出“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同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黄宗羲也反对理学家的空谈,倾向于唯物主义思想。
④倡导均田说与“工商皆本”说
黄宗羲以恢复井田制为口号,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的主张。王夫之、顾炎武也反对土地兼并,力主自占自耕与均田。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与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相对立,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与普通地主的要求与愿望。
作者:马克锋,何本方(共1595字)
2三大思想家的特点
①反对宋明理学,提倡唯物主义思想
②反对封建专制主义
③反对浮夸空谈的,讲求经世致用
④倡导均田说与“工商皆本”说
1三大思想家基本信息
人物
明末三大思想家,即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中国17世纪后半期社会进步思潮的代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必修三知识点| 第4课宋明理学
一、兴起背景
1、危机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3、北宋儒学家复兴儒学,抨击佛道,但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从而形成儒学。

二、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基本主张
程朱理学程颢
程颐
朱熹世界本原:“理”是世界的本源
方法:格物致知
个人修养准则: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王阳明(明)致良知
三、宋明理学的特点
1、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2、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3、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四、影响
1、地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2、积极:
(1)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影响深远
(2)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3、消极:
(1)用纲常礼教维系专制统治
(2)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必修三知识点|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背景
1、经济:
(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2)统治者重农抑商、海禁
2、政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2)市民工商阶层壮大
3、思想文化:
(1)程朱理学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2)文化专制加强
(3)西方近代科学传入中国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李贽
(1)明代思想家、号卓吾,代表作《焚书》《藏书》(2)主张:
①批判孔孟权威
②揭露程朱理学的虚伪
③否定“天理存在”
④男女平等
2、明末清初三代进步思想家。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与传统儒学的关系释疑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与传统儒学的关系释疑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与传统儒
学的关系释疑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三位重要的思想家,他们是陆九渊、黄宗羲和顾炎武。

他们的思想和传统的儒家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陆九渊是近代著名的历史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

他认为,中国的历史是一种以和谐为基础的文化,他把儒家传统的仁义道德观念融入到历史思想中,他强调遵守仁义、尊重传统,主张以慈爱、宽容和友谊来处理政治关系,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安定。

黄宗羲是一位改革家,他主张“实事求是”,认为要以科学发展观念来取代传统的儒家思想。

他主张发展科学技术,改革旧习俗,发展社会与经济,努力改善民生,推行改革。

他认为,要实现进步,中国必须从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脱离出来,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顾炎武是一位思想家,他是近代中国新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继承了儒家的传统,但又对儒家的原则和方法加以改进。

他认为,要使中国走出落后的困境,必须实行科学技术和经济改革,以改变传统的儒家思想。

他主张以技术为基础,以自然科学为根据,以经济改革为主要任务,把儒家传统的仁义道德观念融入到现代文明中。

从上述可以看出,近代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与传统儒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他们继承了儒家传统的仁义道德观念,认为要实现进步,中国必须从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脱离出来,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把儒家传统的仁义道德融入到现代文明中。

他们的思想与传统儒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对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7成人高考历史要点:明清思想家

2017成人高考历史要点:明清思想家

2017成人高考历史要点:明清思想家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明末清初,随着早期民主启蒙思潮的发展,著名的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黄宗羲:尖锐地批判封建****主义制度,指出封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他认为既然君主不为天下人着想,人民也没有必要无条件地效忠君主。

他还认为,君主说的不一定正确,是对是错,应由公众判断。

黄宗羲反君权的思想和主张,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他还批驳轻视工商业的传统观念,提出农是国家之本,工商也是国家之本的主张。

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

他反对君主****政治,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

顾炎武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王夫之:唯物思想家;“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

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他用发展观点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王夫之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高中明清知识点总结

高中明清知识点总结

高中明清知识点总结一、明代1. 王阳明的理学王阳明(1472-1529)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

他在理学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等重要理论。

他强调“心性相通”,主张人们应该通过内省自己的心灵,以达到与宇宙相通的境界。

王阳明的理学对中国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明代科技明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鼎盛时期,取得了众多重要的科技成果。

其中,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和航海技术等是明代科技的重要代表。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明代的火药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外,明代的印刷术和造纸术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大大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指南针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则促进了明代中国与东南亚和非洲的海上贸易。

3. 明代商业经济明代商业经济的发展也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亮点。

明代的商业活动在国内外均有显著增长,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增加,中国与中亚、欧洲等国家的贸易活动十分频繁。

此外,明代社会的商品经济也十分繁荣,城市的商业活动蓬勃发展,这对中国传统经济的进步产生了重要的推动力。

4. 明代文化艺术明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繁荣时期。

明代的文学艺术成就辉煌,特别是在小说、诗词和剧本方面,产生了大量杰出的作品。

在绘画方面,明代的文人画也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项重要成就。

此外,明代的文化艺术还包括了音乐、书法、篆刻等方面,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5. 明朝的衰落与满洲入侵明朝的衰落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重要的事件。

明朝自中期以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族斗争等问题不断增加,使得朝廷的统治能力大大削弱。

同时,满洲的入侵也给明朝的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满洲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民族,自明朝中期开始,他们不断入侵明朝的领土,最终成功建立清朝,结束了明朝的统治。

6. 明朝的覆灭明朝的覆灭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重要的事件。

明朝在农民起义和满洲入侵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了越来越深的困境。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5、冲击: 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 6、合流: 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
活各个领域 7、发展: 宋明时期,逐渐吸纳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
成以“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 8、批判 明清时期,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 的继承: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典例剖析
1.(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 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 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 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列举李贽、黄宗羲、
程 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标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
准 发展。
阅读与 归纳
请阅读教材P19序言及课后知 识链接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几个方面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 潮兴起的背景。
一、背景
1、政 治: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统治腐败,
阶级矛盾尖锐。
2、经 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和资本主义
君臣平等
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2、黄宗羲
提出限制君
权的主张,倡 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导子言之论所自非由, 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建而立公监其督非机构 是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
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
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 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4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汇总

4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汇总

(1)材料反映顾炎武主张?
①主张:
正确区分“亡国”与“亡天下”,人人都有“保天下”的责 任
(1613_1682)
亭林先生
代表作 :《天下郡国利病书》、《日 知录》
(2)后人把他的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传统美德?结合中国的 历史,列举几个能体现这种美德的人物或事迹
爱国主义
影响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 动作用
著作 《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 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 古音,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 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 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他强调做学 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国家 兴亡,匹夫有责”。
4-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汇总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学业说明: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高考说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如何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思想
⑴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循天下之公” ⑵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提出“耕者有其田” ⑶哲学思想:
①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其发展有规律 ②认识论: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 ③辩证法: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影响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代 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著作

2021届全国高考历史精品复习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2021届全国高考历史精品复习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他们走到湖南时,人他民起们义先风是起看云到涌一。些衣服 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接着 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一边大 喊:“狗官钱弓梓,拿命来”。他们赶紧避开。 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钱弓梓给强行霸占了。
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 试,使思想界呈现因循守旧、
陈腐吴不必化中的习一气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四书 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终于来到北 京,他看到大街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做买 卖的。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他 实在爱不惜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 商 商有品业的来经阶在济层到高蓬壮客声勃大栈谈发。,论展他,科看工举到考有试很,多有像的他埋那头样苦的读考,生他, 也不甘落后,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
1. 顾炎武还有其他的主张吗? 2. 当时,顾炎武是一个人在战斗吗?
3. 和顾炎武有类似主张的人还有谁?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
明清之际为什么会出现这股进步 思潮?
社会拜金逐利风
明气盛朝行,,番卖禺官秀鬻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 京考爵会政试治的黑途暗中。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 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 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这样,吴必中带着 全家的希望上京了。政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
材料五: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 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称赞武则天是 “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3)主张男女平等。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
思考:李贽对于宇宙本原的认识完全符合实际吗?其意义何在?
3、李贽思想的特点
2.思想主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汇总:明清三大进步思想家
对处于明清时期的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观点进行简要概括汇总,具体内容如下: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

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