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明清思想家谢扶沟高中谢献华

合集下载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31张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31张

精 编 优 质 课 PPT人教 高中历 史必修 三第4 课 明 清 之 际 活 跃的 儒家思 想 ( 共 3 1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⑴生平
黄宗羲:(1610- 1695)号梨洲浙江余姚人。 其父黄尊素反对宦官专权 而死于诏狱。赴京讼冤途 中,以铁锤伤仇人。参加 过南明鲁王政权的抗清斗 争,失败后隐居著述。被 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 父”。
精 编 优 质 课 PPT人教 高中历 史必修 三第4 课 明 清 之 际 活 跃的 儒家思 想 ( 共 3 1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社明会朝拜,金番逐禺利秀风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 京考气会盛试行的(途政中治。腐他败是) 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 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 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这样,吴必中带着 全家的希望上京了。专制腐朽的王朝政治,社会
阅读材料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
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 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问:《焚书·答耿中丞》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
每一个人自出生,都有每一个人的用处(就是有天生我 材必有用的意思),不是说有像孔子那样的人人类就满 足了,如果一定要有像孔子那样的人才可以为人的话,那 么千百年前孔子未出世时的历史就没有人了吗?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西学东渐”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 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
精 编 优 质 课 PPT人教 高中历 史必修 三第4 课 明 清 之 际 活 跃的 儒家思 想 ( 共 3 1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教案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设镜亮标】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及主要观点。

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进展。

【自主研读】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一)明代后期的李贽一、简介:自称,性格离经叛道,代表作《》《》二、思想主张:(1)挑战及其的正统地位,以为是非标准要依时期转变而转变,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批判道学家“”虚假说教,强调人的。

3、评价: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必然程度上反映了的要求。

(二)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一、黄宗羲:高作——《》主张——(1)抨击,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的民主思想评价——抨击了,对以后斗争起了踊跃的推动作用二、顾炎武:作品——《》《日知录》主张——提倡,主张走落发门到实践中求真知,解决国计民生3、王夫之:高作——《周易别传》《读通鉴论》主张——A.世界是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转变的,其进展转变有规律可循。

B.以为主观的熟悉是由引发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能够熟悉的。

C. 是相对的,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思想。

评价——王夫之的思想,启迪了近代人们的,具有划时期的意义三、当堂巩固C1.“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固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算了矣!”此话反映了黄宗羲什么思想主张?A.工商皆本 B.反对礼教 C.反对君主专制 D.注重实学B2.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表现其“民主性”的是A.以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D.以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A3.下面是朱熹为岳麓书院的题字,这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道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保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阅读下列材料:李贽(1527——1602年),诞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庭,原籍河南,原姓林,名载贽,元朝以后迁来福建①。

第10课孙中山资料扶沟高中谢献华

第10课孙中山资料扶沟高中谢献华

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种族 的人便排斥他”,以为“民族革命要 尽灭满洲贵族,这话大错”。“我们 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 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 洲人不来阻害我们,绝无寻仇之理”。
这些话表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基本精 神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复仇。
比起狭隘的民族主义革命家,孙中山 的远见和卓识显然要高明得多。不过,孙中 山的旧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 义的主张,的确是一大缺陷。这样就使得多 数革命党人包括孙中山在内,都认为辛亥革 命推翻了清政府就意味着民族革命已经完 成。所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对外宣言 中反而首先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所 订立的条约和所赔的外债,甚至海关收入的 支配权,上海混合裁判的领事裁判权,均无 条件地送给列强。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操 纵下的军阀统治教育了孙中山,使他认识到 帝国主义才是民族革命的最大敌人,民族主 义的任务远未完成。
“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1913年,因 “宋教仁案”,发动“二次革命”讨袁世 凯,宣告失败。1914年,在日本创建中华 革命党,重举革命旗帜。1915年发表《讨 袁宣言》,进行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 后又发表《二次讨袁宣言》。1917年,为 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南 下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成护法军政 府,史称“护法运动”。被推为海陆军大 元帅,誓师北伐。翌年, 因受桂系军阀挟 制,被迫去职,赴上海著书立说,撰述 《建国方略》。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 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 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的 不同是:明确的提出了反帝纲领。)促成实 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创办黄埔军校,指 挥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同年11月,应北京 政府邀请,扶病北上讨论国事,提出召开 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以谋中国的 统一与建设的主张,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军 阀势力作不懈斗争。1925年3月12日在北 京逝世,遗体暂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 1929年安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遗著 辑为《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孙 中山全集》等刊行。

秦朝 扶沟高中历史组谢献华

秦朝 扶沟高中历史组谢献华
第2课 [考 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 标]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 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 其影响。
重点、难点解析探究
1、请你总结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因素有 哪些? 经济因素 ⑴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封建个体的小农 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 产和再生产。 ⑵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 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 护其土地所有制度。 政治因素 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的 教训,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B、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 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 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C、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 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 善。
②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 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 破坏。
与中央关系
历史作用
三、真题分析 例、[2010•课标全国卷] 柳宗元在《封建论》 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 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 本题是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考查。 解答的关键,一是要掌握秦朝郡县制的主要内容; 二是紧扣材料中“公之大者„„公天下之端”的 “公”是指分封制下的官员与世袭制相比较而言的。 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下, 诸侯到卿大夫、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 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 制,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 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力向一般平民开 放,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PPT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PPT

黄宗羲在论经济政策时说道:“(将不切于民用者) 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 仰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 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 也。”
请回答下面问题
(1)黄宗羲的主张与我国古代传统政策有何歧异?
(2)指出黄宗羲这一主张产生的社会背景,分析这 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知识点拔
材料1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 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 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2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 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 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一、背景:明清——封建社会晚期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军机处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商品经济活跃(江南)
思想:封建传统礼教的禁锢(道学家)
传统理学阻碍社会进步
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 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
性的思想家。 泉州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李贽
的祖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
他26岁中举,由于不拘于官场和礼教的束缚,所以为 官20余年辗转各地任中下级官员,经历坎坷。
1580年辞官,后专心从事讲学和著书,61岁削发为僧。 因其批判社会现实,最终以“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 不堪迫害自杀身亡,时年76岁。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王夫之 1619-1692)
第4课:明清想
2.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 P17 (1)生平:抗清、著书 (2)进步思想: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授课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授课课件
——《明夷待访录》
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 想,认为“工商皆本”
黄宗羲主要思想
(1)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
(2)经济:反对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3)学术:主张“经世致用”
年响最最梁有早启力而超之最曾兴深说奋!当:剂”“前。中我社我们国会自当宋己政学代的治生政后、时治逐代经活渐,济动《形等,明成可实夷的以际待说一问访是种录题受提》,这实倡要部为研书求刺究的经激影青 以孙中山为代书表研的究资与产当阶级时革社命会派的,迫也切一再问介题绍联黄系宗起羲来等人,进
积极影响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初步的民主 色彩 ◆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是 近代民主思想的先声
消极影响
◆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 ◆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理论 体系,无法实现
【课堂探究1】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之处
政治: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经济: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学术: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继承儒家学说
1、李贽——反正统意识
材料1 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
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主乎张?谓男见女有平长等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
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焚书》
材料2 认穿为衣“吃理饭”在即是百人姓伦的物日理常,除生却活穿之衣中吃饭,无伦
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焚书》
-----《焚书 》
李贽的进步思想
1、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2、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4、提倡个性,抨击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 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第5课 鸦片战争疑问与探究扶沟高中历史组谢献华

第5课 鸦片战争疑问与探究扶沟高中历史组谢献华

重点探究: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什么,为 什么战前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在战 后变为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1、人民大众主要包括农民阶级与工人阶级。 封建主义的范围也较为广泛,地主只是封建主义的 一个特征。 所以可以说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包括农民阶级 与地主的矛盾 2、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主要存在在土地剥削上,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在其基础上,还有在商业, 手工业等行业的剥削,以及徭役等等。
内容: 一、 割让香港给英国,但税收仍归中国。
二、补偿没收英国商人的鸦片价款银币六 百万两。
三、 承认中英两国的地位平等。
质料4、亚罗号事件?
1853年英美等国掀起了“修约”交涉未能得逞。1856 年10月初,一艘100吨的中国商船“亚罗号”,自厦门开往 广州,停泊黄浦。船上水手全是中国人,船主苏亚成也是香 港华人。该船曾被海盗夺去。为了方便于走私,该船曾在香 港英国政府领过登记证。10月8日,广东水师船捕走窝藏在 船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有嫌疑的中国水手。不想英国驻 广州领事巴夏礼却认为该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硬说 是英国船,甚至捏造说中国水师曾扯下船上英国旗,侮辱了 英国,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国 政府道歉。但是当22日,叶名琛把12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 仍然拒收,连叶名琛送去的信件也拒绝拆阅。23日英驻华海 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这样“亚罗 号事件”成为了英国政府蓄意挑起侵华战争的借口。 并成 为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1856年10月8日,英国侵略 者制造的“亚罗号”事件是中国近代时期英国一系列粗暴践 踏中国主权和损害中国管辖权事件中的一个。
多元史观解读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
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明清专制 扶沟高中历史组谢献华

明清专制 扶沟高中历史组谢献华

(2)作用:宰相可以帮助皇帝处理政事,还可以对 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 可能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
材料一: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 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 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 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 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二: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 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 导一切。…… 为了防止专制的出现,应当立法 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明 内 阁 政 治 地 位 演 变 图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部权尽归内阁” 参与 机密 事务 决策
侍 从 顾 问
票 拟 权
X(时期)
O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材料1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 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材料2:(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 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 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 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大纲》
清朝皇权的加强
顺治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皇权受限
军机处的特点: 雍正 “勤”“速”“密”。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为勤;办事速度快,效 内阁 率高,为速;皇帝召见 军机处 南书房 军机大臣,连太监都不 得在侧,军机大臣不得 皇权得以加强 皇权高度发展 擅交臣僚,为密
2.从形成过程:——分割权力
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化盛行
如何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1、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消极作用: 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 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制了 思想。 ③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D。明末清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思想界出现了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 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 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2011年全国新课标文综)黄宗羲在《明夷待访 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 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 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 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 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6.(原创)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 “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 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 )
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 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
③君主专制受到批判 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朱熹的思想强调尊重人的自然欲求,主张男女平 等,体现了民本的思想,体现复古思想,①正确,③则体 现了一种开新的思想。②④则在强调古代思想精华的同时, 强调新的思想,属于“复古开新”。所以①②③④均符合 “复古开新”的思想,故选D。
主要思想
社会根源
(1)政治上:反对 君主专制独裁,提倡 (2)资本主义萌 “人民为主”。 芽产生并缓慢发 (2)经济上:重视 展 手工业和商业,强调 (3)理学走向极 “经世致用”。 端,王阳明心学 (3)思想上:批判 体系 继承传统儒学,构筑 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 想体系。
(1)君主专制空 前强化
李贽的思想主张: (1)认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2)指出儒家经典不是万世至论,反对以 孔子的是非标准作为判断是非的依据。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学说,反对礼 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4)诗文: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 (5)批判封建礼教,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
(6)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7)大胆提出“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的民本 思想主张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解析】C。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 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 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 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故选C项。
4.(2011·金华模拟)王夫之是清朝的一位思想 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这一 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考纲
课标
明清之际的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 儒学思想 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黄宗羲梨洲先生 顾炎武亭林先生王夫之船山先生
温陵居士、百泉居士
近几年高考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明清之 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从命题角度上看,重点考查明清之际儒 学发展的背景条件、时代特征及其影响;从 题型上看,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涉及。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把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 的思想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相 联系,把握他们思想所反映的时代变迁;将 明清之际的儒家与欧洲启蒙运动进行比较, 分析差异及其原因。
顾炎武(1613—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学家、 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 大儒。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 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汉族, 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明季诸生, 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 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 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 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 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 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A.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B.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C.抨击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
D.提出了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 【解析】王夫之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就是抨击秦宋以及其他封建统治者以天下为私 产的做法,选择C项。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一句肯定了国家安宁需要靠皇帝的统治, 属于儒家思想对统治者的愿望要求,“为天下之 大害者,君而已矣”认为皇帝统治的不正确对天 下造成了危害,因此要辩证的看待其思想的实质 是希望君主的开明统治。明清时期中西方之间的 交流较少,材料中没有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A项 排除;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但是没有成为主流 思想,没有达到反封建的地步,B项排除;材料中 主要针对的是君主的统治,没有勾画出社会其他 方面,因此D项不全面。
黄宗羲
(1)思想主张: ①最精彩之处——批判君主专制: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c:臣民平等(实质:反君主专制) ② 具体制度——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 的最高机构,而非君主。 ③ 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反映:清初工商业繁荣的情况) (2)影响:①是明朝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的具体反映;②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 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解析】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主张,意在考查考生准 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看,儒学 一直是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 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 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 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2011年北京文综)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 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4.(2011年中山测试)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 ( )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解析】D。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末清初的思想家仍然属于地主阶级,他们只是因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为所处的时代,当时政治上封建制度已经渐趋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 落,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当时的中国士大夫们发 化的背叛者 出了限制君权的最强音,但他们的思想并没有形 成一股社会潮流,也没有引发激烈的社会变革, 所以他们并不是封建社会的背叛者,对于他们提 出的民主思想主张,也没有为当时的统治者所用, 仅为一家之言,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
考点3
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
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 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 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 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 政权的变更。 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 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 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焉耳矣。
黄宗羲(1610—1695年)明末清初经学 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 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 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 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 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 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 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 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 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 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 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 “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 启蒙之父”之誉。
考点1、对儒家正统思想的批判
李贽
李贽(1527~1602)明代官员、思想家、禅师、文学家, 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 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 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 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 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李 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 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 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 “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文学方面李贽提出“童心 说”,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抒发己见。李贽旗帜鲜明 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诗文写作主张“真 心”,反对当时风行的“摹古”文风,对晚明文学产生了 重要影响。
下列观点,体现了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的有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解析】A。A 项“天下为主,君为客”是明末清初思想
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的主张;B项“心外无物,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心外无理”是明代心学思想集大成者王守仁的主张;C项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是南宋心学开创者陆九 渊的主张;D项是北宋理学开创者二程兄弟的思想主张。 本题体现儒家思想新发展的是A项黄宗羲的“天下为主, 君为客”,大意是,天下百姓是主人,君主为客人(后面 一句是“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君王一生 所努力做的事,都应该是为了天下百姓),反映黄宗羲对 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 之大害(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结合时代特色)。
——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
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 天下?
顾炎武—亭林先生
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
①批判君主专制、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② 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原始的主权在民思想) ③表达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④ 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三人中最注重实学):
“以天下之权,寄 天下之人。”
抨击“孤 秦”“陋宋” (三个方面)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明夷待访录》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船山遗书》
清初经世致用之学的推动者
评价
是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
2011·天津卷)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 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 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