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扶沟高中历史组谢献华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第5课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课件PPT模板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端。
•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 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 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 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 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客观上使中国进入近代化时期:
危害:
控制中国的内政 外交
外国势力从东南 沿海扩展到沿海、 内地 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中国进一步被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
丧失更多的领土 和主权
影响: 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 建化程度 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继
相 根本原因(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续
同 战争性质 侵略战争
侵略国家 英国→英法出兵,美俄参与
一、鸦片战争——背景 战前的中国与英国
军机处与下议院
军机处内景
英国议会中的下议院
中国军舰
英国铁甲舰
中国
英国
中国:闭关锁国
英国:对外扩张
中国
政治 封建统治政治腐败
经济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军事 装备陈旧,军备废弛 外交 闭关锁国,虚骄自大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英国
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工业革命后,商品经 济发达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
目录
1 学习目标 3 合作探究
2 新知导入 4 拓展练习
学习目标
一、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原:打开中国市场,
原因 掠夺中国原料;
根原: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直原:禁烟运动
第8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扶沟高中谢献华

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原因 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思想的指挥
五: 中 国 工 农 红 军 长 征
起止时间: 1934.10 —1936.10
瑞金、遵义、赤水河、大渡河、金沙江、泸定桥、 经过: 雪山、草地、吴起镇、会宁 时间: 1935.1
遵义会议
主要内容: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 的正确领导
◆你认为五四运动能取得这些成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从取得的成果中你能判断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民族反思
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在游行示威中,火烧赵家楼(曹 汝霖宅),痛打来不及逃走、化装成日本人的章宗祥。
“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 检厅去提起公诉,审厅去审理评判,学 生去遵判服罪„„因为,如不如此,我 们所失的更大。在道理上讲,打伤人是 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 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 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 能侵犯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 对,就犯法也可以。”
要掌握革命的主动权
四、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实践:
秋收起义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理论: 八七会议
根据地建设
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南京国民政府屠杀 革命人士 南昌起义 革 命 道 路 的 探 索 简况: 1927.8.1 周、贺、叶、朱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人民军 队诞生
1927.9 毛泽东 进攻长沙失败
第8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纲:中国共产党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标: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民主主义革命 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 大意义。
高中历史第2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第5课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北师大版必修1

4.影响:使中国的领土和 主权 受到更严重的侵害,加深了中 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的程度。
[轻巧识记] 用数字排比法巧记《天津条约》内容:“一开二赔 三外”
“一开”——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 “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在长 江各口岸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知识点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于从中国攫取到的权益。
2.过程 (1)1856 年 10 月, 英法 联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 (2)1857 年,英法联军攻陷 广州 ,北上天津。 (3)1859 年,突袭 大沽口 炮台。 (4)1860 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北京,火烧 圆明园 。
——《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1854年)
[解读] “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中英条约”及 “1854年”是理解史料一的关键信息。
[思考] 史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根据史料 一,分析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
提示: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原因: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
四个阶段:兴起、发展、转折、失败。 五个新特点:新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方案—— 《资政新篇》;新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失败新原因——中外 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新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
合作探究 攻重难
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史料一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该国(指中国)人口 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 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 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更好地影响 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鸦片战争》341人教PPT课件

展示要求
1、脱稿展示, 规范快速,注 重总结规律方 法 2、讨论完后 总结整理完善, 力争全部过关。
点评、拓展、升华
1、声音洪亮脱稿,注重“教态”。 2、讲究方法:评书写、评对错,加上自己的见解。 3、讲究效率:言虎门销 烟,英国会不会发到鸦片战争?
大;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增加; (3)危害与影响扩大:领土与主权遭到更多
的破坏。
探究三:请问中国为什么为在鸦片 战争中失败呢?两次鸦片战争对中
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小 结:
会: 因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
开中国市场掠夺权益,即使没有林则 徐的虎门销烟,英国也会制造其他借 口,发动对中国的战争。
探究二:怎样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 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和性质一样 扩大: (1)第二次鸦片战争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参与
侵略的国家增加 ; (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侵略的区域在扩
第10课 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1.知道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史实 2.了解《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
约》的基本内容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1.怎样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
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鸦片战争失败的必然性是什么
题目
展示、点评任务安排 展示、方式、地点 点评
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鸦片战争》432人教PPT课件

英国把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原因归结为:中国 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 快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 2、划出《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 3、比较两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一、1、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使我国东南沿
3、开放广、厦、福、宁、上五处通海便商门利户了口洞外岸开国;,势
4、协定关税。
力的侵入
内容: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
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为外 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提供 了便利条件,最能反映其侵华的本
质意图
材料一:《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的英国侨民 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1、指出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内容和影响 2、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影响 3、比较两次鸦片战争
• 快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5分钟): • 1、英国人为何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
怎样的危害?
• 2、简述鸦片战争的时间、经过、结果、影响? • 3、《南京条约》的内容?
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
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
费。
——《共产党宣言》
(二)经过
天津
(1)英国的蓄谋已久
(2)爆发:1840.6英军进 犯广东—沿海北犯—天 津白河口—琦善与英谈 判—退回广东 (3) 扩 大 侵 略 : 1841 侵 占香港岛,攻占东南沿 海一些城市
C • 3.下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 争的本质意图的是 • A、割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10课鸦片战争教材分析: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
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
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
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
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基本知识点(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知识结构西方国家的侵略①1840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①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②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②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门户①《南京条约》签订②鸦片战争的影响③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①《天津条约》等签订使中国门户进一步打开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①林则徐倡导的禁烟运动,1839年的虎门销烟达到高潮。
②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补充)③爱国军民在鸦片战争中的抵抗。
第5课 鸦片战争疑问与探究扶沟高中历史组谢献华

重点探究: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什么,为 什么战前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在战 后变为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1、人民大众主要包括农民阶级与工人阶级。 封建主义的范围也较为广泛,地主只是封建主义的 一个特征。 所以可以说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包括农民阶级 与地主的矛盾 2、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主要存在在土地剥削上,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在其基础上,还有在商业, 手工业等行业的剥削,以及徭役等等。
内容: 一、 割让香港给英国,但税收仍归中国。
二、补偿没收英国商人的鸦片价款银币六 百万两。
三、 承认中英两国的地位平等。
质料4、亚罗号事件?
1853年英美等国掀起了“修约”交涉未能得逞。1856 年10月初,一艘100吨的中国商船“亚罗号”,自厦门开往 广州,停泊黄浦。船上水手全是中国人,船主苏亚成也是香 港华人。该船曾被海盗夺去。为了方便于走私,该船曾在香 港英国政府领过登记证。10月8日,广东水师船捕走窝藏在 船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有嫌疑的中国水手。不想英国驻 广州领事巴夏礼却认为该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硬说 是英国船,甚至捏造说中国水师曾扯下船上英国旗,侮辱了 英国,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国 政府道歉。但是当22日,叶名琛把12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 仍然拒收,连叶名琛送去的信件也拒绝拆阅。23日英驻华海 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这样“亚罗 号事件”成为了英国政府蓄意挑起侵华战争的借口。 并成 为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1856年10月8日,英国侵略 者制造的“亚罗号”事件是中国近代时期英国一系列粗暴践 踏中国主权和损害中国管辖权事件中的一个。
多元史观解读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
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高中历史必修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鸦片战争》139人教PPT课件

方法点拨
1.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从工业 革命后西方社会特别是英国的 变化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去认识 战争发生的必然性,从而理解两 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打开中国 市场而进行的 2.在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时,重在分析不平等条约所反映 的时代特征及其给中国带来的 巨大变化 3.本课涉及了许多历史概念,如 半殖民地、半封建、协定关 税、片面最惠国待遇,在学习时 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内涵与外延
1.逐条分析《南京条约》的内容对中国造成的危害。 2.并据此分析鸦片战争使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鸦片战争影响
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遭 破坏。
社会经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被卷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
社会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 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一
二
三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D答疑解惑 AYIJIEHUO
D当堂检测 ANGTANGJIANC
自主思考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关系发生 了怎样的重大转变?这种转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转变:由对抗到逐步勾结。影响: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中 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首页
X D 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答疑解惑
AYIJIEHUO
D当堂检测 ANGTANGJIANC
1 2 3 4 5 6 7 8 9 10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对华贸易在1846年出现下降趋势,直到1856年前夕, 一直未能恢复到1845年前的水平。
——《中国近代史纲要》 材料二 1849年,英国在华外交官阿礼国曾上书香港总督兼驻华公 使文翰说:“我们的政策就是面向那些必然引起改变现状的纠纷,制 造那些纠纷,从而试图获得更多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整体史观——
从文明史观—— 从社会史观——
(2011四川卷)关于鸦片战争,英国史学家总以英 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 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结论。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 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 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一、背景
英国
探究1:英国为什么要
发动战争? 中国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产量 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 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 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 仇外心理的重炮。 ”——马克思
清朝军机处
英国议会大厦
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
华夏儿女铮铮铁骨,主权问题毫不让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学史明智鉴往知来
两次鸦 片 战 争
考纲:列强侵略史实与影响 课标:1、列举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侵华 原因和史实 2、了解《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 京条约》的基本内容和危害 考查角度: 一般强调列强侵华的破坏性,可 以从政治上破坏主权、经济上掠夺财富、文 化上渗透奴化思想等角度归纳;运用多种史 观理解列强侵略带来的多方面影响。
英国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军舰
英国的铁甲战舰
鸦片战争前中英对比
国内方面 中 国
落后的自然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
国际方面 英 国
完成了工业革命 急需市场和原料
政治 封建主义,日益腐败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
军事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船坚炮利,训练有素
外交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二、失败原因 探究2: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
于英军的武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 万人的英军?
1.客观原因── 英国 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 清王朝 腐朽落后 3.根本原因── 中国腐朽没落的 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是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 从革命史观——
从现代化史观—— 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
地,起带头作用;
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 从整体史观—— 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 从文明史观—— 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 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 从社会史观—— 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 张。”若对此进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会中 ,国 进开 入始 民逐 主步 革沦 史命 为 时半 期殖 ,民 开地 始半 了封 近建 代社
五、拓展升华: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人物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 革命史观 会演进的历史。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 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 文明史观 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 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史 实,理解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 时期的作用于局限性 大纲:太平天国
•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 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 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 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 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 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课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 考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 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 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 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课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 考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 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 认为:人类历史不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 社会史观 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 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多元史观解读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
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国名
中国
人口
3.6亿
棉纺织品消费量
人均 0.75便士
比
1
例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倍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 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确立。” 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
“商业关系的推广”。
三、结果及危害
(2010浙江卷)某校历史课上学生讨论“中国近 代通商口岸问题”,下列观点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A、是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 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革命史观 B、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 文明的地方 文明史观 近代化史观 C、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 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全球史观
观察比
天津 烟台
营口
较,总
结两次
南京
被迫开
放通商
长
汉口
江
镇江 九江
上海
宁波
口岸的
布局特
广州
琼州
福州
汕头
点
厦门
淡水
台湾
南
海
政治上 中国领土等主权遭破坏
四 、 两 次 鸦 片 战 争 的 影 响
列强把中国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 开始逐渐解体,洋务运 经济上 动引进机器化生产方式, 开始近代化 知识分子开始向西 思想文化上 方学习寻求强国御 侮之道 战争赔款加重负担 阶级关系上 阶级矛盾激化,促 成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 考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 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 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 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 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 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B.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