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中国近代史教案》

《中国近代史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基本内容和主要事件,认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背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事件。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二、鸦片战争1.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教学内容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战争过程、签订的《南京条约》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图片展示法、讨论法等,生动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深刻思考。
三、太平天国运动1. 教学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
2. 教学内容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天京事变、太平天国政权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故事讲述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
四、洋务运动1. 教学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 教学内容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措施、成果及评价。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图片展示法、讨论法等,生动展示洋务运动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的作用。
五、戊戌变法1. 教学目标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2. 教学内容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主要措施、戊戌政变以及变法的影响。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故事讲述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意义。
六、辛亥革命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2. 教学内容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武昌起义、成立中华民国、辛亥革命的影响。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故事讲述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课时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要求:学习《资政新篇》的相关知识;天京变乱及之后领导核心的重建;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2)能力要求:①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以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所体现出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③探究太平天国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原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它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农民阶级首先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任务。
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新的特点。
(2)。
通过对《资政新篇》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时代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的情感体验。
(3)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表现了太平军将士反抗清朝统治的英雄气概,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进行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4)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认识。
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
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5)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
2.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上节课由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太平天国运动这节课前面两幕的内容,而且黄老师还给同学们留了一题思考题,就是课本47页的学习思考题“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试谈谈你对太平天国领导人治理方针的理解。
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9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9篇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重点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及附件内容2.导入新课:导入新课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①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罪行”②三大板块:由全课板书设计构成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2.沙俄——割占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具体的授课方式①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本课极为简略,但为什么把它单列一个板块,一是整体线索的思路结构分明,顺理成章。
二是因为不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学生就无法理解这次侵略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类似“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虽然这是后话),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肯定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联系。
所以这一部分,教师可以从课目引入,即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在此发动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在第二板块“列强罪行”中,可做如下处理:a.讲“火烧圆明园”,可采用说看议的形式进行。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8.1.2《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的分析。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和失败原因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
1. 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地图和相关文献,生动形象地呈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原因和过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组织和主要事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运动的目标和影响。
- 探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中外关系,分析我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待遇。
- 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让学生思考如何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七、课堂
1. 课堂评价:
- 通过提问: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随机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概念、事件过程和影响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8.1.2《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下学期
3.授课时间:45分钟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课程平台:无需使用特定的课程பைடு நூலகம்台,但需要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
3. 信息化资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视频、图片、文献资料。
4.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问题解答、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最后,在拓展与延伸部分,学生们对于额外的阅读材料反应积极,这表明他们对深入学习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应该继续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材料,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详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优秀详案)第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力衰弱,民众生活困苦。
外国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天地会与拜上帝教天地会:民间秘密组织,反清复明。
拜上帝教:洪秀全创立,主张信仰上帝,反对清朝统治。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2.1 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军队自称“太平军”,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2.2 太平天国的政权建设定都天京(南京),建立政权机构。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实行土地改革。
第三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与衰落3.1 太平天国的军事扩张太平军连续取得胜利,占领南京、镇江、常州等重要城市。
清政府组织洋枪队,联合外国势力镇压太平天国。
3.2 太平天国的内部分裂太平天国内部出现权力斗争,导致分裂。
重要领导人李秀成、陈玉成等被清政府俘虏或杀害。
第四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4.1 天京陷落14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被清政府攻陷。
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
4.2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震撼了清朝政权,加速了清朝的衰落。
为推翻清朝统治,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崛起,展开戊戌变法。
第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评价5.1 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改革土地制度,减轻民众负担。
5.2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太平天国内部权力斗争,导致分裂和失败。
未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埋下伏笔。
第六章:太平天国运动的文化与艺术6.1 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文化活动拜上帝教信仰对太平天国文化的影响。
太平天国的诗歌、歌曲、戏剧等艺术形式。
6.2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文献《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的官方文献、宣言和书籍。
第七章: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经济影响7.1 太平天国的土地改革与社会结构变动实行《天朝田亩制度》对土地制度的改革。
8-1-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英国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 门,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英 国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 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 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 必更多,那英格兰现 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 应求了” 。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
例
中国
割地 新界 赔款 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
增开汉口等十口通商;外国 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 增开天津为商埠 自由航行 开埠
九龙司
其他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权利 香港岛
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资料: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 放火焚烧;一个胜利者把腰包塞满,另一个赶紧效法把箱子 全部装得饱鼓鼓的;两个人手挽手,心满意足地回到欧 洲。……这两个强盗……”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结合历史事实回答: 1、文中的“夏宫”、“两个强盗”指什么? 圆明园、英法联军
《天津条约》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陷北 京后,在北京犯下了怎样的滔天 罪行?
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下旬,英、法两国 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有 何内容?
《北京条约》
★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项目 《天津条约》(1858) 《北京条约》(1860)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增加大量赔款
圆明园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原 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 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也是清 代青铜器中的精品。兽首铜像呈 “八”字形,分列在喷水池两旁的 人身石台上的。每个动物就是一个 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 动物口中就会喷水两个小时。十二 个时辰正好是二十四小时。不过到 了正午,它们就要一起喷水,景象 19世纪中期后流失海外,到 蔚为壮观。 2013年为止,除牛首、猴首、 虎首、猪首、马首和鼠首相继 通过各种渠道回归中国,龙首 在台湾外,蛇首、鸡首、狗首、 羊首则下落不明,圆明园兽首 铜像已经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 文物的象征 。
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1.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通过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读表格与识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师:比较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多媒体出示表格,学生回答。
教师: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后果,清政府为了支付列强的赔款,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鸦片战争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
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平天国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二)自主学习出示任务:自学质疑。
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给老师。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三)合作探究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讲述法(1)出示任务:小组探究。
阅读课本“洪秀全与金田起义”的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主要人物?问题2:金田起义的时间、结果?问题3:永安建制的内容?(2)多媒体出示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及教材“洪秀全与金田起义”正文第一段,简要归纳答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造成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史学家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
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 开埠 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 由航行
其他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 权利
根据表格谈谈你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
归纳与总结
鸦片战争 起止时间 侵略者
1840——1842年 英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
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生产积极性,严重 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
由于统治者的腐 败和内讧,以及中外 势力的联合镇压,太 平天国运动于1864年 以失败告终。
天京保卫战中,太平军和清兵激战情形
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它对外国入侵者的抵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止中 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积极作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讲: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仍在中国市场滞销 西方列强认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他 们享受的权益太少” 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北京
黄 营口
天津
大沽 烟台
1858-1860年英法侵略者进 攻路线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①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 田举行起义,建号太平天 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 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同年,太平天 国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 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时间
第周周
月日
教案数序号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目的、概况、战争性质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了解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认识太平天国对内反抗清政府、对外抵御西方列强的双重性质。
3.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学生小结1】回归问题导学,请学生结合刚才所学知识总结回答:
(1)鸦片战争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并未看到它们所想象的商品销售盛况。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再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延续,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洗劫北京城、火烧圆明园;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4.通过分析,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
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导入新课
呈现图片——《圆明园遗址》
设问:
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吗?今日的残垣断壁是怎样造成的呢?你知道哪些与之有关的故事?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最后以失败告终
4.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5.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它对外国入侵者的抵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止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积极作用。
【学生小结2】
(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社会矛盾的激化、西方列强的入侵、严重的自然灾害,等等。
(2)它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它绘制了一幅新型社会的蓝图。
(3)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等十出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航;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
(4)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扩大到沿海各省,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5)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落后。
二、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①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举行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②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同年,太平天国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呈现洪秀全的个人资料以及引导学生分析《太平天国形势图》
2.太平军痛击洋枪队
1860年,太平军逼近上海。清朝地方官员与英法侵略者相勾结,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抵抗太平军。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不久,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华尔被太平军击毙。
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烧杀抢劫,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其中,最可恶的是把“万园之园”──圆明园给烧了。
新课教学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与影响,进而请同学来回答刚才的5个问题。
1.时间:1856——1860年
2.原因(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6)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它对外国入侵者的抵抗,在一定裎度上起到了阻止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积极作用。
三、课堂小结:结合板书
四、课堂知识巩固
教学随笔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3)它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当时的环境下无法真正实施。
(4)在反抗现政权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任务。
(5)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关系有了新的变化。外国列强以帮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条件,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巩固在中国的既得利益。而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更希望借助英法等国的力量,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因此,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②1860年10月签订的《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增加大量的赔款。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给中国(清政府)带来了什么深远的影响?
(6)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被洗劫、焚毁的原因: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野蛮侵略。
(2)如今,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为什么能回归中国?
英、法号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却如此野蛮、贪婪,对我们国家犯下了滔天大罪。我们赞同雨果的观点,对侵略者的罪行无比痛恨;但是,我们对当时国家的落后也非常痛心
活动比较:比一比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犯下了哪些滔天的罪行呢?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呈现圆明园的相关资料、昔日辉煌图以及圆明园被洗劫的相关材料
问题研究:
(1)清王朝建成“万园之园”——圆明园,说明了什么?由于哪些原因1860系: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5)结果: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法联军签订了哪两个条约?条约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①1858年5月签订的《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航;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