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材,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内容包括:金田起义、永安建制、武昌起义、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扩张、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文字,展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画卷。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题,可能对其背景、过程和影响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关注其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资料和文字,创设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太平天国的纲领、太平天国的失败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对中国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过程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影响有一定的疑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具体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2.课件:制作太平天国运动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资料。

3.教学资源:收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料,包括书籍、论文和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南方广大地区的贫困和落后,进而引出太平天国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设计(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设计(6页)

人教版必修①教学设计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衰历程的重大事件;识记《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

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论从史出找原因。

(2)组织学生研读《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并作出正确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研读分析太平天国的两大文献,感受太平天国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形成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

(2)学习评价天京变乱的讲解,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3)学习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因果,认识时代呼唤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及代表。

【重点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两大文献及精神。

难点:对两大文献的评价;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认识。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此部分的学习内容涉及较少,感知也较我少。

要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总结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本课内容比较繁杂,且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学生不易接受,所以应安排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思考讨论,教师加以归纳。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关于太平天国爆发、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国路线图等视频、太平天国路线图动画、及有关图文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教材,写成《同步作业》导学案;列出本课大事年表;查找相关本地区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一)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调研存在疑惑和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近年来,党和政府把“三农”问题放在了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三农”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由于我国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设计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

加上清政府和地主的压榨剥削,农民起义风气云涌。

洪秀全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民间的宗教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从1851年初洪秀全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即太平天国运动。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设计一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二、学情分析初中课标的要求是“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因此学生了解运动的基本过程,但是对于纲领、作用等认识较少。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书本知识的分析,了解太平天国兴起原因等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材料分析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通过历史过程的学习,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和辩证看待问题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于天平天国失败原因的分析,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从而树立只有无产阶级(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难点: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五、教学过程导入:由近代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引导对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解释。

或者由电视剧《太平天国》的片头曲导入,使学生头脑中对运动的场面有大体印象。

新课讲授:(一)世间不太平——太平天国兴起原因提供材料,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总结。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材料三: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太平天国运动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也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如何使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知识方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②能力方面:结合太平天国的形势图,综合归纳起义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经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的学习法。

②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让学生学会列表归纳法。

③进行探索性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②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③ 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白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性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2、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第一个内容,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它承担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重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它既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同时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它上承上一课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对以后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3、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

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社会矛盾和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但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过程可能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也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过程。

2.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典型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太平天国运动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2.呈现(10分钟)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巩固(10分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典型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各地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太平天国教案(公开课)

太平天国教案(公开课)

太平天国教案(公开课)第一篇:太平天国教案(公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导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60多年前,160年来,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凤凰网历史专栏曾做过一个专题——“被拔高的太平天国”。

网友们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那么,真实的太平天国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事件?之前的评价是否被拔高了?一、背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大清帝国呈现怎样的景象?ϖ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ϖ材料二: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从材料一,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材料二,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自然灾害严重。

那么,当时百姓生活情况如何?在摄影摄像技术没有普及的时代,有一种职业叫做随军画师,他们跟随外国侵略者来到中国,用画笔记录晚清帝国的图景。

从这幅画中,大家可以得出那些结论?(政府腐败,阶级矛盾激化)洪秀全顺势领导这次农民起义,在其准备阶段,创立拜上帝教。

那么,拜上帝教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从图中我们看到,拜上帝教受到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洪秀全在宣传拜上帝教过程中,又构建怎样的天国梦?ϖ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ϖ——《原道醒世训》ϖ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天上地下是神父天国,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开创天国是也。

ϖ——《钦定前遗召圣书批解》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洪秀全宣传平等思想,描绘人间天国。

以此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底层群众。

洪秀全还是一个读书人,他的思想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儒学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但是到了近代,儒学的地位发生变化,比如,康有为利用儒学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的战将全盘否定儒学。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是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展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使学生能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题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和文字等。

2.教学资料:收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析。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历史事件。

提问:“你们听说过太平天国运动吗?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如鸦片战争、清朝腐败等。

通过课件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如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政权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件内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全盛、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原因的史实。

2.简述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评价。

3.通过对太平天国坚持14年的斗争史实的探索过程,深刻感受农民阶级强烈的反封建意识以及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立志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意义;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回答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巨额的军费和赔款,全部转嫁到贫苦农民身上,使本已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教师:外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被迫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教师:(分析)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太平天国的主要矛头是“反封建”。

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所以,太平天国还具有反侵略性质。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是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

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教师:(引导学生介绍洪秀全以及“拜上帝会”)
①思想上——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②组织上——形成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

(2)发展经过:
教师: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说一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学生:(阅读教材,观察示意图,归纳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归纳总结进行板书)
①金田起义——运动爆发
②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③定都天京——同清对峙;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实现“天国”梦
④北伐西征——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⑤天京事变——由盛转衰;提拔新人,颁布《资政新篇》——改变不利局面
⑥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3)颁布制度:
①《天朝田亩制度》——建国纲领
教师:《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

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

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

(展示材料及问题)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
荒相通。

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

……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鳏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都由国库供养。

——《天朝田亩制度》(1)《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体现的分配原则和方法各是什么?
(3)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从哪句话中可以反映出来?
(4)这个理想能实现吗?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1)关于土地和产品的分配
(2)绝对平均主义
(3)人人平等,没有剥削的社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4)不能实现。

教师:应该说这样的社会非常美好,为什么不能实现?
学生:因为当时正在打仗,没有条件实行。

教师:对。

还有其他原因吗?
学生:(讨论)因为人性是有弱点的,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所以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平等。

如果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分配方式,不论农民干的多少,最终分配的财富是一样的,这样就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教师:(分析)如果我们从社会生产力水平、从小生产者的阶级属性上分析这种分配方式,也可以得出结论。

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当时是不可能生产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来满足这种分配需求的,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这样的分配方案也是一种空想。

正如大家讨论到的——人性的弱点。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他自己穷困的时候,他要求平均分配土地和财富;但是当更穷的人要求分他的土地和财富的时候,他可能就不干了。

所以说,太平天国这个纲领,看似美好,但根本不可能实行。

教师:(总结、概括)要客观的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①农民是否愿意接受《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原则?废除了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的要求,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因此,具有革命性。

②农民是否愿意接受《天朝田亩制度》的产品分配原则?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因此,具有落后性。

③绝对平均分配
产品的方式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是行不通的。

因此,具有空想性。

2.《资政新篇》——治国方案
教师:1859年冬,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它都有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看书回答。

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讨论)
教师:(分析)《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在“向西方学习”上,超过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不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因此这个方案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由于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实现这一政治纲领的社会条件,且太平天国迫于当时严峻的形势,《资政新篇》没能实行。

(4)分析失败原因:
教师: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提示:从领导力量、斗争对象,内因、外因,主观、客观等角度分析)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主观上,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团结。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5)意义:
学生:(结合教材,归纳总结)①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②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教师:请同学们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训。

学生:(讨论)
教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次农民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①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对外国侵略的任务。

②近代的中国农民已经能够放眼世界,从西方寻找自己的思想武器。

③颁布了前所未有的土地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尽管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平均主义不可能实现,但明确的平均分配土
地的纲领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梦寐以求的愿望。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尽管它有诸多新特点,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它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无法承担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担,不可能给中国指出光明前途,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下失败。

【作业布置】
1.《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体现的分配原则和方法各是什么?
3.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史学界有人认为是一场旧式农民革命,有人认为带有资产阶级性质,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4.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
5.这场运动的意义有哪些呢?
6.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