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材,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内容包括:金田起义、永安建制、武昌起义、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扩张、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文字,展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画卷。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题,可能对其背景、过程和影响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关注其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资料和文字,创设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分析太平天国的起义背景和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并理解其兴亡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综合归纳起义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出示文字材料,通过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英勇气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天京陷落。

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旧式农民战争不可能提供正确的救国之路。

【新课导入】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起义是怎样爆发的?它为什么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太平天国颁布了哪些纲领性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有哪些内容?太平天国为什么在14年后又覆亡了呢?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问题探究: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鸦片战争后鸦片输入年年激增。

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

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拜上帝会”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而进一步理清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包括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2.能力目标理解洪秀全的农民革命思想特点,提高分析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剖析太平天国运动不断发展的原因,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颁布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培养辩证分析史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

通过对太平天国革命纲领的学习,认识《天朝田亩制度》把两千多年来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提高到了单纯的农民运动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教学重难点】1.了解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分析比较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异同点。

2.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分析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及局限性。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洪秀全创立一种什么宗教?宣扬的是一种什么观点?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

平等。

(2)金田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国号、起义军的称号分别是什么?时间:1851年。

领导人:洪秀全。

国号:太平天国。

起义军称“太平军”。

2.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的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要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天京陷落(1)哪一事件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展示图片(2)太平天国起义有何历史意义?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3)《资政新篇》①时间:1859年。

②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③内容:政治,经济,外交,文教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对清朝政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本课将围绕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发展、转折和失败等方面展开,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发展、转折和失败的过程。

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历史影响。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和背景。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转折。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3.投影仪和计算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宣传画和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和背景。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转折。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和转折。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包括对清朝政权、中国近代史进程等方面的影响。

6.小结(5分钟)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简要的总结,强调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文章,包括其原因、过程、转折和历史影响等方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本课将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并让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2.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地图。

3.太平天国运动的史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南京天王府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天王府?为什么会在南京建立天王府?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太平天国运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地图,呈现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是怎样的?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料。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程度。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有更深入的认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设计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和经过。

2.知道《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重要影响。

3.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和失败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三、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自学导读感知新课】1、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2、领袖:洪秀全等3、过程:1851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西征北伐→天京事变→1864年天京陷落。

4、纲领:①《天朝田亩制度》: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②《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③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两个纲领的主张都不可能实现。

5、评价:①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②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小组合作展示质疑】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及背景:1、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材料: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激励搜刮,加捐加税。

官府常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贪官甚于强盗,酷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清政府的腐败和搜刮,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中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3)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为正处在苦难中的百姓,描绘了一幅人间天国的美好画卷,推动了运动的发生。

二、观察课本P14页太平天国运动示意图,归纳其发展过程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攻占永安(分封诸王,政权初步建立)──攻克武昌──占领南京,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军事全盛)──天京事变──后期防御──天京陷落。

【合作探究能力提升】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及意义1、失败原因材料一:“楚国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
1.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故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2.历史解释:使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的能力。
3.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具体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近现代史实,对我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有一定的认识。
总计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发展及其失败的原因,培养运用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命运,培养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树立为国家、民族作贡献的意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1、史实: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北伐与西征天京变乱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洪仁玕与《资政新篇》湘军攻陷天京2、史能:(1)编制年表:太平天国运动的大事年表。

(2)比较辨异:太平天国运动同秦末、明末等古代农民战争相比,有何新特点。

(3)讨论评判: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所留下的启示。

3、史识:(1)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势力,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英勇气概。

(2)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之道,探索近代化之路的可贵努力。

(3)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复杂性,更说明了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艰巨性,也显示出农民阶级和农民战争的局限性。

二、教学要点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及其历史影响。

2、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旧式农民战争不可能提供正确的救国之路。

三、教学过程导入: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别有那些?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一、金田起义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激化社会矛盾。

(1)、西方商品的涌入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和传统手工业,人民破产失业,这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2)、清政府的兵费支出、赔款和大肆搜刮,使百姓困苦不堪,这是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2、太平天国运动的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以宗教为旗帜,组织发动群众。

3、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金田起义(1)、时间:1851年1月(2)、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3)、国号:太平天国(4)、军队:太平军(5)、领袖:天王洪秀全4、太平天国的建制:永安封王,整顿军旅、设官封王,奠定太平天国的立国规模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各王受东王节制。

5、太平天国定都:1853年3月,攻克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6、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1)、性质:太平天国的一个纲领性文件(2)、目标: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见教材第13页)(3)、作用:表达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剥削的美好愿望(4)、无法实行的原因: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即使在太平军占领的地区,也未实行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分析太平天国的起义背景和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并理解其兴亡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综合归纳起义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出示文字材料,通过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英勇气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天京陷落。

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旧式农民战争不可能提供正确的救国之路。

【新课导入】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起义是怎样爆发的?它为什么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太平天国颁布了哪些纲领性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有哪些内容?太平天国为什么在14年后又覆亡了呢?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问题探究: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鸦片战争后鸦片输入年年激增。

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

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拜上帝会”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而进一步理清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关于金田起义,教师指导学生参阅《金田起义浮雕》《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三幅图,在梳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二、定都天京
教师首先提问: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是怎样到来的?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首先观察《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了解起义军胜利进军的基本过程,即金田起义、分封诸王、建立政权、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等。

从而认识到太平军一步步走向全盛的基本过程。

用课件在大屏幕展示《天朝田亩制度》书影和材料研读: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

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

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从这个纲领中,也预示了太平天国的结局。

三、天京陷落
关于天京事变,教师补充相应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会走上追求享乐、讲究排场、划定烦琐等级之路?这样做的危害是什么?天京变乱分别会给太平天国和清政府带来什么影响?
关于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简单讲解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只是因为条件不成熟没有实施。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对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

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太平天国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重任;安庆失守和陈玉成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极为严重的挫折,太平天国防御中的攻势结束。

关于天京陷落,让学生知道,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关于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教师可以结合前面对《天朝田亩制度》及天京事变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正确地认识为什么农民阶级不能有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为什么领导者会产生封建特权思想?在学生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一定要强调,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着重强调,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英勇气概。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