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八上历史 3课太平天国运动 安彩荣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通过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2.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宣传画和相关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如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农民生活的困苦等。

然后详细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北伐和西征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如太平天国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是怎样的?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答案。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共19张PPT)

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课堂总结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原因:
列强侵略,清政府腐败统治,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自然灾害,使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创立“拜上帝会”
金田起义: 1851年1月,建号“太平天国”。
永安建制
东乡称王
说明了这个新生的 农民政权一开始就 依照旧的封建制进 行内政建设(个体 的小生产者之局限)
天王 洪秀全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组织;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二、定都天京
1853.1攻克武昌
1853.3定都天京
1852.9长沙之战 西王萧朝贵牺牲
1852.4全州之战 南王冯云山牺牲 1851.9永安建制 初步建立政权组织 1851.1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
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
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
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
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②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
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
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
以法治国
与外国通商
②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许牧司
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
新式教育
③……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
艺……兴邮亭……兴医院……
发展工商业
(1)根据材料一,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提 出了哪些新主张?其核心是什么?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太平天国的纲领、太平天国的失败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对中国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过程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影响有一定的疑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具体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2.课件:制作太平天国运动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资料。

3.教学资源:收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料,包括书籍、论文和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南方广大地区的贫困和落后,进而引出太平天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本课将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并让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2.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地图。

3.太平天国运动的史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南京天王府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天王府?为什么会在南京建立天王府?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太平天国运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地图,呈现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是怎样的?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料。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程度。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有更深入的认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太平天国运动》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

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和封建压迫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抗与探索,它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政治文明进程,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一环。

对于认识中国民主革命道路途径和深刻认识当今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本课讲述了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

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2.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2.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❶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过程与方法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洪秀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重点难点】重点:天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就是没有解决好农民问题而发生了农民运动,走向灭亡。

现在我们就来根据所学回忆一下有哪些朝代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下灭亡的:秦等。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社会之后,这些农民运动呈现了哪些新特点?他们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教师过渡: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

这个人就是洪秀全。

3.教师提问:洪秀全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创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学生回答:洪秀全于19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并积极传教,发展贫苦农民会员达两千多人。

4.教师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开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运动。

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洪秀全为加强起义军队伍建设所作的努力?学生回答:洪秀全自称“天王”。

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材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洪秀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全貌,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段历史,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相关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3.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具体事件,帮助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资料:教师收集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太平天国吗?太平天国运动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1、史实: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北伐与西征天京变乱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洪仁玕与《资政新篇》湘军攻陷天京2、史能:(1)编制年表:太平天国运动的大事年表。

(2)比较辨异:太平天国运动同秦末、明末等古代农民战争相比,有何新特点。

(3)讨论评判: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所留下的启示。

3、史识:(1)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势力,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英勇气概。

(2)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之道,探索近代化之路的可贵努力。

(3)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复杂性,更说明了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艰巨性,也显示出农民阶级和农民战争的局限性。

二、教学要点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及其历史影响。

2、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旧式农民战争不可能提供正确的救国之路。

三、教学过程导入: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别有那些?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一、金田起义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激化社会矛盾。

(1)、西方商品的涌入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和传统手工业,人民破产失业,这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2)、清政府的兵费支出、赔款和大肆搜刮,使百姓困苦不堪,这是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2、太平天国运动的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以宗教为旗帜,组织发动群众。

3、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金田起义(1)、时间:1851年1月(2)、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3)、国号:太平天国(4)、军队:太平军(5)、领袖:天王洪秀全4、太平天国的建制:永安封王,整顿军旅、设官封王,奠定太平天国的立国规模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各王受东王节制。

5、太平天国定都:1853年3月,攻克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6、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1)、性质:太平天国的一个纲领性文件(2)、目标: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见教材第13页)(3)、作用:表达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剥削的美好愿望(4)、无法实行的原因: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即使在太平军占领的地区,也未实行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 单元 民族危 机与
1. 1851 年1月1日,洪秀全 在广西桂平县发动 金田 起义,
建号“ 太平天国 ”
2.1853年,太平军定都南京,改名为 天京 ;制定并颁布《天朝 ;
1859年,洪仁玕制定 《资政新篇》 。
田亩制度》
3. 1864 年, 天京 陷落,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 。
广西桂平紫荆山
C 7.拜上帝教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这能从本质上反映当时的社会( )
A.宗教迷信严重
B.拜上帝教有创新精神
C.阶级矛盾尖锐
D.人民渴望平等平均
A 8.太平天国的都城,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9.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价值标准可以归结为四条:以农
三.天京陷落
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1856年

①逼
④杀
⑤疑

②杀 韦
③责
石 ⑥走
⑦灭
你能分析天京变乱发生的原因吗?根源是什么?
2.重整国政
洪天 秀王 全
总理朝政
《资政新篇》
没有实施
军事指挥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 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 上的不利局面
拓展延伸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 文件。1859年洪仁玕到达 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 朝政。写成《资政新篇》,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 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 文化、外交上主张。但由 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 未能付诸实践。
授课人:左权宏远学校 安彩荣
学习目标
一、总体要求: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 2.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 3.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 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4.通过综合归纳起义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整合归纳能力。 5.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 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天朝田亩制度》
北 伐 形 势 图

太平军西征形势图
重大事件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占领南京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历史意义、评价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 命政权 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 时期
由盛转衰 :
(1)事件:天京事变
(2)时间:1856年秋
(3)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你知道天京事变是怎么一回 事吗?这反映了哪农个民阶阶级级的局限 性? 材料:“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 回答: 1. 材料反映哪一事件?它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2.原你因能:根领据导课集本团指享出乐这腐一败事、件争出权现夺的利原、因内吗部?矛盾尖锐
4.永安建制 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封人为王。太 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2.封王建制
——初步奠定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根据课文描述,你能 画出太平天国前期领导核 心的结构图吗?
攻克武汉三镇
定都天京
长沙之战(萧朝贵牺牲)
围困桂 林
洪秀全
农民战争
打击清朝统治、 外国在华势力。
课堂小结
太平天国运动
全盛:1856,突围和西征后 盛衰转变:1856年的天京变乱
1853,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
1859年,《资政新篇》
开始:1851,金田起义 前后14年 失败:1864年,天京失陷
检测反思
1.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
平均分配土地,废除封建土地 所有制;
实质是消灭私有制
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提出向西方学 习、改革内政 等一系列政治 、经济、文化 、外交主张
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工 商业;
实质是建立资本主义私有制;
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1.具有反封建的 革命性; 2.都脱离实际; 3.未能实施。
4.天京陷落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率军回师救 援,激战40天,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位将领是( C)
A. 秦日纲 B. 陈玉成 C. 李秀成
D. 石达开
4. “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
国,剿灭妖言传真经。”是指中国近代的( B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5.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它( C )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3.安庆陷落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 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后陈玉成被俘。李秀成率军克 杭州,逼上海,遭到李鸿章淮军和洋枪队的抵抗反扑。
曾国藩
李鸿章
探究研讨
文献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内容
内容
不同点
相同点
《天朝田亩 制度》
《资政新篇 》
不分男女,按人 口和年龄平均分 配土地
问题 清军战斗力极差,清政府腐朽无能。
(1)据材料回答,太平军为什么能迅速攻打到南京?
(2)据所学知识,你还能说出哪些原因?
群众的支持;封王建制,有严密的组织,有领导核心……
2.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 容地
目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 的 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
二. 定都天京
1.发展形势
1852年春,从永安突围 北上,攻克武昌,队伍发展 至50万人。1853年春,放弃 武昌,沿长江东下。1853年, 攻占南京,并改名为天京, 作为都城。
材料:道光三十年,广西巡抚(省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周天爵带 兵去镇压太平军。周天爵在回忆录中说,出征那一天,他带领的这些 士兵居然如同徘徊在屠宰场门口的猪和羊一样,说什么也迈不动步。 周天爵一生气打了他们几下,这些人和女孩子一样,在路边哇哇大哭 起来了。
D 怕的红头军。“红头军”的领袖是(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华尔
D.洪秀全
2.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标志是( C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3. 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
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
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
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 价 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
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代表谁的利益? 农民
1853年冬天的某日,天京街头出现这样一幕: 小官吏:众人看好了,这是天国颁发的《天朝田亩制度》。
根据此制度,尔等以后都有田耕、有饭吃、有衣穿、有钱用,尔 等再也不愁饥寒、不愁欺压,尽可以享福了。
甲:我家有5口人,3男2女,按《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 不论男女,都可以分得一份田地,那我家可以分得5人的田地了。
乙:但是你家老幺没满16岁,按这上面规定,是不能分得一 份田地的。
丙:另外这上面还规定,好田和差田要搭配分。你家只能分 得一半好田,一半差田。
甲:管他呢,这比以前没有田耕好多了。5个人的田地够 我耕种了,以后不但吃穿不愁,还可以把剩余的拿到街上去卖, 添置一些家业。
材料研读(教材15页):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 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 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 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 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 天京陷落。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
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2.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3.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6.《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 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些规定的
实质是 (A )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D.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乙:你这种想法是不允许的。你没看清告示上的规 定:每户除留足口粮外,其余多的东西都要上交天国的圣库, 统一管理。
甲:呦,还有这样的规定?这可不好,我辛辛苦苦多收一 点粮食,自己不能处理,却要上交,这不是好了他吗?罢了, 罢了,我还不如省省力气,生产的粮食够自己吃可以了。
丙:是啊,自己花力气种出的粮食,却要给别人,谁有心 思多种粮食呀。另外,现在长期打仗,天国哪有时和精力去分 田呢?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
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③自然灾害的影响
问题:①《南京条约》中国被迫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1)造成材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反映
太平天国运动 ②的家现庭象手会工带业来破怎产样,的大影批响农?民、手工业者失去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