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新部编本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通过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2.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宣传画和相关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如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农民生活的困苦等。
然后详细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北伐和西征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如太平天国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是怎样的?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答案。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年级学生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的特点,学习历史的兴趣较浓。经历过中学历史的学习,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由于中学课程标准仅要求学生掌握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所以学生对太平天国的大部分史实可能都不了解,甚至有可能都不知道洪秀全是谁。因而在讲授新课的时候,要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循序渐进,铺垫史实,使学生一步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设问三:元气大伤,几乎是“朝中无将”;洪秀全被迫起用年轻将领。
设问四: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是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新方案。但是它没有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限于当时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并没有真正实行。
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特别是文中关于洪秀全等领导腐败及太平天国等级制度的材料,探讨“领导集团内讧的根源”或“内讧能否避免”的问题。
设问一:(1)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人民灾难更重;(2)战费和赔款负担沉重,吏治腐败,人民困苦;(3)广西地瘠民穷,自然灾害严重。
设问二:拜上帝教组织的发展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它既有提倡平等的一面,又有反传统文化的内容。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端——金田起义(1853)
课堂设问一:起义为什么在广西金田发生?
提示:(1)鸦片战争后,社会状况;(2)清政府在战争后所面临的困境;(3)广西本地的状况。
课堂设问二:你如何评价“拜上帝教”?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基本信息•课本名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程内容:《太平天国运动》•开设班级:八年级•上课时间:每周一节历史课,共计45分钟•教材版本:部编版2. 教材特点•突出历史思维培养: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历史材料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时空结构:课本中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机地展开,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引导情感价值观培养:课本通过讲述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英勇斗争和悲壮失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热爱祖国、珍惜和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分析和归纳历史材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时间观念、空间观念、因果观念等。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珍惜和平的情感价值观。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的评价,增强国家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培养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的认识。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从历史材料中分析并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并与现实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四、教学方法和过程1.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意识。
•问题导向法:通过设立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从历史材料中归纳核心知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图片展示或故事讲述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趣,引入本课内容。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讲解PPT、黑板写字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与课本知识结合,让学生全面理解。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材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洪秀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全貌,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段历史,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相关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3.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具体事件,帮助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资料:教师收集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太平天国吗?太平天国运动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设计 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知道《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文件,结合史料评价纲领。
3.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正确认识农民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探索和努力,并认识其阶级局限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难点: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梦想”这一话题导入新课,结合时空坐标展示近代中国人民的梦想,展示太平天国八大王椅和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太阳城题的对联,结合材料引导学生概括鸦片战争后农民阶级的梦想,引入本课:农民阶级的天国梦—太平天国运动。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入身边的文博资源,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有熟悉感,埋下伏笔,学生思考远在南京的八大王椅为什么会流转到刘氏庄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补充史料,问题导引,学生概括农民阶级的梦想,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天国梦起(背景)师:展示材料:(鸦片战争)战费和赔款由参战各省分摊,各级官吏借机搜刮,吏治极端腐败。
加之水、旱、蝗灾不断,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各地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广西地瘠民穷,灾害严重,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
--摘编自《中国近代历史》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要点:1.内部原因:清政府统治腐败。
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4.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研读,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二)逐天国梦(军事斗争)1.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及整理的天平天国运动发展轨迹图,了解太平天国运动过程的主要历史事件。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补充史料,帮助学生辩证认识两个纲领的,从而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引导学生认识理性探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以史料为切入点,以史料为证据,通过文博资源的补充,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学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连续剧《太平天国》主题曲:浩浩乾坤)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明末李自成起义有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到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想要建立“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并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一)背景介绍1.材料解读: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
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是使我中国之英俊抑郁而死也。
——《太平天国讨清檄文》2.引导学生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主要发动起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清政府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3.材料引入: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4.教师提问: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输入呈现什么趋势?必然会引发什么结果?提示:上升趋势白银外流冲击传统的自然经济5.教师讲述:清政府的腐败,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对百姓来说是人祸不断,可偏偏又逢天灾。
1850年前后两广地区水旱蝗灾不断,广西尤为严重。
天灾人祸使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处于破产甚至死亡的境地。
一位叫洪秀全的农民知识分子挺身而出肩负起了组织领导民众的重任。
早在19世纪40年代多次科举不中的洪秀全受西方传教士小册子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宣扬建立“天下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的大同社会对农民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拜上帝教组织不断壮大,起义一触即发。
6.教师小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阶级矛盾的激化;2.外国经济侵略加重,冲击传统经济结构;3.自然灾害严重;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部编版历史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案

2、永安建制:(1)
(2)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3、北上进军: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先后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冯云山、萧昭贵先后牺牲。
4、定都天京:年,攻克,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5、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3.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的封面
材料三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师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引自《资政新篇》
(1)时间:
(2)目的:
(3)内容:
(4)评价:1进步性: 2局限性:
6、北伐西征:胜利,军事上进入时期
7、天京陷落
(1)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封为干王,提拔、李秀成等将领。
(3)颁布
(4)后期军事斗争:李秀成进逼上海,遇领导的洋枪队和淮军的抵抗。1864年,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小
组
(5)根据材料一、二、三,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所有制主张上的不同。
1.预习成果展示:(基础知识掌握展示)
2.预习中疑难问题交流展示(小组、个人问题;小组、老师质疑指导)
四、点拨:
1.根据太平天国运动史实分析其性质和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详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优秀详案)第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1 清朝晚期的社会矛盾1.2 鸦片战争后的国家困境1.3 民间宗教与天地会的影响1.4 洪秀全的思想与活动第二章:金田起义与太平天国建都2.1 金田起义的爆发2.2 太平天国的建国理念与纲领2.3 太平天国的军事扩张2.4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第三章:太平天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改革3.1 太平天国的政治体制3.2 土地改革与税收制度改革3.3 妇女地位的改变3.4 教育与文化建设第四章: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4.1 太平军与清军的战争4.2 太平天国的军事战略与战术4.3 太平天国的盟友与敌人4.4 太平天国的军事成就与问题第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与影响5.1 天京陷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5.2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5.3 太平天国运动对后世的影响5.4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第六章: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教义6.1 拜上帝教的起源与传播6.2 太平天国的宗教仪式与节日6.3 宗教信仰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作用6.4 宗教与太平天国政治、军事的关系第七章: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与改革7.1 太平天国的农业改革7.2 商业与金融政策7.3 太平天国的物资管理与分配7.4 经济改革的效果与问题第八章:太平天国的人民生活8.1 太平天国时期的人民生活方式8.2 社会福利与救济政策8.3 人民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响应与态度8.4 太平天国运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第九章:太平天国运动的文化与艺术9.1 太平天国的文学与诗歌9.2 绘画、雕塑与建筑艺术9.3 音乐、戏剧与舞蹈9.4 太平天国文化艺术的特色与影响第十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评价与解读10.1 历史学家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10.2 不同观点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解读10.3 太平天国运动在当代的影响与启示10.4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与价值第十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国际影响11.1 西方列强的态度与干预11.2 太平天国与外国的关系11.3 太平天国运动对国际局势的影响11.4 太平天国运动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第十二章:太平天国运动后的中国政局12.1 清朝政府的重建与改革12.2 地方势力的崛起与分裂12.3 太平天国残余力量的发展与影响12.4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影响第十三章:太平天国运动与社会变革13.1 农民运动的兴起与影响13.2 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与要求13.3 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化进程13.4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第十四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记忆与传承14.1 太平天国运动在民间的记忆与传说14.2 历史文献与资料的整理与研究14.3 太平天国运动在文化创作中的反映14.4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传承与教育意义第十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思考与启示15.1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教训与反思15.2 太平天国运动对当代社会的启示15.3 太平天国运动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15.4 太平天国运动对未来历史发展的影响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主题,涵盖了运动的背景、建都、政治制度、军事斗争、失败与影响、宗教信仰、经济政策、人民生活、文化与艺术、历史评价、国际影响、运动后的中国政局、社会变革、历史记忆与传承以及思考与启示等各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临湘二中邹平安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知识方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
②能力方面:结合太平天国的形势图,综合归纳起义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经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的学习法。
②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让学生学会列表归纳法。
③进行探索性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②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③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白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性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2、教材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第一个内容,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它承担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重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它既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同时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它上承上一课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对以后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3、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
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教法: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师生互动为主,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性活动。
在课前给学生预习资料,上课时教师扮演学生领路人的角色,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
并自我总结,形成知识结构,获得成功体验。
5、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6、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与板书
7、说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3分钟):播放有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主题曲及同步显示歌词: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旗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
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
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
播放结束后老师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这样的导入比较新颖,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讲授新课(38分钟):我把本课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第二部分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第三部分是从天京变乱到天京陷落。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首先,介绍洪秀全的个人经历,接着提问:他因科举不成功而造反,那么当时老百姓为何跟着他造反?进而过渡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然后用投影仪给学生看三则材料,和学生一起来分析运动爆发的原因。
其次,通过讲解法给学生讲解洪秀全发动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创立“拜上帝会”组织。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归纳拜上帝会的特点。
最后,教师在投影仪上出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通过地图逐步给学生分析: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三次战役→军事全盛的全过程,并重点分析“永安建制封王表”,让学生理解太平天国内部呈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并点出这为以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天京事变埋下了祸根。
二、革命纲领
太平天国在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两个纲领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在讲解这一内容时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引起重视。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并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
2、评价: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是一个难点,涉及太多的理性知识,较抽象,在讲解中老师首先要从他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入手,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防止其片面性。
3、结合书上的“资料卡片”进行探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首先给学生介绍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定都天京后生活上的腐化情况,揭示出天京事变发生的原因,它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具体表现,其性质是一次内讧。
其次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天京事变的经过,让学生明白天京事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让他们在大脑里形成一个整体的映象。
接着让学生自主学习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最后,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和意义及教训的学习,主要通过
【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阅读书上的“学习思考”,引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学生讨论失败的原因,然后总结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上的失误。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启示: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农民运动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得出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那么究竟谁能来振救中国的劳苦大众呢?为下面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进行的近代历史的探索打下伏笔。
对于太平天国的意义和教训的学习,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战争,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对以后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意义的探究分析来解决重点: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
自我检测(2分钟)
1、关《资政新篇》,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B、是太平天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比《太难朝天亩制度》先进
2、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C )
A、没有彻底改造封建社会的纲领
B、内部不团结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
课堂小结:
首先,让学生回忆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梳理本课的线索,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其次,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突出本课主旨和中心。
通过对太平天国从兴起、全盛、转衰到灭亡的历史的学习,使我们意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必须要有先进的阶级领导和先进纲领的指导。
但在当时先进阶级还未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时,占全国80%的农民阶级敢于承担起反封反侵略的历史使命,充分体现了人民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就没有历史和社会的发展。
8. 板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2、准备工作:创立“拜上帝会”组织
3、经过:
4、三次战役
5、军事全盛
二、革命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2、《资政新篇》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2、后期防御战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