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新城的生态化建设
南通高铁新城建设情况汇报

南通高铁新城建设情况汇报
南通高铁新城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是南通市政府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自2018年启动以来,南通高铁新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为
南通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南通高铁新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高铁新城的交通枢纽规
划已经完成,高铁站、地铁站、公交站等交通设施正在加快建设中,预计未来将成为南通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同时,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在有序进行中,为高铁新城的居民提供了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其次,南通高铁新城的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新城规划了一批重点产业
园区,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布局。
同时,新城还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打造了一批文化艺术中心和旅游景点,为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外,南通高铁新城的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城的规划建设充分考虑了
生态环境和人居舒适度,建设了一批公园绿地和休闲广场,打造了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同时,新城还注重文化传承和历史保护,修缮了一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为城市增添了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南通高铁新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南通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
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精细施工,努力打造成为一座现代化、宜居宜业的新城,为南通市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方案

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方案近年来,中国各地的高铁网络不断发展,城市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
在这个过程中,常州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也积极融入了高速铁路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发挥常州的综合实力和地理优势,常州市政府制定了高铁新城规划方案,并积极推进工程落地。
一、规划背景及目标常州是位于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的辐射作用,常州市政府决定组织相关部门制定高铁新城规划方案,以期能够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规划的目标是通过高铁新城的建设,使常州成为一个现代化、宜居宜业的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二、规划内容1. 高铁枢纽高铁新城规划方案的核心是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高铁枢纽。
这个枢纽将集中了常州市所有的高铁线路,连接了全国各地。
除了作为交通枢纽,这个高铁枢纽还将兼具商业、文化、旅游等功能,成为常州新的地标。
在枢纽周边,还将配套建设一个大型的商业综合体,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2. 产业园区为了促进常州的经济发展,规划方案还包括建设多个产业园区。
这些园区将分别侧重于不同的产业领域,包括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
通过吸引各类企业入驻,不仅可以带来新的经济动力,还可以为常州市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 生态建设高铁新城规划方案还注重了生态建设。
在规划中,将保留和修复常州市现有的绿地和湿地,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还计划建设多个公园和休闲区,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休闲娱乐空间。
此外,规划中还包括了生态农业的发展,以提供更加健康和绿色的食品。
三、实施策略为了有效推进高铁新城规划方案的实施,常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
首先,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确保规划方案的顺利推进。
其次,加大宣传力度,向市民普及规划方案的内容和目标,以增加市民的参与度。
同时,政府还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增加项目的投资力度。
四、预期成效通过高铁新城规划方案的实施,预计常州市将取得一系列的成效。
首先,将带来大量的投资和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高铁建设中的环境影响和生态保护

高铁建设中的环境影响和生态保护一、引言高铁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交通出行,也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效益。
然而,高铁建设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高铁建设中的环境影响和生态保护进行探讨。
二、高铁建设中的环境影响1.土地资源的占用高铁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尤其是围绕着高铁线路建设的站点和维修设施等。
土地资源有限,高铁建设对于农村地区的土地占用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产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2.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高铁建设过程中要进行大面积的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影响了土地生态系统,也对附近的水质、空气、土地质量等环境问题造成了影响。
许多高铁线路的建设要经过山区、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因而需要精心的规划,使得高铁与自然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平衡。
3.林木砍伐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高铁建设需要伐木、开垦荒地等,从而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大量的动植物原生群落被摧毁、砍伐,动植物的迁移和繁殖等都受到了影响,长期下去,会造成危害生态平衡的影响。
三、高铁建设中的生态保护1.环境评价与管控高铁建设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确定高铁建设的环保标准和措施。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的情况。
2.生态涵养与修复应当采取生态涵养与修复的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如:在迁移动植物种时,要将其移植至受影响区域,需要做到原位移植、疏解、保护等。
在砍伐树木时,应尽可能保留符合保护要求的大树,生态林果园、人工林等应作为重点保护对象。
3.智能化治理高铁建设还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对环境污染点和源头的智能预警、监测和管理。
如:在施工期间,应用机器智能算法对施工中静态污染源进行分析及实现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实时监测等。
四、结语高铁建设的发展对于我们的经济展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需要我们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问题。
作为一种先进的公共交通工具,高铁建设的良好发展需要倡导生态友好和环保理念,才能真正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高铁新城的生态化建设

高铁新城的生态化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铁新城已经成为了当下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热点之一。
作为新型城镇规划理念的产物,高铁新城不仅将有效缓解大城市人口压力,还将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高铁新城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如何将生态化建设融入成为了当前亟需探讨的问题之一。
生态化建设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同时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高铁新城作为新兴城市,其生态化建设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就高铁新城的生态化建设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推动我国城市建设朝着更加生态、宜居的方向发展。
一、生态环境保护在高铁新城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原有的自然风景和生物多样性。
要避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减少土地利用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
将建设用地与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划分,保留一定比例的绿地和湿地,打造生态廊道,使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形成城市绿肺和自然屏障,让居民在城市中也能够享受到自然的美好。
二、水资源合理利用在高铁新城规划中,需要合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建设城市的水系和水生态系统。
通过开展水生态恢复工程,修复和保护河流、湖泊和湿地等水域生态系统,促进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生态湿地的建设,有效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净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水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增加城市的水资源保障。
三、绿色交通建设高铁新城的交通建设要遵循“绿色、低碳、智能”的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出行方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
建设绿色交通系统,提倡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倡导居民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数量,缓解交通拥堵,降低污染排放,改善城市环境。
四、建筑节能环保高铁新城建筑节能环保是生态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推广绿色建筑理念,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材料,设计和建设环保型建筑,减少建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建设智慧能源系统,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降低城市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高铁新城综合生态区项目建议书

规划不仅仅是考虑居住,而且在规划结构上,使聚居空间环境更为安静、适宜居住,并使之单纯化、宜管理。将公建及大配套设施集中布置,均属于城市市政、规划管理内容,依靠城市社会化服务来解决。
分离出来的公共设施,布置在社区周边的地段,其交通运输通畅,有独立的管理环境,不受各社区制约,居民购物活动方便,减轻相互干扰。
1.6绿化景观分析
设计理念:浪漫的新城市生活,创造高品质的社区环境
(1)浪漫的新城市生活
现代人追求现代生活,这是时代的文明,是生活质的飞跃,独特的视觉景观走廊,是文化的体验与交融。在这里,浪漫的都市生活带给您的是非凡的工作业绩。
(2)创造高品质的社区环境
在设计风格上与建筑风格和谐统一,在统一中求对比,在对比中求统一,使社区环境设计达到完美的境界。
同时2017信贷政策将会实现更加均衡分配,也就是说要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适当加大对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信贷资源的倾斜,以降低一、二线热点城市居民的杠杆比例。从房地产政策来看,强化房屋回归居住属性的同时,通过因城施策、精准调控和中长期长效政策,推动房地产住房体制建设。
2.市场供求
现今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住宅建设单一,品质较低,但相对价位高。房子的数量充足、但多数品质不够、地段不好,商业不成规模,不成体系。
第2章
2017年4月13日沈阳政府发布了《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中,规划建设东北地区东部高速铁路沈阳至高速铁路,联通吉林省向南开放窗口。完善东北地区高速铁路骨架,推动东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交流。
结合市委、市政府“十三五”发展规划,将地区高速铁路站点建于长流地区,并整合市区公共交通、长途汽车、出租汽车等资源,汇聚成长流高铁交通枢纽。
高铁新城实施方案

高铁新城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高铁新城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和关注。
高铁新城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高铁新城实施方案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首先,高铁新城实施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定位。
在确定高铁新城的位置和规模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确保高铁新城与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
同时,要结合高铁站点的选址,合理规划高铁新城的交通枢纽,确保高铁新城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畅通无阻。
其次,高铁新城实施方案需要注重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可以通过建设生态公园、绿地和湿地等方式,保护和改善高铁新城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再次,高铁新城实施方案需要注重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
高铁新城作为新兴城市,应该根据区域特色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发展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的多元发展。
同时,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合作和区域协调发展,形成良性的经济合作格局。
最后,高铁新城实施方案需要注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配套,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要加强社会管理和治理能力建设,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高铁新城的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高铁新城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整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因素,确保高铁新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宜居性。
希望各地在制定高铁新城实施方案时,能够充分考虑以上建议,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高铁新城的生态化建设

高铁新城的生态化建设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高铁新城逐渐成为了现代化城市的新兴模式。
高铁新城是指依托高铁交通枢纽带动新城市规划建设,以高速铁路为支撑,形成以高铁枢纽为核心的功能区域。
相比传统城市,高铁新城具有较高的现代化水平和先进的城市规划建设,在追求现代化的也面临着对生态环境的挑战。
高铁新城的生态化建设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态化建设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城市化发展理念。
在高铁新城的建设中,应当注重生态环保,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在高铁新城的生态化建设中,首先需要注重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
高铁新城的兴建往往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源,因此应当尽量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保护原生态环境。
要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森林覆盖率,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供更多的氧气和净化环境的功能。
可以在高铁站周边建设公园、绿地等绿化景观,既美化了城市环境,又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高铁新城的生态化建设还需要注重节约资源和减少能源消耗。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降低城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还可以发展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铁新城的生态化建设还需要注重改善城市水体质量。
可以对城市周边的湖泊、河流等水体进行治理,净化水质,创造良好的水环境。
要加强对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保障城市的用水安全。
高铁新城的生态化建设还需要注重促进循环经济。
可以推行城市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的再利用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污染。
要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种植,减少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污染,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高铁新城的生态化建设还需要注重建立健全的环保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
要加强对城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监管,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高铁新城规划

高铁新城规划高铁新城规划是指通过高铁建设,以高铁站为中心,围绕城市发展和交通枢纽建设的一项综合性规划。
高铁新城规划旨在利用高铁的便捷性和高速度,推动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首先,在高铁新城规划中,高铁站成为城市发展的中心。
高铁站不仅是一个交通枢纽,更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综合性服务中心。
在高铁站周边规划建设商业中心、文化中心、科技新城等,以便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高铁站的发展也会带动周边的商业、餐饮、住宅等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的经济繁荣。
其次,高铁新城规划注重交通的便捷性。
规划中,高铁站周边的道路、公交线路、步行街等都要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以便方便居民的出行。
此外,规划中还可以考虑建设自行车道、人行道、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等,推广绿色出行。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让高铁新城的交通更加便利,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
再次,高铁新城规划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规划中,要将绿化建设作为重要的环节考虑,可以在高铁站周边建设公园、花坛、绿化带等,使整个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在高铁新城规划中,还可以注重节能减排的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以达到环保效果。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保护环境,为后代子孙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最后,高铁新城规划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新区规划中要考虑建设学校、医院、银行、邮局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便利,满足其生活所需。
同时,也要规划建设运动场所、文化设施等,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通过这些设施的建设,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增加城市的凝聚力。
综上所述,高铁新城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规划,是以高铁站为中心的城市发展规划。
其核心是以高铁建设为基础,通过发展城市功能、便捷交通、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城市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高铁新城规划的实施对于加速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铁新城的生态化建设
高速铁路在全国的建设与发展处于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阶段,这来源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成熟,高速铁路的建设运营对各地方影响较大。
城市在面临这新的发展引擎时,为了融入到高铁发展机遇之中,都在高铁站区域规划建设城市新城或新区,从而来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本文总结了邵阳高铁新城总体规划生态化建设所做的努力,从总体规划的视野下探求新城生态化建设的道路。
标签:高铁新城;生态化建设;城市总体规划
1、引言
高铁站主要考虑到城市交通功能的外延性、未来城市的扩容性及辐射带动性,通常采用新老站点分离模式,新老分离式的新站一般位于城市郊区。
区域处于城市发展的起步阶段,综合配套设施落后,通常通过一条区域性的快速通道与城市主城区相接。
在几乎未开发的新地块上,怎样引导高铁新城生态化方向发展,怎样设计才能指引高铁新城的空间布局结构走向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道路。
2、邵阳高铁新城建设
2.1 高铁新城建设的现状区位
坪上镇位于新邵县域的北部,朗概山下,镇域面积228平方公里,其用地西邻大新乡,东靠寸石镇、潭溪镇,北与娄底冷水江市、涟源市接壤,南与严塘镇毗邻;湘黔铁路、沪昆高铁(在建)、G207国道均穿越其区域;东侧有邵坪高速公路连接线接入(在建),距新邵县城50公里,是新邵的北大门,地理位置颇为优越。
高铁新城位于坪上老镇区的西北部,沪昆高铁以南,为邵阳市及新邵县拟重点打造的新城区,规划总用地规模为12.52平方公里。
随着规划区用地北侧的沪昆高铁、娄新高速及其用地东侧的邵坪高速公路连接线的建成,其交通区位优势将日益显著,将成为邵阳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镇。
2.2 高铁新城山水基底条件
坪上镇位于资水下游,境内有峰水河、炉滩水库等河湖水系,峰水河属资水支流,其中峰水河位于坪上老镇区的西侧,水流充沛。
另境内有两处中型水库颜岭水库、炉滩水库。
现状中部及中北部有两处较大的山体,基底自然山水条件较好。
3、高铁新城规划建设的新思路
3.1 山水园林城市理念
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山水”指自然环境,“城市”指人工环境,两者协调发展,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居环境。
本规划注重区内山体和水体的保护,使山体绿地和水体楔入城市,将自然融入城市。
3.2 本规划采用“先底后图”的思想,确定资源环境底限,保留区内主要山体及水体,体现“反规划”的理念。
城市双修理念
“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
其中,生态修复是指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城市生态格局下注重生态与城市的共生关系、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城市修补是指用“更新织补”的理念,通过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设施,修复城市空间环境和景观风貌,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活力。
4、高铁新城生态化建设的策略
4.1规模预测合理化
合理预测城市人口规模,根据镇域人口历年增长资料,规划采用综合增长率法进行预测。
经调查得知,近五年来,坪上镇域总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持平,平均自然增长率为6.53‰。
随着坪上镇高铁站的建立,将带来大量的流动人口及从业人口,并同时带来劳动力的大量回归,使得镇域人口自然增长的绝对量仍不会减少,并且仍将成为镇域人口增长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确定规划期内2015-2020年之间自然增长率采用年均6.5‰,2021-2030年之间采用年均6‰。
坪上高铁站的建立将为坪上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城镇建设将步入快速发展期,大量的流动人口及从业人口将涌入坪上镇,使得人口机械增长率将会大幅度上升,通过对比因此确定规划期内2015-2020年之间机械增长率采用年均8‰,2021-2030年之间机械增长率采用6‰。
预测至2020年,坪上镇域总人口约为12万人,至2030年,坪上镇域总人口约为13.5万人。
4.2保山引水,山水连贯全城
4.2.1保留自然山体,营建绿色空间
规划对现状基底的自然山水进行最大限度的保留,将地块内较大的山体进行保留,规划作为公园绿地。
本次规划区将南部的自然山体作为新城最大的绿色斑块,应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扩大种植范围,逐步形成大规模郊区型森林公园,为高铁新城的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度假的场所。
同时根据十五分钟生活圈的配置需求对每个十五分钟生活圈配建一个开放式小公园或小游园。
规划区内共规划11处公园,为新城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去处。
4.2.2连贯自然水体,水系全城
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水系条件,在地块疏浚、扩宽西部南北向的小溪与南部的炉滩水库相连,在中西部地带地势较地平的区域修水大型人工水库,水系成藤條葫芦状贯穿地块西部,在地块东部做好峰水河两岸城市设计,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滨水空间,塑造城市形象,大力建设滨江绿带,改善城市环境。
形成城中有水,水绕城走的水域格局。
4.2.3扩溪留滩,保留自然岸线
在城市设计引导指南中,重点对城市的水系环境设计进行引导,尽量保持水系的原始状态,加强对河滩、自然岸线的保护,增加滨河空间的扩展面,规划形成绿化带+河堤+自然岸线+河滩+水面+河滩+自然岸线+河堤+绿化带的滨河空间。
4.3引导提高集中绿地的开敞度,鼓励新建小区集中绿地外延
在现在的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注重小区内部的小环境,在小区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独立的绿地组团,通过线性的人行系统与外部相连,小区绿地往往体现内聚性,封闭性,内部不与外面发生联系,外部亦不能渗透到小区内部,城市内散布着无数个各自封闭、独立的绿地组团,交往空间也受到局限。
本次在城市设计过程中,鼓励新建小区集中绿地外延,提倡小区由线性式外延向面性式外延发展,提高绿地与公共空间接触面,实现绿地共享,使城市真正成外由行道树串联各组团绿地的生态绿地系统。
结语:
综上所述,本次高铁新城生态化规划,主要从新城的自然生态基底入手,文中结合高铁新城总体规划的实践,侧重基地中的山、水格局,对基地的山、水、集中绿地的建设做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建议。
参考文献:
[1]喻漳清,刘龙文. Buttom—up(从下往上)微视角下的生态城市建设[J].2019城市规划论文集,2019,34(04):72-74.
[2].邵阳高铁新城总体规划(2013-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