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写作文的步骤
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记叙文写作 “借物喻人”技巧指导

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记叙文写作“借物喻人”技巧指导(含范文)“借物喻人”,是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初中记叙文中,如果能灵活的运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拓宽自己的写作素材,还能提升作文的立意,让普通写人的文章,意蕴深长。
【技法总结】1、寓物于事。
例如作家肖复兴的散文《苦瓜》,文章记叙的是母亲种植苦瓜的事件。
把要写的对象,融入一件事情当中写,有情节,有故事。
2、寻找人与物的相似点。
本文的结尾2段,明确点出了苦瓜与母亲的相似之处。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
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日‘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母亲,与君子,有相似之处,都是把苦留给自己,把“甜”带给他人。
借物喻人的作文,关键是点明“物”与“人”的相似之处,共同之处。
这里的相似和共同,主要是指品质上的,赋予物品人的品质,赞美物品的同时,也是赞美人。
3、画龙点睛,明点中心。
对人物的赞美之情,在行文中,可以隐含表达。
但到了文章末尾,一定要明确点明,不要让读者去猜测。
周敦颐的《爱莲说》,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
“于都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就是点明中心的句子。
作为初中生,写考场记叙文,尽量将点题句或段,放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或最后一段,让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到你想表达的中心。
【名家作品】《苦瓜》作者:肖复兴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
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
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
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
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子,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意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子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子格外吸引我。
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
如何指导学生写“借物喻人”的作文

如何指导学生写“借物喻人”的作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如何指导学生写“借物喻人”的作文——听《落花生》教学有感最近听了我们学校的钟老师上了一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第三课《落花生》第二课时,是一节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及“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后的小练笔,这是课文的一个难点。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由表及里地谈论花生的可贵之处,揭示了做人应该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是一篇以物喻理、借物喻人的好文章。
课后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要求如下: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借物喻人的文章来,如何选择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的事物的特点,是难点之一;确定事物特点之后,运用什么方法把事物特点写具体,是难点之二;怎样由物及人自然过渡揭示做人的道理,是难点之三。
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做法试试:一、以读促写,读中悟法。
考虑到借物喻人的文章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并没有正式接触过,因此教学《落花生》一课的时,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同时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父亲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二、例文引路,潜移默化。
让学生掌握借物喻人的写法,特别是让学生写好借物喻人的文章,光靠写作理论空头说教不行,只靠《落花生》一例也不行。
因此,建议老师们选几篇“借物喻人”的例文,好像歌颂蜡烛、粉笔、让学生从较多的感性材料即案例中,去无声地感受能更好地体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通过让学生“读——悟——练”,体会写法,掌握技巧。
小升初作文指导:学会借物喻人

小升初作文指导:学会借物喻人
一、关于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手法,它是一种以物喻人的表达方式,通过物体的形象、特征、性格、行为等来比喻或表现人的形象、性格、品质等,以此来形象地描述人的形象、性格、品质等。
二、借物喻人的作文指导
1、仔细观察物品
借物喻人是一种文学手法,要想使用这种手法,首先要仔细观察物品,弄清楚物品的形状、颜色、结构、性质等,以及它们能够表达的含义,然后再将这些物品的特点与人物的特点相结合,来形象地描述人物的性格、品质等。
2、把握好借物喻人的节奏
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想写得生动有力,就要把握好借物喻人的节奏,可以采用一种物品表达一个人物的特点,也可以采用一种物品表达多个人物的特点,这样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主旨,也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把握好情节发展
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想写得生动有力,就要把握好文章的情节发
展,从开头到结尾,要能够紧扣文章的主旨,让文章在情节上有一定的发展,这样才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借物喻人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手法,要想写出生动有力的文章,就要仔细观察物品,把握好借物喻人的节奏,把握好文章的情节发展,这样才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作文指导(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的示例
1. "她的眼睛清澈如春水,透过镜头的时刻,记录着无数动人瞬间。" 2. "这个城市是一只巨人,拥有无尽的力量,却也需要我们用心呵护。" 3. "时间悄悄地溜走,就像一只灵巧的猫咪,永不停息地追逐着我们的脚步。"
借物喻人的技巧
1. 创造力换位思考:设想事物具有独立思考和情感。 2. 感官描写:运用五感描述事物,增强形象生动度。 3. 上下文联系:将比喻的事物与文章内容有机结合,切勿脱离主题。 4. 夸张手法:适当夸张事物的特点,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作文指导(借物喻人)
欢迎来到本次作文指导,我们将学习借物喻人的技巧,这是一种生动形象的 写作手法,让我们一起探索吧。
什么是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是指通过拟人化手法,将事物或现象与人类的特质进行类比,从 而传达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信息。
借物喻人的定义
借物喻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在作文中通过比喻手段,将具体的事物或抽象的 概念,与人类的性格、特点或行为相联系,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借物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作用
借物喻人可以使作文更具形象特色和感染力,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借物喻人的步骤
1. 选择适合的事物或现象。 2. 把事物或现象拟人化,赋予其人类的特征。 3. 将拟人化的事物或现象与要表达的主题或观点联系起来。 4. 运用比喻语言,生动地描述拟人化的事物或现象。
总结与展望
通过学习借物喻人,我们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充满表现力。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使用借物喻人的技巧, 展示你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借物喻人写作方法介绍

借物喻人写作方法介绍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介绍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运用借物喻人方法需要注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能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赞誉怎样的人。
如《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边品尝新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个认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
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由此可见,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文章,体会一下借物喻人的特点及作用:??山中的老杏树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
练笔借物喻人写作指导

练笔借物喻人写作指导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写作指导(一)--------借物喻人一、借物喻人:即是通过记叙、描写一种物(动物、植物、静物)的特点,来比喻一个人(或一种人)的某种品格,从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写“借物喻人”的文章:1、形象描写“物”的特点;2、深刻揭示“物”的本质;3、升华人的精神品质;4、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参考题目:《小草》、《粉笔》、《桥》、《路》、《松树》、《垃圾箱》、《蜡烛》、《老牛》、《抹布》、《书桌》三、写作结构A赞美式(我热爱......因为......)开篇:引出对象 B下定义(......,这便是......)C引用式(诗句\名句)中间: 描写对象: A外在特征:外形习性作用等B内在品质:品格\精神等由物及人:拿出具体例证:可分段列举1~3个结尾: 赞美物,学习它的精神或品质.范文学习:翠竹有人喜欢花,喜欢花的娇艳;有人喜欢柳,喜欢柳的婀娜多姿;而我虽喜欢花,也喜欢柳,但更喜欢那一枝枝翠色欲滴,亭亭玉立的竹子。
竹子既没有花儿娇艳,也没有柳树婀娜,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它浑身流动着生命的绿色,一年四季总是给予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绿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它身姿细长而又英挺,高贵而又典雅,在微风轻拂下,像一位少女在翩翩起舞,舞姿而又柔美,又像一个绿色的精灵在摇头晃脑。
我喜欢竹子,不仅因为它全身都是宝,更因为它具有从不索取,只会无私奉献的品质。
它为了人类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嫩嫩的竹笋用来制作各种美味佳肴、翠绿的竹叶即是大熊猫的美味食物又是人们用来做扇子的好材料、竹皮被削成竹条,用来编织成了各种各样坚固耐用的竹器、精美别致的工艺品........我为竹子无私奉献的品质所感动,不由得想起像竹子一样为祖国奉献的许许多多的建设者,他们为祖国、为人民辛勤地劳动着,无私地奉献着。
他们就如竹子,有着宁屈不折的精神。
借物喻人的写法及例文讲解

借物喻人的写法教学目标: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用此法联系写作。
教学过程:一、借物喻人,就是用某种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人的性格、品质、精神等,从而充分表达感情。
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与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一样,必须注意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特点。
1、要写出物的特点,再由物联想到人的品质,要注意人与物的相近、相似之处,抓住这些相似的连接点。
2、用恰当而得体的比喻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
如写《植树》,可以由小树联想到人,由树木的成长联想到人的成才。
比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期中的《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边品尝新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个认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
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二、为了让学生弄明白小练笔要求中提到的“身边的事物”包括哪些?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大家把可写的事物分成了三类,即:植物类——如小草、石榴树、松树、野花等;动物类——如蚂蚁、蜜蜂、老牛等;物品类——如粉笔、蜡烛、铅笔、橡皮等。
借物喻人的写作技巧

借物喻人的写作技巧篇一:“借物喻人”写作指导“借物喻人”写作指导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借物喻人的文章来,有以下难点:一、如何选择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的事物的特点。
二、确定事物特点之后,运用什么方法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三、怎样由物及人自然过渡揭示做人的道理。
为解决以上难点,写作指导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读促写,读中悟法。
考虑到借物喻人的文章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并没有正式接触过,因此教学《落花生》一课的时,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同时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父亲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二、例文引路,潜移默化。
让学生掌握借物喻人的写法,特别是让学生写好借物喻人的文章,光靠写作理论空头说教不行,只靠《落花生》一例也不行。
因此,建议老师们选几篇“借物喻人”的例文,好像歌颂蜡烛、粉笔、让学生从较多的感性材料即案例中,去无声地感受能更好地体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通过让学生“读——悟——练”,体会写法,掌握技巧。
三、巧妙引导,拓宽思路。
五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圈子窄,生活阅历少,缺乏对事物深层次的感悟,因此引导孩子选好切近自己生活实际且又有所感悟的事物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让学生弄明白小练笔要求中提到的“身边的事物”包括哪些?范围有多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把事物分成了三类,即:植物类——如小草、石榴树、松树、野花等;动物类——如蚂蚁、蜜蜂、老牛等;物品类——如粉笔、蜡烛、铅笔、橡皮等。
这样就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可写的事物多了,并不代表选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
接下来就要思考你对哪一种事物最熟悉?经常看到或接触到,你从中得到的感悟也较多,再确定选择哪一种事物下笔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物喻人写作文的步骤关于借物喻人的作文《仙人掌》盆栽的仙人掌,它百折不挠的性格十分让人吃惊,有水、无水、天热、天冷它都不在乎。
它翠绿的身体长着一块块长满硬刺的掌状茎,它么没不断向上生长,像叠罗汉似的。
一片“绿色的手掌”里又长出一片“绿色的小手长”,使人产生不少遐思。
它生长在什么地方都以这个姿势矫健地挺立着。
在炎热久旱的夏天里,其它盆栽都已经垂下了头,而仙人掌像勇士一样抬着头,眺望那蓝蓝的天空;在寒风刺骨的冬天里,别的盆栽早已被主人捧回室内,可是仙人掌坏顶着风霜,不惧周围的环境。
它从来不讲究,它一扎下根,就好像在说:“这地方真好,就在这里生长吧!”仙人长浑身是硬刺,什么野兽见到它都马上止步。
害虫想啮食它,身子总被扎得千疮百孔。
一快绿色的仙人掌折断到地面,大家都以为它枯死了,不,如果你这样任为就错了,它用身体的养份生出根,又培养出一棵青春焕发的小仙人掌,这是真正的“落地生根”。
它的顽强生命力谁可比得上呢?这看起来很平凡的植物,谁料得到,它会长出美丽的小花,就像武士头盔上的彩缨。
仙人掌是热带植物,它形状像手掌,故名仙人掌。
它不畏酷暑,就是气温高达摄氏40度,它几天不喝水也能坚强地活下去。
就这样它日日、月月、年年经受着烈日的考验,快活地生长着。
人也要有这种不屈不挠的景神,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以坚强的意志生活着、工作着。
仙人掌也是一味好药,人们有病,它可以帮忙,比如患了腮腺炎,只要用石头把它捣成酱,再用来敷在腮边,很快就可以痊愈。
仙人掌没有使人一见就生羡慕之心的花朵,也没有多姿多彩的身躯。
它浑身长满了针,使人一见觉得一股凉意涌来。
它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多么令人钦佩。
日历一页页地翻过去,时间匆匆流逝。
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了灯。
我正准备打开书包做作业的时候,突然间没电了。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被我嫌落在角落的半根蜡烛。
蜡烛十几厘米长的东西,在别人的眼中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啊。
但它却能给我们带来好处,在没电的时候,蜡烛能给我们带来一丝光明、一点浪漫、一些温馨,每次想到蜡烛就会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想蜡烛不仅是给我们光明,更重要的是它那一种奉献、牺牲自我的精神。
就像老师一样把他一生的知识毫不保留的灌输给我们。
老师们是一枝不起眼的蜡烛,在关键时刻默默奉献的蜡烛,他们牺牲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然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的栋梁之材。
老师是无私的,他们配受一切赞美。
牛很普通,但它也很伟大。
牛的头上有一对犄角,四肢修长,身体健壮,尾巴细长。
年轻力壮的牛可以拉犁,奶牛可以产奶,牛皮可以做鞋,牛肉还可以吃。
在乡间,随处可见它的身影。
牛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们,却在牛棚的一角默默地死去,而不求回报。
没有人会注意一头牛的死去,更没有人会在它死去后,想起它曾为我们做过什么。
牛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诞生在世上,又默默无闻地离去,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东西。
而它却从不要求什么,只要有一堆干草和一个牛棚就足够了。
鲁迅先生曾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牛吃的是草,挤的却是牛奶。
这默默无闻的牛让我想起了,生活中像它一样的人。
种地的农民、工厂的工人、学校的老师,他们就像牛一样,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不求多大的回报。
而社会缺少了他们,又怎么可以继能续存在呢?没有了农民,人们就没有粮食蔬菜吃;没有了工人,就没有了高楼大厦;没有了老师,学生就学不到知识。
在西部,也有许多这样的人。
2021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了,这又使我想起了那些参加西部大开发的志愿者。
他们忍受着天寒地冻,忍受着干旱洪水,为祖国的西部换来了繁荣昌盛。
那么困难的事,他们都坚持下来了。
然而他们又得到了多少回报呢?难道我们就没有这样的精神吗?其实,只要大家多加努力,人人都能做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我尊敬牛,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人们无私地奉献着。
它可以和松树、白杨相提并论;可以和“四大君子”同起同坐。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牛的这种精神!(2)借物喻人——梅花来源: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
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
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
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
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
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
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
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
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
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
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
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3)花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
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
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
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
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
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
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
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
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
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
它从不与百。
“吱吱……吱吱……”,粉笔在黑板上移动着,渐渐地,它变成了一个点,一个不算大的身躯没有了,代替它的是黑板上的一行行的文字.这一行行的文字把我们带到神秘的知识世界里去遨游,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 擦黑板时,粉笔默默无怨地站在旁边,任板擦轻轻地擦向黑板,擦去它用身体写下的那一行行字迹,无数细细的粉笔末儿徐徐飘落下来,像簌簌的玉屑;像纷纷的雪花……但我想这更像一种精神,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更像那种高尚的人.这就是默默耕耘、辛勤地培育着祖国花朵的教师们.老师,他们付出自己血汗,辛勤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国花朵.他们呕心沥血,从春到秋,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拿着微薄的工资,却从无半句怨言;任学生踏着自己的肩头登上成功的宝座;接受鲜花、掌声和奖杯,却从不居功自傲.这不正像粉笔那种无私的精神吗?我赞美粉笔,更赞美具有粉笔精神的人——因为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争名得利,而为社会无私献出自己。
牛很普通,但它也很伟大。
牛的头上有一对犄角,四肢修长,身体健壮,尾巴细长。
年轻力壮的牛可以拉犁,奶牛可以产奶,牛皮可以做鞋,牛肉还可以吃。
在乡间,随处可见它的身影。
牛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们,却在牛棚的一角默默地死去,而不求回报。
没有人会注意一头牛的死去,更没有人会在它死去后,想起它曾为我们做过什么。
牛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诞生在世上,又默默无闻地离去,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东西。
而它却从不要求什么,只要有一堆干草和一个牛棚就足够了。
鲁迅先生曾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牛吃的是草,挤的却是牛奶。
这默默无闻的牛让我想起了,生活中像它一样的人。
种地的农民、工厂的工人、学校的老师,他们就像牛一样,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不求多大的回报。
而社会缺少了他们,又怎么可以继能续存在呢?没有了农民,人们就没有粮食蔬菜吃;没有了工人,就没有了高楼大厦;没有了老师,学生就学不到知识。
在西部,也有许多这样的人。
2021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了,这又使我想起了那些参加西部大开发的志愿者。
他们忍受着天寒地冻,忍受着干旱洪水,为祖国的西部换来了繁荣昌盛。
那么困难的事,他们都坚持下来了。
然而他们又得到了多少回报呢?难道我们就没有这样的精神吗?其实,只要大家多加努力,人人都能做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我尊敬牛,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人们无私地奉献着。
它可以和松树、白杨相提并论;可以和“四大君子”同起同坐。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牛的这种精神!有帮助请点好评或者采纳祝你新的一学期学习进步。
像蜡烛的老师日历一页页地翻过去,时间匆匆流逝,“教师节”迈着轻盈的脚步无声无息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有人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精心地照料我们,使我们可以茁壮成长;有人说老师是我们学习征途上的导师,是他们带领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还有人说老师就像一个永远不停止工作的机器;但我却要说老师像一枝蜡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老师默默无闻地传授给我们知识,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像蜡烛的老师日历一页页地翻过去,时间匆匆流逝,“教师节”迈着轻盈的脚步无声无息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有人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精心地照料我们,使我们可以茁壮成长;有人说老师是我们学习征途上的导师,是他们带领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还有人说老师就像一个永远不停止工作的机器;但我却要说老师像一枝蜡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老师默默无闻地传授给我们知识,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每当放学后,经过老师的窗前总会看到老师们仍然在那些电灯的陪伴下认真地批改作业、备课,甚至为了使我们可以理解得更透彻,学得更扎实,老师不惜花费很长时间去做很多的模型。
作业本上的每一个对勾以及每一个红叉都凝聚着老师的汗水。
当我们有不懂的难题时,老师总会耐心地为我们讲解,“师恩重如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同学们,不要等到事业有成,就在今天,就在师生相处的日日夜夜,我们就要把诚挚的谢意和美好的祝福献给恩师,使我们的恩师时时感受到莘莘学子的爱的热流!他们呕心沥血,他们甘为人梯,他们清贫一生为的是什么?为的是给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老师们是一枝不起眼的蜡烛,在关键时刻默默奉献的蜡烛,他们牺牲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然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