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性十要,道教先贤总结的养生十大要点!

合集下载

道教养心十要诀

道教养心十要诀

道教养心十要诀天师道法符箓符法风水奇门调理学习交流!龙虎山中炼大丹,六天魔魅骨毛寒!自从跨鹤归玄省,道法兴隆济世间!心为一身之主宰,要想长寿,首先必须懂得“养心”的重要性,更要学会“养心”的方法。

现介绍道门有关方法供朋友们学习、参考、实践。

一、静心心静是养生之根本。

心静则百病息,心乱则百病生。

心常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遇事不急不躁,想得开,顺其自然,心平气和,心情恬淡平静。

通过长期修炼后定能达到“心如止水”的高境界。

二、宽心经历坎坷的中老年人,心胸要像大海一样的宽阔,因为大海能容纳百川。

遇不顺心事时要想得开,不气不愁,不动肝火,胸襟豁达坦荡,自我化解烦恼。

宽心能融化心头的怒火,驱散愁云。

宽容他人,也善待了自己。

宽容能使生活中的苦辣甜酸转化为五彩缤纷的快活乐章。

三、清心道家讲究“清心寡欲致长生”。

古圣先贤教导人们:君子要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雅境界,心清如水,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就会自得其乐,心情经常处于愉悦的状态中。

“六根清静”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清心境界。

四、忍心古人说:“忍为高,谦受益”。

要想自己快乐长寿,要做到凡百事忍为上,宽宏大度,不传播流言蜚语,不思谋报复,不钩心斗角,对内做到家庭和谐,对外搞好人际关系。

容忍大度,乐在其中。

五、用心古人说:“心之官,思也。

”“用心”即是用脑。

脑越用越聪明,不用则必然退化。

就以老年人不能养尊处优,无所事事,而要多用脑,多学习新技能,对新鲜事物要有兴趣。

多读书多看报刊,多一些兴趣和爱好,如:书画、吟诗、下棋、唱歌、跳舞、养花、钓鱼、集邮等,特别要强调“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

一个人身体健康,很少得病,他的心情自然会快乐。

可以练武术、练气功,通过多种文化娱乐活动可陶冶情操,达到身心康泰。

六、童心老顽童“童心常在”,无忧无虑,不知老之将至。

童心也包括“赤子之心”。

老年人应当“童心常在,童趣常存”,与孙辈逗玩,逛马路,遛公园、叠积木、放风筝,更时尚的是与儿孙辈在电脑上打游戏……含怡孙辈,享受天伦之乐。

道家长寿秘方:十养-有来医生

道家长寿秘方:十养-有来医生

道家长寿秘方:十养-有来医生2017-05-12 17:10道家的养生之道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因而成为道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道教的“十养”,即:养身、养神、养体、养气、养心、养智、养德、养品、养福、养寿十个方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运动养身:道教讲究“性命双修”。

“养身”之法应以动为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通过经常运动,既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更可使筋骨强健,气血顺畅,解郁散滞,增强免疫力,防病于未然。

二、静坐养神:道教修炼养生学讲究“形神并练”,养生之道认为“以动养身,以静养神”,静则天地宽,情绪稳定,心静神明。

一般人在生活中,养神重在绝视听,除杂念,通过静坐修炼,达到无物、无我。

三、少食养体:这里所说的养体,与“养身”的概念不同,是指身体的胖瘦适中,保持标准体重。

道教修炼者认为,“神清才能体健”,“养体”与“养神”的关系密不可分。

对于一般人来说,提倡“进食八分饱”。

四、寡言养气:道教修炼强调“三圆”。

即:节欲者精圆,少言者气圆,息虑者神圆。

一般人阅历较丰富,有些人容易多话,甚至“仗义执言”,这样不好。

须知“开口神气散”,话多不利于养气,该言则言,可言可不言者,则不言或少言为好。

若因言语不当而与人引起争执,就不好了。

五、读书养智:从小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合理用脑,博览群书,既可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鲜事物,又能培养和保持智力,防止脑力衰退,这也是自娱妙法。

六、诗词书画养性:诗词书画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项目,更具有奇妙的修心养性作用。

因为在进行诗词书画创作(或练习)时,要求专心致志,百念不生,心不他用,这样才能构思、创作出好作品。

古今有很多书画、诗词大师,都是长寿百岁的人。

七、劳作养德:人切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应该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和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在劳作中得到锻炼,又能愉悦心情,发挥余热,从而赢得社会的敬重和家庭成员的爱戴,促进家庭的和谐。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重要流派,道教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家养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本文将介绍道教的养生理念、养生方式以及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一、道教的养生理念1.自然与和谐: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保持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只有与自然相和,才能追求健康与长寿。

2.养生与养性:道教注重修养,追求身心的调和与自我完善。

通过修养身心,提高个体的自然能量,从而达到长寿和健康的目的。

3.内养为主:道家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内心的修炼和控制,达到对身体的养生。

相信通过内外调和才能真正达到健康和长寿。

二、道教养生方式1.养生饮食:道教强调饮食的调理与养生。

宜选择清淡自然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推崇素食,主张植物性食物对身体更有益。

同时,注重进食时间的规律和节制,不过度贪食。

2.养生功法:道家养生功法多种多样,包括太极拳、气功、黄庭内外诸多修行方法等。

这些功法总结了道家对身体和内在能量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练习可以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3.养生保健:道教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身心健康,如草木养生、拜神保健、禅修静心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调整身心状态,远离疾病和不健康的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道教养生的益处1.提升免疫力:道教注重平衡身体的阴阳,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方式提高免疫力,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2.延年益寿:道家强调内在的修炼和调养,相信良好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延年益寿。

通过内外兼修,改善机体功能和调整身体的平衡,达到长寿的目的。

3.平衡情绪:道家注重调整情绪的平衡,通过修炼和调养来达到平静、安宁的境界。

能够帮助人们抵御各种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四、结语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实践方法,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内外调和以及内心修炼,人们能够实现身体的健康与长寿。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道家十大养生方法是道家传统的保健保养方式,是继承和传承了中国古代养生文化,与中医和太极拳等养生技术相互配合,达到身体健康和长寿的效果。

以下是关于道家十大养生方法的10条详细描述:1. 静坐养神:道家养生讲究调整身心,静坐养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静坐养神的核心在于调整呼吸和意念。

通过静坐培养身心平衡和内心安宁,让身体得到放松,达到治疗和调养身体的作用。

2. 五禽戏:五禽戏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方式,它是一种用模仿禽鸟动作的方式进行的锻炼。

此举动可以调节呼吸,增强体力和呼吸系统的运动量,它适合中年人以上的人们,特别是为关节、肌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帮助。

3. 水疗:水疗就是利用水的热和冷来治疗身体的方法。

道家认为,水是五行之一,有通达经脉、排毒、活血、保健补肾等功效。

早晨起床用温水漱口,可以养肝护肾,低压,早上用凉水洗脸,可以养肺润肤,保持皮肤的湿度。

4. 行走静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忙碌和疲劳,行走和静坐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心疲劳,释放压力。

尤其是在户外行走,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

5. 古琴演奏: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既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也可以作为养生的一种手段。

古琴演奏需要注重身心的调整和呼吸的协调,有调理心情、降低血压、安定情绪等好处。

6. 药膳调理:药膳是兼有保健保养功效的食物,它可以滋养和修复身体,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药食同源的理念不仅仅是滋补身体,还包含了精神层面的养生观念,如快乐、幸福、思考和修行等。

7. 医理养生:道家的医理养生认为,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和生活的质量是由四个因素决定的:先天质量、后天环境、饮食习惯和修行养生。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身体和修行强化个人的内部心态,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生命延续。

8. 按摩推拿:指用手的力量,按摩、揉捏、推拿、瘦脸等手法配合如针灸、耳穴按压、拔罐、火罐等方式对人体的经络、穴位以及软组织等进行按摩,来达到平衡人体气血,调整人体器官机能的保健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道家养生,是追求身心的和谐与平衡的一种生活方式,旨在通过修炼身心,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道家养生方法极其丰富多样,从饮食、运动到心理调节,皆有独特之处。

本文将介绍十种道家养生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一、静坐冥想静坐冥想是道家养生的基础方法之一。

通过坐定闭目,专注于自身的呼吸以及内心的平静,可以增强身心的稳定性,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每天坚持静坐冥想,对于保持身心的平静与内心的宁静非常有益。

二、养生食物在道家养生中,养生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道教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推崇清淡、纯净的食物。

如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等,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维持身体的健康。

三、太极拳太极拳是道家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太极拳注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强肌肉和关节的柔软度,同时调和体内的阴阳能量,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四、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具有道家特色的养生健身运动。

它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包括虎、鹿、熊、猿、鸟。

通过练习五禽戏,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平衡力和协调能力,同时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五、听音乐音乐有着独特的魅力,可以调动人的感情和情绪,舒缓身心。

道家养生中,特别推崇以自然风景、清幽宁静的音乐为主,如山水画、古琴音乐等,能够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疲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六、修炼道德道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

要想养生,首先要修心养性,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善良,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七、心理调节道家养生方法还包括心理调节。

道教注重心灵的平和与宁静,通过调节自己的思维方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

例如通过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进行呼吸调节等,有效缓解压力,提高抵抗力。

八、戒除毒品道家强调“戒欲”,包括戒除身体和心灵两方面的毒素。

其中,戒除毒品是道家养生的基本要求之一。

道家养生十一大秘诀

道家养生十一大秘诀

道家养生十一大秘诀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

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至元代祖师创立道教龙门派,经十二代传到牛金宝。

道家养生功以收心求静为基础,这叫做修性;以养精固本为归宿,这叫做养命。

修性必须落实到养命之上,故此功称为性命双修养生功。

道家养生主要在于以下11个方面。

1、“大德必得其寿”:养生名言。

孔子在《中庸》中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

”意即: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才可获得高寿。

其理在于,讲道德,重仁义,不谋私利,不患得患失,有利于心志安定,气血和调,使人体的生理活动按正常规律进行,从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

《素问·上古天真论》:”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2、“省嗜欲”:道家养生名言。

即节制欲念。

以为“省嗜欲”为老子“虚静恬愉”的核心。

《淮南子·精神训》“气血者,人之华也。

而五脏者,人之精也。

夫血气所专于五脏而有外越,则胸腹充而嗜欲省矣,胸复充而嗜欲省,则耳清,听视达矣。

”“使耳目精明玄达而无诱慕,意志虚静恬愉而省嗜欲,五脏定宁充盛而不泄,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则所以修得生也”,必获高寿。

相反,耳目沉溺于五音六色,则神驰精耗损寿,“耳目淫于声色之乐,则五脏摇动而不定矣。

五脏摇动而不定,则气血滔荡而不休矣。

气血滔荡而不休,则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矣。

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则祸福之至,虽如丘山,无由识之矣。

嗜欲者,使人之气越,而好悟者,使人之心劳。

”3、“百药律”:道家戒律。

《玄都律文》载治“百病律”百病之百药。

如行宽心和是一药,起居有度是一药,近德远色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尊奉老者是一药,恬淡宽舒是一药,恬淡无欲是一药,仁顺谦让是一药,好生恶杀是一药,廉洁忠信是一药,除情去爱是一药。

“百病律”、“百药律”皆以疾病医药为喻,举百种有害于养性者为病;列百种有助于养生者为药,并谓“人有一善,心定体安;人有十善,气力强壮; 人有二十善,身无疾病;修积千善,则成仙人。

道家养身十法

道家养身十法

道家养身十法展开全文道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虽然人类的身体状况会变化,生存环境也在不断改变,但有些养生的方法却是不变的真理。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2、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

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3、气以行血血以补气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

相火旺,真阳耗。

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

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

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4、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

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

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

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

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

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5、动生阳静生阴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

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

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6、不能盲目补气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

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7、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

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

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著天地的精华。

8、顺应自然是养生的境界一个人生下来,他的命运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数的。

养生十要 十忌 与护心方法

养生十要 十忌 与护心方法

养生十要十忌与护心方法中医养生有着很悠久的历史,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养生也成为一种时尚风, 刮进千家万户当中, 当然养生也是有方法可依的, 下面就是古人养生的十要十忌和四大护心法。

十要目要常揩:每静时能常闭目,用两大指背,两相磨擦,揩眼使去火,永无目疾,故要常揩。

齿要常叩:齿喜动,故要常叩。

津要常咽:如前舌功,常取津液满口,汩声咽之,能宣通百脉,故要常咽。

面要常擦:如前擦面之功,能使容颜光泽,故要常擦。

道家谓之修神庭。

耳要常弹:即鸣天鼓。

可免耳患,故要常弹。

胸要常护:胸即心窝,故要常护。

腹要常摩:歌云: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

故要常擦。

背要常暖:肺系近背,暖则不受风寒,故要常暖。

足要常搓:如前足功,搓脚底涌泉穴,能去风湿,健步履,故要常搓。

睡要常曲: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侧曲。

又曰:睡则气滞于百节,养生家睡定缩,觉宜伸。

十忌忌湿地久坐:潮湿气主生疮毒,故忌之。

忌早起科头:早多风露之气,科头则寒邪入脑,故忌之。

(科头,谓不戴帽子忌阴室贪凉:无阳照之室,阴气重,伤人,故忌之。

忌出汗扇风:汗出时毛窍俱开,扇则风邪侵入,故忌之。

忌冷着汗衣:汗衣湿后必冷,着之则侵背伤肺,故忌之。

忌热着晒衣:久晒之衣,有热毒,未经退热即着在身,必受毒,故忌之。

忌灯烛照睡:神不安,故忌之。

忌子时房事:阳初生而顿灭,一度胜十度,故忌之。

忌久观场演剧:目得血能视, 精由血化, 故伤精。

久视久听, 则神与精俱伤, 故忌之。

忌夏月凉水抹簟,冬月热火烘衣 :冷水受湿,热火受毒,取快一时,久必生病,故忌之。

中医四大护心法养生第一大法:以德养心养生始于养德, 那些人际关系处理得好, 随时随地都乐于做好事, 肯牺牲自己利益, 肯于助人为乐者, 比那些为蝇头小利而争吵不休, 为人固执、性格孤僻, 斤斤计较的人,死亡率低 2.5倍。

专家说, 良好的心理和精神能促进体内分泌更多的有益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 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 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 使心脏和血管保持良好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性十要,道教先贤总结的养生十大要点!
南北朝道教先贤陶弘景整理的《养性延命录》中,收录了东晋玄学家张湛的《养生集》序。

张湛提出了“养性十要”,即养生中需注意的十个要点。

他说,养生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但基本要领一定要把握。

这十要分别是:“一日啬神,二日爱气,三日养形,四日导引,五日言语,六日饮食,七日房室,八日反俗,九日医药,十日禁忌。

过此以往,义可略焉。


1、啬(音色)神,即爱惜精神,《道德经》中说:“夫为啬,是以早服”。

2、爱气,是指要爱惜身体的元气,调养精神,保养真气。

3、养形、导引,是指适当的肢体运动和呼吸吐纳,提醒我们要有适当的运动。

4、言语,是指要少说话,避免口舌之争。

5、饮食,是要我们注意控制饮食,不过饱、不酗酒,申时(17点至19点)之后不进食。

6、房事,是指生活要节制。

7、反俗,即不要过分追求潮流,以免沾染社会上不好的风气。

8、医药,提醒我们虽然日常要注意保养身体,但当生病后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地看病吃药,既不能把养生方法当作是万能钥匙,也不能轻视长期养生所能带给的身体健康。

9、禁忌,提醒我们无论是工作生活或与人交往,都有一套对应的方法规则,养生也是一样,需要将这些规律深谙于心,然后再去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