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十一大秘诀

合集下载

中国道教养生秘诀

中国道教养生秘诀

中国道教养生秘诀中国道教养生秘诀(一)中国道教养生秘诀目录:一、导引行气二、守静三、挖掘生命体的奥秘四、回光返照五、呼吸停止后的神通六、超人的养生法七、遗精与走八、睡功修炼佛教称人生为一大苦难场,生、老、病、死都是人的一辈子必须承受的折磨,所以希望人看破红尘,对人生不要有什么留恋。

与此相反,道教则对现实的生命极为看重,因为它认为,人只有有了生命,才能享受人世的种种乐趣。

如晋代著名道教学者葛洪就说:“凡人之所汲汲者,势利嗜欲也。

苟我身之不全,虽高官重权,金玉成山,妍艳万千,非我有也。

”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更是直截了当地说?“生者天之大德也,地之大乐也,人之大福也。

”正因为道教重视生命,所以他们特别注重生命质量的提高,所谓生命质量的提高,就是让生命排除生、老、病、死的干扰,更好、更多地享受生命。

也正是为了提高这一生命质量,道士们在几千年的修炼实践中,摸索出了种类繁多、行之有效的道教养生术。

道教养生术涵盖极广,诸如服食、行气、导引、存思、坐忘、内丹、外丹、房中等等都属于道教养生术的范围。

在道教看来,人的生命是一个奥妙无穷、潜能无限的机体,对这一生命体采取一定的方式加以锻炼,便可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如行辟谷术,你就可以省去营求饮食带来的烦恼,同时还能使你身轻体健;如行胎息术,你就可以不用呼吸,同时又能去除各种顽疾;如行内丹术,在身体中就能充实生命根本,使你容光焕发……当我们以这种态度来看待道教养生术时,便会发现,行气导引对于强健筋骨、延缓衰老确实有其神奇功效;静坐存思对于获得心灵的宁静,甚至对于一些常见病诸如失眠、高血压、心脏病等都有特殊的疗效;内丹术对于打通大小周天、疏通全身筋络、防止疾病侵袭更是匪夷所思;房中禁忌则为我们提供了内容丰富的性保健知识……我们希望,此书的出版,对于人们了解道教养生术的有关内容,澄清人们对气功的种种误解和迷惑,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导引行气--激发体内生命力的捷径导引,又称“道引”。

道家养生十二式

道家养生十二式

道家养生十二式道家养生,注重平衡身心,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道家养生理念中,有十二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第一式:顺应自然。

道家认为人体与自然息息相关,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如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以此调养身体,保持健康。

第二式:饮食调理。

道家养生强调饮食调理,主张清淡饮食,避免油腻和过饱,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平衡。

第三式:运动养生。

道家提倡适量运动,如太极、气功等,以柔和的方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第四式:调节情绪。

道家认为情绪波动会影响身体健康,建议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消沉,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第五式:养生保健。

道家养生注重预防和保健,倡导每日锻炼身体,保持规律作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第六式:睡眠养生。

道家认为充足的睡眠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晚上十点前入睡,早晨五六点起床,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第七式:精神修养。

道家强调修身养性,注重修炼内心,修养精神,保持心境平和,远离烦恼和纷扰,保持身心平衡。

第八式:适度劳逸。

道家认为适度的劳动可以锻炼身体,但过度劳累会伤害身体,建议工作之余适当休息,保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第九式:戒除不良习惯。

道家主张戒除不良习惯,如抽烟、酗酒、熬夜等,有害身体健康的行为,要及时改正,保持身体的清净。

第十式:调理气血。

道家认为气血畅通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建议通过调理呼吸、锻炼身体、保持情绪稳定等方法,促进气血运行,保持身体健康。

第十一式:保持心态年轻。

道家认为心态年轻是延年益寿的关键,建议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

第十二式:与自然共生。

道家养生强调与自然共生,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身心健康。

道家养生十二式是一套综合性的养生方法,涵盖了饮食、运动、情绪、睡眠、精神、劳逸等多个方面,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道家长寿秘方:十养-有来医生

道家长寿秘方:十养-有来医生

道家长寿秘方:十养-有来医生2017-05-12 17:10道家的养生之道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因而成为道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道教的“十养”,即:养身、养神、养体、养气、养心、养智、养德、养品、养福、养寿十个方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运动养身:道教讲究“性命双修”。

“养身”之法应以动为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通过经常运动,既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更可使筋骨强健,气血顺畅,解郁散滞,增强免疫力,防病于未然。

二、静坐养神:道教修炼养生学讲究“形神并练”,养生之道认为“以动养身,以静养神”,静则天地宽,情绪稳定,心静神明。

一般人在生活中,养神重在绝视听,除杂念,通过静坐修炼,达到无物、无我。

三、少食养体:这里所说的养体,与“养身”的概念不同,是指身体的胖瘦适中,保持标准体重。

道教修炼者认为,“神清才能体健”,“养体”与“养神”的关系密不可分。

对于一般人来说,提倡“进食八分饱”。

四、寡言养气:道教修炼强调“三圆”。

即:节欲者精圆,少言者气圆,息虑者神圆。

一般人阅历较丰富,有些人容易多话,甚至“仗义执言”,这样不好。

须知“开口神气散”,话多不利于养气,该言则言,可言可不言者,则不言或少言为好。

若因言语不当而与人引起争执,就不好了。

五、读书养智:从小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合理用脑,博览群书,既可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鲜事物,又能培养和保持智力,防止脑力衰退,这也是自娱妙法。

六、诗词书画养性:诗词书画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项目,更具有奇妙的修心养性作用。

因为在进行诗词书画创作(或练习)时,要求专心致志,百念不生,心不他用,这样才能构思、创作出好作品。

古今有很多书画、诗词大师,都是长寿百岁的人。

七、劳作养德:人切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应该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和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在劳作中得到锻炼,又能愉悦心情,发挥余热,从而赢得社会的敬重和家庭成员的爱戴,促进家庭的和谐。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道家十大养生方法是道家传统的保健保养方式,是继承和传承了中国古代养生文化,与中医和太极拳等养生技术相互配合,达到身体健康和长寿的效果。

以下是关于道家十大养生方法的10条详细描述:1. 静坐养神:道家养生讲究调整身心,静坐养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静坐养神的核心在于调整呼吸和意念。

通过静坐培养身心平衡和内心安宁,让身体得到放松,达到治疗和调养身体的作用。

2. 五禽戏:五禽戏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方式,它是一种用模仿禽鸟动作的方式进行的锻炼。

此举动可以调节呼吸,增强体力和呼吸系统的运动量,它适合中年人以上的人们,特别是为关节、肌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帮助。

3. 水疗:水疗就是利用水的热和冷来治疗身体的方法。

道家认为,水是五行之一,有通达经脉、排毒、活血、保健补肾等功效。

早晨起床用温水漱口,可以养肝护肾,低压,早上用凉水洗脸,可以养肺润肤,保持皮肤的湿度。

4. 行走静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忙碌和疲劳,行走和静坐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心疲劳,释放压力。

尤其是在户外行走,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

5. 古琴演奏: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既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也可以作为养生的一种手段。

古琴演奏需要注重身心的调整和呼吸的协调,有调理心情、降低血压、安定情绪等好处。

6. 药膳调理:药膳是兼有保健保养功效的食物,它可以滋养和修复身体,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药食同源的理念不仅仅是滋补身体,还包含了精神层面的养生观念,如快乐、幸福、思考和修行等。

7. 医理养生:道家的医理养生认为,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和生活的质量是由四个因素决定的:先天质量、后天环境、饮食习惯和修行养生。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身体和修行强化个人的内部心态,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生命延续。

8. 按摩推拿:指用手的力量,按摩、揉捏、推拿、瘦脸等手法配合如针灸、耳穴按压、拔罐、火罐等方式对人体的经络、穴位以及软组织等进行按摩,来达到平衡人体气血,调整人体器官机能的保健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道家养生,是追求身心的和谐与平衡的一种生活方式,旨在通过修炼身心,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道家养生方法极其丰富多样,从饮食、运动到心理调节,皆有独特之处。

本文将介绍十种道家养生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一、静坐冥想静坐冥想是道家养生的基础方法之一。

通过坐定闭目,专注于自身的呼吸以及内心的平静,可以增强身心的稳定性,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每天坚持静坐冥想,对于保持身心的平静与内心的宁静非常有益。

二、养生食物在道家养生中,养生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道教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推崇清淡、纯净的食物。

如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等,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维持身体的健康。

三、太极拳太极拳是道家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太极拳注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强肌肉和关节的柔软度,同时调和体内的阴阳能量,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四、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具有道家特色的养生健身运动。

它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包括虎、鹿、熊、猿、鸟。

通过练习五禽戏,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平衡力和协调能力,同时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五、听音乐音乐有着独特的魅力,可以调动人的感情和情绪,舒缓身心。

道家养生中,特别推崇以自然风景、清幽宁静的音乐为主,如山水画、古琴音乐等,能够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疲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六、修炼道德道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

要想养生,首先要修心养性,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善良,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七、心理调节道家养生方法还包括心理调节。

道教注重心灵的平和与宁静,通过调节自己的思维方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

例如通过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进行呼吸调节等,有效缓解压力,提高抵抗力。

八、戒除毒品道家强调“戒欲”,包括戒除身体和心灵两方面的毒素。

其中,戒除毒品是道家养生的基本要求之一。

道家养生秘笈

道家养生秘笈

道家养生秘笈:十二段锦歌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摇天柱。

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

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

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修炼方法:第一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方法:盘腿坐在蒲团(或大方凳或床上)上,轻闭两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轻细无声)10分钟。

坐姿要求身体正直(脊梁挺直,腰不可软),身不可向后倚靠。

注:握固,气功修炼中,手的一种姿态。

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静思:是静思息虑,神不外驰。

第二段锦: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方法: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有固齿的功能。

“昆仑”即指头部,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此时两手掌心紧掩耳门)。

呼吸9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与叩齿同时做)。

第三段锦: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方法:上式毕,呼吸9 次。

放下所叉之手,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弹在后脑上,状如击鼓(此即气功术语之“鸣天鼓”),左右指同时弹击24次。

第四段锦:微摆摇天柱。

方法: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也随之左右摇摆,各24次。

注:天柱就是后颈,颈椎统称“天柱骨”。

第五段锦: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方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使生津液,然后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要汩汩有声。

注:神水——津液;赤龙——舌。

第六段锦: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方法:吸气一口,停闭不呼出,两手互搓至发热,急分开摩擦背后“精门”,一面摩擦一面呼气,反复练26次,做完后收手握固。

注: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肾腧。

第七段锦: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道家养身十法

道家养身十法

道家养身十法展开全文道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虽然人类的身体状况会变化,生存环境也在不断改变,但有些养生的方法却是不变的真理。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2、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

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3、气以行血血以补气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

相火旺,真阳耗。

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

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

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4、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

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

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

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

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

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5、动生阳静生阴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

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

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6、不能盲目补气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

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7、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

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

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著天地的精华。

8、顺应自然是养生的境界一个人生下来,他的命运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数的。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道家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调养身心,延年益寿。

在道家养生理念中,有许多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延缓衰老。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道家养生的二十种方法吧。

1. 饮食调理,道家养生强调饮食调理,主张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食肉类和油腻食物。

2. 定期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增强体质,道家主张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3. 调节情绪,道家认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建议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情绪波动。

4.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道家养生强调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5. 饮食药膳,道家药膳烹饪注重食材的搭配和烹饪方法,有利于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6. 气功养生,道家气功练习有助于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7. 禅修养生,通过禅修可以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有助于减轻压力,平衡身心。

8. 身心调和,道家养生注重身心调和,提倡修身养性,保持内心平和。

9. 保持愉快心情,道家认为愉快的心情有助于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10. 避免过度劳累,道家主张适度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对身体造成损害。

11. 饮食节制,道家养生主张饮食节制,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适量。

12. 心静自然,道家养生强调心静自然,保持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13. 饮食清淡,道家饮食清淡,少食多餐,有助于调理身体,保持健康。

14. 调理气息,通过调理呼吸,保持气息顺畅,有助于调和身体机能。

15. 调理五脏,道家养生强调调理五脏,保持五脏和谐,有助于身体健康。

16. 沐浴养生,道家养生主张定期沐浴,有助于清洁身体,保持健康。

17. 定期按摩,道家养生认为定期按摩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身体健康。

18. 饮食清洁,道家强调饮食清洁,避免食物中毒,保持身体健康。

19. 心态平和,道家养生注重心态平和,保持内心宁静,有助于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养生十一大秘诀
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

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至元代祖师创立道教龙门派,经十二代传到牛金宝。

道家养生功以收心求静为基础,这叫做修性;以养精固本为归宿,这叫做养命。

修性必须落实到养命之上,故此功称为性命双修养生功。

道家养生主要在于以下11个方面。

1、“大德必得其寿”:养生名言。

孔子在《中庸》中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

”意即: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才可获得高寿。

其理在于,讲道德,重仁义,不谋私利,不患得患失,有利于心志安定,气血和调,使人体的生理活动按正常规律进行,从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

《素问·上古天真论》:”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2、“省嗜欲”:道家养生名言。

即节制欲念。

以为“省嗜欲”为老子“虚静恬愉”的核心。

《淮南子·精神训》“气血者,人之华也。

而五脏者,人之精也。

夫血气所专于五脏而有外越,则胸腹充而嗜欲省矣,胸复充而嗜欲省,则耳清,听视达矣。

”“使耳目精明玄达而无诱慕,意志虚静恬愉而省嗜欲,五脏定宁充盛而不泄,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则所以修得生也”,必获高寿。

相反,耳目沉溺于五音六色,则神驰精耗损寿,“耳目淫于声色
之乐,则五脏摇动而不定矣。

五脏摇动而不定,则气血滔荡而不休矣。

气血滔荡而不休,则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矣。

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则祸福之至,虽如丘山,无由识之矣。

嗜欲者,使人之气越,而好悟者,使人之心劳。


3、“百药律”:道家戒律。

《玄都律文》载治“百病律”百病之百药。

如行宽心和是一药,起居有度是一药,近德远色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尊奉老者是一药,恬淡宽舒是一药,恬淡无欲是一药,仁顺谦让是一药,好生恶杀是一药,廉洁忠信是一药,除情去爱是一药。

“百病律”、“百药律”皆以疾病医药为喻,举百种有害于养性者为病;列百种有助于养生者为药,并谓“人有一善,心定体安;人有十善,气力强壮; 人有二十善,身无疾病;修积千善,则成仙人。

”相反,“人有一恶,心劳体烦;人有十恶,血气虚赢;人有二十恶,身多疾病。

”《三元延寿参赞书》卷三亦谓“一德之修,又所以培三元之寿。

”其戒律有不少宗教善恶之说,但某些有关道德修养的规定,与修身养生紧密联系起来而成为道教养性之道。

4、“四少”:道家养生要论。

“四少”有益养生。

《摄生要语》:“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5、“五难”:道家养生要论。

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
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

”意在过分追求名利,狂欢暴怒,贪恋淫声美色,浓酒肥肉膏梁厚味不断,过于伤神思虑,人有此五者,则难以养生。

6、“五宜”:道家养生要诀。

《摄生要语》:“发宜多栉,齿宜多叩,液宜常咽,气宜清砾,手宜在面,此为修昆仑之法。

”《孙真人卫生歌》:“发宜常梳气宜炼,齿宜频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指摩常在面。


7、“六物汤”:道家养生方法。

指防止目疾的六种方法,即少读书,减思虑,专心内视,简外观,晨晚起,夜早眠,喻称“六物扬”,战国宋人阳里子传世,后世世相传。

凡患目疾者,用此方修之,非但明目,乃亦延年。

8、“十魔军”:道教养生要论。

十种伤身事。

《摄生要语》:“十魔军最要提防,一欲,二愁,三饥渴,四触爱,五睡眠,六怖畏,七疑悔,八嗔恚,九利养虚利,十自高慢人也。

”善养生者,当须避此“十魔军。


9、“十二多”:道家养生要论。

十二种太过伤身事。

与“十二少”相对,《小有经》:“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瘦,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脏,多愁则伤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想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述不治,多恶则焦煎不欢。


“十二少”:十二种少有益养生者,与“十二多”相对。

《小有
经》:“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

行此士二少,养生之都契也。


10、“十三伤”:道家养生要论。

十三种伤身者,《抱朴子内篇·极言》:“才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悲衰憔悴,伤也;喜乐过差,伤也;汲汲所欲伤也;久谈言笑,伤也;寝息失时,伤也;挽弓引弩,伤也;沉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跳走喘乏,伤也;欢呼哭泣,伤也;阴阳不交,伤也。

”养生者当知伤身而避之。

否则,积伤至尽则早亡,早亡非道也。

11、“二十八禁忌”:道家养生论、二十人种日常养生禁忌。

《神仙图》:“禁无施精,寿命夭;禁无大食,百脉闭;禁无太息,精漏出;禁无久立,神倦极;禁无大温,消骨髓;禁无大饮,膀胱急;禁无久卧,精气斥;禁无大寒,伤肌肉;禁无久视,令目朦;禁无久语,舌枯渴;禁无久生,令气逆;禁无想食,伤五气;禁无喙唾,失肥汁;禁无喜怒,神不乐;禁无多眠,神放逸;禁无热食,生病结;禁无出涕,令涩渍;禁无大喜,神越出;禁无远想,劳神气;禁无所听,聪明闭;禁无食生,害肠胃;禁无激呼,惊魂魄;禁无酒醉,伤生气;禁无哭泣。

神悲戚;禁无五味,伤肠胃;禁无久骑,伤筋络。

二十八禁,天道忌。

不避此忌,行道无益。


房中补益:《仙经》曰:令人长生不老,先与女戏,饮玉浆。

玉浆,口中津也。

使男女感动,以左手握持,思存丹田,中有赤气,内黄外白,变为日月,徘徊丹田中,俱入泥垣(丸)。

两半合气一团,闭气深内勿出,但上下,徐徐咽气,情动欲出,急退之,此非上士有志者不能行也。

其丹田在脐下三寸,泥垣(丸)者,在头中,对两目直入内,思咋日月,想合径三寸许,两半放形而一,谓日月相翕者也。

虽出入,仍思念所作者勿废,佳也。

男女俱仙之道,深内勿动,精思脐中赤色大如鸡子形,乃徐徐出人,情动乃退……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有颜色,无疾病,若加以药,则可长生也,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强者,一月一泄。

凡人自有气力强盛过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生痈疽。

若年过六十而有数旬不得交会,意中平平者,自可闭固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