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采矿学I》教案18采矿方法选择

合集下载

采矿教育课程设计

采矿教育课程设计

采矿教育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采矿的基本知识,包括采矿的历史、采矿的方法、矿物的加工和利用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采矿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掌握主要的采矿方法。

2.分析矿物的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矿物鉴定。

3.解释矿物加工和利用的基本原理,了解矿物加工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采矿的基本概念和历史、采矿的方法、矿物的加工和利用、矿物加工的影响。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采矿的基本概念和历史:介绍采矿的定义、发展历史和现状。

2.采矿的方法:介绍地表采矿、地下采矿和海底采矿的方法和原理。

3.矿物的加工和利用:介绍矿物的加工方法,如破碎、筛分、浮选等,以及矿物的利用途径。

4.矿物加工的影响:介绍矿物加工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讨论法:用于讨论采矿行业的现状、问题和挑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采矿案例,让学生了解采矿的实际操作。

4.实验法:进行矿物鉴定和加工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采矿学基础》2.参考书:采矿工程手册、矿物加工工程手册3.多媒体资料:采矿工程视频、矿物加工视频4.实验设备:矿物鉴定设备、矿物加工设备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来评估。

2.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通过作业的质量和按时提交情况来评估。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通过考试的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规定了教学进度、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等。

华北理工《采矿学I》教案15大直径深孔爆破、阶段出矿、阶段充填采矿方法

华北理工《采矿学I》教案15大直径深孔爆破、阶段出矿、阶段充填采矿方法

变化幅度不大,矿体内含多层夹石。

该矿床为第四系覆盖之下的隐伏矿体,地表仅见少许露头。

第四系厚度一般60m〜130m,由北向南有变厚趋势。

矿体围岩主要为成分比较简单、变质较浅的变粒岩、片岩和经受不同程度混合岩化作用而形成的混合岩、含铁石英岩等。

司家营铁矿南区处于滦河冲积扇及滦河河漫滩阶地上,地面标高15m〜20m,矿区内村庄较多。

铁矿床隐伏于第四系之下,第四系厚度100~120m°矿区地下水丰富,绝大部分赋存于第四系地层中。

地下开采方式采用充填采矿方法、采用自下而上的开采顺序等有效措施后,可减小地下开采对第四系和地表的影响,解决了上述困扰南区开发的难题。

三、矿块结构参数盘区沿矿体走向布置,长120m,宽为矿体水平厚;阶段高度IOOm,间柱宽度20m。

盘区内矿块沿走向布置,矿块长度50m,宽度25m,高度Ioom,每个盘区沿矿体走向方向上布置2个矿块,垂直矿体走向方向布置矿块数根据矿体厚度确定。

大直径深孔爆破、阶段出矿、阶段充填采矿方法标准矿块图四、采准切割工作主要采切工程:出矿巷道、装矿进路、堑沟拉底巷、凿岩碉室、凿岩碉室联络道、通风天井、溜井等。

通风天井采用脉外布置,上下盘各布置一条,沿走向间距120m,倾角46°,下盘通风天井由出矿水平至回风水平,长度82m,上盘通风天井由运输水平至凿岩水平,长度136m,通风天井从穿脉运输巷、出矿水平穿脉巷施工。

矿石溜井布置在间柱中,长度25m,沿穿脉运输巷布置,间距约100m,下盘矿石回收溜井长度100m。

出矿水平沿脉巷采用脉外布置,距矿体20m。

穿脉巷沿走向间距120m,。

出矿巷道沿走向布置,四个矿块共用一条出矿巷道,出矿巷道间距50m,从出矿巷道施工装矿进路。

出矿水平沿脉巷与采区斜坡道相通。

凿岩中段即为上个中段的出矿水平,盘区凿岩水平穿脉巷、凿岩嗣室等布置在上中段出矿水平底部结构下方。

凿岩水平穿脉巷沿走向间距120m,由沿脉巷施工,从穿脉巷中开掘凿岩碉室联络道,从联络道中施工凿岩碉室。

采矿课程设计

采矿课程设计

采矿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采矿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对采矿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采矿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掌握采矿工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3.了解采矿工程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题;2.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和处理信息;3.能够进行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对采矿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过程。

具体安排如下:1.导言:介绍采矿工程的定义、作用和意义;2.采矿方法:讲解露天采矿、地下采矿、海底采矿等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3.采矿工艺:介绍采矿工程的基本流程,包括勘探、设计、开采、选矿等环节;4.关键技术:讲解采矿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如岩土工程、矿山机械、矿山安全等;5.我国采矿工程现状与发展:介绍我国采矿工程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前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采矿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过程;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采矿工程的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案;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采矿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采矿工程的实际应用;4.实验法:安排实地考察或实验室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矿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采矿工程教材,如《采矿工程概论》;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如《现代采矿技术》;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采矿工程;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如模型、仪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矿过程。

华北理工《采矿学I》习题库及解答

华北理工《采矿学I》习题库及解答

《采矿学I》习题库1、矿石、废石、围岩的概念。

2、矿体、矿床的概念。

3、品位的概念。

4、矿石和围岩有哪些对矿床开采有影响的性质?它们对矿床开采各有些什么影响?5、矿石的坚固性6、矿石的稳固性7、结块性8、氧化性和自燃性9、含水性10、碎胀性11、碎胀系数12、金属矿石的种类13、矿体按厚度如何分类?按倾角如何分类?14、矿体厚度的概念。

15、阶段、矿块、盘区、采区的概念。

16、阶段高度。

17、阶段斜长。

18、金属矿床开采的顺序、步骤?采准工作量的大小如何表示?这些指标有何实际意义?19、三级储量如何划分?20、相邻矿体开采时注意哪些事项?21、矿石损失贫化的概念,损失贫化在矿床开采中有什么意义?22、矿块采准23、切割工作24、回采工作25、矿石损失的原因?26、矿石贫化的原因?27、废石混入率、矿石贫化率的概念?28、矿石贫化率和废石混入率二者的区别?29、开采某铁矿床,已知条件如下:矿块工业储量,Q=84,OOOt矿块工业储量品位,5α=60%;从该矿块采出的矿石量,T=80,OOOt采出矿石品位,a=57%;混入废石品5位,a口15%。

试求:(1)废石混入率;(2)矿石回采率;(3)矿石贫化率;(4)金属回收率。

30、矿床开拓的概念?31、矿床开拓方法分类依据是什么?32、举例说明联合开拓法(列举2种方案),在什么条件下适用?33、平嗣开拓法34、斜井开拓法使用条件35、脉内斜井开拓法36、下盘斜井开拓法37、竖井开拓法的适用条件38、下盘竖井开拓法39、上盘竖井开拓法40、侧翼竖井开拓法41、斜坡道开拓法42、联合开拓法43、平洞与井筒(竖井与斜井)比较有哪些优缺点?44、斜坡道与其它主要开拓巷道比较有哪些优缺点?45、竖井开拓有几种方案,适用在什么条件下使用?46、选择主要开拓巷道位置时应注意哪些基本原则?47、主要开拓巷道位置选择时应注意哪些主要因素?48、什么叫移动带、崩落带?49、什么叫移动角、崩落角?50、作图题:某矿体赋存地表以下,埋藏深度240米~0米,倾角75°,平均厚度10米,下盘为几层与矿体倾角相同,层状产出的岩层,第一层片岩,厚8米,含水,中等稳固;第二层片麻岩,厚10米,稳固致密;第三层角闪岩,厚16米,稳固;其下是稳固致密的花岗岩,表土层厚10米;上盘为片麻岩,稳固。

华北理工采矿学I课程重难点及考点剖析

华北理工采矿学I课程重难点及考点剖析

采矿学I课程重难点及考点剖析一、课程重点1、基本概念(1)矿石、废石(2)矿岩物理力学性质(3)矿床分类(4)地下开采的一般步骤2、矿床开拓(1)矿床开拓相关概念(矿床开拓、主要开拓巷道、辅助开拓巷道)(2)单一矿床开拓(3)联合开拓(4)主要开拓巷道的比较(5)开拓方法的选择3、采矿方法(1)采矿方法分类(2)空场采矿法各采矿方法结构参数、采切工程、回采工艺(3)崩落采矿法各采矿方法结构参数、采切工程、回采工艺(4)充填采矿法各采矿方法结构参数、采切工程、回采工艺、充填工艺(5)采矿方法选择二、课程难点1、基本概念(1)矿石与废石之间的关系,矿石品位的理解和掌握(2)矿岩稳固性对矿石开采的意义,稳固性的划分(3)矿床分类对开采的意义(4)开拓、采准、切割、回采各个过程之间的关系,回采过程包括的三大主要作业2、矿床开拓(1)矿床开拓、主要开拓巷道、辅助开拓巷道的概念理解与掌握(2)单一矿床开拓的方法,以及选择单一开拓方法的依据、条件(3)联合开拓的方法及应用条件(4)主要开拓巷道的比较(5)开拓方法的选择3、采矿方法(1)采矿方法分类的依据,对地压管理的理解(2)常用的空场采矿法种类,各空场采矿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各采矿方法结构参数、采切工程、回采工艺(3)常用的崩落采矿法种类,各崩落采矿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各采矿方法结构参数、采切工程、回采工艺(4)常用充填采矿法种类,各充填采矿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各采矿方法结构参数、采切工程、回采工艺、充填工艺(5)采矿方法选择三、考点剖析本课程研究地下金属(非金属)矿床开采的工艺理论与技术问题,既有较强的理性系统性,又有鲜明的工艺技术针对性。

课程以“开采工艺”为主线,主要针对地下开采的基本概念、矿床开拓、采矿方法三大内容建立理论教学体系。

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互为依托,主要体现在:基本概念部分涵盖了矿床的基本特征、开拓的基础内容、采矿方法的基础内容等相关知识,阐述了矿床开采的一般步骤,指出了开拓、采准、切割、回采(充填)的地下开采时空顺序;矿床开拓部分以基本概念为依托,论述了开拓对回采的重要性;采矿方法是地下开采的重点和难点,以前述知识为基础,重点讲解不同矿体条件下的不同开采工艺。

华北理工《采矿学I》教案07采矿方法分类及空场采矿法中的全面法、房柱法和浅孔留矿采矿法

华北理工《采矿学I》教案07采矿方法分类及空场采矿法中的全面法、房柱法和浅孔留矿采矿法

矿柱的回采条件,用充填料将矿房充填后,再用其他方法回采矿柱(而后充填或随后充填)。

二、空场法的基本应用条件矿石围岩稳固,采矿区在一定时间内允许有较大的暴露面积。

这类方法在我或应用的最早最广泛。

应用较广泛的有:全面采矿法、房柱采矿法、留矿采矿法、阶段矿房法、全面采矿法和房柱采矿法。

除房间矿柱的留法不同外其他均相同。

第二节全面采矿法一、适用条件及特点1、适用条件在薄和中厚(小于5-7m)的矿石和围岩均稳固的缓倾斜(倾角一般小于30°)矿体中,应用全面采矿法。

2、特点特点:工作面沿矿体走向或沿倾斜全面推进,在回采过程中将矿体中的夹石或贫矿(有时也将矿石)留下,呈不规则的矿柱以维护采空区,这些矿柱一般作永久损失,不进行回采。

个别情况下,用这种采矿法回采贵重矿石,也可不留矿柱,而用人工支柱(混凝土支柱、木垛及木支柱等)支撑顶板。

二、结构和参数1、开采水平或微倾斜矿体将井田划分为盘区,工作面沿盘区全宽向其长轴方向推进。

盘区宽度:●自行设备运搬,200~300m;●电耙运搬,80~150m盘区间留设矿柱,矿柱宽度10~15到30~40m。

2、开采缓倾斜矿体将井田划分为阶段。

阶段高度:15~30m;阶段斜长:40~60m;阶段间留设矿柱2~3m。

三、采准与切割工作掘进阶段运输巷道,在阶段中掘1-2个上山,作为开切自由面;在底柱中每隔5-7m 开漏口;在运输巷道另一侧,每隔20m布置一个电耙纹车硐室。

四、回采工作回采工作自切割上山开始,沿矿体走向一侧或两侧推进。

矿体厚度小于3m时,全厚一次回采;矿体厚皮大于3m时,以梯段工作面回采(图15-3)。

当矿体厚废铰小时,一般采用电耙运搬。

矿体厚度较大且倾角又很小时,可采用无轨自行设备运搬矿石。

运距小于200-300m,采用载重为20t或更大的护运机,运距更大时,采用载重量20-60t自卸汽车和装矿机配套。

根据顶板稳固情况,留不规则矿柱支撑顶板。

五、评价优点:采矿方法结构简单,回采工艺简单安全,通风条件好,矿房生产能力高厚矿体可形成大型机械化。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基本的采矿方法及其适用条件;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采矿方法对环境的影响;3. 学生能够概述我国采矿工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采矿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采矿过程中的问题;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采矿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采矿原理,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自然资源的兴趣;2. 增强学生对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采矿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可能对采矿方法的具体应用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采矿方法基本原理:介绍采矿的定义、目的和基本过程,包括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的原理及适用条件。

教材章节:《地理》初中版第四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一节“矿产资源的利用”。

2. 常见采矿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不同采矿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依据。

教材章节:《地理》初中版第四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二节“采矿方法及其影响”。

3. 采矿与环境的关系:探讨采矿活动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措施。

教材章节:《地理》初中版第四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三节“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

4. 我国采矿工业现状与未来:介绍我国采矿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地理》初中版第四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第四节“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际采矿案例,设计简单的采矿方案,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采矿学》教学大纲

《采矿学》教学大纲

《采矿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采矿学英文名称:Mining Science课程编号:020011140课程性质:选修学分/学时:3/48。

其中,讲授44学时,实验2学时,实训2学时适用专业:采矿工程任课学院、系部: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一、课程简介课程定位:《采矿学》是采矿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讲授煤矿开采基本知识,生产系统,巷道布置,采区设计等内容。

该课程是涉及采煤方法,巷道空间布置,矿井高效生产等知识体系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坚持“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要求,讲授我国能源开发形势,煤矿工人“乌金”精神,落实“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上“忙起来”,在学习效果上“实起来”。

课程内容:本课程重点介绍现代化矿井的采煤方法、准备方式、开拓方式、采区设计矿井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简单介绍深矿井开采、煤的地下气化及露天开采知识。

其中,采煤方法、准备方式与井田开拓是本课程的重点;建立井下开拓、开采系统的空间概念是本课程的难点。

学习成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采煤方法、采煤工艺和回采巷道布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准备方式与采区设计的基本理论及主要方法;(3)矿井开拓及矿井开采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

同时,让学生了解:(1)露天开采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2)采矿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

为学生今后从事采矿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及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先修课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煤矿地质学、矿山测量学、岩体力学与工程、井巷工程等。

二、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17版)》,《采矿学》课程教学目标对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见表1。

表1 课程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注:表中“H(高)、M(中)、L(弱)”表示课程与各项毕业要求的关联度。

三、学习目标与教学环节《采矿学》课程采用国家“九五”规划教材,以“采煤方法、准备方式、井田开拓和矿井其他开采方法”为主线,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开采技术经济条件
开采技术经济因素:
⑴地表是否允许陷落:
地表是否有河流、湖泊、铁路干线、主要建筑物等。

若有,则不宜采用崩落法和采后崩落采空区的空场法,可用充填法。

⑵加工部门对矿石质量的要求:
加工部门提出了最低工业品位时,就限制了采矿方法的贫化率数值。

因而影响到选择,限制了采矿方法的选择范围。

⑶技术装备及材料供应:
设备及材料直接影响到采矿方法选择,如选用无底柱就得有装运机、凿岩台车;如选用胶结充填法,就得有水泥。

⑷采矿方法要求的技术管理水平:
选择的采矿方法力求技术简单,工人易掌握,管理方便。

矿山工人技术人员不熟悉不掌握的采矿方法,应事先提出解决措施,或选用易掌握的采矿方法。

【本讲课程的小结】
本讲课程讲授了采矿方法选择的知识内容。

须对采矿方法的选择知识内容予以掌握。

【本讲课程的作业】
1、采矿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2、影响采矿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
3、采矿方法选择的方法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