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 环境保护教案
环境保护教育内容教案优秀7篇

环境保护教育内容教案优秀7篇环境保护教育内容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的意义,以及基本的方法。
2.理解标志和图示的意义,初步学会使用标志和图示。
教学难点:理解书中标志和图示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图示所表达的意思。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请幼儿进行口头小调查:我家的垃圾怎么处理。
2.材料准备:制作图表需要的材料,大书。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 . 请几位表达能力强的幼儿说说他们的调查结果,然后将他们的叙述记录下来,填入表中。
2 .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大书封面:今天我们要阅读的大书,题目是《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大家看看,封面上有哪些废旧的物品。
二、阅读大书1 . 封面请幼儿认真阅读封面,将他们发现的废旧物品,填入表中。
2 . 阅读第一页和第二页。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文字,图画和文字同时出现,用文字帮幼儿理解图画的信息。
3 . 阅读第三页。
图文共同呈现,教师朗读文字,请幼儿想想,这些废纸可以做什么?4 . 阅读第五页。
遮挡文字,教师请幼儿观察画面,说出这些是玻璃瓶,请幼儿想想,如果为这一页加上文字,可以写什么?(启发幼儿用第三页的句式,进行仿编)5 . 阅读第七页。
遮挡文字,教师请幼儿观察画面,说出这些是塑料瓶,请幼儿想想,如果为这一页加上文字,可以写什么?(启发幼儿用第三页的句式,进行仿编)6 . 阅读第九页。
遮挡文字,教师请幼儿观察画面,说出这些是易拉罐,请幼儿想想,如果为这一页加上文字,可以写什么?(启发幼儿用第三页的句式,进行仿编)7 . 阅读第四页。
翻到第三页进行小结,我们现在可以把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分成了四类,小朋友都想出了很多回收利用的好主意,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都告诉了我们哪些回收利用的办法。
(图文共同出现)看,人们可以用废纸制造什么呢?8 . 阅读第六页、第八页、第十页。
请幼儿看图说出废旧材料可以回收制成什么。
9 . 阅读第十一页。
在我们的小调查中,还有一样垃圾很重要,不能随意丢弃的,是什么呢?电池应该放到哪里?10 . 阅读第十二页。
环保教案高中生物

环保教案高中生物
年级:高中生
科目:生物
目标:
1.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2. 掌握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学会如何保护环境;
3. 激发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热情。
教学内容:
1.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2. 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
3. 节约能源和资源
教学活动:
1. 观看环保意识宣传片,讨论环保的重要性,并搜集一些环保意识的实例;
2. 分组讨论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的重要性,并在班级内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3. 观看节能灯、节水设备等节能器材的使用方法,并设计环保宣传海报。
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媒体形式展示环保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3.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评价方法:
1.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度:考察学生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创意发挥度:评估学生设计的环保宣传海报的创意性和实用性。
拓展活动:
1. 参与学校的环保志愿者活动;
2. 参观当地的环保展览或环保企业,了解更多关于环保的知识;
3. 自发组织环保宣传活动,鼓励身边的人一起参与环保行动。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生物与环境》教案【八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生物与环境》教案【八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爱好【教学重点】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预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
【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同学们谈一谈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后,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3、师:大家谈了自己看法,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实呢?大家说说要注重什么?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什么?三、阅读书种子发芽实验内容:1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提示:选大小差不多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每盒放入2-3颗绿豆,并垫纸巾。
2教师分发记录表,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实验报告。
3将对同学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1、学生认真完成种子发芽实验报告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和相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高中生物与环境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与环境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生物与环境
课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3.能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教学准备:
1.教材:《生物与环境》
2.教学工具:电子设备、PPT
3.教学资源:视频、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兴趣。
二、讲授(20分钟)
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讲解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人类发展的作用。
2.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介绍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环保措施。
三、示范(15分钟)
教师展示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并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环保行动,例如减少用塑料袋、垃圾分类等。
四、总结(10分钟)
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或调查任务,要求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出个人见解或建议。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还掌握
了一些实际的环保措施。
同时,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
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案例或实践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初中生物与环境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与环境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依存关系2. 掌握生物在环境中的适应和生存能力3. 培养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和行动教学重点:1. 掌握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适应能力2. 了解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策略3. 培养环保意识和行动教学难点:1. 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2. 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从而生存繁衍3. 培养正确的环保观念和实践教学准备:1. 教学备课2. 教学资料准备3. 教学实验器材准备4. 多媒体教学设备准备教学过程: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呈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 讨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3.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从而生存繁衍第二节:生物的适应能力1. 分析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策略2. 讨论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和方法3. 实地观察一些生物的适应能力,并进行相关实验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生物保护1. 讲解环境保护和生物保护的重要性2. 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和生物,如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3. 组织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教学作业:1. 观察周围的生物和环境,写一份观察报告2. 小组讨论,提出环境保护和生物保护的建议3. 家庭作业:整理家中的垃圾并分类回收教学反馈:1. 分组展示观察报告2. 学生自我总结和展示环保实践成果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着重强调环保和生物保护的重要性补充说明: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例、案例等,使学生更直观深入地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激发他们对环保和生物保护的积极性。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生态环境保护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教案(通用 1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述法四、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气象学家的预言是有科学根据的。
例如,英国《自然》杂志和《观察家报》于2004年披露了美国国防部专家组的一份报告。
该报告预测:气候变化可能演变成全球公害;未来20年气候变化将成为全球性灾难,如英国将会像西伯利亚那样寒冷,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将因遭遇严重干旱而出现粮食大幅减产。
又如,我国科学家2004年预言:未来大气的增温值将是20世纪的2至10倍;我国华北等地仍将保持继续变干旱的趋势;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部门之一。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1.全球气候变化2.水资源短缺3.臭氧层破坏4.酸雨5.土地荒漠化6.海洋污染7.生物多样性等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讲述〗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保护生态环境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导语】爱环境,才不会千⼭鸟飞绝,万径⼈踪灭,护环境,才可以明⽉松间照,清泉⽯上流;爱地球,才不会种⾖南⼭下,草盛⾖苗稀,护地球,才可以⽵⾊溪不绿,荷花镜⾥⾹,世界环境⽇,保护环境,愿你快乐。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班会⽬的: 让学⽣明⽩绿⾊学校并⾮绿化学校,⽽是环境友善学校。
通过班会培养学⽣的环保意识,认识破坏校园环境⾏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提⾼保护校园优美环境必须从我做起的⾃觉性。
认识到节约资源必须从我做起,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应注意减少污染,关注环境,关注⽣命,善待⾃然。
班会重点: 让学⽣真正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感受⼈地协调必要性。
班会⽅法: 把主动权交给学⽣,在⾃由轻松的氛围中体验意义。
班会准备 在校园内⾛⼀圈,认真观察饭堂、厕所、球场、草地及本班的教室、宿舍,检举有损校园环境的不良⾏为,看看我校在环境保护⽅⾯有哪些⼯作要做。
班会形式 讨论、看影⽚、快板、⼩品等 班会地点 布置会场:⿊板上⽤红⾊粉笔框写《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个⼤字和“初⼆⼋班主题班会”⼏个⼩字。
班会过程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初⼆⼋班祝全体⽼师同学幸福快乐,祝我们的校园永葆青春美丽⽆限)校歌 ⼆.主持⼈:⽼师,同学们:“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初⼆⼋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先让我们⼀起来看⼀下我们美丽可爱的校园。
(照⽚) 讨论:同学们你们可以列举校园美丽的地⽅吗? 三.校园很美丽,可是⼀些破坏校园环境的事情还是常常发⽣。
不知道下⾯这个⼩品你熟悉吗?会不会你也曾经这么做呢?⼤家⼀同观看由我们⼋班同学表演的⼩品《校园⾥的故事》。
看了⼩品,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讨论:让我们谈⼀谈⾝边的破坏环境现象吧。
⾯对这些不好现象,我们⼜该如何做? 四.为了保护我们美丽的校园,全班同学都⾏动起来了。
今天⼆组同学给⼤家带来了⼀段⾃编⾃唱的《保护环境歌》。
⼤家欢迎 劈劈拍;劈劈拍,⽵板打响唱起来, 要问我们唱什么?就唱环境怎样爱。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案精选6篇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案精选6篇为大家收集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2.通过调查、收集与分析资料,提高信息收集能力。
3.培养爱护动植物,保护生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难点:正确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爱国大熊猫暖暖的短视频,激发学习兴趣,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珍稀生物呢?(金丝猴、藏羚羊、华南虎、水杉、广西火桐、对开蕨等。
) 设疑:对于这些濒临灭绝的生物,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它们?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建立自然保护区多媒体展示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的`图片,提问:什么是自然保护区?(可以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通过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进而保护生物。
) 教师讲解明确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课前查阅的自然保护区相关内容。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还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教师补充: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展示资料卡:把濒危物种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
提问:这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作用?(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叫做迁地保护,能够对濒危生物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3.建立濒危种质库展示中国国家种质库内景,提问:我国建立了哪些种质库?他们有什么作用?(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作用: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颁布法律出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和文件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
提问:这些法律和文件资料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作用?同桌间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环境保护教案
光禄二中齐丽娜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资源现状和相应的保护措施,认识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以及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2.通过阅读教材和课外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获取、选择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破坏因素和相应的保护措施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了解我国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了解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渗透热爱自然的教育;通过认识保护自然的紧迫性,渗透责任感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破坏因素和相应的保护措施,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因为:
(1)了解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是进行保护的前提,而只有清楚破坏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因素,才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保护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是自然保护的重要内容。
(2)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分析能力。
(3)这部分知识内容之中,渗透着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教育。
2.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因为: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或省市)划出的加以保护的区域,用以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等。
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而且能使这些动植物得到良好
的繁衍和发展,另外也便于科学家们对于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进行研究,为引种、驯化等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种源。
所以,自然保护区有“资源库”之称,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重要手段。
3.“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破坏因素和相应的保护措施”知识的教学,由于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并且理解起来不是很难,造成教学中不容易吸引学生,所以是组织教学的难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思路:
1.上课之前,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并可根据教材内容作相应的材料扩展,以便正式上课时讨论交流。
2.正式上课时,教师可通过复习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对生态平衡的维持引入新课,提出“环境保护”的课题。
同时指出保护环境一方面要防止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要对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保护。
本节课主要研究对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3.对于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采用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方式进行。
学生讨论时,围绕三个问题进行:一是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二是我国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状况及破坏因素,三是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相应措施。
对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可以分开进行讨论,也可以同时进行讨论。
最后归纳出知识要点项目知识点具体内容(略)森林的保护森林对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提高全国森林覆盖率的指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具体措施草原的保护草原的三大功能草原植被的破坏因素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的措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我国野生生物资源的状况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和植物我国野生生物面临的危险我国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措施
4.对于“自然保护区”内容的教学,首先应从环境保护的总前提下,
提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植树造林、制定有关法律法规等都是环境保护的手段。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教学,可以从“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和“由国家划定”两个角度入手分析,给出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之后,可以由教师介绍或由学生列举一些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及本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并分析列举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这样一方面可以将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具体化,同时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保护自然是不是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实例(如森林的合理采伐、鱼塘的适量捕鱼等),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只要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就能够有效地保护自然。
5.总结时,教师要重申: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进行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更多的时候应该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
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出发来综合考虑环境的保护,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本课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节为全课程的结束篇,容易被忽视,教师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应从全书的高度上予以重视,按照生态学的观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生态学知识,学会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树立起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2.本节教学过程中,学生讨论的内容很多,并且讨论内容的范围很广,学生讨论时可能会有一些与教材内容相距较远的内容,教师不应简单地否定,而应以参与讨论的平等身份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的讨论,最后归纳出知识内容的要点。
3.本节教学中,观点和情感教育的内容很多,有很多用于情感和观点教育的素材,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同时避免简单地灌输,而应在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进行渗透。
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则在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基础上,还要作为结束语明确地提出
来,并应指出,这是每一个现代人都应有的意识。
小资料
一、自然保护区:
自1872年美国首创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国家黄石公园以来,各国竞相效法。
据我国国家环保局1989年环境年报初步统计,截止1988年底,全国各类自然保护区已达606个,面积超过国土的3%。
1990年9月,国务院又批准建立我国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
至1990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数量上又增加61个。
截止1994年,已有自然保护区762个。
二、北京濒危动物保护中心:
北京濒危动物保护中心暨北京青少年动物保护教育基地是全国拥有野生动物品种最丰富的迁地保护中心。
这里有山地生态区、荒漠生态区、湿地生态区、森林生态区……。
这里饲养着许多“落难”的动物,它们都有一段共同的遭人类捕杀的悲惨经历,如今它们自由地栖息在这新家园里。
保护中心有一处散布着十余块墓碑,这是灭绝动物的墓区。
墓碑上镌刻着一个个近百年内刚刚灭绝了的野生动物:旅鸥、袋狼、巴厘虎、高加索野牛、冠麻鸭等等。
它们的覆灭无不是由于人类过度掠夺、破坏自然资源、污染生存环境、打破生态平衡所致。
作为占据生物圈统治地位的人类已经意识到了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模式、道德准则和消费观念的时候了。
三、我国的自然保护法规:
1982年8月23日海洋环境保护法
1984年9月20日森林法
1985年6月18日草原法
1986年3月19日矿产资源法
1986年6月25日土地管理法
1986年7月1日渔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