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沧海《谎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谎言高沧海一切要从夏至的丈夫说起。
夏至的丈夫是一名生意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在四十七岁又零十天的一个黄昏,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客死他乡。
噩运当头,夏至第一个接到了消息。
就在那天黄昏还早些时候,丈夫还和夏至通过电话,他说平安抵达,莫念。
她则告诉他,妈才吃了一碗大米粥,还吃了一块甜瓜,现在正在看动画片,安静安详,勿念。
妈是丈夫的妈,早年丧夫,只守着这一个独子。
老来瘫痪在床,全凭夏至照料。
夏至悲痛震惊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瞒住这可怜的老太太,这能要了她的命。
托了借口,处理完丈夫的身后事,夏至回家来。
夏至的样子憔悴且衣裳显宽,摇摇晃晃,精神恍惚,老太太十分诧异,你这是怎么了?夏至抱住老太太,好一番号啕大哭。
她说,妈,你那好儿子,不要我了!夏至哭哭啼啼,时至今日,她也不再瞒老太太了,她这几天就是在交涉这件事。
她已被老太太的儿子无情地抛弃了,嫌她年纪大了,不好看了,老太太的儿子在外面又重新有了一个家,重新有了一个女人,那个女人至少比他年轻二十岁。
老太太激动地拍着床板,畜生,畜生!老太太说,你给那个畜生打电话,让他来见我!换号了,打不通。
你去他那里闹!说是在上海,也有说在北京,隔这样远,哪里找他去。
老太太问夏至,姑娘,这么说,他真不要媳妇了?夏至点头。
他也真不要妈了?夏至再点头。
老太太哭着说,畜生啊,白眼狼啊!夏至轻轻拍着老太太的背,妈,你放心,还有我呢,你永远是我妈。
老太太说,权当我没养儿子了,丢人现眼!我去看望夏至。
夏至住在一个叫兰陵的地方。
兰陵是我可以想到的最美的城市,那里有一座国家公园,从夏至的门前伸展一条柳阴大道,一直通向兰陵国家公园的北门。
夏至撩开门上的珠帘子,她转头向屋里喊,妈,我同学来了。
桌上是一篮洗好的甜瓜,翠玉似的,老太太坐在床上招呼说,同学,你吃,你吃。
夏至说,老太太喜欢吃甜瓜,便以为天底下的人都喜欢吃。
她声音也不悄悄,也不怕老太太听见。
说完了笑,我便接了甜瓜,不客气地吃了。
五年级【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一、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1.1.欣喜(惊喜、甜蜜)吃惊(担心、疑惑)痛心(伤心、郁闷)欣慰(高兴)2.通过环境描写,写出了乌云蔽日的雷雨天气,以景写情表达“大老刘”在听孙子说劳动不辛苦时的痛心和难过。
3.(1)神态描写(2)呆住了:孙子本以为收麦子一件“容易事”,但当他真正下田收麦子后,不仅体验到了麦子的艰辛,从而感悟到爷爷的不容易,所以,一下子“呆住了”。
脸红了:爸爸妈妈看着儿子疲劳的样子,想到“大老刘”劳作艰辛,感到愧疚;爸爸妈妈为自己对孩子的娇生惯养而惭愧。
4.略(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2.卖面包的小女孩马海霞我被护士领着准备去八楼手术。
病房门口,一位小女孩把两大袋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
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临出门那一刻,他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我第二天清醒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去公司打理业务去了。
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这次她没有打哑语,而是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帮帮我吧。
”哎哟,原来她会说话!那昨天干吗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
她没有离开,依旧呆站在原地,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讨厌。
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第二天,我能下地自己走动了,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
“帮帮我吧。
”说完便立在原地,不待够五分钟她是不会离开的,但大家这次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是对她最大的冷遇。
我看不下去了,走到她面前说:“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做生意最忌讳强行推销的。
徐彩娥《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徐彩娥《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门徐彩娥敲门声渐渐远去。
这已经是第三通了。
清幽的天幕如海,深不可测,月挣扎了好久终于浮了上来,皎白的月光泼洒了满院,鸡舍、木犁、老柿树,都浸在寒凉里。
山子抬抬手臂,抻抻脖子,这才发觉浑身的零部件像生了锈的铁家伙。
他在院里站得太久,冻木了。
他其实很想立马打开大门。
平常日子,他家的大门总是敞开着的。
除了晚上,村里的人都不习惯关大门。
人出入无阻,鸡狗往来随意,不管是自家的,还是邻里的。
大门洞开,就觉得家跟整个村子是连通的,人跟整个世界也是连通着的,心里敞亮得很。
这敲门声还会再来的。
欠钱还债,天经地义,他也觉得盛强应当来敲这个门。
毕竟他拖欠人家的两万元已经三年了。
今年“五一”节盛强家就要娶儿媳妇了,这钱已经算进计划里了。
本来说好过年回来就还的,外出打拼三年,爹那场病的窟窿填得差不多了,怎么也轮着人家盛哥了。
想想人家也真是仗义,不沾亲不带故,一个村南一个村北,平时也没有什么来往,知道自己张不开嘴,盛哥愣是主动把两叠票子送过来,救了急,也救了命。
平头百姓,积攒这点钱不容易,却任着自己用了三年。
如今人家上门来了,自己连门都不敢开,唉……山子不觉流下泪来。
除了爹大病那年,他好久好久没有流泪了。
他觉得心里好受了点。
泪真是好东西,它能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心还是软乎的。
盛强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些郁郁,有些孤单。
暮色散淡,西山灰蒙蒙的阴影罩过来,盖住了所有的声息,没有人声,没有鸡飞狗跳声,整个村子像睡着了一样,静得让人心慌。
家家户户的大门紧闭着,透着寒意,人与人之间也仿佛隔了万水千山。
唉!他叹了口气。
这是一个小时前的事,盛强第三次敲响了山子家的大门,可是没有响应。
又给他发了信息,院里还是没有动静,家里明明亮着灯啊,是怕自己追债吗……山子不会吧?要么就是……盛强心里“咯噔”一下。
今年的蹊跷玩意儿太多了,新冠肺炎、封城、确诊、疑似、隔离、口罩、消毒……单听听这些词儿,心就一揪一揪疼得紧,胸口像给压上千斤巨石。
四年级【部编语文】部编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及解析

【部编语文】部编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及解析一、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回忆鲁迅先生萧红①夜里去看电影,施高塔路的汽车房只有一辆车,鲁迅先生一定不坐,一定让我们坐。
许先生,周建人夫人……海婴,周建人先生的三位女公子。
我们上车了。
②鲁迅先生和周建人先生,还有别的一二位朋友在后边。
③看完了电影出来,又只叫到一部汽车,鲁迅先生又一定不肯坐,让周建人先生的全家坐着先走了。
④鲁迅先生旁边走着海婴,过了苏州河的大桥去等电车去了。
等了二三十分钟电车还没有来,鲁迅先生依着沿苏州河的铁栏杆坐在桥边的石围上了,并且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悠然地吸着烟。
⑤海婴不安地来回地乱跑,鲁迅先生还招呼他和自己并排坐下。
⑥鲁迅先生坐在那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⑦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⑧“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⑨鲁迅先生从下午二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
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
从下午二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⑩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来管理家务)。
海婴这时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在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怀疑与学问》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题)

《怀疑与学问》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题)三、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怀疑与学问》,完成11-14题。
①“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奇的。
譬如在国难危险的时候,各地肯定有很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奇,不肯定牢靠。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观测。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牢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奇了。
④我们对于传奇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索,不应当随随意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由于它“是”;不信它,由于它“非”。
这一番事前的思考,不愿随意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我们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书是何时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依据?我们假设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考,因思考而辨别是非。
经过怀疑、思考、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
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意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须要步骤,就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现,怀疑精神也是基本条件。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散。
这样的脑筋永久是被动的,永久不能做学问。
只有经常怀疑,经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很多高校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熬炼出来的。
清代的一位高校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高校章句》,便问《高校》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知他《高校》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考试》阅读练习及答案

《考试》阅读练习及答案考试①一位教师到一所中学教数学,学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尖子生,很少有功课不好,所以他教起来得心应手,十分轻松。
②忽然有一天,班上的一位学生上课神不守舍,期中考试时数学考了20分。
他感到十分奇怪,全班只有他一人不及格且分数如此之低。
③他本着对他负责的态度找他谈话。
他对功课下降一事一问三不知。
于是他威胁说要找他的家长,学生急了,对他说:“我的父亲早就去世了,母亲在我五岁那年改嫁国外,我和祖母生活在一起。
请您不要告诉我的祖母,老师,她会很伤心的”。
④他十分同情他的遭遇,义务辅导他的功课,做他的家庭教师,一开始学生还不太愿意接受他的辅导,可在他的坚持下,他只好每天晚上在他的督促之下做作业。
他发再学生并不笨,两个月后,他的功课赶了上来,且一直保持得很好。
⑤后来,他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在他毕业那天,他收到了他的一封信。
信中写到:“老师,请原谅我对您的欺骗。
当年我的成绩下降是我故意造成的。
因为我没有爸爸,想从你们身上得到一些关怀和温暖。
但在三个男老师中,英语老师对我的成绩_____________;语文老师把我臭骂一顿,且罚站一小时;( )您关怀我的一切,( )帮我补功课,( )关心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于您没有放弃我,才使我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谢谢您,老师,您是我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⑥数学老师这才醒悟,并且吓出了一身冷汗。
在这次学生对老师的考试中,只有他一人通过了考试。
⑦不必去指责这位学生的动机,在生活中考试往往是无形的,它不像真正的考试一样用白纸黑字将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可以十分清楚地检验我们的得与失。
一些与人生有关的试题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可以找到答案,这有关于我们是否真诚与勇敢,是否充满爱心与伸张正义。
《考试》阅读练习:1、文中的“欺骗”指什么事?2、根据语境,文中的横线上可填入由四个字组成的恰当的词语?3、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为什么当数学老师了解事情真相后,“吓出了一身冷汗”?5、“在这次学生对老师的考试中,只有他一人通过了考试。
一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1.阅读理解。
早晨起来,我看见荷叶上有一颗珍珠。
这颗珍珠,又大又圆,又明又亮。
绿绿的荷叶像个碧玉盘,盛着这颗亮晶晶的珍珠,真好看。
微风一吹,它就滚动起来。
它一会儿滚到东,一会儿滚到西,像在荷叶上玩耍呢!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荷叶上的珍珠就不见了。
(1)课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有________句话。
(2)荷叶上的珍珠什么样?(3)太阳一出来,荷叶上的珍珠就不见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阅读短文。
骑牛比赛(节选)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bēi bèi)上,只(zhī zhǐ)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
只有一个骑手技艺高超,尽(jǐn jìn)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1)给短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这段话共有________句话。
(3)找出写骑手技艺高超的句子。
(4)这位骑手没有从牛背上摔下来,是因为________。
3.阅读鸟的叫声鸟的叫声不但十分美妙,而且能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
麻雀“叽叽喳喳”地叫,说明是睛天。
黄鹂“哩哩”地叫,天就会下雨。
布谷鸟“布谷、布谷”地叫,催促农民伯伯下田播种。
海鸥捕鱼时会发出阵阵叫声,渔民可以根据它的叫声发现鱼群。
(1)短文一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________句话。
(2)用“________”画出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
(3)根据短文内容选一选。
麻雀“叽叽喳喳”地叫,说明()A.要下雨了B.是晴天C.要刮风了(4)根据短文内容选一选。
农民伯伯可以根据()的叫声及时播种。
A.海鸥B.黄莺C.布谷鸟(5)鸟的叫声不但十分________,而且能给人们带来很多________。
(6)你还知道其他动物的叫声吗?写一写。
________4.阅读理解。
春娃春天是个娃娃,喜欢图画,喜欢音乐。
他走过树林,给树林涂上了嫩绿色;走过小溪,教会小溪唱歌。
【10篇】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10篇】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伦敦大雾的真相(节选)伦敦本来就以烟雾出名,有“雾都”的名号。
可是那一次伦敦经历的,可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空气污染,整整有五天之久。
浓雾从街上钻入窗户与办公室。
大众运输系统几乎瘫痪,到了夜里,能见度低到许多地方都无法行走。
室内演奏会也必须取消,因为出席的观众连舞台都看不见。
然后烟雾消散,一切都恢复正常。
至少大家以为恢复正常了。
直到三个星期后,内政部发表了统计数字,大家才恍然大悟,那是一场灾难。
原来在那五天里,有四千人死于呼吸疾病,大雾之后几个月,另外有八千人因此死亡。
死者大多数是年纪大或有病缠身的人。
那场大雾为什么杀伤力那么强?有个研究团体重新检验了当年搜集的肺脏标本,发表了研究报告。
在那些标本中,空飘微粒的含量极高,例如煤灰,证实了当年伦敦卫生官员的判断:燃煤是致死元凶。
但是,仔细分析那些微粒后,科学家发现,除了煤灰,其中还有十几种其他物质的微粒,包括金属,例如铅。
许多微粒源自柴油,直到今天,柴油仍是欧洲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发生大雾那年,伦敦刚把电车完全改为柴油引擎车。
因此,那场大雾的致死威力,是几个因素并发的结果。
(选自《每天都是一份礼物》,北京燕山出版社)(1)给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消散________①由聚集而分离;②分发;分给;③排遣;排除。
确实________①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②真实;实在(跟“虚”相对);③实际;事实;④果实;种子。
(2)“恍然大悟”的意思是________。
“那是一场灾难”的“那”指代的是________。
(3)“室内演奏会也必须取消,因为出席的观众连舞台都看不见。
”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倒装,原因是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
(4)“那场大雾为什么杀伤力那么强?”用自己的话概括原因吧。
(5)伦敦大雾带给人类什么启示呢?【答案】(1)①;③(2)猛然清醒的样子,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持续五天的伦敦大雾(3)出席的观众连舞台都看不见;室内演奏会也必须取消(4)因为燃煤造成的煤灰、源自柴油的许多微粒等都是大雾致死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真相
江峰
从我住进病房的那一刻起,对面床上的那对夫妻便一直小声地争吵着,女人想走,男人要留。
听护士讲,女人患的是胶质细胞瘤,脑瘤的一种,致癌率极高。
从他们断断续续的争吵中,一个农村家庭的影子渐渐在我面前清晰起来:女人46岁,有两个孩子,女儿去年刚考上大学,儿子念高一;十二亩地、六头猪、一头牛,是他们全部的家当。
医院的走廊里有一部插磁卡的电话,就安在病房门外三四米远的地方,由于手机的普及,已经鲜有人用了。
楼下的小卖部卖电话卡,几乎每个傍晚,男人都要到走廊上给家里打电话。
男人的声音很大,虽然每次他都刻意关上病房的门,可病房里还是听得清清楚楚。
每天,男人都在事无巨细地问儿子,牛和猪是否都喂饱了,院门插了没有,嘱咐儿子别学得太晚影响了第二天上课,最后,千篇一律地以一句“你妈的病没什么大碍,过几天我们就回去了”作为结尾。
女人住进来的第四天,医院安排了开颅手术。
那天早晨,女人的病床前多了一男一女,看样子是那女人的哥哥和妹妹。
女人握着妹妹的手,眼睛却一刻也不离开男人的脸。
麻醉前,女人突然抓住了男人的胳膊说:“他爸,我要是下不了手术台,用被褥把我埋在房后的林子里就行。
咱不办事儿,不花那个冤枉钱,你这回一定要听我的啊!”女人的声音颤抖着,泪,哗哗地淌了下来。
“嗯,你就甭操那心了。
”男人说。
晶亮的液体一点点地注入了女人的静脉。
随着女人的眼皮渐渐垂下,男人脸上的肌肉一条条地僵硬起来。
护士推走了女人,男人和两个亲戚跟了出去。
只过了一会儿,男人便被妻哥扯了回来。
妻哥把男人按在床上,男人坐下,又站了起来,又坐下,一只手不停地捻着床头的被角。
“大哥,你说,淑珍这手术应该没事儿吧?”男人定定地瞅着妻哥,脸上的神情看上去像个无助的孩子。
“医生说了没事就应该没事儿的,放心吧!”妻哥安慰着男人。
二十分钟后,男人又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又被妻哥扯了回来。
如此反复了五六次,终于,女人在大家的簇拥下被推了回来。
女人头上缠着雪白的纱布,脸色有些苍白,眼睛微微地闭着,像是睡着了。
手忙脚乱地安排好了女人,男人又出去了,回来时,手里拎了一包东西。
一向都是三个馒头几片榨菜便打发了一顿饭的男人,这次破天荒地买回了一兜包子。
男人不停地劝妻哥和妻妹多吃点儿,自己却只吃了两个,便端起了水杯。
那个傍晚,不知是忘了还是其他原因,男人没给家里打电话。
晚上,病房里的灯一直亮着。
半夜,我起来去厕所,看到男人坐在妻子的床头,像尊雕塑般一动不动地瞅着女人的脸。
第二天上午,女人醒了,虽不能说话,却微笑着瞅着男人。
男人高兴地搓着手,跑到楼下买了许多糖,送到了医生办公室,送到了护士台,还给了我和邻床的山西老太太每人一把。
女人看上去精神还不错,摘掉氧气罩的第一天,便又开始闹着回家。
男人无奈,
只得像哄孩子似的不停地给女人讲各种看来的、听来的新鲜事儿,打发时间。
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每天傍晚,男人又开始站到楼道的磁卡电话旁,喋喋不休地嘱咐起了儿子。
还是那么大的嗓门儿,还是那些琐碎的事儿,千篇一律的内容我都能背出来了。
一天晚上,我从水房出来,男人正站在电话旁边大声唠叨着:“牛一天喂两回就行,冬天又不干活儿,饿着点没事儿,猪你可得给我喂好了啊,养足了膘儿,年根儿能卖个好价钱。
你妈恢复得挺好,医生说再巩固几天就能出院了……”
男人自顾自地说着,一边的我看得目瞪口呆。
那一刻,我惊奇地发现,电话机上,根本没插磁卡!
撂了电话,男人下意识地抬头,看到我脸上错愕的表情。
“嘘——”男人的食指放在嘴边,示意我别出声。
“大哥,这会儿不担心你家的猪和牛了?”我一脸疑惑地瞅着男人,小声问了一句。
“牛和猪早托俺妻哥卖掉凑手术费了!”男人低低地回答,随即冲我做了个鬼脸儿,用手指了指病房的门。
我恍然大悟。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女人”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都吵着要回家,最大原因是是家里穷心疼钱。
B.“我”住进病房后不久,就了解了“对面那对夫妻”家里的基本情况,说明“我”
是一个心思细密、爱管闲事的人。
C.小说层层铺叙故事,娓娓道来,结尾出人意料,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
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特别是在妻子进入手术时“男人”一系列动作的描绘,那种不安、紧张、担心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E.发生在夫妻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反映了人世间平凡、质朴又伟大的爱,其中也蕴含着
作者对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情感的赞颂。
8.小说在刻画“男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分)
9.小说以“真相”做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并说明用
这个标题的效果。
(6分)
7. BC(B项错在“多管闲事”,分析不正确;C项错在“层层铺叙”)(4分)
8. 淳朴敦厚:打电话的话语。
(第5段、第21段)
机智聪明:安慰妻子、隐瞒真相。
有担当:承担家庭责任。
(第8段)
懂感恩:感谢医生护士(第18段)
重情义:夫妻之爱(答出一点给2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
9.意蕴:
①事件真相。
小说首先制造的是一系列的假象——“男人”每天打电话,最后才
知道电话是空打的。
夫妻关系演绎了人间真实的故事,扣人心弦。
②感情真实。
夫妻之爱,质朴纯正;夫妻恩爱,相濡以沫。
③社会真相:人间有真情,世间有大爱。
农村经济的不发达让人担忧。
(每点2分,共4分,答出2点即可)
效果:造成悬念,出人意外,引人入胜。
(2分,意思对即可)
(意蕴4分,效果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