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汇总题目
考古学试题及答案

考古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考古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古代文明b. 地质变迁c. 生物进化d. 人类历史的物质文化遗产答案:d. 人类历史的物质文化遗产2. 下列哪个是考古学的分类?a. 古生物学b. 历史学c. 文物修复d. 人体解剖学答案:c. 文物修复3. 考古学家在进行考古发掘时,下列哪种方法是常用的?a. 地质勘探b. 无损探测技术c. 历史文献研究d. 实地勘察答案:b. 无损探测技术二、填空题1. 考古学的目的是通过__________研究来还原人类历史的真相。
答案:考古文物2. __________是指古代人类在地下埋藏的各种人类活动的痕迹。
答案:考古遗址3. 在考古学中,__________是指研究考古材料并对其进行解释的学者。
答案:考古学家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勘察、发掘挖掘、考古文献研究、无损探测技术等。
实地勘察是通过对地表遗存的直接观察和测绘,来了解在地下可能存在的考古遗址。
发掘挖掘则是通过清除地表覆盖,对考古遗址进行系统的挖掘,以获取更多的考古文物和信息。
考古学家还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如古代文献、地方志等,来获取关于考古遗址的信息。
无损探测技术则是应用各种非侵入性的科学技术手段,如地质雷达、磁力仪等,来探测地下可能存在的考古遗址。
2. 考古学的意义是什么?考古学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还原过去的人类社会、文化和历史,为人类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等,为人类历史的研究提供实物依据。
同时,考古学也可以为保护和修复文物提供科学的依据,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此外,考古学还可以满足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心,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四、论述题考古学在文化保护中的重要性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对文化保护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修复和展示,使其得以永久保存和传承。
高中历史经典考古实验题(全)

高中历史经典考古实验题(全)
1. 洪荒之初
在洪荒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文化如何发展?请描述洪荒时期的人类社会。
2. 文明的诞生
请阐述文明的定义以及文明的诞生条件,并举例说明文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中国古代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独特性,你认为哪些因素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 希腊罗马文明
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简要介绍希腊罗马文明的主要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5. 印度古代文明
印度古代文明在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你认为印度古代文明的独特之处在于哪些方面?
6. 亚非文明
亚非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非文明的特点和发展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7. 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现象,你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描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8. 科技与文明进步
科技的发展对文明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你认为科技与文明进步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9. 文明的灭亡与传承
文明的兴衰是历史不可避免的循环,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探讨文明灭亡的原因以及文明传承的重要性?
10. 当代世界文明
当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交流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谈谈你的观点。
以上是高中历史经典考古实验题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考古高考试题及答案

考古高考试题及答案考古高考试题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 考古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古代建筑 B) 古代文字 C) 古代文物 D) 古代遗址答案:D2. 下列哪个方法不是考古学家用来寻找和发现古代遗址的?A) 探地雷达 B) 卫星遥感技术 C) 不断挖掘 D)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答案:C3. 考古学家通常使用碳14测年法来确定古代遗址和文物的年代,这种方法主要基于什么原理?A) 放射性碳14的衰变 B) 热释光测年法 C) 水分子吸收光线的速度D) 残余磁场答案:A4. 下列哪个考古发现对于了解人类起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A) 埃及金字塔 B) 地中海文明遗址 C) 中国古代宫殿 D) 霍巴特遗址答案:D5. 以下哪种考古文物被视为中国考古学的国宝?A) 兵马俑 B) 大石碑 C) 青铜器 D) 绘画作品答案:A第二部分: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 考古学只研究古代中国的遗址和文物。
答案:错误2.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
答案:正确3. 考古学家不需要通过科学技术来寻找和发现古代遗址。
答案:错误4. 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挖掘和保护古代文化遗产。
答案:正确5. 考古学只能通过考古发现来了解人类的历史。
答案:错误第三部分:简答题1. 简要解释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答案: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古代遗址、文物、墓葬等遗迹,以及与人类相关的手工艺品、生活用具等,通过对这些发现的挖掘和研究,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
考古学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揭示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从而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类的过去提供依据。
同时,考古学也有助于保护古代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人类的文化遗产。
2.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考古学研究方法,并简要解释其原理。
答案:a) 探地雷达:利用地面反射的雷达信号来探测地下的物体,根据物体的反射波形态和强度来判断物体的性质和位置。
考古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考古学专业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古代文献B. 古代遗迹和遗物C. 古代建筑D. 古代艺术品2. 以下哪个不是考古学常用的发掘方法?A. 表面调查B. 钻探C. 遥感探测D. 口述历史3. 考古学中的“地层学”是用来研究什么的?A. 土壤类型B. 地层的年代顺序C. 土壤的化学成分D. 地层的物理结构4. 以下哪个遗址不属于新石器时代?A. 半坡遗址B. 龙山文化遗址C. 殷墟D. 良渚文化遗址5. 以下哪个不是考古学中的分类方法?A. 类型学B. 形态学C. 年代学D. 地质学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考古学中的“________”是指通过分析遗物的类型、形态、装饰等特征来确定其年代。
7. 考古发掘中,常用的记录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 考古学中的“________”是指通过分析遗物的分布、组合等来研究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9. 考古学中的“________”是指对古代遗物进行修复和保护的过程。
10. 考古发掘中,________是确定地层年代的重要依据。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12. 描述考古学中如何确定遗物的年代。
13. 解释考古学中的“文化层”概念及其重要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考古学在现代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15. 分析考古学中的“类型学”在遗物分类中的应用。
答案一、选择题1. B2. D3. B4. C5. D二、填空题6. 类型学7. 绘图、照相、记录8. 功能分析9. 修复10. 地层叠加原理三、简答题11. 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研究目标、选择研究区域、进行表面调查、制定发掘计划、实施发掘、收集和记录数据、分析和解释数据、撰写报告。
12. 确定遗物年代的方法包括:地层学、类型学、放射性碳测年法、热释光测年法等。
大学考古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考古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历史文献B. 古代艺术品C. 古代遗址和遗物D. 现代建筑2. 以下哪项不是考古学的基本方法?A. 地层学B. 类型学C. 统计学D. 口述历史3. 考古学中的“三期说”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李济B. 郭沫若C. 张光直D. 陈梦家4. 考古发掘中,以下哪种工具不常用于挖掘?A. 手铲B. 刷子C. 锤子D. 镐5. 以下哪个遗址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A. 半坡遗址B. 龙山文化遗址C. 良渚文化遗址D. 殷墟6. 考古学中,对古代人类活动遗迹的分析主要依据什么?A. 遗物的年代B. 遗物的类型C. 遗物的分布D. 遗物的材质7. 以下哪个不是考古学研究的分支学科?A. 古生物学B. 古人类学C. 古环境学D. 古文献学8. 考古学中,对古代墓葬的发掘通常遵循什么原则?A. 先挖后研究B. 先研究后挖C. 边挖边研究D. 随意挖掘9. 以下哪个不是考古学中常用的年代测定方法?A. 碳-14测年法B. 热释光测年法C. 树轮年代学D. 地质年代学10. 以下哪个遗址的发掘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有重要意义?A. 马王堆汉墓B. 秦始皇陵C. 敦煌莫高窟D. 故宫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考古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复原古代社会生活B. 研究古代文化发展C. 寻找古代神话传说的证据D. 探索人类起源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考古发掘的结果?A. 遗址的保存状况B. 考古学家的技术水平C. 气候条件D. 社会政治环境3. 考古学中,以下哪些是研究古代人类行为的重要方法?A. 遗物分析B. 遗址布局分析C. 地层分析D. 人类学研究4. 以下哪些是考古学中常见的遗物类型?A. 陶器B. 石器C. 金属器D. 纺织品5. 以下哪些是考古学中常用的遗址分类?A. 居住遗址B. 墓葬遗址C. 宗教遗址D. 工业遗址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考古专业试题及答案

考古专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考古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古代文学B. 古代艺术C. 古代人类社会及其文化遗存D. 古代建筑2. 考古学中的“地层学”主要研究什么?A. 土壤类型B. 地层的年代C. 地层的化学成分D. 地层的物理结构3. 以下哪个不是考古发掘中常用的工具?A. 手铲B. 刷子C. 放大镜D. 金属探测器4. 考古学中的“类型学”主要用来做什么?A. 确定文物的年代B. 确定文物的来源C. 确定文物的用途D. 分类和比较文物5. 考古学中的“相对年代”是指什么?A. 文物的绝对制造日期B. 文物的相对制造顺序C. 文物的绝对出土位置D. 文物的相对出土位置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考古发掘中,以下哪些因素需要考虑?A. 遗址的地理位置B. 遗址的年代C. 遗址的保护状况D. 遗址的所有权7. 考古学中的“碳-14测年法”主要用于测定什么?A. 木制品的年代B. 陶器的年代C. 动物骨骼的年代D. 金属制品的年代8. 以下哪些是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对象?A. 古代文献B. 古代遗址C. 古代文物D. 古代建筑9. 考古学中的“文化层”是指什么?A. 不同文化时期的地层B. 同一文化时期的地层C. 同一文化时期的不同地层D. 不同文化时期的不同地层10. 考古学中的“遗址”通常包括哪些类型?A. 居住遗址B. 墓葬遗址C. 工业遗址D. 宗教遗址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考古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2. 描述考古发掘的一般流程。
13. 解释“文化层”的概念及其在考古学中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考古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15. 论述如何保护和利用考古遗址。
五、案例分析题(15分)16. 假设你是一名考古学家,你发现了一处古代墓葬遗址。
请描述你会如何制定发掘计划,并说明在发掘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考古学问题汇总

考古学问题汇总一史前考古学(上)思考题1. 解释“史前时期”与“史前考古”。
2. 如何依据第四纪地层判别古文化遗存的相对年代?3. 简述生物地层学方法。
4. 特殊埋藏类型是如何形成的?5. 简述史前人类对居住地选择的条件。
6. 简述环境考古学的理论。
7. 如何利用动物化石复原古生态环境?8. 简述孢粉分析法。
9. 简述史前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0. 简述考古学研究对古环境研究的作用。
11. 简述体质人类学与史前考古学的关系。
12. 简述学术界对腊玛古猿系统位置的看法。
13. 简述直立人体质发展的不平衡性。
14. 简述“单中心论”和“多中心论”。
15. 简述中国晚期智人化石的主要发现。
16. 如何分类与观察旧石器?17. 如何测量与统计旧石器?18. 华北旧石器文化遗存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9. 我国有" 手斧" 吗?为什么?20. 简述中国细石器的特征与分布。
二、史前考古学(下)思考题:1. 如何认识新石器时代?2. 打、磨制石器是否是划分旧、新石器时代的唯一标准?为什么?3. 略述“龙山时代”成立的条件与意义。
4. 简述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6. 为什么史前农业较早期发生在世界一些特定的地区?7. 学术界对中国稻作农业起源地的认识如何?哪种观点较为合理?8. 工具(农具)在研究农业发生发展问题中的作用如何?有无局限性?9. 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10. 什么是聚落考古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11. 从姜寨聚落谈聚落形态的研究。
12. 中国史前聚落的发展演变脉络如何?13. 目前中国史前城址主要发现在哪些地区?意义如何?14. 中国史前墓葬的主要种类及分布区域如何?15. 埋葬习俗的发生说明了什么问题?16. 中国史前埋葬制度及其发展演变的主要线索如何?17. 埋葬制度研究的意义如何?18. 成年男女合葬揭示出哪些方面的社会变革?19. 史前武器的主要种类与功能。
考古文章题目

考古文章题目
1. 从出土文物看古代社会的商贸繁荣
2. 秦始皇陵发掘:揭开秦朝历史的面纱
3. 青铜时代的祭祀文化:从青铜器上看先民的信仰
4. 汉代墓葬群的发现与研究:揭秘古代丧葬礼仪
5. 西汉“安陵王墓”的考古发掘:重新审视历史上的“汉贼不
两立”
6. 唐代墓志铭的文化价值:从墓志铭上了解唐朝的思想文化
7. 五台山出土的佛教文物:探寻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8. 大禹陵的考古发掘:解密中国古代尧舜时期的历史传说
9. 明代皇陵的发掘与研究:揭示明朝社会的政治文化
10. 清代宫廷遗址的考古研究:重现清朝的宫廷文化与生活方式。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汇总题目————————————————————————————————作者:————————————————————————————————日期:一、名词解释1、考古学:运用科学方法发掘、整理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的实物,并据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属人文科学领域。
研究的范围是古代,但各国年代范围各不相同,中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明朝的灭亡。
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即古代的遗迹和遗物。
其研究基础为田野调查发掘。
研究的特点是:充实的内容、周密的方法、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目标。
其分支有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
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些学科有着密切关系。
中国传统的金石学与考古学有一定的关系。
20世纪初考古学传入中国,金石学已部分地被考古学代替。
2、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术语。
专指考古发现中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同一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定数量遗存遗存。
同一考古学文化遗存中,一般应包括同样形式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住宅、制作技术和文化习俗等因素。
其命名方法一般是以第一次发现的有代表性遗存所在地名的最小单位命名,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过去曾以发现的典型器物命名,如细石器文化、彩陶文化、黑陶文化等。
每一考古学文化的内涵是一有机的整体,显示其背后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
3、考古地层学:考古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亦称层位学。
应用地质学中地层学的原理,根据地层迭压上下,判断相对年代迟早的方法。
旨在研究因人为形成的各种文化堆积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并以此指导考古发掘、处理各种遗迹现象。
考古学正是依靠地层学、类型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发掘和研究,才逐渐形成为一门系统的近代学科。
4、考古类型学:考古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亦称器物形态学、标型学、型式学和形制学。
主要用来研究遗迹和遗物的形态变化过程,找出其先后演变规律,从而结合地层学判断年代,确定遗存的文化性质,分析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精神活动等。
大量用于研究陶器、瓷器等使用周期短、变化较明显的器物。
5、地层学和类型学的联系:它和地层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成的。
当缺乏叠压和打破关系时,类型学的研究可以克服地层学自身的局限;而当类型学以地层学为基础时,其科学性亦大大增强。
所以类型学和地层学同为考古学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是近代考古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6、金石学:中国考古学的前身。
是以传世或零星出土铜器、石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
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用以证经补史。
形成于北宋,至清代兴盛。
研究对象为古代的铜器、石刻、甲骨、简牍、封泥、印章、瓦当等。
其资料多靠传世或未经科学发掘出土获得,局限于对器物的考证和考据。
考古学在中国确立后,金石学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7、新考古学: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考古学理论。
代表人物为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L .R.宾福德和英国D.克拉克。
基于对传统考古学研究方法和目的的不满,新考古学主张考古学应解释过去的事情何以会发生,并设法研究清楚事物变化的来龙去脉,而不仅仅满足于再现过去和简单地说明以往发生的事情。
还认为考古学家必须把文化看成是人们在一个文化体系里活动的行为,这种行为留下了人工制品,考古学家的任务是根据这些静止的人工制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推断人类的动向,通过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了解和掌握人类文化发展动力的一般法则。
在方法上,新考古学改变传统的归纳推理法,先建立理论或假说,再利用一系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使用考古发掘,来进行验证。
它注重环境考古学的研究,运用民族学的成果。
认为陶器、石器等文化遗物不是考古学主要研究对象,不重视类型学的研究和描述方法。
8、李济:字济之,湖北省钟祥县人。
中国现古学家。
生于清光绪年间,1979年卒于台湾省。
李济曾在哈佛大学学习人类学专业。
归国后开始从事田野考古。
1926年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自行主持的考古发掘。
领导的安阳殷墟等重要考古工作。
李济在学术上的主要成就,是以殷墟发掘资料为中心,进行专题和综合研究,其中花费精力最大的是对殷墟陶器和青铜器的系统研究。
著有《殷墟器物甲编:陶器》上辑。
在与他人合著的《古器物研究专刊》第1?5本中,对殷墟发掘所获170件青铜容器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其他论著中文的有《西阴村史前遗存》、《李济考古学论文集》等,英文的有《中国民族的起源》、《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安阳》等9、裴文中:中国现古学家、古生物学家。
北京人第一个完整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
5 0余年来,裴文中曾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进行地质学、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的调查。
他多年主持周口店的发掘工作。
他在研究总结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基础上,又对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作了综合研究,对中国石器时古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直到去世前,还在对历年发现的北京人的大批石器进行全面的研究。
裴文中的主要著作如下:《周口店洞穴层采掘记》、《周口店山顶洞之文化》、《周口店山顶洞之动物群》、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柳城巨猿洞的发掘和广西其它山洞的探查》等,并与他人合著《中国原人史要》、《资阳阳人》、《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等。
10、碳14:利用碳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的放射性测定生物体遗骸及其他地质样品的绝对年代的方法。
此法是W.F.利比于1947年创立的。
碳-14测定年代方法的可靠性已经被对已知年代的考古样品和生物样品(树木年轮)的测定所证实,并在考古学、人类学、第四纪地质学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1、遗迹:考古学术语。
指古代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如遗址、墓葬、灰坑、窖穴、岩画等。
一般指体积较大或不可迁移的物体。
其中遗址包括古代人类的居住基址、军事设施基址、生产建筑遗存和生活建筑遗存等。
遗迹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可较全面地反映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状况。
12、遗物:考古学术语。
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经有意识加工、使用的,或虽未经人类加工,但与人类活动密切有关的各种物品。
其分类一般按材质或用途区分。
13、文化层:考古学术语。
古代人类活动的各种遗留物组成的堆积层。
不同层次的堆积是人们在某一地点的活动记录。
据其内容和迭压关系,可以确定文化内涵和时代关系。
14、灰坑:考古学术语。
灰坑是考古发掘中常见的遗迹,因坑中填满灰色土壤故称灰坑。
灰坑乃是由于古代人们利用废弃的窖穴、水井或建筑取土后的凹坑倾倒垃圾,垃圾中所有各种有机质腐烂后,使坑中土壤变成灰色而形成的。
灰坑中的土一般较文化层土松软、色深、包含遗物更为丰富。
根据坑的形状、特征和遗物可判断灰坑的性质和时代,是研究古代人么经济生活的重要资料。
15、探方:考古学术语。
发掘时开的方形坑。
用以探索遗址的地层堆积和各种遗迹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并取得地层和遗迹的平剖面图。
面积一般为5×5米,每方为工作的基本单位,方与方间以隔梁区别。
发掘中开的狭长的沟称“探沟”,用途同探方。
16、放射性碳素断代:又称“碳14断代”。
测定古代遗物绝对年代的方法之一。
利用有机物中占一定比例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的半衰期,推断死亡年代。
比较可靠准确。
适用年代范围在5万年以内。
测定结果有一定误差。
17、陶器热释光断代:测定古代陶器年代的方法。
也适用于其他粘土制品。
陶器加热至100℃—500℃时,能将储存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这是放射性能量储存的标志。
释放后又因继续放射性照射而积累,积累的能量多少与陶器烧成后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利用这种现象可以推算出陶器及其他粘土制品的烧制年代。
18、树木年轮断代:利用树木年轮的生成规律断代的方法。
是现阶段最准确的断代方法。
对考古学最重要的贡献就在于校正碳14法测定的年代结果。
19、水文考古学:考古学的一个分支。
运用考古学方法和资料研究水文现象。
通过对江河水域附近的古代石刻、建筑、村庄、城市、墓葬、遗址的调查发掘,探讨历史上气候变迁、水域演变等问题。
可为现代生产建设服务。
20、民族考古学:考古学的一个分支。
运用考古学观点、方法研究某些现代仍保留一些原始性质的民族。
以期与考古发现的有关遗迹、遗物进行对比研究,深入了解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家庭结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
21、地震考古:考古学的一个分支。
与地震学相结合而产生。
研究与地震有关的考古文物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了解某一地区内一定的历史时期地壳变化、发震前兆、发震时间、震中位置、震害情况等,以取得地震的规律性认识,服务于现代地震预防工作。
22、科技考古学:考古学的一个分支。
运用理化分析技术并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对考古学提供的实物标本等有关资料进行古代科技发展史的研究。
包括天文、地理、度量衡、机械、纺织、矿冶、交通工具、硅酸盐制品等有关方面。
23、考古动物学:又称“骨骼考古学”、“动物考古学”。
研究古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的学科。
揭示古代人们选择食物、狩猎、饲养家禽家畜等方面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概况。
是考古学和古动物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24、聚落形态:是人类将他们自己在他们所居住的地面上处理起来的方式。
它包括房屋的安排方式,并且包括其他与社团生活有关的建筑物的性质与处理方式。
这些聚落要反映自然环境,建造者所实用的技术水平,以及这个文化所保持的各种社会交接与控制的制度。
聚落考古的研究提供了考古文化的功能性的解释的一个出发点。
25、吕大临(约1042—约1090):宋代金石学家。
字与叔。
蓝田(今陕西蓝田)人。
曾学王程颢、程颐,与游酢、杨时、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先生。
平生未应举。
官至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
通六经,精于礼。
著《考古图》十卷,不仅著录铭文,并注明铜、玉器的尺寸、图像、收藏之家和出土地点等另著《易章句》、《大学解》、《中庸说》各一卷,《论语解》十卷、《孟子讲义》十四卷、《礼记传》十六卷、《玉溪先生集二十八卷等。
26、黄文弼(1893—1966):中国现代考古学家。
字仲良。
湖北汉川人。
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后到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任教。
历任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研究员、西北联合大学和四川大学教授兼系主任。
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曾4次考察新疆,对西北史地和新疆考古研究卓有贡献。
著作有《高昌陶集》、《高昌砖集》、《罗布淖尔考古记》、《新疆考古发掘报告》等。
27、郭宝钧:(1893—1971)中国现代考古学家。
字子衡。
河南南阳人。
192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
后参加安阳殷墟第一次发掘,并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并在北京大学任教,兼中国历史博物馆特约研究员。
毕生从事商周考古研究,多次参加重要的商周遗址和墓葬发掘。
较早注意从考古资料出发,结合历史文献考察西周墓葬制度。
对商周铜器群的研究颇有贡献。
著作有《山彪镇与琉璃阁》、《浚县辛村》、《中国青铜器时代》、《商周青铜器群综合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