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湿药防己防己的有效成分

合集下载

第四章祛风湿药

第四章祛风湿药
散”.
蚕沙(参考)
蚕 沙(参考)
一、药性:甘、辛,温。归肝、脾、胃经。 二、功效:祛风湿,和胃化湿。 三、应用: 1、风湿痹证。 2、吐泻转筋。 3、风疹,湿疹。
木瓜与蚕沙功效异同
• 木瓜 • • •
性温,归肝 、脾经 祛风湿,和 胃化湿
酸温,偏于舒筋活络且 且可消食
• 蚕砂 •
辛甘温,偏于祛风胜湿, 且可止痒
四、现代研究
• 现代研究认为:本类药物具有抗炎、镇痛及 镇静作用及促进血液循环和解热作用常用于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关 节炎,坐骨神经痛,纤维组织炎,肩周炎, 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神经痛,半身不遂及 某些皮肤病等。
五、分类
1、祛风湿散寒药:多为辛苦温,入肝脾肾经。 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作用,尤以止痛 为主,适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肢体关节疼 痛。
• 桑枝 • •
桑枝与桑寄生功效异同
苦平,归肝经 偏祛风通络利关节,
祛风湿
多用于上肢痹痛,关
节不利,且利水消肿。
• 桑寄生 • • •
偏祛风湿,补肝肾, 多用于下肢腰膝酸 痛,筋骨痿弱。且安 胎降压。
狗 脊(了解)
狗 脊(了解)
一、药性:苦、甘,温。归肝、肾经。 二、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三、应用: 1、风湿痹证。 2、腰膝酸软,下肢无力。 3、遗尿,白带过多。
• 痹证由于感受风寒湿邪的轻重不同,临床上有所区别: 1、风邪偏胜的行痹:疼痛游走不定,痛无定处。多见
于风湿性关节炎。 2、寒邪偏胜的痛痹:疼痛剧烈,遇寒加剧,且关节屈
伸不利:多见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3、湿邪偏胜的着痹:肢体疼痛沉重,疼痛固定,重着
不移。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风湿以及骨关节 炎。 4、兼有热邪(或郁久化热)的热痹:发病急骤,关节 红肿热痛。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或慢性的急性发作。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风利水论防己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风利水论防己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风利水论防己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 的干燥根。

又名:土防己、山乌龟、石蟾蜍、白木香、汉防己、粉寸己、粉防己、倒地拱、猪大肠、蟾蜍薯、金丝吊鳖、长根金不换、金线吊蛤蟆。

原植物粉防己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江西等省,集散于汉口,故名汉防己。

本品药材性状: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长5~10cm,直径1~5cm。

表面淡灰黄色,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块样。

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

纵剖面浅灰白色,微管束浅棕色,呈弯曲筋脉状纹理。

气微,味苦。

本品味苦,性寒;归膀胱、肺经。

功能:祛风止痛,利水消肿。

中医临床用于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防己有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血管,降压,抗炎,抗过敏,抗癌,抗矽肺,抗菌,抗阿米巴,抗脂质过氧化,抗增生性瘢痕,镇痛,解热,降血糖,抑制血小板凝聚,利尿,改善脑功能,对平滑肌有明显松弛作用,对钙拮抗、对免疫抑制、对子宫及输卵管、对实验性矽肺有影响。

防己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谓“味辛,平。

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一名解离。

”《本草图经》曰:“防己,生汉中川谷,今黔中亦有之。

但汉中出者,破之文作车辐解,黄实而香,茎梗甚嫩,苗叶小类牵牛。

折其茎,一头吹之,气从中贯,如木通类。

它处者青白虚软,又有腥气,皮皱,上有丁足子,名木防己。

二月、八月采,阴干用。

木防己,虽今不入药,而古方亦通用之。

”从历代本草来看,有木防己、汉防己、汉中防己之名。

“汉主水气,木主风气,宣通。

”而现代商品则多为粉防己,广防己,药用品种不同。

历史最早的防己产于汉中,但在唐以前的文献中并未见有“汉防己”之名。

至唐•甄权《药性论》中始有“汉防己”之名,并分列汉、木防己两类。

19祛风湿药

19祛风湿药


为 “风药中之润剂”。
①热痹:~防己、牡丹皮、络石藤、忍冬藤 ②寒痹:~天麻、羌活、当归、川芎 秦艽天麻汤
③痹证日久,腰膝酸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 仁: ~独活、桑寄生 独活寄生汤
《别录》曰:“疗风,不问久新,通身挛急。”
【临床应用】
2. 用于中风不遂 。
秦艽
祛风湿, 通络止痛, 退虚热, 清湿热 。
豨莶草
退出
【性能特点】
辛、苦,寒。归肝、肾经。
祛风湿
功效
利关节
清热解毒
豨莶草
退出
豨莶草 祛风湿
【临床应用】
利关节
清热解毒
1. 用于风湿痹痛。
尤宜于湿热痹痛为宜 。(生用)
2. 用于中风,半身不遂,腰膝无力 。
酒制蒸熟又能强筋骨,适用于四肢麻痹、腰膝无力、 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

一、药用来源

五、相似药物对比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一、药用来源:
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体 。
蕲蛇
二、处方用名:
蕲蛇
白花蛇、 蕲蛇、 蕲蛇肉、 大白花蛇
退出
三、性能特点:
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
祛风 通络 止痉
蕲蛇
退出
【临床应用】
1. 用于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 。
治热痹。 如秦艽、防己、桑枝等。
3)祛风湿强筋骨药
多甘苦温,入肝肾经。 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主要用于
风湿日久累及肝肾者 。 如桑寄生、五加皮、狗脊等。
4.配伍应用
1.行痹:祛风为主的祛风湿药,佐以活血养血之品。 2.着痹:性质温燥的祛风湿药,佐以燥湿、利湿制

2018初级中药师考试考点之祛风湿药

2018初级中药师考试考点之祛风湿药

2018初级中药师考试考点之祛风湿药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祛风湿药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基本知识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分为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湿清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三类。

药理作用:1.抗炎祛风湿药对多种实验性急、慢性炎症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已知有效成分:秦艽碱甲、清风藤碱、粉防己碱、甲氧基欧芹酚、雷公藤总苷、雷公藤内酯等。

2.镇痛川乌、青风藤、独活、秦艽、五加皮、防己→镇痛。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雷公藤、五加皮、独活、稀莶草、青风藤→抑制免疫。

主要作用。

细柱五加总皂苷、多糖→促进免疫功能,提高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小鼠血清抗体滴度。

小结:祛除风湿、解除痹痛→抗炎、镇痛、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等。

二、常用药物秦艽【成分】龙胆苦苷。

在提取过程中遇氨转变成生物碱:秦艽碱甲(龙胆碱)、秦艽碱乙(龙胆次碱)、秦艽碱丙。

秦艽具有祛风湿、止痹痛、清湿热功效。

【药理作用】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1)抗炎秦艽碱甲→抑制肿胀、血管通透性增加。

抗炎同时说明:秦艽碱甲→兴奋下丘脑、垂体→ACTH分泌增多→增加肾上腺皮质的功能→抗炎作用。

(2)镇痛:作用持续时间短暂,与延胡索和草乌配伍可增强其镇痛作用。

(3)抗过敏:减轻组织胺所致的哮喘、抽搐、休克,对抗组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收缩。

(4)镇静、解热(清湿热):秦艽碱甲小剂量有镇静作用,较大剂量可引起小鼠中枢兴奋,最后导致麻痹而死亡。

(5)抗菌:抑制痢疾杆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等。

抑制皮肤真菌。

(6)利尿:并促进尿酸排泄。

2.其他药理作用(1)升高血糖:秦艽碱甲→升高正常大鼠血糖,降低肝糖原→通过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

秦艽碱甲→切除双侧肾上腺、α-受体阻断后→不升高血糖。

说明:秦艽碱甲→促进肾上腺素释放→升高血糖。

中药执业药师考试中药二科目 内容

中药执业药师考试中药二科目 内容
15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 用于蛇咬伤和癌肿 16 熊胆:清热解毒,明目,止痉。
17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
18 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带“黄”字或“黄”色的一般能利湿退黄
一盆草垂着-黄了-利湿退黄/死了-清热解毒
19 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
清明只找死,请批。
凉止:两只大小鱼,猫妈花百钱,活血:三不欠。
1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地榆—地狱—独窗—毒疮;家有地榆皮,不怕烫伤皮
用于烧伤烫伤及疮疡
2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及—肌—消肿生肌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白猫生擒两只鸟
3 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云南白药
4 茜草:凉血,止血,通经,祛瘀。
白小姐独创料灵,需两请
4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解热毒。 5 银柴胡:退虚热,除疳热。
银柴虚疳胡连湿毒
第三章、泻下药
攻下药
1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凉)血解毒,活血祛瘀。“将军”
大黄两度谢公鸡,请吃活鱼。
2 芒硝:泻下,软坚,(请)清热,回乳。
3 芦荟:泻下,清肝,杀虫。
润下药
1 火麻仁:润肠通便。 2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8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心火上炎
9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决明-石决明-贝壳质重-平肝潜阳
决明-清肝明目/子-润肠通便
10 密蒙(眼)花、谷(眼)精草、青(睛)葙子:清肝,明目退翳。
清热燥湿药
1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2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湿热火郁之要药 3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除骨蒸

中药“祛风湿药:祛风湿热药”——防己

中药“祛风湿药:祛风湿热药”——防己

中药“祛风湿药:祛风湿热药”——防己本品为防已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

习称“汉防己”。

主产于浙江、江西、安徽、湖北。

秋季采挖,洗净,除去粗皮,晒至半干,切段,个大者再纵切,干燥,切厚片。

本品气微,味苦。

以粉性足、纤维少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辛,寒。

归膀胱、肺经。

具有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5~10g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胃纳不佳及阴虚体弱者慎服。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防己气寒,风湿脚痛,热积膀胱,消痈散肿。

三、临床应用1.风湿痹痛本品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祛风除湿止痛,又能清热。

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常与滑石、薏苡仁、蚕沙等配伍,如宜痹汤(《温病条辨》);若与麻黄、肉桂、威灵仙等同用,亦可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者。

2.水肿,脚气肿痛,小便不利本品苦寒降泄,能清热利水,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湿热。

尤宜于下肢水肿,小使不利者。

常与黄芪、白术、甘草等配伍、用于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如防已黄民汤(《金要略》);若与茯苓、黄芪、桂枝等同用,可治一身悉肿,小便短少者,如防己茯苓汤(《金要略》);与椒目、葶苈子、大黄合用,又治湿热腹胀水肿,如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

治脚气足胫肿痛、重着、麻木,可与吴茱萸、槟榔、木瓜等同用;《本草切要》治脚气肿痛,则配伍木瓜、牛膝、桂枝等药。

3.湿疹疮毒本品苦以燥湿,寒以清热,治湿疹疮毒,可与苦参、金银花等配伍此外,本品有降血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轮环藤酚碱、氧防己碱、防己斯任碱等。

2.药理作用本品能明显增加排尿量。

总碱及流浸膏或煎剂有镇痛作用。

粉防己碱有抗炎作用;对心肌有保护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有显著降压作用,能对抗心律失常;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还能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液凝固过程;对实验性砂肺有预防治疗作用;对子宫收缩有明显的松弛作用;低浓度的粉防己碱可使肠张力增加,节律性收缩加强,高浓度则降低张力、减弱节律性收缩;有抗菌和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有一定抗肿瘤作用;对免疫有抑制作用;有抗过敏作用。

防己——精选推荐

防己——精选推荐

防⼰【别名】:粉防⼰、粉⼨⼰、汉防⼰、⼟防⼰[浙江]、⽯蟾蜍、蟾蜍薯、倒地拱、⽩⽊⾹、猪⼤肠【药材类别】:根茎类防⼰性味归经:苦、⾟,寒。

归膀胱、肾、脾经。

功能:祛风湿,⽌痛,利⽔。

防⼰⾃古以来分为汉防⼰和⽊防⼰两⼤类,汉防⼰利⽔消肿作⽤较强,⽊防⼰祛风⽌痛作⽤较好。

成分:含多种⽣物碱,主要为汉防⼰碱、去甲基汉防⼰碱。

药理:有镇痛、解热、消炎、肌⾁松驰、利尿、抗过敏性休克及降低⾎压的作⽤。

⽤法⽤量:5-10g。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较甚,不宜⼤量使⽤,以免损伤胃⽓。

⾷欲不振及阴虚⽆湿热者忌⽤。

【⽤法⽤量】:内服:煎汤,1.5~3钱;或⼊丸、散。

【注意事项】:阴虚⽽⽆湿热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殷孽为之使。

恶细⾟。

畏萆薢。

杀雄黄毒。

②《药性论》:⽊防⼰:畏⼥菀、卤咸。

③李杲:上焦湿热者,不可⽤。

④《本草经疏》:凡胃虚阴虚,⾃汗盗汗,⼝苦⾆⼲,肾虚⼩⽔不利,及胎前产后⾎虚,虽有下焦置热,均忌。

⑤《得配本草》:⽓分风热,⼩便不通,禁⽤。

【防⼰的功效与作⽤】:⾏⽔,泻下焦湿热。

治⽔肿臌胀,湿热脚⽓,⼿⾜挛痛,癣疥疮肿。

⽤于⽔肿脚⽓,⼩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压。

①《本经》:主风寒温疟,热⽓诸痫。

除邪,利⼤⼩便。

②《别录》:疗⽔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中风⼿脚挛急,⽌泄,散痈肿恶结,(治)诸瘑疥癣⾍疮,通腠理,利九窍。

③《药性沦》:汉防⼰:治湿风⼝⾯歪斜,⼿⾜疼,散留痰,主肺⽓嗽喘。

⽊防⼰:治男⼦肢节中风毒风不语,主散结⽓痈肿,温疟,风⽔肿,治膀胱。

④《医学启源》:疗胸中(《本草发挥》引’胸中’作’腰’)以下⾄⾜湿热肿盛、脚⽓,去留热。

⑤《医林纂要》:泻⼼,坚肾,燥脾湿,功专⾏⽔决渎,以达于下。

⑥《本草再新》:利湿,除风,解⽕,破⾎。

治膀胱⽔肿,健脾胃,化痰。

【附⽅】:①治⽪⽔为病,四肢肿,⽔⽓在⽪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已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草⼆两。

上五味,以⽔六升,煮取⼆升,分温三服。

执业中药师-祛风湿药

执业中药师-祛风湿药

祛风湿+清热
筋骨痿软无力、疼痛 (痿痹) 久病不愈
拘挛麻木,屈伸不利
(顽痹)
风湿痹痛
主证:肢体关节疼痛
兼证:肌肤麻木(风湿侵犯肌肤) 筋脉拘挛(风湿侵犯经络)
关节不利(风湿侵犯筋骨)
独活
独活Duhuo《神农本草经》 要点:治风湿痹痛尤以下部为宜,兼解表。 命名:此物无风自动,得风不摇,故名。 别名:香独活,独摇草,川独活。 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重齿毛当归的干燥 根入药。 产地:山野自生,主产于湖北、四川等地。 采集与炮制:秋末或春初采挖。炕干。切片生 用。 性味:辛、苦,温。 归经:肾、膀胱(肝)。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马钱子
一、通络止痛--风湿痹痛 跌打肿痛
二、散结消肿--痈疽肿痛
使用注意 1、有毒,注意用量。
(入丸散0.3-0.6g)
“鸟中其毒,则麻木搐急而毙,狗中 其毒,则苦痛断肠而毙。若误服之, 令人四肢拘挛。”
《本草原始》
2、内服须经炮制。 3、孕妇忌用。
雷公藤Leabharlann 公藤雷公藤药材雷公藤
一、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风湿顽痹
热痹:热邪郁于关节,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得 冷则舒。
四.配伍: 使用本类药物时,可根据痹证的性质、部位及 病程长短的不同,作适当的选择和相应的配伍 行痹—宜选散风力强的祛风湿药(防己、防 风),并佐以活血养血之品(当归、川芎)。 痛痹—宜选散寒止痛力强的祛风湿药(羌活、 独活、乌头),并佐以温阳通络之品(桂枝、 肉桂) 着痹—宜选除湿力强的祛风湿药(木瓜、独 活),并佐以燥湿、利湿、健脾药(苍术、茯 苓、白术)。
二、 杀虫解毒--痈肿疔疮 腰带疮 麻风顽癣
威灵仙
威灵仙
棉团铁线莲 东北欣线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祛风湿药
• 熟悉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掌握秦艽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 熟悉独活的药理作用 • 了解防己、五加皮、雷公藤的药理作用
第一节 概述
• 祛风湿药的定义: 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 祛风湿药的功效:
第一节 概述
• 痹证的现代研究:
• 类似于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骨与骨关节病和软组织病。
使用a受体阻断剂后作用消失
秦艽
(2)降压 有效成分:秦艽碱甲 特点:维持时间短。
秦艽
(3)保肝利胆 有效成分: 作用特点: ⑴抗小鼠脂多糖/芽孢杆菌肝损伤模型; ⑵抗小鼠CCL4肝损伤模型。
TNF
• TNF 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炎性介质; • TNF在血清免疫损伤中非常重要; • 肝损伤患者TNF显著增加;
切除肾上腺后作用消失,而 切除垂体后抗炎作用还存在。
抗炎作用机理
• 进一步研究发现: • 粉防己碱(Tet)抑制炎症白细胞磷脂酶
A2(PLA2)的活性,从而减少炎症介质 (PGx、LTx)的产生与释放。 • 粉防己碱(Tet)抑制IL-1和TNF活性, 后者由巨噬细胞产生,在炎症反应中起 重要作用,
• 临床常见病症: • ⑴类风湿性关节炎-RA, • ⑵强直性脊柱炎(AS), • 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
痹证
• 病机: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功能 紊乱,感染等。
第一节 概述
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 1、抗炎 2、镇痛 3、影响免疫功能
1、抗炎
抗炎特点: 对急慢性验证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抗炎作用机理: 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系统,促进ACTH分 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
[防己药理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 ⑶抗心肌缺血 有效成分:粉防己碱 作用特点: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
减少CPK释放。
防己
抗心肌缺血作用机理: 对利血平化兔仍有作用,提示其作用为直 接对冠脉的扩张作用,而不同于受体阻断 剂。
防己
防己抑制心脏与降压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阻钙内流
[现代应用]
[秦艽现代应用]
• 1、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3、肩关节周围炎 • 4、小儿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不良反应]
• 不良反应: • 恶心、呕吐、心悸、心率减慢等。
祛风湿药
防己
防己的有效成分
有效成分: • 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 • 防己诺林碱(汉防己乙素)
[秦艽药理作用]
(2)镇痛
有效成分:秦艽提取物,秦艽碱甲等 作用特点: ⑴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 ⑵明显降低热板法致小鼠疼痛反应; ⑶镇痛作用持续时间短暂,与延胡索和草
乌配伍可增强镇痛作用。
[秦艽药理作用]
(3)抗过敏 有效成分:秦艽碱甲。 作用特点: ⑴抗组胺引起的豚鼠哮喘和过敏性休克; ⑵抗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收缩作用。
防己
抑制心脏作用机理: ⑴抑制心肌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和细胞内钙 离子释放。(观察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⑵Cacl2可对抗其作用。
[防己药理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
⑵降压 有效成分:粉防己碱 作用特点:作用显著,最大下降50%,
维持 1 小时(家兔实验)。
防己
降压作用机理: 选择性阻滞慢通道钙离子内流,从而舒张 血管平滑肌。
[防己药理作用]
(2)抗过敏和抗免疫 有效成分:粉防己碱 作用特点:抗Ⅰ-Ⅳ变态反应:
防己
①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实验显示,
显著抑制PHA、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 转化,抑制抗体生成等。
②抗家兔过敏性休克,抗豚鼠离体气管条 收缩,抗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防己
抗过敏和抗免疫作用机理: • 钙通道阻滞作用(抗Ca++内流,抗胞浆
Ca++ 释放)
[防己药理作用]
(3)镇痛 有效成分:总碱,粉防己碱,防己诺林
碱等 作用特点: 提高痛阈百分率,与川乌合用可以延长作 用持续时间。总碱的作用最强,相当于吗 啡的13%。
[防己药理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⑴抑制心脏 有效成分:粉防己碱 作用特点:负性肌力、负性频率作用。 抑制窦房传导功能和自律性。
2、镇痛
3、影响免疫功能
• 明显抑制免疫功能
第二节 常用药物
秦艽
秦艽的有效成分
• 主要成分为龙胆苦苷: • 包括 • 秦艽碱甲(龙胆碱)、 • 秦艽碱乙(龙胆次碱)。
[秦艽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功效: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
[秦艽药理作用]
(1)抗炎 有效成分:主要为秦艽碱甲。 作用特点:
⑴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趾肿胀; ⑵显著抑制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肿胀; ⑶抑制大鼠甲醛性关节炎;
作用强度与水杨酸钠相似
秦艽
抗炎作用机理: 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系统,促进ACTH分 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
秦艽抗炎作用机理
• 1、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明显减 少。(说明皮质激素合成增多)
• 2、切除垂体的大鼠该作用消失。
[防己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功效:利水消肿,祛风止痛。
[防己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有效成分: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 作用特点: ①影响炎症反应多个环节。 ②关节肿胀、耳壳肿胀, ③毛细血管通透性, ④中性白细胞黏附、游走。
抗炎作用机理
直接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皮质功能 增强而发挥抗炎作用。
药动学
• 家兔静注粉防己碱,代谢为二室模型: • T1/2α为7.20分钟 • T1/2β为72.68分钟 • Vc为14.28L • Vd为42.10L • CL为每小时18.6L/kg
பைடு நூலகம்
药动学_Vd
• Vd:表观分布容积 • 5L:药物分部于血浆 • 10-20L:药物分部于体液 • >40L:药物分部于组织器官中 • >100L:药物分部集中于某一个器官 • Vd越大表示排泄越慢。
[秦艽药理作用]
(4)镇静 有效成分:秦艽碱甲。 作用特点: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
眠时间,大剂量可引起中枢麻痹死亡。
[秦艽药理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
(1)升高血糖 有效成分:秦艽碱甲 作用特点:
大鼠腹腔注射秦艽碱甲200mg/kg, 30分钟 后血糖显著升高,维持约3小时。
升高血糖机理
作用机理: 促进肾上腺素的释放而升高血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