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微博热现象

合集下载

微博热

微博热

微博热“从玉树地震到上海火灾,从宜黄拆迁案到李刚门,微博成为推动力。

2010成为微博元年,围观改变中国。

”这是2010年互动百科为“互联网十大热词”中微博夺魁发布的颁奖词。

从颁奖词中我们可以看见微博贯穿与众多的公共事件中,几乎所有社会精英群体,包括娱乐明星、官员、学者、成功商人都纷纷加入到微博的使用大军,“微娱乐”、“微宣传”、“微科普”一些列与微博有关的词汇成为流行语。

而普通网民同样也加入到微博阵营之中,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的新浪微博仅仅用了2年时间,就达到了2亿注册用户的使用量(见图1)。

一场正在进行的微博热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微博的含义作为一种迷你型博客,微博是最近新兴起的一个web2.0表现,是一种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类似博客的系统。

微博这一概念译自于英文单词micro-blogging,用户可以通过手机、IM软件(gtalk、MSN、QQ、skype)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向自己的微博客发布短消息,文本内容通常限制在140个字符(70个汉字)之内。

微博的特点微博客草根性更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或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

便捷性在微博客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

博客的出现,已经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公众人物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形象。

然而,博客上的形象仍然是化妆后的表演,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博客作者成为很重的负担。

“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客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背对脸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型博客上是背对脸的交流,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

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

当你follow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时,两三天就会上瘾。

微博平台上舆情热点分析研究

微博平台上舆情热点分析研究

微博平台上舆情热点分析研究近年来,随着微博的普及和流行,它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一种主流方式。

而微博的平台作为一个具有高度社交性的网络平台,也成为了观察和研究公众舆情的重要渠道之一。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微博平台上的舆情热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探讨当前网络舆情的趋势和特征。

一、热点事件的形成和演变微博上的热点事件通常是由一个外界事件所引发的。

比如说,最近曝光的丑闻、政治事件、明星八卦等,都可以在微博上快速引爆话题。

这个过程与传统舆论的形成有些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点:1. 速度快。

微博上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短短几分钟就可以让信息被广泛传播,引爆舆情。

2. 互动性强。

微博上的互动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对事件进行热烈的讨论和互动,推动话题的演变和热度的爆发。

3. 话题存在时间短。

微博上的话题往往会存在很短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话题讨论的热度逐渐降低,最终消散。

二、微博平台上的舆情特征微博平台上的舆情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网络暴力比较严重。

由于微博上的用户可以匿名发言,因此一些网络暴力现象非常普遍,言语攻击、人身攻击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也成为了微博平台上舆情管理的一大难点。

2. 舆情话题短暂,热度难以持久。

微博用户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于某个话题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一个话题在微博上的讨论时间通常只会持续一个小时左右。

3. 星座类、美食类、养生保健类、情感类、娱乐八卦类话题是热门的话题。

这几个话题是微博上最受欢迎的话题,也是大多数用户会涉及到的话题。

三、微博平台上的舆情管理微博平台为了维护平台秩序,开辟了一些管理机制,例如禁言、屏蔽等服务。

实际上,这些管理机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保证对等待处理的全面公正,是平台管理发展中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1. 对于恶意评论和攻击,微博平台规定可以禁言或者删除相关用户评论。

这项规定保障了用户的合法权益和言论自由。

浅析微博评论的“热”与“冷”

浅析微博评论的“热”与“冷”
二、 微博 评论“ 热” 与“ 冷” 的原 因分 析
体 。而微博评论题材选 择范 围视 野更 开 阔, 不仅 包括 了传 统媒体 的严肃题材 , 而且 还 能够反 映广大 网 民 自己感 兴趣
的话题 。最后 , 微 博评论 的 时效性 非常 强。微博 评论 是连 续 的、 动态 的评论。网友发 现某 一新 闻事件 可 以立 即表 达
别能力有 限, 长此 以往 必定会造成 阅读障碍 , 浪费时 间和精 力, 疲劳感大增 , 不利于微博评论 的长期发展。
( 一) 微博评论 “ 热” 的表现
从 内容上来讲 , 首先 , 微博评论使用的语言及其 写作 风 格个性非常鲜 明。微博 评论的语言和传统新 闻评论 用语有
很大 的差异 。微博评论 用语 或 亲切 、 或严 厉 、 或夸 张 、 或戏 谑, 没有传统 媒体评论用语那 么庄重 严肃 。其 次 , 微 博评论 涉及的 内容题材非常广泛 。传统新闻评论是对 当前社 会上
当好把关人面对微博评论发展冷热不均的现状微博媒介本身要积极地承担起把关人的责任通过实名制注册等方法对微博评论的用户进行严格的筛选同时还要对用户上传的评论信息进行把关什么能发什么不能发特别是对一些谣言和虚假信息要进行严格控制
第3 4卷第 2 期
2 0 1 4年 2月
湖 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浅析微博评论 的 “ 热’ ’ 与“ 冷"
汪 பைடு நூலகம் 君
( 四川大 学 马克 思主 义 学院 , 四川 成 都

6 1 0 2 2 5 )
要: 最近几年微博发展迅猛 , 使用人数激增 , 几乎呈现一种 井喷 的态势。与此 同时 , 微 博媒 介 的发展 也带动 了
以微博为栽体 的微 博评 论的发展 。微博评论 由于依托微 博这种新 兴媒体 , 因而具有很 多传 统新 闻评论 无法媲 美 的优势 。本文从微 博评 论迅速发展 的现状和存在 的各 种 问题 出发 , 在 分析 这些现 象背后 的原 因的基础上 , 进一 步

从使用与满足论透视“微博热”

从使用与满足论透视“微博热”

三、 从使用 与满足论透视微博 使用 与满足理论 始于 2 0世纪 4 0年
代 ,它 把 受 众 看 作 是 有 着 特 定 需 求 的 个 人 , 受 众 使 用 大 众 传播 媒 介 的活 动 看 作 把
文・ 威廉姆斯 ,他也是最早提供微博服务
的美国网站 T i r wt 的创 始 人 之 一 。 中 国 t e 第 一 家提 供微 博 服 务 的 是 中 国 的 门 户 网
的 限 制 “ 平 民和 莎 士 比亚 拉 到 了 同一 将
捷 性取胜 ,可 以在任何时 间发 布海量信
息 。4 10个字符的限制 ,也大大缩短 了阅
读 所 需 的时 间 , 让 人 在 最 短 的 时 问里 了 能
任何媒体。在 日渐升温的微博热浪下 , 易 中天 、 黄健翔 、 姚晨 、 赵薇等名人纷纷注册 了新浪微博 , 至连胡锦涛主席都曾注册 甚

是有 目标导向的行为 , 并通过这种使用让 需求得到满足。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 , 受
众 接 触 媒 介 是为 了满 足 他 们 特 定 的需 求 ,
综合 门户搜狐 、 网易和腾讯也都先后推出
了 自己 的微 博 , 线 内测 开 始, 户数 基 自上 用 本 以 每 周 5%的速 度 增 长 。 0
使用与满足论
微博瘾


微 博 的 概 念和 特 性
二 、 博 为 什 么这 样 红 微
任何人都能在微博上发布信息 , 个人 的倾
微博 ,顾 名思 义即微 型博客 ,因其 10个字符 的限制也被俗称 为 “ 4 一句话博
客 ”。 早 提 出 “ 博 ”这 一 概 念 的是 埃 最 微
首 先 , 笔 者 自己 来 说 , 围 的朋 友 就 周 几 乎 都 在用 微 博 , 了有 共 同 的话 题 而 不 为

微博热潮的冷思考

微博热潮的冷思考

微博热潮的冷思考作者:刘舒雯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25期刘舒雯(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给人类社会的传播方式带来深刻的影响,当下微博技术以其强大的开放性、便捷性、草根性、交互性等特征迅速引起一场信息热潮。

该文通过对微博产生所引发的社会影响进行哲学思考,试图揭示其利弊,使微博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微博利弊分析影响反思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9(a)-0170-021 微博热潮来袭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ging),在2006年7月创始于美国的Obvious公司,并推出了名为Twitter(推特)的社交及微博网络服务网站。

2007年4月,Twitter从原来的公司独立出来并成立了独立运行的公司;它采用有线、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即时通讯,它的核心理念是信息的即时性、共享性和基于这些所形成的动态信息传播网络,使微博用户在微博平台上将自己的最新信息用140个字符的内容通过计算机或手机发送到网络上,并能够即时分享。

微博热浪卷卷而来,中国的各大门户网站没有错过这个机会,一些创业团队从2007年开始,也开始打造中国自己的的微博网站,纷纷推出了微博服务,出现了如“饭否”、“叽歪”、“嘀咕”等微博类网站。

到2009年8月,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互联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中国第一个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国广大公众的视野。

微博风头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博客服务,微博用户数量的激增已在媒体世界成为一个新而强大的力量,其强劲的公共传播效果将对社会的许多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2009年11月21日,昆明市螺狮湾批发市场的业主因反对市场拆迁而爆发群体性事件,为提高信息的公开、透明性,在云南省宣传部副部长伍皓的主导下,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在新浪网开设国内首家政府微博—“微博云南”,并于11月22日零时发布了111个字的信息,将事件及时、准确、权威的公开,随后各类媒体对螺狮湾情况作了大量报道,让广大群众知晓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赢得了理解和支持,云南方面冷静、理性、果断对这一事件的处理登上人民网2009年第四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第二名,并在“恢复秩序”这一项中得分最高。

青年大学生中微博风靡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青年大学生中微博风靡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青年大学生中微博风靡现象的分析和思考作者:陈超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33期摘要: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

微博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个人空间,一个既可以自娱自乐又可以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

在这个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除开常规的工作方式,也越来越多借助网络这个平台,针对大学生群体中微博风靡的现象进行了时时关注和分析,从而能更好的把握学生们思想动态,能更好的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信息微博的内容涉猎广泛,从自己的生活片段和个人随想、社会热点新闻、明星言论、小道消息到朋友同学的动态等,共同的突出的特征就是“新、奇、趣”。

对于当前青年大学生这个群体更是微博的主力军之一,他们往往在娱乐、明星、游戏新闻方面表现出超出大众的兴趣度。

而从发微博的信息内容来看,多以个人为主导,排在前三位的发布内容分别是:记录每日心情、兴趣爱好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或者新闻。

对于大学生微博的使用现状,从辅导员的角度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思考。

1.微博的特点及大学生群体中风靡的现状微博上,140字的限制可以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记录下来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就算是普通人和奥巴马待遇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

朋友们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发表的信息,随时一起分享、讨论。

还可以即时看到朋友们发布的信息。

这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

1.1随时随地灵活性。

基于个人电脑和手机普遍使用,大学生往往是这些新兴电子产品的追捧者,微博可以通过这些途径随时随地的发送个人的心情、生活、感悟,即时展现自己的个性及特色。

这些都使微博用户有更高的粘性和忠诚度。

在对一线城市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70%以上的大学生在入校的时候就有手机,大学期间个人电脑的普及率高达65%。

而这些同学90%都注册有自己的微博账号。

很大一批人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微博;即使出门在外也使用手机,随时随地发微博,上厕所也不耽误。

微博热一辩稿

微博热一辩稿

尊敬的主席,各位同学以及对方辩友们,你们好!很荣幸能有机会与各位共同探讨微博热的影响的利弊问题。

开宗名义,概念现行。

微博是一种新生的媒体。

就微博的本质来讲,没有好坏之分,而微博热则不然。

微博热重在“热”一词,这意味着使用人群的庞大,传播信息的海量,其影响对社会已举足轻重。

今天,我方对此问题的判定标准为,从长远考虑,微博热造成的影响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我方坚定的认为:微博热的影响弊大于利。

第一微博热的影响不利于社会中的个人的发展。

打开微博,无论是我们自己主动关注的还是官方微博提供的“热门话题”、“微群”、“风云榜”、“热门应用”等等吸引眼球的版块的信息扑面而来。

诚然不仅不出门可知天下事,而且还能通过微博这一发声平台在我们接受信息的第一时间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心情,,丰富了知识与生活。

在这种信息传递模式里,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去亲自参与社会实践?这是微麻醉。

虽然我们在听在看在思考,但是我们失去了行动这一环节;只有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没有接受信息之后参与实践的过程。

随着微博的大红大紫,微麻醉让我们失去交往能力,退掉了行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博主甚至“被麻痹致死”。

因此,微博热的影响弊大于利。

第二微博热的影响不利于社会风气的发展。

我方承认,微博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一些国家政策的迅速传播,也有利于大众参与监督违法犯罪。

但是,数据表明,只有20%的用户制造信息而80%的人只浏览和接收,它的促进力度值得怀疑。

再有,数据显示,在微博内容中表达自我情感的占总体的74.3%,其中消极负面的情绪达到了83.6%,这种负面消极的情绪在微博热的影响下如病毒一般传播,污染着社会风气;而前段时间,谣传的金庸去世的消息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微博热让谣言成倍扩大,直接造成了人群信任危机,浮躁情绪,名流互相掐架谩骂数见不鲜,人们又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围观评点?让关注数据一路飙升?因此,微博热的影响弊大于利。

第三微博热的影响不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承。

也许微博的短小迅捷是对方辩友津津乐道的,它也的确使一些隔阂被打破,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微博以其碎片式,简单化的语言为主要特点,这本无可厚非,可当微博热起来,一群人乃至一个民族都以此为主要的交流形式,却很致命。

关于微博热搜调研报告

关于微博热搜调研报告

关于微博热搜调研报告微博热搜调研报告一、引言微博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具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和信息资源。

其中,微博热搜榜是用户在浏览微博时最常关注的话题排行榜,展现了当下社会热点和用户关注度的一个缩影。

本报告致力于从用户行为、话题热度和影响力三个方面,分析微博热搜的特点和影响。

二、用户行为1. 频繁浏览与搜索根据我们对微博用户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用户会频繁浏览微博热搜榜,并使用搜索功能查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这充分说明微博热搜榜对用户意见引导、信息获取和社交互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2. 点击量较高的热门话题在分析微博热搜榜的数据时,我们发现点击量较高的话题大多是与明星、综艺节目、新闻事件等相关的内容。

这表明用户对娱乐、八卦和时事新闻信息的关注较高,微博热搜榜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用户兴趣和信息消费的方向。

三、话题热度1. 时事热点微博热搜榜往往涵盖了当下的各类时事热点,如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政治动态、社会现象等。

通过追踪和分析热搜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社会的热门议题和舆论动态。

2. 娱乐八卦娱乐八卦是微博热搜榜中的另一个热门话题。

明星的新闻动态、综艺节目的热播和剧情发展等都能引起大量用户的关注和讨论。

这些话题的热度往往是短暂的,但却能快速吸引用户的眼球。

四、影响力1. 舆论引导微博热搜榜是用户了解和参与社会热点讨论的重要来源之一。

许多公众人物、媒体机构和企业都会通过微博来发布和推广自己的观点、产品或服务。

热搜榜的高点击量使得用户更加容易接触到这些内容,从而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

2. 推动传播微博热搜榜的话题一经曝光,就往往会迅速引起大量用户的转发和评论。

这种传播效应可以迅速将一个话题扩散到更多的用户之间,推动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同时,一些有影响力的大V也能通过热搜榜发布的内容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转发,进一步提升了其影响力。

五、结论微博热搜榜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交媒体排行榜,对用户行为、话题热度和影响力都有一定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6
微博功能性特点分析——①用户注册微博的原因
数据来源:
①北京网络媒体协会、 万瑞数据2010年8月大 型在线调查(有效问卷 2043份) ②问卷星网站2010年12 月厦门大学学生“SNS 及微博使用情况调查” (有效问卷132份)
Page
7
微博功能性特点分析——②用户使用微博做些什么
微博功能性特点分析总结
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社交关系弱,社交网络广,传播力度大——最有利于产品 推广和网络营销 言论自由度高,网民喜爱
Page
15
微博定位
社交性——中国的Facebook?
媒体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民的自媒体平台?
综合性——互联网络的操作系统?
Page
16
微博的现存使用问题
六种基本盈利模式
交互广告 社交游戏 电子商务 实时搜索 增殖服务 数据服务
Page
19
新浪微博的未来展望
曹国伟:新浪微博还“很年轻”,盈利为时过早(2011.4.29) 用户是新浪微博发展的最大壁垒
打造引领Web3.0时代的互联网平台
全面攻占移动互联网领域
Page
129)
Page 9
微博功能性特点分析——④微博与SNS的比较
Page
10
微博功能性特点分析——④微博与SNS的比较
Page
11
微博功能性特点分析——④微博与SNS的比较
Page
12
微博功能性特点分析——④微博与SNS的比较
Page
13
微博功能性特点分析——④微博与SNS的比较
Page
14
20
THANK YOU !
媒体与设计学院 文化产业管理系 F0820501
微博发展史:从独立微博到门户微博
Page
1
从何而来 ——为什么微博这么火热?
将向何去 ——微博平台如何维持
微博用户群分析 微博功能性特点分析 微博平台的定位
现存使用问题
商业盈利模式
Page
2
微博用户群分析——年轻化
数据来源:①问卷星网站2011年5月“微博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23份)
②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万瑞数据2010年8月大型在线调查(有效问卷2043份)
Page 3
微博用户群分析——高学历化
数据来源:①问卷星网站2011年5月“微博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23份)
②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万瑞数据2010年8月大型在线调查(有效问卷2043份)
Page 4
微博用户群分析——学生、企业员工居多
数据来源:
①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万瑞数据2010年8月大型在线调查(有效问卷2043份) ②问卷星网站2010年12月厦门大学学生“SNS及微博使用情况调查”(有效问卷132份)
Page 8
微博功能性特点分析——③微博对用户需求的满足
数据来源:
①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万瑞数据2010年8月大型在线调查(有效问卷2043份) ②问卷星2011年5月川大外语学院学生“微博和SNS,谁是你心中的NO.1”(有效问卷
数据来源:
①北京网络媒体协会、 万瑞数据2010年8月大 型在线调查(有效问卷 2043份) ②问卷星网站2010年12 月厦门大学学生“SNS 及微博使用情况调查” (有效问卷132份)
Page
5
微博用户群分析总结
年轻化 高学历化 学生、企业职工居多
——思想活跃,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有更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有更高的社会参与意识,有潜在和正在的消费购买力。微博简单、 便捷、方便的特性比较符合他们自身的生活节奏与习惯。
Page
17
微博的现存使用问题
信息处理问题,信息量过大,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实用性,对 信息的加工处理有待技术改进,已成为目前改善用户体验的最 大问题 各微博平台没有打通,社交关系和需求只有一个,微博平台有 多家 微博功能有待技术加强,无法对“关注”实行重量分级
Page
18
新浪微博的盈利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