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中虚假信息的传播现象分析

合集下载

对虚假信息的认识和思考作文

对虚假信息的认识和思考作文

对虚假信息的认识和思考作文说到虚假信息,哎呀,这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啊!你看,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咱们每个人都像是手里拿着一把刀,随时可以切开一个又一个真相,但这刀却割出了谎言的滋味。

最近,我常常在朋友圈、微博上刷到一些离谱的消息,感觉就像在看喜剧片,真是哭笑不得。

有时候一条新闻刚出来,大家就开始热火朝天地讨论,结果过了几天,真相却像个小偷一样悄无声息地溜走了,留下的只有大家的“惊讶”和“尴尬”。

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些新闻标题简直就像小孩的糖果,五光十色,特别吸引眼球,比如“科学家发现外星人了!”或者“某某明星和外星人恋爱了!”你一看这标题,心里不禁想:“哇,真有趣!”可是再仔细一想,难道这外星人真的是咱们地球人脑袋里的影像吗?再往深了说,这些标题就像是小猫的爪子,抓得你痒痒,但等你细品的时候,真相却是让人失望的“水”。

很多时候,这些虚假信息的传播就像是火山喷发,一开始很美丽,结果留下的都是一片狼藉。

然后呢,有些人在网络上,像是开了挂一样,转发、评论、点赞,感觉自己是信息的“超人”,殊不知其实他们就像一只盲目追逐光芒的飞蛾,飞来飞去,最后还是被烤得焦头烂额。

虚假信息不仅仅是在搞笑,它背后还有很多的危险呢!就拿疫情期间那些谣言来说,真是让人心里一紧一紧的。

你想,大家都已经很紧张了,这时候如果再看到什么“喝醋能治病”的话,心里就会产生各种误解和恐慌,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想要对抗虚假信息,咱们也得动动脑筋。

咱们要学会辨别,像个侦探一样,仔细调查每一条信息的来源。

说真的,这就像打怪升级,你得先看看这条信息是不是来自可信的“战斗伙伴”,否则,随便信一条,可能就被带进“迷雾森林”了。

此外,有时候咱们还得多和朋友讨论,像“群策群力”一样,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咱们就能更清晰地看出事情的真相。

虚假信息就像生活中的一场闹剧,让人哭笑不得,但我们却不能随波逐流,要学会用心去看、去思考。

就像古人说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在面对信息时,绝不能只图一时的热闹,而是要耐得住性子,冷静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微博谣言背后的受众心理分析及应对方法

新媒体时代下微博谣言背后的受众心理分析及应对方法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刘雅宁 张晓晓 马淑慧 李明雪新媒体时代下微博谣言背后的受众心理分析及应对方法摘要:目前微博不仅改变着公众的媒体习惯和信息传播的模式,并成为社会化媒体中最为即时性、用户最活跃的信息传播平台。

微博中信息传播快速、门槛低等特点也使微博谣言大肆传播。

网络受众的心理特征是谣言产生的主要因素。

必须通过加强对网民的素质教育、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方法治理微博谣言。

关键词:微博;谣言;受众;从众心理据2015年微博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显示,截止2015年9月30日,微博月活跃用户数(MAU)已经达到2.12亿人,较上年同期增长48%,其中9月的日均活跃用户数(DAU)达到1亿,较上年同期增长30%。

2015年,微博在各大行业领域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不仅在新闻舆论、综艺娱乐等方面保持重要影响力,在体育、财经、旅游等领域也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微博的平台性作用进一步彰显。

微博谣言的主体—网络受众制造传播谣言的行为是有其行为动机的。

网络受众的心理行为是其外在行为的直接动因。

因此,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网络受众的心理特征才能更真实明了的解释受众的行为并对谣言治理提出更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

在此我们先从微博和受众的概念和特点作为突破口来理解受众的心理特征。

1微博和网络受众的定义及特点1.1微博即微型博客,是基于有线和无线互联网终端发布简短信息供其他网友分享的即时信息网络,由于用户每次用于更新的信息通常限定在140个字符以内,故此得名“微”。

微博能够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总是由于它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按照互联网的“六度分割理论”,微博中传播的信息会在层层转发中,及时通往全球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这种类似于核裂变方式的传播功能让微博具有了极大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简言之,微博的信息模糊性、虚拟性、门槛低、信息更新的即时性、发布和评论无需审核等特点给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创造了条件。

1.2受众指的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受传者。

网络虚假新闻日益“隐蔽化”趋势分析及对策

网络虚假新闻日益“隐蔽化”趋势分析及对策

纸 。如 :2 1年 7 7 , 《 肃 日报 》三 版刊 发 的 文 章 00 月 日 甘 《 者 的 声 音 》 中 , 关 于 “ 安 市 己被 确 定 为 国家 第 五 个 智 西
直辖 市 ”的 消 息 严 重 失 实 ,但 不 少 网络 媒 体 对 此 进 行 转 载
二 、网络虚假新闻 “ 打不死”的原 因
接 受 过 系 统 新 闻 专 业 教 育 、熟 知 新 闻 工 作 基 本 规 范 的媒 体 工 作 者 , 也频 频 有 意或 无 意地 陷入 造 假 泥 潭 ? 除 了不 少 网 络 编 辑 记 者 禁 不 住 金 钱 等 物 质 诱 惑 ,配 合 网络 公 关 公 司或 直 接 与 商 家 私 下 交 易 进 行 商 业 炒 作 ,有 偿 发 稿 外 ,网 络 虚 假 新 闻 的主 要 成 因还 有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缺 乏 自身 判 断 能 力 ,迷 信 权 威 新 闻 来 源 。 网络 媒 体 的 影 响 力 虽 然 与 日俱 增 , 但 其 内 容 主 要 来 自传 统 媒 体 的 现 状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应对以帖文博文微博等形式发布的虚假新闻方面在应对肆意操弄舆论的网络推手方面我们目前只有原则而缺乏实际有效防范惩罚措施的管理办法这远远不能适应网络发展的现状不能为有效遏制网络虚假新闻的传播提供有力的现实法律依据
传媒
网络虚假新 闻 日益 “ 隐蔽化 "
趋势 分析 及对策表现 形式
网络 虚 假 新 闻层 出 不 穷 ,但 除 了 少 数 由 新 闻 网 站 首 发
外 , 主 要 表现 形 式 无外 乎 以 下几 种 : 报 纸 刊 发 新 闻—+ 网 络 媒 体 转 载 —+ 广 泛 传 播 。在 信
息 技 术 飞 速 发 展 的 今 天 , 网 络 媒 体 的 海 量 、快 捷 等 无 可 比 拟 的 优 越 性 日益 显 现 ,但 在 内容 方 面 仍 旧 很 大 程 度 上 依 赖 于 传 统 媒 体 , 因 此 网 络 上 的 虚 假 新 闻 很 大 一 部 分 源 自报

我国微博虚假广告的危害性传播及其对策

我国微博虚假广告的危害性传播及其对策

的经 济秩 序 , 还 侵 害 了消 费 者 的 合 法 权 益 , 有 损 于社 会 道 德 的建 设 , 更 导 致 了广 告 传 播 生 态 环 境 的 恶 化 。 其中, 以 微 博 为 首 的 大 量 新 媒 体 上 的虚 假 广 告 更 是 来 势 凶 猛 。着 重 分 析 了微 博 虚 假 广 告 传 播 所 造 成 的
第 2 7 卷 第 1期 2 O 1 4 年 1 月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Wu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危 害性 , 并 提 出 了相 应 对 策 , 呼 吁社 会 相关 部 门 及有 关 人 士 对 微 博 上 泛 滥 的虚 假 广 告 进 行 监 管 和 控 制 ,
完 善 其 管 理体 系 , 以有效净化广告的传播环境 , 促 进 微博 广 告 业 传 播 的健 康 发 展 。
关键词 : 微博 ; 虚假广告 ; 传播 ; 危 害性
高 品牌 知名 度 和美 誉 度 , 从 而 促 进 购 买行 为 发 生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2 0
根红 人等 云集 于此 , 其知 名度 与惊人 的影 响力 , 也
成 为不 同广 告 主传 播 诉 求 的 对 象 。不 过 名人 “ 收
钱办 事” 也 被 频 频 爆 出产 业 链 内幕 , 如央视 2 0 1 3 年 的“ 3・1 5晚会 ” 曝光 了苹 果 公 司在 中国 的售 后 问题 , 明星何 润东 在 发 出 了 含有 “ 大 概 8点 2 0分

网络传播视域下虚假新闻的生成与扩散研究

网络传播视域下虚假新闻的生成与扩散研究

网络传播视域下虚假新闻的生成与扩散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

与此虚假新闻的产生与传播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虚假新闻不仅可能误导公众,还可能对社会秩序和经济稳定造成影响。

研究虚假新闻在网络传播视域下的生成与扩散,对于有效防范和打击虚假新闻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虚假新闻的生成1. 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是虚假新闻生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网络传播时代,人们更加注重信息的即时性和新鲜性,因此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和个人可能会通过编造虚假信息来吸引眼球,获取点击量和关注度。

人们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和对不良信息的传播意愿也会促使虚假新闻的生成。

2. 技术手段随着技术的发展,虚假新闻的制造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和视频剪辑技术,可以轻易地伪造图片和视频,制作假新闻。

网络上也存在大量的虚假账号和机器人,它们可以自动发布虚假信息,快速扩散到网络上。

3. 经济利益一些网络媒体和个人制造虚假新闻的初衷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

点击量和转发量是他们获取广告收入和赞助的重要途径,虚假新闻的点击率往往高于真实新闻,因此制造虚假新闻成为了一些人追逐经济利益的手段。

4.政治目的政治目的也是虚假新闻产生的重要因素。

一些政治势力可能会通过制造虚假信息来达到政治目的,例如抹黑政治对手,干扰社会稳定,引起社会反感等。

1.社交网络平台社交网络平台是虚假新闻扩散的主要场所。

微博、微信、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台都成为了虚假新闻的传播渠道。

用户通过点赞、评论和转发等方式,可以快速地扩散虚假信息,影响更多的人。

2.搜索引擎搜索引擎也是虚假新闻扩散的重要渠道。

当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相关关键词时,虚假新闻可能会出现在搜索结果中,误导用户。

尤其当虚假新闻被多次转发和评论时,其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会提高,进一步加剧了虚假信息的传播。

3.传统媒体虚假新闻也可能通过传统媒体进行传播。

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可能未经核实地报道虚假信息,进而误导公众。

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治理对策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治理对策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如今网络 已成为我们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一 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已经演变为人类生活的新空间。自媒体的 产生和快速发展,更是将这一新空间利用得淋漓尽致。 那么为什 么在网络信息的传 播过程中会有大量 的网络 谣言产生,并且能够迅速传播,让大量受众信以为真,同时再进行二次传播呢?
一、月络谣富产生的原因 ( 一) 受众心理 根据传播心理的瀑布效应,很多时候信息发出者的心理非常平静,但传出的信息被他人接受后引起了不平 静的反应,从而导致信息接受者的态度、行为的变化,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瀑布效应。正如2 012 年微博“表叔事 件”。作为信息的发出者,他并没有想到一个微笑的表情会引起网络上如此剧烈的动荡,甚至带动了微博反腐的 又一个高潮。受众对传播者产生瀑布效应的原因,还是在于对符号理解的误差,受众没有真正理解传播者所发出 的信 息。 由于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因而有些事情还没有得到考证的时候,就已经被大范围流传。特别是一 些突发公共事件,就城管打人的例子来说,一旦有这样一条徼博发出,便会在很快的时间内被迅速转发,而每个
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治理对策研究
— — 以新 浪 微 博为 例
彭扬 (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 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譬 墨 篷
第 十
搐耍 :当下网 络成为我 们传递信 息最迅速 的渠道之 一,伴随 着信息的 迅
——
速传播,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准确甄别真实信息和谣言。由于人们在看到信息

的第一反应有所不同,五花八门的信息又导致我们的辨别力有所下降,所以部
的关系。以周克华事件为例,周克华生死不明首先是在博文 上被发表,之后在新浪微博被大量转发。其中一部分转发的 受众是因为担心自身安全而想得到求证,但更大一部分的群 众是出于对政府的不信任。作为公民来说,一旦在互联网上 发现与其自身相关的公共突发负面事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 是将其广泛周知,来让更多人知晓自己是否处在真正危险的 处境。

“网络谣言”特性及应对措施简析

“网络谣言”特性及应对措施简析

“网络谣言”特性及应对措施简析近段时间,曾经大量传播的“新疆艾滋患者滴血传播艾滋病”的谣言再次出现在互联网,给社会民众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恐慌,同时也引起了各地公安部门的注意。

这样的网络谣言如同一颗颗毒瘤,盘踞在互联网空间中,为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带来大量不稳定因素。

今年上半年,各地网安部门都开展了打击网络谣言的专项行动,驳斥了大量谣言,教育惩处了一批造谣者,但是对网络谣言的打击仍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必须正视并了解这种网络安全隐患,并未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做好准备。

一、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网络谣言既有针对公民个人的诽谤,也有针对公共事件的捏造。

无论什么类型的谣言,都可以归结出几个有别于传统谣言的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网络谣言现象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1. 谣言的传播媒介越来越网络化在网络媒介不发达的时代,“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是谣言传播的主要渠道。

而在今天,网络媒介已经能够同时具备“点对点”的人际传播和“点对面”的大众传播的双重功能,信息传播随意性的增强和成本的降低,使网络成为了滋生谣言的温床。

另一方面,网络的便捷性也在逐渐改变着普通民众的媒介接触习惯,上网逐渐成为很多人的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因而,谣言等虚假信息传播的网络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2. 谣言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媒体,通过数字化的通讯技术,构建起了覆盖全球的传播网络,每一个网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并且通过网络实现了跨地区的相互联通,受众只要通过简单的点击就能够实现对信息的浏览、发布(或者转发)和评论,呈现出一种“发散式”的传播状况。

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中,谣言被获取和复制的速度就变得越来越快,而网络信息的公开性使得几乎所有的网民都成为了谣言潜在的传播对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方便快捷的媒介技术和数量众多的接收群体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载体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3. 谣言的传播过程越来越难以控制网络媒介的“草根性”和“便捷性”给网民提供了自由发布信息的平台,每个网民都能够自主地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需要,在任意时间上网浏览或者发布信息。

微博调查报告

微博调查报告

微博调查报告微博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微博已成为许多人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这个庞大的网络社区中,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发布内容、评论他人的观点、参与各种活动等。

然而,微博上的信息涉及广泛,有时候我们难以判断其中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微博调查的分析,探讨微博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和问题。

首先,微博作为一个信息传播的平台,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通过微博,人们可以迅速了解到各种新闻、热点事件和社会动态。

这种快速传播的特点使得微博成为了许多人获取信息的首选途径。

然而,正因为信息传播的迅捷性,微博上的谣言、虚假信息也随之增加。

许多人在微博上发布不经证实的消息,导致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因此,我们需要在使用微博时保持辨别力,不盲目相信和转发信息,以免误导他人。

其次,微博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观点和情感的平台。

通过微博,人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并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

这种开放式的交流方式,使得微博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多元化的社群。

然而,与此同时,微博上也存在着网络暴力和恶意言论的问题。

有些人在微博上恶意攻击他人,甚至进行人肉搜索等行为,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因此,我们需要在使用微博时保持理性和友善,不发表恶意言论,不参与网络暴力,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

此外,微博还为广告和商业推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许多商家和品牌通过微博进行宣传和推销,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关注。

然而,有些商家在推广过程中使用夸大和虚假的宣传手法,误导消费者。

这种不诚信的商业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微博的公信力。

因此,我们需要在使用微博时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和购买来自微博的宣传信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最后,微博也成为了一种社交媒体对话的重要形式。

通过微博,人们可以与明星、专家、名人等进行互动,获取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这种近距离的互动方式,使得人们更加了解和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博中虚假信息的传播现象分析
摘要:近年来微博迅速发展,微博已经成为网络传播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信息平台。

可是与此同时微博的双刃剑性质也体现出来,由于某些微博用户的一些不当传播行为极易造成信息失真,使得受众对新闻议题的关注发生转向、偏离,造成了一系列的恶劣影响。

那么造成微博信息失真的原因都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杜绝和防范微博信息失真的现象?本文将探讨微博信失真的原因和应对的措施。

微博,还人们一个真实的世界。

关键词:微博;信息失真;网络传播;
自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微博就正式进入了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

2010年,微博发展最为迅猛,微博集合了即时通讯工具、短信、社交网站的优势,这种天然的优势使使用人数不断激增。

越来越多的人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微博渐渐成了公共舆论的起源地和发酵地,微博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公民新闻传播进入新时代。

然而庞大的网民规模,缺失的传播规则,也使得这种便捷的交流和沟通平台成为各种谣言、传言孳生的场所,各种观点、情绪相互冲撞撕咬,如影响恶劣的北京大妈讹诈外国小伙的事件。

本文将以北京大妈讹诈外国小伙为例,就微博中的虚假信息现象进行探讨。

一、北京大妈讹诈小伙事件回顾
2013年12月3日上午,多家媒体及其官方微博发布了以“北京街头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诈直接急哭”为题的新闻报道以及新闻图片,图片中一个外国小伙站在黑色摩托车旁,一位东北大妈蹲抱着摩托车,二人均作呼喊状,身后有不少围观群众。

@人民日报、@头条新闻等众多大V发布类似内容的官方微博,并被网络名人评论、转帖,其消息来源均标注为“国际在线”。

报道称“2013年12月2日上午10时30分许,北京朝阳区一名东北口音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旁边时突然摔倒,随即瘫软倒地不起。

外国小伙下车急忙搀扶女子,却被女子一把揪住,自称被老外撞到腿部受伤无法行走,需要该老外负责。

[1]”@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中有老人“死命抱住对方不放手”“急哭外国小伙”、“外国小伙不得不给付1800元医药费,女子方才作罢离开”等内容。

该官方微博被转发将近3万,评论量也超过两万,其他大V相关微博的转发评论都在万条以上,评论中充斥着“给中国人丢脸”、“老人扶不起”等一边倒的“痛批老人”。

12月3日下午,新京报的官方微博首先表示找到了目击者并上传了事发经过视频,在多家媒体的深度挖掘之下,真实事情经过是“外国小伙子驾一辆无牌照摩托车闯红灯撞到大妈并现场爆粗口大骂”。

事件发生逆转后,不少网站都删除了上午发布的图片报道,作为初始新闻来源的国际在线也将报道改为“‘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疑为假”。

最先热传相关新闻图片的拍摄者并不是专业记者,在面对《法制晚报》记者才采访时拍摄者表示目击了全过程,并认为“剐蹭十分轻微”,他判断被撞大妈伤势不严重,所以认为“疑遭讹诈”。

外国小伙爆粗口大骂东北大妈的视频曝光后,网络舆论顿时不约而同倒向另一边——痛批老外。

二、微博虚假信息背后反映的相关问题
中国大妈和外国小伙的事情已经落下帷幕,但思考不能到此为止。

撇开对传播虚假信息者的
唾弃,我们可以发现从指责大妈给国人丢脸到痛斥老外欺负人,舆论像墙头草一样随着媒介报道的风向迅速转变着方向,然而贯穿事件始终不变的是受众的“愤怒情绪”。

从发布这个事件的开始,到争相传播,到质疑,到最终求证。

微博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一)信息失真的内涵
所谓信息失真,指的是“信息偏离了客观事物的真实状况与一定的衡量标准”,在信息的反映过程、传输过程和理解过程中,都有可能造成信息的失真。

在这里我们指微博用户在对新闻信息的接收过程中发生的信息失真现象,信息接受者由于各种原因产生对信息本意理解上的误差,致使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偏离客观事物的真实状况,受众对新闻议题的关注发生转向、偏离,甚至造成对新闻事实本身的误解。

(二)信息失真的原因
微博是现在最流行的信息获取。

传播和分享的平台之一,每天微博的容量约为140个汉字,发送信息快捷且无需审核,准入门槛低,操作便捷,传播迅速,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信息发布的节点,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将更多的态度、观点、情绪汇集起来,成为民意的直观表达,这些特点使得网友在微博上的爆料远快于传统媒体。

但随着微博用户的数量增多,微博上也出现了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在网络上兴起一种说法,“微博是谣言的诞生地”微博真的是谣言的诞生地吗?
微博最大的特点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在网上发布信息。

随时随地的获取你感兴趣的或者关注的信息,这是互联网的新进展。

微博具有快速传播的能力和强大的自我纠错的能力,在互联网时代,传播载体的发达和多元,使人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想发布一则消息轻而易举,而微博这种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便捷平台,更为信息“病毒”集散提供了便利。

但是,这些特征使得微博成为了假新闻的集散地,因为其140字的低信息容量很难全面客观地传递信息,容易滋生假消息;同时,字数简短,阅读和传播方便,加上大多数是匿名,有些人为了引人关注博人眼球,就喜欢发布一些耸人听闻和刺激的消息;微博传播极易变成情绪感染,这也是北京大妈讹诈外国小伙能够快速传播的一大原因,不过,在公民新闻时代,特别是微博的发展,也为扑灭谣言带来了便捷,甚至可以这么说,由于用户群的巨大,以及权威人士的介入,使得微博具有强大的自我纠错的能力。

微博具有强大的转发和关注功能,当你对某条微博进行评论和转发后,关注你的人都可以看到你发表的评论和你转发的微博,如果他们感兴趣,将会进行下一次的转发、评论。

而关注他们的人就可以看到他们的评论和转发……如此继续下去,经过无数次的评论、转发,关注的人数越来越多,被转发的微博在这种裂变式的传播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我们可以把这个传播过程看做是一个一舆论领袖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的过程。

每个人既是传播的起点,又是传播的终点,在这场壮观的信息传播辐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在作为公民新闻发布平台的微博这种强有力的辐射传播影响下,“意见领袖”可以轻松的扩大自己在广大公民记者中的影响力。

目前,微博上的认证用户多为知名人士和媒体人员,他们在传播中充当着意见领袖的作用,所以这次假新闻的传播,不仅让微博尴尬,让那些为假新闻推波助澜的人尴尬,更使得这些意见领袖尴尬,错误的意见领袖在辐射传播中起到的坏作用是不可推卸的,
三、微博假新闻的防范机制探索
微博是一个网络公共平台,每个人都拥有如何接收、理解、使用信息的权利,信息的传播也自有其一套规则,微博的信息传播需要有一套内在的规则和范式,减少因信息失真带来的“对话”不畅,毕竟,目前的中国社会需要通过一个话语场域实现意见观点的交流和沟通,以期达成某种社会共识,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

为了杜绝假新闻的发生虚假消息的传播和发展,微博本身的纠错能力还是不够的,还应该从整个事件的各个角度各个环节防范杜绝虚假消息出现。

(一)事先预防机制
大众作为微博的使用者,道德自律是首要应当的。

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也不能只考虑金钱、收益、规模,而忽视事情的真实性和道德底线以及带来的恶劣影响。

北京大妈的事件让人清楚看到微博可怕的一面,拷问着微博的道德机制。

(二)发布者自律
不少人认为,评论、转发北京大妈的微博可以增加自己的人气和转发量,可是,靠着虚假的信息来吸引人会破坏微博世界的生态,本身也是一种欺骗。

作为微博的发布者,要树立自己的公信力,一定要自律。

(三)事中审核机制
微博传播速度非常快,使得假新闻虚假消息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充分扩散,这就需要微博运营商把好关,采取必要的审核。

(四)事后惩罚机制
对于发布虚假消息的微博账户,应进行及时的查封和相关人物调查,发动群众举报机制,将民间举报和官方辟谣结合在一起。

四、结语
微博属于新兴媒体,他的出现,让公民记者的声音多了一种展示平台,它所展现的时代特性让人惊奇,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微博谈论的话题也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事件,微博逐渐发展成为积极介入公共事务的新媒体。

我们在正视微博公民新闻传播中假新闻现象存在的同时,更应该不断探索出预防和制止假新闻的应对机制,净化微博公民新闻的土壤,让我国公民新闻沿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才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网络媒体协会缔元信网络数据(万瑞数据),《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报告》,2010年8月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