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1]

合集下载

【校本教材】高二政治选修课教材《闽南文化》

【校本教材】高二政治选修课教材《闽南文化》

2018-2019学年(上)选修课高二年政治组闽南方言一、闽南方言今后的走向闽南方言体现了闽台共同的区域文化特征,维系着两岸的乡土情谊,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丰富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

闽南方言作为汉语的强势方言,她仍会努力维护自己的语言系统,同时还会继续接受普通话的影响,并随着闽南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立,已经为闽南方言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在今后较长时间内,闽南方言将与普通话和谐共存。

原因是:1、闽南方言是汉语的强势方言,闽南语区的人对闽南方言具有浓厚的情感。

调查资料告诉我们,闽南方言区的人在私密场合使用闽南方言的比例很高,闽南方言作为地域语言,在方言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方言的影响力还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闽南金三角经济的迅猛发展正在不断提升闽南方言的语言地位。

闽南人在长期对外谋生的过程中,大力推动闽南方言向外传播。

大凡舟楫能达之处,都可能有闽南人之踪影,都可以听到闽南的话语声音。

闽南方言不仅仅是海峡两岸族群的“名片”,还是联系世界各地闽南人的桥梁。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6700万人在使用闽南方言。

2、以闽南方言为载体的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和弘扬。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聚力。

没有强大的文化优势,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

”随着闽南语区经济的发展,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圈已经形成。

2007年,国家确定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这对维护闽南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闽南各地区政府在方言艺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做了很多的工作。

例如,在继泉州南音被列入世遗之后,泉州市政府又举全市之力开拓泉州木偶的世遗申报之路。

闽南文化的弘扬将进一步促进闽南方言的传播和使用。

3、从目前的观察看,闽南方言正在悄悄地变化。

一般地说,语言的嬗变体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逐渐消亡,二是语言内部发生局部变化。

闽南方言也许正在选择后者。

闽南话学习

闽南话学习

闽南话学习闽南话是一种广泛使用于福建南部、广东西部、台湾和东南亚等地的汉语方言。

与普通话相比,闽南话的语音系统更为丰富,有八个声调。

同时,闽南话的词汇也具有较强的本土色彩,有许多其他汉语方言所没有的词汇,如“咖啡斗”、“駃儿马”、“鲜虾饺”等。

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汉语方言,学习闽南话既有助于加深对地方文化的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在当地生活和交流。

以下是闽南话学习的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一、学习基础的闽南话拼音闽南话有许多声母、韵母和声调,学习拼音是理解闽南话发音的基础。

比如,“ji”表示“鸡”、“ge”表示“歌”、“thau”表示“头”等。

二、聆听本地人的说话并模仿发音当地人是学习闽南话的最佳老师。

可以多向当地人请教并聆听他们发音和说话的方式,然后模仿他们的发音。

三、看闽南话电视节目和电影通过观看闽南话电视节目和电影,可以了解闽南话的生动表达方式和日常用语。

不仅可以加深对当地文化的认知,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听说能力。

四、了解地方文化和习俗地方文化和习俗是理解闽南话的重要源泉。

通过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闽南话。

五、多练习口语表达学习闽南话不仅要学会拼音和词汇,还要能流利地表达。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多练习闽南话口语,如日常交流、走亲访友、旅游等。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闽南话。

同时,我们也需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保持耐心、多练习、及时反馈和纠正错误。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轻松地掌握闽南话,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

闽南方言的特点

闽南方言的特点

再如“甘仔得”,是指西红柿。这种叫法源于菲律宾 的他加禄语kamati。由此可以得知闽南的西红柿是从菲律 宾等东南亚一带引进的。
外来语借词反映了闽南地区与域外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从闽南方言看闽台情缘
台湾是以泉州、漳州为主体的闽南人去开发的,是中国 不可分割的版图。 溯及历史,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有泉州人来到台湾开发生存。而大规模迁 移台湾始于明代。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连横在《台湾语典·自序一》中说: “夫台湾之语,传自漳、泉,而漳、泉之语,传自中国。其源既远,其流又
• 闽南方言作为台湾地区主要的交际工具,为台湾的社会生活 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天,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台湾与大陆 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台湾同胞到大陆寻根、 探亲、访友的活动越来越频繁,闽南方言作为联系两岸亲情的纽 带,作为闽南人共同的文化身份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讲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的关系以 及闽南方言与闽南经济文化。总之,语言与文化就像一张纸的两 面,无法分开!
(二)韵母的特点 • 闽南方言的韵母共87个。普通话有39个韵母,与闽南方言比起
来少了48个 。
闽南方言韵母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一些特征
就闽南方言的韵母看,应该说是基本保留了中古音系的特征。 闽南方言的韵母可以分为阴声韵、入声韵和阳声韵。古汉语中的 入声韵和阳声韵的六个辅音韵尾,即塞音韵尾,[-p] [-t] [-k]和鼻 辅音韵尾[-m] [-n] [-ŋ],闽南方音至今还都保留着。
鱼能离开水吗?
一、闽南方言语音的特点(以泉州音为例) (一)声母的特点
1.闽南方言有十四个声母 p 边布步变 p´普批被品 b文米没面 t 地端夺重 t´他透太彻 l 柳难兰连 ts争精船节 ts´ 出清秋仓 s时修税线 k求见贵跪 k´气溪开困 h喜灰符虎 ɡ 语雅我元 Ǿ英围运延

闽南话起源

闽南话起源
在词汇方面,从《诗经》到六朝笔记小说,从唐宋诗词到元明话本戏曲,举凡历代经传典籍,无不在闽台两地的闽南话中留下了许多明显的痕迹。这些不同历史层次的古代词语的积淀,更是集中体现了闽南方言和汉语共同语、闽台文化和中华文化之间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闽南方百里所保留的这些古代词汇成分,尤其是一些日常生活用语往往反映了词的较原始意义,藉此可以帮助我们去寻找不同历史阶段上的中华物质文化。例如:“鼎”为古代一种烹铰器具,中原汉人南下时将这个上古词语带到福建,在闽南话里保留至今。在北方,后来曾以“锤”替换了“鼎”,《淮南子·说山》注:“有足曰鼎,无足曰键。”闽台两地炒菜用的“鼎”,普通话说“锅”(铁锅)。这些不同的叫法,体现了“鼎”这种炊具古今形制的变化。两地的闽南话里还保留着不少反映历代社会政治生活、典章制度、风俗礼仪、婚姻家庭以及文学艺术、宗教等精神文化领域的古语词,为我们了解古今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历史的印证。例如:“礼教”原指礼仪的等级,《左传·庄公十八年》:“礼亦有数”,今闽台两地闽南话泛指“礼节”。“法度”本指“规矩”、“制度”。《书·大禹漠》:“做戒无虞,阁失法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庭。”今两地“法度”均为“方法”、“办法”义,如“伊无法度”(他没办法)。一些亲属称谓仍沿用古代的说法,如两地称媳妇为“新妇”、“婆婆”为“大家”[dage]。汉乐府《为焦仲卿妻作》:“新妇初来时,小姑姑扶床”,“新妇”指的就是“媳妇”。唐代赵磷《因话录》:“昨夜大家小不安适,使人侍之”,“大家”指的就是“婆婆”。闽台两地为满周岁小孩做生日称做“度脾”,这是古代习俗的沿袭。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之五《育子篇》:“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脾;至来岁生日,谓之周碎。”《说文》:“孵,周年也。”
(2)从闽南方言看闽台地缘、血缘、语缘的亲密关系闽南方言的形成与闽南人的历史休戚相关。今天的闽南方言区早在秦汉之际就有中原汉人移居,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移入闽,是在“五胡乱华”年代。当时中原一带处于兵荒马乱之中,大批北方汉人相率离乡背井,来此避难落户;及至“永嘉之乱”,又有“衣冠八族”移居闽地。唐五代,更有成批汉人从中原迁入福建。这些闽南人的祖先,绝大多数来自河南,他们带来了不同时期洛阳一带的中原汉语,跟当地原有的语言和方言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闽南方言。客家人习惯上称闽南人为“河洛人”,称闽南话为“河洛话”便是这个缘故。时至今日,古河洛话在洛阳本土已变得面目全非了,而它的一些基本特征却还保留在今天的闽南话里,成了闽南人根在中原、闽南话源于中原汉语的佐证。例如,闽南方言的语音系统保留了较多的古音,并明显地表现出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历史层次,其中既有秦汉上古音的残余,如“飞”读[b;]①,“猪”读[di],即所谓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又有隋唐中古音的保留,如“接”读[zidp],“节”读[zidt],“席”读[sik],“沉”读[dim]等,即完整保留着中古汉语L—P]、[—t]、[—U三套入声韵尾和r—m]、[—n]、[—ng]三套鼻音韵尾;还有历代语音的变异,如“三”读[snd],“石”读[zi6h]等等。这些正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北方中原汉语在闽南话中留下的痕迹。

什么是闽南文化

什么是闽南文化

什么是闽南文化?答: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南民系(包括在地居民)在其生活的历史环境、自然环境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社会文明成果。

闽南话、闽南方言与口传文学49、闽南话曾在广阔的宇宙中回荡,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答:美国在1977年发射“旅行者二号”宇宙飞船时,曾携带录制有世界上六十种语言的镀金唱片,其中就包括闽南方言。

作为一个地区的方言,却能从世界上成千上万种语言中脱颖而出送上太空,到广漠无垠的星河中寻觅“知音”,可见闽南话早已超越方言区,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力。

闽南方言(也称闽南话),主要分布在闽南地区、台湾大部分地区,另外也存在于广东潮汕地区和海南岛、雷州半岛的一部分地区、浙江南部的平阳、玉环、福建省宁德市的福鼎等地、三明市的大田县、尤溪县部份地区、江西的三清山一带。

除此以外,由于历史上有无数闽南人移民到东南亚、欧洲、澳洲等地谋生,因此闽南话在全世界得以广泛流行。

尤其是在闽南人聚居的东南亚地区,闽南话更是通用语言之一。

据估计,全球有8000万人使用闽南方言。

闽南话被语言学家誉为“语言活化石”,甚至有学者主张唐诗用闽南语音来读,你知道是为什么吗?答:唐代,随着陈元光和王潮、王审知政权在闽南地区的统治,无数中原移民随之在闽南繁衍生息。

当如此众多的中原移民涌入闽南,中古汉语也自然而然传遍闽南。

而在接下来几个世纪里,不同民族政权逐鹿中原,造成了汉语语音系统的极大变化。

幸运的是,由于闽南地处东南一隅,且为高山、海洋所环抱,形成了天然的屏障,使中古汉语得以在战火连天的情况下完好保留并传承。

如今,闽南话成为绝无仅有的隋唐中古时期汉语的“语言活化石”,或许应该感谢历史的恩赐吧!闽南话有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七个声调,大体上同古汉语声调系统里的平、上、去、入相同。

闽南方言不但留存了古音,而且还留存了许多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所没有或少有的古语词汇,如伊(他)、走(跑)、鼎(锅)等,也难怪常有外地人笑称闽南遍地都是诗人,说话总是文绉绉的了!当然,闽南方言同时也留存了一些古百越族语言的痕迹,这主要是中原移民在与原居住于闽南的古百越族的融合中很自然地留下的。

闽南话起源[精彩]

闽南话起源[精彩]

1)闽南话(Hokkien/Min Nan/Ban-lam-gú/Hō-ló-ōe),又称福佬话或鹤佬话,属于汉语族闽语,也是最有影响力的闽语。

分布在福建南部、台湾、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闽西龙岩市区与漳平一带、闽东宁德市的福鼎一带、浙江南部苍南、平阳、洞头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基本上,按地域,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次方言:漳州话\ 泉州话\ 厦门话(Amoy) \东南亚福建话(Hokkien)\ 浙南闽语\ 潮汕话\海南话闽台片亦即本土闽南语。

漳州和泉州是语言学范畴内所指的各种闽南方言的发源地,所有的闽南方言,其源头都是漳州话和泉州话。

漳、泉方言内部有些许差异,主要是音韵系统方面微有区别,但相互之间有严格地对应关系;语法及用词则基本一致。

明清以来出现的厦门话和台湾话(两者高度接近),都是直接由漳、泉各县(市)方言混合而成,均体现了亦漳亦泉、不漳不泉的特点。

基于此,厦门话和台湾话亦被国内外人士视为典型的闽南话。

闽台片的的闽南话内部较为统一。

东南亚的福建话也就是指闽台片的闽南语。

[编辑]浙南片明末清初时期,有大量的闽南人(主要是龙溪、海澄、漳浦、安溪、惠安、同安等地)迁徙到浙南的苍南县、平阳县、玉环、洞头一带以及福建东北部的福鼎、霞浦一带。

浙南与闽东地理相连,口音亦相近,这个片区统称为“浙南片”。

闽南话传入浙南、闽东地区后,由于自身的演变和受周围方言(浙南是瓯语,闽东是福州语系)的影响,与闽南本土的闽南话形成一定差别,苍南人习惯把这种方言称为“浙南闽语”。

现代的浙南闽语与闽台片的闽南语相比较,主要是入声韵、鼻化韵的退化消失以及用词方面的差别。

但总体而言,浙南闽语基本还是保留了本土闽南语的其它特点。

相对来说,浙南闽语要比潮汕话更接近闽台片闽南语。

[编辑]潮汕片潮汕话与闽台片的闽南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相互之间差别仍旧十分明显。

其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的对应,语音语调上则差异明显,彼此不能沟通。

关于福建的特色介绍

关于福建的特色介绍

关于福建的特色介绍简介福建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福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同时也是中国的重要经济、文化和旅游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福建省的各个方面特色,包括文化、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美食等方面。

文化特色1. 闽南文化的代表福建省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闽南文化是华南地区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

它包含了闽南语、闽南音乐、闽南建筑等多个方面的特色。

闽南语是闽南地区普遍使用的方言,有着独特的语音和词汇,而闽南音乐则是以悠扬的曲调和婉转的歌词闻名。

此外,闽南建筑也是闽南文化的代表,其以红砖、白墙、大厝等为特色,展现了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

2. 炎黄子孙的发源地福建是中原文化与闽南文化交融的地区,也是炎黄子孙的发源地之一。

传说中,中国的始祖黄帝是在福建的炎帝故里建宁出生的。

福建不仅有着与黄帝相关的历史遗迹,还有祭祀黄帝的重要场所。

这使得福建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吸引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寻根溯源。

自然景观1. 厦门环岛路厦门环岛路是中国最美丽的海滨马路之一,总长约12公里。

马路沿着厦门的海岸线蜿蜒而行,一侧是蓝天白云和湛蓝的大海,另一侧是高楼大厦和繁华的城市。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壮观的海景,感受海风的拂面,还可以在路边的公园休息或品尝当地的小吃。

2. 武夷山景区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被誉为中国武夷山景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这里有险峻的山峰、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以及许多独特的动植物。

武夷山还是茶叶的故乡,这里产出的武夷岩茶享有盛名。

来到武夷山,你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参观茶园,品尝正宗的武夷岩茶。

历史遗迹1. 鼓浪屿鼓浪屿是厦门市的一个小岛,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这里保存有大量的殖民地建筑,如西方风格的别墅、教堂和校舍,展现了过去的风貌。

岛上还有一些历史遗迹,如日光岩、曾厝垵等,这些地方都值得一游。

鼓浪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闽南文化传统文化

闽南文化传统文化

闽南文化传统文化
闽南地区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的地方,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文化遗产。

闽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汉族、闽南族、客家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建筑、饮食、民俗、艺术等多个方面。

闽南话
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语言,它是一种古老的汉语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闽南建筑以土楼为代表,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闽南美食以海鲜、糕点、小吃为主,口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闽南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和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木偶戏等,这些活动都是闽南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文化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至今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些传统文化不仅是闽南地区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闽南文化传统文化,让它继续发扬光大,为后人传承。

同时,也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闽南文化,让这份宝贵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闽南文化传统文化的魅力将会继续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h
水绕 su
东 城。 lia
地 一 为 别,
te
i
u
• (唐音)

浮 云游
• (泉音) hio
h
子 意, i
•(唐音)
l

落 日 故 人 情。
• (泉音) l
li
li
tsi
• (唐音)


• (泉音) hu
手自 si
兹 去, ts
• 2020/8/7 ( 唐 音 )

词汇方面,也是古代、近代均有保留。如:
表示疑问的否定副词“未”这四个独具特色的魏晋口语词至今仍
为闽南话的常用口语词。近代(如唐诗、《水浒传》等)的例子
更是不胜枚举。
2020/8/7

语法方面,在闽南方言中,“中心语+修饰语”的构词方式属于正常现
象。例如:
菜蔬——蔬菜 历日——日历 鞋拖——拖鞋 风台——台风 人客——客人 头额——额头 头前——前头 菜花——花菜
”。闽南方言的代表早期是泉州话,但随着泉州港的衰落与厦门
的兴起,近代以来已经让位给厦门话。尽管如此,泉州话的影响
仍然很大,闽南早期剧种梨园戏以及南音,至今仍以泉州音为标
准音。如南音衬词“不女” 唱成[ m l ]。

闽南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一致性很高,虽然各地
一致性的比例不完全一样。据初步统计,语音方面(声调只计调
音、古无舌上音)
• 2020/8/7

也有中古语音现象,就闽南方言的韵母和声调系统看,
应该说是基本保留了中古音系的特征。如:六个辅音韵尾齐全
, [am] (庵)、[an](安)、[a ](翁)- [ap] (压)、[at]
(遏)、[ak](沃);闽南方言一般有7个声调,保存的是中
古汉语的声调特点,古汉语平、上、去、入4个调类齐全。如
cokelat,巧克力)等;借自菲律宾他加禄语的“帕叟”
(peso,钱)、“达马哥”(tabako,吕宋雪茄烟)、
“甘仔得”(kamati,西红柿)等。

2020/8/7
• 近代的外语借词以体育文化、商业文化为主,
较多来自英语。如“锦”(game,量词,局)、“ 昔”(shoot,投篮)、“斐叟”(whistle,哨子) 、“懊赛”(ouside,由“球出界”引申为坏、糟 )、“摔”(shoot,挥枪射击),“拾八仔”( spanner,扳手)、“玛绢”(machine,缝纫机) 、“摩托赛驾”(motorcycle,摩托车)等。

面线——线面 墙围——围墙 鸡母——母鸡 闹热 ——热闹
闽南方言的“未”和“无”与古汉语的用法也很接近,可放在句末,表示
询问语气。例如:
大车开未?(汽车开了吗?)
汝有接着批无?(你接到信了吗?)
太后独有帝,今哭而不悲,君知其解未?(《汉书·外戚传》) 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还有以“乞”表被动,如:乞因老母骂半死。清代《错认尸》:“周氏 不敢言语,乞这大娘骂了。”)
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
” 性格特点:爱拼敢赢,善于开拓(泉州人个个猛
,输人呣输阵,输阵碗糕面);文化特点为:守成开
放,多元并存;兼容并蓄,和谐相处(世界宗教的博
物馆)。
2020/8/7

1.守成(兼容并蓄)

语音:石狮音



南音:鹧鸪音(照古音)

方言词:“八死(si)”、“肉、卜、
等,闽南话至今沿用。

就称谓系统而言,“阿瓜”、“阿龙”、“阿兄”、 “阿
奴”、“阿母”、“阿大” 这些曾经盛行于汉魏六朝的称呼语
,今天在闽南仍不绝于耳。

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方面,“坩、糜、箸、爪、秫米、节
目、月日、下、倚、学、挺动、剉、肥、宿、长”等等均可以在
闽南话中得到印证。

此外,介词“著”、概数词“所”、量词“过”、用于句末
呣、诸娘”(古越语)等

风俗:煎堆补天。据清·乾隆《泉州府志
·卷二十·风俗》:“端阳……以米粉或面和物
于油内煎之,谓之堆。

吵新人

2020/8/7
• 越任好 五空管 慢三寮
•t
41 lo 24 k a33 e22 siu41 ki 33
e24
sim33 t au24
ml
• 脱 落 脚 下 绣 弓 鞋,(不 女) 心 头,
s 33
• 恩 爱 未 就 譬 卜 分 疏。 想 思,

uan55 ta 33 siu 22 s 33 o 5 m l
k ui33 k e55
• 阮 今 2020/8/7 想 思 恶 (不 女) 开 解,(於)
• pa 41 ba 24 huai24 lai24
ti 33 ti55 tsai41
• 放 觅 怀 (於) 中 底, 再 来
;新人娘囝来相识,日后家贿(家财)大发达。”

《礼记·月令》:“行糜粥饭食。”《释名·释饭食》:“糜,煮米使烂
也。” (暗暝食饭也食糜?)

《国语·越语》:“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战国策·赵策四》:“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头倒客时,新郎新娘
大多在傍晚才回家,俗谚谓:“入门乌,生丈夫。”)
• si 24 se41 lia 24 i33 sin33 se41
e33 ua55 si 24
• 乘 势 掠 伊 身 挨。 我 乘 势
• tsai41 lai24 lia 24 i33 sin33 e33 l 55 tsia 24
• 再 来 掠 伊 身 挨, 汝 食
• bo 5 tsiu 41 tsui41 l 55 sin33 bo 55 lai24 ts e41
2020/8/7

宋元的外语借词以商业文化、饮食文化为主,大都
带有东南亚文化的色彩。如借自印尼——马来语的“镭
”(duit,铜板,钱)、“雪文”(sabun,肥皂)、
“洞葛”(tongkat,西式拐杖)“加暴棉”(kapok,
木 棉 ) 、 “ 罗 黐 ( 面 包 ) ” ( rotun33] 阴上 滚[kun55]

去声 棍[kun41] 阴入 骨[kut5]
• 典型的入声例子是“特别急促”4个字。
2020/8/7
• • • (唐音)


• (泉音)
a
• (唐音)


• (泉音) pia
si
• (唐音)


• 2020/8/7 (泉音)
送友人 李白
山横
北 郭,

1.保存了大量的古汉语(古汉语的活化石)

语音方面,既有上古语音痕迹,如: “飞肥饭放缚/芳
浮”等字的声母读[p / p ],“猪橱朝陈竹逐/虫程 ”等
字的声母读[t / t ]; “骑”[k‘ia24]、“徛”[k‘ia41]、“蚁
”[hia22]、“寄”[kia41]等字还保留上古歌部读音。(古无轻唇

当代的外语借词以商业文化为主,大多来自英
语。例如:“大巴”(bus,客车)、“酒吧”(
bar)、“恤衫”(shirt,汗衫)、“的时”(taxi,
出租车)、“呼机”(call,无线电传呼机)等等。
2020/8/7
• 3.远播
• 中国古乐的“活化石”——泉州南音中有一种竖吹 的笛子,学名叫“洞箫”。唐代以管长给这种乐器命名 ,所以叫“尺八”。本地的民间乐师至今仍称洞箫为“ 尺八”。日本也保存着这种乐器,而且也叫“尺八”。
文化。虽发源于中原,但也融入了古越族文化、吴楚文化,
还兼收并蓄了外来文化(如阿拉伯、东南亚)的精华;虽形
成于闽南地区,却远播台湾(台湾文化带有极深的闽南文化
的烙印,如语言、风俗、宗教、戏曲、建筑等,故人们也常
合称为“闽台文化”)、香港和东南亚等。说到底,闽南文
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中华文化系统中的位置

sia (南朝)

• “床前明月光”该怎么读? 姓名:丘书记 陈圆圆

一、二、三……
2020/8/7

三、什么是闽南文化

顾名思义,闽南文化是闽南人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结晶。有人说,闽南文化是移民文化,也有人说,
闽南文化是地域性文化。闽南文化实际是闽南人在中原地区
汉民族的移民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而形成的地域性
• uan55 tsi55 ts e 5
sim33 t au24 am41 m l
k
55
• 阮 只 心 头 暗 (不女) 苦 切,(於)
• ts in33 ts iu 22 kiat5 t kun33
k5 bo24 m l
ian24
• 亲 像 结 托 无 (不 女) 缘 (於) 君,

n33 ai41 b 41 tsiu41 pi41 bo 5 pun33 s e33 siu 22
可用下面的图示简略表明:

中华文化——汉民族文化——闽文化——闽南文化
2020/8/7
• 四、闽南文化的主要特点

闽南的地域文化属于海洋文化。这里从宋代起
就有精耕细作的农业,人口繁衍迅速,很快就显得人
多地少(据说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资源短缺。宋元
时代的泉州港就发展了规模巨大的造船业和航海业。
惠安人谢履的《泉南歌》说:“泉州人稠山谷瘠,虽
2020/8/7

它主要是北方中原汉人在不同历史时代因避战乱、平叛
乱或逃灾荒等多次向南方迁徙进入闽南地区后逐渐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