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故事稿
小学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资面试试讲逐字稿

小学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资面试试讲逐字稿(开场白):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一篇小学语文教育的试讲逐字稿,主题是《吃水不忘挖井人》。
这是一则富有教益的寓言故事,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忘感恩,不忘回报。
在接下来的演讲中,我将从理解故事主题、分析故事情节、阐述故事内涵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讲解。
(正文):第一部分:理解故事主题这则故事有一个深刻的寓意:吃水不忘挖井人,即生活中不要忘记那些曾经支持过我们的人,不要忘记那些为我们做过贡献的人。
在孩子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这种健康、感恩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部分:分析故事情节这是一则关于小山村的故事,那里的村民们以务农为生,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艰难地度日。
山村的水源是一条清澈的河流,河水季节性的涨落,有些时候为了方便取水,村民们就在河边挖一个小池,等到河水涨了之后,水就能不断的流入小池,这样就方便村民们使用了。
有一个叫小树的村民非常勤劳,他几乎每天都会去挖小池,而其他的村民则很少去帮他,都觉得这件事不是那么重要。
但是小树依旧坚持下去,因为他知道小池的好处,而且他很感激那些曾经为他做过好事的人。
后来,小树发了财,成为了村里最富有的人,开始拥有了很多能够改善生活的物质财富。
他不忘初心,仍然坚持挖小池,回馈那些一直支持着他的人们。
第三部分:阐述故事内涵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小树明白“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真正含义,他始终铭记那些给他帮助、支持过他的人,没有忘记他们的恩情。
随着他的成功和财富,他反过来回馈社会,有更多的关爱、支持和贡献。
在现实中,我们也应该学习小树这种感恩的态度。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曾经对我们支持过、帮助过的人,要时刻感恩,要时刻回馈。
当我们身在困境时,需要别人帮助之时,也会获得他人的善意相助,社会氛围就会变得更加温暖。
(总结):本篇逐字稿讲解了小学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则寓言故事,从理解故事主题、分析故事情节、阐述故事内涵三个方面,深入剖析故事寓意,引导孩子们永葆感恩、回馈的良好品质。
吃水不忘挖井人吃水不忘挖井人——红井的故事

吃水不忘挖井人-吃水不忘挖井人——红井的故事瑞金沙洲坝村中,有一口驰名中外的红井。
它是当年毛泽东主席和苏区干部关心群众生活,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历史见证。
当年的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不仅无水灌田,就连群众喝水也非常困难。
那时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沙洲坝,沙洲坝,没有水来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
”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来沙洲坝以后,毛泽东发现村里的群众喝的是池塘水,便把解决群众饮水难的问题挂在心上,只要一有空,他就同警卫员商量着如何为群众挖井的事。
这年9月的一天,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毛泽东就领着警卫员来到驻地前的一块空地上,先用锄头刨了一个圈,定下了井位,接着便抡起锄头挖起来。
他让警卫员通知驻地机关的同志一起前来挖井。
毛泽东一边挖井,一边乐呵呵地对大家说:“听说有的乡亲迷信风水,不敢打井,怕得罪旱龙爷,坏了屋场害了人。
可我不怕,如果旱龙爷怪罪下来,让它来找我好了!”一席话逗得大伙都乐了起来。
在他的带领下,不几天时间,一口直径85厘米,深约5米的水井就挖成了。
为了使井水更清澈,毛泽东亲自下到井底铺沙石、垫木炭。
涓涓清流从井底涌上来。
毛泽东爱民挖井的实际行动,为苏区干部树立了榜样。
中央各机关和驻地村民纷纷挖井取水。
从此,沙洲坝人民结束了饮用肮脏塘水的历史。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离开瑞金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多次填掉这口井。
村民们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吃水不忘挖井人敌人白天填,夜里村民们又把井挖开。
就这样填了又挖,挖了又填,反复好几次,沙洲坝人民终于取得了胜利。
1951年,沙洲坝人民为了迎接毛主席派来的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将这口水井进行了全面整修,并取名为“红井”,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赤金大字,以后又将木牌改为石碑。
吃水不忘挖井人毛泽东为沙洲坝群众挖红井的故事,被编入了小学语文课本。
亿万少年儿童通过《红井》这篇课文,深切地感受到了领袖爱人民的浓浓深情。
吃水勿忘挖井人作文议论文

吃水勿忘挖井人作文议论文吃水勿忘挖井人的作文议论文优秀5篇如果每人都可以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更加美好!希望我们都能懂得感恩!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吃水勿忘挖井人作文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吃水勿忘挖井人作文议论文篇1我曾经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曾经在一个村子里住过。
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
”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贵在人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情感。
懂得感恩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感谢的人,他们默默无闻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私地为这个社会尽一己之力。
他们不是最耀眼的太阳,但这又何妨?星星也可以努力发出自己的光芒。
他们不是大树,但这又何妨?小草也可以为装点这个世界贡献力量。
当每个人都懂得感恩,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李大钊先生在北京大学做演讲时曾说过:“在俄国,有一个叫列宁的人,他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已经胜利。
什么是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是多数的意思。
那多数又是什么呢?多数是农民,是工人,是千千万万被压迫的劳动人民。
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是最伟大的一次胜利!”由此可见,这些“大多数”阶层是对于社会多么重要的一个阶层,而现在,这一阶层却正被我们所遗忘。
如果没有工人,我们的城市将不会有高楼大厦;如果没有清洁工,我们的城市将会肮脏不堪;如果没有农民,我们将会遭受没有粮食的痛苦;如果没有曾经在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我们又怎会有今天?如果没有人民教师,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就接收不到良好的教育,那么中国人就可能被外国人称作“文盲”,我们中国又会被西方国家称作“东亚病夫”,并且过着“落后就要挨打”的日子。
如果没有想蚌壳那样默默无闻的人们,那么我们的祖国永远不可能历练成为一颗洁白无瑕的珍珠,我们的国家就只能在原地打转。
吃水不忘挖井人说课稿(精选10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说课稿(精选10篇)吃水不忘挖井人说课稿(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吃水不忘挖井人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吃水不忘挖井人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吃水不忘挖井人》是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伟大领袖同志为了让当地的村民吃上甘甜的井水,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当地村民吃水难的问题,让我们深刻感悟到主席一心为人民服务,为民着想的好思想,好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一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认识“主”、“席”等12个生字,会写“士”、“忘”等8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德育目标: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1、认识“主”、“席”等12个生字,会写“士”、“忘”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感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四、说教学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生生评读师生评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像"。
2、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
课伊始,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形象、生动的[视频]课件,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扣住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3、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始的阅读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
吃水不忘挖井人典故

《吃水不忘挖井人典故》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故事,叫“吃水不忘挖井人”。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叫瑞金。
那里的老百姓喝水可困难啦,要走很远很远的路去挑水。
有一天,毛主席带着红军来到了这个地方。
看到老百姓这么辛苦,毛主席心里可着急了。
于是,毛主席就带着战士们一起给大家挖井。
他们不怕累,不怕苦,努力地挖呀挖。
终于,井挖好了,老百姓再也不用走很远去挑水了。
大家喝着甜甜的井水,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从那以后,每当人们喝着这井水,就会想起毛主席和红军战士的恩情。
同学们,这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我们要记住别人的好,懂得感恩哟!《吃水不忘挖井人典故》同学们,咱们接着聊聊“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典故。
瑞金那个地方,以前没有这口井的时候,老百姓为了喝口水,天不亮就得出发去挑水。
毛主席看到这种情况,马上决定要为大家解决这个难题。
战士们热火朝天地挖着井,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手上都磨出了泡,可他们一点儿也不在乎。
井挖好的那一刻,老百姓们欢呼雀跃。
这口井,不仅让大家喝上了水,更让大家感受到了毛主席和红军的关爱。
就像我们在学校,老师教我们知识,关心我们成长,我们也要记住老师的好。
同学们,我们要做懂得感恩的人!《吃水不忘挖井人典故》同学们,“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典故可太有教育意义啦!当年在瑞金,老百姓生活很艰苦,喝水都成问题。
毛主席心疼大家,带着红军战士说干就干。
挖土、搬石头,大家齐心协力。
经过努力,井水冒出来啦,清清凉凉的。
老百姓们开心极了,从心里感激毛主席和红军。
这就告诉我们,别人对我们的好,我们要永远记在心里。
比如同学借你笔用,你要谢谢人家。
我们要记住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做个有感恩之心的好孩子。
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呀?。
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典故

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典故
在很久很久以前呀,有个叫沙洲坝的地方。
那地方可干巴了,喝水都成问题。
老百姓每天都得走老远老远的路去挑水,累得腰酸背痛的。
这时候呢,咱们的毛主席就来到了这个地方。
毛主席看到乡亲们这么辛苦地找水喝,心里可不好受啦。
他就想啊,得给乡亲们解决这个大难题。
毛主席就找来了好多人,大家一起商量着要在村子里挖一口井。
挖井可不是个轻松的事儿,那得一锹一锹地挖土,一筐一筐地把土运走。
毛主席也没闲着,他和大家一起干,手上磨出了泡也不在乎。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这口井就慢慢挖出来了。
井水可清甜了,就像甘露一样。
乡亲们喝到井水的时候,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他们再也不用走那么远的路去挑水了,也不用担心没水喝了。
从那以后啊,乡亲们就一直记着毛主席的好。
他们知道,这井是毛主席给他们带来的幸福。
就像咱们平常说的,吃水不能忘了挖井人。
毛主席对乡亲们的这份关心,这份情谊,就像这井水一样,一直在乡亲们的心里流淌着。
这事儿啊,也让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
做人啊,得懂得感恩。
别人对咱们的好,咱们可不能忘。
就像那口井一样,它时刻提醒着大家,毛主席的恩情重如山。
咱们现在生活好了,有吃有喝的,也不能忘记那些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人。
不管什么时候,都得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这故事就这么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了,就是要让咱们后人也知道,要感恩,要记住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故事

吃水不忘挖井人故事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名叫张三的农民。
张三是村里最勤劳的人,他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去田地里耕种,晚上也会在田地里忙碌到很晚。
他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丰收的果实,他的庄稼总是比其他人的长得更加茂盛。
村里的人们都很羡慕张三,他们纷纷来向他请教种田的方法,可是张三总是不厌其烦地教给他们,从不吝啬自己的经验和技巧。
他总是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成绩,都是得益于前辈们的传授和指导,我也要把自己所学所得分享给更多的人。
”。
有一年,村子里来了一场旱灾,田地里的庄稼都干枯了,村民们都陷入了困境之中。
可是张三的田地却依然绿意盎然,庄稼长势喜人。
村民们纷纷来向张三求教,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
张三依然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他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得到了前辈们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也要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帮助大家共渡难关。
”。
最终,多亏了张三的帮助和指导,村民们得以度过了旱灾,田地里的庄稼也渐渐复苏。
村民们对张三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纷纷表示要向张三学习,向他学习勤劳、乐于助人的精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意思是不要忘记帮助过你的人,不要忘记教导过你的人,更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你付出过的人。
因为我们得到的一切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只有当我们心存感恩,乐于助人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和支持,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恩,要学会回报。
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陌生人,只要他们曾经帮助过我们,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不忘初心,不忘帮助过我们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更加优秀、更加有价值的人。
所以,让我们铭记“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诲,学会感恩,学会回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幼儿园中班故事《吃水不忘挖井人》

幼儿园中班故事《吃水不忘挖井人》示例文章篇一:《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我呀,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超级有意义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小村子里。
在那个小村子里,住着好多好多的人呢。
大家每天都要喝水,可是呀,找水喝可不容易。
村子里只有一口小小的井,那口井里的水还特别少,每次打水的时候,大家都要排好长好长的队。
这就像我们在学校里等着玩滑梯一样,一个接一个的,可麻烦了。
而且那水还不是很干净,有时候喝了还会肚子疼呢。
村子里有个叫毛主席的人,他可好了,就像我们的大家长一样。
他看到村民们这么辛苦地打水,心里可难受了。
毛主席就想啊,这可不行,得想个办法让大家能轻松地喝到干净的水。
于是呀,他就把村民们都叫到一起,大声地说:“乡亲们呀,咱们不能这样一直被喝水的事儿难住,咱们得自己挖一口大大的井。
”村民们听了,有的皱着眉头说:“挖井?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啊,得花好多好多的力气呢。
”还有的人在小声嘀咕:“能挖成吗?万一挖了半天什么都没有呢?”毛主席就笑了笑说:“咱们要是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只要咱们齐心协力,肯定能挖出井来的。
”然后呀,大家就开始动手挖井了。
毛主席也没闲着,他拿起锄头就开始挖。
那时候的太阳可大了,晒得大家的脸都红红的,汗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往下掉。
这就像我们在夏天跑了好多好多圈步一样,累得气喘吁吁的。
可是没有一个人说要放弃。
小朋友们,你们想想,如果是你们,这么累了,会继续坚持吗?我想毛主席和村民们的这种坚持,就像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每次只能搬一点点,但是一直不停地搬,最后肯定能把家搬好。
挖着挖着,挖到石头了。
这可麻烦了,石头又硬又大,锄头敲上去都震得手疼。
有的村民就说:“这石头太难弄了,要不咱们换个地方挖吧。
”毛主席摇摇头说:“不行,要是现在换地方,前面的功夫就都白费了。
咱们就像爬山一样,不能因为遇到一块大石头就不走了,咱们得想办法把它搬走。
”于是大家就找来了更粗的工具,一起用力敲打着石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水不忘挖井人》故事稿
大家好!我是二(2)班的XXX,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讲红色故事。
我讲的是《吃水不忘挖井人》。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
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一天,毛主席看见一个老乡挑着浑浊的水往家里走,就问:“老乡,这水挑来做什么用呀”老乡回答说:“吃呀!”毛主席疑惑地问:“水这么脏,能吃吗”老乡苦笑着说:“没法子,再脏的水也得吃呀!”毛主席又问:“是从哪里挑的”老乡回答:“从塘里挑的。
”毛主席请老乡带他去看看。
走了一阵,只见一个不大的水塘,杂草丛生,池水污浊。
全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这里。
毛主席关切地问:“能不能到别处挑水吃”老乡摇摇头,说:“我们沙洲坝就是缺水呀!挑担水要走好几里路。
”毛主席皱了皱眉头,若有所思地走了。
第二天,毛主席找来村里人一起商量挖水井的事。
大家一起勘察水源,选择井位。
当井位确定后,毛主席挽起衣袖,卷起裤腿,带头挖了起来。
于是,大伙挖的挖,铲的铲,干得热火朝天。
在挖井的日子里,毛主席一有空就到工地参加劳动。
经过十几天的奋战,水井挖成了,沙洲坝的人民终于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
群众激动地说:“我们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毛主席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哪!”
解放以后,沙洲坝人民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故事讲完了,大家喜欢我讲的故事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