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厂房改造商业案例分析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分析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分析1.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意义1.1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经济意义对于每一个项目而言,经济价值往往决定了项目的可行程度,对于旧建筑的改造也是一样。
工业建筑的主体结构能够长期使用,然而其功能却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
改造并再利用旧的工业建筑是充分发掘其适应性潜力,使其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的二次设计。
相比较推倒重建,其具有工期短,投资少,效益高的三大优点。
其次,保留旧工业建筑周边的基础设施,并稍加改善和维修,可以为政府节约大量的公共成本。
旧厂房常常蕴含着更大的经济存活力。
一方面保存和维护旧厂房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再现其作为生活场所的本质。
旧厂房这种融入生活,浸含着历史与文化记忆的教育价值是一个城市源源不断的商业财富。
1.2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环境意义建筑作为一项重大的经济活动,在其建造、使用、维护的过程中,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旧的工业建筑作为一种潜在的资源,储存着能源,盲目的拆除,不仅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也是对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相反,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则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3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历史意义旧工业建筑经历和见证了工业文明的发展,记载着人类进步的脚步,其蕴含的巨大的历史价值是其他类型的建筑所不能比拟的。
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展现了城市建筑艺术和技术发展的历史延续性。
在我国的一些工业城市,一个家庭的若干代和特定的厂矿之间存在着联系,彼此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对其生活的厂矿也具有一定的认同感。
因此,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不仅是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也是对历史的脉络和社会生活的结构的保存,对旧工业建筑的生命的延续。
1.4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文化意义现代城市规划往往只重视人们居住、工作、和娱乐的主要活动,而忽视了能够让城市生活丰富起来的次要性活动。
在此指导下的旧城改造则演变成简单的平地起高楼和大规模的推倒重建,破坏了城市原有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上的认同感。
老旧厂房改造,下一个遍地复制的地产项目

老旧厂房改造,下一个遍地复制的地产项目【摘要】老旧厂房改造已经成为地产行业的热门话题,被认为是下一个遍地复制的地产项目。
本文从背景和意义入手,探讨了选择老旧厂房进行改造的优势,详细介绍了实施步骤和成功案例分析。
同时分析了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如何打造下一个遍地复制的地产项目的方法。
结论部分强调了老旧厂房改造的潜力,同时指出下一个遍地复制的地产项目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最后给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为开发商和投资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随着城市更新改造的不断深入,老旧厂房改造将为地产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将成为地产行业的新风向标。
【关键词】老旧厂房改造,地产项目,背景,意义,优势,实施步骤,成功案例,市场前景,发展趋势,打造,潜力,机遇,挑战,建议。
1. 引言1.1 老旧厂房改造的背景老旧厂房改造的背景指的是对于那些过时、废弃的工业厂房进行重新改造利用。
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老旧厂房被废弃,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廉价”资源。
这些老旧厂房一方面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污染和安全隐患。
改造老旧厂房不仅可以有效利用这些废弃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
通过对老旧厂房进行改造,可以将这些废弃的建筑转变为商业、办公、文化、创意产业等多种用途的场所,丰富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老旧厂房改造也是一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方式,保留了城市发展中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
老旧厂房改造已经成为了城市更新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市民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通过改造老旧厂房,可以实现城市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
1.2 下一个遍地复制的地产项目的意义下一个遍地复制的地产项目的意义在于推动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将老旧厂房改造成现代化的商业、办公和居住空间,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UN——废旧工业建筑改建

场地策略——植入公园生态系统 生态容器
• 保留拆卸:拆除原有建筑面部和立 面上的管道、雨棚以夏弧形棚.以 及粗糙的外质表层.然后整台室内 外环境,解决结构、空间利用、采 光及停车等一系列问题
• 加建分析:由于原始场地的平故在 改造设计时增加烟囱以豆包豪斯风 格的画场等一系列工业印记;为满 足功能的赛求以及场所的利用率, 补充了一部分辅助空间
• 北京的“798”工厂艺术
NO.3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表现语言
• 目前, 我国旧工业建筑类型
• “大跨型” :单层跨度大的建筑, 其支 撑结构大都为混凝土钢架和拱架等,形成 内部无柱的开敞高大空间。这类建筑常 见于重工业厂房、大型仓库等。这类旧 工业建筑可以改造成博物馆、美术馆等 要求有高大空间的建筑,在过去的工业化时代承载的是最基 本的生产职能,因此无需表现与工业生 产无关的要素,如:形式、美感、创意、 潮流等艺术性字眼。一旦厂房脱胎于原 有的传统工业社会,它的固有概念则完 全瓦解,需要在新时代中重新被定义: 除了还保留一部分旧的表皮元素之外, 往往成为艺术家的工作室、创意室、博 物馆或商业性的娱乐场所。原先的固有 元素如砌体外墙、管道、烟囱、机床设 备等也为了适应厂房再利用而表达出自 身的另类含义。一般来说,厂房的原始 生产加工概念一般无外乎向3个方向进 行转换:艺术创意型、文化展示型、商 业娱乐型。其分别对应的实体建筑概念 往往是:艺术工作室、博物馆或美术馆、 商业型建筑
• 深圳F518——前岸艺术酒店
• 木结构是旧建筑中使用寿命较短的部分, 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必须对其加以改造, 使之与旧工业建筑中使用寿命较长的部 分和新添加的部分相适应,以提高建筑 的整体寿命,现代人对木材有着深厚的 感情,不但是因为木材特有的质地,也 是因为建筑的木结构曾经是建筑历史发 展的主要线索
老旧厂房改造,下一个遍地复制的地产项目

老旧厂房改造,下一个遍地复制的地产项目1. 引言1.1 老旧厂房改造对于城市更新的重要性老旧厂房改造是指将废弃或老旧的工业厂房进行改造,赋予新的功能和价值,成为城市更新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结构调整的深化,许多城市中存在着大量废弃或老化的工业厂房,这些厂房占地面积大、建筑结构稳固,且多位于城市中心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进行改造利用。
老旧厂房改造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城市空间资源,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形象,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增加税收收入,有利于加快城市更新的步伐,提高城市竞争力。
老旧厂房改造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节约,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污染排放,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改造老旧厂房,可以重塑城市空间,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力,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老旧厂房改造不仅是城市更新的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下一个遍地复制的地产项目的定义下一个遍地复制的地产项目是指以老旧厂房改造为主要手段,将废弃的工业建筑重新规划利用,打造成集居住、商业、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综合体。
这类项目通常具有创意、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能够有效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吸引更多人群流向这一区域,从而推动城市的更新与发展。
通过对老旧厂房进行改造,使其焕发新生,实现城市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价值提升,促进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下一个遍地复制的地产项目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将成为未来城市更新的主要方向和趋势,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具有深远影响和积极推动作用。
2. 正文2.1 老旧厂房改造的背景和现状老旧厂房改造是指对已经空置或者严重老化的厂房进行重新设计和改建,将其转化为满足现代需求的商业、文化或居住空间。
这种形式的城市更新在近年来逐渐成为了城市发展的热门话题,得到了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旧厂改造案例分析

四、案例分析—上海红坊旧厂房改造
上海红坊项目特色:以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为主体的综合文化中心 利用老工业建筑的钢筋铁骨,红坊将厂房的高大空间、框架结构等特点与现代建 筑艺术相结合,既传承了老建筑与生俱来的历史肌理,保护其原生态感,又作通 风、安全、和谐的细节处理,使新旧空间互相结合、流动、自然过度,打造成为 了一个综合文化中心,以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为主体,并有多功能会议区、大 型活动及艺术展览场馆、多功能创意场地等灵活的空间应用。
项目特色: 旧工业厂房经过新的设计和模式改造,注入时尚、创 意的元素,保留的旧厂房现已成为现代城市景观的新 景象。8号桥的命名也有其特别意义:形象上每一座 建筑物都有天桥相连;内涵上,它是连接国内外各创 意咨询专业服务团队的沟通之桥。8号桥的建筑设计 素材取自于建国中路的城市元素,通透的玻璃外墙体 充分满足创意人士视觉空间的创意需求。
六、案例分析—上海8号桥
新旧对比,工业厂房和时尚创意园的对比
项目打造前后对比图: 厂房入口广场设计理念 改造特点:
以保护整体建筑格局为基础
内部注重空间设计利用 外部注重形象创意、公共区域打造
外立面玻璃,创意墙壁设计
厂房内部空间创意改造
六、案例分析—上海8号桥
现代时尚元素与历史建筑融合
多层建筑改创意写字楼
桥廊建筑的创新增设,寄寓8号桥命名内涵
六、案例分析—上海8号桥
具有时尚艺术感立面、整体造形建筑设计。
内外部设置时尚,艺术感极强
七、案例总结
总结与借鉴:
良仓1954:旧厂改造与城市功能综合开发,形成以文化创意为特色的商业中心区, 带动片区发展。(开发) 上海红坊:以文化创新为核心,以文化功能为重点,植入主题文化,形成特色主题文 化区,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文化) 东郊记忆:产业端与消费端的双重结构业态,主题营销策略的实施。(产品打造) 上海8号桥:以创意办公为主的时尚创意园,将现代时尚的科技元素以及城市元素注 入旧厂改造,打造富有艺术感的城市景观新景象。(旧厂改造)
基于旧厂房改造的盈利模式分析——以大华纱厂为例

Ex m p e f r Pr ftM o e a l o o i d lAna y i fol Pl ntTr n f r a i n:Da l ssO d a a s m to o hua Co t n M i to l l 01 0期
柳红梅 : 基于 旧厂房改造的盈利模式分析
21 年 1 01 O月
类, 利润空间最大。 通过 旧工业区的改造可以改善工业 区的投资环境 、 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旧工业区的 b 改造 往往 就 会伴 随 着 土地 功能 的置换 。置换 的 目标 就 是土地利润的最大化。这种动态的置换则经常与城市 产 业 结 构 的 调整 相 联 系 ;)旧厂 房或 旧工 业 区 的产 权 c 相对集中, 既简化投资者的产权转让程序 , 又减少投 资 者 的初次投资费用 , 有利于投资者的投资 , 实现土地商 品化运作 , 获得利润的最大化 ; d )旧厂房或工业 区的改 造 可 以很 好 的利 用 当前 些城 市 基 础设施 ,减 少 了初 次 投资成本 ,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口。 ]
面积 81 ×1 m 。 .7 0 。
图 1 大 华 纱厂 项 目 的改 造 规 划 图 表 1 大 华 纱 厂项 目的改 造 规 划 及 内容
大华 博物馆
又
化
小剧 场
旧
r
项 目
艺术 沙龙 创意 办公 特 色工坊
休 闲 购 物
房
广东省“三旧”改造典型案例分析

广东省“三旧”改造典型案例分析今年3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广东省“三旧”改造典型案例汇编》,该文件从项目基本情况、改造模式、规划思路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广东省多个城市的“三旧”改造典型案例,共涉及项目21个。
其中,旧村改造项目7个,包括深圳市南山区大冲城中村综合开发项目、茂名市旧塘村改造项目、南海区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改造项目、文冲城中村改造项目、阳江市排后村改造项目、东城区牛山钟屋围旧村项目、坂田天安云谷项目。
旧厂房改造项目7个,其中佛山市2个,分别是佛山市容桂恒鼎工业园改造项目、佛山市天富科技城项目;中山市2个,分别是中山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项目、中山市张家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旧厂房改造项目。
在旧城镇改造方面,佛山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项目、湛江市华都汇项目、阳江市百利广场改造项目等列入案例汇编。
以下选取3个旧村改造案例,以供学习借鉴之用。
01深圳市南山区大冲城中村综合开发项目——拆除重建和局部综合整治相结合的更新模式深圳市南山区大冲城中村改造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是目前广东省内最大的城中村整体改造项目。
项目占地 68.5万平方米,涉及近 1000 户原村民、300 多户非村民的动迁、约7万居住人口的搬迁及 1500 多栋房屋(近110 万平方米)的拆除,由华润置地(深圳)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
大冲村改造前为城中村 , 地处深南大道沿线城市景观带上,毗邻科技园。
村内楼房密集、小巷狭窄、街道凌乱、居室昏暗,与周边现代、整洁的城市风貌形成鲜明反差。
村民的“握手楼” 存在一定的消防隐患,公共设施匮乏,成为基层社会难点。
原大冲集体经济的发展主要来源于集体商铺、厂房的出租,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来袭,很多工厂纷纷撤离大冲甚或搬到租金更便宜的地区甚至倒闭,集体经济备受冲击。
村民长期依赖收取房租为生 , 过于安逸的生活催生了大批“收租二代”。
主要做法本项目采取拆除重建和局部综合整治相结合的更新模式。
对拆迁用地范围内现有建筑实行整体拆除重建,由改造实施主体负责。
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案例分析

旧工业建筑改造案例分析——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摘要:旧工业建筑是旧建筑改造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由于其自身特有的空间类型和特征可以提供自由的空间与改造的可能性,而显示出巨大的改造潜力。
本文以厦工西廓厂区改造为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为例,探讨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一些基本特点,包括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独特优势、原则与模式以及改造的具体措施等。
关键词: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旧工业建筑改造特点分析随着人们对旧建筑的关注范围从少量精品类历史建筑扩展到大量普通的非历史性旧建筑,近代旧工业建筑以其建筑主体结构坚固,空间高大灵活,体量大,拆除或新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大等特点,成为旧建筑再利用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
工业建筑同其他一些民用建筑相比,外观一般朴素,体现工业美学的逻辑性和秩序性,这些特点都为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提供了可能性。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城市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区内的工业企业向城市外围搬迁,一个重大的问题放在城市决策者的面前。
这些工业厂房是否具有保留价值,是拆除还是保留?如果这些厂区被保留下来了,那么它们应该被改造成什么样功能的建筑,以及怎样改造才能提升城市的活力?厦工西廓厂区改造作为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一个典型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
在厦门市从海岛城市向海湾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城市总体功能划分重新整合,岛内许多工业企业向岛外搬迁。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同时改变厦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厦门市政府决图1 原厂房外立面定把将要迁离的厦工厂原西廓厂区部分厂房建筑改造为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由美国KLP 建筑设计公司总设计师拉里·凯勒先生主持。
厦工西廓厂区1 、2 号厂房及配套用房建于1994年,其中1 、2 号厂房净高大部为10.1米,局部高11.6米和16.6米,两座厂房长宽均为199 m ×151 m ,总建筑面积约61690平方米,建筑使用年限较短,质量良好,跨度大(柱距大都为18 m ×18 m),内部空间空旷;主体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柱,屋面网架结构,因而适合文化设施大空间的组织利用和外部建筑形象的重新塑造,改造建设的经济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