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毕业论文
论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 毕业论文

论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论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目录引言.......................................................................................... (1)一、多元化的幽默讽刺……………………………………………………… … 1(一)对人物出场的形象进行刻意的讽刺。
…………………………………… 1(二)从人物语言描写上进行幽默讽刺………………………………………… 2二、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3(一) 借鉴描写技巧,深入分析心理。
………………………………………… 3(二) 透视人物言行,探索内心世界………………………………………… 4(三) 描写人物虚荣心,揭示人性特征……………………………………………… 5三、新颖独特的比喻手法……………………………………………………… 5(一)比喻新颖独特……………………………………………………………… 5(二)比喻的趣味性…………………………………………………………… 6(三)比喻形式多样化…………………………………………………………… 6(四)讽刺性比喻的运用…………………………………………………… 6(五)比喻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6四、意寓深远的象征……………………………………………………………… 7(一)婚姻比喻意义的“围城” ………………………………………… 7(二)文化象征意义的“围城” ………………………………………………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致谢………………………………………………………………………… 9 论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摘要: 当代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围城》在当今文坛上享有新《儒林外史》的美誉。
论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 毕业论文

论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论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目录引言.......................................................................................... (1)一、多元化的幽默讽刺……………………………………………………… … 1(一)对人物出场的形象进行刻意的讽刺。
…………………………………… 1(二)从人物语言描写上进行幽默讽刺………………………………………… 2二、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3(一) 借鉴描写技巧,深入分析心理。
………………………………………… 3(二) 透视人物言行,探索内心世界………………………………………… 4(三) 描写人物虚荣心,揭示人性特征……………………………………………… 5三、新颖独特的比喻手法……………………………………………………… 5(一)比喻新颖独特……………………………………………………………… 5(二)比喻的趣味性…………………………………………………………… 6(三)比喻形式多样化…………………………………………………………… 6(四)讽刺性比喻的运用…………………………………………………… 6(五)比喻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6四、意寓深远的象征……………………………………………………………… 7(一)婚姻比喻意义的“围城” ………………………………………… 7(二)文化象征意义的“围城” ………………………………………………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致谢………………………………………………………………………… 9 论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摘要: 当代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围城》在当今文坛上享有新《儒林外史》的美誉。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学位论文

重庆市高教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指导教师姓名xxx 职称考生单位邮编409900 电话xxxxxxxxxxx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论文提交日期xxxxxxxx论文答辩日期xxxxzzz 主考单位20年月日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摘要:《围城》是一部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
书中紧紧围绕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抓住其在爱情和事业中的“城内城外”的生活,并以此为描写主干,展开枝枝叶叶的描写。
在作品中,不仅有别出心裁的比喻,别具一格的讽刺,还有生动形象的夸张等等,钱老先生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将这些有机组合,描绘出一幅三,四十年代旧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的画卷。
同时也展示了《围城》的话语色彩,增强了文本魅力。
本文将从《围城》的语言特色、《围城》中辞格的运用、语言风格与语言魅力这三方面对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进行简单的浅论。
关键词:围城语言特色语言艺术一.《围城》的语言特色由于在文化背景和情境的不同,所选用的交流方式便会存在差异,常见的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地域文化,语种和语言习惯的差异,等等。
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便顺其自然的形成了语言特色。
《围城》作为一部描写正处抗战时期受现代文明冲击的高级知识分子生活的讽刺小说,在语言特色方面是独具特色的,文中惯用语的使用,成语的使用,无锡方言词的使用为作品添色不少。
惯用语和成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因此在使用时能大大提高语言的交际性能,能够言简义丰的表述内容,生动形象的描绘语意,增强读者对意境的感悟。
在《围城》中,惯用语和成语的呈现可谓是琳琅满目,我们跟随作者的笔伐如沐成语与惯用语的海洋,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对二者的运用如数家珍,给我们的不仅是读之回味无穷,还有思之意义深远。
(一)、在《围城》中,惯用语在小说中有以下作用:1、从语法上来讲,在文中了充当句子成分。
充当主语,例如:亏得做官的人栽筋斗...,宛如猫从高处掉下来,总能四脚着地,不致太狼狈。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毕业论文

学科代码:050101 师大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论《围城》的讽刺艺术系别:文学与新闻系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班级:2010级5班学号:2学生:于之指导教师:罗阳富(教授)完成时间:2013年10月独创性声明本人重声明:所呈交的题为《论<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
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做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意。
学生签名:于之2013年11 月4 日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师大学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师大学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论<围城>的讽刺艺术》全部或部分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
学生签名:于之指导教师签名:罗阳富2013 年11 月4 日目录一、讽刺社会生活面面俱到 (1)二、微妙的心理讽刺 (3)三、诙谐幽默的语言、尖锐泼辣 (4)四、蕴含深刻的象征性 (5)注释 (6)参考文献 (7)致 (8)论《围城》的讽刺艺术摘要:讽刺是一种话里带刺的说话方式。
《围城》就是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
读者常被作品中极其渊博、睿智的描写、议论所吸引,所折服。
文章中描写小说的讽刺手法运用的十分成功,主要通过生动的人物对话,细腻的心理描写,幽默诙谐的讽刺手法,达到近乎完美的讽刺效果。
作者站在哲理的高度讽刺这些社会现象,他的讽刺早已远远超出那个社会,超越了那个时代。
作者机智、犀利的写法使这部作品成为了经典的讽刺著作。
关键词:讽刺;社会;语言特色On the "siege" of the art of satireAbstract:Satire is a way of saying one's words carry a sting. "Besieged City" is a great satire. Readers are often drawn works extremely profound wisdom, description, discussion, b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ovel satire is very successful, mainly through the vivid character, delicate psychological depiction, humorous satire, achieve near perfect irony effect. Standing in the height of the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phenomenon of irony, his satire has far exceeded the society, beyond that age. Author writing wit, sharp make this work become the classic satirical works.Key words:Trony; Social satire; Language features讽刺文学是用夸手法和嘲讽态度创作的文学作品,这类作品中的人物及事件,往往是作者否定、批评的对象,对丑恶的人与事,否定主要通过揭露对象的可恶、可鄙、可笑来体现,而对值的同情人物身上的缺点,其讽刺往往包含善意的批评。
毕业论文: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摘要】《围城》是一部备受瞩目的小说,其作者钱钟书先生被誉为“20 世纪最伟大的学者”、“文化昆仑”。
然而在这部广受赞誉的作品中,作家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的女性人物形象,从对他们的描写中表现了作者对于不同女性人物的态度。
【关键词】钱钟书;《围城》;知识分子女性《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大学者钱钟书的小说代表作。
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十分推崇这部小说,盛誉“《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
”此书博大精深,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其中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示了文中性格分明的女性知识分子独像;也通过以点带面,夹叙夹议的手法,展示了当时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女性群像。
本文拟从先分析文章中知识分子的女性独像,后分析作者在此书中的女性观为脉络,试图从这个角度出发,帮助我们对钱钟书的思想进行更客观更全面理解。
一、女性独像《围城》中的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等女性知识分子的起名用典,钱钟书一方面“网罗理董,律求全征献”,另一方面又达至“意解圆足而免于偏枯”,煞费苦心地隐含了她们的吉凶祸福,一如《红楼梦》之中的“十二钗判词”。
苏文纵之名可引谢惠连的《雪赋》:“凭云升降,从风飘零,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此诗正注释苏文纵在小说中的际遇,空有苏小妹才名及法国博士帽,却沦落到先与方鸿渐诸人玩爱情与智力的双重游戏,待理想破碎,容颜渐老时草草下嫁,及至为人妇时,又诱惑赵辛嵋与之发生私情,演绎了一出人生闹剧。
她工于心计,喜欢男人簇拥在自己周围,男人之间越是嫉妒吃醋,她越能欣赏玩味并从中得到所谓爱情的满足。
伪洁与易染使她追求的女性新生活注定是媚俗的。
唐晓芙之名,大约来自《楚辞·九歌》。
诗中“湘君”一节唱道:“采薛荔兮水中,攀芙蓉兮木末。
自考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自考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小说《围城》女性角色刻画的形象语言研究摘要:《围城》是著名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具备鲜明的性格特点和深刻的内心情感。
本文以小说《围城》中女性角色的刻画为切入点,从形象语言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以及表现形式,探究其蕴含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围城》、女性角色、形象语言、刻画。
1.引言《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用细致的笔触刻画出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尤以女性角色的刻画最为精彩。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性格、内心情感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在表现形式上也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手法。
因此,本文选择小说《围城》中的女性角色为研究对象,从形象语言的角度出发,深入探究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刻画特点以及蕴含的深层意义。
2.小说《围城》中女性形象概述小说《围城》中的女性形象包括田小娥、柔嘉、孙小姐、苏文纨等,她们的性格、境遇以及内心情感各不相同,但是在小说中都得到了精细的刻画和表现。
2.1田小娥田小娥是小说中的主要女性角色之一,她是居住在城外的一个家庭的女主人公,她勇敢、独立、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田小娥的形象语言表现形式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她的行动:在小说中,她不断地尝试打破自己和其他人的围墙,开始自己的生活,独立出去,进入城里去上学,接触文化人,逐渐了解了自己不足的地方,来到城外农村,在那里教育村民。
第二是她的思想情感:小说中,田小娥表现出了坚强、独立的性格,而且她的内心情感也很丰富,特别是面对各种试探时,她会发出一句冷漠而残酷的话,“我不要你们顾忌我,我是一个女人,有我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
我不需要你们的关心。
”2.2柔嘉柔嘉是小说的反面人物,她是一个背负爱情和家庭沉重负担的人,其性格虚伪、别扭、自我。
小说中对柔嘉的刻画表现出了一种彻底的女性卑微,无如青丝暗觅,欲言又止。
柔嘉的形象语言表现形式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她的外貌表现,柔嘉小心翼翼地掩藏自己的秘密,她总是裹着一件随意穿上的衣服,在城里黑黝黝的小巷中转播,好像每个人都对她有所欠缺。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内容提要:讽刺艺术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本文从人物、情节发展、细节描写、讽刺手法、语言特色四方面论证了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
《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的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以精雕的细节来自然流露,没有给人一丝做作的痕迹,同时,它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比较、推理等处处见锋芒,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
关键词:《围城》讽刺艺术细节描写鲁迅说:"喜剧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钱钟书的《围城》撕破的是那些学历煌煌的虚伪面孔,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从国外留学生活到国内游荡经历的描绘,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
在中国文学史上就讽刺而言,鲁迅是辛辣幽默,老舍是深切温婉,沙汀是沉毅浑厚,张天翼是冷峭尖刻,而钱钟书的讽刺艺术有独到之处。
他的古今中西文化的教养,机敏、跃动的个人气质,周密、丰盈的书斋思考,使他的讽刺小说具有极其鲜明的独特个性。
有时锋芒毕露,脱颖而出;有时运用譬喻,奇趣横生,既有中国《儒林外史》式的冷嘲,又有马克·吐温式的热讽,形成既尖锐泼辣又诙谐幽默的讽刺特色。
《围城》中这种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方鸿渐为活动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围城》并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情节,而是以方鸿渐的活动贯穿全篇。
通过方鸿渐不断地从被围困的城堡里逃出来或冲进去,展现他留学回国后所遭遇的人和事。
作者对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讽刺。
方鸿渐不通事务、无能懦弱,苏文纨装坐冷若冰霜孤芳自赏,而不顾廉耻、惟利是图。
高松年撒谎老练、作假超真,对属下的妻子不怀好意,以生物学原理治校。
李梅亭表面道貌岸然,实际男盗女娼、贩卖药材、勾搭女妓。
《围城》毕业论文

太原师范学院成教院本科生(函授)毕业论文题目《围城》人物形象分析——方鸿渐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李平学员姓名郭彦芳学号27550210112009年3月3日《围城》人物形象分析——方鸿渐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从文化视角、象征主义手法两个角度,从方鸿渐作为社会人、知识分子、漫漫人生中的普通一员三个方面来重读这个形象。
从而读出这一形象的深刻、多义。
关键词:文化审视象征主义手法人生困境围城钱钟书是我国20世纪学术界、文化界、思想界的一位大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奇人”,而他唯一的一部小说《围城》也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
而就他本人而言,其从幼便承庭教,受过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 且对西方文学有广泛深入的研究。
正是因为其有如此深厚的学术功底,其著作《围城》才如此的成功,如此的受世人喜爱。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无意深涉世事的钱钟书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而其并非主流话语的著作《围城》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钱钟书的研究才开始不断深入,小说《围城》便才又引起人们的关注。
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而正是以此书, 当时震惊了整个中国文坛。
在该书中,作者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杰出的讽刺手法,奇特而又精辟深刻的比喻,精细入微地描写了中国三四十年代的儒林人物,特别是深受西方欧美文化熏陶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心态和个性,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方鸿渐。
而关于方鸿渐这个人物形象,作者钱钟书在他的《谈艺录》、《管锥篇》中均体现了他对这一类文化人、知识分子以及文化、知识的独到认识,根据他的这些理论著述,我们今天重新来解读方鸿渐这个形象,便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内涵和人生价值,从而为我们的人生以一些启示。
本文便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拟从对方鸿渐形象的分析入手,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围城》写于1944年至1946年,以留学生方鸿渐回国后从觅职、恋爱到失业和婚变的一段经历为线索,集中描写了抗战爆发后的一个病态阶层——由一部分欧美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一段经历为内容…正如钱老编后所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师范学院成教院本科生(函授)毕业论文题目《围城》人物形象分析——方鸿渐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李平学员姓名郭彦芳学号27550210112009年3月3日《围城》人物形象分析——方鸿渐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从文化视角、象征主义手法两个角度,从方鸿渐作为社会人、知识分子、漫漫人生中的普通一员三个方面来重读这个形象。
从而读出这一形象的深刻、多义。
关键词:文化审视象征主义手法人生困境围城钱钟书是我国20世纪学术界、文化界、思想界的一位大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奇人”,而他唯一的一部小说《围城》也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
而就他本人而言,其从幼便承庭教,受过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 且对西方文学有广泛深入的研究。
正是因为其有如此深厚的学术功底,其著作《围城》才如此的成功,如此的受世人喜爱。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无意深涉世事的钱钟书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而其并非主流话语的著作《围城》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钱钟书的研究才开始不断深入,小说《围城》便才又引起人们的关注。
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而正是以此书, 当时震惊了整个中国文坛。
在该书中,作者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杰出的讽刺手法,奇特而又精辟深刻的比喻,精细入微地描写了中国三四十年代的儒林人物,特别是深受西方欧美文化熏陶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心态和个性,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方鸿渐。
而关于方鸿渐这个人物形象,作者钱钟书在他的《谈艺录》、《管锥篇》中均体现了他对这一类文化人、知识分子以及文化、知识的独到认识,根据他的这些理论著述,我们今天重新来解读方鸿渐这个形象,便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内涵和人生价值,从而为我们的人生以一些启示。
本文便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拟从对方鸿渐形象的分析入手,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围城》写于1944年至1946年,以留学生方鸿渐回国后从觅职、恋爱到失业和婚变的一段经历为线索,集中描写了抗战爆发后的一个病态阶层——由一部分欧美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一段经历为内容…正如钱老编后所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这段自白,实际上是提出了对作品解读的两条思路——是“人类”的角度,一是“社会”的角度。
的确,《围城》可谓是作者对他所生活的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及特定时代下特定人物的细致观察描写。
作者从中西文化审视的角度,运用象征主义表现手法把主人公方鸿渐置放到富有多层意蕴的人生境遇中去塑造,因而使得这个形象具有了耐读性和多义性探刻性。
首先,从社会批判(讽刺)这个角度来看,书中所涉及到的社会世相都是钱钟书留学归来亲历的,“钟书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
”自然,他会用他学者一贯拥有的、深刻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社会和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
在作品中,作者借主人公方鸿渐的行踪写尽了当时的整个社会世相:国外学界的弊端;回国途中邮船上的留学生们热衷于麻将牌的麻木、迟钝的精神状态;回国后,陈腐如一的社会世俗,荒唐可笑的婚姻观,封建老式的家庭,迂腐之极的父亲,言必嵌英文的张家,就业、人才体制的混乱无序,脏污不堪的餐饮、旅店,拥挤没有秩序的交通,尔虞我诈、互相猜疑、拉邦结派、腐朽透顶的高等学府,人浮于世的报馆,互相攀比、势力十足的亲情、骄横野蛮的大兵,令人慌乱、恐惧的战争等等,凡主人公所到之处,均被作者那令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省的讽刺笔法所摄,这一切都无不构成了方鸿渐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生存环境。
身处这样的社会,一个凡人自然显得无能也无用,尤其是主人公方鸿渐。
所以,在小说的开篇处,作者在介绍方鸿渐的身世行状时便对这位主人公下了这样一个评语:“他是个无用之人”。
并在后来的第五章,方鸿渐一行五人赴湘西任教职,由于正值抗战时期,内地交通及生活条件又较落后,他们一路颠簸困顿,吃尽苦头,就在旅途即将结束,目的地抬头可见之时,方鸿渐问好朋友赵辛楣:“你经过这次旅行,对我的感想怎么样?觉得我讨厌不讨厌?”赵辛楣的回答是:“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方鸿渐对此的反应是“苦笑”,“闷闷不乐,不懂为什么说话坦白算是美德”。
可见,作者正是想用这种典型的细节描写来揭示方鸿渐的无用。
同时,在小说将要结尾时,方鸿渐与妻子孙柔嘉为职业的事大吵了一通,又得知仆人李妈已打电话请柔嘉姑母来给柔嘉助阵,便要躲出去,气得柔嘉大骂“Coward(懦夫)!Coward!Coward!”这三处评语分别从叙述者、朋友、妻子及当事者本人四个角度给了方鸿渐一个共同的结论:“无用”(懦夫正是无用者的典型)。
它予以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更加突出了方鸿渐的无用和无能。
而他的这种无用和无能主要是因为:他无依无靠,既没有资深的家庭、亲朋作后盾;又没有什么谋生的本领;他手足无措,既不能用西方的文明来规范这个社会,又不甘心溶入这个社会,真可谓一无所有一无所能,仅有的一张可以骄人的文凭还是哄骗来的。
可见,作者是多么的对其失望,所以才不惜一次又一次用非常写实的、生活化的例子来一再证明方鸿渐的无用和无能,从更深层次揭示了当时的虚伪的文化迂腐、无用的文人,这里面包含了作者深深的爱恨。
在以上层面上,作者客观而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小人物的生存困境,这是人生存的大环境,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客观真实的存在。
它也为书中人物的个体活动奠定了令人信服的社会现实基础,也为我们进一步理解该作品奠定了基础。
其次,从知识阶层这个层面来看,作者写出了历史转型期的中国文化、价值方面的断裂错位颠倒与冲突,尤其是对这些很敏感的知识分子们,作者更着重笔墨,将他们置身其中的思想和内心世界,描绘得细腻、逼真、深刻。
方鸿渐就是这种知识分子中的普通一员,在学业方面,他没有出色的表现,书中写到“他是个无用之人,学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学里从社会学系转析学系,最后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
他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好运气,已死的未婚妻的父亲会出钱支助他这个未过门的女婿出洋留学,赶时髦,镀镀金,这样身价倍增,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析学、心理、经济、法律等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以他全不在乎出洋留学的方式、目的,反倒暗自庆幸,在这一点是暴露出了人性的弱点也是知识分子的一个性格弱点—懦弱、妥协。
正因为他对出国留学有着这样盲目的糊涂的认识,所以他到欧洲,学习也没什么目的、没什么动力,因而“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
第四年春天,他看银行里只剩四百多镑,就计划夏天回国”快回国时父亲写信问他是否已得文凭,因为这个前清的科举中人非常看中,支助他念书的老丈人也为得是名利双收,“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留学文凭的重要”,这张文凭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所以,他设法花了十美元买了一张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以应付父亲和老丈人。
谁知这张文凭竞成了他日后的一个心里隐痛,使他时时觉得羞愧、无地自容,虽然有时也能稍稍满足一下他的虚荣心。
可在这里,我们分明又看到了一个矛盾着的方鸿渐,这种矛盾恰好真实而准确地再现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复杂心理和性格。
同时也让我们深刻悟出:当时的社会对如何向西方学习出现了认识上的断层,老一辈人还认为学习是光宗耀祖的事儿,所以只求名而不求实,而新一辈人既不想求名也没有求实的欲望,两相错位而冲突,使得双方都陷入了人生的尴尬,因而作者在这里写出了他们的种种令人捧腹让人深思的笑话,从而揭示这种冲突,如方鸿渐那荒唐可笑、令人作呕的演讲,父亲与老丈人对他毕恭毕敬的吹捧等等。
在爱情婚姻方面,他也采取应付,逢场作戏的游戏态度。
早在上高中时,他还不知爱情是什么时,就由两家大人作主订了婚,等到上了大学,他才情窦初开,觉得自己的那场亲事不妥,想退婚,结果被父亲威胁不给学费而妥协;这场亲事虽因未婚妻早死而没成,却因他的一封吊唁信而使丈人大为赏识,出钱送他出国留学,这两处地方从实际上讲,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和世俗的错位,所以,也就为其以后的人生冲突埋下了祸根。
留学归来,他也学得了恋爱自由,但他的中西结合的婚姻观在现实面前屡遭挫折,先被自认为西化的但却是一种异化的鲍小姐所玩弄,后被美貌的唐晓芙所弃,还遭受了爱他而不肯表白的博士苏文纵的暗算,最后在四面楚歌中,因同事们不怀好意的玩笑,尤其是赵辛楣的撺掇,掉进了孙柔嘉精心设置的婚姻陷阱里。
本想好好的过日子,却因两家大人的不和以及旧式家庭中的很多“规矩”,使这对新式的夫妇矛盾重重,以至于婚后两人经常吵闹,最终不欢而散。
在这失败的爱情婚姻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性格和顺、善良、虚浮、缺少原则的一个方鸿渐。
方鸿渐之所以有这样的性格特点,有这样失败的命运,关键就在于他处于中西文化碰撞过程中的盲目状态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社会生活中,也就是社会的原因;当然也有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人”的本性在内。
在工作生活方面,他有天赋的想象力,能看穿恶劣环境而不能自拔,虽嘴上机敏但内心懦怯无能,面对各种各样的人事他更显得手足无措。
他能看穿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妇的中文系教授李梅亭,但仍得与他同行、共职于一校;他揭穿了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韩学愈,却遭受其暗算;酒色之徒、老奸巨滑的校长高松年看他大势已去而解聘了他,他还得写信感谢人家送的礼金;还有那依附官僚、结党自固的汪处厚,专事吹拍、浅薄猥琐的势利小人陆子潇与顾尔谦,他虽瞧不起他们,但仍不得不周旋于其间;他虽看不惯文学博士的苏文纵走单帮发国难财,但却遭人家奚落、羞辱而毫无还击的本领;他想独立,但却怎么也离不开朋友赵辛媚的举荐。
在这里作者取下了知识分了神圣的面纱,揭出他们深藏于灵魂深处的性格弱点:自私、虚伪、卑污懦弱,这些在正常环境下可以深藏不露,而在战时时局动荡的特殊环境里就暴露无遗,而目还会成为性格的主要方面,道出了人性的复杂。
同时这些知识分子群像更衬托了主人公方鸿渐的善良、稚嫩与这种生存环境的不相协调,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中国式的“多余人”方鸿渐的形象,通过他迂腐的个性和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深刻地阐明了“笼内鸟”、“城外人”所寓含的人生哲理。
并且,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为广大读者展示了造成方鸿渐这类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环境,和作为旧中国都市的知识分子,在接受了西方现代化新思潮的洗礼后,成为特定时代下中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畸形儿”。
正因如此,使其在性格上产生了很大的矛盾性。
这种矛盾使他在爱情上一败涂地;婚姻上穷途末路;事业上一筹莫展。
在其悲剧形成的同时方鸿渐的形象塑造也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