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全国卷高考真题第40题

合集下载

全国卷Ⅰ2022年新高考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卷Ⅰ2022年新高考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集合{4},{31}M x N x x =<=≥∣,则M N = ()A.{}02x x ≤< B.123xx ⎧⎫≤<⎨⎬⎩⎭C.{}316x x ≤< D.1163xx ⎧⎫≤<⎨⎬⎩⎭【答案】D【详解】1{16},{}3M xx N x x =≤<=≥∣0∣,故1163M N x x ⎧⎫⋂=≤<⎨⎬⎩⎭,故选:D 2.若i(1)1z -=,则z z +=()A.2-B.1- C.1D.2【答案】D【详解】由题设有21i1i i i z -===-,故1+i z =,故()()1i 1i 2z z +=++-=,故选:D 3.在ABC 中,点D 在边AB 上,2BD DA =.记CA m CD n == ,,则CB=()A.32m n -B.23m n-+C.32m n+D.23m n+【答案】B【详解】因为点D 在边AB 上,2BD DA =,所以2BD DA =,即()2CD CB CA CD -=- ,所以CB =3232CD CA n m -=- 23m n =-+.故选:B .4.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北方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其中一部分水蓄入某水库.已知该水库水位为海拔1485m .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21400km .;水位为海拔1575m .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21800km .,将该水库在这两个水位间的形状看作一个棱台,则该水库水位从海拔1485m .上升到1575m .时,增加的水量约2.65≈)()A.931.010m ⨯B.931.210m ⨯ C.931.410m ⨯ D.931.610m ⨯【答案】C【解析】依题意可知棱台的高为157.5148.59MN =-=(m),所以增加的水量即为棱台的体积V .棱台上底面积262140.014010S ==⨯km m ,下底面积262180.018010S '==⨯km m ,∴((66119140101801033V h S S =++=⨯⨯⨯+⨯'(()679933320109618 2.6510 1.43710 1.410(m )=⨯+⨯≈+⨯⨯=⨯≈⨯.故选:C .5.从2至8的7个整数中随机取2个不同的数,则这2个数互质的概率为()A.16B.13C.12D.23【答案】D【详解】从2至8的7个整数中随机取2个不同的数,共有27C 21=种不同的取法,若两数不互质,不同的取法有:()()()()()()()2,4,2,6,2,8,3,6,4,6,4,8,6,8,共7种,故所求概率2172213P -==.故选:D.6.记函数()sin (0)4f x x b πωω⎛⎫=++> ⎪⎝⎭的最小正周期为T .若23T ππ<<,且()y f x =的图象关于点3,22π⎛⎫⎪⎝⎭中心对称,则2f π⎛⎫= ⎪⎝⎭()A.1B.32C.52D.3【答案】A【详解】由函数的最小正周期T 满足23T ππ<<,得223πππω<<,解得23ω<<,又因为函数图象关于点3,22π⎛⎫⎪⎝⎭对称,所以3,24k k Z ππωπ+=∈,且2b =,所以12,63k k Z ω=-+∈,所以52ω=,5()sin 224f x x π⎛⎫=++ ⎪⎝⎭,所以5sin 21244f πππ⎛⎫⎛⎫=++=⎪ ⎪⎝⎭⎝⎭.故选:A7.设0.110.1e ,ln 0.99a b c ===-,则()A.a b c <<B.c b a<< C.c a b<< D.a c b<<【答案】C【详解】方法一:构造法设()ln(1)(1)f x x x x =+->-,因为1()111x f x x x'=-=-++,当(1,0)x ∈-时,()0f x '>,当,()0x ∈+∞时()0f x '<,所以函数()ln(1)f x x x =+-在(0,)+∞单调递减,在(1,0)-上单调递增,所以1()(0)09f f <=,所以101ln099-<,故110ln ln 0.999>=-,即b c >,所以1((0)010f f -<=,所以91ln+01010<,故1109e 10-<,所以11011e 109<,故a b <,设()e ln(1)(01)xg x x x x =+-<<,则()()21e 11()+1e 11xx x g x x x x -+'=+=--,令2()e (1)+1x h x x =-,2()e (21)x h x x x '=+-,当01x <<-时,()0h x '<,函数2()e (1)+1x h x x =-单调递减,11x <<时,()0h x '>,函数2()e (1)+1x h x x =-单调递增,又(0)0h =,所以当01x <<时,()0h x <,所以当01x <<时,()0g x '>,函数()e ln(1)xg x x x =+-单调递增,所以(0.1)(0)0g g >=,即0.10.1e ln 0.9>-,所以a c >故选:C.方法二:比较法解:0.10.1a e =,0.110.1b =-,ln(10.1)c =--,①ln ln 0.1ln(10.1)a b -=+-,令()ln(1),(0,0.1],f x x x x =+-∈则1()1011x f x x x-'=-=<--,故()f x 在(0,0.1]上单调递减,可得(0.1)(0)0f f <=,即ln ln 0a b -<,所以a b <;②0.10.1ln(10.1)a c e -=+-,令()ln(1),(0,0.1],x g x xe x x =+-∈则1(1)(1)1()11x xxx x e g x xe e x x+--'=+---,令()(1)(1)1x k x x x e =+--,所以2()(12)0x k x x x e '=-->,所以()k x 在(0,0.1]上单调递增,可得()(0)0k x k >>,即()0g x '>,所以()g x 在(0,0.1]上单调递增,可得(0.1)(0)0g g >=,即0a c ->,所以.a c >故.c a b <<8.已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l ,其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球的体积为36π,且3l ≤≤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是()A.8118,4⎡⎤⎢⎥⎣⎦ B.2781,44⎡⎤⎢⎥⎣⎦C.2764,43⎡⎤⎢⎥⎣⎦D.[18,27]【答案】C【详解】∵球的体积为36π,所以球的半径3R =,[方法一]:导数法设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a ,高为h ,则2222l a h =+,22232(3)a h =+-,所以26h l =,2222a l h =-所以正四棱锥的体积42622411214()=333366936l l l V Sh a h l l ⎛⎫==⨯⨯=⨯-⨯- ⎪⎝⎭,所以5233112449696l l V l l ⎛⎫⎛⎫-'=-= ⎪ ⎪⎝⎭⎝⎭,当3l ≤≤0V '>,当l <≤时,0V '<,所以当l =时,正四棱锥的体积V 取最大值,最大值为643,又3l =时,274V =,l =814V =,所以正四棱锥的体积V 的最小值为274,所以该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是276443⎡⎤⎢⎥⎣⎦,.故选:C.[方法二]:基本不等式法由方法一故所以2231211(122)64(6)(122)[](333333h h h V a h h h h h h h -++==-=-⨯⨯= 当且仅当4h =取到),当32h =时,得a =,则22min 11327;3324V a h ==⨯=当l =时,球心在正四棱锥高线上,此时39322h =+=,23322a a =⇒=,正四棱锥体积221119816433243V a h ==⨯=<,故该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是2764[,].43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2010年高考开始历史试卷中增加了开放性的试题,2011年高考文综试卷中则单独成题,共12分,分值很大,是考生得分的重点。

此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材料观点、按照一定逻辑思维运用历史知识论证观点的能力。

下面总结出的解答此类试题方法,供考生参考。

一、解题技巧(结合高考真题)例1、(2010年全国卷第40题第3问)(13分),(难度系数0.26,全省平均分3.42分)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3分)例2、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课标)第41题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对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界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改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近三年全国卷高考真题第40题

近三年全国卷高考真题第40题

近三年全国卷高考真题第40题40.(2013·课标版全国Ⅰ卷)(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

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

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

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

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

”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

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

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

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

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

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

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

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

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

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以来历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全试题标准答案解析

以来历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全试题标准答案解析

195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第一部分:1.设有方程组x+y=8,2x-y=7,求x ,y.解略:⎩⎨⎧==35y x2.若一三角形的重心与外接圆圆心重合,则此三角形为何种三角形? 证:设△ABC 的重心与外接圆的圆心均为O (图1)∵OA=OC ,E 为AC 的中点,∴BE ⊥AC ;同理,CD ⊥AB ,AF ⊥BC 在Rt △ABE 与Rt △ACD 中,∠A 为公共角,BE=CD=R+21R=23R (R 为外接圆半径),所以△ABE ≌△ACD ,AB=AC ,同理可得AB=BC 由此可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3.当太阳的仰角是600时,若旗杆影长为1丈,则旗杆长为若干丈? 解略:3丈0)()()(:)()(,)(,,:?,,,,.4=-+-+-=++-=-=-==-=-=-=++-=-=-t a c t c b t b a z y x t a c tz c b y t b a x t ac zc b y b a x z y x c b a a c zc b y b a x 由此可得则有设解则各不相等而若5.试题10道,选答8道,则选法有几种?解略:45810=c 6.若一点P 的极坐标是(r,θ),则它的直角坐标如何? 解:x=r θcos ,y=r θsin7.若方程x 2+2x+k=0的两根相等,则k=? 解:由Δ=b 2-4ac=0,得k=18.列举两种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OABCEFD答:略9.当(x+1)(x-2)<0时,x 的值的范围如何? 解略:-1<x <210.若一直线通过原点且垂直于直线ax+by+c=0,求直线的方程解略:bx-ay=011.(x +x1)6展开式中的常数项如何? 解:由通项公式可求得是T 4=2012.02cos =θ的通解是什么? 解:).(4为整数k k π±π=θ13.系数是实数的一元三次方程,最少有几个根是实数,最多有几个根是实数?答:最少是一个,最多是三个14.解:原式=1003)5(4)2(4550554)5(55430)2(=⋅-⋅--⋅⋅-⋅⋅-⋅⋅-+⋅⋅+⋅⋅- 15.x 2-4y 2=1的渐近线的方程如何? 解略:02=±y x?345505542=--16.三平行平面与一直线交于A ,B ,C 三点,又与另一直线交于A ',B ',C '三点,已知AB=3,BC=7及A 'B '=9求A 'C '解:如图易证:3011=''∴''''==C A C A B A AC AB AC AB 17.有同底同高的圆柱及圆锥,已知圆柱的体积为18立方尺,求圆锥的体积略:6立方尺18.已知lg2=0.3010,求lg5. 略:lg5=1-lg2=0.699019.二抛物线y 2=12x 与2x 2=3y 的公共弦的长度是多少?解略:解方程组得两公共点为(0,0)及(3,6)故其公共弦长为:5320.国旗上的正五角星的每一个顶角是多少度? 解:由图可知:∠AFG=∠C+∠E=2∠C, ∠AGF=∠B+∠D=2∠B,∴∠A+∠AFG+∠AGF=∠A+2∠C+2∠B=5∠A ∴5∠A=1800,∴∠A=360 第二部分:A A ' αB B ' βB 1γ C C 'C 1FGAC EBD1.P ,Q ,R 顺次为△ABC 中BC ,CA ,AB 三边的中点,求证圆ABC 在A 点的切线与圆PQR 在P 点的切线平行证:如图:由AD 是大圆的切线, 可得: ∠1=∠2由RQ ∥BC ,可得:∠2=∠3, 由QP ∥AB ,可得:∠3=∠4由PE 是小圆的切线, 可得: ∠4=∠5由RP ∥AC ,可得:∠5=∠6综上可得:∠1=∠6,故AD ∥PE2.设△ABC 的三边BC=4pq,CA=3p 2+q 2,AB=3p 2+2pq-q 2,求∠B ,并证∠B 为∠A 及∠C 的等差中项解:由余弦定理可得:.C A B A,-B 60)180(60B 214)23(2)3()4()23(2cos 222222222222的等差中项与是∠∠∠∴∠∠=∠-︒=∠-∠-∠-︒=∠-∠︒=∠∴=⋅-+--+-+=⋅-+=A B B A B C pqq pq p q p pq q pq p BC AB CA BC AB B 3.(1)求证,若方程x 3+ax 2+bx+c=0的三根可排成等比数列, 则a 3c=b 3.证:设α,β,γ是方程x 3+ax 2+bx+c=0的三根,由根与系数关系可知:α+β+γ=-aαβ+βγ+γα=b αβγ=-c564321E QPRA BC又因α,β,γ排成等比数列,于是β2=αγ33333233a )()()(bc c a b ==αβγ-=β-=⎥⎦⎤⎢⎣⎡γ+β+αβγ+β+α-=⎥⎦⎤⎢⎣⎡γ+β+αβ+βγ+α-=⎥⎦⎤⎢⎣⎡γ+β+α-γα+βγ+αβ=⎪⎭⎫⎝⎛此即 (2)已知方程x 3+7x 2-21x-27=0的三根可以排成等比数列,求三根解:由⑴可知β3=-c ,∴β3=27,∴β=3代入α+β+γ=-7可得α+γ=-10,又由α,β,γ成等比数列,∴β2=αγ, 即αγ=9,故可得方程组:⎩⎨⎧--=γ--=α=αγ-=γ+α.91,19,910或或可得解之 于是,所求之三根为-9,3,-1或-1,3,-94.过抛物线顶点任做互相垂直的两弦,交此抛物线于两点,求证此两点联线的中点的轨迹仍为一抛物线证:设抛物线方程为y 2=2px ……………①过抛物线顶点O 任作互相垂直的二弦OA 和 OB ,设OA 的斜率为k ,则直线OB 的斜率为 -k 1,于是直线OA 的方程为: y =kx ………………………②直线OB 的方程为:x k y 1-=③ 设点A (x 1 ,y 1),点B(x 2 ,y 2)由①,②可得: .2,2121k p y k p x ==由①,③可得:YA·P (x,y)O XBx 2=2pk 2, y 2=-2pk设P (x ,y )为AB 的中点,由上可得: ④ ⑤ 由⑤可得: ⑥ 由④可知:px 2222k p kp +=,代入⑥,2p -px y 22222222222=-=-⎪⎪⎭⎫ ⎝⎛+=即p px p k p k p y 所以,点P 的轨迹为一抛物线195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第一部分:1.因式分解x 4 – y 4 =?解:x 4 – y 4 =(x 2+y 2)(x+y)(x-y)2.若lg2x=21lgx ,问x=? 解:2x=x 21,x ≠0,∴202=X3.若方程x 3+bx 2+cx+d=0的三根为1,-1,21,则c=?解: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c=1·(-1)+(-1)·21+21·1=1pk kpy y y pk kp x x x -=+=+=+=222122212222222k p p kp y +-=4.若x x 求,0472=-+解:两边平方,得:x 2 +7=16,∴3±=x5.解:原式=-246.两个圆的半径都是4寸,并且一个圆过另一个圆的圆心,则此两圆的公共弦长是多少寸?解:设两圆O 1及O 2之公共弦为AB 连结O 1O 2交AB 于点C ,则AB垂直平分O 1O 2∴O 1C=21O 1O 2=2(寸)).(342),(3224222121寸寸==∴=-=-=AC AB C O AO AC连结AO 1,则△ACO 1为直角三角形, 7.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60平方寸,M 是AB 的中点,N 是AC 的中点,△AMN 的面积是多少? 解:∵MN ∥BC ,∴41ABC AMN 22==∆∆ANAM 的面积的面积, △AMN 的面积=41△ABC 的面积=15(平方寸)8.正十边形的一个内角是多少度? 解:由公式,)2(180nn -︒此处n=10于是一个内角为:︒144AO 1 O 2CB?123054321=9.祖冲之的圆周率π=? 答:22/7,355/13310.球的面积等于大圆面积的多少倍? 解:球的面积4πR 2为大圆面积πR 2的4倍11.直圆锥之底半径为3尺,斜高为5尺,则其体积为多少立方尺? 解:圆锥高h=4(尺),故此直圆锥的体积:V 锥 =31πR 2h=12π(立方尺) 12.正多面体有几种?其名称是什么?答:共有五种,其名称为: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13.已知 sin θ=31,求cos2θ=? 解:cos2θ=1-2sin 2θ=97 14.方程tg2x=1的通解x=? 解:).(82为整数k k x π+π=15.太阳的仰角为300时,塔影长为5丈,求塔高是多少? 解:塔高=5×tg300=335(寸) 16.△ABC 的b 边为3寸,c 边为4寸,A 角为300,问△ABC 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寸?解:).(330sin 4321sin 21平方寸的面积=︒⋅⋅⋅==∆A bc ABC17.已知一直线经过(2,3),其斜率为-1,则此直线方程如何? 解:即x+y –5=018.若原点在一圆上,而此圆的圆心为(3,4)则此圆的方程如何?解:圆的半径.54322=+=R所以,圆的方程为:(x-3)2+(y-4)2=25,也即:x 2+y 2-6x-8y=019.原点至3x+4y+1=0的距离是什么? 解:.51431040322=++⋅+⋅=d 20.抛物线y 2-8x+6y+17=0的顶点坐标是什么? 解:原方程可变形为:(y+3)2=8(x-1), 故顶点坐标为(1,-3)第二部分:1.解方程x 4+5x 3-7x 2-8x-12=0解:左式=(x 4+5x 3-6x 2)-(x 2+8x+12)=(x+6)[x 2(x-1)-(x+2)] =(x+6)(x 3-x 2-x-2) =(x+6)[(x 3-2x 2)+(x 2-x-2)] =(x+6)(x-2)(x 2+x+1)=0 可得原方程的四根为:.231,231,2,64321ix i x x x --=+-==-= 2.△ABC 中,∠A 外角的平分线与此三角形外接圆相交于P ,求证:BP=CP证:如图,∠CBP=∠CAP=∠PAD 又∠1=∠2由∠CAD=∠ACB+∠CBA=∠ACB+∠CBP+∠2=∠ACB+∠1+∠CBP =∠BCP+∠CBP∴∠BCP=∠CBP ,∴BP=CP 3.设三角形的边长为a =4,b=5,c=6,其对角依次为A ,B ,C 求A B C C sin ,sin ,sin ,cos .问A ,B ,C 三角为锐角或钝角? 解:应用余弦定理,可得: .812cos 222=-+=ab c b a C由此可知C 为锐角;另外,由已知条件,三边边长适合关系式a <b <c ,从而可知∠A <∠B <∠C 由于C 为锐角,故A ,B 亦为锐角.741c asinC sinA .7165sin sin ,.783)81(-1sinC cos -1sinC 22=======c C b B C 可得应用正弦定理可得由 4.一椭圆通过(2,3)及(-1,4)两点,中心为原点,长短轴重合于坐标轴,试求其长轴,短轴及焦点解:由于椭圆过(2,3)及(-1,4)两点,所以将此两点代入标准方程可得:C1P2D A B.75522,35522,355,755,1161194222222==∴==⎪⎩⎪⎨⎧=+=+a b b a b ab a 短轴长轴解之 .2155221220,22222==-=∴-=a b c a b c 又 ).21552,0(),21552,0(21F F -故焦点坐标为195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1.甲、化简.])()()[(317212131223b ab b a --- 解:原式=.)()(32310231272321223a b a b b a b a ==--乙、解c b a x lg lg 2lg 31lg 61++= 解略:x=a 2b 12c 6.丙、用二项式定理计算(3.02)4,使误差小于千分之一.,,,001.0)1002()1002(34)1002(36100234310023)02.3(:43223444千分之一其误差必小于计算可到第三项为止所以可知第四项之值已小于解+⋅⋅+⋅⋅+⋅⋅+=⎪⎭⎫ ⎝⎛+=.182.830216.016.281)02.3(4=++=丁、试证直角三角形弦上的半圆的面积,等于勾上半圆的面积与股上半圆的面积的总和证:由c 2 =a 2+b 2∴弦上半圆的面积= 22222221221421221⎪⎭⎫⎝⎛+⎪⎭⎫ ⎝⎛=+=⎪⎭⎫ ⎝⎛b a b a c ππππ=勾上半圆的面积+股上半圆的面积戊、已知球的半径等于r ,试求内接正方形的体积解:内接正方体的中心即该球的球心正方体过中心的对角线为该球的直径,故其长为2r 若设内接正方体的边长为a ,则有3a 2=4r 2,.398332.332333r r a r a =⎪⎭⎫⎝⎛==∴=内接正方体的体积己、已知a 是三角形的一边,β及γ是这边的两邻角,试求另一边b 的计算公式解:由正弦定理可知.)sin(sin )](180sin[sin ,sin )](180sin[γββγβββγβ+=--︒=∴=--︒a a b b a2.描绘y=3x 2-7x-1的图象,并按下列条件分别求x 的值所在的范围: 1)y >0, 2)y <0).1261(31)67(:2+=-y x 将原方程变形可得解 ).1261,67(,-抛物线顶点为于是)0,6617(,)0,6617(:+-N M x 轴的交点为与).,6617(),6617,(,0+∞+--∞>的值所在范围为时当x y ).6617,6617(,0+-<的值所在范围为时当x y YM O N X)1261,67(-3.假设两圆互相外切,求证用连心线做直径的圆,必与前两圆的外公切线相切证:设⊙O 1及⊙O 2为互相外切之二圆,其一外公切线为A 1A 2,切点为A 1及A 2令点O 为连心线O 1O 2的中点,过O 作OA ⊥A 1A 2∵OA=21(O 1A 1+O 2A 2)=21O 1O 2,∴以O 1O 2为直径,即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圆必与直线A 1A 2相切同理可证,此圆必切于⊙O 1及⊙O 2的另一条外公切线4.试由.,2sin 111通值求的x x tgxtgx+=-+ )(0sin 4,1,0sin cos ,0sin )sin (cos 20)sin cos 1)(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22222为整数或者即或者所以解k k x x k x tg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π=∴=π-π=∴-==+=⋅+=+-++=-+由检验可知,均为其通解5.有一直圆锥,另外有一与它同底同高的直圆柱,假设a 是圆锥的全面积,a '是圆柱的全面积,试求圆锥的高与母线的比值解:设直圆锥的高为h ,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则,)(2)(2)(h R L R h R R L R R a a ++=++='ππ .2)2(),()(2,).()(222222222ah L a h L a a L h L a h h L a h L R L R a h R a -'=-'-+-'=+--=+'=+∴代入可得由A 2AA 1O 1 O O 2,.21)2(,2等式两边平方可得两边同除以L h a a L h a a L -'=⎪⎭⎫⎝⎛-'-.)2(4)2()2(22])2(4[2)2()2(44)48(2)2(164:,,0)2(16)4)(48(4)4(.0)4(4)48(,441)44(2222223322222222222222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L h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Lha a a L h a a L h a a a a L h a L h a a a L h a a a a '-+'-'-±'='-+'-'-±'='+'-'-±'=∴>'-='+''+'--'-=∆='+'+'-⎪⎭⎫⎝⎛'+'-⎪⎭⎫⎝⎛+⋅'-'=⎥⎥⎦⎤⎢⎢⎣⎡⎪⎭⎫ ⎝⎛-'+'-母线的比此二实根即圆锥的高与实根该一元二次方程有二个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这个关于195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1.甲、求二项式5)21(x +展开式中3x 的系数解:设求的项为.802,32)2(333354551x x C T r x C x C T r r r r r r ==∴===+今乙、求证.sin 88sin 4cos 2cos cos xxx x x =⋅⋅ 证:x x x 4cos 4sin 28sin =xx x x xx x 4cos 2cos cos sin 84cos 2cos 2sin 4=⌒ ⌒⌒ ⌒ ⌒ ⌒ .sin 88sin 4cos 2cos cos xxx x x =⋅⋅∴ 丙、设AB ,AC 为一个圆的两弦,D 为AB 的中点,E 为AC 的中点,作直线DE 交AB 于M ,交AC 于N ,求证:AM=AN证:联结AD 与AE (如图) ∵∠AMN=∠DAM+∠MDA , ∠ANM=∠EAN+∠NEA , 又∵AD=DB ,∠DAB=∠AED ,AE=EC ,∠ADE=∠EAC , ∴∠AMN=∠ANM , AM=AN.丁、求证正四面体ABCD 中相对的两棱(即异面的两棱)互相垂直证:因ABCD 是正四面体, 各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 过A 作AE ⊥BC ,联结DE , 则DE ⊥BC , ∴BC 垂直平面AED , 而AD 在此平面内, ∴BC ⊥AD同理可证AB ⊥DC ,AC ⊥DB戊、求解.cos 3sin x x = 解:,cos 3sin x x =AD EM NBCDCA EB).(3,3为整数k k x tgx π+π==∴ 2.解方程组⎪⎪⎩⎪⎪⎨⎧=++=-+++)2(9122)1(4121 y y x y x y x v y x u yx y x y x =-+=+=-+++12,1,8)12()1()2(:设式变形为由解则原方程变形为⎩⎨⎧=+=+)4(8)3(422 v u v u 解方程组,可得.2,2==v u 将v u ,的值代回所设,可得⎪⎩⎪⎨⎧-==⎩⎨⎧====-==∴=--=--⎪⎩⎪⎨⎧=-+=+⎪⎩⎪⎨⎧=-+=+.21,6;1,3.6,3),5(.21,1,01,112)5()6()6(412)5(41,21221221121212y x y x x x y y y y y y y x y x y x y x 由检验可知代入即得得两边平方都是原方程组的解3.设有二同心圆,半径为R ,r(R>r ),今由圆心O 作半径交大圆于A ,交小圆于A ',由A 作直线AD 垂直大圆的直径BC ,并交BC 于D;由A '作直线A 'E 垂直AD ,并交AD 于E ,已知∠OAD= α,求OE 的长解:在直角△OAD 中, OD=Rsin α,AD=Rcos α 在直角△A 'AE 中, AE=(R-r )cos α ∴DE=AD-AE=Rcos α-(R-r )cos α=rcos α. OE=.cos sin 222222α+α=+r R DE OD4.已知三角形ABC ,求作圆经过A 及AB 中点M ,并与BC 直线相切已知:M 为△ABC 的AB 的中点.求作:一个经过A 、M 两点且与BC 直线相切的圆.AA ' EB O D C分析:设⊙O 即为合于要求的圆(如图)因⊙O 经过A 、M 两点且与直线BC 相切于点P ,这样,BP 为⊙O 的切线,BA 为⊙O 的割线,所以,应有 BP 2=BM ·BA而BM ,BA 均为已知,因此,BP 的长度可以作出,由此可得点P ,于是过A 、M 、P 三点就可确定所求之圆作法:1)作线段A 'B 'M ', 使A 'B '=AB ,B 'M '=BM2)以A 'M '为直径作半圆3)过B '作A 'M '的垂线B 'P '交半圆于点P ' 4)在△ABC 的边BC 上截取BP=B 'P ' 5)经过A 、M 、P 三点作⊙O 即为所求证明:由作图可知B 'P '2= A 'B '·B 'M ',A 'B '=AB ,B 'M '=BM ,所以BP 2=BM ·BA ,即BP 为⊙O 的切线,BMA 为其割线,且⊙O 经过A 、M 、P 三点,故⊙O 适合所要求的条件5.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2,斜边上的高为23,求证此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是下列三角方程的根CPOA BMP 'A 'B ' M '043sin 231sin 2=++-x x 证:设AD=k (如图) ∵AB=2,∴DB=2-k. 由CD 2=AD ·DB ,.2123,0432),2()23(22或==+--=∴k k k k k在直角△ACD 中, 当23==k AD 时,,332323===AD CD tgA ∴A=300,B=600.当21==k AD 时,,32123===AD CD tgA ∴A=600,B=300. 总之,两锐角一为300,一为600. 当x=300时,代入原方程中得;04321231)21(4330sin 23130sin 22=+⋅+-=+︒+-︒ 当x=600时,代入原方程中得.04323231)23(4360sin 23160sin 22=+⋅+-=+︒+-︒ 故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是原三角方程的根CA D B195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1.甲、已知lg2=0.3010,lg7=0.8451,求lg35解:原式=2lg 10lg 7lg 2107lg 270lg-+=⨯= =0.8451+1-0.3010=1.5441.乙、求ii +-1)1(3的值.解:.21)1(21221331133132-=++-=+--=++--=+-+-=ii i i i i i i i i i 原式 丙、解不等式.3522<-x x 解:原式移项得,03522<--x x ∴原不等式的解为.321<<-x 丁、求︒165cos 的值解:)3045cos(15cos )15180cos(165cos ︒-︒-=︒-=︒-︒=︒.426)21222322()30sin 45sin 30cos 45(cos +-=⋅+⋅-=︒︒+︒︒-=戊、不在同一平面的三条直线c b a ,,互相平行,A 、B 为b 上两定点,求证另两顶点分别在c a 及上的四面体体积为定值证:因为A 、B 为直线b 上两定点,而直线b ∥直线c ,所以,不论点C 在直线c 的什么位置上,△ABC 的面积均为一定值(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等积)又因直线a 平行于直线 c b ,,所以,直线a ∥平面α(已知c b a ,,不在同一平面内),因此,不论点D 在直线a 的什么位置上,从点D 到平面α的距离h 为一定值,故四面体ABCD 的体积=定值高底面积=⋅⋅=⨯⨯∆h S ABC 3131己、圆台上底面积为225cm π,下底直径为cm 20,母线为cm 10,求圆台的侧面积解:设此圆台上底半径为r ,下底半径为R ,由已知条件,252π=πr 所以r=5(cm).又下底半径R=10cm ,母线,10cm l =圆台侧面积=πl (R+r)=π·10·(10+5)=150π(cm 2). 2.已知△ABC 中,∠B=600,AC=4,面积为3,求AB 和BC. 解:设AB=c ,BC=a ,则有⎪⎩⎪⎨⎧︒-+==︒),(60cos 24)(360sin 21222余弦定理两边夹角求面积公式ac c a ac D ahA B bOα cC.37,37.32,12)(,72,28)(,,1642222=±=∴±=-∴=-=+∴=+⎩⎨⎧=-+=c a c a c a c a c a ac c a ac 由由解之即故所求AB ,BC 之长为⎩⎨⎧+=-=⎩⎨⎧-=+=.37,37;37,37BC AB BC AB 3.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第一第二两数的和的3倍等于第三个数的2倍,如果第二个数减去2,则成等比数列,求这三个数解:设所求之三数为d a a d a +-,,则根据题意有⎩⎨⎧==⎪⎩⎪⎨⎧==⎩⎨⎧=-=⎩⎨⎧+-=-+=+-.45;1,45:4454).)(()2(),(2])[(3221122d a d a d a d a d a d a a d a a d a 解得化简后得 故所求三数为.9,5,149,45,41或4.已知圆O 的两弦AB 和CD 延长相交于E ,过E 点引EF ∥CB 交AD 的延长线于F ,过F 点作圆O 的切线FG ,求证:EF=FG. 证:∵FG 为⊙O 的切线,而FDA 为⊙O 的割线,∴FG 2=FD ·FA …………① 又∵EF ∥CB ,∴∠1=∠2.而∠2=∠3, ∴∠1=∠3,∠EFD=∠AFE 为公共角 ∴△EFD ∽△AFE ,,FAEF EF FD =即EF 2=FD ·FA …………②由①,②可得EF 2=FG 2 ∴EF=FG.5.已知A 、B 、C 为直线l 上三点,且AB=BC=a ;P 为l 外一点,且∠APB=900,∠BPC=450,求(1)∠PBA 的正弦、余弦、正切; (2)PB 的长; (3)P 点到l 的距离.解:过P 点作PD ⊥AB 交AB 于点D (如图) (1)过点B 作BE ∥AP 交PC 于点E 则∠PBE=900,∠PEB=450,PB=BE. ∵△CPA ∽△CEB ∴,22==a aBE PA 因PB=BE , ∴.2,2=∠=PBA tg PBPA C G2 FO D1A 3 EBP450 EA a DB a C又∵,sec 122PBA PBA tg ∠=∠+∠PBA 为锐角, ∴,51sec 2=∠+=∠PBA tg PBA.552cos sin ,5551cos =∠⋅∠=∠==∠PBA PBA tg PBA PBA(2).55cos a PBA AB PB =∠⋅= (3),552sin ,55=∠=PBA a PB ∴.52sin a PBA PB PD =∠⋅= 综上,所求为(1)∠PBA 的正弦、余弦、正切分别是2,551,552 (2)PB 的长为;551a (3)P 点到l 的距离为.52a195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1.甲、化简32221)27102(1.0)972(--++解:原式=.481110216910035)2764()101()925(32221=++=++--乙、求适合不等式22<+x x 的实数x 的范围解:原式为022<-+x x 解为:-2<x<1. 故x 的范围为-2<x<1. 丙、求证.210322+='︒ctg 证:.2145sin 45cos 12450322+=︒︒+=︒='︒ctgctg丁、在四面体ABCD 中,AC=BD ,P 、Q 、R 、S 依次为棱AB 、BC 、CD 、DA 的中点,求证:PQRS 为一个菱形证:由于点P 、Q 、R 、S 依次为棱AB 、BC 、CD 、DA 的中点,根据三角形两边中点连线的性质可得.////,21////BD SP RQ AC RS PQ ====而由题设,AC=BD , ∴PQ=QR=RS=SP , 故 PQRS 为一个菱形 戊、设b a ,为异面直线,EF 为ba ,的公垂线,α为过EF 的中点且与b a ,平行的平面,M 为a 上任一点,N 为b 上任一点求证线段MN 被平面α二等分 证:过直线b 作平面β//α(如图)过直线a 及公垂线EF 作一平面,在此平面内作MC ∥EF ,且与平面α,β分别交于B 、C 两点设EF 、MN 分别与平面α交于点A 、D∵点A 是EF 的中点,ASPDRC BQM E aB Aα DC bN F β又ME ∥BA ∥CF , ∴点B 是MC 的中点又∵DB ∥NC , ∴D 是MN 的中点另法:如图,连接EN ,AB,BD 由AB b BD a b a //,////,//⇒αα由A 是EF 的中点得,D 为MN 的中点此即线段MN 被平面α二等分 2.解方程组⎩⎨⎧⋅==-++)2(101010)1(1)2lg()12lg( yx xy y x 解:由(1)可得,10)2)(12(=-+y x)3(01242 =-+-y x xy由(2)可得)4( y x xy +=将(4)代入(3)可得,012422=-+-+y x y x,01232=-+-y x)5(3212 xy +=再将(5)代入(4)可得,32123212xx x x ++=+⋅ 化简,得,012722=-+x x.41457±-=∴x 将x 值代入(5).6145173212±=+=x y abαEFAMNBD此即⎪⎪⎩⎪⎪⎨⎧-=--=⎪⎪⎩⎪⎪⎨⎧+=+-=.614517,41457;614517,414572211y x y x 因为,0122<+x 所以(1)式无意义(负数无对数),故原方程组的解仅为⎪⎪⎩⎪⎪⎨⎧+=+-=.614517,41457y x 3.设△ABC 的内切圆半径为r ,求证BC 边上的高.2sin2cos 2cos 2A CB r AD ⋅⋅=证:在直角△ABC 中,2cos2sin 2sin B B c Bc AD ⋅⋅=⋅=另外,EB AE c +=)22(Bctg A ctgr += 2sin2sin )22sin()2sin 2cos 2sin 2cos (B A B A r B B A A r ⋅+⋅=+=AEc r bOB Ca D.2sin2cos2cos 22cos 2sin2sin 2sin2cos22sin 2sin2cosA CB r B B BA Cr AD B A C r ⋅⋅=⋅⋅⋅⋅=∴⋅⋅= 4.设△ABC 为锐角三角形,以BC 为直径作圆,并从A 作此圆的切线AD 与圆切于D 点,由在AB 边上取AE=AD ,并过E 作AB 的垂线与AC 边的延长线交于F ,求证: (1)AE:AB=AC:AF.(2)△ABC 的面积=△AEF 的面积.证(1):设AB 与⊙O 相交于点G ,联结EC ,CG ,BF.∵EF ⊥AB ,CG ⊥AB ,∴GC ∥EF ,AC:AF=AG:AE ………………① 又∵AD 是⊙O 的切线,∴AD 2=AG ·AB ,也即AG:AD=AD:AB但∵AD=AE ,∴AG:AE=AE:AB ……………② 由①、②可得AE:AB=AC:AF证(2):由(1)AE:AB=AC:AF ,则EC ∥BF ,△EBC 的面积=△EFC 的面积 ∴△ABC 的面积=△AEC 的面积+△EBC 的面积=△AEC 的面积+△EFC 的面积 =△AEF 的面积5.求证方程0)2()12(23=+-++-Q x Q x x 的一个根是1设这个方程的三个根是△ABC 的三个内角的正弦,sin ,sin ,sin C B A 求A 、B 、C 的度数以及Q 的值解:将x=1代入这个方程式, 则01)2(1)12(123=+⋅-+⋅+-Q Q , 故知1是原方程的一个根由于1是原方程的一个根,所以方程左边能被x-1整除AGE DB GOF用x-1除方程左边后得商式.022=--Q x x根据题设条件(即有一个根为1,不妨设1sin =C )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3(sin sin )2(2sin sin )1(1sin Q B A B A C 由(1)可知C=900,于是A+B=900,B=900-A ,代入(2)得.212222sin sin )3(45459045,045,1)45cos(,1cos 45cos sin 45sin ,1cos 22sin 22,2cos sin ,2)90sin(sin -=⋅-=⋅-=︒=︒-︒=︒=∴=︒-∴=︒-=⋅︒+⋅︒=+∴=+=-︒+B A Q B A A A A A A A A A A A 式可得从即195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1.甲、化简32221)27102(1.0)972(--++解:原式=.481110216910035)2764()101()925(32221=++=++--乙、求适合不等式22<+x x 的实数x 的范围解:原式为022<-+x x 解为:-2<x<1. 故x 的范围为-2<x<1. 丙、求证.210322+='︒ctg证:.2145sin 45cos 12450322+=︒︒+=︒='︒ctgctg 丁、在四面体ABCD 中,AC=BD ,P 、Q 、R 、S 依次为棱AB 、BC 、CD 、DA 的中点,求证:PQRS 为一个菱形证:由于点P 、Q 、R 、S 依次为棱AB 、BC 、CD 、DA 的中点,根据三角形两边中点连线的性质可得.////,21////BD SP RQ AC RS PQ ====而由题设,AC=BD , ∴PQ=QR=RS=SP , 故 PQRS 为一个菱形 戊、设b a ,为异面直线,EF 为ba ,的公垂线,α为过EF 的中点且与b a ,平行的平面,M 为a 上任一点,N 为b 上任一点求证线段MN 被平面α二等分 证:过直线b 作平面β//α(如图)过直线a 及公垂线EF 作一平面,在此平面内作MC ∥EF ,且与平面α,β分别交于B 、C 两点设EF 、MN 分别与平面α交于点ASPDRC BQM E aB Aα DC bN FβA 、D∵点A 是EF 的中点, 又ME ∥BA ∥CF , ∴点B 是MC 的中点又∵DB ∥NC , ∴D 是MN 的中点另法:如图,连接EN ,AB,BD 由AB b BD a b a //,////,//⇒αα由A 是EF 的中点得,D 为MN 的中点此即线段MN 被平面α二等分 2.解方程组⎩⎨⎧⋅==-++)2(101010)1(1)2lg()12lg( yx xy y x 解:由(1)可得,10)2)(12(=-+y x)3(01242 =-+-y x xy由(2)可得)4( y x xy +=将(4)代入(3)可得,012422=-+-+y x y x,01232=-+-y x)5(3212 xy +=再将(5)代入(4)可得,32123212xx x x ++=+⋅ 化简,得,012722=-+x x.41457±-=∴x abαEFAMNBD将x 值代入(5).6145173212±=+=x y 此即⎪⎪⎩⎪⎪⎨⎧-=--=⎪⎪⎩⎪⎪⎨⎧+=+-=.614517,41457;614517,414572211y x y x 因为,0122<+x 所以(1)式无意义(负数无对数),故原方程组的解仅为⎪⎪⎩⎪⎪⎨⎧+=+-=.614517,41457y x 3.设△ABC 的内切圆半径为r ,求证BC 边上的高.2sin2cos 2cos 2A CB r AD ⋅⋅=证:在直角△ABC 中,2cos2sin 2sin B B c Bc AD ⋅⋅=⋅=另外,EB AE c +=)22(Bctg A ctgr += 2sin2sin )22sin()2sin 2cos 2sin 2cos (B A B A r B B A A r ⋅+⋅=+=AEc r bOB Ca D.2sin2cos2cos 22cos 2sin2sin 2sin2cos22sin 2sin2cosA CB r B B BA Cr AD B A C r ⋅⋅=⋅⋅⋅⋅=∴⋅⋅= 4.设△ABC 为锐角三角形,以BC 为直径作圆,并从A 作此圆的切线AD 与圆切于D 点,由在AB 边上取AE=AD ,并过E 作AB 的垂线与AC 边的延长线交于F ,求证: (1)AE:AB=AC:AF.(2)△ABC 的面积=△AEF 的面积.证(1):设AB 与⊙O 相交于点G ,联结EC ,CG ,BF.∵EF ⊥AB ,CG ⊥AB ,∴GC ∥EF ,AC:AF=AG:AE ………………① 又∵AD 是⊙O 的切线,∴AD 2=AG ·AB ,也即AG:AD=AD:AB但∵AD=AE ,∴AG:AE=AE:AB ……………② 由①、②可得AE:AB=AC:AF证(2):由(1)AE:AB=AC:AF ,则EC ∥BF ,△EBC 的面积=△EFC 的面积 ∴△ABC 的面积=△AEC 的面积+△EBC 的面积=△AEC 的面积+△EFC 的面积 =△AEF 的面积5.求证方程0)2()12(23=+-++-Q x Q x x 的一个根是1设这个方程的三个根是△ABC 的三个内角的正弦,sin ,sin ,sin C B A 求A 、B 、C 的度数以及Q 的值解:将x=1代入这个方程式, 则01)2(1)12(123=+⋅-+⋅+-Q Q , 故知1是原方程的一个根由于1是原方程的一个根,所以方程左边能被x-1整除AGE DB GOF用x-1除方程左边后得商式.022=--Q x x根据题设条件(即有一个根为1,不妨设1sin =C )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3(sin sin )2(2sin sin )1(1sin Q B A B A C 由(1)可知C=900,于是A+B=900,B=900-A ,代入(2)得.212222sin sin )3(45459045,045,1)45cos(,1cos 45cos sin 45sin ,1cos 22sin 22,2cos sin ,2)90sin(sin -=⋅-=⋅-=︒=︒-︒=︒=∴=︒-∴=︒-=⋅︒+⋅︒=+∴=+=-︒+B A Q B A A A A A A A A A A A 式可得从即195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1.甲、化简32221)27102(1.0)972(--++解:原式=.481110216910035)2764()101()925(32221=++=++--乙、求适合不等式22<+x x 的实数x 的范围解:原式为022<-+x x 解为:-2<x<1. 故x 的范围为-2<x<1. 丙、求证.210322+='︒ctg证:.2145sin 45cos 12450322+=︒︒+=︒='︒ctgctg 丁、在四面体ABCD 中,AC=BD ,P 、Q 、R 、S 依次为棱AB 、BC 、CD 、DA 的中点,求证:PQRS 为一个菱形证:由于点P 、Q 、R 、S 依次为棱AB 、BC 、CD 、DA 的中点,根据三角形两边中点连线的性质可得.////,21////BD SP RQ AC RS PQ ====而由题设,AC=BD , ∴PQ=QR=RS=SP , 故 PQRS 为一个菱形 戊、设b a ,为异面直线,EF 为ba ,的公垂线,α为过EF 的中点且与b a ,平行的平面,M 为a 上任一点,N 为b 上任一点求证线段MN 被平面α二等分 证:过直线b 作平面β//α(如图)过直线a 及公垂线EF 作一平面,在此平面内作MC ∥EF ,且与平面α,β分别交于B 、C 两点设EF 、MN 分别与平面α交于点ASPDRC BQM E aB Aα DC bN FβA 、D∵点A 是EF 的中点, 又ME ∥BA ∥CF , ∴点B 是MC 的中点又∵DB ∥NC , ∴D 是MN 的中点另法:如图,连接EN ,AB,BD 由AB b BD a b a //,////,//⇒αα由A 是EF 的中点得,D 为MN 的中点此即线段MN 被平面α二等分 2.解方程组⎩⎨⎧⋅==-++)2(101010)1(1)2lg()12lg( yx xy y x 解:由(1)可得,10)2)(12(=-+y x)3(01242 =-+-y x xy由(2)可得)4( y x xy +=将(4)代入(3)可得,012422=-+-+y x y x,01232=-+-y x)5(3212 xy +=再将(5)代入(4)可得,32123212xx x x ++=+⋅ 化简,得,012722=-+x x.41457±-=∴x abαEFAMNBD将x 值代入(5).6145173212±=+=x y 此即⎪⎪⎩⎪⎪⎨⎧-=--=⎪⎪⎩⎪⎪⎨⎧+=+-=.614517,41457;614517,414572211y x y x 因为,0122<+x 所以(1)式无意义(负数无对数),故原方程组的解仅为⎪⎪⎩⎪⎪⎨⎧+=+-=.614517,41457y x 3.设△ABC 的内切圆半径为r ,求证BC 边上的高.2sin2cos 2cos 2A CB r AD ⋅⋅=证:在直角△ABC 中,2cos2sin 2sin B B c Bc AD ⋅⋅=⋅=另外,EB AE c +=)22(Bctg A ctgr += 2sin2sin )22sin()2sin 2cos 2sin 2cos (B A B A r B B A A r ⋅+⋅=+=AEc r bOB Ca D.2sin2cos2cos 22cos 2sin2sin 2sin2cos22sin 2sin2cosA CB r B B BA Cr AD B A C r ⋅⋅=⋅⋅⋅⋅=∴⋅⋅= 4.设△ABC 为锐角三角形,以BC 为直径作圆,并从A 作此圆的切线AD 与圆切于D 点,由在AB 边上取AE=AD ,并过E 作AB 的垂线与AC 边的延长线交于F ,求证: (1)AE:AB=AC:AF.(2)△ABC 的面积=△AEF 的面积.证(1):设AB 与⊙O 相交于点G ,联结EC ,CG ,BF.∵EF ⊥AB ,CG ⊥AB ,∴GC ∥EF ,AC:AF=AG:AE ………………① 又∵AD 是⊙O 的切线,∴AD 2=AG ·AB ,也即AG:AD=AD:AB但∵AD=AE ,∴AG:AE=AE:AB ……………② 由①、②可得AE:AB=AC:AF证(2):由(1)AE:AB=AC:AF ,则EC ∥BF ,△EBC 的面积=△EFC 的面积 ∴△ABC 的面积=△AEC 的面积+△EBC 的面积=△AEC 的面积+△EFC 的面积 =△AEF 的面积5.求证方程0)2()12(23=+-++-Q x Q x x 的一个根是1设这个方程的三个根是△ABC 的三个内角的正弦,sin ,sin ,sin C B A 求A 、B 、C 的度数以及Q 的值解:将x=1代入这个方程式, 则01)2(1)12(123=+⋅-+⋅+-Q Q , 故知1是原方程的一个根由于1是原方程的一个根,所以方程左边能被x-1整除AGE DB GOF用x-1除方程左边后得商式.022=--Q x x根据题设条件(即有一个根为1,不妨设1sin =C )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3(sin sin )2(2sin sin )1(1sin Q B A B A C 由(1)可知C=900,于是A+B=900,B=900-A ,代入(2)得.212222sin sin )3(45459045,045,1)45cos(,1cos 45cos sin 45sin ,1cos 22sin 22,2cos sin ,2)90sin(sin -=⋅-=⋅-=︒=︒-︒=︒=∴=︒-∴=︒-=⋅︒+⋅︒=+∴=+=-︒+B A Q B A A A A A A A A A A A 式可得从即195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1.甲、化简32221)27102(1.0)972(--++解:原式=.481110216910035)2764()101()925(32221=++=++--乙、求适合不等式22<+x x 的实数x 的范围解:原式为022<-+x x 解为:-2<x<1. 故x 的范围为-2<x<1. 丙、求证.210322+='︒ctg 证:.2145sin 45cos 12450322+=︒︒+=︒='︒ctgctg丁、在四面体ABCD 中,AC=BD ,P 、Q 、R 、S 依次为棱AB 、BC 、CD 、DA 的中点,求证:PQRS 为一个菱形证:由于点P 、Q 、R 、S 依次为棱AB 、BC 、CD 、DA 的中点,根据三角形两边中点连线的性质可得.////,21////BD SP RQ AC RS PQ ====而由题设,AC=BD , ∴PQ=QR=RS=SP , 故 PQRS 为一个菱形 戊、设b a ,为异面直线,EF 为ba ,的公垂线,α为过EF 的中点且与b a ,平行的平面,M 为a 上任一点,N 为b 上任一点求证线段MN 被平面α二等分 证:过直线b 作平面β//α(如图)过直线a 及公垂线EF 作一平面,在此平面内作MC ∥EF ,且与平面α,β分别交于B 、C 两点设EF 、MN 分别与平面α交于点A 、D∵点A 是EF 的中点,ASPDRC BQM E aB Aα DC bN F β又ME ∥BA ∥CF , ∴点B 是MC 的中点又∵DB ∥NC , ∴D 是MN 的中点另法:如图,连接EN ,AB,BD 由AB b BD a b a //,////,//⇒αα由A 是EF 的中点得,D 为MN 的中点此即线段MN 被平面α二等分 2.解方程组⎩⎨⎧⋅==-++)2(101010)1(1)2lg()12lg( yx xy y x 解:由(1)可得,10)2)(12(=-+y x)3(01242 =-+-y x xy由(2)可得)4( y x xy +=将(4)代入(3)可得,012422=-+-+y x y x,01232=-+-y x)5(3212 xy +=再将(5)代入(4)可得,32123212xx x x ++=+⋅ 化简,得,012722=-+x x.41457±-=∴x 将x 值代入(5).6145173212±=+=x y abαEFAMNBD此即⎪⎪⎩⎪⎪⎨⎧-=--=⎪⎪⎩⎪⎪⎨⎧+=+-=.614517,41457;614517,414572211y x y x 因为,0122<+x 所以(1)式无意义(负数无对数),故原方程组的解仅为⎪⎪⎩⎪⎪⎨⎧+=+-=.614517,41457y x 3.设△ABC 的内切圆半径为r ,求证BC 边上的高.2sin2cos 2cos 2A CB r AD ⋅⋅=证:在直角△ABC 中,2cos2sin 2sin B B c Bc AD ⋅⋅=⋅=另外,EB AE c +=)22(Bctg A ctgr += 2sin2sin )22sin()2sin 2cos 2sin 2cos (B A B A r B B A A r ⋅+⋅=+=AEc r bOB Ca D.2sin2cos2cos 22cos 2sin2sin 2sin2cos22sin 2sin2cosA CB r B B BA Cr AD B A C r ⋅⋅=⋅⋅⋅⋅=∴⋅⋅= 4.设△ABC 为锐角三角形,以BC 为直径作圆,并从A 作此圆的切线AD 与圆切于D 点,由在AB 边上取AE=AD ,并过E 作AB 的垂线与AC 边的延长线交于F ,求证: (1)AE:AB=AC:AF.(2)△ABC 的面积=△AEF 的面积.证(1):设AB 与⊙O 相交于点G ,联结EC ,CG ,BF.∵EF ⊥AB ,CG ⊥AB ,∴GC ∥EF ,AC:AF=AG:AE ………………① 又∵AD 是⊙O 的切线,∴AD 2=AG ·AB ,也即AG:AD=AD:AB但∵AD=AE ,∴AG:AE=AE:AB ……………② 由①、②可得AE:AB=AC:AF证(2):由(1)AE:AB=AC:AF ,则EC ∥BF ,△EBC 的面积=△EFC 的面积 ∴△ABC 的面积=△AEC 的面积+△EBC 的面积=△AEC 的面积+△EFC 的面积 =△AEF 的面积5.求证方程0)2()12(23=+-++-Q x Q x x 的一个根是1设这个方程的三个根是△ABC 的三个内角的正弦,sin ,sin ,sin C B A 求A 、B 、C 的度数以及Q 的值解:将x=1代入这个方程式, 则01)2(1)12(123=+⋅-+⋅+-Q Q , 故知1是原方程的一个根由于1是原方程的一个根,所以方程左边能被x-1整除AGE DB GOF用x-1除方程左边后得商式.022=--Q x x根据题设条件(即有一个根为1,不妨设1sin =C )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3(sin sin )2(2sin sin )1(1sin Q B A B A C 由(1)可知C=900,于是A+B=900,B=900-A ,代入(2)得.212222sin sin )3(45459045,045,1)45cos(,1cos 45cos sin 45sin ,1cos 22sin 22,2cos sin ,2)90sin(sin -=⋅-=⋅-=︒=︒-︒=︒=∴=︒-∴=︒-=⋅︒+⋅︒=+∴=+=-︒+B A Q B A A A A A A A A A A A 式可得从即195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1.甲、化简32221)27102(1.0)972(--++解:原式=.481110216910035)2764()101()925(32221=++=++--乙、求适合不等式22<+x x 的实数x 的范围解:原式为022<-+x x 解为:-2<x<1. 故x 的范围为-2<x<1. 丙、求证.210322+='︒ctg证:.2145sin 45cos 12450322+=︒︒+=︒='︒ctgctg 丁、在四面体ABCD 中,AC=BD ,P 、Q 、R 、S 依次为棱AB 、BC 、CD 、DA 的中点,求证:PQRS 为一个菱形证:由于点P 、Q 、R 、S 依次为棱AB 、BC 、CD 、DA 的中点,根据三角形两边中点连线的性质可得.////,21////BD SP RQ AC RS PQ ====而由题设,AC=BD , ∴PQ=QR=RS=SP , 故 PQRS 为一个菱形 戊、设b a ,为异面直线,EF 为ba ,的公垂线,α为过EF 的中点且与b a ,平行的平面,M 为a 上任一点,N 为b 上任一点求证线段MN 被平面α二等分 证:过直线b 作平面β//α(如图)过直线a 及公垂线EF 作一平面,在此平面内作MC ∥EF ,且与平面α,β分别交于B 、C 两点设EF 、MN 分别与平面α交于点ASPDRC BQM E aB Aα DC bN FβA 、D∵点A 是EF 的中点, 又ME ∥BA ∥CF , ∴点B 是MC 的中点又∵DB ∥NC , ∴D 是MN 的中点另法:如图,连接EN ,AB,BD 由AB b BD a b a //,////,//⇒αα由A 是EF 的中点得,D 为MN 的中点此即线段MN 被平面α二等分 2.解方程组⎩⎨⎧⋅==-++)2(101010)1(1)2lg()12lg( yx xy y x 解:由(1)可得,10)2)(12(=-+y x)3(01242 =-+-y x xy由(2)可得)4( y x xy +=将(4)代入(3)可得,012422=-+-+y x y x,01232=-+-y x)5(3212 xy +=再将(5)代入(4)可得,32123212xx x x ++=+⋅ 化简,得,012722=-+x x.41457±-=∴x abαEFAMNBD。

2020年全国III卷文科数学高考试题及解析

2020年全国III卷文科数学高考试题及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Ⅲ卷统一考试文科数学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2,3,5,7,11A =,{}|315B x 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A.2 B.3 C.4 D.5解析:这是求A 和B 两个集合的交集,A 集合中的元素在(3,15)中的有5、7和11三个,所以正确答案为B,特别注意B 的不等式不包含等号,也即A 中的3不能包含进去。

点评:集合一般比较简单2.若)1z i i +=-,则z =()A.1i- B.1i + C.i - D.i 解析:1(1)(1)21(1)(1)2i i i i z i i i i ----====-++-所以z=i点评:这个是一个复数的化简,共轭复数的概念,还是基题,送分题。

3.设一组样本数据12,,...,n x x x 的方差为0.01,则数据12n 10,10,...,10x x x 的方差为A.0.01B.0.1C.1D.10解析:设第一组数的平均值为x 则222121()()...()0.01n S x x x x x x =-+-++-=则10x1,10x2,....10xn 的平均值为10x22212222222(1010)(1010)...(1010)10(110()....10011n S x x x x x x x x x x S =-+-++-==-+-+=点评:考查统计方差的概念,特别要清楚,方差是不用开方的,而标准差是要开方的,4.Logistic 模型是常用数学模型之一,可应用于流行病学领域,有学者根据公布数据建立了某地区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t I (t 的单位:天)的Logistic 模型:()()0.23531t KI t e --=+,其中K 为最大确诊病例数.当()0.95I t K *=时,标志着已初步遏制疫情,则t *约为()(其中In19≈3)A.60B.63C.66D.69解析:代入解方程即可以0.23(53)()0.951t KI t Ke --==+0.23(53)1110.9519t e ---==两边同取以19为底的对数ln190.23(53)t -=--解得t=66点评:本题结合时事,实际是取对数的形式,解指数方程,要求对对数和指数之间的转换非常熟练。

2014年----2019年高考政治全国1卷第40题哲学主观题专练含答案

2014年----2019年高考政治全国1卷第40题哲学主观题专练含答案

2014年----2019年高考政治全国1卷第40题专练2019年1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

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

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

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

(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2)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10分)(2)意识是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增强文化自信、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传统材落的历史文化价值。

更加自觉地加以保护和传承;克服错误观念,避免破坏性开发,把保护、传承与利用有机统一起来。

2018年1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

我国农村改革始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全国卷Ⅰ2023年新高考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多解版)

全国卷Ⅰ2023年新高考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多解版)

绝密★启用前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1,0,1,2M =--,{}260N x x x =--≥,则M N = ()A.{}2,1,0,1-- B.{}0,1,2 C.{}2- D.2【答案】C 【解析】方法一:因为{}(][)260,23,N x x x ∞∞=--≥=--⋃+,而{}2,1,0,1,2M =--,所以M N ⋂={}2-.故选:C .方法二:因为{}2,1,0,1,2M =--,将2,1,0,1,2--代入不等式260x x --≥,只有2-使不等式成立,所以M N ⋂={}2-.故选:C .2.已知1i22iz -=+,则z z -=()A.i -B.iC.0D.1【答案】A 【解析】因为()()()()1i 1i 1i 2i 1i 22i 21i 1i 42z ----====-++-,所以1i 2z =,即i z z -=-.故选:A .3.已知向量()()1,1,1,1a b ==-,若()()a b a b λμ+⊥+ ,则()A.1λμ+=B.1λμ+=-C.1λμ= D.1λμ=-【答案】D 【解析】因为()()1,1,1,1a b ==- ,所以()1,1a b λλλ+=+- ,()1,1a b μμμ+=+-,由()()a b a b λμ+⊥+可得,()()0a b a b λμ+⋅+= ,即()()()()11110λμλμ+++--=,整理得:1λμ=-.故选:D .4.设函数()()2x x a f x -=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则a 的取值范围是()A.(],2-∞- B.[)2,0- C.(]0,2 D.[)2,+∞【答案】D 【解析】函数2x y =在R 上单调递增,而函数()()2x x a f x -=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则有函数22()()24a a y x x a x =-=--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因此12a ≥,解得2a ≥,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2,+∞.故选:D5.设椭圆2222122:1(1),:14x x C y a C y a +=>+=的离心率分别为12,e e .若21e =,则=a ()A.3B.C.D.【答案】A 【解析】由21e =,得22213e e =,因此2241134a a --=⨯,而1a >,所以233a =.故选:A 6.过点()0,2-与圆22410x y x +--=相切的两条直线的夹角为α,则sin α=()A.1B.154C.104D.64【答案】B 【解析】方法一:因为22410x y x +--=,即()2225x y -+=,可得圆心()2,0C ,半径r =,过点()0,2P -作圆C 的切线,切点为,A B ,因为PC ==,则PA ==可得106sin44APC APC ∠==∠=,则10615sin sin 22sin cos 2444APB APC APC APC ∠=∠=∠∠=⨯⨯=,22226101cos cos 2cos sin 0444APB APC APC APC ⎛⎫⎛∠=∠=∠-∠=-=-< ⎪ ⎪ ⎝⎭⎝⎭,即APB ∠为钝角,所以()15sin sin πsin 4APB APB =-∠=∠=α;法二:圆22410x y x +--=的圆心()2,0C,半径r =,过点()0,2P -作圆C 的切线,切点为,A B ,连接AB ,可得PC ==,则PA PB ===,因为22222cos 2cos PA PB PA PB APB CA CB CA CB ACB +-⋅∠=+-⋅∠且πACB APB ∠=-∠,则()336cos 5510cos πAPB APB +-∠=+--∠,即3cos 55cos APB APB -∠=+∠,解得1cos 04APB ∠=-<,即APB ∠为钝角,则()1cos cos πcos 4APB APB =-∠=-∠=α,且α为锐角,所以15sin 4α==;方法三:圆22410x y x +--=的圆心()2,0C ,半径r =,若切线斜率不存在,则切线方程为0y =,则圆心到切点的距离2d r =>,不合题意;若切线斜率存在,设切线方程为2y kx =-,即20kx y --=,=,整理得2810k k ++=,且644600∆=-=>设两切线斜率分别为12,k k ,则12128,1k k k k +=-=,可得12k k -==所以1212tan 1k k k k -==+α,即sin cos αα=,可得cos =α,则2222sin sin cos sin 115+=+=αααα,且π0,2α⎛⎫∈ ⎪⎝⎭,则sin 0α>,解得15sin 4α=.故选:B.7.记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设甲:{}n a 为等差数列;乙:{}nS n为等差数列,则()A.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D.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答案】C 【解析】方法一,甲:{}n a 为等差数列,设其首项为1a ,公差为d ,则1111(1)1,,222212n n n n S S S n n n d d dS na d a d n a n n n +--=+=+=+--=+,因此{}nS n为等差数列,则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反之,乙:{}nS n为等差数列,即111(1)1(1)(1)n n n n n n S S nS n S na S n n n n n n +++-+--==+++为常数,设为t ,即1(1)n nna S t n n +-=+,则1(1)n n S na t n n +=-⋅+,有1(1)(1),2n n S n a t n n n -=--⋅-≥,两式相减得:1(1)2n n n a na n a tn +=---,即12n n a a t +-=,对1n =也成立,因此{}n a 为等差数列,则甲是乙的必要条件,所以甲是乙的充要条件,C 正确.方法二,甲:{}n a 为等差数列,设数列{}n a 的首项1a ,公差为d ,即1(1)2n n n S na d -=+,则11(1)222n S n d d a d n a n -=+=+-,因此{}n S n 为等差数列,即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反之,乙:{}nS n 为等差数列,即11,(1)1n n n S S S D S n D n n n+-==+-+,即1(1)n S nS n n D =+-,11(1)(1)(2)n S n S n n D -=-+--,当2n ≥时,上两式相减得:112(1)n n S S S n D --=+-,当1n =时,上式成立,于是12(1)n a a n D =+-,又111[22(1)]2n n a a a nD a n D D +-=+-+-=为常数,因此{}n a 为等差数列,则甲是乙的必要条件,所以甲是乙的充要条件.故选:C 8.已知()11sin ,cos sin 36αβαβ-==,则()cos 22αβ+=().A.79 B.19C.19-D.79-【答案】B 【解析】因为1sin()sin cos cos sin 3αβαβαβ-=-=,而1cos sin 6αβ=,因此1sin cos 2αβ=,则2sin()sin cos cos sin 3αβαβαβ+=+=,所以2221cos(22)cos 2()12sin ()12()39αβαβαβ+=+=-+=-⨯=.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有一组样本数据126,,,x x x ⋅⋅⋅,其中1x 是最小值,6x 是最大值,则()A.2345,,,x x x x 的平均数等于126,,,x x x ⋅⋅⋅的平均数B.2345,,,x x x x 的中位数等于126,,,x x x ⋅⋅⋅的中位数C.2345,,,x x x x 的标准差不小于126,,,x x x ⋅⋅⋅的标准差D.2345,,,x x x x 的极差不大于126,,,x x x ⋅⋅⋅的极差【答案】BD 【解析】对于选项A :设2345,,,x x x x 的平均数为m ,126,,,x x x ⋅⋅⋅的平均数为n ,则()()16523412345623452641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n m +-+++++++++++-=-=,因为没有确定()1652342,x x x x x x ++++的大小关系,所以无法判断,m n 的大小,例如:1,2,3,4,5,6,可得 3.5m n ==;例如1,1,1,1,1,7,可得1,2m n ==;例如1,2,2,2,2,2,可得112,6m n ==;故A 错误;对于选项B :不妨设123456x x x x x x ≤≤≤≤≤,可知2345,,,x x x x 的中位数等于126,,,x x x ⋅⋅⋅的中位数均为342x x +,故B 正确;对于选项C :因为1x 是最小值,6x 是最大值,则2345,,,x x x x 的波动性不大于126,,,x x x ⋅⋅⋅的波动性,即2345,,,x x x x 的标准差不大于126,,,x x x ⋅⋅⋅的标准差,例如:2,4,6,8,10,12,则平均数()12468101276n =+++++=,标准差13s =,4,6,8,10,则平均数()14681074m =+++=,标准差2s =,显然53>,即12s s >;故C 错误;对于选项D :不妨设123456x x x x x x ≤≤≤≤≤,则6152x x x x -≥-,当且仅当1256,x x x x ==时,等号成立,故D 正确;故选:BD.10.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用声压级来度量声音的强弱,定义声压级020lgp pL p =⨯,其中常数()000p p >是听觉下限阈值,p 是实际声压.下表为不同声源的声压级:声源与声源的距离/m声压级/dB已知在距离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10m 处测得实际声压分别为123,,p p p ,则().A.12p p ≥B.2310p p >C.30100p p =D.12100p p ≤【答案】ACD 【解析】由题意可知:[][]12360,90,50,60,40p p p L L L ∈∈=,对于选项A :可得1212100220lg20lg 20lg p p p p p L L p p p =-⨯=⨯-⨯,因为12p p L L ≥,则121220lg0p p p L L p =-⨯≥,即12lg 0pp ≥,所以121p p ≥且12,0p p >,可得12p p ≥,故A 正确;对于选项B :可得2332200320lg20lg 20lg p p p p pL L p p p =-⨯=⨯-⨯,因为2324010p p p L L L -=-≥,则2320lg10p p⨯≥,即231lg 2p p ≥,所以23p p ≥23,0p p >,可得23p ≥,当且仅当250p L =时,等号成立,故B 错误;对于选项C :因为33020lg40p p L p =⨯=,即30lg 2pp =,可得3100p p =,即30100p p =,故C 正确;对于选项D :由选项A 可知:121220lgp p p L L p =-⨯,且12905040p p L L ≤-=-,则1220lg40p p ⨯≤,即12lg2p p ≤,可得12100pp ≤,且12,0p p >,所以12100p p ≤,故D 正确;故选:ACD.11.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22f xy y f x x f y =+,则().A.()00f =B.()10f =C.()f x 是偶函数 D.0x =为()f x 的极小值点【答案】ABC 【解析】方法一:因为22()()()f xy y f x x f y =+,对于A ,令0x y ==,(0)0(0)0(0)0f f f =+=,故A 正确.对于B ,令1x y ==,(1)1(1)1(1)f f f =+,则(1)0f =,故B 正确.对于C ,令1x y ==-,(1)(1)(1)2(1)f f f f =-+-=-,则(1)0f -=,令21,()()(1)()y f x f x x f f x =--=+-=,又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所以()f x 为偶函数,故C 正确,对于D ,不妨令()0f x =,显然符合题设条件,此时()f x 无极值,故D 错误.方法二:因为22()()()f xy y f x x f y =+,对于A ,令0x y ==,(0)0(0)0(0)0f f f =+=,故A 正确.对于B ,令1x y ==,(1)1(1)1(1)f f f =+,则(1)0f =,故B 正确.对于C ,令1x y ==-,(1)(1)(1)2(1)f f f f =-+-=-,则(1)0f -=,令21,()()(1)()y f x f x x f f x =--=+-=,又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所以()f x 为偶函数,故C 正确,对于D ,当220x y ≠时,对22()()()f xy y f x x f y =+两边同时除以22x y ,得到2222()()()f xy f x f y x y x y=+,故可以设2()ln (0)f x x x x =≠,则2ln ,0()0,0x x x f x x ⎧≠=⎨=⎩,当0x >肘,2()ln f x x x =,则()212ln (2ln 1)x x x x xf x x =+⋅=+',令()0f x '<,得120ex -<<;令()0f x ¢>,得12e x ->;故()f x 在120,e -⎛⎫⎪⎝⎭上单调递减,在12e ,-⎛⎫+∞ ⎪⎝⎭上单调递增,因为()f x 为偶函数,所以()f x 在12,0e -⎛⎫- ⎪⎝⎭上单调递增,在12,e -⎛⎫ ⎪⎝∞⎭-上单调递减,显然,此时0x =是()f x 的极大值,故D 错误.故选:ABC .12.下列物体中,能够被整体放入棱长为1(单位:m )的正方体容器(容器壁厚度忽略不计)内的有()A.直径为0.99m 的球体B.所有棱长均为1.4m 的四面体C.底面直径为0.01m ,高为1.8m 的圆柱体D.底面直径为1.2m ,高为0.01m 的圆柱体【答案】ABD 【解析】对于选项A :因为0.99m 1m <,即球体的直径小于正方体的棱长,所以能够被整体放入正方体内,故A 正确;对于选项B 1.4>,所以能够被整体放入正方体内,故B 正确;对于选项C 1.8<,所以不能够被整体放入正方体内,故C 正确;对于选项D :因为1.2m 1m >,可知底面正方形不能包含圆柱的底面圆,如图,过1AC 的中点O 作1OE AC ⊥,设OE AC E =I ,可知1131,=2AC CC AC ===,则11tan CC OE CAC AC AO ∠==,=,解得64OE =,且2263990.6482425⎛==>= ⎝⎭,即0.64>,故以1AC 为轴可能对称放置底面直径为1.2m 圆柱,若底面直径为1.2m 的圆柱与正方体的上下底面均相切,设圆柱的底面圆心1O ,与正方体的下底面的切点为M ,可知:111,0.6AC O M O M ⊥=,则1111tan CC O MCAC AC AO ∠==,10.6AO =,解得1AO =,根据对称性可知圆柱的高为2 1.732 1.21.4140.03520.01-⨯≈-⨯=>,所以能够被整体放入正方体内,故D 正确;故选:ABD.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某学校开设了4门体育类选修课和4门艺术类选修课,学生需从这8门课中选修2门或3门课,并且每类选修课至少选修1门,则不同的选课方案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答案】64【解析】(1)当从8门课中选修2门,则不同的选课方案共有144116C C =种;(2)当从8门课中选修3门,①若体育类选修课1门,则不同的选课方案共有1244C C 24=种;②若体育类选修课2门,则不同的选课方案共有2144C C 24=种;综上所述:不同的选课方案共有16242464++=种.故答案为:64.14.在正四棱台1111ABCD A B C D -中,1112,1,AB A B AA ===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6【解析】【分析】结合图像,依次求得111,,AO AO A M ,从而利用棱台的体积公式即可得解.【详解】如图,过1A 作1A M AC ⊥,垂足为M ,易知1A M 为四棱台1111ABCD A B C D -的高,因为1112,1,AB A B AA ===则1111111111222222A O A C B AO AC ==⨯⨯====故()111222AM AC A C =-=,则162A M ===,所以所求体积为1676(41326V =⨯++⨯=.故答案为:766.15.已知函数()cos 1(0)f x x ωω=->在区间[]0,2π有且仅有3个零点,则ω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2,3【解析】【分析】令()0f x =,得cos 1x ω=有3个根,从而结合余弦函数的图像性质即可得解.【详解】因为02x π≤≤,所以02x πωω≤≤,令()cos 10f x x ω=-=,则cos 1x ω=有3个根,令t x ω=,则cos 1t =有3个根,其中[0,2π]t ω∈,结合余弦函数cos y t =的图像性质可得4π2π6πω≤<,故23ω≤<,故答案为:[)2,3.16.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点A 在C 上,点B 在y 轴上,11222,3F A F B F A F B ⊥=-,则C 的离心率为________.【答案】355【解析】方法一:依题意,设22AF m =,则2113,22BF m BF AF a m ===+,在1Rt ABF 中,2229(22)25m a m m ++=,则(3)()0a m a m +-=,故a m =或3a m =-(舍去),所以124,2AF a AF a ==,213BF BF a ==,则5AB a =,故11244cos 55AF a F AF ABa ∠===,所以在12AF F △中,2221216444cos 2425a a c F AF a a +-∠==⨯⨯,整理得2259c a =,故355c e a ==.方法二:依题意,得12(,0),(,0)F c F c -,令()00),,(0,A x y B t ,因为2223F A F B =- ,所以()()002,,3x c y c t -=--,则00235,3x c y t ==-,又11F A F B ⊥ ,所以()1182,,33F A F B c t c t ⎛⎫⋅=-⎪⎝⎭ 2282033c t =-=,则224t c =,又点A 在C 上,则2222254991c t a b -=,整理得2222254199c t a b -=,则22222516199c c a b-=,所以22222225169c b c a a b -=,即()()2222222225169cca a c a c a --=-,整理得424255090c c a -+=,则()()22225950c a ca --=,解得2259c a =或225c a =,又1e >,所以5e =或5e =(舍去),故5e =.故答案为:355.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已知在ABC 中,()3,2sin sin A B C A C B +=-=.(1)求sin A ;(2)设5AB =,求AB 边上的高.【答案】(1)31010(2)6【解析】【小问1详解】3A B C += ,π3C C ∴-=,即π4C =,又2sin()sin sin()A C B A C -==+,2sin cos 2cos sin sin cos cos sin A C A C A C A C ∴-=+,sin cos 3cos sin A C A C ∴=,sin 3cos A A ∴=,即tan 3A =,所以π02A <<,sin10A∴==.【小问2详解】由(1)知,10cos10A==,由sin sin()B A C=+sin cos cos sin)210105A C A C=+==,由正弦定理,sin sinc bC B=,可得255522b⨯==,11sin22AB h AB AC A∴⋅=⋅⋅,sin610h b A∴=⋅==.18.如图,在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中,12,4AB AA==.点2222,,,A B C D分别在棱111,,AA BB CC,1DD上,22221,2,3AA BB DD CC====.(1)证明:2222B C A D∥;(2)点P在棱1BB上,当二面角222P A C D--为150︒时,求2B P.【答案】(1)证明见解析;(2)1【解析】【小问1详解】以C为坐标原点,1,,CD CB CC所在直线为,,x y 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2222(0,0,0),(0,0,3),(0,2,2),(2,0,2),(2,2,1)C C B D A ,2222(0,2,1),(0,2,1)B C A D ∴=-=-,2222B C A D ∴ ∥,又2222B C A D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222B C A D ∴∥.【小问2详解】设(0,2,)(04)P λλ≤≤,则22222(2,2,2)(0,2,3),=(2,0,1),A C PC D C λ=--=---,设平面22PA C 的法向量(,,)n x y z =,则22222202(3)0n A C x y z n PC y z λ⎧⋅=--+=⎪⎨⋅=-+-=⎪⎩ ,令2z =,得3,1y x λλ=-=-,(1,3,2)n λλ∴=--,设平面222A C D 的法向量(,,)m a b c =,则2222222020m A C a b c m D C a c ⎧⋅=--+=⎪⎨⋅=-+=⎪⎩ ,令1a =,得1,2==b c ,(1,1,2)m ∴=,2263cos ,cos150264(1)(3)n m n m n m λλ⋅∴==︒=+-+- ,化简可得,2430λλ-+=,解得1λ=或3λ=,(0,2,1)P ∴或(0,2,3)P ,21B P ∴=.19.已知函数()()e xf x a a x =+-.(1)讨论()f x 的单调性;(2)证明:当0a >时,()32ln 2f x a >+.【答案】(1)答案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小问1详解】因为()()e xf x a a x =+-,定义域为R ,所以()e 1xf x a '=-,当0a ≤时,由于e 0x >,则e 0x a ≤,故()0e 1xf x a -'=<恒成立,所以()f x 在R 上单调递减;当0a >时,令()e 10xf x a '=-=,解得ln x a =-,当ln x a <-时,()0f x '<,则()f x 在(),ln a -∞-上单调递减;当ln x a >-时,()0f x ¢>,则()f x 在()ln ,a -+∞上单调递增;综上:当0a ≤时,()f x 在R 上单调递减;当0a >时,()f x 在(),ln a -∞-上单调递减,()f x 在()ln ,a -+∞上单调递增.【小问2详解】方法一:(函数最值)由(1)得,()()()ln min 2ln ln ln e 1af a a x a f a a a --+=++=+=,要证3()2ln 2f x a >+,即证2312ln 2ln a a a ++>+,即证21ln 02a a -->恒成立,令()()21ln 02g a a a a =-->,则()21212a g a a a a-'=-=,令()0g a '<,则202a <<;令()0g a '>,则22a >;所以()g a 在20,2⎛⎫⎪ ⎪⎝⎭上单调递减,在2,2⎛⎫+∞ ⎪ ⎪⎝⎭上单调递增,所以()2min 2212ln ln 02222g a g ⎛⎫⎛==--=⎪ ⎪ ⎪⎝⎭⎝⎭,则()0g a >恒成立,所以当0a >时,3()2ln 2f x a >+恒成立,证毕.方法二:(切线放缩1x e x ≥+)令()e 1xh x x =--,则()e 1xh x '=-,由于e x y =在R 上单调递增,所以()e 1xh x '=-在R 上单调递增,又()00e 10h '=-=,所以当0x <时,()0h x '<;当0x >时,()0h x '>;所以()h x 在(),0∞-上单调递减,在()0,∞+上单调递增,故()()00h x h ≥=,则e 1x x ≥+,当且仅当0x =时,等号成立,因为()2ln 22()e e eln 1xx x af x a a x a a x a x x a a x +=+-=+-=+-≥+++-,当且仅当ln 0x a +=,即ln x a =-时,等号成立,所以要证3()2ln 2f x a >+,即证23ln 12ln 2x a a x a +++->+,即证21ln 02a a -->,令()()21ln 02g a a a a =-->,则()21212a g a a a a-'=-=,令()0g a '<,则02a <<;令()0g a '>,则2a >;所以()g a 在20,2⎛⎫⎪ ⎪⎝⎭上单调递减,在2,2⎛⎫+∞ ⎪ ⎪⎝⎭上单调递增,所以()2min 1ln ln 02222g a g ⎛⎫⎛==--= ⎪ ⎪ ⎪⎝⎭⎝⎭,则()0g a >恒成立,所以当0a >时,3()2ln 2f x a >+恒成立,证毕.方法三:(切线放缩ln 1x x ≤-)由(1)得,()()()ln min 2ln ln ln e1af a a x a f a a a --+=++=+=,要证3()2ln 2f x a >+,即证2312ln 2ln a a a ++>+,即证21ln 02a a -->恒成立,又因为221110224a a a ⎛⎫-+=-+> ⎪⎝⎭,所以2112a a ->-,而ln 1a a ≤-,所以21ln 2a a ->,故3()2ln 2f x a >+成立,得证明.方法四:(同构+切线放缩)当0a >时,要证3()2ln 2f x a >+,即证明()32ln 2x a e a x a +->+,只需证:232ln 02x ae x a a -+-->,即证()()ln 22211ln 11ln 022x a e x a a a a +-+++--+>,因为1x e x ≥+,故()ln ln 10x a e x a +-++≥,因为ln 1x x ≤-,故()2211ln 02a a --≥,又2102a >,故()()ln 22211ln 11ln 022x a e x a a a a +-+++--+>成立,即3()2ln 2f x a >+成立,得证明.20.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且1d >.令2n nn nb a +=,记,n n S T 分别为数列{}{},n n a b 的前n 项和.(1)若2133333,21a a a S T =++=,求{}n a 的通项公式;(2)若{}n b 为等差数列,且999999S T -=,求d .【答案】(1)3n a n =(2)5150d =【解析】【小问1详解】21333a a a =+ ,132d a d ∴=+,解得1a d =,32133()6d d S a a =+==∴,又31232612923T b b b d d d d=++=++=,339621S T d d∴+=+=,即22730d d -+=,解得3d =或12d =(舍去),1(1)3n a a n d n∴=+-⋅=.【小问2详解】{}n b 为等差数列,2132b b b ∴=+,即21312212a a a =+,2323111616()d a a a a a ∴-==,即2211320a a d d -+=,解得1a d =或12a d =,1d > ,0n a ∴>,又999999S T -=,由等差数列性质知,5050999999a b -=,即50501a b -=,505025501a a ∴-=,即2505025500a a --=,解得5051a =或5050a =-(舍去)当12a d =时,501495151a a d d =+==,解得1d =,与1d >矛盾,无解;当1a d =时,501495051a a d d =+==,解得5150d =.综上,5150d =.21.甲、乙两人投篮,每次由其中一人投篮,规则如下:若命中则此人继续投籃,若末命中则换为对方投篮.无论之前投篮情况如何,甲每次投篮的命中率均为0.6,乙每次投篮的命中率均为0.8.由抽签确定第1次投篮的人选,第1次投篮的人是甲、乙的概率各为0.5.(1)求第2次投篮的人是乙的概率;(2)求第i 次投篮的人是甲的概率;(3)已知:若随机变量i X 服从两点分布,且()()110,1,2,,i i i P X P X q i n ==-===⋅⋅⋅,则11n ni i i i E X q ==⎛⎫= ⎪⎝⎭∑∑.记前n 次(即从第1次到第n 次投篮)中甲投篮的次数为Y ,求()E Y .【答案】(1)0.6(2)1121653i -⎛⎫⨯+ ⎪⎝⎭(3)52()11853nnE Y ⎡⎤⎛⎫=-+⎢⎥ ⎪⎝⎭⎢⎥⎣⎦【解析】【小问1详解】记“第i 次投篮的人是甲”为事件i A ,“第i 次投篮的人是乙”为事件i B ,所以,()()()()()()()21212121121||P B P A B P B B P A P B A P B P B B =+=+()0.510.60.50.80.6=⨯-+⨯=.【小问2详解】设()i i P A p =,依题可知,()1i i P B p =-,则()()()()()()()11111||i i i i i i i i i i i P A P A A P B A P A P A A P B P A B +++++=+=+,即()()10.610.810.40.2i i i i p p p p +=+-⨯-=+,构造等比数列{}i p λ+,设()125i i p p λλ++=+,解得13λ=-,则1121353i i p p +⎛⎫-=- ⎪⎝⎭,又11111,236p p =-=,所以13i p ⎧⎫-⎨⎬⎩⎭是首项为16,公比为25的等比数列,即11112121,365653i i i i p p --⎛⎫⎛⎫-=⨯=+ ⎪ ⎪⎝⎭⎝⎭.【小问3详解】因为1121653i i p -⎛⎫=⨯+ ⎪⎝⎭,1,2,,i n =⋅⋅⋅,所以当*N n ∈时,()122115251263185315nnnn n E Y p p p ⎛⎫- ⎪⎡⎤⎛⎫⎝⎭=+++=⨯+=-+⎢⎥ ⎪⎝⎭⎢⎥⎣⎦- ,故52()11853nnE Y ⎡⎤⎛⎫=-+⎢⎥ ⎪⎝⎭⎢⎥⎣⎦.22.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到x 轴的距离等于点P 到点10,2⎛⎫ ⎪⎝⎭的距离,记动点P 的轨迹为W .(1)求W 的方程;(2)已知矩形ABCD 有三个顶点在W 上,证明:矩形ABCD的周长大于【答案】(1)214y x =+(2)见解析【解析】【小问1详解】设(,)P x y ,则y =,两边同平方化简得214y x =+,故21:4W y x =+.【小问2详解】法一:设矩形的三个顶点222111,,,,,444A a a B b b C c c ⎛⎫⎛⎫⎛⎫+++ ⎪ ⎪ ⎝⎭⎝⎭⎝⎭在W 上,且a b c <<,易知矩形四条边所在直线的斜率均存在,且不为0,则1,AB BC k k a b b c =⋅-+<+,令2240114AB k b a b a b am ⎛⎫+-+ ⎪⎝=+⎭==<-,同理令0BC k b c n =+=>,且1mn =-,则1m n=-,设矩形周长为C ,由对称性不妨设||||m n ≥,1BC AB k k c a n m n n-=-=-=+,则11||||(((2C AB BC b a c b c a n n ⎛=+=--≥-=+ ⎝.0n >,易知10n n ⎛+> ⎝则令()222111()1,0,()22f x x x x f x x x x x x '⎛⎫⎛⎫⎛⎫=++>=+- ⎪ ⎪ ⎪⎝⎭⎝⎭⎝⎭,令()0f x '=,解得22x =,当0,2x ⎛⎫∈ ⎪ ⎪⎝⎭时,()0f x '<,此时()f x 单调递减,当2,2x ⎛⎫∈+∞ ⎪ ⎪⎝⎭,()0f x '>,此时()f x 单调递增,则min 227()24f x f ⎛⎫== ⎪⎪⎝⎭,故122C ≥=,即C ≥.当C =时,2,2n m ==,且((b a b a -=-m n =时等号成立,矛盾,故C >得证.法二:不妨设,,A B D 在W 上,且BA DA ⊥,依题意可设21,4A a a ⎛⎫+⎪⎝⎭,易知直线BA ,DA 的斜率均存在且不为0,则设BA ,DA 的斜率分别为k 和1k-,由对称性,不妨设1k ≤,直线AB 的方程为21()4y k x a a =-++,则联立22141()4y x y k x a a ⎧=+⎪⎪⎨⎪=-++⎪⎩得220x kx ka a -+-=,()()222420k ka a k a ∆=--=->,则2k a≠则||2|AB k a =-,同理||2AD a =,||||2|2AB AD k a a ∴+=-1122k a ak k ⎫≥-++≥+=⎪⎭令2k m =,则(]0,1m ∈,设32(1)1()33m f m m m m m +==+++,则2221(21)(1)()23m m f m m m m '-+=+-=,令()0'=f m ,解得12m =,当10,2m ⎛⎫∈ ⎪⎝⎭时,()0f m '<,此时()f m 单调递减,当1,2m ⎛⎫∈+∞⎪⎝⎭,()0f m '>,此时()f m 单调递增,则min 127()24f m f ⎛⎫==⎪⎝⎭,||||2AB AD ∴+≥,12|2|2|2k a a k a a k ⎫-≥-++⎪⎭,此处取等条件为1k =,与最终取等时22k =不一致,故332AB AD +>.法三: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将抛物线向下移动14个单位得抛物线2:W y x '=,矩形ABCD 变换为矩形A B C D '''',则问题等价于矩形A B C D ''''的周长大于设()()()222001122,,,,,B t t A t t C t t ''',根据对称性不妨设00t ≥.则1020,A B B C k t t k t t ''''=+=+,由于A B B C ''''⊥,则()()10201t t t t ++=-.由于1020,A B t B C t ''''=-=-,且0t 介于12,t t 之间,则1020A B B C t t ''''+=-+-.令20tan t t θ+=,10πcot ,0,2t t θθ⎛⎫+=-∈ ⎪⎝⎭,则2010tan ,cot t t t t θθ=-=--,从而))002cot tan 2A B B C t t θθ''''+=++-故330022222(cos sin )11sin cos sin cos 2sin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t A B B C t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①当π0,4θ⎛⎤∈ ⎥⎝⎦时,33222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cos sin A B B C θθθθθθθθ''''++≥=+≥=≥②当ππ,42θ⎛⎫∈⎪⎝⎭时,由于102t t t <<,从而000cot tan t t t θθ--<<-,从而0cot tan 22t θθ-<<又00t ≥,故0tan 02t θ≤<,由此330222(cos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t A B B C θθθθθθθθ''''-++=+3323222sin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1cos sin cos sin cos cos sin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2≥,当且仅当cos 3θ=时等号成立,故332A B B C''''+>,故矩形周长大于..。

2011—20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十年高考真题(精美排版)

2011—20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十年高考真题(精美排版)

2017 高考试题(全国卷 III)文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2016 高考试题(全国卷 I)理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 2016 高考试题(全国卷 I)文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55 2016 高考试题(全国卷 II)理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 2016 高考试题(全国卷 II)文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 2016 高考试题(全国卷 III)理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2016 高考试题(全国卷 III)文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2015 高考试题(全国卷 I)理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 2015 高考试题(全国卷 I)文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7 2015 高考试题(全国卷 II)理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9 2015 高考试题(全国卷 II)文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2014 高考试题(全国卷 I)理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3 2014 高考试题(全国卷 I)文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5 2014 高考试题(全国卷 II)理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7 2014 高考试题(全国卷 II)文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9 2013 高考试题(全国卷 I)理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1 2013 高考试题(全国卷 I)文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 2013 高考试题(全国卷 II)理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5 2013 高考试题(全国卷 II)文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7 2012 高考试题全国卷 I(新课标版)理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9 2012 高考试题全国卷 I(新课标版)文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1 2012 高考试题全国卷 II(大纲版)理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3 2012 高考试题全国卷 II(大纲版)文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5 2011 高考试题全国卷 I(新课标)理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7 2011 高考试题全国卷 I(新课标)文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9 2011 高考试题全国卷 II(大纲版)理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 2011 高考试题全国卷 II(大纲版)文科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三年全国卷高考真题第40题40.(2013·课标版全国Ⅰ卷)(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

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

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

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

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

”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

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

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

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

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

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

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

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

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

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15分)40.(2013·课标版全国Ⅱ卷)(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

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

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

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

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

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

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

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17分)40.(2014·全国Ⅰ卷)(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

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

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

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

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

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10分)40.(2014·全国Ⅱ卷)(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

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

“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掳有禁”。

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

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

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材料二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

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

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

(13分)40.(2015·全国Ⅰ卷)(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德政”。

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

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

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40.(2015·全国Ⅱ卷)(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

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与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15分)近三年全国卷高考真题第40题参考答案2013-1.(25分)(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

(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

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2013-2.(25分)(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