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序列阅读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典籍导读

中国历史典籍导读

中国历史典籍导读《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网友评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研习中医者该好好写作。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缩写《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做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调集整理成书,就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收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就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辨证规则以及明确提出的“七情和再分”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巨大作用,就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

《伤寒论》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

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网友评论:仲景先师的毕生精力重要著作,它发生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最低成就。

直面几千年的文化发扬,我们理所应当,也该抱着真正念书的心态去钻研祖先们残存的医术,稳步将它们发扬和弘扬,而不是一味地驳斥。

《难经》《难经》就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就是自学中医学、掌控传统理论真谛的必修课之书。

它成书于西汉末年。

全书以猜谜布季谢的形式探讨了八十一个问题。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件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件
二、经部史籍简说
1、周易:最初具体操作性的占筮书→后人解释为哲学义理之书 分为“经”:卦象、卦名、卦辞、爻辞;“传”:对前者的再解
释。 经文部分成书在西周末年,前9世纪前后;传文部分从战国至西
汉逐渐形成。前3世纪中叶到前2世纪初,个别晚至东汉。
2、三礼:仪礼、周礼、礼记
礼:汉民族数千年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结晶的精华。宗法社会中 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伦理规范、行为与言准则、习俗制度仪式, 是一套不成文的法律。
经博士之学。董仲舒即为公羊春秋博士。
2.《谷梁传》: 西汉谷梁赤作,宣帝时立为官学,与公羊传并列。
公谷皆属今文经学,以训诂解经,强调发掘孔子《春秋》的“微 言大义”。但有齐学(《公羊传》)鲁学(《谷梁传》)之别。
3.《左传》: 作者之谜:孔子?左丘明?吴起?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至中期人之手。古文经学。 是否专为传《春秋》而作? 《春秋》以鲁为中心,用周历;《左传》以晋为中心,用夏历。 《左传》与《通鉴》间的编年(前468-404),见钱穆《先秦诸子
三、文献源流:
1、史料来源: 先汉部分:诗、书、春秋、左传、战国策等;秦国和秦朝则用的
是秦记;汉代部分用《楚汉春秋》、当时的国家档案和自己游历 采访所得的材料。 2、三家注: 刘宋裴骃《集解》,之前有晋末宋初人徐广的《音义》。 唐司马贞《索隐》 唐张守节《正义》 日本 瀧川资言(泷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
中国古代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刘屹 首都师大历史学院 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
导言:古籍目录与分类
一、中国古代典籍的分类:
经、史、子、集四部。
《汉书·艺文志》: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 →《隋书·经

第十九篇结绳记事始自燧人氏时期史事钻木取火只能新石器时代形成

第十九篇结绳记事始自燧人氏时期史事钻木取火只能新石器时代形成

第十九篇结绳记事始自燧人氏时期史事钻木取火只能新石器时代形成第十九篇结绳记事始自燧人氏时期史事钻木取火只能新石器时代形成依据我国古文籍中保存流传下来的史话史料,天皇后裔的风姓胞族人群们,风,原本就是他们胞族的名称,只是由于他们生活的地区存在有丰富的黄铁矿石,他们才会得以捡取到黄铁矿石砸击燧石制做石器工具时,发现砸击中迸发出火星,进而以此方法引燃炭屑、绒毛、草屑等的易燃物,于是获得到人工火种,并且此事被一代一代地延续着传承,成为史话传说的“鉆燧取火”。

之后,燧人氏胞族周边的许多人群们发现知晓或者听说此事情,便向他们求教学习,他们就恳切地将自己这一知识技艺传授给予那些人们。

但是,其他的人群们所生活的附近地区多是缺乏有黄铁矿石,捡取不到。

风姓胞族人们就不但教授他们持握黄铁矿石与燧石砸击引燃人工火种的知识技艺,还将自己捡得的黄铁矿石赠送给予他们。

这之中,有些人们前来求得黄铁矿石时,或者亦会带上诸如美丽的鸟的羽毛,或漂亮的石块,等等,赠送给他们,成为我们人类最早的人群之间物物交换。

《庄子·缮性》中说:“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即虙牺氏),始为天下。

是故,顺而不一。

”《庄子·至乐》中说:“颜渊东之齐,…… 孔子曰:‘…… 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

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

不得,则惑。

人惑,则死。

’”《荀子·正论》中说:“何世而无嵬?何世而无琐?自太皞、燧人,莫不有也。

”《管子·揆度》中说:“齐桓公问于管子,曰:‘自燧人以来,其大会,可得而闻乎?’管子对曰:‘燧人以来,未有不以轻重,为天下也。

’”《汉魏丛书·古三坟·太古河图代姓记》中说:“燧人氏,有巢子也。

生而神灵,教人炮食。

钻木取火,天下生灵尊事之。

始有日中之市,交易其物。

有传教之台,有结绳之政。

寿一太易,本通姓氏之后也。

”据之,我们也就得以弄清楚明白,其中的“有巢子也”,实际应是“天皇子也”的误讹;“教人炮食,钻木取火”,实际应是教人“鉆燧取火”的误讹;“天下生灵尊事之”,实际应是“天下人群尊学之”的误讹;“始有日中之市,交易其物”,实际应是有些人们因为在生活的附近地区捡取不到黄铁矿石,于是带有物品要和风姓胞族的人们交换黄铁矿石,仅仅只是这样的交换而已,并非所谓日中之市,交易其物;“有传教之台”,实际应是风姓胞族人们诚恳地将这种人工获取火种的方法、知识、技艺传授给予其他的人群们,是手把手地认真教授,但却不存在有所谓专门教授学习的“台”,台只是后世人们的误解虚夸讹传;“有结绳之政”,实际应是“有结绳记事”的误讹,结绳之政原本是如摩尔根《古代社会》中记述的,类同易洛魁人联盟使用“贝珠带”作于政务和外交事务中的信物或者凭证,是必须到氏族社会部落联盟组织阶段时期,才得以形成产生出来,风姓胞族还只是氏族社会的胞族组织阶段,只有到他们生活的1、2万年以后才会产生出部落联盟组织,才会进步产生出“结绳之政”,而燧人氏时期是决不会有结绳之政,只能有结绳记事,并且其实结绳记事也是很特别简单,就是那时如果有某一个氏族首领想邀约其他各位氏族首领们聚会商量一件事情,在派人通知或经过别人的转告后,传说中会因为有人将日期弄差错了,到了预定相会日期,有人没有能够按时到达,于是便想出在邀约别的人们聚会时,用几根绳子打上同样多的绳结,分别送给或转送给每一个与会者,并且人人都是在每一天的早晨解掉绳子上的一个结,如此到解最后一个绳结时,便是聚会的日子,这样人人皆会按期前往聚会地点,也就不再有人错误聚会日期,之后只是到部落联盟组织阶段时期,随着人们知识信息的积累增多,结绳才被包含有着大量的信息内容,成为政务或外交事务中的“信物”、“凭证”;“寿一太易”,实际应是当时已由“混沌”阶段进步入到“太易”阶段,即燧人氏胞族是寿终于也就是消亡于“有太易”阶段时期;“本通姓氏之后也”,实际应是“通姓氏”即五龙氏之讹,风姓胞族在时间上稍晚于五龙氏。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589
宋元
907 1368
明清
1840
原始社会 221BC 220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远古时代-221BC) 时间线索 远古时代
2070BC
夏朝Leabharlann 商朝1600BC西周
1046BC
春秋
战国
770BC 475BC 221BC
第一阶段 阶段特点
远古时代(2070BC之前)
二者 关系 演变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成为维护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巩固了 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体现,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依 存。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成 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为长期分裂割据的祸根,秦统一后被 郡县制全面代替;西汉初年出现“郡 国并行”局面,经“七国之乱”和“ 推恩令”分封制名存实亡,诸侯王只 是“衣食租税而不治民”,失去对封 地的实际管理权 政治·制度
7、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 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 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铁农具使用的历史: 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 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 战国时期:铁器使用范围扩大。
分封制与宗法制
7、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 “尊 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 也 可能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 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 8、(2010· 上海卷)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 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中国历史发展年表

中国历史发展年表

中国历史发展年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首都设在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以商代铜器的制作工艺和青铜器的使用而闻名。

商朝统治者使用甲骨文记录各种事务,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西周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都城设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

同时,西周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割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分为多个小国,相互争斗。

这段时期的文化和思想繁荣,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老子、庄子等。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6世纪: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首都设在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统一的法制和文字,修筑了万里长城,统一了货币、度量衡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6世纪至公元907年:隋唐隋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这段时期的中国统一、经济繁荣、文化繁荣。

隋朝统一了南北朝,唐朝则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科技的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等。

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分裂为多个小国,相互争斗。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十国则是指十个割据的小国。

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首都设在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宋朝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众多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如陆游的词、李时中的药学、王安石的新法等。

公元1279年至公元1368年: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一个朝代,其首都设在今天的北京市。

元朝统治者实行了政策,加强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推动了文化和经济的交流。

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首都设在今天的北京市。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ppt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ppt
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
首先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而 得名。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 年间。以黑陶文化最为著名。
三大文(明)化成就:农业、制陶和 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 文明成就。
新石器时代 的几种陶器 类型
2. 多元的文化发生 (1) 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
“上下五千年”之“老子”、“庄子”
法家:在先秦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早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齐国的管仲、魏国 的李悝,以及在楚国、秦国变法的吴起、商鞅 等。
早期“法”的精义是“尚公义”,主张建 立普遍的法度,上的集大成人物是韩非子,他把商 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 结合在一起,发展一套专门为君主权力斗争服 务的法术之学。
周公赋予农耕活动两方面的政治 含义:一是继承传统——稼穑之事是 周家“王业”之所起,二是可以防止 贵族像商朝的上层那样腐化。
然而,农耕作为一种政道,还
有它更深刻的内涵。所以,与周公 的重农相应,《诗经》的《周颂》、 《大雅》、《小雅》中,保存了大 量农事典礼的诗篇,体现着西周农 耕文化方向的选择。
邓析的“以非为是,以是为非” 和公孙龙、惠施的“离坚白”、 “合同异”的争辩,都有很强烈的 思辩色彩。它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 一实际(即“名”和“实”)的关 系问题。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 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 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文化经历。 先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泉。
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
旧石器时代文化特征不明显。
1.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始于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大约结束 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 年之久。

中国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发展的序列

中国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发展的序列

中国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发展的序列【序】1.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发展的序列【引子】中国是一个文明源远流长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远古时代,中国大地上曾生活着一群勇敢的古人类,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智慧追求生存和进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发展历程,从简单的生存技能到社会组织和文化的演化,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人类演化的历史进程提供全面、深刻和灵活的视角。

【主体】2. 大约30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出现在中国北部的地区。

北京人是中国最早的古人类类型之一,具有较为原始的特征。

他们使用简单的工具,如石器和木器,用于劈木取火、狩猎和采集食物等生存活动。

3. 约20万年前,中国的智人开始出现。

智人是人类演化的更高一级类型,具备了更发达的智力和文化能力。

他们开始制作更精细的石器工具,并开始居住在洞穴或临时的营地中。

4. 旧石器时代晚期,约3万年前,人类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长江流域、华南地区和北方平原等地,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化类型,如彭庄文化、良渚文化和安阳殷墟等。

这些文化呈现出复杂的社会组织形态,包括村落、城市和王国等。

5. 彭庄文化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文化类型。

它位于长江流域的冲积平原上,该文化代表了古人类社会组织的一种新的形式。

彭庄遗址的发现表明,古人类已经开始形成稳定的村落,他们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等生产活动,并对土地进行管理和规划。

6. 良渚文化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的另一个重要文化类型。

它位于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区,是一个发展最为繁荣的古人类文化。

良渚遗址的发现证明,古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城市文明的阶段,他们建造了规模庞大的宫殿、墓葬和祭祀场所,并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等级制度。

7. 安阳殷墟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的另一个重要文化类型。

它位于华北平原的中部地区,是中国商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安阳殷墟的发现揭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古人类社会在这里建造了庞大的宫殿、祭祀场所和城市化居住区,发展出了独特的商代文化和政治体制。

朝代的先后顺序

朝代的先后顺序

朝代的先后顺序朝代的先后顺序是中国历史上不同统治者所建立的不同时期的政权变迁序列。

中国的历史悠久,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更迭和交替。

以下是中国历代朝代的先后顺序。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存在时间约为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

传说中的夏朝是由大禹创建的,但夏朝的确切历史细节存在争议。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朝代,存在时间约为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

商朝的首都是殷墟,商朝时期使用的商代甲骨文是最早的中国文字。

西周: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存在时间约为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西周由周武王建立,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是春秋时期之前的一个重要时期。

东周: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朝代,存在时间约为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

东周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分裂的状态,各诸侯国争霸割据。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个朝代,存在时间为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各个诸侯国,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实行了很多重要的改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

西汉: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六个朝代,存在时间为公元前206年到公元9年。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科技、文化和经济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新朝:新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七个朝代,存在时间为公元9年到公元23年。

新朝是由王莽篡位建立的,但统治时间很短,最终被东汉王朝推翻。

东汉: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八个朝代,存在时间为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

东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分为前汉和后汉两个时期。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最终导致了三国时期的开始。

三国: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存在时间为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

这一时期,三国魏、蜀、吴分立,并相互争斗,最终魏国统一中国,建立了晋朝。

西晋: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九个朝代,存在时间为公元265年到公元316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序列阅读元朝历史专题系列阅读
书名
介绍
书名
介绍
朱耀廷
正说元朝十五帝
(暂缺)
杰克·威泽弗德
成吉思汗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暂缺)
勒内·格鲁塞
草原帝国
(暂缺)
[法国]勒内·格鲁塞
成吉思汗的一生
(暂缺)
[法国]勒内·格鲁塞
阅读全文>>
明朝历史专题系列阅读
书名
介绍
书名
介绍
蔡东藩
明史演义
(暂缺)
许啸天
明代宫闱史
(暂缺)
许文继、陈时龙
正说明朝十六帝
(暂缺)
徐渭
明朝开国演义
(暂缺)
单田芳
大明英烈
阅读全文>>
清朝人物专题系列阅读
书名
介绍
书名
介绍
陆文龙
吴三桂演义
(暂缺)
三月夫
吴三桂
(暂缺)
李治亭
吴三桂大传
(暂缺)
公木
纪晓岚全传
(暂缺)
丁家桐、朱福烓
扬州八怪传
(暂缺)
阅读全文>>
清朝历史专题系列阅读
书名
介绍
书名
介绍
蔡东藩
清史演义
(暂缺)
陆士谔
清朝秘史
(暂缺)
许啸天
清代宫廷艳史
(暂缺)
阎崇年
正说清朝十二帝
(暂缺)
正说清朝十二臣
(暂缺)
阅读全文>>
清朝帝王系列阅读
书名
介绍
书名
介绍
李文澄
努尔哈赤
(暂缺)
李治亭
清太宗全传
(暂缺)
杨海薇
孝庄秘史
(暂缺)
杨立平
顺治皇帝
(暂缺)
二月河
康熙大帝
夺宫
阅读全文>>
中日战争历史专题阅读
书名
介绍
书名
介绍
张洪涛
国殇
(暂缺)
王纪卿
血肉长城
(暂缺)
胡兆才
血战
(暂缺)
全勇
东北抗联征战实录(暂缺)
高鹏
卢沟桥抗战
(暂缺)
阅读全文>>
民国历史专题阅读
书名
介绍
书名
介绍
劝学网整理
导读
(暂缺)
刘凤舞
民国春秋
(暂缺)
蔡东藩
民国演义
(暂缺)
陈贤庆
民国军阀派系谈(暂缺)
丁中江
北洋军阀史话
(暂缺)
阅读全文>>
共和国历史专题阅读
书名
介绍
书名
介绍
张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暂缺)
叶永烈
红色的起点
(暂缺)
叶永烈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暂缺)
叶永烈
毛泽东与蒋介石
(暂缺)
田玄
和战之间-解放战争全记录(1)
阅读全文>>
分类:阅读大补汤| 阅读(18)| 评论(0)| 编辑| 删除|
置顶
共和国人物专题阅读
毛泽东专题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