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跳线图解

合集下载

并口硬盘跳线(图解)

并口硬盘跳线(图解)

一、了解跳线的类型迄今为止,跳线已经发展到了三代,分别是键帽式跳线、DIP式跳线、软跳线。

1.键帽式跳线键帽式跳线是由两部分组成:底座部分和键帽部分(如图1所示)。

前者是向上直立的两根或三根不连通的针,相邻的两根针决定一种开关功能。

对跳线的操作只有短接和断开两种。

当使用某个跳线时,即短接某个跳线时,就将一个能让两根针连通的键帽给它俩带上,这样两根针就连通了,对应该跳线的功能就有了,否则,可以将键帽只带在一根针上,键帽的另一根管空着,这样,因为两根针没有连通,对应的功能就被禁止了,而且键帽就不会丢失。

因为带键帽只表示接通,所以没有插反的问题。

键帽式的跳线分两针的和三针的,两针的使用比较方便,应用更广泛,短接就表示具有某个功能,断开就表示禁止某个功能;三针的比较复杂些,比如有针1、2、3,那么短接针1、2表示一种功能,而短接2、3表示另外一种功能。

图12.DIP式跳线DIP式跳线也被称作DIP组合开关,DIP开关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一个按钮开关表示一种功能,更可以组合几个DIP开关来表示更多的状态,更多的功能。

如图2所示,DIP开关的一个可以两边扳动的钮就决定了两种开关状态,一面表示开(ON),另外一面表示关(OFF)。

而对于组合状态的使用,有多少DIP开关就能表示2的多少次幂的状态,就有多少个数值可以选择,因此,进入DIP开关时必须对照说明书中的表格设置数值,否则根本搞不清楚这么多的状态。

图23.软跳线软跳线并没有实质的跳线,也就是对CPU相关的设置不再使用硬件跳线,而是通过CMOS Setup程序中进行设置(如图3所示),根本不需要再打开机箱,非常方便。

图3二、设置跳线在电脑配件中,主板、硬盘、光驱、声卡都存在跳线,以主板跳线最为复杂,硬盘次之。

1.硬盘跳线硬盘上的跳线是比较简单的,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如硬盘后面跳线图所示。

其跳线在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白色的键帽清晰可见。

而硬盘表面和这个“之间”的位置对应的电路板的一面,都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如硬盘电路板上跳线说明图。

图解跳线设置

图解跳线设置

你知道DOS的命令参数吗?比如DOS的DIR命令的参数,使用DIR/P会显示一屏目录信息后暂停下来。

这些参数也被称作开关。

参数或开关给使用者以很大的灵活性,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需要!与软件一样,硬件也是有参数有开关可以设置的,硬件的设置开关就称为“跳线”(Jumper)。

熟练的掌握跳线是装机必备的技术之一。

一、了解跳线的类型迄今为止,跳线已经发展到了三代,分别是键帽式跳线、DIP式跳线、软跳线。

1.键帽式跳线键帽式跳线是由两部分组成:底座部分和键帽部分(如图1所示)。

前者是向上直立的两根或三根不连通的针,相邻的两根针决定一种开关功能。

对跳线的操作只有短接和断开两种。

当使用某个跳线时,即短接某个跳线时,就将一个能让两根针连通的键帽给它俩带上,这样两根针就连通了,对应该跳线的功能就有了。

否则,可以将键帽只带在一根针上,键帽的另一根管空着。

这样,因为两根针没有连通,对应的功能就被禁止了,而且键帽就不会丢失。

因为带键帽只表示接通,所以没有插反的问题。

键帽式的跳线分两针的和三针的,两针的使用比较方便,应用更广泛,短接就表示具有某个功能,断开就表示禁止某个功能;三针的比较复杂些,比如有针1、2、3,那么短接针1、2表示一种功能,而短接2、3表示另外一种功能。

2.DIP式跳线DIP式跳线也被称作DIP组合开关,DIP开关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一个按钮开关表示一种功能,更可以组合几个DIP开关来表示更多的状态,更多的功能。

如图2所示,DIP开关的一个可以两边扳动的钮就决定了两种开关状态,一面表示开(ON),另外一面表示关(OFF)。

而对于组合状态的使用,有多少DIP开关就能表示2的多少次幂的状态,就有多少个数值可以选择,因此,进入DIP开关时必须对照说明书中的表格设置数值,否则你根本搞不清楚这么多的状态。

3.软跳线软跳线并没有实质的跳线,也就是对CPU相关的设置不再使用硬件跳线,而是通过CMOS Setup程序中进行设置(如图3所示),根本不需要再打开机箱,非常方便。

图解跳线设置

图解跳线设置

图解跳线设置你知道DOS的命令参数吗?比如DOS的DIR命令的参数,使用DIR/P会显示一屏目录信息后暂停下来。

这些参数也被称作开关。

参数或开关给使用者以很大的灵活性,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需要!与软件一样,硬件也是有参数有开关可以设置的,硬件的设置开关就称为“ 跳线” (Jumper)。

熟练的掌握跳线是装机必备的技术之一。

一、了解跳线的类型迄今为止,跳线已经发展到了三代,分别是键帽式跳线、DIP式跳线、软跳线。

1.键帽式跳线键帽式跳线是由两部分组成:底座部分和键帽部分(如图1所示)。

前者是向上直立的两根或三根不连通的针,相邻的两根针决定一种开关功能。

对跳线的操作只有短接和断开两种。

当使用某个跳线时,即短接某个跳线时,就将一个能让两根针连通的键帽给它俩带上,这样两根针就连通了,对应该跳线的功能就有了。

否则,可以将键帽只带在一根针上,键帽的另一根管空着。

这样,因为两根针没有连通,对应的功能就被禁止了,而且键帽就不会丢失。

因为带键帽只表示接通,所以没有插反的问题。

键帽式的跳线分两针的和三针的,两针的使用比较方便,应用更广泛,短接就表示具有某个功能,断开就表示禁止某个功能;三针的比较复杂些,比如有针1、2、3,那么短接针1、2表示一种功能,而短接2、3表示另外一种功能。

2.DIP式跳线DIP式跳线也被称作DIP组合开关,DIP开关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一个按钮开关表示一种功能,更可以组合几个DIP开关来表示更多的状态,更多的功能。

如图2所示,DIP开关的一个可以两边扳动的钮就决定了两种开关状态,一面表示开(ON),另外一面表示关(OFF)。

而对于组合状态的使用,有多少DIP开关就能表示2的多少次幂的状态,就有多少个数值可以选择,因此,进入DIP开关时必须对照说明书中的表格设置数值,否则你根本搞不清楚这么多的状态。

3.软跳线软跳线并没有实质的跳线,也就是对CPU相关的设置不再使用硬件跳线,而是通过CMOS Setup程序中进行设置(如图3所示),根本不需要再打开机箱,非常方便。

硬盘安全模式跳线

硬盘安全模式跳线

硬盘(日立、希捷、西数、迈拓)跳线设置方法汇总硬盘(日立、希捷、西数、迈拓)跳线设置方法汇总标签:硬盘跳线设置安全模式设置it分类:硬盘修复及数据恢复基础知识博本文总结最常见的四种硬盘的所有跳线设置方法,方便大家随时查看。

希捷:(Seagate)希捷硬盘在连接专修程序时跳线口被指令线占用,不需要任何跳线。

但是在连接DC的时候,就需要将硬盘设置为主盘模式,否则连接DC后终端上的所有灯全亮,与没有连接硬盘的错误情况是相同的:对于3.5寸的希捷硬盘,在硬盘标签上可以找到设置主盘模式的方法,通常情况如图:对2.5寸的希捷硬盘,不设置任何跳线即为默认主盘模式。

希捷硬盘的安全模式一般不能通过设置跳线完成,通常的方法是将PCB从硬盘上取下单独连接,或者在专修程序中选择"转到F级",即将硬盘转换为安全模式。

日立:(Hitachi)日立硬盘在正常工作时必须设置为主盘模式,如果跳线设置不对,在连接专修程序后启动电源会发现电源状态正常,电机开始转动,但是状态栏一直显示为"无硬盘":3.5寸IDE接口硬盘:主盘模式跳线方法,在正常工作时必须将硬盘设置为主盘模式。

安全模式跳线方法,一般在作A/C区转换时使用。

3.5英寸SATA硬盘无跳线默认为主盘模式,进入安全模式需要将盘体和电路板连接线断开。

2.5寸IDE接口硬盘都是通过转接卡与专修程序或DC连接。

默认为主盘模式.安全模式设置需要用跳线连接转接卡上针脚。

2.5寸SATA接口硬盘同样默认主盘模式,进入安全模式需要将PCB 同硬盘分离。

对于ATCS和ATDA两种日立过渡型号的2.5英寸硬盘,进入安全模式时需要使用RC跳线方式:另外,以下型号在进入C区时不需要进行跳线。

DKLA;DYLA;DADA;DTCA;DBCA;DARA;DJSA;DCYA;DJNA;DPTA ;DTLA;AVER;AVVA;AVVN.西数:(Wester Digital)西数硬盘的跳线设置相对简单,无论3.5寸还是2.5寸硬盘,不连接任何跳线都是默认为主盘模式,而将PCB与盘体分离即为安全模式。

IDE硬盘的主从盘跳线设置教程

IDE硬盘的主从盘跳线设置教程

IDE硬盘的主从盘跳线设置教程一般来说,硬盘出厂时默认的设置是作为主盘,当只安装一个硬盘时是不需要改动的;但当安装多个硬盘时,就需要对硬盘跳线重新设置了。

硬盘上的跳线比较简单,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如图7)。

图7 硬盘跳线图8 硬盘表面的跳线说明在硬盘表面还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以希捷硬盘为例(如图8),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Drive is 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个主盘,而从盘是不与ATA接口硬盘兼容的硬盘,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盘或SCSI接口硬盘)、“Cable Select”(使用数据线选择硬盘主从,此方式利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数据线来设定主盘和从盘,第28根数据线为选择线,有则为主盘,无则为从盘。

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小提示:硬盘跳线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品牌的硬盘,跳线的设置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常我们都可以在硬盘的线路板上、硬盘正面或IDE 接口旁边上找到跳线说明图示光驱跳线图解光驱在出厂后默认被设为从盘。

光驱跳线与硬盘跳线很类似,其跳线位置多在光驱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

一般只有Master(主盘)、Slave(从盘)、Cable Select(线缆选择)三种,很少有其他情况,各个品牌的光驱几乎都是这样,相对来说很规范,使得设置比较简单。

通常我们可以在IDE接口上部找到跳线说明图示(如图9)。

图9 光驱跳线说明小提示:如果光驱和硬盘共用一根IDE数据线,光驱跳线通常选择为Slave,硬盘则设为Master。

如果光驱是独立连接的IDE线,则可以大大方方地跳成Master。

硬盘跳线 - 记事本

硬盘跳线 - 记事本

硬盘跳线设置硬件是有参数作为开关来设置的, 硬件的设置开关就称为“跳线”(J u m p e r)。

一、了解跳线的类型迄今为止,跳线已经发展到了三代, 分别是键帽式跳线、D I P式跳线、软跳线。

1.键帽式跳线 键帽式跳线是由两部分组成: 底座部分和键帽部分(如图1所示)。

前者是向上直立的两根或三根不连通的针, 相邻的两根针决定一种开关功能。

对跳线的操作只有短接和断开两种。

当使用某个跳线时,即短接某个跳线时, 就将一个能让两根针连通的键帽给它俩带上, 这样两根针就连通了,对应该跳线的功能就有了, 否则,可以将键帽只带在一根针上, 键帽的另一根管空着,这样,因为两根针没有连通, 对应的功能就被禁止了,而且键帽就不会丢失。

因为带键帽只表示接通,所以没有插反的问题。

键帽式的跳线分两针的和三针的,两针的使用比较方便, 应用更广泛,短接就表示具有某个功能, 断开就表示禁止某个功能;三针的比较复杂些, 比如有针1、2、3,那么短接针1、2表示一种功能, 而短接2、3表示另外一种功能。

图12.D I P式跳线 D I P式跳线也被称作D I P组合开关, D I P开关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一个按钮开关表示一种功能, 更可以组合几个D I P开关来表示更多的状态,更多的功能。

如图2所示,D I P开关的一个可以两边扳动的钮就决定了两种开关状态, 一面表示开(O N),另外一面表示关(O F F)。

而对于组合状态的使用,有多少D I P开关就能表示2的多少次幂的状态, 就有多少个数值可以选择, 因?隓I P开关时必须对照说明书中的表格设置数值, 否则根本搞不清楚这么多的状态。

图23.软跳线 软跳线并没有实质的跳线, 也就是对C P U相关的设置不再使用硬件跳线, 而是通过C M O S S e t u p程序中进行设置(如图3所示), 根本不需要再打开机箱,非常方便。

图3二、设置跳线 在电脑配件中,主板、硬盘、光驱、声卡都存在跳线, 以主板跳线最为复杂,硬盘次之。

IDE硬盘跳线设置

IDE硬盘跳线设置

IDE硬盘跳线方式图解IDE硬盘跳线方式图解一般来说,硬盘出厂时默认的设置是作为主盘,当只安装一个硬盘时是不需要改动的;但当安装多个硬盘时,就需要对硬盘跳线重新设置了。

硬盘上的跳线比较简单,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如图7)。

图7 硬盘跳线图8 硬盘表面的跳线说明在硬盘表面还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以希捷硬盘为例(如图8),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Drive is 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个主盘,而从盘是不与ATA接口硬盘兼容的硬盘,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盘或SCSI 接口硬盘)、“Cable Select”(使用数据线选择硬盘主从,此方式利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数据线来设定主盘和从盘,第28根数据线为选择线,有则为主盘,无则为从盘。

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小提示:硬盘跳线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品牌的硬盘,跳线的设置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常我们都可以在硬盘的线路板上、硬盘正面或IDE接口旁边上找到跳线说明图示光驱跳线图解光驱在出厂后默认被设为从盘。

光驱跳线与硬盘跳线很类似,其跳线位置多在光驱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

一般只有Master(主盘)、Slave(从盘)、Cable Select(线缆选择)三种,很少有其他情况,各个品牌的光驱几乎都是这样,相对来说很规范,使得设置比较简单。

通常我们可以在IDE接口上部找到跳线说明图示(如图9)。

图9 光驱跳线说明小提示:如果光驱和硬盘共用一根IDE数据线,光驱跳线通常选择为Slave,硬盘则设为Master。

如果光驱是独立连接的IDE线,则可以大大方方地跳成Master。

电脑跳线详细图解

电脑跳线详细图解

电脑跳线详细图解跳线(英文Jumper)是控制线路板上电流流动的小开关。

它的作用是调整设备上不同电信号的通断关系,并以此调节设备的工作状态,如确定主板电压、驱动器的主从关系等。

跳线基本上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固定在主板、硬盘等设备上的,由两根或两根以上金属跳针组成(如图1;另一部分是跳线帽(如图2),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部件,外层是绝缘塑料,内层是导电材料,可以插在跳线针上面,将两根跳线针连接起来。

图1金属跳针图2 跳线帽当跳线帽扣在两根跳线针上时是接通状态,有电流通过,我们称之为ON;反之不扣上跳线帽时,就说明是断开的,称之为OFF。

下面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地方有跳线?小提示:调整跳线非常重要,如果跳错了,轻则死机,严重的甚至会烧毁整个设备,所以在调整跳线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核对跳线名称、跳线柱编号和通断关系。

主板上最常见的跳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只有两根针。

这种两针的跳线最简单,只有两种状态,ON或OFF(如图3)。

(图3)另一种是三根针,这种三针的跳线可以有三种状态:1和2之间短接、2和3之间短接(如图4)和全部开路(如图5)。

(图4 两两短接)(图5 全部开路)一、CMOS跳线CMOS跳线大都在主板电池附近。

它的设置比较简单,只有两种方式:NORMAL 和CLEAR CMOS(一般在CMOS跳线附近会有跳线的说明)。

当设置为1-2(短接)时,为正常状态;当设置为2-3(短接)时,为清除CMOS设置,可以用来清除CMOS密码、开机密码等(如图6)。

(图6 CMOS跳线)二、硬盘跳线一般来说,硬盘出厂时默认的设置是作为主盘,当只安装一个硬盘时是不需要改动的;但当安装多个硬盘时,就需要对硬盘跳线重新设置了。

硬盘上的跳线比较简单,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如图7)。

特殊:4092 Cylinder limit和Cabie select enable是4092磁道和电览选择就是让你的硬盘数据线自动识别你的硬盘的位置1024-Cylinder Limit1024-磁柱限制(/hustspy1990/archive/2010/03/10/5365993.aspx) 当BIOS搜寻开机磁盘时,其实就是在检查磁盘的第一个扇区(sector)是否含有“引导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来说,硬盘出厂时默认的设置是作为主盘,当只安装一个硬盘时是不需要改动的;但当安装多个硬盘时,就需要对硬盘跳线重新设置了。

硬盘上的跳线比较简单,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如图7)。

图7 硬盘跳线图8 硬盘表面的跳线说明
在硬盘表面还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以希捷硬盘为例(如图8),
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
“Drive is 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个主盘,而从盘是不与ATA接口硬盘兼容的硬盘,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盘或SCSI接口硬盘)、
“Cable Select”(使用数据线选择硬盘主从,此方式利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数据线来设定主盘和从盘,第28根数据线为选择线,有则为主盘,无则为从盘。

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
小提示:硬盘跳线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品牌的硬盘,跳线的设置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常我们都可以在硬盘的线路板上、硬盘正面或IDE接口旁边上找到跳线说明图示
光驱跳线图解光驱在出厂后默认被设为从盘。

光驱跳线与硬盘跳线很类似,其跳线位置多在光驱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

一般只有Master(主盘)、Slave(从盘)、Cable Select(线缆选择)三种,很少有其他情况,各个品牌的光驱几乎都是这样,相对来说很规范,使得设置比较简单。

通常我们可以在IDE接口上部找到跳线说明图示(如图9)。

图9 光驱跳线说明
小提示:如果光驱和硬盘共用一根IDE数据线,光驱跳线通常选择为Slave,硬盘则设为Master。

如果光驱是独立连接的IDE线,则可以大大方方地跳成Master。

设置两个硬盘的跳线,一个设为主盘(Master Device),另一个设置为从盘(Slave Device)。

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要弄清楚,就是究竟哪个硬盘设置为主盘更合理,许多朋友认为要将容量更高的硬盘设为主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性能更好的硬盘设为主盘。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本来有一块希捷酷鱼Ⅱ20GB硬盘(7200转),后来又添置了一块60GB的希捷U6硬盘(5400转),那么你就应该把酷鱼Ⅱ 20GB设为主盘,因为它的速度更快一些。

图1 酷鱼Ⅳ硬盘跳线
说明
不同的硬盘间的跳线方法可能会有所区别,但基本上大同小异。

下面我们就以一块希捷酷鱼Ⅳ(7200转)和一块迈拓星钻一代(5400转)为例,讲解一下跳线的设置方法。

图2 星钻一代硬盘跳线说明
首先我们要分别看一下两个硬盘的跳线说明,这个说明一般位于硬盘的正面或反面(如图1、图2)。

然后按说明将希捷酷鱼Ⅳ设为主盘(如图3),将星钻一代设为从盘(如图4)(注:如果两个硬盘各使用一条数据线,则可以不进行跳线设置)。

完成跳线设置后,将两个硬盘分别安装到机箱内相应的位置,并连接好数据线和电源线。

在连接数据线时要注意将蓝色一端与主板的IDE接口相连,但如果你使用的是早期的DMA/33数据线,则无此要求。

完成这一步后,硬件上的安装工作就全部完成了。

接下来我们可以打开计算机的电源,并进入主板的BIOS,可以看到BIOS已自动检测出了两个硬盘的容量及主从关系,这说明双硬盘已安装成功。

图3 将酷鱼Ⅳ设为主盘
数据线选择
从图1、2中我们看到,硬盘上除了带有Master和Slave跳线外,还有一个
Enable cable select跳线。

如果用户设置了这个跳线,那么硬盘间的主从关系就会由数据线所决定。

这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主从盘设置方法。

图4 将星钻一代设为从盘
但此时就不能将两块硬盘中的任何一个进行主从盘跳线设定了,而需要两块硬盘都将跳线改动到“Enable Cable Select”的状态。

而接线的时候就必须注意,无论采用40芯的DMA/33线,还是80芯的DMA/66线,远离主板的硬盘接口总是接驳主盘,而靠近主板的接口上的硬盘总是被认做从盘。

其实采用数据线设置的方法来确定主从盘关系,是安装双硬盘时很灵活的手段。

比如,你可以将两块硬盘都做成可引导的启动盘,当主盘出现硬件故障时,只需将硬盘换接到Master接口上,它就成了系统盘。

这个方法特别适合经常来回更换硬盘的用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