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宁夏特色文化的基础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宁夏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发展进步。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宁夏也面临一些现实困境。
本文将围绕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展开探讨。
一、现实困境1.资源依赖严重宁夏是一个资源型经济地区,能源、煤炭、石油等资源丰富,但是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导致宁夏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一旦资源价格波动或者环境保护政策加大力度,宁夏经济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2.经济结构单一宁夏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煤炭、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较弱。
这导致了宁夏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3.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宁夏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市场辐射能力较弱,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宁夏经济发展的风险和难度。
4.人才短缺宁夏地处偏远地区,人才吸引力相对较弱,高层次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宁夏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
二、路径选择1.优化产业结构宁夏应当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打破资源依赖型发展的局限。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推动经济转型宁夏应当积极推动经济转型,转变传统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发挥区位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和先进技术,提升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韧性。
3.加强人才引进宁夏应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吸引更多的高层次和技术人才来宁夏创业创新,推动人才资源的集聚和流动,为宁夏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4.改善外部环境宁夏应当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慧物流、互联互通等建设进程,提升宁夏的市场辐射能力,拓展发展空间,降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宁夏应当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介绍宁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
宁夏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以及独特的风土人情。
本文将深入探讨宁夏的风土人情,包括宁夏的地理特点、传统文化、民俗习惯等方面。
地理特点宁夏位于黄河上游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处。
宁夏的地理特点对其风土人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干旱气候宁夏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这种干旱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宁夏特有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特点。
2. 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宁夏位于黄河上游地区,黄河的水资源对宁夏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黄河带来了丰富的泥沙和养分,为宁夏的农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 边疆地区宁夏是中国的边疆地区,与蒙古国接壤。
这种地理位置使得宁夏的风土人情具有独特的边疆特色,同时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宁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传统对宁夏的风土人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回族文化宁夏是回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回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
回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回民建筑、回民美食、回民音乐等方面,这些文化元素都深深地融入了宁夏的风土人情之中。
2. 宁夏古建筑宁夏拥有许多古建筑,如西夏王陵、银川城墙等。
这些古建筑展示了宁夏的历史和文化魅力,也成为了宁夏的重要旅游资源。
3. 宁夏民俗习惯宁夏的民俗习惯丰富多样,如宁夏的婚俗、葬俗等。
这些民俗习惯反映了宁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是宁夏风土人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美食宁夏的特色美食是宁夏风土人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宁夏人民的饮食文化。
1. 羊肉泡馍羊肉泡馍是宁夏最有名的美食之一,由面食和羊肉炖汤组成。
宁夏的羊肉泡馍以其独特的口感和浓郁的味道吸引了无数食客。
2. 狗肉宁夏的狗肉是当地人民的传统美食,被认为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
尽管狗肉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可能存在争议,但在宁夏却是一道受欢迎的美食。
3. 驴肉火烧驴肉火烧是宁夏的传统小吃,以其香脆可口而闻名。
宁夏传统文化范文

宁夏传统文化范文宁夏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传统文化。
这里有充满特色的宁夏回族文化和宁夏藏族文化,它们在宁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
以下是关于宁夏传统文化的一些介绍。
一、宁夏回族文化1.回族民俗:宁夏回族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有着自己的特色。
玉皇阁会、开赛马舞、四会宁夏军事会、回族阴阳巫士传习等都是宁夏回族人民十分重视的传统活动。
而丰收节、米线节、踏青节、清明节等则是回族人民传统的节日和民俗活动。
2.回族建筑:宁夏回族地区的民居呈现明显的伊斯兰特色,常见的有回族院落、清真寺和神庙。
回族院落的建筑采用平面多院落的形式,重视隐私和家族尊重。
清真寺是回族人民信仰和聚会的场所,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具有独特的伊斯兰文化特色。
3.回族服饰:宁夏回族服饰以“马”为主题,色彩鲜艳,图案丰富。
常见的服饰有马鞍巾、马裤马裙等,堪称驰名中外。
回族人还喜欢佩戴饰物,如银镯、银戒指、双环、人字耳环等。
这些服饰及饰物都体现了回族人民对马的崇拜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宁夏藏族文化1.藏族节日:藏族文化是宁夏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人民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
其中最重要的是藏历年(新年)。
藏历年是藏族最隆重的节日,人们用白色石头雕刻成的白马和长方形木架子上放置燃着油灯的竹子,象征着驱邪纳福。
此外,林芝的吞巴文化表演、口技、马术、射箭等活动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藏族传统文化表达方式。
2.藏医藏药:宁夏藏族地区的藏医藏药源远流长,是藏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
藏医学对预防、治疗疾病有独特见解和有效方法,所用的中草药有数以千计种。
藏族人民相信,藏药不仅可以治病,还能养生,在当地有着广泛的使用和普及。
3.藏族舞蹈:宁夏藏族地区有着独特的藏族舞蹈文化,如轮舞、“康巴舞”、“鬼舞”等。
这些舞蹈形式优美,动作矫健有力,富有节奏感。
同时,藏族舞蹈还常常配合独特的藏族音乐演奏,营造出浓厚的藏族文化氛围。
以上是关于宁夏传统文化的简单介绍。
宁夏非遗文化

宁夏非遗文化摘要:1.宁夏非遗文化的概述2.宁夏非遗文化的主要内容3.宁夏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4.宁夏非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正文:【宁夏非遗文化概述】宁夏非遗文化是指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范围内,世代传承并不断创新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包括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多个领域。
宁夏非遗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为我国的文化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宁夏非遗文化的主要内容】宁夏非遗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民间文学:如回族的《古兰经》故事、民间传说、谚语等。
2.传统音乐:如回族的“花儿”、民间曲艺“宁夏道情”等。
3.传统舞蹈:如回族的“汤瓶舞”、民间舞蹈“踩高跷”等。
4.传统戏剧:如回族的“秦腔”、民间戏曲“花儿剧”等。
5.曲艺:如回族的“说唱艺术”、民间曲艺“宁夏小曲”等。
6.传统体育:如回族的“蹴球”、民间体育项目“踩高跷”等。
7.游艺与杂技:如回族的“魔术”、民间杂技“绳技”等。
8.传统美术:如回族的“刺绣”、民间美术“剪纸”等。
9.传统技艺:如回族的“制陶”、民间技艺“打铁”等。
10.传统医药:如回族的“祖传秘方”、民间医药“草药疗法”等。
11.民俗:如回族的“开斋节”、民间习俗“元宵节”等。
【宁夏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宁夏非遗文化,我区已建立了一系列的非遗保护机制,包括非遗名录体系、传承人制度、非遗保护机构等。
同时,通过举办各类非遗展示活动、非遗文化节、非遗培训班等,积极推广宁夏非遗文化,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此外,一些学校和研究机构还开展了非遗研究和教学活动,培养了一批批非遗传承人。
【宁夏非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宁夏非遗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意义和价值:1.历史文化价值:宁夏非遗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基因,对于研究我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宁夏特产调研报告

宁夏特产调研报告宁夏特产调研报告一、引言宁夏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地区,位于黄河上游,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宁夏特产以其独特风味和文化内涵而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宁夏特产的发展现状,以及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宁夏居民的消费习惯和对特产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实地考察则是到宁夏的农田和特产加工企业进行实地采访和观察。
三、调研结果1.宁夏特产的种类丰富多样,包括枸杞、中华鲟、茶叶等多个品种。
消费者对这些特产的认知度较高,但购买频率并不高。
2.宁夏特产的质量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但价格偏高,限制了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3.特产加工企业在宁夏的数量较少,生产规模较小,在产品质量和运营模式上还有待提升。
4.官方机构在宣传和推广宁夏特产方面做得还不够,需要加大力度将特产推荐给更广大的消费者。
四、分析与讨论1.宁夏的特产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地域特色,但在市场推广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强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向更多消费者推介宁夏特产的品种和文化背景,增加消费者对特产的购买欲望。
2.降低特产的价格是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手段,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生产规模和采取合理的运营模式来降低成本,从而降低特产的价格。
同时,可以考虑与电商平台合作,降低销售环节的费用,从而给消费者更多优惠。
3.特产加工企业可以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口感,以满足消费者对特产的更高要求。
五、结论宁夏特产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特产,具有很高的市场潜力。
然而,目前宁夏特产面临着宣传不足、价格偏高等问题。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降低特产的价格,并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特产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宁夏特产的市场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宁夏调研报告

宁夏调研报告
宁夏调研报告
宁夏是我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本报告将对宁夏进行调研分析,重点关注宁夏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地理环境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地势起伏,自然风光独特。
宁夏的主要河流是黄河,黄河将宁夏分为东、西两块地区,形成了东部平原和西部山地的鲜明对比。
宁夏还拥有辽阔的戈壁滩和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二、经济发展
宁夏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和能源基地之一。
农业方面,宁夏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并以种植中草药而闻名。
能源方面,宁夏拥有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和化工为主导的能源产业体系。
此外,宁夏还发展了旅游业,通过挖掘本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
三、民族文化
宁夏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回族、汉族、蒙古族等。
回族是宁夏的主要民族,他们信仰伊斯兰教,建有独特的清真
寺和礼堂。
回族人民保留了许多传统文化,如舞蹈、音乐、民俗等,是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此外,宁夏还有许多其他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习俗,形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景观。
总结:
宁夏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经济资源和多元的民族文化。
它的发展潜力巨大,通过进一步挖掘和开发本地资源,加强区域合作,宁夏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宁夏基础建设与发展现状

宁夏基础建设与发展现状(一)区位特点宁夏地处东亚大陆,接近中国版图几何中心。
东邻陕西省,西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是连接西北地区与华北、东北地区的重要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依托和前沿阵地。
自古以来,宁夏一直是多民族融和发展的重要地区,在保障国防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生态屏障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二)自然状况宁夏地域东西窄南北长,南北相距逾450公里,东西相距250公里。
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
境内山地迭起,平原错落,丘陵连绵,沙地散布。
其中,平原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6.8%,山地、丘陵、台地等占73.2%。
宁夏属温带半温润地区,四季分明,年均降水300毫米。
(三)地理区划按照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宁夏可分为两大板块:沿黄经济区:包括银川、吴忠、石嘴山、中卫4个地级市及所辖中宁、灵武、青铜峡、贺兰、永宁、平罗等10个市县。
该地区处于河套平原,资源丰富,且组合条件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以43%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区57%的人口,9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是宁夏的精华地带和经济发展的龙头,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的18个重点开发区之一。
中南部地区:包括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海原县、同心县、盐池县、红寺堡区等9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以及沙坡头区、中宁县的山区。
处于我国半干旱黄土高原向干旱风沙区过渡的农牧交错地带,生态脆弱,干旱少雨,土地瘠薄,资源贫乏,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极度匮乏,经济欠发达,以“苦瘠甲于天下”而闻名全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连片地区。
(四)发展优势比较而言,宁夏有农业、能源、旅游、内陆开放四个方面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
农业优势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
得黄河灌溉之利,农业发达,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
黄河两岸土地肥沃,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在西北地区名列前茅,属国家级“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
家乡的传统文化研究报告宁夏

家乡的传统文化研究报告宁夏家乡的传统文化研究报告宁夏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渐渐地忘记了自己的根。
因此,研究家乡的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以宁夏为例,探索其独特的传统文化。
宁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因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宁夏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方面,其中包括宁夏的音乐、美食、建筑、服饰和民间传说等。
宁夏的音乐文化是其传统文化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部分。
宁夏回族的传统音乐有很多种类,包括“赛马”、“芦花鼓”和“二泉映月”等。
这些音乐作品将宁夏的历史和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宁夏的美食文化也是其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夏的美食以牛羊肉为主,烤羊肉串、炒羊肉、炖羊肉等都是宁夏的特色美食,口感绝佳。
此外,宁夏还有许多糕点和小吃,如宁夏月饼、油糕、灌汤包等,使人们流连忘返。
宁夏的建筑文化也很有特色。
宁夏的建筑物以回族传统建筑为主,如回族清真寺、教堂、园林等。
这些建筑物都是精美的工艺品,具有浓郁的回族文化特点。
宁夏的服饰文化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宁夏的传统服装非常漂亮,以蓝色、绿色和黄色为主色调。
回族男子通常穿白色长袍,黑色马裤和靴子。
回族女子则穿着长长的彩色裙子和头巾。
宁夏的民间传说也非常有趣,其中许多都与宁夏的历史有关。
例如,宁夏的“白马王子”传说就是讲述了一个王子如何通过勇敢和机智获得了自己的真爱的故事。
总体而言,研究家乡的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的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宁夏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必定会给研究者带来更多的惊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宁夏特色文化的基础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摘要】作为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的宁夏的特色文化构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文化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两个文明共同发展的需要。
如何构建以宁夏的历史、民族、人文、自然和文化创新为基础的富有地方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区域文化,是摆在我区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宁夏特色;文化构建;区域文化
1.发展宁夏特色文化的基础优势
1.1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是构建宁夏特色文化的思想基石
江泽民同志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导全党工作的伟大纲领。
关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论述是新时期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是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
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并以此为标尺构建区域特色文化,就是对“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切实实践。
1.2风格独特的回族文化、西夏文化、黄河文化是构建宁夏特色文化的坚实基础
特色文化是地区的一个品牌,一种资源,是它展示于外部的文化的典型形象。
它虽不等同于区域文化的总体形象,但它却是一个地区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内核和可以作为其外部标志的典型形象。
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积淀;秀美的山川及所形成的人文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和习俗等等都是最具特色的宝贵遗产和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优势资源。
宁夏是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
占全国回族总人口17.72%的大分散、小集中的回族人口分布,使宁夏山川处处充满着浓郁的以穆斯林信仰文化为特征的回族文化氛围。
回族男人头上的白帽、女人的盖头;遍布城镇、乡村的清真寺;街道、市场上高挂的清真牌匾;美味的回族小吃;回族妇女独具风格的剪纸、刺绣、手工艺品,还有那些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中独占一席的民间叙事长诗,使回族文化的彰显与表达自信而强烈。
虔诚的伊斯兰宗教信仰、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使鲜明的回族文化得是断传承光大。
以西夏王陵为代表的西夏文化是宁夏历史的最辉煌的一页,而今已成为宁夏独有的旅游资源,对西夏文化的发掘、保护是宁夏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
“天下黄河富宁夏”这句自古以来的民谚不仅道出了黄河对宁夏大地的哺育
之恩,也是黄河文明与宁夏文化之间母子关系的写照。
黄河文化的博大深厚,在宁夏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深刻的表现于它的兼容并包。
宁夏的古庙、佛塔、石窟与众多清真寺、宣礼塔和谐相应;历代王朝修建的长城遗址,使宁夏成为“中国长城的博物馆”;反映原始文化的极具历史价值的水洞沟遗址、贺兰山岩画和当今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却少有地域观念隔阂的城市移民文化特点,使宁夏文化充分体现出融合古今,汇聚兼容的特有秉赋。
极具开放性、包容性的文化是最具生命活力的文化,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宁夏文化的这一基本优势。
2.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发展宁夏特色文化的优势
宁夏南部有黄土高原的绿色宝库—六盘山;西海固的“花儿”正唱响在这里。
北部川区地势平坦,黄河自南向北流经12个县、市,形成沟渠纵横,田园如画,稻香鱼肥的“塞上江南”独特风光。
黄河从浩瀚的腾格里沙漠边缘穿过中西部的干旱、半干旱地,构成宁夏山川上雄浑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自然景观。
塞上明珠沙湖,湖光沙色共呈一方的神奇景色突显着大自然的魅力。
近年来宁夏旅游业以独特的资源勃兴,并且在逐渐注重其文化内涵的开发。
著名作家张贤亮以“出卖荒凉”的名义,打造了使“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西部影视城,往日荒凉的古堡废墟—镇北堡成为宁夏新的人文景观。
依托大漠黄河自然景观而举办的“宁夏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已成为我区知名的旅游经济文化品牌。
“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手比赛”也已成为有影响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这些变资源优势为旅游、文化市场优势的成功例证都在增强着宁夏的文化实力。
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宁夏特色文化发展的广阔空间。
3.发展宁夏特色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认识到宁夏在构建自己特色文化时所具有的优势无疑会增加我们对宁夏文化发展的自信心。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发展宁夏特色文化是一项庞大、繁复的系统工程,其过程中会有许多矛盾、困难。
3.1应从理论上进一步明确发展宁夏特色文化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发展宁夏特色文化的长远目标提出明晰、准确的整体思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宁夏区情的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区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文化内涵的深入开掘,回族文化、西夏文化、黄河文化逐渐被确定为宁夏最具有特色的文化,并被世人所认同。
我区有不少专家学者及社科研究机构对回族文化、西夏文化有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但从文化理论的角度来看,至今仍未有将这三大特色文化提升到一定高度,做理论上的详尽阐述与确认。
如果区域文化的特色仅停留于民风民俗、历史遗存或旅游业的“看点”层面,而缺乏对其内涵的开掘,对其形式的有战略眼光的发展与利用,特色便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其它文化的不断冲击而逐渐丧失。
我们急需制定相关的文化发展战略与政策,切实发挥文化在建设新宁夏进程中所应有的促进作用。
3.2民族民间艺术的抢救、保护、利用关系到特色文化的延续与传承,应当
成为构建宁夏特色文化工程的重要内容
民族民间艺术是现代文化发展中最具多样性的宝贵的资源,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富生机和活力的部分。
没有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扶植保护,不仅难以认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更难以完成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
令人忧心的是,宁夏的民族民间艺术正与其它地方的许多民间艺术一样,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面临着断代或消失的命运。
回族民间艺术的代表“花儿”,在我区已出现民间歌手后继无人的状态;宁夏回族最富特色的乐器口弦的制作艺人今日已难以寻觅;由于经费等原因,我区的民族民间艺术调查,发掘保护工作近年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如果以上这些状况不能在短期内有所改观,宁夏的特色文化构建将会是“无本之木”。
3.3摒除落后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应成为构建宁夏特色文化的根本动力
在宁夏这片土地上奋斗的文化工作者有着特别的奉献和敬业精神,但宁夏的文化事业发展中也缺乏适应时代潮流的观念意识、市场服务意识和紧迫感。
许多文化工作模式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所造就的观念中,在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和文艺创作,观念上与时代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
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中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创新始终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
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对宁夏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有着更为迫切的要求和重要意义。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到党的十五大确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三大纲领,和世纪之交提出的“三个代表”中“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
理论在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特色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必须根据宁夏的自然生态和人为生态状况,探索出有宁夏特色的文化经济发展模式。
我们应当下大力气解决构建宁夏特色文化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发挥优势,排除劣势,注重创新,构建起有宁夏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