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及原则

合集下载

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旅游资源是指各种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景观,是旅游业的基础和核心。

评价旅游资源的好坏与否,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标准来评价旅游资源呢?首先,我们可以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出发来评价旅游资源。

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貌景观等因素。

地理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者的出行便利程度。

气候条件则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和舒适度,地貌景观则是旅游资源的核心吸引力之一。

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否适宜旅游,是评价旅游资源的重要标准之一。

其次,人文环境也是评价旅游资源的重要标准之一。

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等因素。

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地区往往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古建筑、历史遗迹等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民俗风情则是地方特色的代表,能够展现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人文景观则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如古镇、古村落等都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资源。

再者,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也是评价旅游资源的重要标准。

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便利程度、住宿餐饮条件、旅游设施等因素。

交通便利程度决定了游客的出行便利程度,住宿餐饮条件则直接关系到游客的居住和生活质量,旅游设施则是提高游客体验的重要因素。

服务水平则包括旅游接待、导游服务、旅游安全等方面,这些都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最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评价旅游资源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是否能够持续发展,关系到地区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保护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民俗风情等都是保障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总的来说,评价旅游资源的标准是多方面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可持续性发展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只有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才能够准确评价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劣,并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具有吸引力、能够满足人们旅游活动需求的物质和非物质的资源,包括自然景观、文化景观、人文景观、经济景观等。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对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景区的开发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为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提供保障,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旅游体验。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1.自然景观资源自然景观包括瀑布、湖泊、山峰、海滩等自然风光,以及江河、湖泊、海洋等水资源。

2.文化景观资源文化景观包括历史古迹、宗教文化遗址、文化村落等与人类文化相关的景观。

3.人文景观资源人文景观是指由人类创造、构筑的景观,如古建筑、园林、城市风貌等。

4.经济景观资源经济景观资源包括工业遗址、商业街、旅游度假村、商业区等与经济相关的景观。

二、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1.可达性景区的可达性是指游客到达该景区的交通便利程度。

交通便利度越高,景区的吸引力就越大。

2.资源多样性景区的资源多样性是指包括自然、文化、人文和经济各方面的资源是否丰富。

景区的多样性可以提供不同的旅游选择,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

3.景区环境保护景区环境保护是指地方政府要对景区内的生态环境、文化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进行保护,确保景区资源能被长期维持和保护,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要保持生态平衡、文化独特性和社会和谐性等因素。

4.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指景区的旅游服务质量,包括导游服务、旅游服务中心服务、景区管理和维护服务等。

保证游客的旅游安全、旅途愉快、安心和满意,提高旅游服务业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让游客倍感惊喜。

5.价格合理景区的价格合理是指景区的门票价格是否过高,以及食宿价格是否符合当地市场价格。

合理的价格是重要的,它可以让更多群体可以参与旅游活动。

6.社会影响、经济效益景区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是评估景区贡献的重要标准。

景区的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可以吸引其他投资和企业,使区域更加繁荣。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方法与分级一、定性评价(1)“三三六”评价法:即三大价值(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大条件(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地理位置条件、景观地域组合条件、环境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投资条件和施工条件)。

(2)“六字七标准”评价法:主要是从旅游资源本身和资源所处环境两个方面考虑。

对旅游资源本身采用六字评价:美、古、名、特、奇、用;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的评价标准是:季节性、污染状况、联系性、可进人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市场状况等。

二、旅游资源的分级系统在体现旅游资源单体规模时,新的分类以等级来区别。

一个单体根据其本身特征可归纳为某个景型之某级类。

本着不使问题复杂化及定量评价简捷化,设定景型的规模分三个等级:景域(field)、景段(segment)、景元(site)(见表2)。

景域、景段、景元分别是体现大、中、小规模或重要性的概念。

规模分级的“景域—景段—景元”与属性分类的“景系—景类—景型”概念有着严格的区别。

属性分类系统中的“景系、景类、景型”三者之间是包含和从属关系,即“景系”包含“景类”,“景类”包含“景型”。

而分级体系中的“景域、景段、景元”在特征方面是一个并列关系,互不包容和从属。

只是体现其规模与空间尺度。

表2中小写字母a,b,c代表资源属性分类中的景系,小写字母加阿拉伯数字表示属性分类中的景类,小黑点后面的数字表示景型在景类内的编号。

在属性分类前冠以大写字母A,B,C,代表规模等级分类。

如Aa1.01表示自然景系(a)地文景类(a1)第一景型(.01)中的景域(A)。

“景域”、“景段”、“景元”作为基类“景型”的三个规模,但并非所有的基类“景型”都有这三个规模,不同的“景型”据其特点可能只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规模等级,只有少数景型具有三个规模等级。

如瀑布,既有大型瀑布群(景域),又有大中型瀑布(景段)和小型瀑布/人工瀑布(景元)。

旅游学概论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

旅游学概论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
动态发展观点?游资源本身及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本身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这就是要求旅游资源评价工作不能局限于现状陷入僵化和形而上学必须具有动态发展的观点用发展和进步的眼光看待变化趋势从而对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做出积极和全面的正确的评价
第三节 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含义
❖ 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的基本上,对旅游资源的 类型、规模、质量、等级、开发前景、开发条件等 进行科学分析和进行可行性研究,为旅游资源的开 发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又称为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是指在一定 地域内旅游资源集中的程度。这种资源密 度是衡量一个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规模、丰 富程度和可行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对 旅游地进行开发建设的基本科学依据。
❖2.旅游资源的容量
❖又称旅游资源的承载力,或称旅游饱和度 ,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 旅游活动的容纳能力。
(三)旅游资源国家分类标准评价法
评价组织者
专家
❖ 案例分析4-2
Thank You
❖一般以容人量(人\平方米)和容时量(小 时\景点)来度量。
❖3.旅游资源的特质
❖又称旅游资源的个性,是指旅游资源的特 色。特色是衡量一个地区对旅客吸引力大 小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区域旅游开发的生 命线,也是区域资源效应的内力。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绝”构成 了一个地区独创性的吸引源。
❖4.旅游资源的功能和价值
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必须有坚实的
经济基础做后盾。
5.建设施工条件 ❖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具有一定的设施场地

6.旅游开发序位 ❖在对旅游资源系列要素和开发利用条件的
评价完成后,最后应做一个总的开发序位 排列,决定旅游资源开发的先后顺序。

世界级旅游资源 标准

世界级旅游资源 标准

世界级旅游资源标准
世界级旅游资源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环境:世界级旅游资源需要拥有独特而美丽的自然环境,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海洋、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

这些景观要具有壮丽、奇特、绵延、原始等特点,能够吸引和满足游客对自然美景的追求。

2. 文化遗产:世界级旅游资源要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建筑、宗教遗址、古迹及其他具有历史、艺术、文学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产。

这些遗产要具有独特性、代表性和保护完整性,能够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

3. 原住民文化:世界级旅游资源还应该保护和展示当地原住民的独特文化,包括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风俗习惯等。

这些文化要具有真实性、独特性和可持续性,在游客的参观体验中要注重尊重和传承当地原住民的文化传统。

4. 设施和服务:世界级旅游资源还需要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旅游服务,包括交通运输、住宿设施、餐饮配套、导游服务等。

这些设施和服务要满足游客的需求,提供便利舒适的旅游体验。

5. 可持续发展:世界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文化遗产、尊重当地社区、推动经济繁荣等。

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注重平衡,避免对环境和
文化的不可逆破坏,确保资源可以长期可持续地为游客提供价值。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赋值 30-22 21-13 12-6 5-1 25-20 19-13 12-6 5-1 15-13 12-9 8-4 3-1 10-8
7-5Biblioteka 4-32-1 5-4 3 2 1 10-8 7-5 4-3 2-1 5-4 3 2 1
附加值
已受到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环境保护与 已受到中度污染,或存在明显安全隐患。 环境安全 已受到轻度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
-5 -4 -3 3
评价项目
评价因子
观赏游憩使 用价值(30 分)
历史文化科 学艺术价值 (25分)
资源要素 珍稀奇特程 价值(85 度(15分) 分)
规模、丰度 与几率(10 分)
完整性(5 分) 知名度和影 响力(10 分) 资源影响 力(15 分) 适游期或使 用范围(5 分)
表2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评价依据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 用价值。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 用价值。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 用价值。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 价值。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 、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 、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 、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 地区意义。 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 他地区罕见。 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 区很少见。 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 区少见。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 他地区较多见。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 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 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 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 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中等;集合型旅游资 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 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小;集合型旅游资 源单体结构较和谐、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 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 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 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 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 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 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 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名牌。 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的名牌。 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名牌。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300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使 用和参与。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250天,或适宜于80%左右游 客使用和参与。 适宜游览的日期超过150天,或适宜于60%左右游客使 用和参与。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100天,或适宜于40%左右游 客使用和参与。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环境问题与旅游环境保护
• 1、旅游环境:旅游地影响旅游活动行为的各种外部因 素。 • 2、保护旅游环境,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 旅游可持续发展 满足当代,不损子孙 • 强化生态意识 • 促进公平发展 • 改进接待地生活质量 • 提供高质量的游程 • 保护环境质量
• • • • •
3、保护旅游环境的措施途径 1)进行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2)做好旅游环境规划 3)实行旅游的时空分流 4)限量﹑提高收费 5)发展生态旅游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的标准
卢云亭提出:“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这一评价体系 。 1、“三大价值”评估 艺术欣赏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科学考察价值 2、“三大效益”评估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 • • •
3﹑“六大条件”评估 1)地理位置和可进入性,要进得去,散得开,出得来 2)景观景点地域组合度 3)旅游地基础设施 娱乐﹑住宿﹑饭店﹑交通﹑通讯 • 4)自然条件——土地负荷能力﹑气候条件 • 5)旅游环境结构 • 6)市场客源条件
二、中国旅游分区方案体系
雍万里 根据旅游资源产出的相对一致性,自然环境和 社 会 经 济 环 境 的 近 似 性 原 则 , 采 用 复 合 命 法 : 地域名称+景观(自然或文化),分为10个一级旅游区 1) 东北——林海雪原 火山景观 2) 华北——古都古迹 名山 3) 东南——名山胜水 园林景观 4) 华中——名山峡谷 古迹 5) 西南——喀斯特景观 民情 6) 华南——海湾海岛热带景观 7) 模范作用断山地——高山峡谷景观 民情 8) 内蒙古——草原景观 民情 9) 西北——荒漠绿洲景观 古迹 10)青藏——高原雪山景观 宗教
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和内容 意义:是为了旅游规划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旅游 布局优化,合理的前提。 评价内容有6个: • 1、旅游密度 1)资源密度 S旅游资源/S总 2)人口密度 P游客量/P当地 3)空间密度 P游客/P总 4)经济密度 旅游活动量/当地社会经济条件

旅游资源等级分类标准

旅游资源等级分类标准

旅游资源等级分类标准旅游资源等级分类标准是一个用于评估旅游资源价值和质量的体系。

它的主要目的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和评级,以便于旅游规划、开发和管理。

以下是对旅游资源等级分类标准的详细解读。

一、定义与意义旅游资源等级分类标准是根据旅游资源的自然属性、文化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等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的标准体系。

该标准对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二、分类原则科学性原则:分类标准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确保分类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系统性原则:分类标准应涵盖旅游资源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分类体系。

可操作性原则:分类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际应用和评估。

动态性原则:分类标准应适应旅游资源的动态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更新。

三、等级划分根据旅游资源的综合价值和质量,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一级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自然、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

二级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自然、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省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等。

三级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自然、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具有地方特色和吸引力,如市县级风景名胜区、民俗文化旅游区等。

四级旅游资源:具有基本的自然、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潜力,如乡村旅游点、特色工业园区等。

四、实施建议加强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为旅游资源等级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完善旅游资源等级分类标准体系,根据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制定相应的分类标准和评估指标。

加强旅游资源等级分类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公众对旅游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建立健全旅游资源等级分类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分类标准的贯彻实施和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资源评价
总体要求
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

评价分两级,包括县级初评和省级复评。

其中,县级初评由普查队组织评审,县旅普办参与完成。

初评过程的相关资料需保存并提交省旅普办专家委员会用于复评参考。

省级复评由省旅普办专家委员会对提交上来的单体进行复评。

评价体系
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在旅游综合体中的地位”和“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2项评价因子。

计分方法
基本分值
(1)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

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完“分、”10规模、丰度与几率“分、”15珍稀或奇特程度“分、”25文化艺术价值
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表7-1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评价因评价依赋
项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3观赏游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1使用价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1分3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2历史文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1科学艺2价值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分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它地区罕见11资源素价珍稀奇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它地区很少见181程度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它地区少见分)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它地区较多见。

-31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
完美、10-8 疏密度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

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7-5 规模、丰度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

10与几率(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中等;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分)-43 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小;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1-2 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


(2)“附加值”分正分和负分,其中:“在旅游综合体中的地位”为正分;“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3)除“在旅游综合体中的地位”评价因子分为3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3档外,其余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也相应分为4档。

7-1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见表.
(4)对于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含新发现的旅游资源),在应用“观赏游憩使用价值”、“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旅游综合体中的地位”等因子进行评价评分时,其关键词是“预期”,即评价这一资源如果开发成产品的预期价值,并以这种预期价值作为评分的依据。

(5)评价因子“在旅游综合体中的地位”,这里“旅游综合体”是指附录D中的旅游综合体。

旅游资源单体评价计分程序
(1)县级旅游资源评价,由普查队牵头,组建旅游资源评价组,评价组人数不得少于5人;省级旅游资源复评,由省专家委员会组建以旅游资源主类专家组为主的复评专家组,复评专家组人数不得少于5人。

(2)针对每个旅游资源单体,评价组(县、省两级)经过充分的交流,每个专家以表7-1为依据进行自主评分,评价的分值精确到;每个专家最终的单体资源评价总分精确到。

(3)将每个专家针对某一单体资源的评价总分相加,求出算术平均值,精确到,得到这一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总分。

等级划分
(1)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程序,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总分值。

(2)旅游资源评价等级指标
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
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

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

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

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

分。

44-≥30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
此外还有:
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得分≤29分。

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四级旅游资源称为“优级旅游资源”,三级旅游资源称为“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