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人口教案(1)
世界的人口教案5页精选

课题: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设计者:2004地理科学郑彩姑学号 1070066)一、教材分析:人是一切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论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大体的一些知识,为尔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世界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进展有紧密的关系.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通过了解不同年代的世界人口总数的转变,知道世界人口增加速度快,数量多的特点.(2) 了解世界人口的散布特点和世界增加的地域不同,并能说出致使人口散布不均的缘故.二、能力目标:(1) 学会诞生率、死亡率、自然增加率、人口密度的计算,并能通过度析有关资料,说明不同国家或地域人口增加存在不同.(2) 学会阅读、分析世界人口增加表、世界人口散布图,并能说避世界人口的散布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学习世界人口的相关知识熟悉到人类必需操纵人口,做好打算生育,令人口的增加与社会、经济的进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和谐。
(2) 通过学习人口问题,熟悉到解决人口问题势在必行并能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三、重点:世界人口的散布特点、世界人口增加的地域不同和所带来的人口问题.四、难点:人口的增加要与社会经济进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和谐.五、教具:世界人口增加图、世界人口散布图、六、课型:综合课七、教学方式:讲练结合法、讨论式、启发式。
八、教学进程:(一)板书设计第一节世界人口一、世界人口数量与增加:一、世界人口的数量:大约65亿二、缓慢加速更快3、自然增加率=诞生率-死亡率二、世界人口的散布1、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人口密集区3、人口稀疏区三、世界人口问题过量:过少:(二) 新课设计导入:前面咱们学习的都是世界上没有生命的,而咱们地球在浩淼宇宙中区别于其他星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地球上有人类,从今天开始咱们就来学习世界的居民。
第一咱们来学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主要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迁移等知识点。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从而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和迁移等概念,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人口问题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世界人口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和迁移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四. 教学重难点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世界人口的增长规律及其影响。
3.世界人口的迁移趋势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世界人口问题。
2.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世界人口的数据、图表和地图,增强直观性。
3.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实例。
4.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世界人口分布图、增长曲线图、迁移路线图等。
2.教学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世界人口问题案例。
3.教学素材:关于世界人口问题的新闻、报道、论文等。
4.小组讨论题目:设计与世界人口问题相关的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的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提问:“你们认为世界人口增长对地球的影响是什么?”2.呈现(15分钟)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让学生了解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通过数据分析,揭示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规律。
同时,呈现世界人口迁移的路线图,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和原因。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对策。
3.1《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第1课时)

(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图4.2)。从全球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在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地是不同的。
阅读教材内容,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根据表中的内容,把表格补充完整
过渡:目前地球上有70多亿人口,这些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均匀吗?若不均匀,那哪些地区人口稠密,哪些地区人口稀少呢?怎样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世 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观察图表,小组讨论,分析解决4个问题,相互交流补充讨论结果。
学生总结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和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定义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指导学生分析图表、阅读材料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
活动一:学生阅读图表,感受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思考:
1) 读图:1650年、1800年、2010年,世界人口各是多少?2025年,估计世界人口将达到多少?
2)计算:1999年世界人口约是1974年的多少倍?到2025年,估计世界人口约是1999年的多少倍?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世界人口的分布
活动三:探究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
2.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形成原因。
3.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并能运用各种材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教学重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教学难点
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及各种统计图的判读。
设计思路与策略选择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为了突出学生的探究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时的点拔、评价,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资料,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力求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与讨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如读图能力的指导和训练,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与规范等。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
湘教版《世界的人口》(第1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世界的人口》(第 1 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阅读和分析世界人口统计数据或世界人口增长图(曲线图或柱状图),分析把握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并能运用各种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3.可以结合图文资料,理解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出现的人口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图表资料,养成读图和用图的习惯。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世界的人口问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人文地理的开端,其重点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学会示意图等地理图表的阅读方法,进而可以在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
二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梳理正确的人口观念。
基于本课的特点,这节课的首先通过漫画导入。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漫画中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其次通过地理图表的阅读,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用图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总结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然后结合导入出示的漫画分析总结世界的人口问题分为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增长过慢两种;最后通过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内容的调整,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体验来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4.思考:人口自然增长率>0,=0,<0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自然增长率>0:。
自然增长率=0:。
自然增长率<0:。
5.读课本50页图3-2,2008年世界不同收入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图,你能得出那些信息?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析人口问题,谈快慢6.小组合作:阅读课本51—52页,结合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率图,完成下列表格。
7 .视频讲解什么是人口老龄化。
8.反扣导入的漫画,规范人口问题结合生活经历,小组内讨论,班内展示。
学以致用,通过学习的知识回答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回扣知识利弊拓展迁移我国为什么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根据图片思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世界的人口(第1课时)示范教案

《世界的人口》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世界不同年代的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
2.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并能运用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3.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能简单分析其原因。
4.了解人口密度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密度。
重点难点重点:1. 通过对比世界不同年代的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
2.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能简单分析其原因。
难点: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从2020年11月1日起,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式开始了。
我们中国有多少人口呢?世界又有多少人口呢?截至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以达到70亿。
那么,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呢?世界人口有哪些变化和特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世界的人口。
(板书)第五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人口的增长1. 世界人口数量和速度的变化观察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分析人口增长的特点。
世界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但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
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十分缓慢。
自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
现在,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人口总量仍在持续增长,每年平均增加约8000万人。
活动:读图5-1-1,回答问题1.根据世界人口增长的相关信息,完成表格。
2.从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间隔的时间长短中,你有哪些发现?3.结合表中数据,说出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生:(可能的答案)(1)(2)19世纪后,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世界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3)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增长速度逐渐加快。
师: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那我们用什么来表示人口增长速度呢?生:人口自然增长率。
师:讲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想一想:自然增长率>0,=0 ,<0,分别代表什么含义?生:(讨论回答)(承转)为什么会导致世界人口快速增长呢?2.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促进世界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世界的人口教案(1)

世界的人口教案(1)(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对,这个成员确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探讨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板书第五单元世界的居民过渡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
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
了解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和人种等知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是每位中学生必需的地理知识。
现在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板书第一节世界的人口(展示导入)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本报萨格勒布7月11日电7月11日上午8时35分,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彼特洛瓦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了今天第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南斯拉夫一个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亿个人终于诞生在地球上。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0月12日电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诞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8“世界人口日”,请回答:2011年几月几日,世界人口达到多少亿?(2011年10月30日,70亿)板书一、世界人口增长二、预习思考(感觉):感觉是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入门。
活动 1.让学生根据他们平时的了解展开讨论。
2.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
并说明人口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数据,也就是说是一个变化的数据。
所以要说清楚是哪一年的,通常以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为准。
如2011年,世界人口为70亿。
板书 1.人口总数:2011年达70亿3.(看一看)投影展示课本P88图5-1-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教师先给学生说明在人口增长曲线图中,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人口增长越快,然后引导学生分时段,边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边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并板书。
(1)让学生观察18世纪以前的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平缓。
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十分缓慢。
公开课世界的人口教案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学习目标:1. 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会通过不同时期的世界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
2. 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成因。
3. 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并能运用各种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学习重点: 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2. 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学习难点:人口分布差异的原因分析教学过程:练习反馈:2.填出下列的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盆地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山脉是;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世界最长的山脉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是。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预习交流,自主完成课本48页的活动题。
1. 1650年、1800年、2010年,世界人口各是多少?2025年,估计世界人口将达到多少?2. 1999年世界人口是1974年的多少倍?到2025年估计世界人口是1999年的多少倍?3. 1650年至1800年,世界人口增长有何特点?1800年至今,世界人口增长又有何特点?4.有人说我们正处于一个“人口爆炸”的时代,你能解释其中的含义吗?小结:世界人口增长特点:1.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
2.公元1800年以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计算公式。
计算:2010年,中国大陆的总人口为134000万,出生率为1.19%、死亡率为0.71%。
请你估算一下2010年度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多少? 2010年度我国自然增长的人口有多少?读图:1.哪些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哪些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2.讨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课本P50-51,找出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去和四大人口稀疏区(6分钟)并分析人口分布差异的产生的原因背诵(4分钟)四大人口稠密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北美洲和南美洲东部四大人口稀少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当堂检测:作业:完成《学法大视野》P38。
世界的人口教学教案

世界的人口优秀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概念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和现状。
1.2 教学内容人口的概念:人口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类个体总数。
人口的重要性: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对资源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的概念和重要性。
展示资料:通过图片、数据等方式展示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和现状。
第二章:世界人口增长历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程和趋势。
2.2 教学内容人口增长的历程:从古代到现代,人口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口增长的趋势:人口增长呈现出逐渐加速的趋势,特别是在近现代。
2.3 教学活动讲解内容:通过PPT、视频等方式讲解人口增长的历程和趋势。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口增长历程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章:世界人口现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3.2 教学内容人口规模:当前世界人口规模已经超过70亿。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不均衡,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人口结构: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3.3 教学活动展示资料:通过数据、图表等方式展示世界人口现状的基本情况。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世界人口现状的特点和问题。
第四章:世界人口问题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4.2 教学内容人口过快增长:过快的人口增长会给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影响可持续发展。
人口过慢增长:过慢的人口增长会导致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人口问题解决方案: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人口问题。
4.3 教学活动讲解内容:通过PPT、视频等方式讲解世界人口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思考世界人口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5.2 教学内容展望未来:思考世界人口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授课时间课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资料说出人口增长特点。
2.运用地图说出人口分布的特点。
3.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能力目标1.学会利用世界人口统计数字,绘制人口增长统计图表。
2.通过读图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1.使学生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推理、比较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世界的人口增长和世界的人口分布第二课时世界的人口问题※教材及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启发(感动):感动是培养学生兴趣学习的动力。
方法1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如地形、气候等。
那么,地球上最活跃的最重要的成员是谁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对,这个成员确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探讨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板书第五单元世界的居民过渡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
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
了解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和人种等知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是每位中学生必需的地理知识。
现在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板书第一节世界的人口(展示导入)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本报萨格勒布7月11日电7月11日上午8时35分,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彼特洛瓦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了今天第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南斯拉夫一个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亿个人终于诞生在地球上。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0月12日电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诞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8“世界人口日”,请回答:2011年几月几日,世界人口达到多少亿?(2011年10月30日,70亿)板书一、世界人口增长二、预习思考(感觉):感觉是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入门。
活动 1.让学生根据他们平时的了解展开讨论。
2.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
并说明人口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数据,也就是说是一个变化的数据。
所以要说清楚是哪一年的,通常以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为准。
如2011年,世界人口为70亿。
板书 1.人口总数:2011年达70亿3.(看一看)投影展示课本P88图5-1-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教师先给学生说明在人口增长曲线图中,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人口增长越快,然后引导学生分时段,边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边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并板书。
(1)让学生观察18世纪以前的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平缓。
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十分缓慢。
(2)让学生观察18世纪至19世纪30年代(130年)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比较平缓。
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比较缓慢。
(3)让学生观察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120年)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倾斜程度越来越大。
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越来越快。
(4)让学生观察20世纪50年代以后至2000年(50年)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倾斜程度更大了。
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极快。
(5)让学生观察进入21世纪人口增长的预测曲线(虚线部分)的倾斜程度:较20世纪末稍缓一些。
得出未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将逐渐趋缓。
板书 2.变化趋势:缓慢→加快→更快→变慢4.(想一想,做一做)课本及投影展示资料1、2。
让学生计算世界人口从50亿到60亿,仅用了多少年?并填入表中。
资料1 地球上第五十亿个人诞生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记者萨格勒布报道:7月11日上午8时35分,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彼特洛瓦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今天第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南斯拉夫一个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亿个人终于诞生在地球上。
资料2 地球村第六十亿位居民降生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0月12日电,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降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
5.让学生依据课本P88图5-1-1“世界人口增长示意,”所提供的资料,计算出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87年的50亿,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要的时间,并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6.(定一定)投影展示下列问题,让学生根据计算所得到的数据讨论。
(1)从1830年至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时间有何变化?(2)这种时间的变化,说明了人口增长的速度有何变化?7.(理一理)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印证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趋势: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三、问题讨论(感知):感知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
提问:1.为什么人口增长越来越快?2.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什么衡量呢?活动 1.教师先引导启发:中国有句古话“人生七十古来稀”,说明旧中国人的寿命很短,约平均33岁。
目前,我国人的平均寿命男68岁,女为71岁。
旧中国婴儿死亡率很高,许多贫困家庭生育六、七个孩子中仅能成活一、二个。
而现在的婴儿死亡率已降至非常低的水平。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的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降低,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为了准确表示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通常以人口自然增长率作为衡量指标。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自然段,使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教师进一步对关系式加以说明: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增加,值越大,表示增加越多,也就是说人口增长快;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既不增长,也不减少,也就是说人口停止了增长;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减少,数值越大,表示减少越多,也就是人口减少快。
4.根据资料,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某镇有1万人,2002年出生婴儿并成活了130个,死亡人数为30人,该镇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多少?人口是在增加、减少?还是既不增加,也不减少?(10‰、增加)5.组织学生依据P90活动所提供的资料,分别计算表中四国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并把计算所得的数据填入表中。
6.组织学生根据计算所得的数据讨论下列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是不一样的。
(1)比较表中的四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最大的是尼日利亚,次之是巴西,第三是英国,最小的是德国)(2)尼日利亚这个国家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较有何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3)比照尼日利亚这个国家人口变化的特点,分析其他三个国家人口变化的特点,填写下表:国家尼日利亚巴西英国德国出生率高较高较低低死亡率高低较高较低自然增长率高较高较低低(4)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有何不同?这意味着德国的人口是怎样变化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表明德国的人口在减少)7.投影展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读图思考:(1)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非洲)(2)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欧洲)(3)哪个洲没有人口自然增长率?(南极洲)为什么?(没有常住人口)世界各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1995~2000年平均)8.教师对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评价后小结: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域上是有很大差别的。
有的大洲快,有的大洲慢,有的国家快,有的国家慢,还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
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差异呢?(学生讨论)板书 4.地区差异四、教材分析(感悟):感悟是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升华。
评价学生表现、概括知识要点:世界人口数量,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趋势和地区差异。
五、课堂练习(感恩):感恩是学生对学习的掌握境界。
世界人口的增长,在时间上是逐渐加快的,在地域上是有很大差别的。
人口列车是否会一直这样狂奔下去,地球村真的要“人口爆炸”吗?请阅读以下材料,并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绘制一幅世界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材料1 根据联合国有关方面的报告和预测,2001年世界人口已增加到61亿。
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还将持续一个时期,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
到22世纪初,世界人口达到105亿左右时,人口将停止增长。
人口最先停止的是欧洲、北美洲;最后停止增长的是非洲、亚洲南部。
六、导入人总要居住一定的空间,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表现,即人口分布。
各地的人口是怎样分布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布?这就是我们要来探讨的内容。
板书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讲授]过渡 我们要准确地了解和说明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特征,就需先知道什么是人口密度。
活动 1.让学生阅读课本P 90,写出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
板书 1.人口密度=)()(平方千米该地区的总面积人该地区的总人口数2.指导学生根据活动1所提供的资料,计算人口密度,并把计算所得的数据填入表中。
3.4.投影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不要文字说明),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世界人口分布的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及其分布规律。
(2)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5.教师先说明图中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的地区,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
然后引导学生在世界人口分布图上找出人口稠密地区及其分布规律。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都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带)并让1~2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
6.教师再说明图中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人以下的地区,是世界人口稀疏的地区。
然后引导学生先在世界人口分布图上找出人口稀疏地区,并让学生注意观察这些地区分别有哪些特殊的纬线穿过。
继而让学生对照“世界地形图”,列举实例说明人口稀疏区及其分布的规律。
(撤哈拉大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地区——沙漠地区,亚马孙平原——雨林地区,亚洲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地区——高纬度地区,青藏高原——高原山区)并让1~2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
7.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世界各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别,使学生归纳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不均匀。
板书 2.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8.出示下表,以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为例,从地形、气候、降水三方面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讨论、边填表,分析影响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的自然原因。
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年平均气温状况,得出结论,填入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