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辅助检查

合集下载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项目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项目

3、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项目辅助检查辅助检查的目的在于确定或排除可能需要特殊治疗的TIA 的病因,并寻找可改善的危险因素以及判断预后。

1、头颅CT和MRI头颅CT 有助于排除与TIA 类似表现的颅内病变。

头颅MRI 的阳性率更高,但是临床并不主张常规应用MRI 进行查。

2、超声检查(1)颈动脉超声检查:应作为TIA 患者的一个基本检查手段,常可显示动脉硬化斑块。

但其对轻中度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较低,也无法辨别严重的狭窄和完全颈动脉阻塞。

(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发现颅内大血管狭窄的有力手段。

能发现严重的颅内血管狭窄、判断侧支循环情况、进行栓子监测、在血管造影前评估脑血液循环的状况。

(3)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与传统的经胸骨心脏超声相比,提高了心房、心房壁、房间隔和升主动脉的可视性,可发现房间隔的异常(房间隔的动脉瘤、未闭的卵圆孔、房间隔缺损)、心房附壁血栓、二尖瓣赘生物以及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源性栓子来源。

3、脑血管造影(1)选择性动脉导管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评估颅内外动脉血管病变最准确的诊断手段(金标准)。

但脑血管造影价格较昂贵,且有一定的风险,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0.5%~1.0%。

(2)CTA(计算机成像血管造影)和MRA(磁共振显像血管造影):是无创性血管成像新技术,但是不如DSA 提供的血管情况详尽,且可导致对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过度。

4、其他检查对小于50 岁的人群或未发现明确原因的TIA 患者、或是少见部位出现静脉血栓、有家族性血栓史的TIA 患者应做血栓前状态的特殊检查。

如发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常规检查异常,须进一步检查其他的血凝指标。

临床上没有TIA 的常规、标准化评估顺序和固定的辅助诊断检查项目,常需因人而异,如一位老年有高血压的男性患者,有多次的单眼黑矇发作,应尽快检查颈动脉;而若是个年轻女性患者,有自发性流产史、静脉血栓史,多灶性的TIA 就应该检查抗磷脂抗体等。

脑梗死的诊疗指南

脑梗死的诊疗指南

脑梗死的诊疗指南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

依据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通常将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常见的病因:脑血栓形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炎;脑栓塞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栓子;腔隙性脑梗死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微栓子等。

一、症状体征: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 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

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

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

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 天病情达到高峰。

1.主要临床症状:(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临床表现类型:根据脑梗死发生的速度、程度,病情是否稳定以及严重程度,将脑梗死分为以下5 种类型。

(1)完全型脑梗死:指脑缺血6h 内病情即达到高峰,常为完全性偏瘫,一般病情较重。

(2)进展型脑梗死:指缺血发作6h 后,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此类患者占40%以上。

造成进展原因很多,如血栓的扩展、其他血管或侧支血管阻塞、脑水肿、高血糖、高温、感染、心肺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多数是由于前两种原因引起。

(3)缓慢进展型脑梗死:起病2 周内症状仍在进展。

(4)稳定型脑梗死:发病后病情无明显变化者,倾向于稳定型脑卒中,一般认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24h 以上,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发作72h 以上者,病情稳定,可考虑稳定型脑卒中。

脑电图检查的须知有哪些

脑电图检查的须知有哪些

脑电图检查的须知有哪些?
脑电图是一种无创性辅助检查手段,主要用于颅内器质性病变如癫痫、脑炎、脑血管疾病以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疾病的检查。

其原理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协助诊断。

因其极易受各种因素干扰,多数情况下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

1)检查前准备
(1)头发洗净,不要使用护发或定型产品,以免影响检查。

(2)进餐后检查,以防低血糖影响检查结果。

(3)检查前3日停用各种药物,不能停药者需提供药物名称、剂量和服用方法,供医生参考。

2)检查后注意事项
(1)检查时精神不要紧张,头皮上安放接收电极(不是通电)。

(2)全身肌肉放松,以免肌电受干扰。

(3)按医生要求,睁眼、闭目或过度呼吸。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脑血管病的认知及管理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脑血管病的认知及管理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神经内科学-脑血管病的认知及管理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进展(一) (1)二、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进展(二) (3)三、脑血管病筛查与干预 (5)四、重症脑血管病管理概述 (7)五、认知障碍评定常用量表 (9)六、认知障碍的评定(一) (11)七、认知障碍的评定(二) (13)八、老年认知障碍的非药物治疗 (15)九、老年认知障碍与抑郁 (17)十、脑血管病与基因 (19)十一、干细胞治疗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 (21)十二、脑小血管病与认知障碍 (23)十三、失语症非言语认知损害的研究进展 (24)十四、前庭中枢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26)一、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进展(一)1.对于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痴呆说法错误的是()A.是重度VCI最常见的类型B.病理改变主要位于皮质下C.脑小血管疾病是主要病因D.腔隙性脑梗死和广泛融合的脑白质高信号是最主要的影像学表现E.影像学表现是腔隙性脑梗死和广泛融合的脑白质低信号参考答案:E2.MoCA量表,正常界值划分标准,大于等于()分为正常A.1B.7C.17D.20E.26参考答案:E3.对于卒中后痴呆说法错误的是()A.认知障碍与脑出血或脑缺血卒中事件的时间关系是区分PSD与重度VCI其他类型的关键B.认知障碍出现在卒中后6个月以内C.持续3个月以上D.卒中患者可同时有多种血管性脑损伤病理/影像学证据E.认知障碍出现在卒中后6个月以上参考答案:E4.VICCCS将()视为VCI神经影像诊断的“金标准”A.CTB.MRID.X线E.ECT参考答案:B5.卒中后痴呆简称是()A.PSDB.SIVaDC.MixDD.MIDE.AD参考答案:A二、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进展(二)1.关于卒中后认知障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胆碱能系统受损与血管性疾病共同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B.卒中后胆碱通路受损与认知障碍相关C.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内乙酰胆碱水平上升D.多奈哌齐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E.降压治疗能显著降低痴呆风险参考答案:C2.认知功能障碍随着卒中的累积发生呈()的发展A.渐进性B.指数性C.直线型D.衰减性E.对数性参考答案:A3.卒中恢复期患者应()定期复查,以达到早期确诊和干预PSCI的目的A.每1个月B.每2个月C.每3个月D.每4个月E.每5个月参考答案:C4.MMSE筛查时,耗时≤()分钟A.5B.8C.10D.15E.20参考答案:C5.卒中后认知障碍简称是()A.PSDB.SIVaDC.MixDD.MIDE.PSCI参考答案:E三、脑血管病筛查与干预1.起病最快的脑血管病是A.脑血栓形成B.脑出血C.脑栓塞D.蛛网膜下腔出血E.腔隙性脑梗死参考答案:C2.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是A.气管炎B.高血压C.饮酒D.吸烟参考答案:B3.脑血管病首选的检查是A.MRIB.CTC.B超D.X线E.血清学检查参考答案:B4.脑血管病介入适应症有A.颅内外血管性病变B.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C.头面部富血管性肿瘤D.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5.关于脑血管病不正确的是A.缺血性脑血管病占30%-40%B.出血性脑血管病由长期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等引起C.糖尿病是脑血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D.死亡和致残率高E.情绪激动和劳累是主要诱因参考答案:A四、重症脑血管病管理概述1.最常见的重症脑血管病不包括哪项?A.脑出血B.脑静脉血栓形成C.感染性脑卒中D.大面积半球脑梗塞参考答案:C2.关于重症脑血管病的气道管理,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应重视患者的气道管理,维持氧饱和度>94%B.在多种病因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及急性意识障碍时,应行气管插管,必要时辅助机械通气C.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应进行评估,及时拔出气管插管D.当患者拔管失败或插管超过7d,应选择时机进行气管切开参考答案:D3.最常见的重症脑血管病有哪些?A.包括重症缺血性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静脉血栓形成等常见脑血管病。

脑血管疾病检查的金标准

脑血管疾病检查的金标准

脑血管疾病检查的金标准
脑血管疾病的检查金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1.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这些技术可以用于评估脑血流量和代谢情况,以帮助诊断脑
血管疾病和判断损害程度。

2. 磁共振成像(MRI):MRI 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用于检
测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脑出血、动脉瘤等,并评估组织的损伤程度。

3. 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可以快速获得大
脑内部结构的横断面图像,用于检测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血栓等。

4.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CT血管成像(CTA):这些技术可
以直接显示脑血管和血管壁的情况,用于检测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
脑血管疾病。

5. 脑电图(EEG):EEG可以检测脑电活动,辅助诊断脑血管疾
病如脑缺血和脑血栓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脑血管疾病可能需要不同的检查方法来进
行诊断,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的症状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脑部血液供应:



由两条颈内动脉和两条椎动脉供给。 颈内动脉分出: 1、眼动脉 2、后交通动脉 3、脉络膜前动脉 4、大脑前动脉 5、大脑中动脉 供应眼部及大脑半球前3/5部分即额、颞、顶 叶及基底节区血液。



两侧椎动脉在脑桥下缘合成基底动脉,依次为: 1、小脑后下动脉 2、小脑前下动脉 3、脑桥支 4、内听动脉 5、小脑上动脉 供应小脑及脑干。 脑底动脉环(Willis环):两侧大脑前动脉由 前交通动脉连接,两侧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 由后交通动脉连接,构成脑底动脉环。
病理生理




人脑重量占体重 2~3% 占心脏每搏输出量 20% 全身氧耗量 20% 葡萄糖 25% 正常每分钟约有800 ~ 1200ml血液通过脑, 约1/3 经基底动脉, 2/3 经颈内动脉。 脑氧、葡萄糖贮备甚微,一旦完全阻断血流, 很快就发生不可逆损害。 所以脑血流供应正常是脑功能正常和结构完整 的首要条件。

平均动脉压在60~ 160mmHg变化时,通 过舒张或收缩血管 口径, 脑血流量保 持不变, 称为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


脑细胞是最娇嫩细胞, 血流完全阻断, 6 秒钟代谢受累, 2分钟脑电停止, 5分钟 离子平衡破坏, ATP耗尽, 膜离子泵功能 障碍: K+流出, Na+、Cl-和水进入胞内, 持续5~10分钟就发生不可逆损害。 挽救脑组织必须在不可逆损害发生前的 短短时间(窗)内恢复血流供应。

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ion) 是 专指腔隙灶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腔 隙综合征”的一种脑梗塞临床类型。我 国临床中最常见。“腔隙”(lacunar),原 指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的微梗塞灶。 影像检查多可显示最大直径小于1.5cm的 小缺血灶。

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常规

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常规

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操作常规脑梗塞【辅助检查】临床拟诊为脑梗塞者应作以下诊断性及危险因素(RF)检查,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综合评分记录。

1.头颅影像学检查:若早期(48小时内)CT扫描未见梗塞者,应予复查或作MRI。

病程中对疑有出血性梗塞、复发或病情加重者应考虑复查CT或MRI,有条件者可作SPECT。

2.脑循环动力学检测:⑴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每例病人应争取尽早TCD,检查颅内外脑血管是否存在严重狭窄或闭塞,判断颅内外血管闭塞后侧支代偿及闭塞血管再通情况。

如有异常,应根据病情演变及治疗反应予以复查。

⑵颈动脉彩超对疑有颈动脉病变者应作颈动脉双功超声检查。

检查颅外颈部血管,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颅外段,可发现颈部大血管内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狭窄或闭塞。

⑶头颅和颈部CT血管成像(CTA)了解颅内外大血管有无狭窄、闭塞、斑块、血管畸形及其程度、范围。

⑷头颅和颈部核磁血管成像(MRA)检查颅内和颈部血管有无严重狭窄、闭塞及血管畸形。

⑸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动脉内溶拴(急诊即刻安排)或拟行血管内成形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搭桥术。

经无创检查(TCD、颈动脉彩超、MRA或CTA)仍不能明确诊断时进行DSA,是明确血管病变的最可靠方法。

⑹脑栓塞及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可作TCD栓子监测。

3.RF检查:血液常规检查(血糖、血脂全套、血凝纤溶动态、血小板计数、血球压积、凝血象等);血液特殊检查(抗心磷脂抗体、血同型半胱氨酸、S蛋白、C蛋白和动脉炎等的检查)。

4.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拟诊脑栓塞者,应作ECG,了解是否有房颤等心律不齐或脑梗塞后心脏改变,必要时作UCG,检查心脏结构、功能及是否有附壁血栓。

能发现心脏和主动脉弓栓子源,尤其对年轻脑梗塞患者找不到其他病因时,经食管超声有时能发现潜在的右向左分流的卵圆孔未闭。

【治疗常规】一、急性期治疗:包括整体治疗、根据病因分类治疗和特殊治疗(溶栓、抗凝、降纤、神经保护剂、中医中药)1.整体治疗⑴患者平卧有助于脑灌注,尤其有基底或颈内动脉等大血管闭塞者。

脑血管病病例

脑血管病病例
2、可能的诊断为哪些疾病?
病例1 辅助检查
脑脊液压力320mmH2O
常规、生化、细胞学均基本正常。
病例1 复查CT
病例1
病历1
颅脑MRV显示,上矢状窦充盈不良,部分未见充盈。
临床诊断: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伴双侧额叶出血
病例2
患者,男,30岁 【主诉】 因头痛、呕吐7天,双下肢无力4天,发作性意识丧失、肢体抽搐 2小时。
既往体健,否认中毒、过敏史等。有口服避孕药史。
病例1
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正圆, 直径约3mm,光反射灵敏。眼底检查:可见双眼视 乳头水肿。颈强阳性。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 侧Babinski征阴性。深浅感觉查体未见确切异常。指 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双侧稳准。
病例1
1、你认为应该做哪些相关检查?
4、复查颈MRI示颈椎退变。
5、头颅MRI两侧顶、枕及右颞区见斑片状T1高、T2 高信号,间有低信号,DWI为较高信号间有低信号;MRV 示上矢窦前2/3不显影及双横窦显影不良。
病例2
考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予低分子肝素谨慎抗凝、脱水、扩容补液、依达拉奉清除自由 基、抗痫及防治感染等对症处理,病情好转,意识转清,癫痫控制。 后因经济原因,要求转回当地医院医院治疗。出院确诊CVST。 出院后随访患者回家后未再继续治疗,病情再度恶化,因癫痫持 续状态于出本病①患者有静 脉窦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如感染、高疑状态等;另注 意部分特发性CVST病因不明[4];②进行性颅内压增 高,同时无明显神经定位体征,尤其颅CT(-)者;③无明 显诱因地意识障碍、伴或不伴癫痫发作,且病情进行 性加重者;④不典型脑炎、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 下腔出血等病,尤其是在治疗无效时均应想到CVST可 能,及时检查MRI、MRV,必要时DSA以便早期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ssistant examination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王秋华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高发病率
110/10万人口
高死亡率
世界死亡原因前三位,国内第二位,北京第一位
高致残率
幸存者中的致残率60~80%,依赖率15%
低龄患病趋势
中国死亡原因调查〔1998年〕
9 结核42 113 106 80 69 25
9 9
6

脑部重量1300~1500克,约占体重的 2%

脑耗氧量是全身总耗氧量的20%

脑血流量约占心搏出量的17%左右

颅腔内容(脑组织与脑脊液不与 颅外直接相通,只有脑动脉与脑 静脉与颅外相通) : ? 脑脊液占颅腔总容积的10% ? 脑血流量占 2~11% ? 其余是脑组织
频谱图像反映血流方向与状态。曲线方向在基线上为正值表 明血流朝向探头;基线下为负值表明血流背离探头;湍流时 红细胞的速度梯度范围增大表现 为频谱变宽,频窗消失。频谱亮 度反映探头内相同流速的红细胞 数量,频谱灰阶变深表明红细胞 数量增多,变浅时红细胞数量减 少。
TCD 的测量参数
血流速度 脉动参数
流速增快见于心输出量增高,动静脉畸形,脑血管痉挛及 侧支循环的代偿血流等;减慢提示脑血流量减少,血管充 盈度下降;见于动脉闭塞或严重血管狭窄的远端,脑血管 微动脉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少等。
TCD 的测量参数
血流速度 脉动参数
脉动参数是反映血管弹性和阻力的指标,包括阻力指 数和脉动指数,是通过血流速度计算得出。
大脑后动脉( PCA) 大脑后动脉( PCA)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频谱显示(音频信号 & 频谱图像) 参数测定(血流速度 & 脉动指数)
TCD 频谱显示 (spectral display)
音频信号 频谱图像
音频信号是血流过程的声音变化,可反映血流速度,快速血 流产生高调、尖锐声音;慢速血流产生低调、沉闷声音。
排位
城市 致死疾病
1 肿瘤 2 脑血管病 3 心血管病 4 呼吸系统 5 外伤 / 中毒 6 消化系统 7 内分泌;营养不良 8 泌尿生殖系统 9 精神病 10 神经系统疾病
农村
死亡率 1/10万
致死疾病
139 呼吸系统疾病 138 脑血管病 107 肿瘤 87 心血管病 39 外伤 / 中毒 19 消化系统 17 泌尿生殖系统
脉动参数增大提示血管阻力增高,如脑动脉硬化、高 血压病、颅压增高等;反之,阻力减低可因血管扩张,如 高碳酸血症,贫血,使用扩管药物或脑动、静脉畸形等。
? 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 =(Vs -Vd)/ Vs
? 脉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 PI =(Vs - Vd)/ Vm
根据一个完整心动周期将血流速度分为: ? 收缩期峰流速(systolic peak flow velocity, Vs) ? 舒张期末峰流速(end-diastolic peak flow velocity, Vd) ? 平均峰流速(mean peak flow velocity, Vm)
Vm较少受心率、心肌收缩力、外周阻力和主动脉顺应 性等因素影响,因此临床意义最大。
正常红细胞表明带有负电荷, 使红细胞间互相排斥,并在血管 内红细胞呈各自分散的先前流动
血液流变学检查
超声诊断学
Ultrasound diagnosis
超声诊断方法
?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 脑循环动力学检查 Cerebrovascular dynamics analysis
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脑血栓形成
Cerebral thrombosis
脑栓塞
Cerebral embolism
腔隙性脑梗塞
Lacunar infarction
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脑部血液循环特征
脑组织的供能特征 无能量储备,需血液循环连续不断地提供氧和葡萄糖 脑血液供应完全停止时 ? 6~8 秒后,脑灰质内即无任何氧分子 ? 10~20 秒间,意识障碍和脑电图异常 ? 3~4 分钟后,脑组织内的葡萄糖耗尽 ? 5 分钟后,脑部神经元开始依靠蛋白质分解维持能量代 谢,但仍可存活长达30分钟 脑血流受阻,但未中断时 ? 神经细胞的功能丧失,但仍能存活6~8小时
高血压脑病
Henycpeeprtheanlsoipvaethy
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方法
? 血液检验 ? CSF 检验 ? 超声学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核医学检查
血液检验
Blood tests
血液检验 Blood tests
? 血常规(红细胞与血小板计数) ? 血糖(空腹与餐后) ? 血脂(甘油三酯,胆固醇) ? 血液流变学(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与聚集率) ? 血小板聚集率 ? 纤维蛋白元定量
TCD临床适应症
TCD 适用于缺血或闭塞性脑血管病的诊断, 并对颅内深层血管狭窄产生的涡流发现较为敏感, 可动态观察脑血流变化,间接反映血管痉挛与缓 解,弥补了 MRA 和 DSA 的不足。但检测深层血 管存在着操作误差和受检者个体血管差异等诸多 因素影响。
血液常规检验 Blood rutting tests
有形成分 ? 红细胞(3.5~5.5 x 10 12/L) ? 血小板(100~300 x 10 9/L ) ? 白细胞(4.0~10.0 x 10 12/L)
血液流变学
? 红细胞的变形 正常红细胞直径在6~9微米,
流经直径较小的毛细血管时靠自 身的变形通过 ? 红细胞的聚集
? 颈动脉声像图 Carotid ultrasonotomogram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颞窗
眶窗
枕窗
颈内动脉( ICA) 眼动脉( OA)
椎动脉( VA)
大脑中动脉( MCA ) 颈内动脉虹吸部( CS)基底动脉( BA)
大脑前动脉( ACA) 后交通动脉( PcoA) 小脑后下动脉( PIC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