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课件

合集下载

电视摄像课件——执机方式与要领

电视摄像课件——执机方式与要领

执机姿势 拍摄要领
固定执机
徒手执机 肩扛执机 执机姿势 拍摄要领
执机方式
2、徒手执机
固定执机
徒手执机 肩扛执机 执机姿势 拍摄要领
使身体姿势 处在放松的 状态下,可 使拍摄能维 持较长的时 间。
拍摄时尽量 找一些物体 作为辅助支 撑。
避免似站非站、 似蹲非蹲的姿 势,时间稍长 会导致画面的 抖动。
固定执机
徒手执机 肩扛执机 执机姿势 拍摄要领
固定执机
徒手执机 肩扛执机 执机姿势 拍摄要领
拍摄要领
“平”指平衡,是通过寻像器看到的被摄场景应该是横平竖直。 除了在几何位置上的平衡外,还要讲究色彩平衡、影调平衡及心理 平衡等。 “稳”指稳定,拍摄操作必需持稳摄像机,确保画面稳定,避免 不必要的晃动,尽可能使用三脚架等支撑装置。还应注意掌握好镜 头的焦距,焦距越长,稳定性越差。 “准”指准确,即画面构图完美、曝光控制正确、拍摄意图明确、 落幅镜头到位及色彩还原真实等。 “匀”指匀速,即运机速度均匀,画面节奏统一,起落幅镜头速 度要缓慢,加减速变速要均匀等,避免忽快忽慢,大起大落,犹犹 豫豫以及痉挛式、刷墙式、拉风箱式的拍摄。 “清”指清晰,也叫实,即正常的拍摄应力求图像清晰,照度适 中,聚焦精确等。
执机姿势
“扛”指扛机拍摄,可用立姿也可用跪姿,其中立姿肩扛式是最 常用的持机方式,其视点高度与常人相近,画面具有亲切感、交流 感,镜头比较稳定且调度灵活。拍摄时讲究“三紧贴”,即肘部紧 贴身体,脸部紧贴机身,眼睛紧贴寻像器目镜眼罩。 “托”指托机拍摄,适用于便携式小型摄像机,托式拍摄不及肩 扛式稳定,尤其是单臂前伸托机边观看显示屏边拍摄时,画面特别 容易晃动。应双手持机,眼睛紧贴寻像器,以利于增加稳定效果。 “抱”指抱机拍摄,结合立、蹲、跪姿使用,能降低拍摄机位。 向上转动寻像器角度取景,按摄像机上部摄录钮控制拍摄。 “举”指举机拍摄,可抬高拍摄机位,适用于拍摄大场面及前方 有人遮挡的情况拍摄,向下转动寻像器或显示屏角度取景,由于机 器举起后,难以保持稳定,所以一般采用短焦拍摄。 “拎”指拎机拍摄,可降低拍摄机位,移跟拍摄运动目标,能起 缓冲作用,减弱画面晃动。

电视摄像课件(三)运动摄像

电视摄像课件(三)运动摄像

4、拉镜头以不易推测出形象的局部为起幅, 有利于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逐渐出现直 至呈现完整形象的想象和猜测。
5、在一个镜头中景别连续变化,保持了画面 表现时空的完整和连贯。 6、拉镜头内部节奏由紧到松,与推镜头相比, 较能发挥感情上的余韵,产生许多微妙的感情 色彩。 7、拉镜头常被用作结束性和结论性的镜头。 8、利用拉镜头来作为转场镜头。
(1)横摇
其效果象某个人转头所看到的景象,所以可以使用横摇来表现人物所看到画 面的主观镜头。 横摇镜头最好不要超过180度,否则将给人晕厥的感觉。
1、水平摇
(2)斜摇 摄影机在定点上,对一场面作斜向运动的拍摄方式。斜摇拍 摄的角度是在倾斜角度上发生变化。在影片当中应用的比较灵 活,使用的比较多。
移动镜头拍摄现场:车载拍摄吸盘(1)
移动镜头拍摄现场:车载拍摄吸盘(2)
移动镜头拍摄现场:车载拍摄吸盘4
移动镜头拍摄现场:车载拍摄吸盘5
移动镜头拍摄现场:车载拍摄吸盘6
*
*
*
1、移动镜头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开拓了画面的造型 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 2、移动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 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 3、移动摄像可以表现某种主观倾向,通过有强烈 主观色彩的镜头表现出更为自然生动的真实感 和现场感。 4、移动镜头摆脱定点拍摄后形成多样化的视点, 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
固定画面如果要视线视觉的转换,要依靠镜头剪接。 运动镜头可以在一个镜头内完成视觉的转换。
* 在来自《命运规划局》的第一个范例里,摄影机离奔跑的演员非常近,在镜头
中,摄影机稍稍往前追赶。因为广角镜头的特性,这个稍微追赶的运动显得非 常极端,但不如周围的运动极端。周围的景物看起来以一种几乎超自然的速度 掠过,增强了追逐的速度感。在户外拍摄时,因为墙体、树和物体在两侧都离 得较远,你可能要使用超广角镜头来创造这种效果。

电视纪实摄像与艺术摄像培训课件

电视纪实摄像与艺术摄像培训课件
特定的氛围和情感。
光影运用
利用光线和阴影的变化,创造 画面的明暗关系和立体感,增 强画面的视觉效果。
色彩处理
通过色彩的搭配、对比和调和 ,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表 达特定的情感和主题。
镜头运动与节奏
通过镜头的推、拉、摇、移等 运动方式,以及快慢节奏的变 换,创造出动态美感和视觉冲
击力。
03
纪实摄像与艺术摄像的差异
运用同期声
运用细节捕捉
同期声能够记录现场的真实声音,增强画 面的现场感和真实感。避免后期配音和音 效的使用,保持声音的真实性。
关注细节的捕捉,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 物性格、表现情节和突出主题。细节的捕 捉能够使画面更加生动、具体。
纪实摄像的题材选择
01
社会问题
纪实摄像可以关注各种社会问题,如贫困、环境污染、性别歧视等。通
过记录这些问题,揭示社会现象和问题,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思考。
02
人物故事
纪实摄像可以通过记录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故事来反映社会的多样性和
复杂性。通过人物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光辉。
03
历史事件
纪实摄像也可以用于记录历史事件,通过还原历史现场和人物,让观众
了解历史的真相和意义。历史事件的记录能够提供珍贵的历史资料,促
进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02
艺术摄像基础
艺术摄像的定义与特点
艺术摄像画面,并运用艺 术化的手法进行表现和创作的过 程。
艺术摄像的特点
艺术摄像强调画面的审美价值, 追求画面的形式美感和视觉冲击 力,同时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营 造。
艺术摄像的创意与构思
目的与功能差异
目的
纪实摄像注重记录真实事件或场景,而艺术摄像则注重表达创作者的观念和情感 。

《电视摄像》课件第5讲

《电视摄像》课件第5讲

第五讲
1. 什么是摄像高度: 什么是摄像高度: 摄像高度
摄像高度: 摄像高度: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物体在垂直
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或相对高度。 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或相对高度。
这种高度的相对变化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情况: 这种高度的相对变化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情况:
1)当摄像机与被摄主体高度持平时,称为平角或平摄; 当摄像机与被摄主体高度持平时 称为平角或平摄; 持平 平角或平摄 2)当摄像机高于被摄主体向下拍摄时,称为俯角或俯摄; 当摄像机高于被摄主体向下拍摄时,称为俯角或俯摄; 向下拍摄时 3)当镜头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时,称为仰角或仰摄。 当镜头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时,称为仰角或仰摄。 向上拍摄时
总结:研究拍摄角度的造型功能及 总结:研究拍摄角度的造型功能及 艺术表现力用是摄像造型的重要课题 用是摄像造型的重要课题。 艺术表现力用是摄像造型的重要课题。 在电视剧拍摄现场,导演、摄像师、 在电视剧拍摄现场,导演、摄像师、美 术师等主创人员总是反复观察 琢磨、 等主创人员总是反复观察、 术师等主创人员总是反复观察、琢磨、 认真选择能正确表达戏剧内容、 认真选择能正确表达戏剧内容、场面调 度的合适角度 合适角度。 度的合适角度。
<<电视摄像>>课件 <<电视摄像>> 电视摄像>>课件
第五讲
实践作业作(要上交的) 实践作业作(要上交的) 作业作
1.作业内容:以分(小)组的形式拍摄一个小 1.作业内容:以分( 作业内容 视频片段( 分钟以内);这个小片段里必须包括不 );这个小片段里必须包括 视频片段(1分钟以内);这个小片段里必须包括不 同景别、不同的角度、物视角角和主客镜头! 同景别、不同的角度、物视角角和主客镜头!

电视新闻摄像培训课件(PPT92张)2024新版

电视新闻摄像培训课件(PPT92张)2024新版

02
电视新闻摄像基本技 术
摄像机的基本操作与使用
01
02
03
04
摄像机的基本构造与功能介绍
摄像机的正确持机与稳定拍摄
摄像机的基本设置与调整
摄像机的维护与保养
摄像构图与光线运用
01
02
03
04
摄像构图的基本原则与 技巧
光线的基本性质与运用
自然光与人造光的运用
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拍摄 技巧
镜头语言与拍摄技巧
近景
突出新闻事件的关键细节和人物特征 ,适用于特写镜头的拍摄。
现场报道的景别选择与运用
景别运用 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景别,确保画面能够充分展现新闻事件的内容。
运用不同景别的组合和切换,丰富画面的表现力和层次感。
现场报道的机位设置与调度
主机位
设置在新闻事件的核心区域,负责拍摄主要场景和人物活动。

电视新闻摄像要求画面构图匀称、 色彩和谐,摄像师需要掌握色彩搭 配和构图技巧,使画面更加美观。
现场报道的景别选择与运用
远景
展现新闻事件的全貌和背景环境,适用于大型新闻事件的报 道。
全景
展现新闻事件的主要场景和人物关系,适用于中型新闻事件 的报道。
现场报道的景别选择与运用
中景
展现新闻事件的具体细节和人物表情 ,适用于小型新闻事件的报道。
电视新闻摄像的发展历程
早期阶段
电视新闻摄像起源于20世纪初的电影新闻片。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开始尝 试用电影摄影机记录新闻事件,并逐渐形成了电影新闻片这一独特的新闻形式。
电视新闻阶段
20世纪50年代,电视技术的出现为电视新闻摄像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电视新闻节目逐 渐取代了电影新闻片,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形式。随着电视技术的进步和普及,电视新闻 摄像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缺少主体或主体不突出的画面往往显得平淡和混乱,不电能视引摄像起课件观画众面构的图 注意。
通过焦点透视和场面安排直接表现主体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通过人物关系对比,突出主体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通过“藏”与“露”的对比,突出主体人物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陪体是和主体密切相关并构成一定情节联系的画面构成部分。
有时也帮助主体表达主题思想。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陪体在画面中可以是完整的形象,也可以是局部的形象。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陪体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确立主体一般也需要安排适当的陪体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摄像师不能仅简单地记录镜头前
的自然景物,而应该依据内容和主题
的需求对画面中的视觉形象加以艺术
化的安排和配置,从而使画面的形式
结构能够更好地为主题思想服务,能
够明确凝练地传达一定的信息,引发
观众的思考,生发出艺术美感。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n
电视画面的结构成分包括主体、陪体、
前景、后景、环境等。他们在画面中的位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2020/11/28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一、构图的定义:
n 构图,是指在电视的拍摄中把被摄对象 以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地组织,选 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 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二、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
n 1,动态性:表现运动和运动表现。 n 2,时限性:画面的构图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
具体要领:
n 1.“平”是摄 象构图的基本要求 之一。

电视摄像课件,关于转场方式

电视摄像课件,关于转场方式

关于镜头连接、转场的方式一般来说,镜头连接要以镜头之间的内在关联为前提,以使画面呈现出有目的的连贯性。

所谓内在关联就是镜头连接的逻辑性要求,具体而言,镜头连接要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符合观众观赏时思维的逻辑。

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因果,呼应,对比,烘托,平行等等,一定要照顾完整性。

从技术角度来说,段落转场有两类方式,特技和直切,即技巧转场、无技巧转场。

技巧转场主要利用特技技巧和光学技巧连接镜头,常见手段有:渐隐渐显、叠化、定格、翻转、划像、多画屏分割、变焦点等;无技巧转场是利用上下镜头在内容、形式方面的关联自然过渡,实现场景转换,连接不同段落,常见方式有:利用相似视觉形象、利用镜头视觉听觉的承接性、以遮挡镜头转场、利用景物镜头(空镜头)、镜头的运动(动势)、两极镜头(特写)、主观镜头等。

段落或场景内部镜头连接也同样适用。

一、技巧转场方式(特技连接)用特技方式连接镜头是影视语言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不同的特技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心理效果,直接关系画面内涵的传达、影视时空变化,对作品的节奏和叙事风格都产生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依靠电脑技术、数字技术、非线编辑等技术,电视特技手段在基础类型上不断发展、变化,目前各种变体花样难以计数,提供了极大的创作方便“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了解掌握、熟练运用最常用的技巧方式。

渐隐、渐显(又称淡出、淡入)渐显是画面从全黑或暗淡逐渐显露直到十分清晰,叙事时一般用于段落或全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引领观众逐渐进入特定场景;渐隐是画面由正常逐渐暗淡直到完全消失,常用于段落或全片的最后一个镜头,退出特定场景,有余地,让观众回味。

渐隐渐显是电视节目制作中最便利、运用最普遍的段落转场手段之一。

特点:1、表现较大幅度的时空变换,段落间隔效果最为明显,主要用于叙事蒙太奇中大段落划分,表示一段情节或内容结束,另一情节、内容开始。

例:上一段落是夜深女主仍在加班,下一段落是第二天清晨她在晨练,开始了另一天的生活,渐隐、渐显对叙事内容、层次的转换很自然,也使观众视觉或心理上能够得到短暂的间歇。

摄像基础知识(构图、镜头角度和动作、用光技巧) ppt课件

摄像基础知识(构图、镜头角度和动作、用光技巧)  ppt课件
摄像基础知识
(构图、镜头角度和动作、用光技巧)
范斌
PPT课件
1
摄像有两种含义:
• 一指摄像人员。摄像人员是一部
电视教材造型艺术的体现者。其 职责是在导演创作思想指导下, 用摄像手段、技巧去实现导演的 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
• 另外,指用电视摄像机摄取景物
影像的过程。
PPT课件
2
构图 :
• 原属“造型艺术”术语,后常为影视教材制作
• 在动态构图处理中,要注意节奏感和上下镜头中
动态造型因素的衔接。
• 动态构图的另一含义是影视与绘画、照相比较
时,泛指影视画面构图PPT。课件
7
5. 风景构图
• 影视教材中无人物的景色画面。因此就称
“空镜头”。它遵循一般的构图原则,并选
择适当的光线条件和天气状况进行拍摄,以
创造影视教材内容所需画面的效果。常用以
依据。需要突出某个对象时,应以该对象作为构图结
构的中心;对于有人物的画面,应以人物为画面构图
的依据。摄影(象)机的运动,常伴随人物的表演作
复杂的场面调度,或跟随人物运动,或作戏剧重点转
移,都要根据情节内容或景物的特色抓住主要因素来
变化构图。在运动构图中,始终要注意方向、速度和
节奏等因素的变化。
PPT课件
处理。为求得视觉连贯性,相连续的画面上兴
趣点的位置不宜跳动太大。
PPT课件
11
9.镜头构图
• 即指影视导演与摄影(象)人员为表
现影视教材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而 在镜头画面上安排、处理人物的关系和 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整 体。构图要求有全面观念。
PPT课件
12
镜头角度与镜头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画面标志:画面边框 的客观位置不变
功能与常见问题
• 语义特点:客观、平 实,忽略画框的主观 存在。
• 常见问题:忌呆、忌 虚、忌晃、忌越轴忌 跳(后面讲)
呆板

• 形式:从大景别到小景别 • 方式:A利用机位推、 • B利用变焦镜头推 • 语义:看个究竟 • 注意:A重点在落幅 • B主体保持在中心位置
以上 • 二.选取具有表现力
的部分 • 三.注意构图与线条
近景
近景语义:具有代表性的局部
• 注意事项: • 一.寻找主体最具有
表现力的部分.人物 看眼睛.在一般电视 拍摄中较为常用.领 导人都须有近景镜头 • 二.力求背景的简洁, 多用长焦拍摄
特写
特写语义:这里出事儿了,请注意
• 注意 一.注意语义
• 二.避免呆板
• 三.新闻中常用
侧面拍摄
• 注意事项: • 一.一般不要太侧,否
则看不清
• 二.注意不要逆光
背面拍摄
主观视角与客观视角
• 客观性视角:旁观者的角度,最为常用,尤其在新闻拍摄 中绝大多数镜头都是客观性视角的镜头,但同学拍得最 差.其特点是固定镜头多,运动镜头少,大景别镜头多, 小景别镜头少.它的标准是稳和准.秘决是你有千军万 马,我有一定之规;任凭风动、树动而我自岿然不动。
运动:你在动
运动:我们都在动
构图:画面的形式
• 构图:拍摄中把被拍 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 素加以有机组织\选 择\安排的一种创作 活动.
• 形式元素:光线.色 彩.影调.线条
• 结构成分:主体.陪 体.前景.后景.环 境
直线构图与曲线构图
前景
静态构图
动态构图
单构图
多构图
重心与均衡
• 在平衡感的构图中, 有两个重要因素:重 量和体积.
眼 • 二.信息量最高的局
部 • 三.忌晃\忌摇\忌乱抓
一气
拍摄角度
• 拍摄高度 • 拍摄方向 • 主观视角与客观视角
拍摄高度
平角
• 语义含义:平等、客 观、公正
仰角
• 语义含义:崇高、庄 严、伟大。突出气势
俯拍
• 语义含义:对大场面 • 来说可以表现宏大与 • 气势,但对于小景别 • 来说,则容易表现出 • 个体的渺小与卑微。
俯拍:可以拍出可爱,也可以拍出可恨 所以轻易不用
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注意要点
• A.正面方向会将最真实的一面暴露出来,但容易呆板 (通缉犯一般都用这样的角度),有可能的话最好稍微侧 过来一下.
• B.正侧方向也有同样的问题.象剪影一样.主要问题是 看不清眼睛
• C.除了为表现悬念以外,背面方向尽量少用,(但这是最 容易拍到的角度,因此偷懒者常用)
• 主观性视角:同学最为擅长的一种拍摄角度。其特点是 晃晃悠悠,让人迷糊和发晕。几乎全由运动镜头组成, 且运动得极不规则。其秘决是找和拖。总在找着自己 也弄不清楚的拍摄对象。同时,不拍到筋疲力尽,绝 不停机。当然,这种镜头在纪实作品中和文艺拍摄中 很有应用价值。
客观性视角
主观性视角
运动:我在动
电视画面和电视摄像的造型元 素
第一节:电视画面与电视画面的特 性 第二节: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第三节:电视画面的信息属性与审 美属性
电视画面
• 成像原理
• 电子调整色温
• 宽容度
电视画面的特性
• 空间性: • 一. 屏幕显示 • 二.平面造型 • 三.框架结构
• 时间性 • 一.单向性 • 二.连续性 • 三.同时性
不如电影(你可以想 一下把千军万马压进 一个小盒子里的感觉) • 三.多以逆光拍摄
全景
全景语义:全面客观
• 注意事项: • 一.完整性.不要顾头
不顾脚. • 二.处理好主体与环
境的关系.不要拍出 一锅粥,不知所云. • 三.作为其它小景别 画面的基准.
中景
中景语义:重要的组成部分
• 注意事项: • 一.底线:胸以下,膝盖
第三章:固定摄影与运动摄影
• 第一节:固定画面的概念及特点 • 第二节: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及常见问题 • 第三节:推 • 第四节:拉 • 第五节:摇 • 第六节:移 • 第七节:跟 • 第八节:升降 • 第九节:综合运动
固定画面的概念及特点
• 固定画面:三不变的 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 面.
• 三不变:机位不变,镜 头光轴不变,镜头集 距不变.
电视摄像
主讲教师:鞠飞
第一章:电视摄像概论
• 第一节:电视摄像在电视台内的地位和作用 • 第二节:电视摄像机的发展历程和电影电视
摄像的功能演变 • 第三节:电视摄像的原理和知识构成
第一节:电视摄像在电视台内的 地位和作用
台长
节目生产部门 主管副台长
节目技术部门 节目销售部门 主管副台长 主管副台长
第二章: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
第一节:电视画面景别 第二节:拍摄角度 第三节:运动 第四节:构图
第一节:电视画面景别
• 景别:被拍摄主体一 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 框架结构中呈现出的 大小和范围
• 分类:远景、全景、 中景、近景、特写
远景
远景语义:远取其势
• 注意事项: • 一.分为大远景和远
景 • 二.电视的表现力远
新闻部
专题部
文艺部 制作部 播出部 广告部
文字记者 摄像记者 新闻编辑 播音员 编辑 摄像 主持人 编辑\导演 摄像 制片部门
第二节:电视摄像机的发展历程和电影电 视摄像的功能演变
照相机
磁带录音 机
摄影机
电子摄像 机 录像机
彩色摄影 机
便携式分 体
变焦摄影 机
家用一体 式摄像机
专业一体 机
数字摄像 机(专业机\ 家用机)
屏幕显示带来的特点
• 色彩夸张 • 电视无纯黑 • 强光漫射 • 残像现象
框架结构
• 一.使景别成为可能 • 二.位置从绝对转化为相对 • 三.平衡的参照
电视画面的信息属性与审美属 性
• 信息属性
• 审美属性
• 画面与信息量
• 形式的美与内容的美
• 画面与格式塔
• 主观的美与客观的美
• 意义如何通过图画产 • 整体的美与个体的美 生的
• 实际上这些因素都是 人感觉和知觉过程中 将客观对象根据信息 量的大小进行加工的 一种“模式”.
• 重量在同类物中的分 别在于体积大小,体 积大的比体积小的为 重;但在不同类物中, 体积并不能决定重量.
• 总体而言.重量取决 于事物的组织性,即 负熵.
水平线构图
垂直线构图
黄金分割式构图
九宫格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