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孝顺父母的好孩子》活动设计 父母如何教育好孩子

合集下载

2024年做孝亲感恩的好孩子主题班会

2024年做孝亲感恩的好孩子主题班会

2024年做孝亲感恩的好孩子主题班会一、活动目的本次主题班会的目的是激发同学们对孝亲感恩的认识,强化家庭观念,促进同学们的道德成长,培养同学们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班会活动,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刻理解到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做一个孝亲感恩的好孩子。

二、活动主题“做孝亲感恩的好孩子”。

三、活动对象全班同学。

四、活动时间预计活动时间:一个课时(约45分钟)。

五、活动地点本班教室。

六、活动策划1. 开场环节时间:约5分钟内容:由班长或主持人简短开场,介绍班会主题和目的,为活动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2. 孝亲故事讲述环节时间:约10分钟内容:邀请几位同学提前准备孝亲故事,如历史上的孝亲典故、身边的孝亲实例等,通过故事讲述来感染和教育同学们。

3. 小组讨论环节时间:约10分钟内容: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孝亲感恩”进行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孝亲感恩宣言环节时间:约5分钟内容:全班同学共同宣读孝亲感恩宣言,表达自己对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决心和承诺。

5. 感恩行动倡议环节时间:约5分钟内容:向全班同学发出感恩行动倡议,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孝亲感恩,如帮助父母做家务、关心长辈身体等,并设立班级感恩墙,记录同学们的感恩行动。

6. 总结与反思环节时间:约5分钟内容:由班主任或主持人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肯定同学们的参与和表现,鼓励同学们将孝亲感恩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真正的孝亲感恩好孩子。

同时,邀请同学们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好地践行孝亲感恩。

七、活动准备提前一周向全班同学宣布班会主题,并邀请同学们积极参与准备。

组织同学们进行孝亲故事的收集和筛选,确保故事内容真实感人。

准备小组讨论所需的材料,如纸张、笔等。

设计并制作孝亲感恩宣言和感恩行动倡议的海报或PPT。

在班级内设立感恩墙,用于记录同学们的感恩行动。

“做个孝顺的孩子”主题班会课教案(通用10篇)

“做个孝顺的孩子”主题班会课教案(通用10篇)

“做个孝顺的孩子”主题班会课教案“做个孝顺的孩子”主题班会课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个孝顺的孩子”主题班会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做个孝顺的孩子”主题班会课教案篇1活动目的:从国学经典中挖掘有用题材,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养成习惯教育,即懂得知孝。

教育和教诲学生孝顺父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做起。

活动形式:讲故事问问题行动要求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孩子们,是谁把你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又是谁把你们养了这么大?在这十年中,父母为你们的成长付出了多少艰辛与心血啊!你能说说父母为了你所做的一些让你感动的事吗?二、问卷小调查。

三、以后你打算怎样做?相机引出主题班会。

四、你对“孝顺”一词如何理解?1、古代孝顺父母的含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2、现代孝顺父母的含义:孝顺,就是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五、你认为什么是孝顺父母?(学生回答)六、看看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两则)(一)、故事一:亲尝汤药(二)、故事二:卧冰求鲤(三)、学生谈谈心中的感受七、全班同学诵读以下孝顺父母的名言警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八、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孝顺父母的?(学生回答,引导:你每天都为父母做过些什么?)九、教师总结:孝敬父母从点滴做起‘并不是轰轰烈烈才是孝敬父母的。

作家毕淑敏曾言孝心无价。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一顶纯黑色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本上的一个好字。

“人人争做孝顺父母的好孩子”班会方案

“人人争做孝顺父母的好孩子”班会方案

“人人争做孝顺父母的好孩子”主题班会一、班会主题:人人争做孝顺父母的好孩子二、班会背景: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理的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熟悉,也就是知恩、报恩。

但是此刻很多“独生子”“小皇帝”都冷眼横对他们的父母、漠视教师的劳动的付出,以为所有人的付出都是应该的。

因此“感恩教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展感恩教育的活动,可以帮忙学生们树立感恩意识,心怀感恩之心,善待他人,回报社会,让感恩教育再度升华。

三、班会目的:通过本次“感恩”教育活动,学生知道了如何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在此基础上学会了关心他人、知恩图报。

使学生树立了感恩之心,能够使学生对父母心存感恩,更使学生把这种爱化作了博爱,能够感恩帮忙过自己的人。

学生能够不时、事事、处处心存感恩取得了超级好的教育效果。

四、班会进程:(一)、班会的导入:男: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咱们;没有亲情、师情和友情,世界将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

女:在咱们的生活中,咱们无时无刻不体验着家人的关爱、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注、社会的关心。

亲情、师情、友情,使咱们能够在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能够更好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合:“人人争做孝顺父母的好孩子”主题班会此刻开始!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女:是呀,孩子要从小教育。

男:首先请大家观看这样一段视频。

一、播放视频:妈妈洗脚。

女:看了这样一段公益广告,我想对每一个同窗都有触动吧!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是清凉的风,是温暖的阳光,让咱们来赞美妈妈吧!请听诗朗诵《妈妈的爱》二、诗朗诵《妈妈的爱》(二)、班会的展开:男:下面请同窗们欣赏咱们的幸福刹时。

(播下学生照片的画面)看着这些照片,不由浮想连翩,请大家回忆成长路上父母关爱自己的最感动的一件事。

一、学生自告奋勇说一说父母关爱自己的故事。

女:这么多的故事,每一个都那么朴实、动人,说也说不完。

2024年做个孝顺的孩子主题班会课教案

2024年做个孝顺的孩子主题班会课教案

2024年做个孝顺的孩子主题班会课教案主题:做个孝顺的孩子一、课堂导入(约10分钟)1. 导入视频:播放一段相关的孝敬父母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孝顺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 提问引导:老师提问学生们是否知道什么是孝顺,孝顺的表现方式有哪些?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同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二、课堂讲解(约15分钟)1. 孝顺的定义:解释什么是孝顺,解释孝顺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孝顺的表现方式:- 尊敬和顺从父母:尊重家长的意见和决定,对家长有礼貌并顺从其要求。

- 关心和照顾父母:关心父母的健康和生活需求,主动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 学业上的努力:努力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让父母引以为傲。

- 尊重家庭价值观:遵守家庭规定和价值观,不违背家庭的原则和价值观。

- 经济上的承担:适当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尽自己的能力为家庭分担经济压力。

三、小组讨论与分享(约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孝顺案例进行讨论。

案例包括对父母的孝顺表现,以及这种表现带给父母和孩子本身的影响。

2.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3. 老师对每个案例给予点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孝顺程度。

四、情景表演与讨论(约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情景表演,表演关于孝顺的场景,例如父母生病时的照顾、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的坦诚与反思等。

2. 每个小组表演完毕后,其他小组可以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3. 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五、小结与回顾(约10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并总结出如何做个孝顺的孩子的关键要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和孝顺父母,践行所学的知识。

六、课后作业(约5分钟)1. 学生回家后,用书面形式写一篇《我的孝顺经历》,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对父母的孝顺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给自己和父母带来的影响。

2. 下节课学生可以进行分享,相互交流孝顺的经历和学习成果。

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教案

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教案
二、体验亲情,学会感恩。
视频欣赏《乌鸦反哺》,同学们谈谈观后体会。
三、深刻反思,交流体验。
说说自己在体验中如何孝顺父母。
主题深化
感受家庭的温馨,珍惜父母的爱,学会感恩,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全班齐唱《感恩的心》。
主题
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1、体验亲情,懂得生活中父母如何用点滴的爱滋润我们茁壮成长。
2、知道孝敬父母,体谅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应该学会感恩,以实际行动回报亲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更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和养育他们的辛苦,用自己的各种实际行动向父母表示孝顺。




实践体验活动
1、做好宣传工作,营造活动氛围,课间播放《父亲》、《母亲》、《感恩的心》等歌曲,让学生深刻的领会到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公布活动方案,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进行体验:
做一件让父母感动的事,比如:为父母洗脚,为父母做一次家务等,写体会,全班交流。
实施过程
步骤
目的
内、体验父母对子女的情深似海,震撼学生心灵,为学生的行为起到知道和促进的作用。
2、交流孝顺父母体验感受,发表看法,使主题得到升华。
一、引入主题。
在乐曲中,教师宣布《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主题。

《做个孝顺的好孩子》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5

《做个孝顺的好孩子》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5

《做个孝顺的好孩子》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师:有位名人说过:“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父母。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给予了我们生活,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我们该怎样孝顺和感恩父母呢?这节课我们就以《做个孝顺的好孩子》为主题上一节德育实践活动课。

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

师:现在请大家听一个故事。

(5分钟)枫叶滴血红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住在一座深山里,那里长满枫树,青青翠翠的,非常秀丽。

他们有一间温暖的小屋。

每当清晨母亲带着孩子下地劳作,上山摘野果、抓野兔;当夜幕降临时,母亲便给孩子讲故事唱歌谣,每天如此,他开始讨厌这一切了。

日子又一天天地过去。

突然有一天,雷雨交加,惊走了一切飞禽走兽。

孩子怕极了,躲在母亲的怀里哭,哭累后睡着了,母亲却一夜未眠。

第二天,风雨停歇,但太阳却恶毒地猛晒着。

放眼看去,花草死了,树也枯了,水源也枯竭了,家里的最后一粒米也吃完了。

这时,母亲顶着烈日到外边寻找,可是当她来到一棵枯树下时,枯树开口了:“好心人,给我一点水吧,我可以给你一个苹果。

”母亲说:“我没有水,我给你一点血吧。

”于是拿起身边的石头割破了自己的手。

当她把血滴在枯树上时,树枝长出了嫩叶并长出了一苹果。

她摘下苹果继续往前走。

当她来到另一棵枯树下时,枯树开口了:“好心人,给我一点水吧,我可以给你一只兔子。

”母亲说:“我没有水,我给你一点血吧。

”她拿起石头又割破了自己的手。

当她把血滴在枯树上时,树枝长出了嫩叶并吊着一只兔子。

母亲把兔子兜在怀里继续往前走。

当她来到又一棵枯树下时,枯树开口了:“好心人,给我一点水吧,我可以给你一张虎皮。

”这时母亲快不行了,但想到秋天快到了,孩子应该有件暖和的衣裳。

于是便说:“我没有水,我给你一点血吧。

”她拿起石头又割破自己的手。

当她把血滴在枯树上时,树枝长出了嫩叶并挂着一张虎皮。

她拿着虎皮继续往前走。

当她来到一口枯了的泉眼时,泉眼说:“好心人,给我一点水吧,我可以给你一碗水。

”母亲说:“我没有水,我给你一点血吧。

《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在家做一名孝敬长辈的好孩子》主题班会设计方案五(2)班寇巧娟班会地点:五(2)班教室参加人员:五(2)班全体学生主持人:程凯林冯婷班会主题:在家做一名孝敬长辈的好孩子主题缘起: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然而,现今的年轻一代对于父母的了解却是少之又少的,对于亲情的感悟也有所欠缺。

一项调查就显示,某班25名学生中,知道父母生日的只占52%,会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只占25%,经常与父母沟通谈心的只占20%,在节日时向父母送礼物以示祝贺的也只占16%……这些数字都说明,学生的亲请意识是较为谈薄的,只知享受,不懂感恩。

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感悟亲情、孝敬长辈的教育。

班会目的:1.使学生了解亲情,感悟亲情,理解亲情,懂得为什么要孝敬父母.2.激发学生从小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情感。

3.使学生懂得怎样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班会流程:一、主持人开场白,宣布主题班会开始(合):同学们,你们好!甲:今天,我们很高兴能够和大家在一起开展这个主题班会,我们的主题是“在家做一名孝敬长辈的好孩子”。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能学有所获,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乙:总的来说,我们的班会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展示课件)。

第一部分是观看短剧,《走进亲情》;第二部分是讨论如何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第三部分是有奖问答“了解父母有多少”;最后一部分则是制作手抄报,表达对父母的爱。

(合):下面就让我们来开始我们的主题班会!甲:观看短剧,走进亲情。

1.让学生们观看短剧《孝敬父母》,在短剧中感受亲情,理解亲情。

2.让学生说说,他们在短剧中看到了什么。

乙:如何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我们怎么报答父母呢?(孝敬父母)2.我们应该怎么孝敬父母呢?以下这些同学的行为是孝敬父母吗?片段一:小李在走廊追逐,一不小心滑了一跤,腿受伤了,要上医院。

父母从各个地方跑到医院,非常担心。

你觉得这是孝敬父母吗?(不是,没有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担心。

做个孝顺的孩子主题班会教案

做个孝顺的孩子主题班会教案

做个孝顺的孩子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背景1.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深刻理解孝顺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孝顺意识,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孝顺行为。

2. 活动对象:初中生3. 活动时间: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孝顺的定义、表现及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孝顺行为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孝顺的情感认同,培养学生的孝顺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孝顺的定义:孝顺是指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心、照顾和回报。

2. 孝顺的表现:听从父母的合理安排,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尊重父母的意见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孝顺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孝顺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孝顺的定义、表现及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孝顺的典型例子,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孝顺的魅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顺行为。

5. 分享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7.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孝顺的感悟,加深对孝顺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孝顺的认识。

2. 学生表现: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孝顺行为,评估本次班会的效果。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感悟,分析他们对孝顺的理解和体会。

六、教学资源1. 故事素材:关于孝顺的寓言故事、真实案例等。

2. 图片素材:与孝顺相关的图片,如子女照顾父母的照片等。

3. 视频素材:关于孝顺的短视频,如子女为父母做饭、帮忙做家务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孝顺的定义、表现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孝顺的典型例子,引导学生体会孝顺的魅力。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顺行为。

4. 分享交流法: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八、教学环节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孝顺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孝顺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孝顺父母的好孩子》活动设计父母如何教育好孩子《做孝顺父母的好孩子》说课设计
选题理由
1、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当对学生实施这方面的教育。

2、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懂事,懂得感受父母的爱,但这还不够,还应该引导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这是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的要求。

恰好这一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就以此为契机,开展一次主题为做孝顺父母的好孩子的综合实践活动。

3、三年级的孩子已经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活动目标
技能目标:通过活动,会做至少两件简单的家务活,设计和制作生日贺卡,能写出歌颂父母的文章。

方法目标:在活动中,试着采用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父母生日;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了解父母的辛劳情况;以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收集尊敬、孝敬父母的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用自己的各种实际行动向父母表示孝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能更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和养育他们的辛苦,进而在语言和行动中回报父母的爱,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同时让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使学生能更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和养育他们的辛苦,用自己的各种实际行动向父母表示孝顺。

活动难点: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并把活动坚持下去,形成习惯。

教法、学法
采用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实践性和自主性,教师适时、适当地进行指导。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活动计划表格七份,吹塑纸七张,家务劳动记录每生一份,光荣榜一张,投影仪。

学生准备:卡纸一张,笔记本一个,彩笔,剪刀。

活动时间
四周
活动过程
一、问题点击,生成主题
回顾三年级语文教材第十七课《可贵的沉默》和第二十课《妈妈的账单》的内容,引导学生懂得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也是无价的,虽然我们报答不完,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际行动多少回报一点。

这样,就生成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做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二、制订活动计划
1.引导学生确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十来岁的孩子,选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面一般比较窄,教师组织学生将各自的想法汇总,引导他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活动:
(1)以问父母、问外公外婆、问爷爷奶奶等形式了解父母生日,自己动手为他们准备一份生日礼物送给他们。

(这是孩子最容易想到的,因为十七课里有这种形式。

)
(2)用一周的时间观察,看看父母每天为这个家都做了些什么,在笔记本上作好记录,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这项活动需要教师提出,并强制执行,因为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悟力以及我手写我心的能力。

但如果不强求,学生觉得难办,制订计划时就可能会不选择。

)
(3)用一周的时间,每天为这个家做一两件家务活,作好记录,请父母签意见。

(学生能想到做家务,教师只需引导作记录、签意见就行。

)
(4)收集尊敬、孝敬父母的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在笔记本上作好记录。

(5)写一篇歌颂父母的作文,或者用诗歌、小品、歌曲等形式歌颂父母也可以。

(这项要向学生说清楚,只要能表现父母辛苦持家、关爱孩子的内容都行。

)
(6)如果有其他合适的、可行的形式也可以去做。

(提出这项就是不能杀孩子的创新意识,只要他们想到的、行得通的都可以去做。

还可以给学生指指路,比如给劳累的父母泡杯茶、捶捶背、唱唱歌,不调皮,不顶嘴,努力学习等。

)
2.小组分工,制订活动计划。

时间
地点
内容
目标
制订计划时,各小组根据本组具体情况,对上面的内容形式进行取舍或添加,以体现学生自主活动的原则,但必须做到全员参与。

而且教师在审核小组计划时,要求有些活动学生必须去做,因为这些孩子毕竟缺乏自觉性。

三、开展活动
学生按照小组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一定能在课堂上开展,而是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活动情况的了解和对学生活动的督促、指导。

小组长的自觉性相对较高,教师可要求小组长每天检查组员的活动情况,帮助教师督促活动的开展。

教师要利用每周两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了解活动进程,提倡好的活动方法,表扬积极分子,解答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项目进行指导,帮助有困难和有惰性的学生树立信心,找准方法,共同完成活动。

四、汇报、展示
1.四周的活动结束之后,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组织下,汇报各自的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

教师指导学生按计划内容逐项汇报。

2.各小组合作,将本组活动成果利用吹塑纸制成展板。

3.各小组依次向全班同学展示各自制作的展板,小组长汇报本组活动开展和完成情况。

教师相机从介绍的顺序性、完整性方面进行指导。

活动评价
一、学生自评
每个学生就自己在活动中的情况,从活动准备、活动参与、活动表现、活动能力和创新精神五个方面展开评价,并做好记录。

二、小组评价
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本组的每个成员展开评价,仍然从上述五个方面进行,小组长作好记
录。

同时评选出小组内的最佳活动者和最有进步者,请他们在光荣榜上签名。

三、家长评价
家长的评价在家务劳动记录中已经体现出来了,就不专门再作评价了。

四、教师评价
教师通过对每个学生活动情况的了解,结合学生自评、组评、家长评价,给学生一个全面、公平又具有鼓励性的评价。

五、全班评价
每个学生都可以举手发言,提出自己认为优秀的小组,并说明理由。

然后,全班学生举手表决,人数过半即为通过,组号进入光荣榜。

活动总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活动主题,鼓励学生将这一个活动继续开展下去。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