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图
2022-2023学年高二世界地理复习第1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

1.消亡边界——板块与板块碰撞
岛弧 海 岸 山 脉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海沟
2.生长边界——板块张裂
裂谷的形成
海岭的形成
板块运动 边界类型
张
裂(生长边界)
碰 撞(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
图示
影响
形成裂谷和海洋 海底:海岭
形成高大山脉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 海、大西洋等
分析:对图示区域进行定位,该地区位于边境地区,位于板块的交界处, 多发地震灾害。地震本身及常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 类本身都造成巨大伤害和损失,如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 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2020年全国Ⅱ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
理 位
半球位置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等
置
相邻位置
如附近的国家或地区,特别是邻近的
热点地区
交通位置
如靠近主要的铁路、海峡、运河等
(三)海底地形
地质年龄较新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沟
E.海岭 D.海盆
3.
海沟 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的
(四)板块构造学说
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 块,板块移动而发生 彼此碰撞或张裂,形 成了基本的地表形态。
征
海岸线
哪里高,哪里低?或自什么方向倾斜? 地形崎岖?
曲折
多半岛、岛屿
平直
少半岛、岛屿
特殊地貌
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等。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一轮复习高考最新最全地理知识结构图(图片版)

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必修1 第一章行星地球
必修1 第二章大气环境
必修1 第三章地球水
必修1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必修1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修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及其影响
区位原理框架
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总框架
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必修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必修3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思路案例
地理学科知识大框架。
区域定位和区位分析

二、区位问题考查的几种题型 题型1:评价区位是否合理。
题型2:判断影响布局的主导因素。
题型3:分析某类最佳区位的选择。
题型4:分析某一区域发展区位因素的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三、区位分析的注意事项——“六地”
1.全面地分析。如某地农业发 展区位的分析
2.辨证地分析。即从有利与不利方面分析。
3.有重点地分析.要抓住其主导性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如 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水源,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
5.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如小五台山(太行山)、太白山 (秦岭)、峨眉山(四川盆地边缘)等
典型例析
例1.经纬网、海陆分布、注记定位 (2007年年全国卷Ⅱ)读下图,回答下 面(1)~(2)题。
(1)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A.太阳辐射 B.洋流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C.地形 D.大气环流
澳大利亚:大号经度,低中纬度 南北美洲:西经度的陆地为美洲,北回归线以北为北美、以南为 拉丁美洲。
(3)记一些点的经纬度作为定位的参考点。
如杭州(300N、1200E),秦皇岛(400N、1200E),开罗(300N、
300E),圣彼得堡(600N、300E),新奥尔良(300N、900W), 新加坡(00、1000E) 2.海陆位置定位法: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理事 物位于大陆东岸或西岸,有的被海洋包围。利用这一特性就可 以确定某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如某大陆西临印度洋,东临太
试题中的区域图选取的范围越来越小、比例尺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简略,
给考生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区域定位的基 本方法: 1.依据经纬度定位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将中国看作一个大的区域:在第3册主要学习:疆域和区划、人、将中国看作一个大的区域:在第册主要学习疆域和区划、册主要学习:口和民族、中国的自然地理部分(地形、气候、水文、自然资源) 口和民族、中国的自然地理部分(地形、气候、水文、自然资源) 在第四册学习:中国的人文地理部分:农业、工业、交通、在第四册学习:中国的人文地理部分: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和旅游业;中国的区域地理:中国四大分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旅游业;中国的区域地理:中国四大分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港澳台地区)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港澳台地区)2、汲取教训,重视基础、建立知识框架,然后,通过适当练习提高、汲取教训重视基础建立知识框架,然后,重视基础、3、提高课堂效率,将自主时间高效利用、提高课堂效率,4、区域地理学习关键――――――对区域图定位、区域地理学习关键对区域图定位注重通过地图识记,将所学知识与地图紧密结合,注重通过地图识记,将所学知识与地图紧密结合,在记图时用联系的观点记忆1中国地理部分中国地理部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自学内容:自学内容:1、通过读图分析中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通过读图分析中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结合地图学习中国的四至点3、结合地图掌握中国濒临的海洋(四海一洋、领海、专属经济区、结合地图掌握中国濒临的海洋(四海一洋、领海、专属经济区、内海)在课本第5页画出渤海、黄海、东海、内海)在课本第5页画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分界线4、评价中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5、中国陆界和邻国(陆上相邻国家应为?)先结合课本描述识记,中国陆界和邻国(陆上相邻国家应为?)先结合课本描述识记,?)先结合课本描述识记然后做填充图册6、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解三级行政区域的划分中国的行政区划:7、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熟练在地图上掌握34个省级行政区划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熟练在地图上掌握34个省级行政区划地图上掌握34 位置、轮廓、名称、省会、简称。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作业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地理作业设计课题:《从世界看中国》《从世界看中国》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国自然单元重组单元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21 年版) 》的要求,本章内容属于“认识中国”中“中国地理”部分,属于“疆域与人口”的范畴,课标具体要求见表 1。
表 1 “疆域与人口”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绘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 教材分析1. 知识框架2.内在逻辑中国地理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在对世界地理有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学习中国地理,要学好中国地理,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地理全貌,要充分认识和了解我国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和多民族的大家庭等地理基础知识。
形成对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分布的空间概念,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做好铺垫。
(三)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的地理要素学习中,对疆域,人口和民族概念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对中国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认知,在技能上,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绘图、析图、用图的方法。
在学习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难度较小,学生较感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依据课标,制定的本单元作业目标如下1. 通过对中国的地理位置范围,行政区划知识点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明确国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2. 通过对中国人口的数量,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的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
3. 通过对中国民族特点和分布的介绍,培养学生各民族平等的观念,通过作业,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4. 通过单元作业,加强单元学习的整体性,构建单元内各课时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疆域,人口和民族角度分析一个地区。
中国地理——4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河流开发与治理)

武汉 湖口 鄱阳湖
湘 江
北岸:雅砻江(川)、岷江(川)、大渡河(川);嘉陵(渝); 汉江(鄂)。南岸:乌江(渝);湘、资、沅(湘);赣(赣)。
雅大 渡
砻河
江
嘉
岷陵 江
宜昌
湖口
江
乌沅
洞庭湖 鄱阳湖
资 湘赣
江 江 水 江江
上游:落差大,支流多,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对干流起调节作用; 下游:江阔水深、江海相连、水流缓、航运便利。 宜昌
发展旅游业
河流整 治
水土流失
【探究活动二】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 季通航。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 程的2/3,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如此优越的天然航 道,在世界大河中也是不多见的。所以,人们把长江誉为 “黄金水道”。 分析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通天
河
玉树
金 沙
江
宜宾
荆江
江 宜昌 枝城
城陵矶
1、长江:我国第一大河 (2)源头、流经省区:
【基础知识】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峰西南侧,向东流经11个 省、自治区、直辖市,最后注入东海。长江干流与众多支流组成一个庞大的 水系,流域广阔。
青海
西藏
四川
重庆
云南
湖北
江 苏 安 徽
上海
时间——初冬和初春 措施——炸冰坝,阻止冰坝的形成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山东境内
蜿蜒于黄土高原上的黄河,泥沙量大,成为世界上含沙 量最大的河流。
人教版高中地理(区域地理)课件第3章 中国地理第3节 中国的地形 (共64张PPT)

(一)中国的山脉走向
中国山脉走向可划分为五种类型:①东——西走向;②南——北 走向;③西北——东南走向;④东北——西南走向;⑤弧形山脉
(三)中国的主要山脉
①东——西走向(5)
阴山 秦岭
南岭
北列:天山——阴山 中列:昆仑山——秦岭 南列:南岭
(三)中国的主要山脉
山脉走向 山脉名称 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横断山
南侧 天山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北侧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五)中国的主要地形
山脉名称
太行山 武夷山 巫山 吕梁山 南岭 大别山 大巴山 祁连山 两侧行政区的名称 东侧 西侧
河北 福建 湖北 山西 江西 重庆
山西
陕西
南侧
广东 湖北
北侧
湖南 河南
四川
青海
陕西
甘肃
第2节 中国的地形
五、中国的地质灾害
天山 阴山
北侧是准噶尔盆地,南侧是塔里木 盆地 北侧是内蒙古高原,南侧是黄土高 原
东西走 昆仑山 北侧是塔里木盆地,南侧是青藏高 向 原 秦岭 北侧是黄土高原,南侧是四川盆地 ,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南岭 北侧是江南丘陵,南侧是两广丘陵 ,湖南、江西和广东的省界
(三)中国的主要山脉
②南——北走向(2)
(四)中国的三大丘陵
中国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位于第三阶梯上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四)中国的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
(四)中国的三大丘陵
山东丘陵
(四)中国的三大丘陵
东南丘陵
(五)中国的主要地形
山脉名称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两侧地形区的名称 西侧 东侧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地域分异认识思路图解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驱动力
自然地带
外能 太阳 辐射
内能 岩浆 活动
地带性-
水 纬度地带性
显域性
平
地
外能内能 综合作用
自然 地带 性 水热 组合 规律
带 性
经度地带性
人类作用力?
高度地带性
三 维 地 带 性
非地带性隐域性
地质地貌分异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全面考虑构成自然环境的各组 成要素及其本身综合特征的相似与差别,然后挑选出一些具有相互 联系的指标作为确定区界的根据。目的是要保证所划分的单元,是 一个具有特点的自然综合体。
主导因素原则通常选取能反映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的某一指标 作为确定区域界限的主要根据。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西北干旱区
位置靠近欧亚大陆中心,在中国的第二阶梯上,东 南季风对其影响很小,加之有山脉横亘其上,因而气候 为干旱或半干旱。河流稀少,主要为内流区。相应的植 被为荒漠、荒漠草原和草原,只在较高山地才有山地森 林和高山草甸存在。土壤一般瘠薄,盐渍化常见。在广 大的盆地中,多有流动和半流动沙丘存在,为风沙的重 要来源地。区内人类活动的影响虽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强 烈,但由于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风沙危害和草原退化 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区划对象:中国地表自然界 区划目的:为农、林、牧、水利事业(大农业)服务 区划基本原则:高级区划单位遵循地带性原则,体现为气候-土 壤-生物一致性,低级区划单位遵循非地带性原则,体现为地形和地 表物质的分异 区划方法:自上而下划分,主要采用主导标志和部门叠置方法 区划体系:多级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