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与研究
国内深部煤层气研究现状

21 00年 4月
中国煤层 气
C} ⅡNA COAI 卫ED ME1 ANE H
V I7 N . o _ o 2 Ap i 2 1 r ;0 0 l
国 内深部煤层气研究现状
赵丽娟 秦 勇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 216 2 1 2 1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21B 1; 2 ) R
摘
要 :本 文对近 十年 来国 内深部 煤层 气研 究所取 得 的进展 进行 总结。在含 气性预 测方 面 ,很 多
含 煤 区做 了初 步性 的探 索,为下 一步的勘探 开发 打下基础 。新 的理论成 果主要 有深部 煤层 气含量 计 算新 方法 、各种地质 作 用的耦合模 型 、地球 物 理 方法 的应 用等 。深部 煤 层 气存 在 的 问题 较 多,
,
T c n lg ,Ja s 2 16;2.K yL bfrteC ab d Meh e hn nv ri fMiig eh ooy inu 2 1 1 e a o h o e ta ,C iaU iest o nn l n y
n eh o g , i g 2 11 ) adT cnl y J ns 2 6 o a u 1
年 来 ,国 内很 多煤 田基 于煤矿 瓦斯灾 害减排 和开发
新能 源 的需 要 ,做 了较 多 的煤 层 含气 性 预测 工 作 ,
2 区域含气性预 测工作
由于我 国开展 煤层气 工作 的矿 区较 少 ,煤 层气
作者简介 赵丽娟,女 ,硕士研来自生 ,从事深部煤层气研究工作。
但由于煤层气勘探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其预测的 准确 性有 待进一 步的探究 。 文献 [ ]对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外围不同煤级 1 煤样吸附性进行物理模拟 ,结合石油天然气探井实
我国“十四五”煤层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与前景展望

我国“十四五”煤层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与前景展望吴裕根;门相勇;娄钰【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年(卷),期】2024(29)1【摘要】煤层气开发有助于推动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我国煤层气开发已基本实现产业化,但受理论技术等因素制约,发展规模与丰富的资源条件不匹配。
“十四五”以来,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5个方面的新进展:一是我国开始进入深层煤层气规模开发新阶段,煤层气产量增速明显加快;二是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极大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三是老气田低效区、薄煤层等难采资源增产改造效果显著;四是与“十三五”期间相比,攻关领域由中—浅层煤层气为主转为以深层煤层气为主,以水平井大规模分段压裂技术为代表的煤层气理论技术在地质认识、钻完井、压裂、排采四大关键环节均取得重大创新,产气效果明显提升;五是煤层气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初步研判,我国深层煤层气资源丰富,埋深大于1500m的煤层气资源量约是1500m以浅的资源量2倍以上;我国已探明煤层气储量以中—浅层为主,但采出程度仅为7%,剩余资源规模可观,而老气田还发育丰富的薄煤层气,已证实是现实接替资源。
因此,深层煤层气的重大突破和老气田增产改造的成功成为引领我国煤层气产业加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发展前景良好。
在综合多家机构和专家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研究认为我国煤层气产量2025年有望达到100×10^(8)m^(3),2035年达到300×10^(8)m^(3)。
但我国煤层气快速发展面临着深煤层、薄煤层等新领域煤层气地质理论认识有待深入系统研究,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仍处于攻关阶段,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仍有待完善等挑战。
因此,建议加强新领域煤层气风险勘探和选区评价、加强高效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攻关以及加强煤层气产业政策支持和发展引导。
【总页数】13页(P1-13)【作者】吴裕根;门相勇;娄钰【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东北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前景展望2.我国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3.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现状及六盘水地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景初探4.中国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关键评价参数与前景展望5.鄂尔多斯盆地长7 页岩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前景展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煤层气开发地质学及其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煤层气开发地质学及其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一、煤层气开发地质学及其研究的内容1、煤层气地层分析煤层气地质学的研究要求从煤层的地质分析角度,对含气量、孔隙特征及煤层的延展性等进行深入地研究,以判断煤层的开采条件。
具体探讨主要有煤层内地层构造、煤层重力流动特征、煤层含气量、孔隙度、煤层延伸性等。
2、煤层地质探测技术对于煤层气的开发,煤层地质探测技术的开发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一般情况下,采用放射性测井和电磁测井等技术对煤层气进行探测,了解煤层的延展性、煤的质量等情况。
3、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是指采用复杂的工艺手段,以实现煤层气开发的技术。
主要技术措施包括煤层孔隙度测试、地层构造解释、岩心切片解释、气藏地质模拟分析等。
4、煤层气开发地质环境保护煤层气开发地质环境保护是指做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质环境的变化,努力减少或防止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污染,确保煤层气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二、煤层气开发地质学及其研究的方法1、实验室测试实验室对煤层的物理性质、流学特性、岩性特征以及煤层气的含量等进行测试,以指导勘探开发煤层气。
实验室测试的常见方法有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和密度测试等。
2、多地形特征、地质判断在煤层气开发的勘查过程中,需要对地形地貌进行调查,进而对气田的位置、开发指标和形成背景进行研究,以便有效开发煤层气。
3、地球物理测量地球物理测量针对煤层的重力流动特征,利用放射性测井、电磁测井等技术,可以有效研究煤层的构造特征、孔隙特征以及含气量等,为指导煤层气的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4、岩心分析采用岩心分析技术,可以确定煤矿的结构形态、构造特征、煤层的延展性、气藏开发的有效性等情况,为更好地开发煤层气提供重要依据。
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

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摘要目前,由于我国煤层气资源较为丰富,因此,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显得极其重要,运用较为合理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可以有效的实现我国煤层气勘探的突破性进展,本文就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煤层气是以一种吸附状态赋存在地下的煤层当中,并且由于煤储层又是一种低渗透、变形双重介质,这就给煤层气开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全面加强煤层气勘探开采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1钻井、完井工艺技术在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煤层气钻井在非煤层地段都用的是泥浆钻井,并且在目的层应运用优质低固相泥浆、清水或者是无固相来作为钻井液,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煤储层受到伤害。
1.1煤层气井钻井技术在煤层气钻井中,较多采用的是分层段两套钻井液体系,采用此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非煤层段的稳定性。
使煤层段的储层伤害降低到最低。
此外,在对煤储层的盐、碱、酸、物性、水、速敏和应力敏感性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分析钻井循环介质对整个煤储层所存在的伤害程度,并对欠平衡钻井建模与软件进行有效的开发。
1.2取心技术运用相应的绳索取心技术可以使煤层的采取率高达90%以上,是较好的一项技术。
1.3田井技术在我国完井技术中,高强低密的固井技术已经得到较为普遍的运用。
采用此项技术可以使水泥浆密度可控制在1.3g/cm~1.60g/cm之内,从而产生的轻度可以有效的控制在工程所需的范围之内。
1.4完并技术在我国,基本上大多数的煤层井都采用的是全套管完井,进行射孔压裂,但是也有少数的井采用裸眼复合完井和套管技术,一部分井野采用裸眼筒穴完井。
但是后面两种技术想要有效的使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储层条件或者动力设备,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就没有办法进行实施。
2爆层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近两年来,我国在运用地震勘探技术对煤层和煤层气的勘探取得了较为有效的进展,此外,还通过开展三维三分量的地震勘探,来研究出了煤层裂缝发育、煤层厚度和煤层气富集等的预测方法。
深部煤层气基本地质问题探讨

327深部煤层气指的是诞生于深部煤层当中的天然气,其不仅是天然气的储备层,更是天然气的产出层。
从我国已探明的煤层气资源可以看出,深部煤层气占据了煤层气资源总数的大部分,其不仅储备总数较多,且资源产出也要高于浅部煤层气。
根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的深部煤层气储备总量约为浅部煤层气总量的2倍,若能大规模开采深部煤层气,则能够有效解决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的现状。
由此可见,加强对于深部煤层气相关理论原理和技术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我国天然气产量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深部煤层气在地质上的特殊性质现阶段,困扰深部煤层气开采的主要难题在于深部煤层气储备层的临界深度。
众所周知,临界深度越高,地应力越大,其对于开采设备的质量要求也更高。
地质条件对于深部煤层气开采的影响分为两类:一是外在影响。
外在影响主要指的是地应力和温度的影响,当地应力升高或者温度升高时,开采过程对于开采设备所造成的负荷也会随之升高,从而影响到开采效果。
二是内在影响。
内在影响指的是资源储备层的状态,若开采区域的煤层气储备较高,则会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反之则会降低经济效益。
此外,深部煤层气还在地质上存在以下几种特殊性质:一是渗透率变化。
导致渗透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力学变化的影响,煤层的力学变化情况均会随着开采进度的深入而改变,且这种变化是不规则的,不可控的。
二是含气量的临界点变化。
深部煤层的温度较高,且会因为含气量的总数的转变而发生变化,当资源储备层的含气量达到临界点时,该地层的温度也会达到最高点。
2 深部煤层气基本地质问题2.1 资源潜力评价问题深部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是衡量目标区域煤层气资源储备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判断深部煤层气开采难度的重要指标,其内容主要包括对于地层压力和温度、资源储备层的应力情况、资源储备情况以及含水率等。
影响这一类指标的主要因素在于煤层气储备层的深度和地质环境。
此外,潜力评价还需要包括对于资源储备层解吸特性的全面分析。
深部煤层气的开采与浅部煤层气的开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无论是技术理念还是开采理念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探讨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探讨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煤矿深部开采技术不断进步,国家加大对于深部开采的投入力度,而在深部开采过程中,由于深部多变、复杂的煤岩体特点,给身边开采造成一定困难。
本文主要探讨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深部开采;问题;对策针对矿井深部开采,开采的深度直接反映矿井的开采难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于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多,使得矿井开采的延伸速度在不断加快。
目前,我国矿井开采已发展至深部开采阶段,同浅部开采对比,深部开采的成本较高,随着深度增加,也不利于采矿环境,给煤矿生产、安全造成极大问题。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从业经验,对深部开采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现总结如下:1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巷道围岩变形。
地应力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巷道周围的应力也随之增高。
处于浅部较硬的围岩,直到深部后形成工程软岩,主要表现应变软化、强烈扩容性特点,降低了巷道岩体的强度,严重破坏了支护与巷道。
按照相关统计显示,深部巷道的翻修比例在91%以上,显著增加了巷道维护成本,导致矿井生产系统不畅通,降低运输能力,以及风水电等一系列系统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方面:其一,巷道的变形速度较快,底鼓较为严重,变形量较大,在深部高应力的条件下,岩体具备较高能量,对巷道开挖具有卸荷作用,短时间可释放岩体聚集能量,深部围岩最大应力和最小应力差呈上升趋势。
前掘后修已成为深部回采巷道施工的基础工作;其二,岩性显著影响了巷道的稳定性,对于浅部岩体而言,岩性变化几乎不影响巷道变形。
而到达深部之后,不同岩性围岩的变形差异逐渐增加,巷道位置取决于岩性主导因素,若同一巷道的岩性不同,采用非等强支护方法已成为主要的巷道围护方法;其三,掘进后,巷道持续流变和变形,是深部巷不变形的表现特征。
其次,矿井煤同瓦斯之间的冲击、突出地压。
其一,随矿井开采深度有所增加,煤层瓦斯压力随之增加,许多旧浅部属于非突出煤层,转变成突出煤层,随深度增加,其突出频度、强度也显著增大。
煤层气开发地质学及其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煤层气开发地质学及其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煤层气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开发成本低、环保等优点,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层气开发地质学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基础,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煤层气地质特征、煤层气成藏规律、煤层气开发技术等方面,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阐述。
一、煤层气地质特征煤层气地质特征是煤层气开发地质学的基础,主要包括煤层气的分布、储量、成因、运移、分布规律等方面。
煤层气的分布主要受煤层的厚度、埋深、煤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煤层气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层位性。
煤层气的储量主要受煤层的厚度、埋深、煤质、孔隙度、渗透率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煤层气的储量与煤层的厚度和孔隙度呈正相关,与煤层的渗透率呈负相关。
煤层气的成因主要有生物成因、热成因和混合成因三种类型,其中生物成因是煤层气的主要成因类型。
煤层气的运移主要受煤层的渗透性、孔隙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煤层气的运移具有渗流和吸附两种方式。
煤层气的分布规律主要受煤层的构造、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演化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煤层气的分布规律具有明显的地质构造控制性。
二、煤层气成藏规律煤层气成藏规律是煤层气开发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煤层气成藏类型、成藏模式、成藏机理等方面。
煤层气成藏类型主要有单一煤层气藏、多层煤层气藏、煤岩层煤层气藏等类型。
煤层气成藏模式主要有自生型、自生自储型、自生自储自运型等模式。
煤层气成藏机理主要有生物成因、热成因、混合成因等机理,其中生物成因是煤层气成藏的主要机理。
三、煤层气开发技术煤层气开发技术是煤层气开发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煤层气开发方法、开发工艺、开发设备等方面。
煤层气开发方法主要有钻井开发、巷道开采、水平井开采等方法。
煤层气开发工艺主要有抽采、压裂、注气等工艺。
煤层气开发设备主要有钻机、压裂车、注气设备等设备。
四、煤层气开发地质学研究方法煤层气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数值模拟等方法。
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问题及其建议

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问题及其建议我国煤层气产业开发较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各个方面还不成熟,依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只有科学的解决这些难题才能促进煤层气产业更好地发展。
本文简要论述了现阶段我国在煤层气开采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几条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煤层气产业的进步。
标签: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问题;建议煤层氣俗称瓦斯,是一种非常规气体能源,存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
而且,这种能源危害性很大,当空气中煤层气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比例,遇火就会发生爆炸。
在煤炭开采中,富集的煤层气会发生喷出的危险,造成事故。
但同时,煤层气又是一种优质能源,含的热值非常高,可用来发电,也可以做燃料。
由于这种能源能够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保护环境,因而受到很多国家的关注。
1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现状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
由于煤层气的成分与天然气相似,产物无污染,因而被看做优质能源。
我国对煤层气的勘探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而且煤层气的含量居世界第三位,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辽宁等地。
经勘探发现,仅辽宁省煤层气的产气量就已经很庞大,与澳大利亚全国的产气量相当,因此,加强对煤层气的勘探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但是由于煤层气的潜在危险高,资金投入大,而且还需要高科技确保勘探的质量,所以,限制了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只有加大对煤层气勘探的研究,掌握煤层气勘探过程中的规律以及相关的开发技术,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并确保专业人才的全面参与,解决相关的技术难题,才能确保煤层气的勘探量,而煤层气也将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优质能源,对保护环境意义重大,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2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2.1技术与工艺无实质性进展中国煤层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比如“三低”现象以及地质变动性等,都增加了勘探的难度。
低压、低渗、低饱和的特殊性同时增加了勘探过程中的危险,生产技术没有得到突破性的提高。
如果在实际的勘探过程中,不能准确地测量压裂径长,就无法布置勘探井组,也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开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我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目 的煤层埋深集中在 1 000 m 以浅,但是,根据煤层气 资源埋深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2],深部煤层气资源更 丰富,约占 61. 9%以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纵观 国内外文献,在深部煤层气地质资源和选区评价、煤 层气井产能评价、勘探与开发实例等方面的研究均较 薄弱,因此,关于深部煤层气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前瞻领域。本文根据我国煤层气 资源埋深分布特征,沁水、鄂尔多斯和准噶尔等盆地 深部煤层气勘探经验,以及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含气带 延川南煤层气田开发实例,总结我国主要深部煤层气 地质资源特征及勘探开发经验和理论研究,探讨适应 深部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
( 1.Petroleum Exploration &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China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Beijing 100083,China; 2. Petroleum Exploration &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East Branch,China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Nanjing 210011,China)
1 我国深部煤层气资源潜力及勘探
1. 1 我国深部煤层气资源潜力 1. 1. 1 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深部
全国新一轮煤层气资源评价以煤层埋深 2 000 m 以浅为评价对象,结果表明我国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埋 深 1 000 m 以 浅 为 14. 3 × 1012 m3,占 38. 9%,埋 深 1 000 ~ 2 000 m 为 22. 5 × 1012 m3,占 61. 1%[1]。对全 国 3 000 m 以浅煤层气资源量的研究发现,煤层埋深 1 000 ~ 1 500 m 资源量约 21 万亿 m3,1 500 ~ 3 000 m 资源量 30 万 亿 m3,分 别 占 总 资 源 量 的 38. 2% 和 54. 5%,而 1 000 m 以浅的资源量仅占 7. 3%[2]。根 据我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及勘探实践,本文将 煤层埋深大于 1 000 m 视为深部,由此发现我国煤层 气资源主要赋存在深部煤层中。 1. 1. 2 部分煤矿井采深已超过 1 000 m
不完全统计我国煤矿井开采资料表明,全国约有 47 个煤矿采深超过 1 000 m,其中,山东省的新矿集 团孙村煤矿井深 1 501 m。除了山东省外,大部分深 部煤矿井属于( 高) 瓦斯矿井。煤矿已经开采深部资 源的事实昭示,加快促进深部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研 究具有现实意义。 1. 2 深部煤层气勘探进展
我国在沁水、鄂尔多斯、滇东黔西、准噶尔等地区 开展了深 部 煤 层 气 勘 探 试 验,积 累 了 一 些 经 验。20 世纪 90 年代,在滇东黔西含气盆地群部署了黔红 2 井等,煤层埋深超过 1 000 m,由于当时按照常规油气 井部署、钻探、压裂,且后期排采管理不到位,该井日 产气量仅 有 几 十 立 方 米,因 试 验 失 败 而 关 井。 近 年
来,深部煤层气勘探获得了局部突破,部分煤层气井 获得了较 好 地 单 井 产 量[3],例 如 沁 水 盆 地 郑 庄 区 块 郑 60 井 3 号煤深 1 337 m,日产气 2 336 m3; 鄂尔多 斯盆地三交北某井 5 号煤深 2 036 m,试气点火,套压 3. 4 MPa,瞬时产量达 1. 84×104 m3 / d; 延川南延 17 井 煤层埋深 1 497 ~ 1 503 m,最高日产气达 3 600 m3,不 过递减较快,下降到 500 m3 / d 以下,难以稳产。 1. 2. 1 沁水盆地
开采技术条件两大类。延川南煤层气田开发的经验表明,影响深部煤层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是受
地质条件控制的压裂技术与排采技术,提高深部煤层气单井产量的途径是做好富集高渗区选区评
价和预测,加强以压裂为核心技术的工程工艺攻关研究及做好排采管理。
关键词: 深部; 煤层气; 勘探; 开发; 压裂; 排采
中图分类号: P618. 11
第 41 卷第 1 期 2016 年 1 月
煤炭学报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Vol.41 No.1 Jan. 2016
李辛子,王运海,姜昭琛,等. 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与研究[J]. 煤炭学报,2016,41( 1) : 24- 31. doi: 10.13225 / j. cnki. jccs.2015. 9003 Li Xinzi,Wang Yunhai,Jiang Zhaochen,et al.Progress and study on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for deep coalbed methane[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6,41( 1) : 24-31.doi: 10.13225 / j.cnki.jccs.2015.9003
部煤层气资源在含气量、含气饱和度、储层压力及临界解吸压力等关键参数方面较浅部有利,开展
深部煤层气研究及勘探是重要前瞻性课题。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川南煤层气田的勘发是我国深部煤层气开发获得突破的 1 个典型实例。一般来说,
影响深部煤层气开发的因素较复杂,是一个系统工程,通常可以将这些因素划分为资源地质条件和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hina ’s new round of CBM resource evaluation in 2006,coalbed methane ( CBM) resource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deep seams ( coal seam depth in 1 000-2 000 m) ,but studies related to deep CBM theory were limited,and exploration operations were rare.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main distribution of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 in the deep coal seams in China,the current deep coal seam mining and CBM exploration wells in Erdos basin and Junggar basin indicate that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ep CBM shows some potential,although the appraisal wells of commercial value occur only in a few pilot areas.By comparing different coal seam depth studies in Yanchuannan block in Erdos basin,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key parameters such as the gas content,gas saturation,reservoir pressure and critical desorption pressure of deep coal seams were commonly higher than in shallow coal seams.In general,it was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 to evaluate the factors of deep CBM production,which generally include resource geology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deep CBM were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ose of shallow CBM,which resulted in that th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applied in these area was difficult.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in Yanchuannan pilot CBM project,it was fracturing technique adapted for deep geological condition and draining technology that responsible for favorable well production.Based on this study,it is proposed that the improved well production way of deep CBM is to do the evalua-
另一方面,H6 井煤层中深 1 175 m,最高日产气 达到 1 519 m3 / d。该井的突破改变了对深部煤层气 勘探的认识,即对于该区地质条件而言,深部煤层陷 落柱不发育,煤层厚度、含气量、压力、含气饱和度均 大于 浅 部,富 集 程 度 好 于 浅 部。 鉴 于 此 认 识,在 1 100 ~ 1 300 m 的 H6 井区部署了井组试验,有 5 口 井日产气量超过了 1 000 m3 / d,表明该区深部的富集 条件比浅部有利。但是该井组 80%以上的井平均产 量为 102 m3 / d,产气曲线大多呈现明显的单驼峰特 征,分析其原因表明,除了深部地质因素外,还与工程 工艺及后期排采工作制度密切相关。例如 H6 井被 邻井压裂施工压窜导致产量锐减; 而更多的井呈现单 驼峰特征的原因是早期排采过快,主要解吸井筒附近 气体,引起应力敏感,同时由于压裂效果偏差,裂缝易 于闭合,气源供给不足所致。 1. 2. 2 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