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辛弃疾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赏析:这首词为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作 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 幼安自此起兴。”上片寓情于景,写登台远眺时产 生的种种复杂 情感。前两句以虚笔写山河破碎的憾 恨,后两句写对砟国的无限思念。下片以江水为喻, 抒写抗金复国的决心和壮志难酬的苦闷。青山遮不 住,毕竟东流去。“青山 ”二句突出了了青山之遮 与江水之流的对立和冲突,它写出客观规律不可抗 拒,历史毕竟要发展这一深遂的哲理而千古名句有 鼓舞人心的作用。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 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 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 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 (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 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 较多的接触。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 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 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 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 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 天凉好个秋! 赏析: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 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 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 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 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 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 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辛弃疾古诗文

辛弃疾古诗文1、《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7、《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8、《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宋·辛弃疾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最短的五首诗

辛弃疾最短的五首诗1、《即事示儿》
年代:宋,作者:辛弃疾
扫迹衡门下,终朝抱膝吟。
贫须依稼穑,老不厌山林。
有酒无余愿,因闲得此心。
西园早行乐,桃李渐成阴。
2、《书停云壁》
年代:宋,作者:辛弃疾
万事随缘无所为,万法皆空无所思。
惟有一条生死路,古今来往更何疑。
3、《书鹤鸣亭壁》
年代:宋,作者:辛弃疾
翠竹栽成占一丘,清溪映带极风流。
山翁一向贪奇趣,更引飞泉在上头。
4、《和前人韵》
年代:宋,作者:辛弃疾
池鱼岂足较浮沉,邱貉何曾异古今。
末路长怜鞭马腹,淡交端可炙牛心。
山方高卧云长乱,松本忘言风自吟。
昨日溪南鸡酒社,长卿多病不能临。
5、《读圆觉经》
年代:宋,作者:辛弃疾
二十五轮清净观,上中下期春夏斋。
本来欲造空虚地,那得许多缠绕来。
辛弃疾经典诗词50首

1.《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朝代】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朝代】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8.《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文言文-辛弃疾

• 1.C 【分析】“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的意思是 他的学生和旧时的朋友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其 中“至”是副词,强调“无送葬者”,故“至” 后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和A项。“孰谓公死” 意思是谁说你已经死了,句意、结构均完整; “名”作“垂”的宾语,“垂万世名”即声名流 传久远,语意完整。故应在“孰谓”前断开,排 除D项。选C。
• (2)(5分)刚一到灾区,(辛弃疾)就在 大道张榜说:“不让买粮食的流配,强买粮 食的杀头。”(得分点:“榜”“通 衢”“闭籴者”各一分,句意2分)
• 傔qiàn人:随从佐吏;随身的差役。
• 枢府:主管军政大权的中枢机构。宋代多指枢密 院,明和清初多指内阁,清雍正以后多指军机处 。
• 沮:阻止 • 聚敛:搜刮民财 • 日下∶(1)目前;眼下 • (2) 旧时“日”指帝王,“日下”指京都。 • 坐:因…犯罪;定罪 • 释然:疑虑、嫌隙等消释后心中平静的样子
• 奖谕:皇帝对臣下褒奖、表彰。称官长对下属的 嘉奖。
• 原文:复奏疏乞创飞虎军。诏委以规画,乃度 duó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zhà,招步军二千 人,马军五百人,傔qiàn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 先以缗mín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 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 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 原文: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
任责荒政。始至,榜(于)通衢qú曰:“闭籴dí 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
辛弃疾的经典古诗

辛弃疾的经典古诗1.青玉案·元夕[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8.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

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1] 。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代表作辛弃疾现存词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部分词作《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鹧鸪天·戏题村舍》、《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鹧鸪天·送人》、《鹧鸪天·代人赋》、《玉楼春·戏赋云山》、《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西江月·遣兴》、《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露天晓角·旅兴》、《卜算子·修竹翠罗寒》、《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鹧鸪天·着意寻春懒便回》、《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鹧鸪天·一片归心拟乱云》、《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生查子·游雨岩》、《生查子·漫天春雪来》、《生查子·去年燕子来》、《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南乡子·舟中记梦》、《南乡子·好个主人家》、《定风波·再用韵和赵晋臣敷文》、《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千年调·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最高楼·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新荷叶·和赵德庄韵》、《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汉宫春·立春日》、《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满江红·暮春》、《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水调歌头·舟次扬洲和人韵》、《水调歌头·盟鸥》、《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念奴娇·赋雨岩》、《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甲辰》、《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贺新郎·赋水仙》、《贺新郎·赋琵琶》、《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蝶恋花·送祐之弟》、《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一剪梅·中秋元月》、《瑞鹤仙·赋梅》辛弃疾人物评价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词人辛弃疾的一生简介

词人辛弃疾的一生简介辛弃疾一生力主抗战北伐,提出许多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
存词六百多首,词风慷慨悲壮,有不可一世之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词人辛弃疾,欢迎阅读!个人简历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早年经历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起义反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
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
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当街游行示众,后砍头)。
步入仕途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5、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
辛弃疾大胆创新,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 端,不复有规矩存在。最充分地反映了其以文为词 的特点。
(1)民间语言的运用,口语、谚语、俚语的灵活 使用,使其词语言明白流利,轻松活泼。如:
21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鹕。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 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 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 月。
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
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弃疾率领五
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此
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
叹息”。从此辛弃疾投奔南宋,官为江阴签判。
4
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 是一生中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 勃,壮志凌云。他先后上了一系列奏疏,力陈抗 金抚国方略。但他的意见并未被当权者采纳。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可怜白发生。
7
2、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愤慨。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摸鱼儿》
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 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 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层楼:高楼。
4.强说愁:没有愁而硬要说愁。强:勉强地,硬要
5.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多少事,欲说还 休。”[2]
6.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7.不识:不明白。
8.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29
2.同为豪放雄渭的风格。
苏轼则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辛弃疾则慷慨悲歌,激 情飞越。
苏轼有中年人的超越与达观,辛弃疾则有少年侠气与 热血。
苏轼能在逆流中明哲全身而退,辛弃疾却为理想奋不 顾身呐喊。
清代陈延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东坡心地光明磊 落,忠爱根于性生,故词极超旷,而意极和气。嫁轩 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正则可以为李郭,为 岳韩,变则即桓温之流亚,故词极意雄,而意极悲郁。 苏辛两家,各有不同。后人无东坡胸襟,又无嫁轩气 概。
“些底事,误人那。不成真个不思家”(《鹧鸪 天》)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
来做个天”(《丑奴儿》)
25
(2)虚词的运用
“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汉宫春》)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 郎》)
(3)用典丰富自如,恰到好处、浑成自然,别有 妙趣。所谓随心所欲而天然生动的境界。
⑧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威 武雄壮,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孙权的字。
11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12
注释
1.丑奴儿:即《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9.欲说还休:想说而最终没有说
13
摸鱼儿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 为赋。
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 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 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 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 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 断肠处。
14
3、描写农村生活及闲适情趣。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15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狂放不羁,或慷慨悲凉。 如“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的李广(《八声甘
州》);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永遇乐》);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南乡
子》)。
18
2、雄豪壮阔的艺术境界与浓烈激越的主观情感
军事意象频繁出现,构成了词史上罕见的军事 景观。
密集的军事意象群,连结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 界,反映出两宋词史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 概的激扬,词中女性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 力度美和崇高美。
辛弃疾
1
这是刻在铅山瓢泉瓜山山后的阳原山辛弃疾 墓前郭沫若对他评价的楹联。在中国文学史上,辛 弃疾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
辛弃疾的一生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青年 时期,青壮年时期和中晚年时期。下面接壤我们通 过这三个人生阶段来走近民族英雄、爱国词人辛弃 疾那跌宕起伏的一生。
2
一、生平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 (今山东济南)人。
28
辛弃疾与苏轼比较
1.皆境界阔大,感情豪放开朗:苏轼常 以旷达的胸襟和超越的时空观体验人生, 常表现出哲理式思索、感悟,并以这种 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 的平静,有乐天知命的境界;
辛弃疾以炽烈的感情与崇高理想拥抱人 生,充溢着英雄的豪情与报国无门、壮 志难酬的悲愤,仰天长啸,豪气干云, 风骨之不俗,气概之高迈,世罕其匹。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
9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 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 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0
注释
①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 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②神州:指中国,此 处指中原被金人占领的沦陷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长远悠久。
⑤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音móu。万兜鍪: 千军万马。
⑥坐断:占据、割据。
⑦休:停止。
具有实干才能的政治家 与真正的英雄。
苏轼以后最伟大的词作 家,“苏辛”并称。宋词 在其手中达到了一个崭新 的高度。
3
止于23岁南渡以前。这是他一生最为意
气风发的时期。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
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
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
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
辛弃疾64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 不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罢 免。
辛弃疾自66岁秋,罢居铅山后,虽屡见 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枢密院都城旨要职, 但总以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68岁。 6
二、辛词思想内容
1、歌颂抗金,抒发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 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苏轼可谓“是真名士自风流” 稼轩可以说是“唯大英雄能本色 ”
31
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 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他出任 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 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 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他不失为一个有清醒 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5
1182年至1207年,从43岁到68岁。这 期间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 弹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 归隐时期。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 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 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爱国激情在某 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16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 吹落,星如雨。宝马雕 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 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 他千。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7的创造 最具代表性的是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或奇伟英豪,或
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 语汇、成句和历史材料,融化锻铸,巧夺天工。
2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孙权、刘裕、刘义 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
《水龙吟》下片。 《兰陵王》:“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
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 《水龙吟》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19
辛词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 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悲愤。情感 大起大落,反差强烈,甚似李白。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20
3、表现方法上的“以文为词”
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 即将古文词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 于词。
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信手拈来, 如从己出,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力,而且空 前的扩大丰富了词的语汇。稼轩词真正达到了无意不 可入,无语不可用,合乎规范而又极尽自由的艺术境 地。
王国维:稼轩《贺新郞》词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 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