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猪肉品质的途径

合集下载

关于推进猪肉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于推进猪肉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食品产业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行业。

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用户对高品质猪肉的追求,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如何推进猪肉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该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促进。

一、提高养殖环境和技术水平1. 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建议政府加大对养殖环境的监管力度,确保养殖场的环境卫生达到标准。

可以引导并支持养殖场进行绿色环保改造,减少环境污染。

2. 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鼓励农民引进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猪肉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养殖成本。

二、加强猪肉食品安全监管1. 完善监管体系:建议政府加大对猪肉食品产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养殖场、屠宰场和加工厂的监督检查。

2. 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建议加强对猪肉食品的质量检测,提高产品的食品安全标准,确保用户可以放心食用。

三、加强科研创新和品种改良1. 支持科研机构开展猪肉食品产业的科研工作:加大资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在猪种改良、疾病防控、饲料营养等方面进行研究,提高猪肉的生产和品质。

2. 加强品种改良:加大对猪种改良的支持力度,引进和培育适合我国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四、提升猪肉加工和销售水平1. 支持加工企业提高生产工艺和质量:政府可以加大对猪肉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2. 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猪肉销售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和用户权益。

五、鼓励绿色、有机养殖1. 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民转变观念,引导他们采用绿色、有机的养殖方式,宣传环保、绿色养殖的重要性。

2. 加大宣传力度:政府可以开展一些绿色、有机养殖的宣传活动,加强对用户的宣传教育,提高用户对绿色养殖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

总结起来,推进猪肉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政府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同时加强监管力度,鼓励科研创新和绿色养殖,引导猪肉食品产业向着更加健康、绿色、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用户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推动我国猪肉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猪屠宰后胴体代谢调控和提高猪肉品质措施

猪屠宰后胴体代谢调控和提高猪肉品质措施

1猪屠宰后胴体代谢调控动物放血后血液停止循环,肌肉 的供氧也随之停止,肌肉的代谢从脂 肪有氧代谢转向贮备的肌糖原无氧代 谢。

动物宰后肌肉无氧代谢的终产物 是乳酸,随着肌肉中乳酸的积累,肌 肉pH 从7.1耀7.3最终降低到5.4耀5.7。

有3种典型劣质猪肉与猪宰后肌肉pH 异常降低有关院(1)肉色苍白、质地 松软、汁液渗出的猪肉,即P S E 肉;(2)肉色发暗、质地坚硬、如干柴般 的猪肉,即DFD 肉;(3)肉色发红、 质地松软、汁液渗出的猪肉,即RSE 猪肉 。

肌肉中积累了过多的乳酸会使猪宰后1h 内肌肉pH 迅速下降至5.8耀6.0,甚至以下,肌肉中过髙的酸度和随之而来的温度升髙导致肌肉蛋白质变性并最终发展成P SE 肉。

宰后肌糖原快速降解的原因包括遗传倾向性、宰前应激和交感-肾上腺髓质轴激活或后二者的协同作用。

相反,如果肌糖原贮存低,乳酸累积量打了折扣,导 致尸僵过程中肌肉的最终pH 早早稳定在6.0以上,就形成DFD 猪肉。

宰前各种应激使猪能量消耗增加,而宰前肌糖原贮备低通常又强化了宰前应激对体内糖原贮备耗尽的效应。

一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酌-2亚基基因突变的猪,其肌肉中肌糖原含量异常髙,因此该基因型通常也被称为酸肉基因(RN -)。

肌肉中乳酸过量积累会引起肌肉最终pH 降低到肌肉的等电点5.0耀5.3 (使肌肉中收缩蛋白的 静电荷为零的pH )。

虽然RSE 猪肉的肉色在等电点时几乎正常,但由于肌肉收缩蛋白在等电点时携带的正负离子数相等,蛋白互相吸引使肌纤维蛋白吸附的水量下降,引起水分过度丢失,即系水力下降,导致鲜肉的蛋白功能属性下降。

2提高猪肉品质的措施2.1屠宰前禁食调节宰前肌肉中糖原贮量可以显著改善鲜猪肉的肉色和系水力。

屠宰 前16耀24h 禁食可有效减少背最长肌糖 原的浓度、升髙肌肉初始(45min )和 最终(24h )的pH ,并可显著改善鲜 猪肉系水力。

但宰前小于16h 禁食对 肌肉糖原贮存、尸僵过程pH 下降和系 水力则没有改善。

猪肉品质分析如何提高猪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猪肉品质分析如何提高猪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猪肉品质分析如何提高猪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猪肉品质分析:如何提高猪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猪肉作为我国传统的主要肉类食品之一,一直是人们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需求逐渐增加,提高猪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猪肉品质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提高猪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一、猪肉品质的评估指标要提高猪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首先需要了解猪肉品质的评估指标。

猪肉的品质主要包括肉质的理化性质、色泽、口感和营养成分等。

其中理化性质主要指肉质的水分含量、pH值、脂肪含量等;色泽则包括肉质的颜色鲜艳度和氧肌红蛋白含量;口感涵盖猪肉的嫩度、弹性、口感等;而营养成分则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二、提高猪肉的口感和嫩度要提高猪肉的口感和嫩度,可以从饲养管理和屠宰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优化。

首先,合理的饲养管理能够改善猪肉的肌肉组织和脂肪含量。

科学的饲养方案可以提高猪肉的嫩度和口感。

合理的饲料组配和供应周期,以及适当的饲养密度和环境条件都对猪肉品质有重要影响。

此外,合理的饲养过程中要避免使用激素和抗生素,以确保猪肉的安全和营养价值。

其次,屠宰技术对猪肉的口感和嫩度也有很大影响。

合理的屠宰流程和剁拆方式能够更好地保留猪肉的水分和营养成分。

同时,适当的冷却和储存方法也能提升猪肉的嫩度和口感。

这些措施的科学应用可使猪肉更加鲜嫩可口。

三、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除了口感和嫩度外,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几点是可以考虑的措施:首先,提高猪肉的蛋白质含量。

通过合理的饲料组配和管理,能够使猪肉中蛋白质含量更加丰富。

此外,适当的饲养密度和运动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猪肉的蛋白质含量。

其次,增加猪肉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

通过饲养和饲料添加物的选择,可以增加猪肉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比如通过添加食物中所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来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

最后,合理的烹饪方式也能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

改善猪肉品质的方法

改善猪肉品质的方法

改善猪肉品质的方法1加强饲养管理饲养猪只的品种、采食情况以及卫生状况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猪只的胴体和猪肉品质。

1.1品种因素近几年,我国猪只饲养场饲养的猪只品种当中,杜洛克猪是比较受欢迎的,杜洛克猪不仅仅生长的速度快,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相比于其他品种的猪只,杜洛克猪还具有相对比较高的肌内脂肪含量,而且肌内脂肪和口感呈正相关。

杂交品系的猪群当中,伴随杜洛克血系的增长,杂交品种猪只的生长速率也随之上升,还能改善猪只的背膘厚度、肌内脂肪含量以及口感,避免白肌肉(PSE肉)的产生。

1.2采食情况目前主要研究猪只自由采食与限饲两种饲喂方式对肉质产生的不同影响。

综合多个研究结果可知,采取自由采食方式进行饲喂的猪只,其肉品的嫩度和多汁性得到很大的改善。

但是具体的原因尚不明确,其可能是猪只进行自由采食能够加快生长速度,还能提高肌内脂肪含量。

研究的同时,提出了增加肌内脂肪或者是瘦肉率,并且改善猪肉嫩度的理论模型,表明改善猪肉品质能够通过操纵动物的生长曲线进行。

但通过另外一个方面的研究结果可知,对猪只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相比于限饲的饲喂方式,并没有影响到猪肉的嫩度,其具体原因仍然不明确。

此外,在猪只屠宰前的5个星期,以缺乏蛋白质的口粮给其饲喂,能够提高肌内脂肪的水平,继而使猪肉的品质得到改善。

1.3卫生状况卫生状况会严重影响着猪肉的品质,猪只如果处于不一样的卫生环境中,利用营养物质具有的重分配能力也都不一样。

将体重5.5~113kg的猪只,分别接受高免疫刺激和低免疫刺激处理后的屠宰情况进行比较,通过结果可知,健康状况比较高的猪只与健康状况比较低的猪只相比,瘦肉率能够提高4.7%。

卫生状况影响猪肉品质的机理如下。

如果猪只生存环境的卫生状况较差,营养物质就会发生转变,由生产性功能转向于满足免疫系统的营养物质需要,这种变化会增加猪只的基础代谢率,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升高,与此同时能量需要也增高。

葡萄糖会从外周组织转向特定的细胞群,然后和组织产生免疫反应。

猪肉品质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猪肉品质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对猪肉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猪肉产品生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猪肉产品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如何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猪肉品质,是畜牧兽医工作者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本文主要就猪肉品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生猪是泰安市畜牧支柱产业,2005年,泰安市肉产量达到42.1万吨,与实施“十五”规划前的2000年相比,肉产量增长66.7%。

到“十一五”末,2010年全市猪存栏达到210.9万头,出栏达到423.5万头,肉产量达到52.7万吨。

泰安市生猪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涌现出银宝和八戒两个猪肉加工龙头企业,成为猪肉产品的领军人物,但因卫生、添加剂、药物及有害重金属残留等问题影响,猪肉出口量相对较低。

质量安全问题既制约着泰安市猪肉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又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实施供应链管理是解决目前我国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优质猪肉供应链中,猪肉加工企业处于核心地位的作用,其质量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水平上,还是在精神追求上,都开始进入了一种追求更高层次的状态,人们对食品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消费安全食品的意识增强。

由于发展安全畜产品可以减少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威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生产消费者常吃的安全猪肉就显得更为重要。

安全猪肉是指猪肉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及标准,从种猪培育到商品猪饲养管理、饲料生产、疫病防治、屠宰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而严格的管理控制,使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尤其是安全卫生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及国际质量标准的猪肉。

研究表明猪肉质量安全受到猪的品种、饲料安全、兽药安全、饲养规模、猪的疫病、运输工具消毒情况、生猪检疫方法和结果、猪肉检验方法和结果、屠宰水质检测方法和结果、猪肉冷却温度、屠宰工人的健康状况和兽医的资格、销售人员健康状况、猪肉存储卫生条件、以及猪肉分割点的卫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猪肉肉品加工中的质量控制与改进策略

猪肉肉品加工中的质量控制与改进策略

猪肉肉品加工中的质量控制与改进策略猪肉是世界各地人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肉类产品之一。

在猪肉加工领域,质量控制和改进策略的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猪肉肉品加工中的质量控制与改进策略,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原料选择与检验在猪肉肉品加工中,首要任务是选择优质的原料。

合适的猪肉品种和肉质是制作出口质量产品的关键。

对于原料的检验应覆盖多个方面,包括猪的品种、年龄、饲养管理情况、肉色、脂肪含量以及是否患有疾病等。

同时,对原料进行微生物、重金属、农药等方面的检验也是必要的。

二、加工过程控制1.清洗与消毒在猪肉加工的起始阶段,清洗和消毒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加工设备、工具和车间等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洗,以避免交叉污染。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并保持清洗和消毒措施的记录,以确保加工过程的卫生与安全。

2.温度控制猪肉加工过程中,温度控制是关键因素之一。

猪肉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当的温度,以确保产品的口感、质地和品质。

同时,加工环境和冷藏设备的温度也需要合理控制,防止猪肉品质受损。

3.标准操作规程(SOPs)制定和实施标准操作规程是一个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SOPs的目的是确保加工过程中的一致性和标准化。

相关员工应接受培训,严格按照SOPs进行操作,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设备维护与检修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对于猪肉肉品加工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定期维护设备,保持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品质。

如果发现设备故障或损坏,应立即进行修理或更换,以确保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生产环境卫生管理清洁的生产环境对于猪肉肉品加工的质量和产品安全性至关重要。

保持车间的卫生和整洁,定期消毒工作环境,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

员工应穿戴适当的工作服和手套,并严格遵守卫生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

五、质量检验与监控质量检验和监控是猪肉肉品加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应建立完善的检验体系,对原料、在制品和成品进行检验。

同时,建立合理的监控措施,例如使用温度计、湿度计等设备监测加工过程中的环境参数,以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提高猪肉品质

提高猪肉品质

D、合理使用生理调节剂
肉碱 肉碱是脂肪酸转运到细胞线粒体 的唯一载体,而脂肪酸作为动物 体内的主要能量物质,其释放能 量的场所是细胞线粒体。
胆碱
胆碱的碱性较强,不宜与其他维 生素配伍混合。具有兴奋消化道 器官的功能,还有利于机体利用 脂肪和从肝脏输出脂肪,是肝脏 脂肪代谢所必需的。
甜菜碱
甜菜碱具有降低动物体脂含量、 抑制产生脂肪肝的功能。研究表 明,在饲料中添加 1250mg/kg甜菜 碱,可使肥育猪背膘厚降低,提 高胴体瘦肉率。
环 境 因 素
运输 过程
出栏前未控料及高温应激。
屠宰 方式
未按照国家规定定点屠宰,屠宰过程未按 照程序规范操作。
饲料 种类
种类单一,未采用全价配合饲料,摄入不 足。
营 养 因 素
饲料 质量
由于考虑成本差异,选购劣质原料。
营养 组成
饲料中蛋白质、能量、氨基酸、矿物质、 维生素配比不合理。
四、改善猪肉品质的主要措施
氨基酸
脂肪
糖源
蛋白质 、能量
氨基酸
1. 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对中枢神 经有兴奋作用。 2.色氨酸,可有效降低由于屠宰前应 激引起的PSE肉的发生率。 3. 有肌肽,在日粮中添加 0.9g/kg 可 调节耗氧量,起到改善肉质的作用。 4. β-丙氨酸和组氨酸,在饲料中添加 量分别为 0.18%的0.32%,也能起到改 善肉质的效果。
环境 选种 营养
1、选种
利用我国地方猪种培育新的品质,满足特定市场 对优质猪肉的需求。在保证肉质良好的前提下,合 理引进外国优良品种,充分发挥杂交优势,外国品 种具有胴体膘薄、瘦肉多、生长速度快,与我国优 良品种杂交,其后代具有良好的杂交优势。在品种 选择中,除了考虑瘦肉率、生长速度、体型外,还 应考虑猪肉的品质,选择具有良好肉质遗传的猪种 饲养。

肉质的改进剂可提高猪肉品质

肉质的改进剂可提高猪肉品质
肉质的改进剂可提高猪肉品 质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肉质改进剂简介 • 肉质改进剂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 肉质改进剂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 肉质改进剂的研发与技术创新 • 肉质改进剂的效益评估与社会
责任
01
肉质改进剂简介
定义与种类
定义
肉质改进剂是一类用于改善肉类 品质的添加剂,主要通过改善肉 的颜色、风味、保水性等方面来 提升肉质。
04
肉质改进剂的研发与技术创新
新品种的研发
研发新型肉质改进剂
通过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不断研发 新型肉质改进剂,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 猪肉的需求。
VS
筛选优质基因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筛选具有优良肉质性 状的基因,培育出肉质更优的猪种。
技术创新与优化
优化饲养环境
通过改善猪舍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等 ,提高猪的舒适度,从而改善其肉质。
保质期
肉质改进剂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能够延长猪肉的保质期,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安全性
肉质改进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确保猪肉品质和安全性的同时,不含有 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03
肉质改进剂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内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肉质改进剂方面 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植 物提取物、微生物发酵产物等方面, 旨在寻找安全、有效的肉质改进剂。
国外研究
国外对于肉质改进剂的研究起步较早 ,主要集中在生物技术领域,如基因 工程、酶工程等,旨在通过基因修饰 或酶制剂来改善肉质。
实际应用案例
天然植物提取物
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如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等被应用于肉制品加工中,可有效抑制脂肪氧化、延长 肉制品的保质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猪肉品质的途径
∙日期:2007-08-15编辑:本站编辑评论:0条
∙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很多,本文仅从饲料营养角度出发,给出改善猪肉品质的营养学措施。

1、蛋白质水平
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添加合成氨基酸可以降低猪肉背膘厚度,增加眼肌面积和瘦肉率。

另外,饲料中不同的原料将会影响猪体内粪臭素的含量从而影响猪肉风味,如饲喂高剂量花生饼将使背膘中粪臭素含量从0.09mg/kg提高到0.12mg/kg。

而饲喂酪蛋白则能降低它的含量。

此外在饲料中添加易消化纤维或非淀粉类多糖,尽量减少未降解蛋白在大肠中的发酵,也可以改善猪肉的风味;
2、肌肽
肌肽是大量存在于动物肌肉中的一种天然二肽,它可在体外抑制被铁、血红蛋白、脂质氧化酶和单态氧催化的脂质氧化作用。

日粮中添加0.9g/kg肌肽,可改善肉色和提高骨骼肌的氧化稳定性,并与维生素E具有协同作用。

也有人曾把它作为贮存熟肉的一种酸败抑制剂。

3、饲粮脂肪
猪能完整吸收脂肪酸并沉积于脂肪中.因此,可以通过改变饲粮中的组分和含量来改变猪肉的脂肪酸类型和水平。

从理论上讲,猪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越好,因为这样的脂肪对人体的健康有利。

但在生产实际中,这类猪肉不耐贮存.脂肪容易氧化腐败产生异味,对肉品深加工很不利。

因此,日粮中脂肪的添加量要适当。

4、矿物元素
(1)铜通过静脉注射铜复合物,可增加猪肌肉的相对重。

(2)铁铁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组分,对保持正常肉色具有重要作用。

铁缺乏时会
导致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使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氢的清除发生障碍,过氧化氢作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巯基影响膜的完整性。

但过量的铁会导致自由基增加,加剧了脂质过氧化,使肉质下降。

因此,应该尽量避免在猪日粮中使用高铁。

(3)铬铬能促进脂肪分解和蛋白质合成,从而改善胴体品质。

通过补铬可以降低血清中皮
质醇的含量和提高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使动物更安定,据报道,给生长育肥猪补铬不但可增力口猪肉产量和瘦肉率,而且可降低猪的屠宰应激。

在饲粮中添加200ug/kg铬可提高育肥猪的瘦肉率4.83%,而且在肥育猪60kg时添加效果更好,铬还能促进脂肪的分解和蛋白质的合成,降低脂肪总量和脂肪率。

(4)硒硒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它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SH-Px)的组成成分起着抗
氧化作用,CSH-Px广泛存在于机体的所有组织中,可以防止细胞膜的脂质结构遭到破坏,维持膜的完整性。

通过防止脂质过氧化的发生来提高肉质。

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有机硒的试验
表明:有机硒虽然对生长无明显影响,但背膘厚度降低2.5%,眼肌面积提高了6%。

(5)镁镁是多种酶系统的辅助因子,它能降低由钙产生的神经肌肉刺激和减少神经冲动引起的乙酰胆碱分泌,也能降低神经末梢和肾上腺儿茶酚胺的释放.它可以通过抑制屠宰前应激所导致的糖原分解反应来改善肉质。

有研究认为,屠宰前5天,猪饲粮中添加天冬氨酸镁(40g/天?头),可提高猪肉质量,减少PSE肉发生率。

5、维生素
(1)维生素E
维生素E能阻断脂肪氧化的链式反应,抑制动物体内氧化反应的发生,提高猪肉的抗氧化特性,有效降低猪肉脂肪和胆固醇的氧化,改善肌肉颜色和提高系水力。

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高水平维生素正可减少脂类氧化速度和维持屠宰后细胞膜的完整性,而且对一种引起肉产生苍白、柔软、渗出性变化的磷酸脂酶A2产生抑制作用,使肉能比较长久地保持新鲜外观和颜色,降低滴水损失,从而延长货架期。

(2)维生素C
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250mg/kg维生素C,可显著改善肉质,减少PSE肉。

6、其他添加剂
(1)中草药添加剂
中药复方中富含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类、皂甙类和生物碱类有效成分,其生理作用一是直接促进动物造血功能,二是激活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促进皮质激素的释放,作用畜体内糖类代谢和电解质代谢。

据报道,中草药添加剂能明显改善生长育肥猪胴体品质和肉品质,与西药组和对照组比较,瘦肉率分别提高5.79%和6.51%(P<0.05),眼肌面积分别增加10.92%(p<0.05)和11.92%(p< 0.05)。

(2)甜菜碱
研究表明,育肥猪的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可通过提高猪肉中肌红蛋白、肌肉脂肪和肌苷酸的含量来有效改善猪肉的色泽、柔嫩度和香味。

日粮中添加0.25%甜菜碱可改善育肥猪瘦肉和胴体品质,表现为第10肋骨处背膘厚度下降20%,日平均瘦肉增长率提高14.6%,胴体脂肪比率下降10.5%。

(3)半胱胺
半胱胺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可促进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改善胴体品质。

(4)糖萜素
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500mS/kS糖萜素有改善肉色的趋势,能够降低育肥猪肉中胆固醇的含量,显著提高猪肉中肌苷酸的含量,改善肉的品质。

另有报道表明,日粮添加糖萜素对胴体长和眼肌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