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弱儿童”矫治管理
学龄前儿童体弱儿童的管理制度(最全)

学龄前儿童体弱儿童的管理制度(最全)学龄前儿童体弱儿童的管理制度1. 引言学龄前儿童是指年龄在3至6岁之间的儿童,他们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出现一些健康问题。
其中,一部分儿童存在体弱情况,需要特殊的管理制度来保障他们的健康和成长。
2. 体弱儿童管理的定义和目的体弱儿童是指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或患有某种慢性疾病的学龄前儿童。
体弱儿童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提供全面的照顾、教育和医疗服务,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3. 体弱儿童管理制度的内容- 健康监测与评估:定期对体弱儿童进行身体健康监测,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和身体状况。
- 营养膳食:制定个性化的膳食计划,保障体弱儿童获得足够的营养,并提供营养咨询和指导。
- 健康教育:开展针对体弱儿童和他们的家长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
- 免疫接种:制定免疫接种计划,确保体弱儿童按时接种疫苗,提高其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 环境调控:为体弱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和研究环境,注意室内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因素的控制。
- 医疗服务:建立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为体弱儿童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和专业的医护人员指导。
- 社会支持:加强体弱儿童的社会关怀和支持,提供心理辅导、社交活动等服务,增强其自信和社交能力。
4. 体弱儿童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制度实施: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 监督与评估: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对体弱儿童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 法律保障:法律和政策对于体弱儿童的权益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相关部门应依法保障体弱儿童的权益,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5. 结语学龄前的体弱儿童需要特殊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健康监测、营养膳食、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环境调控、医疗服务和社会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体弱儿童的生活质量,并预防疾病的发生。
2024年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2篇)

2024年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幼儿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加,一些幼儿出现了身体上的体弱情况,给其成长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关注和管理幼儿园中的体弱儿童,特制定2024年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
二、理念幼儿园是为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服务的特殊教育组织。
体弱儿童在幼儿园中的管理,应以儿童的身心发展为核心,秉持“关注、关爱、关心”的理念,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三、管理目标1. 关注体弱儿童的身体状况与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
2. 提供适合体弱儿童的教育和护理方案,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3. 建立起家园合作机制,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为体弱儿童提供全面支持。
四、管理方案1. 体检与筛查为了更好了解每位幼儿的健康状况,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全员体检,并对体弱儿童进行更加详细的筛查。
筛查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方面的指标,发现体弱儿童并建立健康档案。
2. 个性化护理计划基于体弱儿童的健康档案和筛查结果,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可以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的安排,以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3. 教育和培养针对体弱儿童,幼儿园应加强相关教育和培养。
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学习计划,结合体弱儿童的特点,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4. 家园合作幼儿园与家长是体弱儿童关爱和支持的重要角色。
建立起家园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体弱儿童的发展情况,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五、管理措施1. 增设特殊岗位幼儿园应增设体弱儿童护理、心理辅导等特殊岗位,招聘相关专业人员,为体弱儿童提供专业的关注和支持。
2. 分配特定资源为了更好地关注体弱儿童,幼儿园应合理分配相关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教育资源、护理设施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 优化照顾环境幼儿园应优化照顾环境,为体弱儿童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体弱儿的矫治和管理

中心幼儿园体弱儿的矫治和管理一、目的体弱儿童是儿童保健的重要对象。
应加强护理和管理。
使其得到应有的保护和治疗,为了尽快做好体弱儿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体弱儿的范围1、早产儿、Ⅱ度以上的营养不良。
活动性佝偻病:有佝偻病症状和体征,即汗多、夜啼,查血清骨钙性磷酸酶升高或骨密度低于50﹪。
2、缺铁性贫血:血HB<90G L幼儿园的标准是轻度缺铁性贫血:血HB<110 GL3、反复呼吸道感染:2岁以上儿童一年翻番换呼吸道感染6次以上或患肺炎2次以上。
4、长期慢性腹泻。
5、先天性疾病导致体弱。
三、管理内容1、保健老师对新入园的体弱儿童要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格摸底检查。
2、详细询问体弱儿童的既往史、现病史、喂养史、家族史及为围产期情况。
3、动态观察体弱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重点监测身高、体重、血色素等重要指标,填写体弱儿童管理登记表。
4、加强膳食营养,知道科学喂养。
5、加强体育锻炼。
6、治愈后及时总结、结案转健康儿童系统管理。
7、未治愈获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转医院治疗,并继续追踪管理。
四、管理模式诊断专案管理(填写体弱儿管理登记表)定期测身高、体重症状好转达结案标准可结案结案陈词(转健康儿童管理)五、体弱儿引起的原因引起儿童体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关专家调查表明,原因主要如下:1、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习惯差。
2、睡眠时间不足,睡眠习惯差,3、活动量不当,要么过大,使体能消耗过大,要么过小,一些消化吸收。
4、与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体弱儿的健康不重视或保育方法不正确(如吃的太细,穿的太多)等有关。
5、此外,先天不足及有疾病史也是造成儿童体弱的重要原因。
六、幼儿的营养不良1、诊断标准:年龄个别体重﹤P3(即低于同性别、年龄平均体重两个标准差)或年龄个别身高﹤P3(即低于同性别、年龄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2、具体对策和措施:(1)、科学的调整体弱儿的膳食,适当增加热量供给。
(2)、加强体育锻炼。
七、幼儿园体弱儿管理的具体对策和措施(一)、全园关心,合理管理体弱儿的管理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百豪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百豪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
度
1.体弱儿童的识别与评估:幼儿园通过定期体格检查、观察儿童行为和发展水平等方法,对幼儿进行体弱儿童的筛查和评估。
2.体弱儿童的保健与照护:根据体弱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保健计划,包括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定时作息等,以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3.疾病预防与控制:幼儿园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通风,引导儿童正确的洗手、咳嗽、打喷嚏等卫生行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4.特殊教育与康复训练:针对体弱儿童的特殊需求,开展个别化的教育和康复训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5.家长参与与沟通:幼儿园积极与家长合作,建立体弱儿童家长会,定期进行家访和家长会议,及时了解儿童的健康情况和家庭支持的需求。
6.关注心理健康:幼儿园关注体弱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园内活动,增强自信心。
7.定期评估和跟踪:幼儿园对体弱儿童定期评估和跟踪,及时调整管理和教育措施,确保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8.保密原则和个人信息保护:幼儿园对体弱儿童的相关信息和健康状况严格保密,不得外泄或用于其他非法用途。
以上是一般幼儿园对体弱儿童的管理制度,具体以百豪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政策规定为准。
体弱儿童各种管理制度

体弱儿童各种管理制度一、医疗管理制度1. 体弱儿童健康档案管理:每位体弱儿童应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史、家庭背景、体格检查结果、生长发育情况等内容。
医护人员应定期更新儿童健康档案,并根据档案内容为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2. 定期健康检查:体弱儿童应定期接受医疗机构的健康检查,包括生长发育评估、身体状况评估、营养评估等项目。
医护人员应根据检查结果为儿童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方案,帮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
3. 身体康复计划:针对身体功能减退或生长发育不良的体弱儿童,医疗机构应制定个性化的身体康复计划,包括康复训练、营养指导、药物治疗等措施。
医护人员应定期跟踪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4. 紧急救护处理:体弱儿童在发生急性疾病或意外伤害时,医疗机构应及时进行紧急救护处理,包括急救护理、输液治疗、手术治疗等措施。
医护人员应在救护过程中保持冷静,高效地完成急救任务。
5. 家庭康复指导:医疗机构应为体弱儿童的家庭提供康复指导,包括生活护理技巧、营养配餐建议、心理支持等方面。
家长应积极参与康复指导,帮助儿童更好地康复。
二、生活管理制度1. 饮食调理:体弱儿童饮食应丰富多样,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类营养素。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生长发育情况和医生建议为其合理搭配饮食,避免偏食和挑食。
2. 作息规律:体弱儿童作息时间应合理安排,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家长应建立孩子的作息规律,制定固定的起居时间和休息时间,保障孩子充足的睡眠质量。
3. 环境卫生:体弱儿童生活环境应保持整洁卫生,避免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家长应经常清洁卫生用品、保持室内通风,为孩子提供干净健康的生活环境。
4. 锻炼养生:适当的锻炼有助于增强体弱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包括户外活动、体育锻炼等项目。
5. 心理疏导:体弱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保持和孩子的沟通,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1. 引言体弱儿童是指因多种原因,身体素质、抵抗力明显较差,常见于早产儿、多胎儿、低出生体重儿等。
幼儿园作为儿童的第一道社会入门门槛,对于体弱儿童的管理和关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2. 幼儿园体弱儿童的管理需求2.1 儿童的健康和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
2.2 幼儿园作为儿童社交认知和心理成长的场所,对于体弱儿童来说,更需要特殊关怀和管理。
2.3 保障体弱儿童得到身心方面的福利和权益的保障。
2.4 促进体弱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参与群体活动,降低疾病伤害和脆弱状态。
3. 幼儿园体弱儿童的管理措施3.1 体检和体质监测为了科学评估体弱儿童的身体素质发展情况,幼儿园需要每学期开展体检工作,评测体弱儿童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促进身体和智力的健康发展。
3.2 具体的卫生管理制度体弱儿童常常存在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过敏等问题,幼儿园需要制定具体的卫生管理制度,从日常保健、卫生清洁、食品安全、疾病预防等方面引导家园合作共同护理。
此外,需要特别注意抵制病毒性疾病的扩散,及时隔离并鼓励家长到医院就诊。
3.3 专人管理照顾幼儿园需要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体弱儿童进行全程照管,主要负责体弱儿童的饮食、休息、玩耍等方面的管理,及时了解儿童的身体健康情况,及时帮助儿童规避任何生理和心理的困扰。
3.4 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针对体弱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幼儿园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帮助体弱儿童适应和熟悉集体生活,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让他们在幼儿园体验到快乐和成长的乐趣。
4.本文从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需求出发,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
体弱儿童的健康和安全是幼儿园的工作重中之重,需要全体幼儿园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加强家园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024年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

5、活动室、卧室应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整洁便于开展户外活动。
6、园所长、保健应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等,并负责检查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定期学习有关的业务知识。
7、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与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幼儿在家情况。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4
(一) 召开体弱儿童家长座谈会及疾病治疗专题讲座,发放家长指导资料,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二) 对贫血、营养不良、佝偻病活动期、生长迟缓、单纯性肥胖等幼儿应列为体偌儿管理范围,进行专册登记,按要求做好个案记录。历年登记本应妥善保存。
(三) 园长、保健员应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等,并负责检查指导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定期学习有关的业务知识。
(四) 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五) 针对不同的病种实施相应的护理、食疗。
(六) 对所有的体弱儿按规定进行立档管理,并做好随访记录以及结案工作。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2
1.通过对体弱儿患病情况的了解,重点加强对体弱儿的治疗及特别照顾,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2.体弱儿童包括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呼唤道、肠道感染)等,对全部体弱儿进行登记。
3.对每个营养不良的幼儿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三个月测身高、体重一次,并把情况通知家长。要配合医院治疗,直至该儿童营养不良得到完全纠正为止。
2.按时起居,根据幼儿年龄、体质情况来决定睡眠和起床顺序,每日午睡2小时。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幼儿园的发展也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
幼儿园生源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城市中经济贫困家庭和家庭单亲、孤儿、离婚子女等体弱孩子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他们的生活和成长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和严峻。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幼儿园体弱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照顾,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体弱儿童的定义幼儿园体弱儿童指身体素质较差、疾病较多、体能水平低下,容易受到疾病和伤害的儿童。
三、管理制度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制定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体弱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照顾,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最好的保障。
2. 原则:(1)公平原则。
对幼儿园所有的体弱儿童一视同仁,不歧视、排斥或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2)细心原则。
对体弱儿童要特别细心,要全程关注他们的身体与情感状态,提供更加详尽、周到的护理和照顾。
(3)安全原则。
幼儿园对于体弱儿童的日常管理和环境安全要做到妥善管理和绝对保护,确保他们的生活环境安全和健康。
(4)合理原则。
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确保每个孩子获得最合理的治疗和照顾。
四、体弱儿童管理制度1. 体检制度。
在幼儿园每个学期开始时或新生入园时,必须对体弱儿童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心理等方面的测试,将体检结果记录并报告给家长,与家长共同制定儿童的健康计划。
2.定期跟踪管理制度。
针对幼儿园体弱儿童的身体情况和心理状态,定期开展随访、督促和管理,包括定期掌握体弱儿童的病史和最新的身体健康情况、定期跟踪孩子的饮食和锻炼情况、针对每个孩子的身体情况和生活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锻炼计划,帮助他们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3.环境安全制度。
为了保证幼儿园体弱儿童的身体健康安全,在幼儿园中设置适当的医疗设施和药品箱,并对药品箱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期,让药箱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营养 3、增加户外运动的活动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
33
五、护理要点
1、对其进行合理的饮食干预(细嚼慢咽,养成良好 的饮食习惯)
2、运动时的护理(避免过量运动) 3、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
.
34
* 提示重点:
1、一般超重与轻肥均登记造册,个案矫治以中重度 肥胖为主
杨郁晨(超重→ 轻肥) 周新哲(超重→ 轻肥) 大四:沈严汐(正常→ 超重) 李文聪(正常→ 超重) 吕沛霖(超重→ 轻肥) 伍俊朗(超重→ 轻肥) 陈逸鸣(正常→ 轻肥) 李悦馨(正常→ 轻营)
.
7
我园体弱儿的名单对比
中班组: 中一:陈玉灵(超重→ 正常)
孙以彤(超重→ 正常) 奚婧雅(正常→ 超重) 武欣悦(正常→ 超重) 杨子夕(正常→ 超重) 中二:孙乐涵(轻营→ 正常) 朱麒羽(正常→ 超重) 栾正时(正常→ 超重) 丁逸雪(正常→ 轻营)
.
19
一、营养不良儿童的诊断标准:
营养不良儿童的诊断标准:
(一般我们常见的是轻度营养不良居多)
我们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公布的三个指标:
即年龄测体重,年龄测身高和体重测身高评价标准
诊断标准:
按年龄测体重 按身高测体重
轻度
P3—10
P3—10
中重度 <P3
<P3
注:* 任一项位于P3—10,另一项<P3时也定为轻度营养不良
物可以适当的不吃) 3、运动时的护理(及时增减衣物,提醒其休
息) 4、午睡时的护理(查看是否有盗汗现象,擦
汗)
.
24
体弱幼儿三种对象
1 体弱儿第一种对象——“缺铁性贫血” 2 体弱儿第二种对象——“营养不良” 3 体弱儿第三种对象——“生长迟缓与矮小儿”
.
25
一、生长迟缓与矮小儿的诊断标准:
生长迟缓
.
12
体弱幼儿三种对象
1 体弱儿第一种对象——“缺铁性贫血”
.
13
一、缺铁性贫血儿童的诊断标准:
• 轻度贫血:介于100~110g/L • 中重度贫血:﹤100g/L
•提示重点: 一般血色素低于100 g/L以下(包括100g/L)要
建立个案。
.
14
二、病 因
1、铁摄入量不足 2、生理需要增加,儿童生长迅速,铁的摄需
身高低于第三百分位 年生长速率小于4厘米
智力正常或异常 骨龄延迟大于2SD4
矮小儿
身高低于第三百分位 年生长速率大于4厘米
智力正常 骨龄延迟小于2SD或与实际年龄一致
.
26
二、矫治措施:
1、观察身高长速,每3个月测量一次,如年长速缓慢,应 督促到专科门诊检查,排除内分泌等疾病
2、加强体格锻炼,尤其多做牵拉运动,刺激骨骼生长 3、保证充足睡眠
高豪泽(正常→ 超重)
陈 坤(正常→ 超重)
小二:唐沛琪(轻肥→ 正常)
沈晓辰(轻营→ 正常)
黄梓珺(轻营→ 正常)
范欣悦(轻营→ 正常)
张欣茹(轻营→ 正常)
任家乐(正常→ 超重)
李浩宇(超重→ 轻肥)
方嘉诚(正常→ 轻营)
柯睿瑶(矮小儿→ 轻营) .
10
我园体弱儿的名单对比
小班组: 小三:孟丽君(超重→ 正常)
郑致昊
刘秦铭
中重肥
赵经纬 盛子宸
高璟妍
唐沛琪
张天禹 张清妍 张天绮 吕心睿
轻营
重营 矮小儿
张凌韵 赵宇凡
孙泊宁
.
包芊芊 陈玥涵 吴筱雅
孟祥熙
林乐天 周俊逸
柯睿瑶
沈诗妍 张博文
4
我园体弱儿的名单(2016-11)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中一 中二 中三 中四 小一 小二 小三 小四 托班
超重
乐家华 陈嘉乐
2、假期期间要加大宣教的力度,家园配合 3、活动量根据幼儿体质状况而定,以活动后不感到
疲劳为宜,一般以运动时心率不超过130次/分。 每日20—30分钟,可每天变换运动方式或采取比 赛方式以增加孩子的兴趣
.
35
个案的运用的策略:
1 家园根据家长调查问卷为切入口、配合配合
1
.
36
个案的运用的策略:
(轻营的患儿每2-3月儿保随访,重营每月儿保随访,结案均有儿保评定) 4、护理的重点应落实到午餐、午睡及体锻,注意观察体弱儿的食欲,鼓励吃
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与营养餐,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加强巡视检察入睡 的时间,予以照顾,如及时盖被、擦汗,穿衣,避免因受凉而感冒
.
23
五、护理要点
1、为幼儿提供营养平衡的膳食(可以加餐) 2、调整饮食保证营养供给 (阶段性的,发
“体弱儿童”矫治管理
.
1
督导验收数据分析
大家知道在我们幼儿园常规保健工作中,无论是膳食的营 养、健康教育宣教、体弱儿童的矫治、日常保健管理还是专题 科研工作等,这些繁琐的保健工作在督导验收中却占据了举足
轻重的比例(21%),尤其是体弱儿的管理早期预防、早 期干预非常的重要。那么,首先我们要明确体弱儿童的对象
莫炎臻(矮小儿→ 正常) 吴春曦(正常→ 超重) 朱君浩(超重→ 轻肥) 周俊逸(正常→ 轻营) 小四:季欣晨(超重→ 正常) 沈诗妍(重营→ 正常) 周恒庆(正常→ 超重) 张天绮(超重→ 轻肥) 张天禹(超重→ 轻肥)
.
11
我园体弱儿的名单对比
托班组: 苗苗:王嘉诚(超重→ 正常)
刘胤超(超重→ 正常) 张清妍(轻肥→ 超重) 傅允莛(正常→ 超重) 张博文(重营→ 轻营)
要入量不足对量 3、铁丢失过多,长期消化道疾病造成铁的吸
收障碍
.
15
三、矫治措施:
1、针对贫血儿童存在的问题开展家长的宣传教育,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幼儿 2、加强饮食管理,增加贫血儿童营养餐(一般一周2次,达标后巩固一月) 3、低于标准100 g/L ,2-3个月复查血色素 4、建立个案
A、封面 B、调查问卷 C、观察记录(每两周及时填写) D、复查血红蛋白 E、合格后写小结 (撰写重点:哪些措施后,取得哪些效果)
郑致昊
徐玮杰 刘秦铭
中重肥
赵经纬 盛子宸
轻营
重营 矮小儿
高璟妍 薛梓涵 王宇轩
孙乐涵
孙泊宁
.
严炜翔
唐沛琪
张清妍
沈晓辰 黄梓珺 范欣悦 张欣茹
沈诗妍 张博文
柯睿瑶 莫炎臻
5
我园体弱儿的名单(2017-04)
超重 轻肥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中一 中二 中三 中四 小一 小二 小三 小四 托班
陈嘉乐 王睿彤 王博闻
.
29
一、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诊断标准:
一般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第97百分位或20%以上
• 肥胖分度: 10—19.9%超重; • 超过标准体重20—29.9%为轻度肥胖 • 超过标准体重>为中重度肥胖 • 肥胖度的计算方法,体重超过同身高同性别标准
体重(参考WHO标准)
* 肥胖度=实测体重-P50身高对应标准体重/标准 体重×100%
陈鏔旸 钱韵洁 陆薇
李逸轩 孙翰雅 杨郁晨 杨辰熙
徐玮杰 伍俊朗 赖鸿涛 陈逸鸣
杨子夕 陈嘉焘 吴晨硕 唐晨轩 陈玉灵
吴睿铖 吴凯缘 栾正时
徐彬玮 徐一宁
王宇轩 喻克楠 严炜翔 张博超
王翊霖 高豪泽 陈嘉琦
张隽翼 任家乐 李浩宇
芮心宇
季欣晨 李诗晨 翁彤萱 金佳成
王嘉诚 刘胤超
轻肥
黄远翔 刘嘉芮
高霏 郑幼婕
.
17
五、治疗重点
1、饮食治疗 2、药物治疗
• 提示重点:
一般选择血红素铁易吸收,加用维生素C可促 进铁的吸收。饭后2小时服用吸收率高,但不能与 钙、锌制剂同服,有腹泻者停药,病愈后再用铁 剂治疗。
.
18
体弱幼儿三种对象
1 体弱儿第一种对象——“缺铁性贫血” 2 体弱儿第二种对象——“营养不良”
提示重点:
1、贫血复查一次通过方可结案,食疗继续巩固一个月尚可
2、原稿的血单贴于健康卡上,复印件夹于贫血矫治记录内
3、二周一次的观察记录要如实填写,尤其是缺勤与出勤相符
.
16
四、护理要点:
1、注意休息,适量运动。 2、创造安静整洁的环境。 3、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提示重点:贫血幼儿抵抗力低,易感染。
指的是哪些呢?针对“体弱儿童”中不同的对象应怎样特殊管 理呢?
21%
.
保健工2作
在《上海市儿童保健工作常规》2001年10月修订版中,明确了对 “体弱儿童”管理的对象:
1、缺铁性贫血; 2、佝偻病活动期 3、营养不良 4、生长迟缓(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儿相比低于平均
身高两个标准差或第三个百分位以下) 5、先天性心脏病
1 家园根据家长调查问卷为切入口、配合配合 2 按病种不同针对性措1 施也需因人而异
.
37
个案的运用的策略:
1 家园根据家长调查问卷为切入口、家园配合 2 按病种不同针对性措1 施也需因人而异 3 思想重视、护理到位、宣传指导力度加强
.
38
Thank You!
.
39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
22
四、治疗重点
1、家园配合,为幼儿提供营养平衡的膳食 2、调整饮食保证营养供给 3、药物与食疗相结合,提高肌体免疫力,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4、体锻与护理相结合,做好患儿的保育工作 5、定期随访
• 提示重点:
1、通过调查问卷可以针对性的采取矫治措施——“应人而异” 2、 一般重度营养不良建议去医院营养专科进行针对性指导 3、营养不良的结案不能在发病同一年龄阶段,需跨下一个年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