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07贝多芬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海顿奥地利作曲家,确立了交响曲、四重奏等体裁古典主义风格的典型范式。
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作有108首交响曲、84首弦乐四重奏、20多部清唱剧和其他数量众多的作品。
代表作为:(1)交响曲,代表作有:第31交响曲《号角》、第45交响曲《告别》、第94交响曲《惊愕》、第100交响曲《军队》、第101交响曲《时钟》、第103交响曲《鼓声》和第104交响曲《伦敦》等。
(2)弦乐四重奏,重要的作品有Op.64之5《“云雀”四重奏》、Op.76《“皇帝”四重奏》等。
(3)钢琴奏鸣曲,49首作品中较成熟的是第19首(D大调)和第46首(降A大调)。
(4)声乐作品,最突出的是他的清唱剧《创世纪》(1798年)和《四季》(1801年)。
艺术成就(1)奠定了交响曲的结构形式,他在《“伦敦”交响曲》中,将四个乐章的性质和曲式最终确立下来: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或行板,奏鸣曲式或变奏曲;第三乐章,性格开朗幽默,带有三声中部的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
(2)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特征,形成了与交响乐相同的四乐章模式,作品中音乐更富有变化,主题有了更大的扩展,织体摆脱了通奏低音的依赖,开始把大提琴放到旋律主奏乐器的位置,不只强调第一小提琴的作用,使四个声部更加协调平衡。
(3)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如交响曲《告别》、《惊愕》、《军队》;四重奏《云雀》、《皇帝》;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4)作品旋律朴素、和声明晰、结构匀称,音乐既明快、幽默、轻松,又不乏高贵的气质,呈现出古典乐派的理想境界,这些因素加上他在音乐上的贡献,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
他是脱离教堂、宫廷,走入“自由音乐家”行列的先行者。
代表作品莫扎特的创作几乎涉及音乐的所有领域:41首交响曲,20多部歌剧,27首钢琴协奏曲,7首小提琴协奏曲,各种器乐协奏曲、奏鸣曲以及26首弦乐四重奏等。
贝多芬生平简介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昂一个有音乐背景的家庭,是西洋音乐史上少有的伟大的音乐家,被誉为「乐圣」。
祖先为荷兰人,他家族是音乐世家,祖父是波昂宫庭乐长,爸爸于科隆选帝宫廷礼拜堂担任男高音歌手及宫廷乐长的职务,贝多芬有2个年幼的弟弟。
贝多芬年幼时由他爸爸教他弹琴,他的音乐学习进步很快,当他发现贝多芬的音乐天才,就急于将小贝多芬培养成音乐神童,强迫他长时间练琴。
但贝多芬真正的启蒙老师,却是宫庭乐长倪富(1748-1798)他是来自莱比锡的著名作曲家,除了钢琴和管风琴外,还教贝多芬作曲。
贝多芬8岁时已公开演奏,13岁担任宫廷的助理管风琴师和中提琴手,并写出「依德雷斯主题奏曲」,14岁在宫廷演奏管风琴。
1789年,贝多芬17岁被送往当时欧洲的音乐中心---维也纳学习音乐,并结识仰慕的莫扎特(WolfgongAmadeusMozart),后因妈妈患上肺结核病危,匆匆赶回波昂,返国后在布鲁宁一家的支持下,入波昂大学为旁听生。
妈妈过身后,由于爸爸酗酒,他要在教堂和剧院的乐队担任中提琴手,以赚取家庭年生活费,照顾 中文名: 贝多芬 英文名: Beethoven,Ludwigvan 生于: 15/12/1770 卒于: 26/03/1827 国籍: 德国 乐派: 古典乐派 贝多芬简介爸爸及2位年幼的弟弟。
1792年(22岁)贝多芬正式移居维也纳,先与有「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海顿(JosephHaydn)、阿布雷兹亲王、萨里耶瑞等大师学习,之后在罗勃科维兹亲王、鲁道夫大公、金斯基亲王等贵族的赞助下,逐渐在维也纳尊定了名声,在维也纳贝多芬很快便成为出色的钢琴家,特别是他即兴演奏的本领更受人爱戴。
1800年左右,贝多芬发现听觉衰退,并且越来越严重,直至1812年(42岁)完全失聪。
贝多芬1827年3月26日逝世于维也纳,终年57岁,死因是贝多芬不小心染上感冒,引发长年来的多种症病而死亡。
生平大事1770年:12月生于德国波昂。
贝多芬的音乐历程

贝多芬的音乐历程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被广泛认为是古典音乐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带领读者回顾贝多芬独特而辉煌的音乐历程。
第一阶段:早期作品贝多芬的音乐生涯始于他的早期作品,这些作品多受到当时流行的古典音乐风格的影响,比如莫扎特和海顿的音乐。
然而,尽管受他人影响,贝多芬在这个阶段已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和力度,同时充满了冲突和对抗的元素,预示着接下来他音乐创作的发展方向。
第二阶段:英雄时期在贝多芬生命中的这个阶段,他的音乐作品更加突破传统限制,充满了个人的表达和创新。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包括《命运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等。
他通过强烈的音乐冲突和独特的和声结构,展现了自己对生命的渴望和对人性的思考。
这些作品为后来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和音乐家们开辟了新的道路。
第三阶段:晚年时期在贝多芬的晚年,他开始逐渐失去听力,但这丝毫没有阻挡住他的创作热情。
相反,他继续创作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他的钢琴奏鸣曲和交响曲。
在这一阶段,贝多芬的音乐变得更加深沉、复杂而宏大,充满了对生命的探索和对人性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自身对生活的坚韧与乐观。
对于贝多芬而言,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他对世界的表达和思考。
他通过音乐传达出了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其作品不仅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更成为了一种人类情感的共鸣。
这种影响力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至今仍然激励着无数音乐家和听众。
贝多芬的音乐历程不仅仅是一个作曲家的成长与进化,更是整个古典音乐历史的一个缩影。
他的作品在当时引领了音乐创作的潮流,同时也为后世的作曲家们提供了灵感和指导。
他的音乐探索和创新为音乐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整个音乐界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语贝多芬作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音乐历程承载着他的痛苦、悲伤、喜悦和希望。
通过他的音乐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探索。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双呈示部奏鸣曲式。 双呈示部奏鸣曲式。
海顿《第94 交
卡尔伯 姆.mp4 贝多芬第二 交响曲.mp4
奏鸣曲是一种音乐体裁, 奏鸣曲是一种音乐体裁, 奏鸣曲式是一种曲式结 构。奏鸣曲式是一种在 构思上以一对矛盾为基 础、在材料上以两个主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mp4 题为中心、在结构上以 题为中心、 三种功能为支撑所构成 的比较复杂的三部性曲 式。
1750年至1820年,在西方音乐史上
被称为“古典主义时期”。在这时期,欧 被称为“古典主义时期” 在这时期, 洲掀起了著名的以“自由、平等、博爱” 洲掀起了著名的以“自由、平等、博爱” 为口号的“启蒙运动”。其中出现了众多 为口号的“启蒙运动” 有关人道主义的作品,例如贝多芬的《第 有关人道主义的作品,例如贝多芬的《 九交响曲》。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是古 九交响曲》 海顿、莫扎特、 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也被人们称作 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 “维也纳古典乐派”。 维也纳古典乐派”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贝多芬( Beethoven,(1770.12.17-1827.3.26),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 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他既 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 是古典音乐的终结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 是古典音乐的终结者, 的引路人。 的引路人。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三乐章.flv
“热情”奏鸣曲是一首规模宏 热情”
气势磅礴的作品, 大、气势磅礴的作品,激烈的矛盾 冲突、 冲突、顽强的斗争精神等典型的贝 多芬风格在此一览无余。 多芬风格在此一览无余。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聆听“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火山 的爆发” 的爆发”,并进行简单的鉴赏和说 一下对该曲的感受。 一下对该曲的感受。
贝多芬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贝多芬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德国作曲家和钢琴家,被广泛认为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深受欢迎,对西方古典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贝多芬的作曲风格、音乐成就以及他对音乐世界的重要贡献。
一、作曲风格贝多芬的作品横跨古典和浪漫音乐时期,他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众多风格和技巧。
从他早期的作品到晚年的作品,贝多芬展现了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他的音乐常常充满激情和动力,同时也兼具深情和抒情的特点。
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的表达,能够触动人们内心的深处。
贝多芬的作曲风格也体现在对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上。
他对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改变了传统的形式结构,赋予作品更大的规模和复杂性。
同时,他也引入了新的音乐元素,如迅猛的速度、戏剧性的转变和动态的变化,使音乐更加丰富多样。
二、音乐成就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数量庞大,其中最著名且广为人知的包括九首交响曲、五十五首钢琴奏鸣曲以及一系列室内乐和声乐作品。
他的作品被视为古典乐坛的经典之作,为音乐界树立了新的标杆。
他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更是举世闻名,其中的“欢乐颂”部分被广泛用于各种庆祝活动,成为了人们共同的音乐记忆。
此外,贝多芬还为钢琴作品带来了重大创新,他的钢琴奏鸣曲被视为钢琴演奏的经典曲目,充满了挑战和技巧。
贝多芬的作品也深受后世作曲家的影响。
他的音乐思想和技巧对浪漫时期的作曲家如勃拉姆斯、舒伯特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甚至在当代音乐界,许多作曲家仍然受到贝多芬的启发,并试图在他的音乐遗产中寻找新的创作灵感。
三、贝多芬的贡献贝多芬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他对音乐世界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首先,他在音乐形式和结构上的创新开创了新的道路。
他打破了古典音乐的传统框架,使音乐变得更加个性化和自由化。
其次,贝多芬为音乐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音乐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内心的探索。
西方音乐发展史及代表人物

西方音乐发展史及代表人物西方音乐发展历史分为以下8个阶段: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中世纪时期的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音乐、现代音乐、新世纪音乐。
一、巴洛克时期1、巴赫,德国,被誉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
主要作品有《平均律钢琴曲集》(与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合称为“音乐圣经”)《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等。
2、维瓦尔第,是一位意大利神父,主要作品有《四季》等。
3、亨德尔,英籍德国作曲家。
代表作有《阿尔米拉》、《哈利路亚》等。
二、古典主义时期1、海顿,奥地利作曲家,被誉为“交响乐之父”,一生共写了104部交响曲,52首钢琴奏鸣曲。
作品有《惊愕交响曲》《告别交响曲》等。
2、莫扎特,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天才音乐家”“音乐神童”,主要作品有《安魂曲》《牧人王》《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
等。
3、贝多芬,德国,被誉为“乐圣”,主要作品有《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欢乐颂》出自它的第四乐章),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黎明》等32首,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他唯一的一部歌剧《费德里奥》。
他吸取了古典音乐的精华,开辟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道路。
三、浪漫主义时期1、韦伯,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歌剧《自由射手》(又被称为《魔弹射手》),钢琴曲《邀舞》等。
2、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被誉为“歌曲之王”。
主要作品有《魔王》《野玫瑰》等一百四十多首歌曲,此外还有《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钢琴曲《军队进行曲》。
3、舒曼,德国作曲家,其主要作品有钢琴曲《蝴蝶》《童年情景》《狂欢节》等,另有歌曲集《诗人之恋》等。
4、肖邦,波兰钢琴家,作曲家,被誉为“钢琴诗人”,作品有《军队波兰舞曲》《英雄波兰舞曲》《革命练习曲》等。
5、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被誉为“钢琴之王”,首创“交响诗”的音乐体裁。
西方音乐史

贝多芬音乐发展历程简介

贝多芬音乐发展历程简介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被誉为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风格从古典主义过渡到浪漫主义,开创了音乐发展的新纪元。
贝多芬在音乐发展中的早期阶段受到了古典主义作曲家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
他的早期作品如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延续了古典时期的风格,但已经展示出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然而,贝多芬在创作生涯的中期逐渐摆脱了古典主义的束缚,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和情感化的音乐表达。
他的作品逐渐变得更加大胆和宏伟,以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深刻的情感震撼听众。
在他的中期作品中,最著名的是第三交响曲《英雄》。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一部具有革新精神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音乐风格的转变。
他通过更加复杂和激烈的音乐结构,表达了对于人类自由和个人英雄主义的热情追求。
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他艺术生涯中最具有个人特色和创新性的阶段。
他的听力逐渐丧失,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的创作激情。
他的作品变得更加深沉和思考,展示了他对于生命的思索和对宇宙的宏大想象。
在贝多芬的晚期作品中,最着名的是他的交响曲第九号《合唱交响曲》。
这部作品是首部融入合唱部分的交响曲,具有极其广阔的视野和宏伟的规模。
通过引入合唱部分,贝多芬表达了
对于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世界和平的憧憬。
贝多芬的音乐发展历程体现了他对于音乐形式和情感表达的探索。
他从古典主义时期的传统延续出发,转向了更加个性化和情感化的创作风格,并最终创造出了一系列具有永恒意义的作品。
通过他的音乐,贝多芬成为了音乐界的巨人,对后世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创作于1819—1824年间, 与《第八交响曲》整整相隔了十年之久。
西方音乐史
主讲:何腾
钢琴奏鸣曲《月光》
创作於1801年,贝多芬自己称之 为《幻想奏鸣曲》。
第一乐章:慢板 第二乐章:小快板 第三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三个乐章,作为一个整体,有 着内在联系。从不平静的思索, 到要求斗争和行动;由深刻的 悲哀,到愤怒和抗议。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 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炙 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 一方面他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 任感而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 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以时代和个人的 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 术性想象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 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 明、从苦难到欢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 的精神历程。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是 最富有戏剧性的一个乐章。
第二乐章:慢板,葬礼进行曲, 一部戏剧性的悲剧。
第三乐章:谐谑曲。
第四乐章:终曲,快板,变奏曲 式,表现庆祝胜利的狂欢场面。
第五交响曲《命运》
作品完成于1807年,1808年由贝多 芬亲自指挥,首演于维也纳皇家歌剧 院。
第五交响曲是继第三《英雄》之后的 又一部英雄性、史诗性的作品。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反封建 斗争,对贝多芬的思想起了巨大作 用,并确立了他“自由、平等、博 爱”的政治思想。
1792年他离开故乡,来到维也纳定 居,迈出了人生道路中的重要一步。
1797年后贝多芬患上了耳疾,病情 逐年恶化,直至完全失聪。
1827年逝世于维也纳乡村。
钢琴奏鸣曲《月光》
创作於1801年,贝多芬自己称之 为《幻想奏鸣曲》。
第一乐章:慢板 第二乐章:小快板 第三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三个乐章,作为一个整体,有 着内在联系。从不平静的思索, 到要求斗争和行动;由深刻的 悲哀,到愤怒和抗议。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 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炙 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 一方面他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 任感而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 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以时代和个人的 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 术性想象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 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 明、从苦难到欢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 的精神历程。
这部巨作表现了贝多芬对英雄的看法,深刻 的刻画出了英雄的毅力、英雄的炙热情感, 和在革命斗争中英雄的伟大形象。作品中既 没有战争场面的描写也不是胜利的凯旋,而 是以勇敢刚健的英雄主题来结识英雄多方面 的生活和性格。它以描绘英雄与反动势力的 拼搏来赞美英雄追求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 同时,作品中有充满着对牺牲的英雄沉重而 深刻的哀思和悲痛的回忆。这部交响曲是一 部英雄的胜利颂歌,又是一首抒发悲痛之情 的英雄傧仪曲。
第五交响曲歌颂了英雄人民和光辉的英雄 时代,艺术手法更为简练、统一。全曲通 过两个对立主题、两个对立形象之间的冲 突,刻画了光明与黑暗的斗争,歌颂了光 明战胜黑暗的欢乐。
第五交响曲充分地反映了它的时代,而它 的思想、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它的时代。 贝多芬用新的思想,新的手法为新的时代 谱写了新的篇章,把欧洲音乐引向了朝气 蓬勃、生动活泼的浪漫主义新纪元。
第三交响曲《英雄》
於1803年开始写作,1804年完成。 1805年在维也纳公演,引起强烈争论,总
谱于1806年出版。 这部交响曲是标志贝多芬创作上完全成熟
的一部里程碑似的、跨时代的不朽巨著。 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都大大超出了维 也纳古典交响曲的局限,他完全确立了贝 多芬自己的风格和时代特征。
贝多芬自称第一乐章的主题是“命运 在敲门”,因此后人称之为《命运交 响曲》。
“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德国社 会令人窒息的封建势力,作者号召 人们起来和命运抗争,激发人们同 封建势力搏斗。
贝多芬揭示的“通过斗争,达到胜 利”的思想是指从黑暗到光明,从 苦难和斗争上升为欢乐和胜利的奋 斗过程。
整部作品以奋斗、抗争为出发点,紧 紧抓住了命运这个主题。
第一乐章“命运在敲门”的动机是贯 穿整个乐章的基本乐思,又是主部主 题的基础。
“命运”动机的基本乐思,在各个乐 章中得到不同情况的贯穿和发展,是 整部交响曲发展、连接的枢纽。
各个乐章之间互相呼应,彼此促进, 结构极其严谨。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行板,双主题变奏曲式。 第三乐章:快板,谐谑曲。 第四乐章:快板—急板,奏鸣曲式。
第三交பைடு நூலகம்曲《英雄》
於1803年开始写作,1804年完成。 1805年在维也纳公演,引起强烈争论,总
谱于1806年出版。 这部交响曲是标志贝多芬创作上完全成熟
的一部里程碑似的、跨时代的不朽巨著。 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都大大超出了维 也纳古典交响曲的局限,他完全确立了贝 多芬自己的风格和时代特征。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是 最富有戏剧性的一个乐章。
第二乐章:慢板,葬礼进行曲, 一部戏剧性的悲剧。
第三乐章:谐谑曲。
第四乐章:终曲,快板,变奏曲 式,表现庆祝胜利的狂欢场面。
不朽的音乐巨人——贝多芬
(1770~1827)生于德国的波恩。 四岁学琴,在父亲的逼迫下度过了严酷
的童年,十一岁就开始在剧院工作,独 立谋生。 1781年起跟奈佛学习作曲法、音乐学, 并受到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影响。 1787年后担起了全家的重担,并在波恩 大学旁听哲学课,广泛研究世界古典文 学等学科。
这部巨作表现了贝多芬对英雄的看法,深刻 的刻画出了英雄的毅力、英雄的炙热情感, 和在革命斗争中英雄的伟大形象。作品中既 没有战争场面的描写也不是胜利的凯旋,而 是以勇敢刚健的英雄主题来结识英雄多方面 的生活和性格。它以描绘英雄与反动势力的 拼搏来赞美英雄追求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 同时,作品中有充满着对牺牲的英雄沉重而 深刻的哀思和悲痛的回忆。这部交响曲是一 部英雄的胜利颂歌,又是一首抒发悲痛之情 的英雄傧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