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糖代谢与运动PPT课件
运动与糖代谢

第四节 乳酸与运动
• 一、运动时肌乳酸的生成机理 • 糖酵解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代谢方 式,正常条件下也有乳酸生成。 • 安静状态下,肌肉代谢率低,以氧化脂肪 酸为主,亦有低速乳酸生成。
运动时乳酸的生成
乳酸生成的多少取决于丙酮酸和NADH+H+ 的生成量和氧化量。
葡萄糖 细胞质 +
糖原 [ATP] [ADP]
• 在低强度运动中,降低肌糖原储量并不 一定伴随运动能力的下降。
• (二)无氧运动能力与肌糖原储量 短时间或间歇性极量运动时,一般 不会引起糖原耗竭或低血糖。但肌糖原 储量过低时,会抑制乳酸生成和降低无 氧代谢的能力。 对于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比 赛前足够的肌糖原储量是必要的。
第二节血糖与运动能力
2)糖酵解系统
ADP ATP CP Pi C AMP + 糖原 分解 糖酵解 乳酸
(二)亚极量运动时乳酸的生成
• 1、在运动开始时,由于局部性缺血引起 的暂旺供氧不足,导致乳酸生成量增加。 • 2、通过整体调节提高肌肉血液供应,需 花费数分钟时间。大约在运动5-10分钟获 得稳态氧耗速率后,糖酵解供能相应减 少,乳酸生成速率下降。
• 二、影响运动肌摄取和利用血糖的因素 (一)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在15%-90%最大摄氧量强度、持 续40分钟的运动中,随运动强度的增大, 肌肉吸收血糖量增多,肌肉血流量增加 促进肌肉摄取和利用血糖。
在60%、30%最大摄氧量强度、持续3- 4小时的运动中肌肉吸收血糖的高峰时间 之后,吸收血糖的速率逐渐下降。
• 长时间运动中,糖异生基质的成分和相对作 用不断变化: • (1)40分钟以内的运动,动用基质主要是乳酸 • (2)运动40分钟左右,生糖氨基酸的糖异生作 用可达最大值,其中以丙氨酸最为重要。葡 萄糖—丙氨酸循环成为肌肉-肝脏糖代谢的重 要桥梁; • (3)长时间运动后期,甘油异生作用的重要性 随脂肪供能的增强而加大,利用量可以增大 10倍。
第二章 糖代谢与运动

2、定义
OH
O ‖ —C—H或 -CHO
糖是一类含有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的总称。
CHO H-C-OH HO-C-H H-4C-OH H-C-OH CH2OH
CH2OH C=O HO-CH H-C-OH H-C-OH CH2OH
CHO H-C-OH HO-C-H HO-4CH H-C-OH CH2OH
2×甘油醛-3-磷酸→2 2 2
×甘油酸-1,3-二磷酸
-1
NAD+ 2×2.5或2×1.5
×甘油酸-1,3-二磷酸→2 ×甘油酸-3-磷酸 ×烯醇式丙酮酸磷酸→2 ×丙酮酸
2 ×1 2 ×1
5或7ATP
(二)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的ATP
第二阶段:
2×丙酮酸 → 2×乙酰CoA
辅酶
NAD+
ATP
2×2.5
2ATP
3- 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
LDH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ATP 2ADP
乳酸
糖酵解过程可净合成多少分子ATP?2、ATP的生成数量 Nhomakorabea血葡萄糖
糖原(1葡萄糖单位)
2乳酸
2乳酸
+
+
2ATP
3ATP
ATP的生成数量
反应
G F-6-P G-6-P F-1,6-BP 丙酮酸
丙酮酸
ATP
-1 -1 +1×2
甘油酸-1,3-二磷酸 烯醇丙酮酸磷酸
1、代谢途径
1、葡萄糖 (糖原) 2、果糖-1,6-二磷酸 3、甘油醛-3-磷酸 4、丙酮酸 乳酸 果糖-1,6-二磷酸 2分子磷酸丙糖 丙酮酸
(1)葡萄糖 果糖-1,6-二磷酸
第二章第三节

3.补糖的类型 需及时动用能量的时候补充葡萄糖,因其吸 收速度较快。 需增大体内糖原贮备量用果糖或者果葡混合 糖,因果糖可避免胰岛素反应,体内肝糖原 的量是葡萄糖的3.7倍。使用浓度控制在35克 /升。 耐力性需要大量补糖时,可使用低聚糖,其 渗透压低(为葡萄糖1/4),吸收也快。
養素的主要功能:
1.吸收速度 葡萄糖的吸收速率为100,半乳糖为110,果 糖为43,甘露糖为19。 2.甜度 以蔗糖为100,果糖175,葡萄糖75,半乳糖 33,麦芽糖33,乳糖16,淀粉的甜度最低,几 乎尝不到甜味。
二、营养功用
(一)供给热量 糖是人体主要的热源物质,也是运动员从 事运动训练和比赛的最佳能源物质。 (二)维持中枢神经机能 (三)维持脂肪正常代谢 (四)节约蛋白质作用 (五)保护肝脏 (六)构成机体的一些重要物质
四、糖与运动
运动员体内贮备的糖约500—600克,肌糖原占 350—400克,肝糖原100克,血糖约10克左右。 供长时间运动至力竭时间约为90—120分钟。 糖的补充过程中须避免产生胰岛素低血糖反应。 训练后即刻摄入果糖对恢复肝糖原的效果较好, 摄入葡萄糖与蔗糖使肌糖原贮备在24小时后保 持较高水平。
第三节 糖类与运动
一、分类与性质
(一)糖类的分类 1.单糖:单糖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3—6个碳原 子的糖。 2.双糖:由两个单糖分子缩合失去一分子水而 形成的化合物。双糖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必 须水解成单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3.多糖: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缩合构成的大 分子化合物。
(二)糖类的一些性质
三、供给量与来源
我国目前一般人糖的供给量标准:占总热量 的50—70%。 摄入过少的糖易致体能不足,增加消耗体内 蛋白质;摄入过多的糖类会在体内转化为脂 肪。 摄入糖的种类以淀粉为主,在必要时辅以葡 萄糖、果糖、蔗糖等补充。 主食(大米、面制品等)是摄入糖类的主 要来源,淀粉是最经济的热源质。
2 第二章 糖的化学

红黄色
用于还原糖检测,或还原糖浓度测定。
2.单糖被还原
在硼氢化钠类还原剂作用下,醛糖还原成糖醇,酮糖还原成一对差 向异构体的糖醇。
CHO
CH 2OH
CHO
CH 2OH
[H]
[H]
CH 2OH
CH 2OH
CH 2OH
CH 2OH
D-葡萄糖
CH 2OH H COH
D-甘露糖(mannose) D-葡萄醇(山梨醇)
肝脏和肌肉中含有糖原、乳汁中含有乳糖;
微生物:糖约占菌体干重的10~30%。
(三)生物学功能
① 生物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 ② 生物体的结构成分。 ③ 具有复杂的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与功能,如
作为细胞识别的信号分子。
④ 在生物体内转变为其它物质(作为其它物
质合成的碳骨架)。
二、糖的分类
(1)单糖(monosaccharide):不能再被水解的最小单 位,是最简单的糖。 根据其所含碳原子(C)数目:丙糖、丁糖、戊糖和 已糖等;
不对称碳原子(手性碳原子):碳原子和四个不同的 原子或基团相连;
L-甘油醛
D-甘油醛
对映体:互为镜像,不能重叠。 手性:不能与自己的镜像叠合,犹如人的左右手的关 系。
单糖从丙糖到庚糖,除二羟丙酮外,都含有手性碳原
子(C*)。 具有n个手性碳原子的单糖具有2n个异构体,2n-1对对 映体。
单糖构型的确定
CH 2OH
D-甘露醇
CH 2OH
[H]
C O
[H]
HO CH
CH 2OH
CH 2OH
CH 2OH
D-葡萄醇
D-果糖
D-甘露醇
3.单糖的成脎作用
苯肼是糖定性试剂
《糖代谢与糖尿病》PPT课件

• 二、有氧氧化
• 是指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进一步氧化生成乙酰 辅酶A,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水、二氧化碳及 能量的过程。这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是机体获 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 体内l分子葡萄糖彻底有氧氧化生成38(或36)分子 ATP。产生能量的有效率为40%左右。
一、血糖的主要来源
• ①食物中的糖是血糖的主要来源; • ②肝糖原分解是空腹时血糖的直接来源; • ③非糖物质如甘油、乳酸及生糖氨基酸通过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在长期
饥饿时作为血糖的来源。
二、血糖的去路
• ①在各组织中氧化分解提供能量——主要去路; • ②在肝脏、肌肉等组织进行糖原合成; • ③转变为其他糖及其衍生物,如核糖、氨基糖和糖醛酸等; • ④转变为非糖物质,如脂肪、非必需氨基酸等; • ⑤血糖浓度过高时,由尿液排出。血糖浓度大于8.88~
• 作用:提示生物合成中胰岛素基因突变而形成结构异常和 生物活性降低的胰岛素导致糖尿病。
• 相似情况由于连接肽上第65个氨基酸(精氨酸)为组氨酸
所置换,也有由于连接肽酶可能有缺陷不能使胰岛素原 (proinsulin)分解去C肽而形成胰岛素,以致血循环中胰
岛素原过多而胰岛素不足,导致糖尿病。但此种异常胰岛 素引起的糖尿病在病因中仅占极少数。
• 胰腺分泌的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三糖、 糊精和少量葡萄糖。
• 小肠黏膜含有糊精酶,使糊精水解成葡萄糖;麦芽糖酶将 麦芽三糖及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
• 小肠黏膜的蔗糖酶和乳糖酶,将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 将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 糖被消化成单糖后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上段 。
《运动生物化学》PPT课件

2、运动时肝糖原的释放
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肝糖原的分解占90%,但肝
糖原排空很少。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当大强度运动
40分钟后,肝糖原的分解逐步减小,肝糖原接近排空
是不同的。这与专项训练特点、身体素质和动作技术
的合理性关。
磷酸原系统中,ATP供能的效率为49%,CP再合成
ATP的效率为85%;糖酵解供能的效率为24%;糖的有
氧氧化供能的为29.5%。
作业
1、人体有哪三大供能系统?其主要的供能特点有哪
些?运动训练对磷酸原系统供能的影响。
2、试述糖、脂肪、蛋白质有氧分解及能量生成的简
第四节、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人体内各系统的供能能力,参与供能的程度以及能
量的利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运动能力。
而代谢过程又是决定运动完整能版课力件pp的t 主要因素。
17
一、运动时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供能能力 运动时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供能能力取决于以下三 方面:1)能源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如ATP、CP和肌 糖原在骨骼肌中的数量;2)代谢过程的调节能力, 如神经、激素、酶、内环境及各器官之间的协调等; 3)运动后代谢供能能力的迅速恢复。 1、运动时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供能功率。 磷酸原﹥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 并且,最大输出功率呈50%的递度下降。 2、运动时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供能的数量及维持运 动的时间限度
不同的能源物质通过不同代谢途径可提供ATP的数 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脂肪的有氧氧化﹥肌糖原 的有氧氧化﹥肌糖原酵解﹥磷酸原系统 二、运动时有氧代放和无完整氧版课代件pp谢t 的能量利用效率 18
运动时能量利用效率是指人体内代谢过程提供的输
出功率转变为实际运动时功率的多少。
运动生物化学(第二版)第02章糖代谢与运动

糖的氧化供能效率较高,能够以较高的速率 产生能量,为肌肉收缩和运动提供动力。
运动中糖的糖异生作用
1 2 3
糖异生的定义
糖异生是指由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 程,是运动时补充糖储备的重要途径。
糖异生的原料
糖异生的原料主要包括氨基酸、甘油和乳酸等, 这些物质在运动中大量产生并可作为糖异生的底 物。
体组织的结构物质之一。
02
双糖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反应连接而成的糖类,常见的双糖
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等。双糖在生物体内主要作为能量物质,同时也
有一些特殊的生物活性。
03
多糖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连接而成的糖类,如淀粉、纤维素
和糖原等。多糖在生物体内主要作为能量物质和细胞结构物质,同时也
02
运动对糖代谢的影响
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01
运动时肌肉收缩,消耗大量能量,导致血糖升高。
02
运动后,肌肉摄取葡萄糖增多,血糖下降。
03
长时间运动后,肝糖原分解加速,血糖升高。
运动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影响
运动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 素分泌增加,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运动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 素分泌减少,促进糖原合成和葡萄糖 摄取。
先天性糖代谢障碍
某些先天性糖代谢障碍可能导致糖的利用和代谢异常,影响身体的 能量供应和运动能力。
05
运动中糖的补充与控制
运动前糖的补充
01
02
03
补充时间
运动前1-2小时,确保在 运动开始时糖原储备充足。
补充量
根据运动时间和强度,一 般补充300-500卡的易消 化的糖类食物。
运动生物化学

科目:运动生物化学1、名词解释: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运动人体的变化规律,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体育锻炼与竞技体育的实践的一门学科。
2、运动生物化学的主要学习内容有哪些?运动生物化学的主要学习内容有:(1)、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2)、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3)、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第二章糖代谢与运动1. 名词解释:糖:O O|| ||糖是一类含有多羟基(—OH)的醛类(—C—H)或酮类(—C—)化合物的总称。
血糖:葡萄糖是血糖的基本成分,人体空腹血糖浓度大约为4.4~6.6mmol/L,总量为6g。
糖酵解:糖在氧气供应不足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者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是人体内糖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
糖异生作用:p562. 说明糖的分类和生物学功能。
糖的种类繁多,根据其结构特点,可以分为单糖、寡糖、多糖三类。
1、糖可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2、糖在脂肪代谢中的调节作用3、糖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4、糖具有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作用3. 糖酵解和糖有氧氧化的过程是?产物是?一分子葡萄糖释放多少ATP?糖酵解的产物是乳酸,一分子葡萄糖分子经糖酵解产生2分子的ATP,一分子糖原分子则产生3A TP。
有氧氧化的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和ATP。
一分子葡萄糖分子彻底氧化产生38分子的A TP,一分子糖原分子则产生39ATP。
4. 糖异生作用在运动中的意义是什么?1、ni补体内糖量不足,维持血糖相对稳定。
体内糖储量有限,糖的消耗量大于储量,仅靠肝糖原分解维持血糖浓度还不够,故糖异生在此诱发了他的作用。
2、乳酸异生为糖有利于运动中乳酸消除,回收乳酸分子中的能量,更新肝糖原,防止乳酸中毒有重要意义。
5. 说明不同运动时,随时间的延长,血糖的变化情况。
为什么说血糖与长时间运动耐力有关?血糖浓度在正常空腹时较为恒定,大约为4.4~6.6mmol/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代谢过程
1、代谢途径
1、葡萄糖 (糖原)
2、果糖-1,6-二磷酸
3、甘油醛-3-磷酸
4、丙酮酸
乳酸
果糖-1,6-二磷酸 2分子磷酸丙糖
丙酮酸
29
(1)葡萄糖 果糖-1,6-二磷酸
己糖激酶
反应不可逆
30
(2)果糖-1,6-二磷酸 2分子磷酸丙糖
31
(3)甘油醛-3-磷酸 丙酮酸
糖酵解过程中惟一的脱氢反应
碳酸(H2CO3 )水(H2O )
2、定义
OH
O ‖
—C—H或 -CHO
O ‖
—C—或CO-
糖是一类含有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的总称。 8
CHO H-C-OH HO-C-H H-4C-OH H-C-OH
CH2OH
葡萄糖
CH2OH C=O HO-CH H-C-OH H-C-OH CH2OH
果糖
CHO
血糖是包括大脑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能源、是红细胞 的唯一能源、是运动肌的肌外燃料。
21
2、糖原
研究表明,糖原贮量(特别 是肌糖原)的增多,有助于 耐力性运动成绩的提高。
(1)肌糖原 含量:约为肌肉重量的1%-2%,总量约为350-400g,耐 力运动员可达2-3%。快肌纤维中含量较慢肌纤维中略多。 功能:高强度无氧运动时机体的重要能源,又是大强度有 氧运动时的主要能源。
单糖 :不能用水解方法再降解的最简单形式 的糖。
糖类化合物
寡糖(低聚糖):由2~10个分子单糖缩合 而成的糖。
多糖 :由多个单糖分子综合而成的高分子 有机物。
13
14
15
蔗糖
CH2OH
OH OH
OH
CH2OH OH
O OH
CH2OH
1分子葡萄糖+1分子果糖
1分子葡萄糖+1分子半乳糖
CH2OH OH
物淀粉,结构上与支
链淀粉相似,由几百
至几千个葡萄糖连接
而成;以颗粒形式广
泛存在于人体、动物
体内,肝脏和肌肉内
的储存量尤为丰富。
19
三、糖的生物学功能
(一)人体内糖的存在形式与储量
人体内糖以 游离态(运输形 式)和化合态 (储存形式)两 种状态存在,总 量约500克,运 动员可达550750克。血糖是 运输形式,糖原 是储存形式。
(2)肌糖原是短时间、大强度间歇运动和长时间 持续运动的主要能源。
23
(二)运动时糖的生物学功能
2、对脂肪代谢具有调节作用 3、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4、具有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作用
24
作业
一、判断题 1、糖类物质就是碳水化合物。 2、运动饮料中常配入4~8(10)个葡萄糖单位的低聚糖,以有 利于糖的利用和水分的吸收。 3、脑组织糖原储量很少,正常大脑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 来自血浆游离脂肪酸。 4、肌糖原可以大量分解成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维持血糖稳定。
PFK
6--磷酸果糖
ADP ATP
2(3--磷酸甘油醛)
肌糖原
NADH+H+ NAD
2ADP
2(1.3-- 二磷酸甘油酸)
2ATP 3- 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
LDH
乳酸
2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ADP
36
糖酵解过程可净合成多少分子ATP?
2、ATP的生成数量
储存形式: 糖原(肌糖原、
肝糖原)
肌糖原 300- 400g
肝糖原 75- 100g
运输形式 血糖 260 g
1.血糖
(1)概念:血液中的葡萄糖。 (2)空腹血糖浓度
较为恒定,大约为4.4-6.6mmol/L,(80-120 mg/dL), 总量约为6g。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血糖浓度与常人无异。 (3)功能
第二章 糖代谢与运动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教学目标
1、掌握人体内糖的存在形式与储量、运动时糖的生物学功 能、糖代谢不同途径与ATP合成的关系、糖代谢及其产物 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2、了解糖的概念、组成、分类; 3、熟悉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糖异生作用的基本代谢过 程及其在运动中的意义; 4、理解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糖代谢产生的适应性变化。
H-C-OH HO-C-H HO-4CH
H-C-OH CH2OH 半乳糖
9
葡萄糖
结构特点:多羟基醛
10
果糖
结构特点:多羟基酮
11
(二)糖的化学组成
糖类物质主要由碳(C)、氢(H)、 氧(O)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与氧原 子之比与水相同,也就是2:1,故多数 糖可用通式Cn(H2O)n表示。
12
(二)糖的分类
(2)肝糖原 含量:占肝重的5%,总量约为75-100g,受饮食糖量影响 较大(15-80g/kg肝组织)。
功能:对维持血糖浓度的正常水平有重要作用。
22
(二)运动时糖的生物学功能
1、提供机体所需能量
糖是人体的基本供能物质,正常生理活动中60~ 70%的能量来自糖氧化。
(1)血糖是安静和运动时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能 源
OH
CH2OH OHO OH源自OHOH乳 糖16
寡糖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低聚糖饮料:
目前,在运动饮料中常配入4~8(10)个葡萄 糖单位的低聚糖,以增加葡萄糖的浓度,又可降 低渗透压,有利于糖的利用和水分的吸收。具有 延迟长时间运动疲劳发生和加速运动后糖储备恢 复的良好效果。
17
18
糖原
糖原又称动
3
一、糖的概述
4
糖类作物 5
葡萄糖
水果中富含果糖
纤维素
6
一、糖质的概念和化学组成
(一)糖质的概念
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或通过水 解可以产生多羟基醛或酮的物质。
7
1、元素组成 C(碳),H(氢),O(氧)
鼠李糖及岩藻糖(C6H12O5)、脱氧核糖(C5H10O4)
甲醛(CH2O)、乳酸(C3H6O3)、乙酸(C2H4O2)
25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糖代谢的底物:糖原和血糖。 根据代谢时氧气的参与情况, 糖代谢可分为:一、糖无氧氧化(糖酵解)
二、糖有氧氧化 三、磷酸戊糖途径
26
一、糖的无氧酵解 概念:糖在氧气供应不足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
系列酶催化,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ADP ATP
无氧
27
• 反应部位:细胞液
32
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 ATP (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33
丙酮酸激酶
反应不可逆 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 ATP
34
(4)乳酸的生成
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还原为乳酸,有氧则进入线粒体氧化。
来自甘油醛-3-磷酸脱氢
35
糖酵解代谢过程
血葡萄糖
ATP
ADP
1.6--二磷酸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