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年修订版)

合集下载

痤疮指南

痤疮指南
异维A酸的其他不良反应主要是皮肤黏膜干燥。开始阶段会有暂时的痤疮加重。5%的患者会有光敏感,关节和肌肉疼痛,在夜间行驶时发生严重夜盲,重度脱发,血三酰甘油可能升高。治疗开始前进行肝功能和血脂检查,并在治疗1个月后复查。如果均正常,就不需要进一步的血液检查。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引起骨骺畸形,如骨质增生、脊髓韧带钙化、骨质疏松。应注意异维A酸不能与四环素类药物同时应用,也不能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因为异维A酸与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协同诱发颅内压升高。维胺酯也可以替代异维A酸,但口服吸收略差,起效慢,不良反应相对较轻。
系统使用维A酸前,对患者的辅导和解说是非常重要的。应向患者说明维A酸能引起很多不良反应,特别是致畸胎作用。患者在治疗前1个月应严格避孕,直至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也应避孕。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怀孕了,必须采取流产处理。少数患者使用维A酸后会产生抑郁症状。有抑郁病史或家族中的患者用药要谨慎,一旦发生情绪波动或出现任何抑郁症状,应立即停药。
口服雌、孕激素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1)雌激素:①通过减少卵巢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引起的雄激素分泌过多,同时刺激肝脏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合成(SHBG),降低血清中活性雌激素的浓度,起到抗皮脂分泌的作用。②雌激素可以增加SHBG合成量,减少游离睾酮量。③雌激素有缩小皮脂腺的体积并抑制皮脂腺细胞内脂质合成的作用。(2)孕激素:①为5-α还原酶抑制剂,它可以通过负反馈抑制作用,使血浆中的睾酮和脱氢睾酮量降低。②可以抑制皮脂腺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转化睾酮的能力。③醋酸环丙孕酮还可以阻断性激素与其受体结合。(3)雌激素和孕酮还可以直接作用在毛囊皮脂腺,减少皮脂分泌和抑制粉刺形成。
由于抗生素治疗痤疮主要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繁殖,而不是非特异性抗炎作用,故防止或减缓痤疮丙酸杆菌产生耐药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痤疮应规范用药的剂量和疗程。通常米诺霉素和多西霉素的剂量为100-200mg/d,可以1次或分2次口服,四环素1.0g/d,分2次空腹口服,红霉素1.0g/d,分2次口服。疗程6-12周。

2024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2024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2024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痤疮,又称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发生在青春期,但也可在成年人身上出现。

它的主要症状是痤疮疹、粉刺、脓疱和囊肿等。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中国医学会皮肤科分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编写了2024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该指南着重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痤疮的病情往往因人而异,因此应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人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指南提出了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痤疮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并根据不同类别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建议。

对于轻度痤疮,指南推荐外用药物治疗。

首选的外用药物包括经皮吸收性孕激素、苯甲硫脒类药、外用抗生素和外用维甲酸等。

这些药物能够减少皮脂分泌、抑制炎症反应和破坏痤疮病原菌,从而减轻痤疮症状。

此外,还可以使用光疗、化学剥脱和微针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

这些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

对于中度和重度痤疮,指南推荐联合治疗,即内服药物联合外用药物。

内服药物主要包括口服孕激素、口服抗生素和口服异维甲酸等。

这些药物可以从内部调节激素平衡、抑制痤疮病原菌和降低皮脂分泌。

与此同时,外用药物仍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使药物作用更加直接和局部。

此外,指南还提到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如维持皮肤清洁和饮食调理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指南还特别关注了痤疮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痤疮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外貌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压力。

因此,指南建议医生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

总之,2024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详尽和灵活的治疗方案,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此外,指南还提供了关于痤疮的预防和日常护理的建议,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指南的发布将对改善痤疮患者的诊疗质量和临床疗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62页PPT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62页PPT
、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2019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痤疮是一种好发于芳华期并重要累及面部的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国人群截面统计痤疮发病率为8.1%.但研讨发明超出95%的人会有不合程度痤疮产生,3~7%痤疮患者会遗留瘢痕,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影响.临床医师对痤疮治疗的选择消失很大差别,有些治疗办法疗效不确定,缺少循证医学证据支撑,个别办法甚至对患者造成伤害.制订一套行之有用的痤疮治疗指南给各级临床医师供给诊疗指点.规范其治疗是平常须要的.当然,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跟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医药技巧的成长,痤疮治疗指南还需与时俱进,按期更新.本指南是在2014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基本上,根据运用者反馈.国表里痤疮研讨进展及专家经验进行了修订.01痤疮的发病机制痤疮发病机制仍未完整解释.遗传布景下激素引诱的皮脂腺过度排泄脂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平常.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增殖及炎症和免疫反响等与之相干.遗传身分在痤疮尤其是重度痤疮产生中起到了重要感化;雄激素是导致皮脂腺增生和脂质大量排泄的重要诱发身分,其它如胰岛素样发展因子-1(IGF-1).胰岛素.发展激素等激素也可能与痤疮产生有关;皮脂腺大量排泄脂质被以为是痤疮产生的前提前提,但脂质成分的转变如过氧化鲨烯.蜡酯.游离脂肪酸含量增长,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增长及亚油酸含量下降等也是导致痤疮产生的重要身分;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经由过程自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介入了痤疮的产生成长.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平常.炎症与免疫反响是痤疮的重要病理特点,且炎症反响贯串了疾病的全进程.毛囊微生物和/或平常脂质通度日化Toll样受体(TLRs)进而产生白介素(IL)-1α及其它有关炎症介质,IL-1α今朝以为是皮脂腺导管角化及微粉刺和粉刺形成的重要身分;跟着疾病成长,脂质大量集合导致嗜脂及厌氧的痤疮丙酸杆菌进一步增殖,获得性免疫被激活.不竭加重的炎症反响诱发毛囊壁断裂,脂质.微生物及毛发等进入真皮,产生异物样反响.痤疮皮损消退后常遗留红斑.色素惊慌及瘢痕形成,这与痤疮轻微度.个别差别或处理不当亲密相干.02痤疮的分级痤疮分级是痤疮治疗计划选择及疗效评价的重要根据.今朝国际上有多种分级办法,本指南重要根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3度.4级,即:轻度(1级):仅有粉刺;中度(2级):有炎性丘疹; 中度(3级):消失脓疱;重度(4级):有结节.囊肿.03痤疮的外用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治疗是痤疮的基本治疗,轻度及轻中度痤疮可以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中重度及重度痤疮在体系治疗的同时辅以外用药物治疗.3.1维A酸类药物感化机制:外用维A酸类药物具有改良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消融微粉刺和粉刺.抗炎.预防和改良痤疮炎症后色素惊慌和痤疮瘢痕等感化.此外,还能增长皮肤渗入渗出性,在结合治疗中可以增长外用抗菌及抗炎药物的疗效.顺应证及药物选择:外用维A酸类药物可作为轻度痤疮的单独一线用药,中度痤疮的结合用药以及痤疮保持治疗的首选.经常运用药物包含第一代的全反式维A酸和异维A酸及第三代维A酸药物阿达帕林和他扎罗汀.阿达帕林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平日作为一线选择.运用办法及留意事项:建议睡前在痤疮皮损处及好发部位同时运用;药物运用部位常会消失轻度皮肤刺激反响如局部红斑.脱屑,消失紧绷和烧灼感,但跟着运用时光延伸往往可逐渐耐受,刺激反响轻微者建议停药;此外,维A酸药物消失光分化现象(主如果一代维A酸)并可能增长皮肤迟钝性,部分患者在开端运用2~4周内会消失短期皮损加重现象,采纳较低肇端浓度(假如有可选择浓度).小规模试用.削减运用次数以及尽量在皮肤湿润情形下运用等措施,有助于增长患者依从性及防止轻微刺激反响的产生;同时合营运用皮肤樊篱修复剂并适度防晒.3.2 抗菌药物3.2.1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可迟缓释放出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及轻度消融粉刺感化,该药今朝尚无针对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性消失,可作为炎性痤疮首选外用抗菌药物,可以单独运用,也可结合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外用抗生素运用.药物有2.5%至10%不合浓度及洗剂.乳剂或凝胶等不合剂型可供选择.运用中可能会消失轻度刺激反响,建议从低浓度开端及小规模试用.药物对衣物或者毛发具有氧化漂白感化,应尽量防止接触.别的,过氧化苯甲酰释放的氧自由基可以导致全反式维A酸掉活,二者结合运用时建议分时段外用.3.2.2抗生素具有抗痤疮丙酸杆菌和抗炎感化的抗生素可用于痤疮的治疗.经常运用外用抗生素包含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克林霉素.氯霉素.氯洁霉素及夫西地酸等.外用抗生素因为较少消失刺激反响,理论上实用于丘疹.脓疱等浅表性炎性痤疮皮损,但因为外用抗生素易引诱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故不推举作为抗菌药物的首选,不推举单独或者长期运用,建议和过氧化苯甲酰.外用维A酸类或者其它药物结合运用.3.3其它:不合浓度与剂型的壬二酸.氨苯砜.二硫化硒.硫磺和水杨酸等药物具有克制痤疮丙酸杆菌.抗炎或者稍微剥脱感化,临床上也可作为痤疮外用药物治疗的备选.04痤疮的体系药物治疗4.1抗菌药物针对痤疮丙酸杆菌及炎症反响选择具有抗菌和抗炎感化的抗菌药物是治疗中重度及重度痤疮经常运用的体系治疗办法.规范抗菌药物治疗痤疮十分重要,不但要包管疗效,更要存眷耐药性的产生,防止滥用.顺应证:①中重度痤疮患者首选及中度痤疮外用治疗后果不佳的备选治疗办法;②炎症反响轻微的重度痤疮患者早期可先运用抗菌药物,再序贯运用口服维A酸类药,或维A药酸类药疗效不明显时可改用抗菌药物治疗;③痤疮变异型如迸发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的早期治疗.药物选择:选择口服的抗生素治疗痤疮基于以下4个前提:①对痤疮丙酸杆菌迟钝;②兼有非特异性抗炎感化;③药物散布在毛囊皮脂腺单位中浓度较高;④不良反响小.首选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四环素类药不克不及耐受或有禁忌证时,可斟酌用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代替.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也可酌情运用.防止选择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四环素口服接收差,耐药率高,应优先选择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米诺环素在组织中药物浓度高,耐药产生率低.痤疮复发时,应选择既往治疗有用的抗菌药物,防止随便改换.剂量和疗程:运用抗生素治疗痤疮应规范用药的剂量和疗程.剂量:多西环素100~200mg/d(平日100mg/d),米诺环素50~100mg/d,红霉素1.0g/d.疗程建议不超出8周.留意事项:①防止单独运用.②治疗2~3周后无效时要实时停用或换用其它治疗;③要包管足够的疗程,并防止间断运用,不成无原则地加大剂量或延伸疗程,更不成以作为保持治疗甚至预防复发的措施;④结合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过氧化苯甲酰可有用进步疗效并削减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性产生;⑤有前提结合光疗或其它疗法,可削减抗菌药物的运用;⑥治疗中要留意药物不良反响,包含较罕有的有胃肠道反响.药疹.肝伤害.光敏反响.色素惊慌和菌群掉调等,特别是四环素类药物.少数患者在口服米诺环素时可消失前庭受累(如头昏.眩晕),罕有狼疮样分解征和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如头痛等),产生后应实时停药.四环素类药物不宜与口服维A酸类药物联用,以免诱发或加重良性颅内压增高.四环素类药物不宜用于妊妇.哺乳期妇女和16岁以下的儿童,此时可斟酌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代替.4.2 维A酸类口服维A 酸类药物具有明显克制皮脂腺脂质排泄.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平常角化.改良毛囊厌氧情形从而削减痤疮丙酸杆菌滋生.以及抗炎和预防瘢痕形成等感化,是今朝针对痤疮发病4个症结病理心理环节独一的口服药物.顺应证:①结节囊肿型重度痤疮的一线治疗药物;②其它治疗办法后果不好的中.重度痤疮替代治疗;③有瘢痕或瘢痕形成偏向的痤疮患者需尽早运用;④频仍复发的痤疮其它治疗无效;⑤痤疮伴轻微皮脂溢出;⑥轻中度痤疮但患者有快速疗效需求;⑦痤疮变异型如迸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可在运用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掌握炎症反响后运用.药物选择:今朝体系用维A酸类药物包含口服异维A酸和维胺酯.异维A酸是国表里通例运用的口服维A酸类药物,可作为首选,平日0.25~0.5mg/kg/d作为肇端剂量,之后可根据患者耐受性和疗效逐渐调剂剂量,重度结节囊肿性痤疮可逐渐增长至0.5~1mg/kg/d.维胺酯是我国自行研制临盆的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每次50mg,每日3次.两种药物均需与脂餐同服,以增长其口服接收的生物运费用.疗程视皮损消退的情形及服用剂量而定,平日应许多于16周.一般3~4周起效,在皮损掌握后可以恰当削减剂量持续巩固治疗2~3个月或更长时光.留意事项:异维A酸不良反响罕有,但停药后绝大多半可恢复,轻微不良反响少见或罕有.最罕有的副反响是皮肤黏膜湿润,建议合营皮肤樊篱修复剂运用.口唇湿润在皮肤粘膜反响中最为罕有,但这也是剖断药物剂量的有用指标.较少见反响包含肌肉骨骼痛苦悲伤.血脂升高.肝酶平常及眼睛湿润等,平日产生在治疗最初2个月,肥胖.血脂平常和肝病患者应慎用,须要时按期检测肝功效和血脂.芳华期前长期运用有可能引起骨骺过早闭合.骨质增生.骨质松散等,故12岁以下儿童尽量不必.异维A酸有明白的致畸感化,育龄期女性患者应在治疗前1个月.治疗时代及治疗停止后3个月内严厉避孕.异维A酸与抑郁或自杀偏向之间的联系关系性尚不明白,已经消失明显抑郁症状或有抑郁症的患者谨用.部分患者在运用2~4周时会消失皮疹短期加重现象,平日为一过性,反响轻微者须要减量甚至停药.维胺酯不良反响相似于异维A酸,但相对较轻.4.3.激素治疗4.3.1抗雄激素治疗感化机制:雄激素是痤疮产生中最重要的内源性身分,抗雄激素药物可以经由过程克制雄激素前体生成或感化于皮肤内雄激素代谢酶和雄激素受体,进而削减或拮抗活性雄激素感化而削减皮脂腺排泄脂质和改良痤疮.经常运用抗雄激素药物重要包含雌激素.孕激素.螺内酯及胰岛素增敏剂等.顺应证:女性痤疮患者:①伴随高雄激素表示的痤疮,如皮损散布于面中手下1/3,可伴月经不纪律.肥胖.多毛.明显皮脂溢出.雄激生性脱发等;②女性芳华期后痤疮;③经前期明显加重的痤疮;④通例治疗如体系抗生素甚至体系用维A酸治疗反响较差,或停药后敏捷复发者.药物选择:①雌激素与孕激素:雌激素和部分孕激素具有拮抗雄激素的感化,但平日运用二者混杂的复方制剂(短效避孕药),经常运用的包含2mg醋酸环丙孕酮和0.035mg炔雌醇.屈螺酮3mg和炔雌醇0.03mg以及屈螺酮3mg和炔雌醇0.02mg等.口服避孕药的起效时光须要2~3个月,疗程建议在6个月以上.不良反响:少量子宫不纪律出血﹑乳房胀痛﹑恶心.体重增长﹑静脉和动脉血栓.消失黄褐斑等.在经期的第1天开端服药有利于削减子宫出血.含屈螺酮成分的药物可削减体重增长风险.服药时代要留意防晒,以削减黄褐斑的产生.禁忌症:家族血栓史,肝脏疾病,抽烟者.相对禁忌症:哺乳期,高血压,偏头痛,恶性肿瘤.有糖尿病,凝血障碍和有乳腺癌风险的患者也尽量防止运用.②螺内酯:推举剂量每日60-200mg.疗程为3~6月.不良反响包含高钾血症.月经不调(产生几率与剂量呈正相干)﹑胃肠道反响包含恶心.吐逆.厌食和腹泻,嗜睡﹑疲惫﹑头昏或头痛.有致畸胎感化,妊妇禁用.③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具有改良胰岛素抵抗.削减IGF-1及其引诱的雄激素生成,对于伴多囊卵巢性肥胖.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的痤疮患者,可以用于帮助治疗.4.3.2糖皮质激素心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反馈性克制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前体排泄;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感化,实用于重度炎性痤疮的早期治疗.推举运用办法:针对迸发性痤疮.聚合性痤疮及较重炎症反响的重度痤疮,选择泼尼松20~30mg/d或等量地塞米松治疗,疗程不超出4周,并结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轻微的经前期加重痤疮,泼尼松5~10 mg/d或等效地塞米松经前7~10天开端每晚服用一次至月经来潮为止,不超出6个月.应防止长期大剂量运用糖皮质激素,以免产生相干不良反响.05物理与化学治疗物理与化学治疗重要包含光动力.红蓝光.激光与光子治疗.化学剥脱治疗等,作为痤疮帮助或替代治疗以及痤疮后遗症处理的选择.5.1光动力和红蓝光:外用5-氨基酮戊酸可富集于毛囊皮脂腺单位,并代谢生成光敏物资原卟啉Ⅸ,经红光(630 nm)或蓝光(415nm)照耀后产生光化学反响,具有克制皮脂排泄.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免疫调节.改良皮脂腺导管角化及预防或削减痤疮疤痕感化,光动力疗法可作为中重度或重度痤疮在体系药物治疗掉败或患者不耐受情形下的替代选择办法,;此外,单独蓝光照耀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及抗炎感化,单独红光照耀具有组织修复感化, 可作为中度痤疮的备选治疗.5.2 激光与强脉冲光治疗:多种近红外波长激光如1320nm激光.1450 nm激光和1550nm激光有助于克制皮脂腺排泄及抗炎感化;强脉冲光和脉冲染料激光可以帮忙炎症性痤疮后期红色印痕消退.非剥脱性点阵激光(1440nm激光.1540nm激光和1550nm激光)和剥脱性点阵激光(2940nm激光.10600nm激光)对痤疮瘢痕有必定改良.临床运用时建议选择小光斑.较低能量以及低点阵密度的多次治疗.5.3射频:点阵射频和微针点阵射频对于痤疮瘢痕的改良有必定后果,对亚洲人种还可以削减治疗中色素惊慌的风险.5.4化学剥脱治疗:浅表化学剥脱术重要包含果酸.水杨酸及复合酸等,具有下降角质形成细胞的粘着性.加快表皮细胞脱落与更新.刺激真皮胶原合成和组织修复和轻度抗炎感化,削减痤疮皮损同时改良皮肤质地,临床上可用于轻中度痤疮及痤疮后色素惊慌的帮助治疗.06特别人群的痤疮治疗6.1儿童痤疮:产生在芳华期前痤疮根据年纪分为新生儿痤疮(出生数周内).婴儿痤疮(3~6月).儿童痤疮(1~7岁)及芳华早期痤疮(8~12岁).新生儿痤疮受母体激素影响产生,跟着激素消退可自行消退;婴儿痤疮和儿童痤疮须要细心查找内排泄疾病.针对12 岁以下儿童痤疮,美国 FDA 同意2.5% 过氧化苯甲酰 /1% 阿达帕林凝胶组合可用于≥9 岁的患儿,0.05% 维 A 酸凝胶可用于≥10 岁的患儿.所有其它外用维 A 酸类药物均可用于≥12 岁的患者.体系抗生素可选择大环内酯类类如红霉素或阿奇霉素,防止体系运用四环素类抗生素;12岁以下儿童也尽量不必口服维A 酸类药物.6.2怀胎或哺乳期痤疮怀胎或哺乳期痤疮治疗应以外用药物为主.6.2.1备孕女性痤疮:距离怀胎前3个月以上一般可安然用药,口服维A酸药物治疗前1个月到治疗停药后3个月内应严厉避孕.6.2.2怀胎期痤疮:①轻度痤疮:外用维A酸类药物应防止(怀胎分级C-X),过氧化苯甲酰可以小面积谨严运用(怀胎分级C),外用壬二酸和克林霉素是安然的(怀胎分级B);②中度及中重痤疮:外用为主,须要时可合营短期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尽可能避开怀胎期前3个月),四环素类(怀胎分级D)禁用;③重度痤疮:除按照上述轻.中度和中重度痤疮外用或体系治疗外,轻微的患者可以斟酌短期体系运用泼尼松治疗.6.2.3哺乳期痤疮: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和壬二酸可以运用;体系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短期运用;克林霉素哺乳期可用,但口服可引起婴儿消化道副反响;美国儿科学会(AAP)及世界卫生组织(WHO)以为四环素类抗生素哺乳期可用,但建议不超出3周.07痤疮的中医中药治疗7.1内治法:应根据发病时光长短,皮损形态等不合表示分型论治,随证加减.肺经风热证:皮损以红色或皮色丘疹.粉刺为主,或有痒痛,小便黄,大便秘结,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1.2级.治法应疏风宣肺,清热散结,方药为枇杷清肺饮或泻白散加减,中成药可选栀子金花丸等.脾胃湿热证:皮损以红色丘疹.脓疱为主,有痛苦悲伤,颜面.胸背皮肤油腻;可伴口臭.口苦,纳呆, 便溏或粘滞不爽或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弦.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2.3级.治法应清热利湿,通腑解毒,方药为茵陈蒿汤或芩连平胃散加减.便秘者可选用中成药连翘败毒丸.防风通圣丸.润燥止痒胶囊等;便溏者可选用中成药喷鼻连丸.参苓白术散等.痰瘀凝聚证:皮损以结节及囊肿为主,色彩暗红,也可见脓疱,日久不愈;可有纳呆.便溏,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沉涩.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4级.治法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方药为海藻玉壶汤或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中成药可选丹参酮胶囊.大黄蛰虫丸.化瘀散结丸.当归苦参丸等.冲任不调证:皮损好发于额.眉间或两颊,在月经前增多加重,月经后削减减轻,伴随月经不调,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平昔性格浮躁;舌质淡红苔薄,脉沉弦或脉涩.相当于有高雄激素程度表示的女性痤疮.治法应折衷冲任.理气活血,方药为逍遥散或二仙汤合知柏地黄丸加减,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7.2外治及其它疗法中药湿敷:马齿苋.紫花地丁.黄柏等水煎湿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用于炎性丘疹.脓疱皮损,起到清热解毒,减轻炎症的感化.中药面膜:颠倒散(大黄.硫磺等量研细末),用水或蜂蜜调成稀糊状,涂于皮损处,30分钟后清水洗净,每晚1次.用于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皮损,起到破瘀活血,清热散结的感化.耳穴贴压:取内排泄.皮质下,肺.心.胃等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在穴位上,并嘱患者天天轻压1分钟阁下,每5日改换1次.耳尖点刺放血:在耳廓上选定耳尖穴或耳部的内排泄穴.皮质下穴,通例消毒后,用三棱针在耳尖穴上点刺,然后在点刺部位挤出瘀血6~8滴,每周治疗1~2次.针灸:主穴为百会.尺泽.曲池.大椎.合谷.肺俞等穴,配穴为四白.攒竹.下关.颊车及皮损周围穴.办法:施平补平泻手段,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火针:常选背俞穴,如肺俞.膈俞.脾俞.胃俞,热重加大椎,便秘加大肠俞,月经不调加次髎,皮肤通例消毒后,取火针在酒精灯大将针尖烧红后,敏捷直刺各穴,每穴点刺3下,隔日一次.或火针烧红后直刺囊肿.结节.每处皮损可连刺数针,每周7-10天1次,刺后24小时不沾水.刺络拔罐:取穴多为肺俞.大椎穴.脾俞.胃俞.大肠俞.膈俞.肾俞等.每次取背俞穴4 -6个,三棱针刺破皮肤,然后在点刺部位拔罐,留罐10~15分钟,3日1次,10次为1疗程.08痤疮保持治疗保持治疗可减轻并预防痤疮复发,是痤疮整体治疗的重要构成.外用维A酸是痤疮保持治疗的一线药物,须要时可斟酌结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或直接采取0.1%阿达帕林和2.5%过氧化苯甲酰的复方制剂.此外,外用0.1%阿达帕林每周3次结合低浓度果酸的也可作为保持治疗选择;一些经由临床验证的抗痤疮类功效性护肤品也可用于帮助保持治疗.保持治疗疗程平日为3~12月.09痤疮的结合与分级治疗任何一种痤疮治疗办法都难以周全有用笼罩痤疮发病机制的所有环节,多种治疗办法的结合至关重要.轻中度痤疮可以采取外用药物结合,单独外用药物平日平日只感化于痤疮4个重要发病环节的1~2个,而结合运用可以将其感化环节增长到2~3个,今朝有外用维A酸类.抗生素和过氧化苯甲酰等多种外用复方制剂的可供选择;中重度痤疮斟酌体系药物与外用药物的结合及药物与物理化学治疗办法的结合运用等.结合治疗可以明显增长药物疗效和下降不良反响.增长患者依从性.痤疮的分级表现了痤疮的轻微程度和皮损性质,痤疮的治疗应根据其分级选择响应的治疗手腕,并充分表现个别化治疗原则.本指南痤疮分级推举治疗计划见表1.10痤疮后遗症处理10.1痤疮后红斑:可以选择强脉冲光.脉冲染料激光.非剥脱点阵激光(1440nm.1550nm.1565nm)及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10.2痤疮后色素惊慌:外用改良色素类药物如维A酸类药物.熊果苷.左旋维生素C等可以运用.果酸.强脉冲光及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也是后遗色素惊慌的有用治疗办法.10.3痤疮后瘢痕:①萎缩性瘢痕:首选剥脱性点阵激光如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其次选择离子束或铒激光治疗.其它有用的治疗办法包含非剥脱点阵激光.微针.射频治疗,一些较大的凹陷性瘢痕还可以选择钝针分别.填充或者手术切除;②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治疗均较艰苦,今朝多采取分解治疗,如激素局封打针.激光治疗(染料激光.二氧化碳点阵激光),痤疮导致的瘢痕疙瘩亦可以切除后局部放射治疗.11痤疮患者的教导与治理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面部的损容性皮肤疾病,在按照本指南进行规范治疗的同时,需将健康教导.科学护肤及按期随访贯串于痤疮治疗始终,以达到治疗.美不雅.预防于一体的防治目标.①健康教导:限制高糖和油腻饮食及奶成品尤其是脱脂牛奶的摄入,恰当掌握体重.纪律作息.防止熬夜及过度日晒等均有助于预防和改良痤疮产生.此外,痤疮尤其是重度痤疮患者易消失焦炙和抑郁,需合营心理劝导.②科学护肤:痤疮患者皮肤常伴随皮脂溢出,皮肤干净可选用控油保湿干净剂洁面,去除皮肤概况过剩油脂.皮屑和微生物的混杂物,但不克不及过度清洗,忌挤压和搔抓.干净后,要根据患者皮肤类型选择响应护肤品合营运用.油性皮肤宜选择控油保湿类护肤品;混杂性皮肤T区选择控油保湿类,两颊选择舒敏保湿类护肤品;在运用维A酸类.过氧化苯甲酰等药物或物理.化学剥脱治疗时易消失皮肤樊篱受损,宜选择舒敏保湿类护肤品.此外,应谨严运用或选择粉底.隔离.防晒剂及彩妆等化装品,尽量防止化装品性痤疮产生.③按期随访:痤疮呈慢性进程,患者在治疗中须要按期复诊,根据治疗反响情形实时调剂治疗及护肤计划,削减后遗症产生.(专家构成员:郑志忠,范卫新,顾军,郝飞,何黎,鞠强,李恒进,李铁男,林彤,赖维,王宝玺,温海,吴艳,项蕾红,许爱娥,张建中,章伟,郑敏;执笔:鞠强)。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解读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解读

病因分类
01 03 05
聚合性痤疮
大量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脓肿 及囊肿,脓肿往往为多头
药物性痤疮
雄激素、糖皮质激素、含卤素的药物(例 如氟康唑片)等
化妆品痤疮
化妆品堵塞毛囊口,引起炎症,可发生化 妆品痤疮
02 04
爆发型痤疮
病情突然加重,突然出现多发炎症性融合 成片的痤疮
月经前痤疮
因雄激素水平增高,或雄激素与雌激素的 比例相对增高出现
2
皮肤科最常被诊断出痤疮,而白人患者最常被
诊断出的皮肤病是光化性角化病。
3
据报道,痤疮在黑人和西班牙裔女性中比在
白人、亚洲和印度大陆女性中更为普遍。
2
病因与分类
皮脂分泌过多
尤其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
细菌感染
痤疮丙酸杆菌
其它
遗传、药物、化妆品、职业、 精神因素等
痤疮的病因
毛囊皮脂腺道管堵塞
白介素1在漏斗部角质细胞粘性 增加起重要作用
04 酒渣鼻 05 药疹 06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鉴别诊断
7 治疗与预后
治疗方法
A
一般 治疗
B
病因 治疗
C
对症 治疗
D
特殊 治疗
E
其它 治疗
一般治疗
01 健康的饮食 03 科学护肤
02 良好的生活习惯 04 心理疏导
病因治疗
A
抗高雄激素 血症
C
抗感染、抗炎
B
抑制皮脂腺脂 质分泌
D
停用诱发药物、 化妆品等
痤疮形成的四个核心事件
Moradi TS, et al. Nat Rev Dis Primers. 2015, 1:15029.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解读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解读

1、维甲酸
CH2OH 视黄醇
第一代非芳香维甲酸(最早用于痤疮的治疗)
COOH
C NH
COOC2H5
全反式维甲酸
异维甲酸 COOH
维胺脂
第二代单芳香维甲酸(主要用于银屑病的治疗)
COOC2H5
COOH
CH3O 阿维A酯
CH3O 阿维A酸
第三代多芳香维甲酸
CH3O
COOH
维甲酸—作用机制
抑制/减少微粉刺的数量 减少成熟粉刺 减少炎性皮损 促进毛囊上皮正常脱屑 增强其它药物的渗透
Guidelines for Treating Acne. Clin Dermatol 2004;22:439-444. Acne Guideline 2005 Update. SAMJ. 2005,95(11):883-92。
Expert Committee Recommendations for Acne Management. Pediatrics 2006;118;1188-1199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08 (讨论稿).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5): 339-342.
参加《指南》编写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邀请国内专家于2007年10月27 日在青岛召开了《中国痤疮治疗指南》研讨会,讨论了《指南》 制定的必要性,就《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达成了共识。
参会专家有 : 郑志忠 张建中 何黎 刘建航
三、痤疮的系统药物治疗
• 抗生素 • 维甲酸 • 抗雄性激素药物 • 雌激素 • 糖皮质激素 • 中医中药
1、抗生素(1)
• 是痤疮治疗中最常使用的药物 • 可以局部和系统使用,系统使用更有效 • 最常用:四环素类,特别是多烯环素、米诺环

最权威最完整-痤疮(痘痘)治疗指南

最权威最完整-痤疮(痘痘)治疗指南

最权威最完整-痤疮(痘痘)治疗指南痤疮治疗指南全方面介绍痤疮【制定治疗指南的必要性】痤疮是一种有关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率为70-87%,对青少年的情绪和社会功能的影响超过了哮喘、癫痫。

不同的皮肤科医师和医疗工作者对痤疮的治疗存在巨大的差异。

有些治疗方法缺乏文献支持,有些甚至是对患者、社会以及患者的经济是有害的。

同时,对在皮肤科临床工作但又未经过正规皮肤科专科医师训练的医师特别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指南来规范其治疗以便获得痤疮治疗的最佳效果。

当然,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的循证医学的证据和新的药物的出现,治疗指南也需定期更新。

【病理生理学因素】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痤疮发生的基本病理生理基础是皮脂腺的快速发育和皮脂的过量分泌,而皮脂腺的发育是直接受雄性激素支配的,皮脂腺是雄性激素的主要靶器官。

进入青春期后雄性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快速上升,睾酮在皮肤中经5-a还原酶的作用转化为二氢睾酮,后者与皮脂腺细胞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雄性激素水平的升高可促进皮脂腺快速发育和产生大量皮脂。

痤疮患者血浆中睾酮水平大部分较无痤疮者为高。

此外孕酮和肾上腺皮质中的脱氢表雄酮也有一定的促进皮脂分泌作用。

皮脂主要由角沙烯、蜡酯、甘油三酯和少量固醇及固醇酯组成,痤疮患者的皮脂中,蜡酯含量较高,亚油酸含量较低,而亚油酸含量的降低可能使得毛囊周围的必需脂肪酸减少,使得毛囊上皮发生角化过度。

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粉刺的形成始于皮脂腺毛囊的扩大,这种扩张继发于异常角化的角层细胞。

在毛囊漏斗下部,角质形成细胞细胞中板层颗粒减少,代之以大量张力细丝、桥粒和脂质包含体,这种角质细胞不易零落,招致角层增厚和角质物堆积,使得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排挤障碍,最终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

大量皮脂的分泌和排挤障碍使得很易继发细菌感染,皮脂毛囊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如痤疮丙酸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马拉色菌,个中以痤疮丙酸杆菌为最重要,该菌为厌氧菌,皮脂的排挤受阻正好为其发明了良好的部分厌氧环境,使得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可分化皮脂中的甘油三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后者对皮肤以及毛囊有刺激性。

痤疮治疗指南

痤疮治疗指南

1.病理生理学因素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痤疮发生的基本病理生理基础是皮脂腺的快速发育和皮脂的过量分泌,而皮脂腺的发育是直接受雄性激素支配的。

进入青春期后雄性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快速上升,睾酮在皮肤中经5-α还原酶的作用转化为二氢睾酮,后者与皮脂腺细胞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雄性激素水平的升高可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

部分痤疮患者血浆中睾酮水平较无痤疮者为高.此外孕酮和肾上腺皮质中的脱氢表雄酮也有一定的促进皮脂分泌作用.皮脂主要由角沙烯、蜡酯、甘油三酯和少量固醇及胆固醇组成,痤疮患者的皮脂中,蜡酯含量较高,亚油酸含量较低,而亚油酸含量的降低可使毛囊周围的必需脂肪酸减少,并促使毛囊上皮的角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粉刺的形成始于皮脂腺毛囊的扩大,这种扩张继发于异常角化的角层细胞。

在毛囊漏斗下部,角质形成细胞细胞中板层颗粒减少,代之以大量张力细丝、桥粒和脂质包含体,这种角质细胞不易脱落,导致角层增厚和角质物堆积,使得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最终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大量皮脂的分泌和排出障碍继发细菌感染.毛囊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如痤疮丙酸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马拉色菌,其中以痤疮丙酸杆菌为最重要,该菌为厌氧菌,皮脂的排出受阻正好为其创造了良好的局部厌氧环境,使得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可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后者是导致痤疮炎症性损害形成的主要因素.此外,痤疮丙酸杆菌还可产生多肽类物质,趋化嗜中性白细胞、活化补体和使白细胞释放各种酶类,诱发或加重炎症。

除上述因素外,部分患者痤疮的发生还与机体的免疫状况等有关,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类型的痤疮如聚合性痤疮和爆发性痤疮,免疫反应发挥重要作用。

2.痤疮的分级根据痤疮皮损性质及严重程度可将痤疮分为三度、四度:1级(轻度):仅有粉刺2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炎性丘疹3级(中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外还有脓疱4级(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3.痤疮的局部治疗局部清洗:应注意清水洗脸,除去皮肤表面的油脂及皮屑和细菌的混合物,但不能过分清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年修订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发病率为70%~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

临床医师对痤疮的治疗选择存在很大差异,有些治疗方法疗效不肯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个别方法甚至会对患者造成损害。

因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痤疮的指南来规范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新药的研发,痤疮的治疗指南还需与时俱进,定期更新。

本指南是在2008年出版的痤疮指南基础上,根据使用者反馈及国内外痤疮研究进展进行了修订。

1 痤疮的病理生理学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因素都可能与之相关。

雄激素作用下的皮脂腺快速发育和脂质大量分泌是痤疮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

进入青春期后肾上腺和性腺的发育导致雄激素前体如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分泌增加,并在一系列雄激素代谢酶如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功能增强。

遗传背景下的皮肤内雄激素受体或相关雄激素代谢酶的表达或活性增强也是导致皮脂腺对雄激素过度敏感及脂质过量分泌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痤疮患者皮脂中存在过氧化鲨烯、蜡酯、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增加及亚油酸含量降低等脂质成分改变,这些变化可以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及炎症反应。

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是痤疮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和主要病理现象。

上皮细胞角化使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最终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的微粉刺及临床肉眼可见的粉刺,促炎症因子白介素( I L)-1、雄激素、游离脂肪酸及过氧化脂质可能与导管角化异常有关。

痤疮丙酸杆菌与痤疮发生密切相关。

微粉刺及粉刺的形成为具有厌氧生长特性的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创造了良好的局部环境。

目前认为,痤疮丙酸杆菌可能通过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及直接诱导参与了痤炎症的发生发展。

痤疮早期炎症可能是Toll样受体( TLR)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所致,诱导促炎症因子尤其是I L-l释放;随着疾病发展,获得性免疫反应放大了炎症过程,进一步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及中性粒细胞聚集;痤疮丙酸杆菌还可产生多肽类物质,直接诱发或加重炎症。

在疾病后期,毛囊壁断裂,毛囊中的脂质、毛发等物质进入真皮,进一步加重了炎症反应。

2 痤疮的分级痤疮分级是痤疮治疗及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无论是按照皮损数目进行分级的国际改良分类法,还是按照强调皮损性质的痤疮分级法对痤疮进行分级,其治疗方案选择基本上是相同的。

为临床使用简单方便,本指南主要依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3度和4级:轻度(I级):仅有粉刺;中度(Ⅱ级):炎性丘疹;中度(Ⅲ级):脓疱;重度(Ⅳ级):结节、囊肿。

3 患者教育3.1 健康教育①饮食:限制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的辛辣甜腻等食物,多食蔬菜、水果;②日常生活:避免熬夜、长期接触电脑、曝晒等,注意面部皮肤清洁、保湿和减少皮脂分泌,保持大便通畅;③心理辅导:痤疮患者,特别是重度痤疮患者较易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对这类患者还需配合必要的心理辅导。

3.2 局部清洁应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细菌的混合物,但不能过分清洗。

忌用手挤压、搔抓粉刺和炎性丘疹等皮损。

3.3 日常护理部分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受损,且长期口服或外用抗痤疮药物如维A酸,往往会加重皮肤屏障的破坏,导致皮肤敏感。

因此,除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化学剥脱外,有时也需要配合使用功效性护肤品,以维持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

如伴皮肤敏感,应外用舒敏、控油保湿霜,局部皮损处可使用有抗痤疮作用的护肤品;如皮肤表现为油腻、毛孔粗大等症状,应主要选用控油保湿凝胶。

4 痤疮的局部治疗4.1 外用药物4.1.1 外用维A酸类药物具有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及抗炎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改善痤疮瘢痕等功效,和抗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加相关药物的皮肤渗透性。

外用维A酸类药物是轻度痤疮的单独一线用药,中度痤疮的联合用药以及痤疮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

目前常用的外用维A酸类药物包括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如0.025%~0.1%全反式维A酸霜或凝胶和异维A酸凝胶,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如0.1%阿达帕林凝胶。

阿达帕林在耐受性和安全性上优于全反式维A酸和异维A酸。

对非炎症性皮损疗效优于全反式维A酸,可以作为外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痤疮的一线选择药物。

外用维A酸类药物常会出现轻度皮肤刺激反应,如局部红斑、脱屑,出现紧绷和烧灼感,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可逐渐消失。

建议低浓度或小范围使用。

每晚1次。

避光。

4.1 .2 过氧化苯甲酰为过氧化物,外用后可缓慢释放出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的作用。

可配制成2.5%、5%和10%不同浓度的洗剂、乳剂或凝胶,少数敏感皮肤会出现轻度刺激反应,建议敏感性皮肤从低浓度及小范围开始试用。

过氧化苯甲酰可以减少痤疮丙酸杆菌耐药的发生,如患者能耐受,可作为炎性痤疮的首选外用抗菌药物之一。

本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外用抗生素。

4.1.3 外用抗生素常用的外用抗生素包括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克林霉素、氯霉素或氯洁霉素等,用乙醇或丙二醇配制,浓度为1%~2%,疗效较好。

1%氯林可霉素磷酸酯溶液系不含油脂和乙醇的水溶性乳剂,适用于皮肤干燥和敏感的痤疮患者。

近年来发现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及抗炎活性。

且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也可作为外用抗生素用于痤疮治疗的选择之一。

由于外用抗生素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故不推荐单独使用。

建议和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联合应用。

4.1.4 二硫化硒2.5%二硫化硒洗剂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作用,可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

用法为洁净皮肤后,将药液略加稀释均匀地涂布于脂溢显著的部位,3~5 mi n 后用清水清洗。

4.1.5 其他外用药物5%~10%硫磺洗剂和5%-10%-的水杨酸乳膏或凝胶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轻微剥脱及抗菌作用,可用于痤疮治疗。

外用抗菌、抗炎药物用法一般建议点涂于皮损处。

而外用维A酸类药物由于具有抗微粉刺作用,建议在皮损处及痤疮好发部位同时应用。

疗程通常需8~1 2周或更长。

4.2 化学疗法果酸作为化学疗法在痤疮治疗中已获得了肯定的效果。

果酸广泛存在于水果、甘蔗、酸乳酪中,分结构简单,分子量小,无毒无臭,渗透性强且作用安全。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胞表面的结合力来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粘着性,加速表皮细胞脱落与更新,调节皮脂腺的分泌,同时刺激真皮胶原合成,黏多糖增加及促进组织修复。

治疗方案:应用浓度20%、35%、50%、70%的甘醇酸(又名羟基乙酸,来源于甘蔗)治疗痤疮,视患者耐受程度递增果酸浓度或停留时间。

每2~4周治疗1次。

4次为1个疗程,增加治疗次数可提高疗效。

对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均有效。

果酸治疗后局部可出现淡红斑、白霜、肿胀、刺痛、烧灼感等,均可在3~5 d内恢复。

如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则需3-6个月恢复。

治疗问期注意防晒4.3 物理治疗光动力疗法( PDT):外用5-氨基酮戊酸(ALA)富集于毛囊皮脂腺单位,经过血红素合成途径代谢生成光敏物质原卟啉Ⅸ,经红光(630nm)或蓝光(415 nm)照射后,产生单态氧,作用于皮脂腺,造成皮脂腺萎缩,抑制皮脂分泌,直接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改善毛囊口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角化和毛囊皮脂腺开口的阻塞,促进皮损愈合,预防或减少痤疮瘢痕。

适应证:Ⅲ级和Ⅳ级痤疮,特别是伴有脂肪肝、肝功能损害或高脂血症的痤疮患者。

术后需避光48 h,以免产生光毒反应。

轻、中度皮损患者可直接使用LED蓝光或红光进行治疗。

激光疗法:多种近红外波长的激光,如1 320 nm激光、1 450 nm激光和1 550 nm激光常用于治疗痤疮炎症性皮损,根据皮损炎症程度选择适当的能量密度及脉宽。

4-8个治疗周期,每次间隔2-4周。

强脉冲光和脉冲染料激光有助于炎症性痤疮后期红色印痕消退。

非剥脱性点阵激光( 1 4 4 0 n m激光、1 54 0 n m激光和1 550 nm激光)和剥脱性点阵激光( 2940 nm激光、1 0 6 00 n m激光)对于痤疮瘢痕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临床应用时建议选择小光斑、较低能量和低点阵密度多次治疗为宜4.4 其他治疗粉刺清除术:可在外用药物的同时,选择粉刺挤压器挤出粉刺。

挤压时,注意无菌操作,并应注意挤压的力度和方向,用力不当,可致皮脂腺囊破裂,导致炎性丘疹发生。

囊肿内注射:对于严重的囊肿型痤疮,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醋酸曲安奈德混悬剂+1%利多卡因囊肿内注射可使病情迅速缓解,每1~2周治疗1次。

多次注射时需预防局部皮肤萎缩及继发细菌性感染。

5 痤疮的系统治疗5.1 维A酸类药物口服异维A 酸具有显著抑制皮脂腺脂质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改善毛囊厌氧环境并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抗炎和预防瘢痕形成等作用。

因其能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关键病理生理环节,故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痤疮药物,有明确适应证的痤疮患者宜尽早服用。

适应证:①结节囊肿型痤疮;②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好的中、重度痤疮;③有瘢痕或有形成倾向的痤疮;④频繁复发的痤疮;⑤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过多;⑥轻、中度痤疮但患者有快速疗效需求的;⑦痤疮患者伴有严重心理压力;⑧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可在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后使用。

口服剂量:小剂量0.25 mg/( kg·d)和1 mg/( kg·d) 临床疗效相似,因此推荐从0.25~0.5 mg /( kg·d) 剂量开始,可增加患者依从性。

累积剂量的大小与痤疮复发显著相关,因此推荐累积剂量以60 mg /kg为目标,痤疮基本消退并无新发疹出现后可将药物剂量逐渐减少至停药。

疗程视皮损消退的情况及药物服用剂量而定。

通常应≥1 6周。

异维A酸为维生素A衍生物,因其在人体内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能产生类似于维生素A 过多症的不良反应,但停药后绝大多数可以恢复,严重不良反应少见或罕见。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肤黏膜干燥,特别是口唇干燥。

较少见可引起肌肉骨骼疼痛、血脂升高、肝酶异常及眼睛受累等,通常发生在治疗最初的2个月,肥胖、血脂异常和肝病患者应慎用。

长期大剂量应用有可能引起骨骺过早闭合、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故<1 2岁儿童尽量不用。

异维A酸具有明确的致畸作用,女性患者应在治疗前1个月,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内严格避孕,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意外怀孕,则必须采取流产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