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外地铁现状
国内外地铁文化发展现状的对比与启示

国内外地铁文化发展现状的对比与启示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对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国内外地铁文化发展的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发展轨迹和特点,并从中获取到一定的启示。
一、国内地铁文化发展现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铁建设成为了许多城市的重要发展任务。
目前,中国的地铁建设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很多城市都拥有了自己的地铁系统,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成都、武汉、南京等二三线城市。
随着地铁线路的不断延伸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地铁文化在中国城市中也逐渐成形。
在国内,地铁文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便利性:地铁成为了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地铁的便捷性对于解决交通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2.城市空间塑造:地铁站的设计建设,不仅考虑了交通功能,还兼顾了城市文化和艺术表达,很多地铁站成为了城市的新地标和风景点。
3.推动经济发展:地铁沿线商业经济得到了提升,而且地铁改善了城市交通,这对于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比之下,国外的地铁文化发展历史更为悠久,也更为丰富多彩。
从纽约的地铁文化,到东京的地铁文化,再到伦敦、巴黎等城市的地铁文化,每个城市都有着独特的地铁文化特色。
国外地铁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有:1.历史悠久:国外地铁系统的建设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各个国家的地铁系统在建设和管理模式上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传统。
2.文化表达:国外地铁系统的设计更加注重文化的表达和艺术的融合,地铁站不仅是简单的交通节点,更是城市的文化场所和文化载体。
3.公共空间:国外的地铁站不仅是交通枢纽,还是市民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很多地铁站内部拥有音乐厅、画廊、艺术展览等公共设施。
三、启示和思考在国内外地铁文化发展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共同点和差异性。
国内的地铁文化发展相对较新,主要侧重于交通便利和经济推动,但在文化表达和公共空间方面还有待加强。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以下是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些现状:
1. 美国:美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相对较为发达,纽约地铁、华盛顿地铁等是其中的代表。
美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常采用高架和地下的混合运行方式,覆盖范围广泛,服务人口众多。
2. 日本:日本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地铁为主,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城市的地铁网络非常发达。
日本的地铁系统通常采用地下运行方式,车辆高度智能化,运行精准且频率高。
3. 英国:英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伦敦地铁为代表,是全球最早建成并运营的地铁系统之一。
英国的地铁系统覆盖范围广泛,线路数量众多,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出行选择。
4. 德国:德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包括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等。
柏林、慕尼黑、汉堡等城市的地铁系统连通了市中心和周边地区,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5. 法国:法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巴黎地铁为代表,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系统之一。
法国的地铁系统覆盖了巴黎市区及周边地区,提供了便捷的城市交通服务。
6. 韩国:韩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地铁为主,首尔、釜山等城市的地铁系统覆盖范围广泛,线路密度高。
韩国的地铁系统
运行稳定,为居民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出行方式。
总的来说,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成熟、覆盖范围广泛,为居民提供了高效、快捷的出行选择,减少了交通拥堵问题,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生活质量。
国内外地铁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综述

一、国内地铁研究现状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地铁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近年来,国内地铁技术不断创新,地铁自动化驾驶系统的研究,地铁车辆的轻量化设计等,这些技术创新为地铁运营效率的提高和安全性的增加提供了重要保障。
2. 运营管理地铁运营管理是地铁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包括地铁线路优化、列车调度、乘客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提高地铁运营效率、提升乘客出行体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3. 网络化智能化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地铁的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包括地铁车辆的智能控制、乘客信息的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二、国际地铁研究现状国际地铁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环保可持续发展国际上地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保可持续发展,包括地铁车辆的能源节约、废气排放控制、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2. 安全性国际上地铁安全性的研究备受关注,包括地铁车辆安全设计、列车运行安全控制、应急预案等方面的研究。
3. 乘客体验国际上地铁研究也注重提升乘客体验,包括车站设计、列车内部环境、乘客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三、地铁研究发展趋势未来地铁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地铁技术将会不断创新,包括磁悬浮技术、超高速列车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2. 网络化智能化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铁的网络化智能化将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智能列车调度系统、乘客出行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3. 环保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地铁的环保可持续发展研究将会备受关注,新能源地铁车辆的研究、地铁废弃物的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综述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铁的研究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外地铁文化发展现状的对比与启示

国内外地铁文化发展现状的对比与启示地铁文化是城市发展和现代化的产物,展现了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文化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国内外地铁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对城市发展的启示。
一、国内地铁文化发展现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文化在国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地铁线路和车站的国家之一。
从北京到广州,从上海到深圳,各大城市的地铁系统日益完善,成为城市交通的主要选择。
中国地铁文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铁建设规模迅速扩大。
中国地铁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令世界瞩目。
近年来,中国各地相继开通了大量地铁线路,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地铁文化日益丰富多彩。
中国地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还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在地铁车厢内,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宣传和艺术展览,例如书籍借阅、音乐演出、艺术展览等。
3.地铁文化推动城市发展。
地铁建设不仅改善了城市交通条件,还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文化体验。
地铁沿线成为了城市的新景点,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商家,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与中国相比,国外的地铁文化发展也有其独特之处。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地铁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国外地铁文化发展的一些特点:1.地铁文化历史悠久。
在欧洲和北美等地,地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其中不乏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铁线路和车站。
这些历史悠久的地铁系统,成为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地铁文化注重艺术和设计。
在国外的地铁系统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艺术品和设计元素,如壁画、雕塑、装饰图案等。
这些艺术品不仅提升了地铁系统的审美价值,也为乘客带来了愉悦的出行体验。
3.地铁文化促进城市交流。
国外的地铁系统通常布局合理、线路互通,可以提供便捷的城市交通服务。
这些地铁系统不仅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也促进了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地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地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展望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连接城市各个角落的重要角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地铁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本文将就地铁行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展望进行论述。
一、地铁行业现状近年来,国内地铁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各大城市纷纷拓展地铁网,加大轨道交通的投入和建设力度。
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为例,地铁线路不断延伸,覆盖范围越来越广。
同时,地铁运营商也在提高运营效率和乘客体验方面进行创新,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出行方式。
在技术方面,地铁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先进的信号系统、智能的调度管理和高效的列车设备,都极大地提高了地铁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同时,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地铁行业也开始迈向智能化的方向。
二、地铁行业展望1. 网络化智能化未来,地铁行业将进一步推进网络化智能化。
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预测乘客出行需求,优化运营方案,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
同时,地铁站点将配备更多自助服务设施,如自助购票、自助查找路线等,方便乘客快速便捷地完成出行。
2. 绿色环保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地铁作为清洁能源驱动的交通工具,将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地铁行业将进一步提高电能利用率,减少能耗,并加强对电池、垃圾的回收与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地铁站点周边的绿化建设也将得到加强,提供更加宜人的环境。
3. 跨城交通互联互通随着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地铁行业将进一步推动跨城交通的互联互通。
通过构建不同城市地铁网的无缝对接,实现跨城通勤的便利化。
同时,更加便捷的换乘系统和一体化的票务体系,将让乘客的出行更加顺畅。
4. 高速铁路与地铁的一体化在建设高速铁路的同时,地铁行业也将与高铁形成有机衔接,实现一体化的发展。
高铁站点与地铁站点的布局将更加合理,乘客可以更快捷地完成高铁到地铁的换乘。
这不仅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效率,还提升了人们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出行体验。
国内地铁发展现状

国内地铁发展现状国内地铁发展现状的主要特点是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首先,国内地铁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中国城市地铁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按照计划,到2020年,中国将拥有超过500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覆盖百余座城市。
如今,除了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已经建成了完善的地铁网络外,许多中小城市也在积极发展地铁。
这些地铁线路连接了城市的各个方面,让城市居民的交通更方便快捷,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压力。
其次,国内地铁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地铁技术是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核心。
近年来,中国在地铁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中国地铁工程的建设速度、质量和效益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水平。
我们不仅有自主研发的地铁技术,还引进了一系列国际先进的地铁技术和设备。
例如,我们的地铁车辆中采用了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两种技术,其中有轨电车技术在国内应用较早,由此带动了有轨电车技术的发展。
此外,国内地铁还在自动驾驶、无人售票、智能调度等方面不断创新,提高了安全性、效率性和舒适性。
最后,国内地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近年来,国内地铁公司大力推进服务质量的提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流需求。
各地铁公司纷纷引进智能化设备,提高了售票、安全检查和列车运行的效率;推广了电子地图和导航系统,方便乘客查询线路和换乘信息;加强了对车辆的维护和设备的更新,保障了地铁的正常运行。
同时,国内地铁公司也注重乘客需求的满足,增加了座位、设立了母婴室、残疾人专座等,提升了乘车的舒适度。
这些措施都有效地提高了地铁服务的质量,使乘客出行更加便捷和舒适。
总的来说,国内地铁发展现状呈现规模扩大、技术提升和服务质量提升的特点。
这些发展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人们出行的便利程度,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未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铁建设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快捷、舒适的出行方式。
国内外地铁发展现状

国内外地铁发展现状
地铁作为一种快速交通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
国内外地铁的发展现状如下:
国内地铁发展现状:
在中国,地铁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自国内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建成通车以来,中国的城市地铁网络不断扩大。
目前,中国已经拥有了全球最长的城市地铁线路网。
上海地铁、广州地铁等一线城市的地铁网络十分密集,连接了市区与周边地区,为居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
同时,像成都地铁、重庆轨道交通等二线城市的地铁建设也在快速发展中。
国外地铁发展现状:
在国外,许多大都市也建设了相当规模的地铁系统。
伦敦地铁、纽约地铁等世界一流都市的地铁网络覆盖了广大区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高效的交通出行选择。
此外,东京地铁、巴黎地铁等城市的地铁系统也是全球有名的。
这些地铁系统通常通过多条地铁线路与城市各个区域相连,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服务。
地铁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不过,随着地铁网络的不断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首要问题是地铁的拥挤程度。
由于地铁承载了大量的通勤人流,高峰时段的座位常常供不应求。
此外,一些地铁站点设施老旧,无法满足乘客的需求。
再者,地铁建设需要巨大的投资,往往需要长时间来回收成本。
对于一些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来说,地铁建设可能存在困难。
此外,地铁建设还面临着环保和资源
保护的挑战。
综上所述,国内外地铁发展现状各有特点。
在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的同时,地铁作为一种快速交通工具,仍然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为人们出行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国内外地铁发展现状

国内外地铁发展现状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7座城市都建造了地铁,线路总长度超过了7000公里。
东京地铁近2000公里,年运量在100亿人次以上。
伦敦市内地铁共有9条线,总长408公里。
巴黎轨道交通承担了公共交通70%的运量,地铁有15条线,共199公里。
纽约市区地铁线共有27条,长443公里。
莫斯科拥有一个跨及全市的立体交叉地铁网,总长243公里,140多个车站,由一条环线和8条放射线组成,日运量高达800多万人次,居世界之首。
通过对国外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分析,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小汽车进入家庭后,仍然实施的是“公交优先”的交通管理模式。
以东京和伦敦为例,轨道交通分别承担了86% 和71% 的客运量,是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
与美国其他任何一个主要城市不同的是,公共交通是纽约最受欢迎的交通模式。
地铁网为纽约中心城服务,覆盖范围为中心城4个区,目前共有线路25条,长度370km,运营车辆6700余辆,占全美地铁车辆的2/3,地铁工作日日均客流量350万乘次。
通勤铁路网为纽约大都市提供通勤服务,它的铁路网络把位于纽约、纽泽西和康州三角区区域的郊区与纽约市连接在一起。
在轨道交通方面,伦敦地铁建设最早、网络形成比较早,是世界上网络规模最大的地铁系统。
目前,伦敦地铁是公交的核心,轨道交通呈放射状布置,轨道线路总长1225公里,其中,国铁788公里,地铁408公里,轻轨29公里。
伦敦地铁全长408公里,共有275个站,平均每天运送旅客约300万人次,年客运量约一百万。
伦敦公共汽车线网也是全世界覆盖面积最大最复杂的城市交通系统。
平均每星期有6800辆公共汽车在700多条不同线路上承载大约6百万的乘客。
巴黎地铁是法国巴黎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于1900年起运行至今。
目前巴黎地铁总长度214公里,居世界第十一位(位列上海、伦敦、纽约、北京、首尔、东京、莫斯科、马德里、广州和香港之后),年客流量达13.88亿(2007年),居世界第七位(位列东京、莫斯科、首尔、纽约、墨西哥城和北京之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7座城市都建造了地铁,线路总长度超过了7000公里。
东京地铁近2000公里,年运量在100亿人次以上。
伦敦市内地铁共有9条线,总长408公里。
巴黎轨道交通承担了公共交通70%的运量,地铁有15条线,共199公里。
纽约市区地铁线共有27条,长443公里。
莫斯科拥有一个跨及全市的立体交叉地铁网,总长243公里,140多个车站,由一条环线和8条放射线组成,日运量高达800多万人次,居世界之首。
我国地铁建设事业起步较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
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居民出行和物资交流的高度频繁,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局势。
伴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地铁这种动力大、不占用地面空间的交通运输设施,正在大中城市建设中悄然兴起,并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选择。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就推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逐步发展地铁交通的政策。
随后在80年代末,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再次明确其在基本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地铁交通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污染少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新世纪开始, 国家首次把“发展地铁交通”列入国民经济“十五”计划发展纲要, 并作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国内地铁建设以大城市与省会城市为主。
目前, 我国已经拥有地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大连、武汉、南京、香港和台北这10个城市, 它们多为直辖市、省会城市, 其中北京, 上海, 广州和香港的通车里程已超过100 km。
正在建设或已获得批复建设地铁的城市还有23 个, 分别是重庆、成都、苏州、杭州、无锡、宁波、沈阳、哈尔滨、乌鲁木齐、西安、郑州、南昌、长沙、合肥、青岛、福州、泉州、东莞、广佛线、贵阳、昆明、南宁、澳门。
据我国各城市地铁交通发展规划图显示, 至2016年我国将新建地铁交通线路89条, 总建设里程为2 500 km,投资规模达99 373亿元。
(一)地铁行业现状1.行业特点地铁是地下铁道交通的简称,属于轨道交通行业。
地铁是采用在地下挖隧道,运用有轨电力机车牵引的交通方式,除为方便乘客,在地面每隔一段距离建一个进出站口外,一般不占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间,既不对地面构成环境污染,又可为乘客躲避城市的嘈杂提供良好环境。
地铁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其正常运行不受地面道路拥挤的影响,能快捷、安全、舒适地运送旅客。
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的主流和方向,其运量大,速度快,干扰小,能耗低,被誉为现代城市的大动脉,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城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实力展现,而且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紧张状况的最有效的方式。
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地铁交通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是地铁交通是大型城市基础设施,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服务,具有显著的公益性;二是地铁交通基础设施的线路、车站、通信和车辆等,具有资产专用性,一经完成不能他用;三是地铁交通建设成本高,规模大,回收周期长,但地铁网络系统规模的扩大,可以降低成本;四是地铁交通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各阶段,需多专业、多行业、多企业间相互配合。
2.发展历程世界上首条地下铁路系统是在1863年开通的伦敦大都会铁路(Metropolitan Railway),是为了解决当时伦敦的交通堵塞问题而建,当时电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铁路也只能用蒸汽机车,由于机车释放出的废气对人体有害,所以当时的隧道每隔一段距离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风槽。
国外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峰期,10年内全世界共建设了约1,6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均每年160公里。
而我国地铁建设事业起步较晚,总体来看,其发展经历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建设,1969年10月建成北京地铁1号线,全长23.6公里,随后建设天津地铁(7.1公里,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
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2)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我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地铁,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
(3)调控阶段(20世纪90年代),进入90年代后国内一批省会城市开始筹划建设地铁。
由于项目多且造价高,199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办60号文,暂停了地铁项目的审批,同时国家计委开始研究制定地铁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
(4)建设高峰期(1999年以后),国家的政策逐步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地铁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速度大大超过之前的30年。
3.建设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规模成倍扩大,基础设施落后问题显现,城市交通运输矛盾日益突出。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安全、准时、快速的优点,在拓宽城市空间、打造城市快速立体交通网络和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全国各大城市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交通健康发展的需要,都在积极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2011年,西安开通一条全长20.5公里的城市地铁线路,截至2012年3月末,国内已有14个城市累计开通50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开通里程达到1,723公里,共有31个城市的109条线路先后处于建设状态,总里程超过2,400公里。
根据各城市的最新规划,目前国内共有47个城市规划了总数超过300条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超过10,000公里。
根据中金公司发布研究报告称:“预计未来1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有望超过3万亿元”。
根据中投公司的报告研究称:“预计至2020年,全国将超过30个以上的城市拥有地铁或轻轨。
到2015年,全国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达3000公里。
而2020年,将有40个城市建设地铁,总规划里程达7000公里,是目前总里程的4.3倍。
”5.经营状况地铁属于建设和运营成本都非常高的项目,世界各城市的地铁项目大多由政府财政投入、建设并运营,因投资大、盈利小、投资回收期长,社会投资者积极性不高。
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决定了要长期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城市轨道交通则成为大城市和城市群公共交通的发展重点。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一定程度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城市交通环境改善)、消费的非竞争性(每个人均可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和收益的排他性(买票乘坐享受服务),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品属性。
伴随着城市生活水平提升、市民参与意识增强,对轨道交通公益性要求更加凸显,完善各项补贴、实行较低票价等政策将成为行业常态。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将带来巨大正外部效应,除城市环境改善、通达效率提高等正外部性,仅沿线土地增值收益也十分可观,香港地铁的“地铁+物业”开发模式、审慎商业原则普遍受到内地城市的广泛认可。
地铁线路的开通能够对地铁上盖空间、站点周边以及沿线的土地资源带来高额的、直接的增值效用,为解决内地城市建设地铁所面临财政投入不足的困境提供了有效支撑。
一、地铁AFC系统的构成分析地铁运输系统每日服务的乘客众多,尤其在高峰时刻必须在短暂的时间内服务上万的乘客,以人工售票无法应对此需求,必须以自动化设备做即时而大量化的处理,缩短乘客购票时间。
地铁自动收费系统(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AFC)是以自动化设备提供乘客自行购买搭乘地铁的票证,以自动化设备进行验票,便利乘客进出车站,也具备集中处理资料的能力,可随时收集、统计各项营运资料等。
自动收费系统具有售票、验票以及营运业务销售管理功能,整个收费系统采用电脑连线作业,可将系统分为自动收费设备、车站处理系统及中央处理系统三阶层:自动收费设备是设置于站内,与乘客直接接触的相关设施,包含自动售票机、验票闸门、读票机及站务员售票机等;车站处理系统是设置于站内,稽核及统计站内所有运量及现金资料,并监控站内所有自动收费设施,包括车站处理机、现金点数与装袋设备等;中央处理系统是设置于地铁行控中心内,稽核及统计所有车站收费系统运量及现金资料,并监控各车站处理系统及自动收费设备。
国外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起步较晚,我们可以吸收国外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宝贵经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吸收国内外城市发展轨道交通的经验,对于发展适宜北京的、有中国特色的轨道交通系统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对几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现状进行介绍。
纽约概况纽约是美国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位于美国大西洋海岸的东北部。
该市由曼哈顿、皇后、布鲁克林、布朗克斯和斯塔滕岛五个区组成。
纽约市总面积为1214.4km2,其中土地面积为789.4km2,水面积为428.8km2,2009年估计约有839万人。
纽约都会区是全美最大的都会区,也是全世界最大都会区之一,整个纽约都会区由23个郡组成,总面积为17405km2,2009年估计人口约1907万人。
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将纽约都会区定义为纽约-纽泽西北-长岛,纽约州-纽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都会统计区,纽约都会统计区又分为4个都会区分区。
根据上下班通勤方式,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还定义了一个范围更广的、由纽约都市区和邻近5个都市区组成的区域,也称为纽约-纽瓦克-布里奇波特,纽约州-纽泽西州-康涅狄格州-宾夕法尼亚州联合统计区,也常被提及为纽约、纽泽西和康州三角区,这个区域的总面积为30671 km2,其2009年的估计总人口约2223万人。
与美国其他任何一个主要城市不同的是,公共交通是纽约最受欢迎的交通模式。
2005年54.6%的纽约人上下班通勤乘坐的是公共交通工具。
纽约的轨道交通系统分为两个独立的系统——地铁网和通勤铁路网。
地铁网为纽约中心城服务,覆盖范围为中心城4个区,目前共有线路25条,长度370km,运营车辆6700余辆,占全美地铁车辆的2/3,地铁工作日日均客流量350万乘次。
通勤铁路网为纽约大都市提供通勤服务,它的铁路网络把位于纽约、纽泽西和康州三角区区域的郊区与纽约市连接在一起。
通勤铁路网络由长岛铁路,大都会北方铁路和纽泽西运输铁路构成,整个系统覆盖了包括大中央车站及宾夕法尼亚车站的254个车站以及20条铁路线,总长1057km,工作日平均客流量约48万乘次。
伦敦概况大伦敦由伦敦市、内伦敦和外伦敦构成,总面积1579km2,人口751万,密度4758 人/km2。
伦敦市位于大伦敦地区正中央,面积2.9 km2,人口约1万人,密度3966人/ km2;位于大伦敦中央的12个区构成了内伦敦,面积319km2,人口299万;此区域外的其他20个区构成了外伦敦,面积1254km2,人口454万。
此外,伦敦大都市区是指包括大伦敦在内的英格兰东南地区,总面积27224km2,人口1805万。